铁道车辆车轮强度设计方法探讨_刘会英

合集下载

用轴对称模型分析铁道机车车辆车轮强度的可行性

用轴对称模型分析铁道机车车辆车轮强度的可行性

计算 分析用轴对称模型分析铁道机车车辆车轮强度的可行性徐传来,米彩盈(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1)摘要:为了验证具有轴对称结构的车轮使用轴对称模型进行强度分析的可行性,根据国际铁路联盟标准UIC 510 5规定的计算载荷和载荷工况,建立铁道机车车辆车轮轴对称模型与三维模型,对其强度进行分析。

计算结果表明,轴对称模型与三维实体模型在车轮辐板区域的von Mises 应力比值的变化范围为0 96~1 045,且用轴对称模型算出的应力值大于用三维实体模型算出的应力值,用轴对称模型分析车轮的应力分布满足工程应用要求。

关键词:铁道机车车辆;车轮;轴对称结构;非轴对称载荷;应力中图分类号:U260.331+.1;U270.3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1820(2008)05 0007 03 收修回稿日期:2007 11 12作者简介:徐传来(1984 ),男,山东昌邑人,硕士研究生;米彩盈(1965 ),男,山西山阴人,教授,博士。

1 前言具有轴对称结构的铁道机车车辆车轮在运行过程中承受非轴对称的轮轨作用力,目前在国内主要采用三维实体模型分析车轮在运行载荷下的应力分布。

由于铁道机车车辆车轮与车轴采用过盈配合连接,用三维实体模型进行分析时,车轮与车轴的过盈配合用几何非线性的面 面接触对模拟,其计算成本较高[1];采用静力子结构技术,可降低计算的求解规模[2],但车轮与车轴的过盈配合仍需用几何非线性的面 面接触对模拟,其计算成本有所降低,几何非线性求解的收敛和有限元模型的建模难度未降低,其总体计算成本同样较高。

随着有限元技术的发展,轴对称结构可以承担非轴对称载荷,由于轴对称模型具有有限元建模极其简单、计算成本最低的显著优点,国外铁道机车车辆轴对称车轮主要采用轴对称模型分析计算[3,4]。

因此,本文采用轴对称模型和三维模型分别对车轮的强度进行分析,在轴对称模型和三维实体模型中,轮轴过盈配合分别使用约束方程和面 面接触对方式模拟,通过比较两种模型的分析结果和计算成本,验证用轴对称模型分析车轮强度的可行性和计算精度。

铁路机车车轮强度试验有限元仿真

铁路机车车轮强度试验有限元仿真

铁路机车车轮强度试验有限元仿真作者:秦宇蔡敢为任延举张磊目前大多数机车采用刚性车桥,其车轮承担整机的重量与各种工作负荷,同时把路面的工作反力传递给车架。

车轮还是行走、支承、导向和缓冲的构件。

车轮结构的优劣对机车能否行驶及行驶性能的好坏有很大的影响。

车辆的作业环境复杂,施工条件恶劣,在行驶或作业过程中振动强烈,不仅降低了机器的使用寿命与工作性能,而且还通过各种途径传递给驾驶人员,使驾驶人员产生疲劳,而地面不平度的随机激励是整机的主要振动源,车轮便是这个振动的直接传递者,那么车轮性能的好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本文针对某车轮的强度分析,可以为各类机车上使用的车轮的强度分析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

车轮强度试验应包括动态弯曲疲劳试验及车轮螺母座刚度试验。

目前对车轮进行强度分析和寿命预测的主要方法是对车轮钢圈单独建模加载分析,这种方法虽然方便、快捷,但忽略了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由于没有考虑螺栓预紧力对车轮应力分布的影响及法兰盘对车轮的作用效果,分析结果往往和车轮的实际情况具有较大的差异。

螺栓预紧力及法兰盘对车轮应力分布又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因而在对车轮进行强度分析和寿命预测时一定要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而对螺母座强度分析,前人方法是对螺母座局部造型,直接表面加载,这样很难实现与实际受力工况等同,这里模型加入螺母,更好模拟实际情况。

本文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车轮进行包括加载轴在内的整体有限元建模,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旋转加载模拟车轮动态弯曲疲劳试验,得到车轮应力分布图,分析了车轮的强度情况,预测了车轮的疲劳寿命;接着建立车轮l,4模型,对车轮螺母座刚度试验进行模拟,从而得到螺母座局部应力分布以及位移变化,最后通过实例对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

1 车轮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图1所示为车轮动态弯曲疲劳试验装置简图。

图1 动态弯曲疲劳试验方法试验时用卡盘将车轮下缘处固定在旋转体上,即紧固;在加载轴支点处施加径向载荷,通过力臂对车轮形成弯矩;借助旋转体旋转施加动态弯曲。

铁路机车车轮研究报告总结

铁路机车车轮研究报告总结

铁路机车车轮研究报告总结
该研究报告主要是针对铁路机车车轮进行的研究,总结以下几点:
1. 车轮材料选择:研究报告提到,目前常用的铁路机车车轮材料主要有钢铁和铸铁两种。

钢铁车轮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适合用于高速铁路和货运列车。

而铸铁车轮则相对较轻,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等低速列车。

2. 车轮磨损机理:研究报告指出,车轮的磨损主要受到轮轨接触力的影响。

长时间的运行和过重的负荷会导致车轮表面的磨损,进而影响列车的运行安全和乘车舒适度。

3. 车轮磨损检测:为了及时发现和修复磨损的车轮,研究报告提出了一些车轮磨损检测方法。

例如,利用声波传感器和激光测距仪等设备,在列车行驶过程中对车轮进行监测和测量,及时发现磨损情况。

4. 车轮磨损修复:研究报告还介绍了一些车轮磨损修复的方法。

例如,通过车轮磨削、钢珠强化等方式,恢复车轮的表面光滑度和强度,延长车轮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该研究报告对铁路机车车轮的材料选择、磨损机理、磨损检测和修复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和总结,有助于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

基于ANSYS的火车车轮静强度及疲劳强度有限元分析

基于ANSYS的火车车轮静强度及疲劳强度有限元分析

2019年14期创新前沿科技创新与应用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基于ANSYS 的火车车轮静强度及疲劳强度有限元分析童乐,刘学华,张艳,钟斌(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安徽马鞍山243000)前言车轮是轨道交通车辆走行部分中关键零部件之一,承受着来自多方面的复杂的应力作用,例如,车轮、车轴是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压装成轮对,轮轴装配部位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应力作用,形成轮轴装配应力,在轨道交通车辆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运行线路地形复杂,车轮承受着不同工况下轨道对其赋予的不同形式的动态载荷,形成复杂的动态应力。

不仅如此,车辆频繁的启动、刹车制动、拐弯、上坡等行为也对车轮所受到的应力作用产生很大影响。

当前,高速度、大载重是轨道交通车辆快速发展的方向,轮轨之间的作用力也随之不断增长[1-2],因此车轮承受的应力作用变得更加复杂,车轮的设计强度很可能无法满足实际使用要求,车轮疲劳损伤等运行可靠性问题日益凸显。

因此,车轮在最初的轮型设计阶段有必要开展结构适用性分析,对车轮的设计强度进行校核[3-4]。

文献[5]仅对车轮的静强度做了分析,且其车轮为直辐板,本文研究的车轮采用的是S 型辐板。

目前,车轮强度校核主要是指依据UIC5l0-5标准和BS EN 13979-1标准进行车轮静强度和疲劳强度的校核分析,标准主要内容大致相同,对车轮在实际运行线路中普遍存在的直线工况、曲线工况和道岔工况进行了相关描述,并给出了对应不同工况所施加载荷大小的计算方法以及施加位置,同时对车轮有限元分析结果评价准则和方法也做出了规定[5-6]。

本文以典型的货运铁路车辆非动力整体车轮为研究对象,应用有限元仿真软件ANSYS 建立磨耗到限车轮的有限元模型,依据相关标准给出的载荷计算方法、施加位置和计算结果评定准则,建立车轮的静强度和疲劳强度校核有限元计算模型,获得不同工况下车轮的应力分布情况,对静强度和疲劳强度进行校核分析,为轮型设计提供依据。

上海地铁车辆统型车轮疲劳强度分析

上海地铁车辆统型车轮疲劳强度分析
疲劳强度进行评 价. 应 力 张量 投 影 E3见 图 4 2 - . 对 于 车 轮 上 任 一 节 点
欧 洲 B N 37 . : S E 19 9 1 20 0 3+A :0 9B 的 要 12 0 J L
求计 算 . 轮 断 面 内 载 车 荷作 用位 置 根据 B N SE
车轮 的有 限元模 型 , 据 国际铁 路联 盟 的 UC标 准 以及 欧洲 的 E 依 I N标 准模 拟 车轮在 直线 、 曲线和 道 岔 等 工况 下的应 力 ; 分析 车轮 疲 劳强度 的计 算方 法 , 并依据 Ha h图评 估 分析 这 2种 车轮 的 疲 劳强 i g 度 . 果表 明 , 车轮 均具 有 良好 的静 强度 和 疲 劳 强度 性 能 , 能 满足 规 范 的要 求 . 中 , 型 车 结 2种 都 其 统
作者简介 :黄云娇 ( 95 ) 男 , 东泰安人 , 士研 究生, 究方向为车辆 强度 分析 , Emalh aguj o2 @1 3 cm; 18 一 , 山 硕 研 ( - i uny ni 5 1 6 .o ) a 周劲松( 9 9 ) 男, 16 一 , 四川涪陵人 , 副教授 , 士 , 究方向为车辆 动力学和强度 分析 , Emalzoj sn @2 3 nt 博 研 ( - i)hui og 6 .e n
轮 在 曲线 、 岔 等工 况 下的静 强度性 能优 于 1 号 线 的车轮 , 疲 劳强度 不及 1 线车轮 . 道 1 但 1号 关 键词 :地铁 车辆 ; 型 车轮 ;疲 劳强度 ;有 限元 法 统
中图分 类号 : 2 0 3 1 T 1 5 2 U 6 . 3 ; B 1 . 文献 标志 码 : A
改变 , 轮上 各点 应力 也会 呈现 交 变状态 .4 车 _

基于车轮强度快速评价系统的动车组车轮强度评估

基于车轮强度快速评价系统的动车组车轮强度评估

基于车轮强度快速评价系统的动车组车轮强度评估胡海涛;王玉光【摘要】在动车组车轮设计优化过程中,往往需要反复对车轮进行强度评价.为了提高车轮设计及优化效率,采用Matlab、APDL和C#3种语言混合编程的方式开发了一套基于参数化建模的车轮强度快速评价系统,该系统能够自动进行车轮参数化建模以及强度评估.利用该系统,对动车组全磨耗车轮进行了强度计算,计算考虑了最大过盈量及离心力的影响,并对15.45 t和16t两种不同轴重的车轮进行静强度及疲劳强度评估.结果表明,车轮轴重增加后载荷有所增加,车轮静强度最小安全系数、车轮辐板疲劳强度最小安全系数有所减小.因此在车轮设计过程中应将轴重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期刊名称】《铁道机车车辆》【年(卷),期】2019(039)003【总页数】6页(P118-123)【关键词】动车组车轮;车轮强度快速评价系统;轴重;疲劳分析【作者】胡海涛;王玉光【作者单位】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111;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1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66.2车轮是铁道车辆转向架最重要的承载部件之一。

其可靠性将直接影响车辆运行安全性。

对车轮各个部位的应力状态和安全评定进行研究将有助于车轮的设计以及加工工艺的改进,以提高车轮的抗疲劳性能[1]。

车轮的强度评价过程需要人工进行三维建模、网格划分、载荷施加、仿真工况计算、结果后处理、出具计算报告等。

此外,在设计过程中,为得到更优的设计结果,往往需要反复对车轮进行强度评价,整个过程耗时较长[2-3]。

同时,准确理解强度校核方法以及熟练掌握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一般车轮设计人员而言具有一定难度,这制约了车轮的设计研发效率,增加了人为计算误差。

基于此,为了提高设计效率,减少人为误差,开发了一套基于参数化建模的车轮强度快速评价系统。

同时,利用该系统,在考虑了最大过盈量及离心力影响的条件下,对15.45 t和16 t两种不同轴重的动车组动车全磨耗车轮进行静强度及疲劳强度评估。

铁道车辆车轴强度设计方法

铁道车辆车轴强度设计方法

铁道车辆车轴强度设计方法铁道车辆车轴强度设计方法是铁路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直接关系到铁路安全运营和车辆的寿命。

下面将从铁道车辆车轴材料、工艺和设计要素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铁道车辆车轴材料车轴是承受列车荷载和传递运动力的主要部件,因此要求材料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和高耐疲劳性能。

目前,铁道车辆车轴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

1、C类钢: C类钢是目前国内常用的车轴材料,它的强度和韧性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疲劳性能较差。

2、Cr-Mo钢: Cr-Mo钢是一种现代车轴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和抗疲劳性,但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

3、轴承钢:轴承钢具有高强度、高韧性、高耐疲劳性和良好的加工性能,是一种理想的车轴材料。

二、铁道车辆车轴工艺车轴的强度不仅与材料有关,还与工艺有关。

下面介绍一些车轴的加工和热处理工艺。

1、锻造和热处理: 车轴的制造通常采用锻造工艺,其目的是消除钢材缺陷,提高材料的均匀性,以及增加车轴强度。

热处理是车轴制造的重要工艺,它不仅可以消除车轴内部的应力,还可以使车轴表面硬度提高、疲劳寿命延长。

2、旋压和磨削: 旋压是车轴表面光洁处理的重要工艺,它可以提高车轴的表面硬度和抗磨损能力。

磨削是车轴的最后一个加工工艺,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工艺,它可以使车轴表面光洁度达到要求,并确保车轴的尺寸精度和几何形状。

三、铁道车辆车轴设计要素1、轴箱结构: 轴箱结构是车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车轴的强度和刚度。

2、车轮轴距: 车轮轴距是指两个轮对之间的距离,车轴距愈大,车轮的负荷愈小,车轴的强度要求就愈低。

3、车轴载荷: 车轴的载荷是指车轴所受到的最大荷载,它直接影响车轴材料和工艺的选择。

4、弯矩和扭矩: 弯矩和扭矩是车轴所受到的主要力,设计时需要考虑它们的大小和作用方向。

总之,铁道车辆车轴的强度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考虑材料、工艺和设计要素等多方面因素,确保车轴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保障铁路交通的安全和稳定运营。

HXD3B型大功率机车车轮疲劳强度分析

HXD3B型大功率机车车轮疲劳强度分析

近年来,我国铁路货车正快速地向着重载的方向发展,大功率机车在这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车轮作为大功率机车的一个重要部件,支撑着火车的全部重量,传递着牵引力,因此车轮的强度对火车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牵引性有着重要的重要。

1 HXD3B 型车轮分析1.1HXD3B 型车轮结构目前,大功率机车车轮共有7种轮型,辐板采用了4种形式,详见图1。

辐板形状对车轮的结构强度和刚度有较大的影响。

较小的径向刚度可使车轮具有较大的弹性,可以改善制动热负荷作用下车轮的应力状态和降低轮轨动作用力;较大的轴向刚度,可减少车轮的轴向变形,改善车辆运行性能,减少爬轨的可能性。

HXD3B型车轮采用辐板形状,上部安装制动盘,下部分工艺孔用于轮轴反压检验,反压检验时,即通过辐板上的3个工艺孔向外拉车轮来实现的。

1.2计算数据和载荷①计算数据。

HXD3B型车轮尺寸按现加工图纸,有限元分析时取全磨耗车轮直径1150mm;轴重25t;过盈量0.258mm。

②计算载荷。

工况按直线工况、曲线工况和道岔工况3种工况来进行疲劳强度校核,各工况所受载荷如下:工况1:直线(轮对对中);工况2:曲线(轮缘靠钢轨),工况3:道岔和道口(轮缘内侧面接触钢轨)其中:P为轮载荷,各力在同一断面的作用位置见:图1。

有限元分析时在车轮n个断面上施加图2所示的3个机械载荷工况,构成3n个载荷步。

1.3疲劳强度校核方法1.3.1非孔边疲劳强度校核方法对于非孔边辐板上每个考察点:1)动应力变化量其中:—若i=j,为考察节点在3n个载荷步下最大的;若i≠j,为考察节点在最大的所在的工况(n个载荷步)下最大的;—考察节点在3n个载荷步下的应力张量分别向方向投影,投影的最小值。

本文计算利用了车轮结构的循环对称性。

2)基于Haigh曲线的疲劳安全系数;—最大应力与最小应力的平均值;—最大应力与最小应力构成的应力幅值。

将(:)插入Haigh曲线中,得到考察点的安全系数、、和。

Haigh曲线见图3。

铁道车辆车轮强度设计方法探讨

铁道车辆车轮强度设计方法探讨

铁道车辆车轮强度设计方法探讨李晟铭(江苏省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江苏 苏州 215031)摘要:如今,在我国交通事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铁道车辆车轮强度设计方法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其运行的稳定性,对车轴强度的计算方法和可靠性设计等原理和内容进行了综合性分析。

我国在没有规定车轴强度设计计算方法前,可以应用和借鉴其他国家的计算方式,对铁道车辆车轮强度进行合理化设计。

关键词:铁道车辆;车轮强度;设计方法;探讨DOI: 10.12184/wspcyycx2WSP2516-415514.20210502虽然铁道车辆车轮强度设计方案得到了完善,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车轮强度的设计计算标准,如果不对其进行创新和合计,会对动轮车轮强度的载荷工况带来影响。

基于此,本文在铁道车辆车轮强度的静应力和当量疲劳应力出发,对其中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完善和分析,主要依据其中的实验数据,完善了铁道车辆车轮强度设计的方案。

一、铁道车辆车轮强度设计方式的研究进展可以说铁道车辆车轮强度设计和计算工作是车轮设计工作中的主要内容。

但是,在实际的发展中,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并有可以遵循的车轮强度评定标准,在对车轮强度进行计算时,一般都会参照国外的标准进行, 严重影响了设计和计算的准确性。

因此,为了在新时代背景下统一国内车轮设计评定方法, 需要对铁道车辆车轮强度设计方法进行分析,优化其评定流程,进而保障我国车轮评定方法的有效性。

(一)国外车轮强度的评定标准在对国外车轮强度的计算方式进行分析时,发现其标准比较完善,主要按照《整体车轮技术认可》中的内容,对铁道车辆车轮强度设计方法进行了进一步地完善和更新。

在国外的标准中,还综合考虑了热负荷和机械负荷等多方面的内容。

此标准主要采用比较法,也就是对采用新设计车轮和运行的车轮应力应用结果进行分析,然后合理应用比较方式对其进行评定[1]。

在标准中所设置的载荷工况是非常恶劣的,不能对车轮进行更加准确的计算,更没有考虑到热负荷等内容。

动车组车轮强度分析

动车组车轮强度分析

动车组车轮强度分析摘要:本文用仿真的方法,分析了某动车组车轮的结构强度。

关键字:动车组;车轮;强度一、前言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经济建设的推进,铁道车辆行业蓬勃发展,对车辆的速度等级、安全性及可靠性作出了更高的要求。

车轮作为连接轨道和车辆的承载单元,其结构设计及强度分析研究一直是轨道交通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以某动车组车轮为例,对车轮的强度进行计算分析,为车轮的设计合理性提供有效判据。

二、车轮模型建立车轮作为列车安全运行的关键走行部件,在线路运行中要适应直线、曲线、道岔等各种运行工况。

伴随着车辆运行,车轮也会有相应的磨耗和损伤,因此车轮的结构强度与其寿命也息息相关。

在不同载荷下,车轮在轮轨接触点处的计算载荷的方向和位置如图1所示。

三、强度有限元分析为了更好地分析车轮运用强度,本文分别对新轮及磨耗到限车轮进行网格划分,如图2。

建立有限元模型并分析不同载荷工况下的应力分布。

如图3所示为直线运行工况下新轮及磨耗到限车轮的应力分布。

如图4所示,为曲线运行工况下新轮及磨耗到限车轮的应力分布。

如图5所示,为道岔通过工况下新轮及磨耗到限车轮的应力分布。

表1所列为不同工况下车轮对应的应力分布值。

四、结论从上述计算结果来看,新轮和磨耗到限轮在正常运行状态(包括直线、曲线及道岔通过工况)下,最大应力幅值均小于制造材料的许用应力值180.0MPa,车轮的疲劳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1]李树林,石起龙,杨建伟,张骄.CRH3型动车组车轮的疲劳寿命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1.12(12):228-230.[2]刘会英,张澎湃,米彩盈.铁道车辆车轮强度设计方法探讨[J]铁道学报,2007.29(I):103一108.。

地铁拖车车轮强度分析

地铁拖车车轮强度分析

地铁拖车车轮强度分析摘要:随着地铁车辆长期运行,车轮作为地铁接触钢轨最为直接的部件,轮对在受力方面也极其复杂,因此,对车轮强度进行分析,以确保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根据多年工作实践,对车轮强度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铁车辆;轮对;强度前言轮对作为转向架中与轨道接触的零部件,其受力情况及其复杂,其强度直接关系到车辆运行的安全性,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专家重点研究的对象。

通过大量的理论和实验,国外也制定出了轮对设计、质量要求及产品认证等系列标。

轮对是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中最重要的承载部件之一,直接接受来自于轨道的各种冲击,其强度直接影响车辆运行安全,故需要在设计阶段对其强度进行分析,确保其在使用寿命期间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应充分发挥材料和结构的整体承载能力,尽量减小轮对自重,减轻簧下质量,改善轨道交通车辆的动力学性能。

一、地铁车辆轮对转向架轮对分为应用在动车上的轮对和应用在拖车上的轮对,两种结构基本类似,动车轮对上设有齿轮和齿轮箱安装座。

车轮采用整体结构车轮,选用辗钢材质上面安装有制动盘。

车轴采用 EAIN 为材料,适用于英国标准 EN13261 的规定。

经过锻压、热处理后,再进行机械加工制造,然后实行冷处理滚压制成。

轮对通过压装机冷压装而成,压装的主要控制尺寸轮缘内侧距和轮位差,压装质量控制项目为压装曲线。

两种车轴除了驱动装置是否安装上不同,其他结构非常接近的,动车车轴上是安装有驱动装置,包括齿轮箱安装座和驱动齿轮,而拖车车轮则没有设置此套装置。

车轮使用材料为模具钢材,型号为 ER8 型,适用于英国标准 EN 13262 的规定。

其构造是整体碾钢轮。

整体碾钢车轮为了能将制动盘在辐板两侧固定,在设计车轮时将其辐板制造成直辐板。

车轮踏面则选用了高耐磨损的踏面配型,型号为德国发布的 DIN 5573 标准踏面。

试验结果表明,综合性能最佳的车轮是直辐板型车轮,其盘型制动也显著地增加了制动摩擦力,辐射率相对较小,能迅速在车轮轴向和径向进行衰弱、减退。

铁道车辆车轴强度设计方法1

铁道车辆车轴强度设计方法1

铁道车辆车轴强度设计方法作者:刘会英, 张澎湃, 米彩盈作者单位:刘会英(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研究试验部,山东青岛266031), 张澎湃,米彩盈(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研究试验部,山东青岛 266031)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1.刘新明.LIU Xin-ming浅谈铁道车辆车轴[期刊论文]-铁道车辆2010,48(1)2.周素霞.谢基龙.宋占勋.Zhou Suxia.Xie Jilong.Song Zhanxun影响车轴疲劳强度关键因素的研究[期刊论文]-机械制造2008,46(1)3.刘会英.张澎湃.米彩盈.LIU Hui-ying.ZHANG Peng-pai.MI Cai-ying铁道车辆车轮强度设计方法探讨[期刊论文]-铁道学报2007,29(1)4.石冢.弘道转向架构架及车轴的强度与无损探伤[期刊论文]-国外铁道车辆2000,37(5)5.李国义.郝丽丽.LI Guo-yi.HAO Li-li抽油杆杆体表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7,21(3)6.段敬黎.祝效华.邓福成.DUAN Jing-li.ZHU Xiao-hua.DENG Fu-cheng抽油杆柱疲劳失效的热处理因素分析[期刊论文]-石油矿场机械2009,38(11)7.汪平.姜明波.董顺永.孙祥显.付饶.岳为抽油杆柱应力测试与数据分析[期刊论文]-石油机械2006,34(5)8.李良福.Li Liangfu弯曲方法对圆筒残余应力影响的研究[期刊论文]-锻压技术2000,25(5)9.刘德刚转向架构架疲劳强度设计的几个问题[会议论文]-200810.唐道武.TANG Dao-wu机车车轮多轴疲劳强度安全评定的研究[期刊论文]-内燃机车2008(7)本文链接:/Conference_7144786.aspx。

铁道车辆强度设计计算方法经验交流会议在峨眉召开

铁道车辆强度设计计算方法经验交流会议在峨眉召开

铁道车辆强度设计计算方法经验交流会议在峨眉召开
吴燕
【期刊名称】《铁道车辆》
【年(卷),期】1981(000)002
【摘要】铁道车辆强度设计计算方法经验交流会于1980年11月20~26日在西南交通大学召开,会议由部标准计量研究所主持,参加会议的有路内有关厂、所和院校共24个单位计34名代表。

会上收到14篇论文或工作报告,其中在会上宣读了11篇。

并对力学模型、结构离散及单
【总页数】1页(P54-54)
【作者】吴燕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
【相关文献】
1.中国铁道学会车辆委员会2007年度全国铁路机车车辆动态仿真学术会议胜利召开 [J], 刘丽娟
2.铁道机车车辆工艺刊物联合编委会第九次编委暨通讯员会议隆重召开 [J],
3.黑龙江省珠心算实验区校经验交流及工作会议在齐齐哈尔市召开--黑龙江省珠心算实验区校经验交流及工作会议在齐齐哈尔市召开 [J],
4.铁道部召开了清产核资经验交流会议 [J],
5.铁道机车车辆工艺刊物联合编委会第九次编委暨通讯员会议召开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铁路车轮与钢轨的强度及硬度匹配(2003年).

铁路车轮与钢轨的强度及硬度匹配(2003年).

◇丁韦黄辰奎高文会陈辉摘要:研究表明,铁路车轮的硬度低于钢轨时,车轮与钢轨的打滑现象就套增加,车轮就容易产生擦伤、剥离等缺陷。

车轮与钢轨的硬度匹配要求为l2:l至1.4:1。

我国目前PD3或BNbRe钢轨的硬度为300HB左右,因此车轮轮辋表面的实际硬度也应相应提高。

关键词:铁路车轮钢轨强度硬度匹配1车轮与钢轨母材性能u厶b目前我国铁路用辗钢车轮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的标准要求及实测结果,见表1和表2。

在车轮的化学成分中,碳含量为:o.55%一O.65%,另外还有一定的Mn(锰)和si(硅)。

车轮的抗拉强度要求≥910MPa,延伸率要求≥10%,硬度为265HB~320HB,常温u型冲击功≥16J。

车轮钢的金属显微组织为珠光体+少量铁素体(P+少量F)。

钢轨的金属显微组织与车轮基本相同,也是P+少量F。

但铁素体量比车轮要更少~些。

车轮标准中没有屈服强度指标。

从车轮实际测量结果看:抗拉强度为1002MPa,与钢轨强度相当,屈服强度为615MPa,比u71Mn钢轨(未淬火)要高100MPa左右。

与钢轨匹配较为理想,但比PD,钢轨(未淬火)略低,见表3。

表面布氏硬度为283HB(s10/3000),接近标准允许值的下限。

这一结果,高于u7lMn钢轨(未淬火),低于Pn钢轨(未淬火)。

因此,目前的车轮硬度与PD3钢轨的匹配有待进一步合理化。

表1车轮化学成分(%)标准要求O55~O65O17一O37050—0.80≤0035≤0040实际测量O610.31068O014<0瞄表2车轮力学性能巧诹盛丽瓣蒡喜醺黼R。

/MPaRD02/MPaA/%30003000……标准≥910≥10265~320270—34l≥16实际9851827530型量!Q2Q§!j!Z22±2坠2§表3钢轨母材试验结果如kg/m标准≥882≥490≥8/≥260尘!坐塞澍_!塑!堕l!:i!!!!堡60kg/m标准≥980/≥84一104≥280曼壁塑塑查壁堂篁堡车轮硬度小于钢轨钢轨钢轨时,车轮接触钢轨车轮磋度大于钢车轮硬度小于锢时.钢轨表面的变轨,不易打滑轨,易打滑形小,而车轮的变图1车轮与钢轨接触方式形大,车轮接触面对打滑影响被压平,见图1右。

高铁车轴强度设计及全尺寸疲劳试验方法比较

高铁车轴强度设计及全尺寸疲劳试验方法比较

⾼铁车轴强度设计及全尺⼨疲劳试验⽅法⽐较
⾼铁车轴强度设计及全尺⼨疲劳试验⽅法⽐较
作者:吴毅;项彬;张斌;刘鑫贵;许亚娟
作者机构: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属及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部,北京100081;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属及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属及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属及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属及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来源:铁道车辆
ISSN:1002-7602
年:2015
卷:053
期:006
页码:1-5
页数:5
中图分类:U270.331+.2
正⽂语种:chi
关键词:⾼速列车;车轴;强度设计;全尺⼨疲劳;试验⽅法
摘要:⾼铁车轴是⾼速铁路列车的关键技术之⼀,是关系到列车运⾏安全性、可靠性的重要结构,世界各主要铁路发达国家都已形成了⽐较系统的车轴强度设计⽅法和规范.⽂章对⽐分析了欧洲和⽇本的相关标准在⾼铁车轴设计原理上存在的差异,介绍了国内外车轴疲劳试验装置和试验⽅法,给出了改善疲劳性能的主要对策及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9卷第1期铁 道 学 报Vol.29 No.1 2007年2月J OU RNAL OF T H E CHINA RA IL WA Y SOCIET Y February2007文章编号:100128360(2007)0120102207铁道车辆车轮强度设计方法探讨刘会英1, 张澎湃1, 米彩盈2(1.中国北车集团四方车辆研究所试验研究部,山东青岛 266031;2.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0031)摘 要:鉴于目前国内尚无车轮强度的设计计算标准,本文对车轮强度设计方法进行探讨。

提出了主动轮和从动轮车轮强度计算的载荷工况和当量静应力及当量疲劳应力计算方法。

依据实验数据提出了4种车轮材料的许用应力。

根据本文方法编制处理程序并以中国铁路在役客车的KKD型车轮和蓝箭动车主动轮为例,对静强度及疲劳强度进行了计算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本文论述的车轮强度设计方法,计算结果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

关键词:车轮;强度;设计方法中图分类号:U270.331.1 文献标志码:AR esearch of Design Method of R olling Stock Wheel StrengthsL IU Hui2ying1, ZHAN G Peng2pai1, M I Cai2ying2(1.Reseach Testing Depart ment,CNR Sifang Rolling Stock Research Institute,Qingdao266031,China;2.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llege,Sout 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Chengdu610031,China)Abstract:There is no calculation criterion about designing of wheel strengt hs domestically at p resent.To solve t his p roblem,a calculation met hod of wheel st rengt hs is discussed in t his paper.The met hod for calculating t he loading conditions,equivalent static and fatique st resses of drive and driven wheels is given.The aut hor also p rovides t he permissible st resses of four kinds of wheel materials.Applying t he met hod given in t his paper,a p rocessing p rogram is compiled.Analysis of fatigue and static st resses of bot h KKD driven wheels and Lanjian t raction wheels under use in China is made.The analysis result s indicate t hat t he expounded calculation met hod of wheel strengt hs accords wit h practice,and it is workable.K ey w ords:wheel;st rengt h;design met hod 车轮是铁道车辆重要的走行部件,它的可靠程度与列车的安全密切相关。

因此,在车轮的设计阶段对车轮的强度进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但由于车轮强度计算和评定方法比较复杂,国内又没有相关标准或规程可以参考,虽然国际铁路联盟组织的U IC51025, Technical app roval of solid wheels[1]和英国采用的欧洲联盟标准BS EN1397921,Railway application2 Wheelset s and bogies2Mono bloc wheels2Technical ap2 proval p rocedure2Part1:Forged and rolled wheels[2] (两者基本相同)可以作为参考,但这2个标准不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因属于技术认可规程,因此只对主收稿日期:2005209206;修回日期:2006207217基金项目: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2001J17)作者简介:刘会英(1956—),女,辽宁锦州人,高级工程师。

E2m ail:lzsys@ 要载荷、许用应力等原则问题给出明确规定,对具体的计算方法并没有详细说明,因而车轮强度的设计成为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

为此,本文对非踏面制动的车轮无限寿命下强度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

1 载荷工况在非踏面制动条件下,车轮所承受的载荷主要是轮轨间的作用力及离心力,而对于传递起动和制动扭矩的动力轮对的车轮(以下简称主动轮,其他车轮称为从动轮)还应考虑作用在传动销上的牵引力和制动力。

轮轨间的作用力参照文献[1]确定。

1.1 从动轮载荷工况表1 从动轮载荷工况工况F r 1/Nω/(rad ・s -1)F r 2/N F z 2/N F r 3/N F z 3/N直线工况0.625P v/3.6R ————曲线工况—v/3.6R 0.625P0.35P——道岔工况—v/3.6R——0.625P0.21P注:P 为轴重,N ;v 为车辆最高运行速度,km/h ;R 为车轮半径,m ;F r 1、F r 2、F r 3为轮轨垂直力;F z 2、F z 3为轮轨横向力。

从动轮载荷工况见表1,各载荷在断面内的作用位置见图1(3种载荷作用在同一断面内)。

表2 主动轮载荷工况工况F r 1/Nω/(rad ・s -1)F r 2/N F z 2/N F r 3/N F z 3/N F N i 直线牵引工况0.625P v/3.6R ————F 1N i 1曲线牵引工况—v/3.6R 0.625P0.35P——F 1N i 1道岔牵引工况—v/3.6R ——0.625P0.21PF 1N i 1直线制动工况0.625Pv/3.6R ————F 2N i 2曲线制动工况—v/3.6R 0.625P0.35P——F 2N i 2道岔制动工况—v/3.6R——0.625P0.21PF 2N i 2注:F 1、F 2分别为牵引工况和制动工况下轮轨周向黏着力,可以以集中力的形式作用在距轮辋内侧70mm 的踏面上,F 1、F 2均作用在同一个断面内;N i 1、N i 2分别为牵引工况和制动工况下作用在每个销子上的周向牵引力及制动力。

1.2 主动轮载荷工况主动轮载荷工况见表2,各载荷在断面内的作用位置见图2。

2 车轮强度计算方法2.1 计算原理在实际运行中,车轮各点的应力由2种不同频率的交变应力迭加而成:一种是由车轮转动而形成的频率相对较高的交变应力。

车轮是一个旋转件,由于转动,车轮上载荷作用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即使载荷数值恒定不变,其上各点的应力也将随着车轮的转动而呈交变应力状态。

另一种是由交变的载荷工况产生的低频交变应力。

在运行过程中,车轮将经历不同的载荷工况(直线工况、曲线工况、道岔工况等)。

即使车轮不转动,由于载荷工况的变化,各点的应力也将呈交变应力状态。

计算的目的就是要确定在规定的k 种(从动轮为3种,主动轮为6种)载荷工况下,在转动过程中车轮的最大当量应力。

由于车轮结构比较复杂,因此必须采用有限单元法对其强度和刚度进行计算,从而确定最大当量应力。

具体的计算方法是:在沿着车轮圆周方向的n 个断面上依次施加规定的k 种载荷工况。

对于车轮上每个点可得到k ・n 组应力张量,从中寻找最大当量静应力,计算最大当量疲劳应力。

对于轴对称车轮可以只在任意一个断面上施加规定的k 种载荷工况,如果一个圆周上有m 个节点,可通过同一圆周上301第1期铁道车辆车轮强度设计方法探讨 m 个节点的k ・m 组应力寻找或计算最大当量应力。

2.2 几何模型辐板厚度应取设计的最小值,轮辋厚度取运行磨损到限尺寸时的值,其余部位可取设计的名义尺寸。

要考虑轮轴之间、传动销和孔之间的装配过盈量对车轮应力的影响,过盈量应按设计或组装技术条件的最大值选取。

2.3 当量静应力计算方法当量静应力为Von.mises 应力,用σe s 表示,对于车轮上每个点有σe s =22(σ1-σ2)2+(σ2-σ3)2+(σ3-σ1)2式中,σ1、σ2、σ3为主应力。

2.4 当量疲劳应力计算方法车轮属于多轴疲劳问题,而且是非对称循环三向应力状态。

对于多向应力状态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很权威的当量疲劳应力计算方法。

工程界有的[3]将多向应力问题等效为一个当量应力进行评定;有的[1]直接取某一个方向的单向应力进行评定。

文献[1]中采用主应力方向的应力变化量评定车轮的疲劳强度。

文献[4]认为评估车轮的疲劳强度依据主应力方向的当量应力要好于其他方法计算的当量应力,本文依据主应力方向的当量应力(当量应力幅)进行评定。

主应力方向的当量应力计算方法为:当量疲劳应力用σed 表示,对于车轮上任一节点a ,有σed =max {σ1ed ,σ2ed ,σ3ed }由文献[3]得σied =σiea /εβ+ψσσiem σiea =(σi max -σi min )/2σiem =max {0,(σi max +σi min )/2}i =1,2,3σ1max =max {σ1,j }σ1min =min {σj 1}σ2max =max {σ2,j }σ2min =min {σj 2}σ3min =min {σ3,j }σ3max =max {σj 3}j =1,2,3,…,k ・n式中,σ1,j 、σ2,j 分别为第j 载荷工况下a 点的第一和第二主应力;σj 1为第j 载荷工况下a 点在σ1max 方向的正应力;σj 2为第j 载荷工况下a 点在σ2max 方向的正应力;σ3,j 为第j 载荷工况下a 点的第三主应力;σj 3为第j 载荷工况下a 点在σ3min 方向的正应力;β为表面加工系数;ψσ为不对称循环系数;ε为尺寸系数;n 为一个圆周上施加载荷的断面数。

当车轮为轴对称结构时,同一圆周上各点的疲劳当量应力是相同的。

若网格划分方式也是轴对称的,载荷可在一个断面上施加,此时:n 为一个圆周上的节点数;{σ1,j }、{σ2,j }分别为一周上n 个节点k 个载荷工况下的第一和第二主应力(均为k ・n 个主应力);{σj 1}为一周上n 个节点k 个载荷工况下在σ1max 方向的正应力;{σj 2}为一周上n 个节点k 个载荷工况下在σ2max 方向的正应力;{σ3,j }为一周上n 个节点k 个载荷工况下的第三主应力,{σj 3}为一周上n 个节点k 个载荷工况下在σ3min 方向的正应力;j =1,2,3,…,k ・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