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2017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化学试卷(word,解析版)
2017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6分)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没有利用化学变化的是()A.家庭自酿葡萄酒B.冰块给水产品保鲜C.卤水点制豆腐 D.84消毒液漂白织物【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家庭自酿葡萄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冰块给水产品保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卤水点制豆腐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84消毒液漂白织物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又能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正确的选项是()①Cu ②N ③H2O2④K2CO3⑤CH4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②④【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②微观意义: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①Cu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不能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②N是氮元素的元素符号,不是化学式;③H2O2是过氧化氢的化学式,能表示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能表示1个过氧化氢分子。
④K2CO3是碳酸钾的化学式,表示碳酸钾是由钾、碳、氧元素组成的;但是由钾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不能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⑤CH4是甲烷的化学式,能表示甲烷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能表示1个甲烷分子。
故③⑤符合要求。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常见物质的微观构成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17年济宁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济宁市二0一二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第Ⅰ卷4页为选择题,l6分;第Ⅱ卷4页为非选择题,34分;共50分。
物理、化学二科考试时间共l20分钟。
2.物理、化学二科第Ⅰ卷答在同一张答题卡上。
物理为l—10题,化学为11~20题。
3.答第Ⅰ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各题答案选出后,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请先用橡皮擦拭干净,再改涂其他答案。
4.答第Ⅱ卷时,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并将座号填写在第6页右侧。
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考试结束,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一1 C一12 0一16 C1一35.5 Ca一40第Ⅰ卷(选择题共l 6分)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其中,11~14小题各1分,15~20小题各2分,本大题共16分)1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空气 B.二氧化碳C.纯净水 D.高锰酸钾1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闻酒知香”体现了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C.分子之间有间隙D.分子可以再分13.对下列符号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是:A.N2两个氮原子B.2H 两个氢元素C.2H2O 两个水分子D.Ca2+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14.下列化学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H2+CuO Cu+H2OB.2Mg+CO2=====C+2MgOC.CO+CuO Cu+CO2D.Fe+CuSO4=Cu+FeSO415.某同学从定量角度研究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过程,对原实验进行部分改进,增加了称量操作.具体做法是:取10%的双氧水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放入气体发生装置,并对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量进行称量,记录如下:若反应后,双氧水分解完全且氧气全部逸出,该同学得出的结论中,不合理的是:A .反应速率逐渐加快B .最多得到氧气的质量为1.6gC .催化剂二氧化锰的质量为0.3gD .反应得到水和氧气的质量比为9:816.利用不同物质性质不同区分或分离物质是化学科学的重要方法,下面区分各级物质的方法中,不合理的是:被区分的物质 区分方法A .冰 ----- 干冰 各取一块置于表面皿中,观察有无白雾生成B .硬水---- 软水 各取50ml 分别滴加等量肥皂水,搅拌,观察产生泡沫多少C .生石灰 ---- 熟石灰 各取一药匙分别置于20ml 水中,搅拌,测量温度D .烧碱 ---- 纯碱 各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加酚酞试夜,观察颜色变化17.降温结晶是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混合物的常用方法.现取硝酸钾和氯化钠混合物160g,放入100ml 水中,加热到80℃,固体全部溶解.请根据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80℃时,溶液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B.80℃时,溶液中硝酸钾不饱和,氯化钠饱和C.降温到20℃时,析出的固体一定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D.降温到20℃时,一定析出硝酸钾,可能析出氯化钠18.硫酸是化学工业的重要产品和原料,也是我们实验室常用常备的化学试剂.某同学为鉴定某一无色溶液是否为稀硫酸,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表明溶液中一定有氢离子②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试纸上,测得PH=0,表明溶液呈酸性③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溶液中一定有硫酸根离子④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证明溶液中一定有硫酸根离子若确定该溶液为硫酸,能达到目的的实验组合是: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19.下列现象和事实,可用金属活动性左右为难作出合理解释的是①金属镁在空气中比铝更易点燃,说明镁比铝活动性强②金属铝比金属锌更耐腐蚀,说明锌比铝活动性强③硫酸铜、石灰水配制农药波尔多液,不宜用铁制容器④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适中,更适于实验室制取氢气A.①② B.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0.甲乙丙丁四小组同学分别对实验废液中成分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见下表;其中,检测结果合理的是:SO4A.甲组、乙组 B.丙组、丁组C.甲组、丙组 D.乙组、丁组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4分)一、填空与简答(共17分)1.(4分)用符号完成下列内容:(1)一种常见的单质_____________; (2) 一种常见的化合物_____________;(3) 一种常见的有机物_____________; (4) 一种常见混合物的主要成分_________.2.(3分)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 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大大增加.其中,一种气体(与二氧化碳性质相似,能与水和碱反应)是酸雨的主要成分,该气体是_______,酸雨形成的原因是___ ____,工业上常用石灰乳吸收这种气体,原理为____ ___.(用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表示)3.(4分)亚硝酸钠是工业用盐,因有咸味、外观酷似食盐而常被误食.亚硝酸盐能致癌,因有良好的着色防腐作用,广泛用于肉类食品添加剂,但用量严格限制.亚硝酸钠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暴露于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生成硝酸钠.加热至320以上或遇强酸则分解出红棕色有毒有刺激性的二氧化氮气体.请根据信息回答:(1)亚硝酸钠的保存方式是 ,原因是_____(2) 试设计出两种区别亚硝酸钠和食盐的简单方案(简单叙述即可):方案一:______ _____ __;方案二: ____ ___.4.(4分)从海水得到的粗盐,往往含有可溶性杂质(主要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必须进行分离和提纯后才能用于工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粗盐提纯的部分流程如下:其中,滤液一至滤液二之间需进行三步操作:操作一: 加入过量的碳酸钠,除去滤液中的Ca2+操作二: 加入过量的X,除去滤液中的M g2+操作三: 加入过量的氯化钡,除去滤液中的SO42-请回答:[来源:Z_xx_](1)操作中的物质X为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填序号),为最终获得精盐,操作①、②和③后还需增加的操作是 ;(2)滤液二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的目的是 .5.(2分) “生活无大事,处处有化学”,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①夏季蚊虫叮咬后,涂抹肥皂液可缓解痛苦②人的体液为弱碱性,多吃碱性食物有益健康③胃酸过多的人,可饮用苏打水保健④家庭煤气泄露,立即开油烟机排气以上做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列举一错误做法并说明理由 .二、实验与探究(共11分)6.(1)(7分)水煤气是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而生成的气体,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氢气及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某课题组同学为验证水煤气的成分,做了以下准备:(一)资料收集:①H2+CuO Cu+H2O ②CO+CuO Cu+CO2③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二)设计实验装置请分析上面信息后回答:①你认为验证水煤气中各成分的顺序依次是 ;②装置C的目的是,装置D的作用是 ;③装置E内观察到的现象是 ;④实验中两次用到装置A,其目的分别是 , ;请你设计一种尾气处理方案: .(2)(4分)不少家庭养观赏鱼,有时会在鱼缸里放点“鱼浮灵”,可使水中的含氧量迅速增加, “鱼浮灵”的化学名称是过氧碳酸钠(俗称固体双氧水,化学式2Na2CO3·3 H2O2).常温下, 过氧碳酸钠易溶于水并迅速放出氧气,能有效地提高水生动物的成活率.①请设计实验验证“鱼浮灵”的供氧原理:②为证明“鱼浮灵”供氧后所得溶液的主要成分,还应补充实验:三、计算与应用(共6分)7.(2分)今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报道,常州广州等地一些液化气充气站在液化气中填充二甲醚(化学式为C2H6O),有的含量竟高达61.3%.二甲醚是一种化工原料,对液化气罐的配件有较强腐蚀作用,易造成气罐漏气,严重会引起爆炸.请阅读信息后,回答:(1)二甲醚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二甲醚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8.(4分)我市东部山区盛产石灰石,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为了解石灰石资源的品质,采用两种方案对当地石材进行化学分析:方案一: 取10g石灰石粉末样品置于右图所示装置,充分加热至质量恒定,冷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8.12g方案二:另取10g 同质地石灰石颗粒样品,置于烧杯中加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称得混合物的总质量减少了4.27g相关资料:当地石灰石含有的主要杂技为二氧化硅,其化学性质稳定,加热不易分解且不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计算出两种方案测得的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方案一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2)方案二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比较两方案测量的结果,分析两方案误差较大的可能原因?济宁市二0一二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I 卷(选择题共l6分)选择I(11~14小题各1分,l5---20小题各2分,本大题共l6分)11.A l2 B 13.C l4.C l5.A l6.D l7.D l8.C l9.B20.B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4分)一、填空与简答(共17分)1.①O 2 ②CO ③CH 4 ④空气:N 2等说明:其他合理答案皆可。
2017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7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应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小苏打用作糕点膨松剂B. 生石灰用作袋装食品干燥剂C. 肥皂水用来区别硬水、软水D. 活性炭用来去除冰箱内异味2.对下面几种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①CH4②P2O5③MgO④BaCl2⑤HNO3⑥NH4HCO3.A. ②③⑤属于氧化物B. ⑤⑥属于酸C. ④⑥属于盐D. ①⑥属于有机物3.某同学为验证“分子是运动的”,设计了甲、乙、丙、丁四个实验.其中,能达到目的是()A. 甲、乙、丙B. 甲、乙、丁C. 甲、丙、丁D. 乙、丙、丁4.分析下列反应所得结论中,正确的是()①CO+CuO Cu+CO2②2Al+Fe2O3Al2O3+2Fe③2Na2O2+2CO2═2Na2CO3+O2④2H2S+SO2═2H2O+3S.A. ①②属于置换反应B. ③④属于复分解反应C. ③中氧元素化合价不变D. 都有单质生成5.酸、碱、盐溶解性表为我们确定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提供了方便,下表是溶解性表的一部分,结合表格和溶解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20℃)A. 绘制表格的依据是物质的溶解度B. 常见物质一般可分为:溶、微溶和不溶C. Ca(OH)2、CaSO4和CaCO3的溶解度都大于1gD. Ca2+、NO3﹣、Cl﹣三种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6.下面对有关实验的设计与解释,不合理的是()A. AB. BC. CD. D7.一同学设计了两种由CuO→Cu的实验方案:方案一:Zn H2Cu 方案二:CuO CuSO4Cu大家认为方案二优于方案一,理由是:①节约能源②Cu产率高③产品纯净④操作安全,其中,评价正确的是()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8.在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Mg、Fe、Zn三种金属,其发生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读识如图并判断,下面推理合理的是()①反应速率:Mg>Fe>Zn②反应生成氢气质量:Mg=Fe=Zn③反应后溶液质量:Mg=Fe=Zn④反应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Mg<Fe<Zn.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9.有四瓶无色溶液,他们分别是AgNO3、BaCl2、K2CO3和Mg(NO3)2溶液,仅利用下面试剂就能将他们区别开的是()A. HCl、Na2SO4B. NaCl、HNO3C. HNO3、Ba(NO3)2D. NaCl、NaOH10.一澄清透明溶液,可能含有H+、Na+、Ba2+、Fe3+、Cl﹣、OH﹣和SO 离子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进行下面实验:①经测定,溶液的pH=1;②取部分样品溶液滴加NaOH溶液,有沉淀生成.继续滴加NaOH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③向实验②得到的滤液中滴加Na2CO3溶液,又观察到沉淀生成.分析实验得出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A. 溶液中一定含有H+、Ba2+、Cl﹣,一定不含有Na+、Fe3+、OH﹣、SOB. 溶液中一定含有H+、Ba2+、Fe3+、Cl﹣,一定不含有Na+、OH﹣和SOC. 溶液中一定含有H+、Ba2+、Fe3+、Cl﹣,一定不含有OH﹣、SO ,可能含有Na+D. 溶液中一定含有H+、Ba2+、Na+、Fe3+,一定不含有OH﹣、SO ,可能含有Cl﹣二、填空与简答11.读识下面几种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写出一种符合要求物质的化学式:(1)只含有一种元素________;(2)含有二种元素________;(3)含有三种元素________;(4)含有四种元素________.12.请列举一例生产、生活中的事实来证实、说明或解释下列化学现象:例如:金属具有光泽黄金饰品(1)缓慢氧化________(2)氦气性质稳定________(3)中和反应________(4)温度高,反应速率大________.13.20℃时,分别将50g水倒入盛有20gNaCl和KNO3固体的烧杯中,充分搅拌,随温度变化,实验现象如图1所示.请参考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回答:(1)分析实验现象,甲、乙烧杯中对应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2)30℃时,甲、乙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甲________乙(填“>“、”<“或“=”)14.氧化锌广泛用于皮肤病的治疗,工业氧化锌常含有少量杂质(CuO、FeO、SiO2等)不能直接使用.提纯、净化氧化锌的简易流程如图所示:参考资料: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1)反应器Ⅰ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生成硫酸盐的化学式为________;(2)残渣中除金属锌外,还有________;(3)操作一、操作二和操作三采用的分离方法是________;(4)操作四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15.蛋白粉是由大豆蛋白、酪蛋白、乳清蛋白或上述几种蛋白混合制成的粉剂,其用途是为营养不良或疾病导致蛋白质缺乏的人群补充营养.请回答:(1)蛋白粉补充的营养成分是________;(2)市售劣质蛋白粉往往添加食用香精、淀粉,从颜色和味道都难以分辨.用少量样品验证这种蛋白粉中含有淀粉的方法是________三、实验与探究16.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实验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请根据实验装置和实验内容,回答下面问题:①探究二氧化碳与碱反应时,将装置A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装置D未出现浑浊,原因是________;可将二氧化碳先通过装置________,再通入装置D,理由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②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时,实验分两步进行:首先将二氧化碳通过石蕊溶液浸泡的干燥纸花,再将二氧化碳通过石蕊溶液浸泡的湿润纸花,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结合上面实验,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2)家庭生活中食品制作(如面条、馒头等)经常用到食用碱,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可能含有少量氯化钠.小莉将家中食用碱带到实验室进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小莉提供的食用碱样品是否含有氯化钠.四、分析与计算17.观看足球比赛时,经常会看到绿茵场上运动员因拼抢摔倒受伤,医生向受伤部位喷射氯乙烷(CH3CH2Cl),并用药棉不断揉搓,运动员疼痛很快消除,重新投入比赛.请阅读信息后,回答:(1)氯乙烷中C、H、Cl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2)氯乙烷中C、H、Cl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18.探究小组欲从含有FeCl3、CuCl2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取一定量的废液样品加入少量铁粉,一段时间后铁粉完全溶解,但未发现红色固体沉积.(1)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经查阅资料,铁粉在废液中发生两个化学反应:①2FeCl3+Fe═3FeCl2②CuCl2+Fe═FeCl2+Cu(2)探究小组另取废液,向废液中加入一定且足量的铁粉至充分反应,溶液变为浅绿色,过滤、干燥,称得固体沉积物质量与加入铁粉质量相等.①固体沉积物质量与加入铁粉质量相等的原因是________;②经测定,反应后得到铜的质量为1.6g,其中,反应①消耗铁粉的质量是________,反应②消耗铁粉的质量是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答案解析部分一、<b >选择题1.【答案】D【解析】【解答】解:A、小苏打用作糕点膨松剂是利用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利用了化学变化,故A错;B、生石灰用作袋装食品干燥剂,是利用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利用了化学变化,故B错;C、肥皂水用来区别硬水、软水是利用加入肥皂水后,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其中包含着化学变化,故C错;D、活性炭用来去除冰箱内异味,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D.【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2.【答案】C【解析】【解答】解:A、⑤HNO3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B、⑥NH4HCO3属于盐,不属于酸,故选项错误.C、④BaCl2是由钡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⑥NH4HCO3属于铵盐,故选项正确.D、⑥NH4HCO3不属于有机物,故选项错误.故选:C.【分析】根据氧化物是指有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据此结合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3.【答案】C【解析】【解答】解:甲中氨水具有挥发性,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氨分子运动到了酚酞溶液中.乙中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一段时间后,无明显变化,不能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丙中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石蕊溶液变红色,说明氯化氢分子运动到了石蕊溶液中.丁中浓硝酸具有挥发性,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石蕊溶液变红色,说明硝酸分子运动到了石蕊溶液中.故甲、丙、丁能达到目的.故选:C.【分析】本题可通过一段时间后,两个小烧杯中的液体没有直接接触,而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指示剂变色,来验证“分子是运动的”,进行分析判断.4.【答案】D【解析】【解答】解:A、置换反应是单换单的反应,①中反应物中没有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错;B、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③④中的生成物中都含有单质,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含有化合物,故B错;C、反应物中的氧元素化合价是﹣2价,生成物氧气中氧元素化合价是零,故C错;D、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化学方程式可知都有单质生成,故D正确.故选D.【分析】A、置换反应是单换单的反应;B、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C、单质化合价是零;D、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5.【答案】C【解析】【解答】解:A、表格是溶解性表的一部分,依据的是20℃酸、碱、盐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正确.B、常见物质的溶解性一般可分为:溶、微溶和不溶等,故选项说法正确.C、Ca(OH)2、CaSO4的溶解性是微溶,溶解度在0.01g~1g之间;CaCO3的溶解性是不溶,溶解度小于0.01g,故选项说法错误.D、Ca2+、NO3﹣、Cl﹣三种离子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且能在酸性溶液大量共存,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分析】A、根据表格是溶解性表的一部分,结合溶解性的确定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常见物质的溶解性,进行分析判断.C、物质的溶解性是根据在20℃(室温)时的溶解度来划分的,溶解度大于10g,属于易溶物质;溶解度大于1g,属于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1g~1g之间的,属于微溶物质;小于0.01g的,属于难溶物质(习惯上叫不溶).D、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6.【答案】A【解析】【解答】解:A、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能分离出碳酸钙,但不能得到氧化钙,故选项实验的设计不合理.B、BaCO3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钡难溶于酸,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的设计合理.C、NaOH、Na2SO4分别显碱性、中性,滴加酚酞试液,分别显红色、无色,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的设计合理.D、检验溶液中的Mg2+,滴加NaOH溶液,会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若观察到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含有镁离子,故选项实验的设计合理.故选:A.【分析】A、根据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B、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C、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D、根据镁离子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7.【答案】B【解析】【解答】解:方案二优于方案一,理由是:①节约能源,这是因为方案一中氢气还原氧化铜时消耗能源;②Cu产率高,这是因为氢气还原氧化铜时,还原出的铜覆盖在氧化铜表面,导致氧化铜不能完全反应;③氧化铜被氢气还原时,部分氧化铜不能反应,得到的是混合物,而锌和硫酸铜反应时也被是锌过量,得到的也是混合物,因此两种方法得到的都是混合物;④操作安全,这是因为反应过程不需要加热,操作更安全.故选:B.【分析】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加热条件下,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8.【答案】D【解析】【解答】解:镁、锌、铁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 H2SO4= H2↑24 98 24.8g 0.4g反应后溶质为:19.6g+4.8g﹣0.4g=24g溶质质量分数为:×100%Zn+ H2SO4=ZnSO4+ H2↑65 98 213g 0.4g反应后溶质为:19.6+13g﹣0.4g=32.2g溶质质量分数为:×100%Fe+H2SO4=FeSO4+ H2↑56 211.2g 0.4g反应后溶质为:19.6g+11.2g﹣0.4g=30.4g溶质质量分数为:×100%①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Mg>Zn>Fe,所以反应速率:Mg>Zn>Fe,故错误;②依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氢气质量:Mg=Fe=Zn,故正确;③通过推导可知,硫酸中的溶剂质量相等,反应后溶液质量:Mg<Fe<Zn,故错误;④通过计算比较可知,反应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Mg<Fe<Zn,故正确.故选:D.【分析】根据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依据图象中的数据进行分析.9.【答案】A【解析】【解答】解:A、分别滴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原溶液是AgNO3溶液,产生气泡的原溶液是K2CO3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BaCl2、硝酸镁溶液,再向无明显变化的两种溶液中分别滴加硫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BaCl2,无明显变化的是Mg(NO3)2,仅利用所提供的试剂就能将他们区别开,故选项正确.B、HNO3与K2C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钾能与BaCl2、AgNO3、Mg(NO3)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NaCl与AgNO3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与BaCl2、Mg(NO3)2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BaCl2、Mg(NO3)2溶液,故选项错误.C、HNO3与K2C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钾能与BaCl2、AgNO3、Mg(NO3)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a(NO3)2与BaCl2、AgNO3、Mg(NO3)2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D、分别滴加氯化钠溶液,能与氯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AgNO3溶液,再将硝酸银溶液分别滴加至另外三种溶液中,能产生白色沉淀是BaCl2、K2CO3,无明显变化的是Mg(NO3)2溶液;BaCl2、K2CO3与NaOH溶液均不反应,无法鉴别BaCl2、K2CO3;故选项错误.故选:A.【分析】根据四种物质与两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10.【答案】C【解析】【解答】解:①经测定,溶液的pH=1,该溶液显酸性,一定含有H+、一定不含有OH﹣;②取部分样品溶液滴加NaOH溶液,有沉淀生成.一定含Fe3+;③向实验②得到的滤液中滴加Na2CO3溶液,又观察到沉淀生成,证明滤液中含有Ba2+,则一定不含有SO ,溶液中阴阳离子平衡,所以一定含有Cl﹣、综上所述,溶液中一定含有H+、Ba2+、Fe3+、Cl﹣,一定不含有OH﹣、SO ,可能含有Na+故选:C.【分析】①溶液的pH=1,该溶液显酸性,不含有OH﹣;②取部分样品溶液滴加NaOH溶液,有沉淀生成,一定含Fe3+;③向实验②得到的滤液中滴加Na2CO3溶液,又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滤液中含有Ba2+.二、<b >填空与简答11.【答案】(1)H2(2)H2O(3)H2SO4(4)NaHSO4【解析】【解答】解:图示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是氢、氧、钠和硫.提供的元素分别为氢元素、氧元素、钠元素和硫元素.(1)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是单质,如氢气、氧气、钠和硫;H2(符合题意即可);(2)含有两种元素的化合物有水、过氧化氢、氧化钠、硫化钠、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H2O(符合题意即可);(3)含有三种元素的化合物有氢氧化钠、硫酸、硫酸钠等;H2SO4(符合题意即可);(4)含有四种元素的化合物有硫酸氢钠,故填:NaHSO4.【分析】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确定元素的名称,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写出对应的化学式.12.【答案】(1)铁的锈蚀(2)作保护气(3)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来治疗胃酸过多(4)加热会使氧化铜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加快【解析】【解答】解:(1)铁的锈蚀、食物的腐败、农家肥料的腐熟、酒和醋的酿造等均属于缓慢氧化;铁的锈蚀(答案合理即可);(2)氦气是一种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做保护气;作保护气;(3)中和反应是指酸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如可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可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来治疗胃酸过多;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来治疗胃酸过多(答案合理即可);(4)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加热会使该反应的速率加快;加热会使氧化铜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加快(答案合理即可).【分析】根据常见的缓慢氧化反应、稀有气体的性质与应用、中和反应的概念以及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来分析.13.【答案】(1)氯化钠、硝酸钾;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2)<【解析】【解答】解:(1)20℃时,分别将50g水倒入盛有20gNaCl和KNO3固体的烧杯中,充分搅拌,随温度升高,乙烧杯中的固体明显减少,甲烧杯中的固体变化不明显,所以甲、乙烧杯中对应的物质分别是:氯化钠、硝酸钾;(2)20℃时,分别将50g水倒入盛有20gNaCl和KNO3固体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温度升高到30℃,乙烧杯中的固体完全溶解,所以甲、乙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甲<乙.故答案为:(1)氯化钠、硝酸钾,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2)<.【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14.【答案】(1)ZnSO4、CuSO4、FeSO4(2)SiO2等(3)过滤(4)ZnCO3ZnO+CO2↑【解析】【解答】解:(1)反应器Ⅰ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生成的硫酸盐有ZnSO4、CuSO4、FeSO4.故填:ZnSO4、CuSO4、FeSO4.(2)残渣中除金属锌外,还有SiO2等.故填:SiO2等.(3)操作一、操作二和操作三采用的分离方法是过滤,通过过滤能够把固体和液体分离.故填:过滤.(4)操作四中,高温条件下,碳酸锌分解生成氧化锌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O3ZnO+CO2↑.故填:ZnCO3ZnO+CO2↑.【分析】(1)反应器Ⅰ中加入足量稀硫酸,稀硫酸和氧化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水,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和氧化亚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水;(2)残渣中除金属锌外,还有SiO2等;(3)操作一、操作二和操作三采用的分离方法是过滤,通过过滤能够把固体和液体分离;(4)操作四中,高温条件下,碳酸锌分解生成氧化锌和二氧化碳.15.【答案】(1)蛋白质(2)滴加碘液(碘酒)【解析】【解答】解:(1)蛋白粉补充的营养成分是蛋白质;(2)淀粉的特性是淀粉遇碘液变蓝色,因此可以用碘液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若碘液变蓝色,表明食物中有淀粉,若不变蓝色表明该食物中淀粉含量极少或没有.因此,在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时,所用的方法是滴加碘液.故答案为:(1)蛋白质;(2)滴加碘液(碘酒).【分析】(1)根蛋白粉是由大豆蛋白、酪蛋白、乳清蛋白混合制成的粉剂进行分析;(2)根据淀粉遇碘液变蓝色的特进行分析.三、<b >实验与探究16.【答案】(1)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C;HCl+NaHCO3=NaCl+H2O+CO2↑;通过对比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变红色;ACBE(2)2.用碱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还需要证明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3.向白色沉淀中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证明食用碱样品中含有氯化钠【解析】【解答】解:(1)将装置A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装置D未出现浑浊,原因是: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可将二氧化碳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因为氯化氢气体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首先将二氧化碳通过石蕊溶液浸泡的干燥纸花,再将二氧化碳通过石蕊溶液浸泡的湿润纸花,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对比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变红色;结合上面实验,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ACBE;故答案为:①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C;HCl+NaHCO3=NaCl+H2O+CO2↑;②通过对比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变红色;ACBE;(2)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可能含有少量氯化钠的实验步骤是:2.向食用碱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还需要证明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3.向白色沉淀中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证明食用碱样品中含有氯化钠;故答案为:2.向食用碱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还需要证明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3.向白色沉淀中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证明食用碱样品中含有氯化钠;【分析】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与碱反应.将装置A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装置D未出现浑浊,原因是: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可将二氧化碳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因为氯化氢气体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首先将二氧化碳通过石蕊溶液浸泡的干燥纸花,再将二氧化碳通过石蕊溶液浸泡的湿润纸花,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对比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变红色;结合上面实验,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ACBE.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可能含有少量氯化钠的实验步骤是:2.向食用碱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还需要证明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3.向白色沉淀中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证明食用碱样品中含有氯化钠.四、<b >分析与计算17.【答案】(1)2:5:1(2)48:10:71【解析】【解答】解:(1)由化学式可知,1个氯乙烷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构成的,则氯乙烷中C、H、Cl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5:1;2:5:1;(2)氯乙烷中碳、氢、氯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5):(35.5×1)=48:10:71,故填:48:10:71.【分析】(1)根据氯乙烷的化学式来分析;(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18.【答案】(1)加入的铁先和氯化铁反应,由于铁的量不足,没有来得及和氯化铜反应(2)铁和氯化铁反应固体质量是减少的,而铁和氯化铜反应固体质量是增大的,当两者变化量相同时则固体沉积物质量和加入的铁质量相等;0.2g;1.4g【解析】【解答】解:(1)根据①2FeCl3+Fe═3FeCl2②CuCl2+Fe═FeCl2+Cu以及对应的现象可知,铁参加了反应,但是却没有得到铜,说明先发生的是第一个反应,结果铁的质量很少,导致没机会和氯化铜反应,从而没有得到铜;(2)①2FeCl3+Fe═3FeCl2这个方程式时固体减少的反应;②CuCl2+Fe═FeCl2+Cu这个反应加入56g铁就生成64g的铜,是固体增加的反应.当第一个的减少量和第二个的增加量相等时,固体沉积物质量与加入铁粉质量相等.②设反应②消耗的铁的质量为y.反应②导致的固体增加量为aCuCl2+ Fe═FeCl2+ Cu 固体增加量56 64 64-56=8y 1.6g a= =y=1.4ga=0.2g由于固体沉积物质量与加入铁粉质量相等,也就是铜的质量等于加入的全部的铁的质量,所以1.6g﹣1.4g=0.2g.或者根据第一个反应固体减少量为加入的铁的质量,等于第二个反应的固体增减量0.2g,所以第一个反应消耗的铁的质量为0.2g.故答案为:(1)加入的铁先和氯化铁反应,由于铁的量不足,没有来得及和氯化铜反应;(2)①铁和氯化铁反应固体质量是减少的,而铁和氯化铜反应固体质量是增大的,当两者变化量相同时则固体沉积物质量和加入的铁质量相等;②0.2g;1.4g.【分析】(1)根据提示的反应以及对应的现象结合加入的少量铁粉等要素分析;(2)①根据固体变化情况分析;②根据给出的数据结合对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2017山东省济宁中考化学试卷_最新修正版
2017山东济宁中考化学试卷(满分5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S—32 Mg—24 Cu—64 Fe—56 Zn—65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
其中1 ~4小题各1分,5 ~10小题各2分,本大题共16分)1.( 2017山东济宁市,题号1,分值1)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应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小苏打用作糕点膨松剂 B.生石灰用作袋装食品干燥剂 C.肥皂水用来区别硬水、软水 D.活性炭用来去除冰箱内异味【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析。
物理变化中无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
A.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B.生石灰是氧化钙,氧化钙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C.硬水是含有钙镁离子化合物比较多的水,钙镁离子化合物和肥皂水反应生成新物质,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D.活性炭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以吸附冰箱中的异味,无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D符合题意。
【知识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2.( 2017山东济宁市,题号2,分值1)对下面几种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①CH4②P2O5③MgO ④BaCl2⑤HNO3⑥NH4HCO3A.②③⑤属于氧化物B.⑤⑥属于酸C.④⑥属于盐D.①⑥属于有机物【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分类,根据氧化物、酸、盐、有机物的特点分析。
①CH4是碳、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②P2O5和③MgO都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④BaCl2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⑥NH4HCO3由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故都属于盐;⑤HNO3是硝酸,在水溶液中形成氢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属于酸;根据分析可以看出,C正确。
【知识点】物质的分类3.( 2017山东济宁市,题号3,分值1)某同学为验证“分子是运动的”设计了甲、乙、丙、丁四个实验,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A. 甲、乙、丙B. 甲、乙、丁C. 甲、丙、丁D. 乙、丙、丁【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实验设计与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6分)1.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应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小苏打用作糕点膨松剂B.生石灰用作袋装食品干燥剂C.肥皂水用来区别硬水、软水 D.活性炭用来去除冰箱内异味2.对下面几种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①CH4②P2O5③MgO ④BaCl2⑤HNO3⑥NH4HCO3.A.②③⑤属于氧化物 B.⑤⑥属于酸C.④⑥属于盐 D.①⑥属于有机物3.某同学为验证“分子是运动的”,设计了甲、乙、丙、丁四个实验.其中,能达到目的是()A.甲、乙、丙B.甲、乙、丁C.甲、丙、丁D.乙、丙、丁4.分析下列反应所得结论中,正确的是()①CO+CuO Cu+CO2②2Al+Fe2O 3Al2O3+2Fe③2Na2O2+2CO2═2Na2CO3+O2④2H2S+SO2═2H2O+3S.A.①②属于置换反应B.③④属于复分解反应C.③中氧元素化合价不变D.都有单质生成5.酸、碱、盐溶解性表为我们确定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提供了方便,下表是溶解性表的一部分,结合表格和溶解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20℃)OH﹣NO3﹣Cl﹣SO42﹣CO32﹣Ca2+微溶溶微不A.绘制表格的依据是物质的溶解度B.常见物质一般可分为:溶、微溶和不溶C.Ca(OH)2、CaSO4和CaCO3的溶解度都大于1gD.Ca2+、NO3﹣、Cl﹣三种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6.下面对有关实验的设计与解释,不合理的是()实验内容试剂与方法结论与解释A 分离CaCO3和CaO加水溶解、过滤CaO溶于水B 除去BaSO4中的BaCO3加稀盐酸、过滤BaCO3溶于稀盐酸C 鉴别NaOH、Na2SO4滴加酚酞试液NaOH溶液显碱性D 检验溶液中的Mg2+滴加NaOH溶液Mg(OH)2不溶于水A.A、B.B、C.C、D.D、7.一同学设计了两种由CuO→Cu的实验方案:方案一:Zn H 2Cu 方案二:CuO CuSO 4Cu 大家认为方案二优于方案一,理由是:①节约能源②Cu产率高③产品纯净④操作安全其中,评价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在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Mg、Fe、Zn三种金属,其发生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读识如图并判断,下面推理合理的是()①反应速率:Mg>Fe>Zn②反应生成氢气质量:Mg=Fe=Zn③反应后溶液质量:Mg=Fe=Zn④反应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Mg<Fe<Zn.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9.有四瓶无色溶液,他们分别是AgNO3、BaCl2、K2CO3和Mg(NO3)2溶液,仅利用下面试剂就能将他们区别开的是()A.HCl、Na2SO4 B.NaCl、HNO3C.HNO3、Ba(NO3)2D.NaCl、NaOH10.一澄清透明溶液,可能含有H+、Na+、Ba2+、Fe3+、Cl﹣、OH﹣和SO离子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进行下面实验:①经测定,溶液的pH=1;②取部分样品溶液滴加NaOH溶液,有沉淀生成.继续滴加NaOH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③向实验②得到的滤液中滴加Na2CO3溶液,又观察到沉淀生成.分析实验得出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A.溶液中一定含有H+、Ba2+、Cl﹣,一定不含有Na+、Fe3+、OH﹣、SO B.溶液中一定含有H+、Ba2+、Fe3+、Cl﹣,一定不含有Na+、OH﹣和SO C.溶液中一定含有H+、Ba2+、Fe3+、Cl﹣,一定不含有OH﹣、SO,可能含有Na+D.溶液中一定含有H+、Ba2+、Na+、Fe3+,一定不含有OH﹣、SO,可能含有Cl﹣二、填空与简答(共17分)11.读识下面几种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写出一种符合要求物质的化学式:(1)只含有一种元素;(2)含有二种元素;(3)含有三种元素;(4)含有四种元素.12.请列举一例生产、生活中的事实来证实、说明或解释下列化学现象:例如:金属具有光泽黄金饰品(1)缓慢氧化(2)氦气性质稳定(3)中和反应(4)温度高,反应速率大.13.20℃时,分别将50g水倒入盛有20gNaCl和KNO3固体的烧杯中,充分搅拌,随温度变化,实验现象如图1所示.请参考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回答:(1)分析实验现象,甲、乙烧杯中对应的物质分别是,判断依据是;(2)30℃时,甲、乙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甲乙(填“>“、”<“或“=”)14.氧化锌广泛用于皮肤病的治疗,工业氧化锌常含有少量杂质(CuO、FeO、SiO2等)不能直接使用.提纯、净化氧化锌的简易流程如图所示:参考资料: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1)反应器Ⅰ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生成硫酸盐的化学式为;(2)残渣中除金属锌外,还有;(3)操作一、操作二和操作三采用的分离方法是;(4)操作四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5.蛋白粉是由大豆蛋白、酪蛋白、乳清蛋白或上述几种蛋白混合制成的粉剂,其用途是为营养不良或疾病导致蛋白质缺乏的人群补充营养.请回答:(1)蛋白粉补充的营养成分是;(2)市售劣质蛋白粉往往添加食用香精、淀粉,从颜色和味道都难以分辨.用少量样品验证这种蛋白粉中含有淀粉的方法是.三、实验与探究(共11分)16.(1)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实验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请根据实验装置和实验内容,回答下面问题:①探究二氧化碳与碱反应时,将装置A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装置D未出现浑浊,原因是;可将二氧化碳先通过装置,再通入装置D,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②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时,实验分两步进行:首先将二氧化碳通过石蕊溶液浸泡的干燥纸花,再将二氧化碳通过石蕊溶液浸泡的湿润纸花,这样做的目的是;结合上面实验,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填序号)(2)家庭生活中食品制作(如面条、馒头等)经常用到食用碱,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可能含有少量氯化钠.小莉将家中食用碱带到实验室进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小莉提供的食用碱样品是否含有氯化钠.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与解释1.取一定量的食用碱样品放入试管,加入蒸馏水、振荡样品溶解食用碱溶于水四、分析与计算(共6分)17.观看足球比赛时,经常会看到绿茵场上运动员因拼抢摔倒受伤,医生向受伤部位喷射氯乙烷(CH3CH2Cl),并用药棉不断揉搓,运动员疼痛很快消除,重新投入比赛.请阅读信息后,回答:(1)氯乙烷中C、H、Cl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氯乙烷中C、H、Cl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8.(1)探究小组欲从含有FeCl3、CuCl2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取一定量的废液样品加入少量铁粉,一段时间后铁粉完全溶解,但未发现红色固体沉积.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经查阅资料,铁粉在废液中发生两个化学反应:①2FeCl3+Fe═3FeCl2②CuCl2+Fe═FeCl2+Cu(2)探究小组另取废液,向废液中加入一定且足量的铁粉至充分反应,溶液变为浅绿色,过滤、干燥,称得固体沉积物质量与加入铁粉质量相等.①固体沉积物质量与加入铁粉质量相等的原因是;②经测定,反应后得到铜的质量为 1.6g,其中,反应①消耗铁粉的质量是,反应②消耗铁粉的质量是(计算结果精确到0.1).2017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6分)1.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应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小苏打用作糕点膨松剂 B .生石灰用作袋装食品干燥剂C.肥皂水用来区别硬水、软水 D.活性炭用来去除冰箱内异味【考点】E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小苏打用作糕点膨松剂是利用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利用了化学变化,故A错;B、生石灰用作袋装食品干燥剂,是利用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利用了化学变化,故B错;C、肥皂水用来区别硬水、软水是利用加入肥皂水后,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其中包含着化学变化,故C错;D、活性炭用来去除冰箱内异味,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D.2.对下面几种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①CH4②P2O5③MgO ④BaCl2⑤HNO3⑥NH4HCO3.A.②③⑤属于氧化物 B.⑤⑥属于酸C.④⑥属于盐D.①⑥属于有机物【考点】A9: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AC: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分析】根据氧化物是指有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据此结合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⑤HNO3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B、⑥NH4HCO3属于盐,不属于酸,故选项错误.C、④BaCl2是由钡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⑥NH4HCO3属于铵盐,故选项正确.D、⑥NH4HCO3不属于有机物,故选项错误.故选:C.3.某同学为验证“分子是运动的”,设计了甲、乙、丙、丁四个实验.其中,能达到目的是()A.甲、乙、丙B.甲、乙、丁C.甲、丙、丁D.乙、丙、丁【考点】34: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BA: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析】本题可通过一段时间后,两个小烧杯中的液体没有直接接触,而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指示剂变色,来验证“分子是运动的”,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甲中氨水具有挥发性,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氨分子运动到了酚酞溶液中.乙中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一段时间后,无明显变化,不能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丙中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石蕊溶液变红色,说明氯化氢分子运动到了石蕊溶液中.丁中浓硝酸具有挥发性,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石蕊溶液变红色,说明硝酸分子运动到了石蕊溶液中. 故甲、丙、丁能达到目的. 故选:C .4.分析下列反应所得结论中,正确的是( ) ①CO+CuOCu+CO 2②2Al+Fe 2O 3Al 2O 3+2Fe③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④2H 2S+SO 2═2H 2O+3S . A .①②属于置换反应 B .③④属于复分解反应 C .③中氧元素化合价不变 D .都有单质生成【考点】FA :反应类型的判定;A7: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D6: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分析】A 、置换反应是单换单的反应;B 、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C 、单质化合价是零;D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解答】解:A 、置换反应是单换单的反应,①中反应物中没有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 错;B 、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③④中的生成物中都含有单质,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含有化合物,故B 错;C 、反应物中的氧元素化合价是﹣2价,生成物氧气中氧元素化合价是零,故C 错;D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化学方程式可知都有单质生成,故D 正确. 故选D .5.酸、碱、盐溶解性表为我们确定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提供了方便,下表是溶解性表的一部分,结合表格和溶解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20℃)OH ﹣ NO 3﹣ Cl ﹣ SO 42﹣ CO 32﹣Ca 2+微 溶 溶 微 不 A .绘制表格的依据是物质的溶解度B .常见物质一般可分为:溶、微溶和不溶C .Ca (OH )2、CaSO 4和CaCO 3的溶解度都大于1gD .Ca 2+、NO 3﹣、Cl ﹣三种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考点】9Q :酸碱盐的溶解性;9R :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分析】A 、根据表格是溶解性表的一部分,结合溶解性的确定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 、根据常见物质的溶解性,进行分析判断.C 、物质的溶解性是根据在20℃(室温)时的溶解度来划分的,溶解度大于10g ,属于易溶物质;溶解度大于1g ,属于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1g ~1g 之间的,属于微溶物质;小于0.01g 的,属于难溶物质(习惯上叫不溶).D 、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解答】解:A 、表格是溶解性表的一部分,依据的是20℃酸、碱、盐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正确.B 、常见物质的溶解性一般可分为:溶、微溶和不溶等,故选项说法正确.C 、Ca (OH )2、CaSO 4的溶解性是微溶,溶解度在0.01g ~1g 之间;CaCO 3的溶解性是不溶,溶解度小于0.01g ,故选项说法错误.D 、Ca 2+、NO 3﹣、Cl ﹣三种离子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且能在酸性溶液大量共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6.下面对有关实验的设计与解释,不合理的是( )实验内容 试剂与方法 结论与解释 A 分离CaCO 3和CaO 加水溶解、过滤 CaO 溶于水 B除去BaSO 4中的BaCO 3 加稀盐酸、过滤 BaCO 3溶于稀盐酸 C 鉴别NaOH 、Na 2SO 4 滴加酚酞试液 NaOH 溶液显碱性 D检验溶液中的Mg 2+ 滴加NaOH 溶液 Mg (OH )2不溶于水A .A 、 B .B 、 C .C 、 D .D 、【考点】34: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8L :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9H :盐的化学性质;9U:酸、碱、盐的鉴别;9V: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分析】A、根据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B、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C、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D、根据镁离子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能分离出碳酸钙,但不能得到氧化钙,故选项实验的设计不合理.B、BaCO3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钡难溶于酸,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的设计合理.C、NaOH、Na2SO4分别显碱性、中性,滴加酚酞试液,分别显红色、无色,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的设计合理.D、检验溶液中的Mg2+,滴加NaOH溶液,会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若观察到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含有镁离子,故选项实验的设计合理.故选:A.7.一同学设计了两种由CuO→Cu的实验方案:方案一:Zn H 2Cu 方案二:CuO CuSO 4Cu大家认为方案二优于方案一,理由是:①节约能源②Cu产率高③产品纯净④操作安全其中,评价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考点】34: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85:金属的化学性质;93:酸的化学性质.【分析】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加热条件下,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生成铜和水;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解答】解:方案二优于方案一,理由是:①节约能源,这是因为方案一中氢气还原氧化铜时消耗能源;②Cu 产率高,这是因为氢气还原氧化铜时,还原出的铜覆盖在氧化铜表面,导致氧化铜不能完全反应;③氧化铜被氢气还原时,部分氧化铜不能反应,得到的是混合物,而锌和硫酸铜反应时也被是锌过量,得到的也是混合物,因此两种方法得到的都是混合物;④操作安全,这是因为反应过程不需要加热,操作更安全.故选:B.8.在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Mg、Fe、Zn三种金属,其发生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读识如图并判断,下面推理合理的是()①反应速率:Mg>Fe>Zn②反应生成氢气质量:Mg=Fe=Zn③反应后溶液质量:Mg=Fe=Zn④反应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Mg<Fe<Zn.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考点】85:金属的化学性质.【分析】根据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依据图象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解答】解:镁、锌、铁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H2SO4=MgSO4+H2↑24 98 24.8g 0.4g反应后溶质为:19.6g+4.8g﹣0.4g=24g溶质质量分数为:×100%Zn+H2SO4=ZnSO4+H2↑65 98 213g 0.4g反应后溶质为:19.6+13g﹣0.4g=32.2g溶质质量分数为:×100%Fe+H2SO4=FeSO4+H2↑56 211.2g 0.4g反应后溶质为:19.6g+11.2g﹣0.4g=30.4g溶质质量分数为:×100%①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Mg>Zn>Fe,所以反应速率:Mg>Zn>Fe,故错误;②依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氢气质量:Mg=Fe=Zn,故正确;③通过推导可知,硫酸中的溶剂质量相等,反应后溶液质量:Mg<Fe<Zn,故错误;④通过计算比较可知,反应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Mg<Fe<Zn,故正确.故选:D.9.有四瓶无色溶液,他们分别是AgNO3、BaCl2、K2CO3和Mg(NO3)2溶液,仅利用下面试剂就能将他们区别开的是()A.HCl、Na2SO4B.NaCl、HNO3C.HNO3、Ba(NO3)2D.NaCl、NaOH 【考点】9U:酸、碱、盐的鉴别.【分析】根据四种物质与两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解答】解:A、分别滴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原溶液是AgNO3溶液,产生气泡的原溶液是K2CO3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BaCl2、硝酸镁溶液,再向无明显变化的两种溶液中分别滴加硫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BaCl2,无明显变化的是Mg(NO3)2,仅利用所提供的试剂就能将他们区别开,故选项正确.B、HNO3与K2C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钾能与BaCl2、AgNO3、Mg (NO3)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NaCl与AgNO3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与BaCl2、Mg(NO3)2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BaCl2、Mg(NO3)2溶液,故选项错误.C、HNO3与K2C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钾能与BaCl2、AgNO3、Mg (NO3)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a(NO3)2与BaCl2、AgNO3、Mg(NO3)2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D、分别滴加氯化钠溶液,能与氯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AgNO3溶液,再将硝酸银溶液分别滴加至另外三种溶液中,能产生白色沉淀是BaCl2、K2CO3,无明显变化的是Mg(NO3)2溶液;BaCl2、K2CO3与NaOH溶液均不反应,无法鉴别BaCl2、K2CO3;故选项错误.故选:A.10.一澄清透明溶液,可能含有H+、Na+、Ba2+、Fe3+、Cl﹣、OH﹣和SO离子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进行下面实验:①经测定,溶液的pH=1;②取部分样品溶液滴加NaOH溶液,有沉淀生成.继续滴加NaOH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③向实验②得到的滤液中滴加Na2CO3溶液,又观察到沉淀生成.分析实验得出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A.溶液中一定含有H+、Ba2+、Cl﹣,一定不含有Na+、Fe3+、OH﹣、SOB.溶液中一定含有H+、Ba2+、Fe3+、Cl﹣,一定不含有Na+、OH﹣和SO C.溶液中一定含有H+、Ba2+、Fe3+、Cl﹣,一定不含有OH﹣、SO,可能含有Na+D.溶液中一定含有H+、Ba2+、Na+、Fe3+,一定不含有OH﹣、SO,可能含有Cl﹣【考点】9V: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分析】①溶液的pH=1,该溶液显酸性,不含有OH﹣;②取部分样品溶液滴加NaOH溶液,有沉淀生成,一定含Fe3+;③向实验②得到的滤液中滴加Na2CO3溶液,又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滤液中含有Ba2+.【解答】解:①经测定,溶液的pH=1,该溶液显酸性,一定含有H+、一定不含有OH﹣;②取部分样品溶液滴加NaOH溶液,有沉淀生成.一定含Fe3+;③向实验②得到的滤液中滴加Na2CO3溶液,又观察到沉淀生成,证明滤液中含有Ba2+,则一定不含有SO,溶液中阴阳离子平衡,所以一定含有Cl﹣、综上所述,溶液中一定含有H+、Ba2+、Fe3+、Cl﹣,一定不含有OH﹣、SO,可能含有Na+故选:C.二、填空与简答(共17分)11.读识下面几种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写出一种符合要求物质的化学式:(1)只含有一种元素H2;(2)含有二种元素H2O;(3)含有三种元素H2SO4;(4)含有四种元素NaHSO4.【考点】D1: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B8: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确定元素的名称,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写出对应的化学式.【解答】解:图示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是氢、氧、钠和硫.提供的元素分别为氢元素、氧元素、钠元素和硫元素.(1)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是单质,如氢气、氧气、钠和硫;故填:H2(符合题意即可);(2)含有两种元素的化合物有水、过氧化氢、氧化钠、硫化钠、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故填:H2O(符合题意即可);(3)含有三种元素的化合物有氢氧化钠、硫酸、硫酸钠等;故填:H2SO4(符合题意即可);(4)含有四种元素的化合物有硫酸氢钠,故填:NaHSO4.12.请列举一例生产、生活中的事实来证实、说明或解释下列化学现象:例如:金属具有光泽黄金饰品(1)缓慢氧化铁的锈蚀(2)氦气性质稳定作保护气(3)中和反应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来治疗胃酸过多(4)温度高,反应速率大加热会使氧化铜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加快.【考点】H6: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6K:常见气体的用途;97: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分析】根据常见的缓慢氧化反应、稀有气体的性质与应用、中和反应的概念以及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来分析.【解答】解:(1)铁的锈蚀、食物的腐败、农家肥料的腐熟、酒和醋的酿造等均属于缓慢氧化;故填:铁的锈蚀(答案合理即可);(2)氦气是一种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做保护气;故填:作保护气;(3)中和反应是指酸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如可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可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来治疗胃酸过多;故填: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来治疗胃酸过多(答案合理即可);(4)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加热会使该反应的速率加快;故填:加热会使氧化铜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加快(答案合理即可).13.20℃时,分别将50g水倒入盛有20gNaCl和KNO3固体的烧杯中,充分搅拌,随温度变化,实验现象如图1所示.请参考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回答:(1)分析实验现象,甲、乙烧杯中对应的物质分别是氯化钠、硝酸钾,判断依据是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2)30℃时,甲、乙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甲<乙(填“>“、”<“或“=”)【考点】7N: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7R: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答】解:(1)20℃时,分别将50g水倒入盛有20gNaCl和KNO3固体的烧杯中,充分搅拌,随温度升高,乙烧杯中的固体明显减少,甲烧杯中的固体变化不明显,所以甲、乙烧杯中对应的物质分别是:氯化钠、硝酸钾;(2)20℃时,分别将50g水倒入盛有20gNaCl和KNO3固体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温度升高到30℃,乙烧杯中的固体完全溶解,所以甲、乙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甲<乙.故答案为:(1)氯化钠、硝酸钾,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2)<.14.氧化锌广泛用于皮肤病的治疗,工业氧化锌常含有少量杂质(CuO、FeO、SiO2等)不能直接使用.提纯、净化氧化锌的简易流程如图所示:参考资料: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1)反应器Ⅰ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生成硫酸盐的化学式为ZnSO4、CuSO4、FeSO4;(2)残渣中除金属锌外,还有SiO2等;(3)操作一、操作二和操作三采用的分离方法是过滤;(4)操作四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O3ZnO+CO2↑.【考点】AF: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85:金属的化学性质;93:酸的化学性质;G5: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1)反应器Ⅰ中加入足量稀硫酸,稀硫酸和氧化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水,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和氧化亚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水;(2)残渣中除金属锌外,还有SiO2等;(3)操作一、操作二和操作三采用的分离方法是过滤,通过过滤能够把固体和液体分离;(4)操作四中,高温条件下,碳酸锌分解生成氧化锌和二氧化碳.【解答】解:(1)反应器Ⅰ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生成的硫酸盐有ZnSO4、CuSO4、FeSO4.故填:ZnSO4、CuSO4、FeSO4.(2)残渣中除金属锌外,还有SiO2等.故填:SiO2等.(3)操作一、操作二和操作三采用的分离方法是过滤,通过过滤能够把固体和液体分离.故填:过滤.(4)操作四中,高温条件下,碳酸锌分解生成氧化锌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O 3ZnO+CO2↑.故填:ZnCO 3ZnO+CO2↑.15.蛋白粉是由大豆蛋白、酪蛋白、乳清蛋白或上述几种蛋白混合制成的粉剂,其用途是为营养不良或疾病导致蛋白质缺乏的人群补充营养.请回答:(1)蛋白粉补充的营养成分是蛋白质;(2)市售劣质蛋白粉往往添加食用香精、淀粉,从颜色和味道都难以分辨.用少量样品验证这种蛋白粉中含有淀粉的方法是滴加碘液(碘酒).【考点】J4: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JD: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分析】(1)根蛋白粉是由大豆蛋白、酪蛋白、乳清蛋白混合制成的粉剂进行分析;(2)根据淀粉遇碘液变蓝色的特进行分析.【解答】解:(1)蛋白粉补充的营养成分是蛋白质;(2)淀粉的特性是淀粉遇碘液变蓝色,因此可以用碘液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若碘液变蓝色,表明食物中有淀粉,若不变蓝色表明该食物中淀粉含量极少或没有.因此,在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时,所用的方法是滴加碘液.故答案为:(1)蛋白质;(2)滴加碘液(碘酒).三、实验与探究(共11分)16.(1)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实验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请根据实验装置和实验内容,回答下面问题:①探究二氧化碳与碱反应时,将装置A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装置D未出现浑浊,原因是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可将二氧化碳先通过装置C,再通入装置D,理由是HCl+NaHCO3=NaCl+H2O+CO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②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时,实验分两步进行:首先将二氧化碳通过石蕊溶液浸泡的干燥纸花,再将二氧化碳通过石蕊溶液浸泡的湿润纸花,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对比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变红色;结合上面实验,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ACBE(填序号)(2)家庭生活中食品制作(如面条、馒头等)经常用到食用碱,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可能含有少量氯化钠.小莉将家中食用碱带到实验室进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小莉提供的食用碱样品是否含有氯化钠.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与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