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实用PPT(共28张PPT)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人教部编版精品课件(26张PPT)
六年级下册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人教部编版 精品课 件(26 张PPT) 六年级下册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人教部编版 精品课 件(26 张PPT)
这个真理是怎么诞生的呢?为什么谢皮 罗教授能从洗澡水的现象中发现真理呢?从 书上找找关键的词句说一说。
敏锐地注意 紧紧抓住问号不放 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 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 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六年级下册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人教部编版 精品课 件(26 张PPT)
六年级下册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人教部编版 精品课 件(26 张PPT)
课后第二题
本文是采用什么结构来写的呢?
按“_总__—__分__—__总__”的结构写的,先提出中心论点, 用三个事例证明中心论点,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论点。
六年级下册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人教部编版 精品课 件(26 张PPT)
课文详解
为了证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 观点,课文具体写了三件事例,接下来让我们来看 看每个事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的?
六年级下册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人教部编版 精品课 件(26 张PPT)
按照第一个事例的学习方法,对照表格自己完成。
人物 魏格纳
“?”
从“?”到“!” 的过程
“!”
美国东海岸有一种蚯 蚓,欧洲西海岸同纬 度地区也有这种蚯蚓, 为什么美国西海岸却 没有这种蚯蚓?
引起了注意
蚯蚓的这种分布情况正说 明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 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 开了,分为两个洲。
六年级下册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人教部编版 精品课 件(26 张PPT)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秀课件)PPT
提倡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尝试新的研究方 向和方法,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THANKS
感谢观看
真理的验证与确认
重复验证
通过多次重复实验或观察,确 认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不同方法验证
采用不同的方法或技术手段, 对同一问题进行验证,确保结 果的准确性。
交叉验证
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或学者, 对同一问题进行验证,确保结 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实践检验
将得出的结论应用于实践,观 察其效果和影响,进一步确认
05
优秀课件的展示与分享
优秀课件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优秀课件是指具有高质量、创新性和 实用性的教育资源,能够有效地传递 知识、技能和情感价值,促进学生的 全面发展。
特点
优秀课件通常具有清晰的教学目标、 丰富的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和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优秀课件的展示方式与技巧
展示方式
优秀课件可以通过PPT、视频、音频、动画等多种形式进行 展示,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合适的展示方式。
展示技巧
在展示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突出重点,避 免过多的文字和图片堆积;其次,要注重互动性,引导学生 积极参与;最后,要保持清晰、简洁的表述,让学生能够快 速理解和掌握知识。
结论的正确性。
真理的应用与推广
实际应用
将得出的结论应用于实际生活、生产或科研等领域,解决实际问 题或推动科技进步。
推广普及
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方式,将结论推广到更广泛的人群中,提 高人们的认识和理解。
持续改进
在应用和推广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和挑战,持续改进和完善 结论,推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PPT(完美版)
创新科学理论
在科学理论中,问号是推动科学理论不断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能够为新的科学理论的产生提供条件。
创新技术应用
在技术应用中,问号是引导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创新和改进的关键 ,能够为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支持。
14
04 经典案例分析
2024/1/24
15
牛顿与万有引力定律
2024/1/24
苹果落地的启示
2024/1/24
量子计算机的软件和算法
阐述量子计算机的软件和算法,包括 量子编程语言、量子算法和量子模拟 等。
量子计算机的应用前景
探讨量子计算机在密码学、化学模拟 、优化问题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和挑战 。
21
暗物质与暗能量的探索
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概念
暗物质和暗能量的观测证据
解释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概念、性质以及它 们在宇宙中的作用。
2024/1/24
4
问号与真理的关系
2024/1/24
问号是探索的起点
01
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问号代表着疑问和思考,是探索的起点
和动力。
问号推动思维发展
02
通过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人们的思维得以不断拓展和深
化,对真理的认识也更加深入。
问号与真理的相互作用
03
问号和真理是相互作用的,问号的提出和解答有助于发现新的
2024/1/24
19
人类基因组计划
2024/1/24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背景和意义
介绍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历史背景、科学意义以及对人类未来的影响。
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
阐述基因测序技术的原理、发展历程以及最新进展,包括下一代测序 技术和单细胞测序技术等。
人类基因组的组成和功能
在科学理论中,问号是推动科学理论不断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能够为新的科学理论的产生提供条件。
创新技术应用
在技术应用中,问号是引导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创新和改进的关键 ,能够为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支持。
14
04 经典案例分析
2024/1/24
15
牛顿与万有引力定律
2024/1/24
苹果落地的启示
2024/1/24
量子计算机的软件和算法
阐述量子计算机的软件和算法,包括 量子编程语言、量子算法和量子模拟 等。
量子计算机的应用前景
探讨量子计算机在密码学、化学模拟 、优化问题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和挑战 。
21
暗物质与暗能量的探索
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概念
暗物质和暗能量的观测证据
解释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概念、性质以及它 们在宇宙中的作用。
2024/1/24
4
问号与真理的关系
2024/1/24
问号是探索的起点
01
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问号代表着疑问和思考,是探索的起点
和动力。
问号推动思维发展
02
通过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人们的思维得以不断拓展和深
化,对真理的认识也更加深入。
问号与真理的相互作用
03
问号和真理是相互作用的,问号的提出和解答有助于发现新的
2024/1/24
19
人类基因组计划
2024/1/24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背景和意义
介绍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历史背景、科学意义以及对人类未来的影响。
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
阐述基因测序技术的原理、发展历程以及最新进展,包括下一代测序 技术和单细胞测序技术等。
人类基因组的组成和功能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件(共23张PPT)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 15课《真理诞生于一 百个问号之后》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科学发现的真理 • 问号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 • 真理的验证与确认 • 真理的应用与拓展 •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01
科学发现的真理
科学发现的起源
古代科学
古代科学家们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实验,逐渐积累了大量关于自然的知识。例如,古 希腊的哲学家和数学家通过推理和证明,探究了数学和逻辑学的问题。同时,中国的炼丹 术士和医药学家也通过实验和经验,总结了许多关于药物和医学的知识。
问题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01
02
03
引导研究方向
问题为科学家提供了研究 方向,使研究工作具有针 对性和目标性。
促进学科交叉
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促 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 和交叉,推动了跨学科研 究的发展。
推动技术创新
问题促使科学家不断探索 和创新,推动了新技术和 新方法的产生和发展。
问题在科学实验设计中的作用
05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 神的融合
科学精神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实证精神
科学精神强调实证,即通过实验 、观察等手段获取数据和证据, 以验证科学假设和理论的真实性
和可靠性。
质疑精神
科学精神鼓励对已有的知识和观念 进行质疑和挑战,从而推动科学理 论和知识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创新精神
科学精神倡导创新和探索,鼓励科 学家在已有的知识和理论基础上, 提出新的假设和理论,推动科学的 发展和进步。
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与发展
01 02
交叉学科的兴起
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促进了交叉学科的兴起和发展,如生命科学、环境科 学、社会科学等交叉学科的研究和应用,推动了科学和人文的共同发展 。
目录
CONTENTS
• 科学发现的真理 • 问号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 • 真理的验证与确认 • 真理的应用与拓展 •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01
科学发现的真理
科学发现的起源
古代科学
古代科学家们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实验,逐渐积累了大量关于自然的知识。例如,古 希腊的哲学家和数学家通过推理和证明,探究了数学和逻辑学的问题。同时,中国的炼丹 术士和医药学家也通过实验和经验,总结了许多关于药物和医学的知识。
问题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01
02
03
引导研究方向
问题为科学家提供了研究 方向,使研究工作具有针 对性和目标性。
促进学科交叉
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促 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 和交叉,推动了跨学科研 究的发展。
推动技术创新
问题促使科学家不断探索 和创新,推动了新技术和 新方法的产生和发展。
问题在科学实验设计中的作用
05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 神的融合
科学精神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实证精神
科学精神强调实证,即通过实验 、观察等手段获取数据和证据, 以验证科学假设和理论的真实性
和可靠性。
质疑精神
科学精神鼓励对已有的知识和观念 进行质疑和挑战,从而推动科学理 论和知识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创新精神
科学精神倡导创新和探索,鼓励科 学家在已有的知识和理论基础上, 提出新的假设和理论,推动科学的 发展和进步。
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与发展
01 02
交叉学科的兴起
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促进了交叉学科的兴起和发展,如生命科学、环境科 学、社会科学等交叉学科的研究和应用,推动了科学和人文的共同发展 。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件(共42张PPT)
领·域(√yù yì)
见微知著(zhuó ·
z√hù
zù )
二、连一连。 居里夫人 伦琴 魏格纳 波义耳 贝克勒尔
◇发现人工放射性 ◇发现天然放射性 ◇发明石蕊试纸 ◇发现镭 ◇提出“大陆漂移学说”
课后习题
默读课文。想想“真理产生于一百个问号 之后”这句话的含义,再说说你从中受到 了什么启示。
“真理产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 说要敏锐地发现问题,深入地独立思考, 坚持不懈地探索研究,最终解决问题。
蚯蚓版阶
词语解释
1.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特。
(C)
2.追究事物产生的根源。
( B)
3.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
( D)
4.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
的实质。
(A)
A.见微知著 B.追根求源 C.司空见惯 D.无独有偶
整体感知
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环绕哪句话来写的。
真理产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儿子睡觉时眼珠忽然转动起来
睡觉时眼珠为什么会转动
睡眠专家不断发问,不断探索,发现真理
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 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
对自己的儿子和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 反复的视察实验。
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脑电波 产生较大变化。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真理产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科学并不神秘,并不遥远。
故事,改写成事实论据。
文章题目
中心论点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 提出了本文的观点。
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阐述了几个具体事例?
相关段落 主要人物
具体事例
第3自然段 第4自然段 第5自然段
英国化学家
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实用PPT(共28张PPT)
举例:发现发明的故事
鲁班上山,手被植物叶划伤,后来 发明了锯。
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砸了头,后来 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瓦特在烧开水时,发明了蒸汽机。
返回
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实用PPT(共28张PPT)
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实用PPT(共28张PPT)
•
3.指纹作为契约文书的签署标志,具 有法律 的效力 。其在 契约文 书上的 运用, 既推动 了古代 契约制 度的发 展完善 ,又丰 富了中 国指纹 文化的 内容和 形式。 同时, 它也为 现代信 用制度 的发展 奠定了 基础。 每个人 都是独 特的, 从指纹 这里似 乎再次 得到了 印证
•
4.凡是创造之中都有欣赏,但是创造 却不仅 是欣赏 。创造 和欣赏 都要见 到一种 意境。 欣赏见 到意境 就止步 ,创造 却要再 进一步 ,把这 种意境 外射到 具体的 作品中 去。
•
1.科举制度的取消对中国现代化造成 的困难 在于, 原有的 形成社 会精英 的方式 由此而 发生突 然的断 裂。正 如一些 研究者 指出的 ,曾经 由科举 制度给 社会提 供的内 聚力量 ,在其 后几十 年中一 直都没 有恢复 过。
•
2.显然不应得出这样的结论。变革不 适应于 时代要 求的旧 制度, 毕竟是 历史的 大趋势 。但采 取什么 方法, 使制度 改革可 以取得 真正的 效果, 则应是 改革者 考虑的 最为关 键的问 题。
洗澡水的漩 涡总是逆时
谢皮罗 针方向旋转
为什么洗澡水的 漩涡总是逆时针 方向旋转?
紧紧抓住问号 不放反复的试 验和研究
水漩涡的旋转 方向和地球的 自转有关。
紫罗兰溅上
波义耳 盐酸会变红
鲁班上山,手被植物叶划伤,后来 发明了锯。
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砸了头,后来 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瓦特在烧开水时,发明了蒸汽机。
返回
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实用PPT(共28张PPT)
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实用PPT(共28张PPT)
•
3.指纹作为契约文书的签署标志,具 有法律 的效力 。其在 契约文 书上的 运用, 既推动 了古代 契约制 度的发 展完善 ,又丰 富了中 国指纹 文化的 内容和 形式。 同时, 它也为 现代信 用制度 的发展 奠定了 基础。 每个人 都是独 特的, 从指纹 这里似 乎再次 得到了 印证
•
4.凡是创造之中都有欣赏,但是创造 却不仅 是欣赏 。创造 和欣赏 都要见 到一种 意境。 欣赏见 到意境 就止步 ,创造 却要再 进一步 ,把这 种意境 外射到 具体的 作品中 去。
•
1.科举制度的取消对中国现代化造成 的困难 在于, 原有的 形成社 会精英 的方式 由此而 发生突 然的断 裂。正 如一些 研究者 指出的 ,曾经 由科举 制度给 社会提 供的内 聚力量 ,在其 后几十 年中一 直都没 有恢复 过。
•
2.显然不应得出这样的结论。变革不 适应于 时代要 求的旧 制度, 毕竟是 历史的 大趋势 。但采 取什么 方法, 使制度 改革可 以取得 真正的 效果, 则应是 改革者 考虑的 最为关 键的问 题。
洗澡水的漩 涡总是逆时
谢皮罗 针方向旋转
为什么洗澡水的 漩涡总是逆时针 方向旋转?
紧紧抓住问号 不放反复的试 验和研究
水漩涡的旋转 方向和地球的 自转有关。
紫罗兰溅上
波义耳 盐酸会变红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PPT优秀课件
的人毫不相干。
——帕斯捷尔纳克
☆要有一颗爱真理的心灵,随时随地碰见真理,就把它吸收进
来。
——歌德
☆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 ——莱辛
☆如果你想独占真理,真理就要嘲笑你了。 ——罗曼·罗兰
☆在我所讲的一切中,我只是探求真理,这并不是仅仅为了博得 说出真理的荣誉,而是因为真理于人有益。
——爱尔维修 ☆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 ——周恩来
第二自然段中的“最后把‘?’拉直变成‘!’,找 到了真理” , “?”“!”指的是什么?这样表述有什 么好处?
这里的“?”指的是发现问题,并 不 断地追问;“!”指的是通过探索, 解决 了疑问,发现了真理。这个句子把一个抽 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 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部分(1)
之所以强调“在各地”,是因为谢皮罗的结论区分了南、 北半球和赤道这三种不同情况,只有“在各地”进行验证才 能判断他的结论是否正确。由于进行了这样广泛的验证, “各国科学家”才能确认谢皮罗的结论是“完全”正确的。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文中第二部分列举的三 个事例中的“问号”和“真理”分别是什么?
牛刀小试 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自己的观点。
示例:有人说,拥有积极乐观心态的人更容易成功,我想这句 话是对的。有一次,罗斯福家里失窃,他的朋友写信安慰他, 他在回信中写道:“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好,因为: 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 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 贼的是他,而不是我。”罗斯福在家中失窃后没有悲伤抱怨, 而是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也正是秉持着这样的心态,才 成就了这样一位在美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总统。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件(共28张PPT)
科学家我知道
爱迪生 美国 著名科学家、发
明家,为们发明了 留声机、电影摄 影机、电灯。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课文解读
说一说这三个事例中的主人公都有怎样的特点?
锲而不舍
不断探索
他们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 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 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科学家我知道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小贴士
石蕊试纸介绍
石蕊试纸:试纸之一。一般将 小纸条放在石蕊溶液中浸渍再经烘 干而成。有红色、蓝色两种。
在碱性溶液中红色的变蓝色, 在酸性溶液中蓝色的变红色。常用 于化学实验及化工生产中。
科学家我知道
爱因斯坦 德国物理学家、
科学家,发现了光电效应,太阳能、 报警器以及照相机等都以光电效应 为基础。
课文解读
这三个事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的?
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 不断发问
不断解决问题 追根溯源 找到真理
自主阅读
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 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 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 成“!”,找到真理。
重点语句
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 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 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这句话指出真理的发现还需要具备这 理解: 样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
课文解读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是:
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 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 中发现真理。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件(共48张PPT)
这三个事例有什么共同点呢? 最平常的小事
请用书上的一个词语来形容。 司空见惯
词语积累(和“司空见惯”意思相近的词语)
不足为奇 见怪不惊 不乏先例 层出不穷 熟视无睹 屡见不鲜
这三个事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的? 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
不断发问 不断解决问题 追根溯源,找到真理
自由朗读第6-7自然段,
(2)作者用哪些人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德国气象学家魏
格纳、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阿瑟林斯基。 (3)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问 题——追根求源,找到真理
为了证明这个观点,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个事例呢?
一是波义耳制成石蕊试纸; 二是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从__蚯__蚓__的__散__布__推论 出地球上大陆和海洋的形成; 三是阿瑟林斯基从儿子___做__梦__时__眼__珠转动 这 个现象, 推断出凡睡者眼珠转动都表示在做梦的普遍 规律。
随堂演练
一、理解句子,判断正误。 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
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 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A.这句话对发现真理的条件作了说明。 (√ ) B.说明真理就存在于我们身边,但是特别神秘。
(×) C.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只能给那些“善
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阿瑟林斯基
总结: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
复习导入
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说 明一个什么观点?
作者运用哪些事例来说 明自己的观点?
品读感悟
默读第3—5自然段,边读边思 考:三个具体事例中的“?”是什 么?由此发现的“!”是什么?
画出化学家波义耳发现的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15课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人教部编版 (共32张PPT)
之所以强调“在各地”,是因为谢皮罗的结论区分了南、 北半球和赤道这三种不同情况,只有“在各地”进行验证才 能判断他的结论是否正确。由于进行了这样广泛的验证, “各国科学家”才能确认谢皮罗的结论是“完全”正确的。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文中 第 二 部 分 列 举 的 三个事例中的“问号”和“真理”分别是什么?
——爱尔维修 ☆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 ——周恩来
☆真理,哪怕只见到一线,我们也不能让它的光辉变
得暗淡。
——李四光
☆打破一切,寻求一切,敢作敢为敢破坏,这就是真
理与生活。
——雨果
☆许多伟大的真理开始的时候都被认为是亵渎行为。
——萧伯纳
☆在真理和认识方面,任何以权威者自居的 人,必将
在上帝的戏笑中垮台!
文章结构
主题归纳
本文通过讲述三个把“问号”变 成真理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敏锐 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并锲 而不舍地探究,才能在现实生活中 发现真理。同时,激励我们树立正 确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方法总结 写作方法——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
【技巧点拨】所谓“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就是通过列举有 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证明作者提出的观点,提高论点的可 信度和说服力。单纯的讲道理,人们不太理解,或缺乏可信度 , 列举真实、具体、有代表性的事例来加以说明,证明观点 的正确,会更有说服力。 【课文回放】本文作者写作时先提出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 个问号之后,然后用三个具体事例论证了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用具体的事例使作者的论点更有说服力。
三、查字典,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司空见惯:____看__惯__了__就__不__觉__得__奇__怪__。________ (2)见微知著: _见__到__一__点__儿__苗__头__就__能__知__道__事__情__的___发__展__趋__向__或__问__题__的__实__质__。_ (3)打破砂锅问到底: __指__对__事__情__的__经__过__、__缘__由___等__追__问__到__底__。_____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文中 第 二 部 分 列 举 的 三个事例中的“问号”和“真理”分别是什么?
——爱尔维修 ☆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 ——周恩来
☆真理,哪怕只见到一线,我们也不能让它的光辉变
得暗淡。
——李四光
☆打破一切,寻求一切,敢作敢为敢破坏,这就是真
理与生活。
——雨果
☆许多伟大的真理开始的时候都被认为是亵渎行为。
——萧伯纳
☆在真理和认识方面,任何以权威者自居的 人,必将
在上帝的戏笑中垮台!
文章结构
主题归纳
本文通过讲述三个把“问号”变 成真理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敏锐 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并锲 而不舍地探究,才能在现实生活中 发现真理。同时,激励我们树立正 确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
方法总结 写作方法——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
【技巧点拨】所谓“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就是通过列举有 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证明作者提出的观点,提高论点的可 信度和说服力。单纯的讲道理,人们不太理解,或缺乏可信度 , 列举真实、具体、有代表性的事例来加以说明,证明观点 的正确,会更有说服力。 【课文回放】本文作者写作时先提出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 个问号之后,然后用三个具体事例论证了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用具体的事例使作者的论点更有说服力。
三、查字典,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司空见惯:____看__惯__了__就__不__觉__得__奇__怪__。________ (2)见微知著: _见__到__一__点__儿__苗__头__就__能__知__道__事__情__的___发__展__趋__向__或__问__题__的__实__质__。_ (3)打破砂锅问到底: __指__对__事__情__的__经__过__、__缘__由___等__追__问__到__底__。_____
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实用PPT(共19张PPT)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中的三个小故 事,知道作者阐明的观点。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 问号之后。其实,这句 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司空见惯 见微知著
追根求源 锲而不舍
只要你对于别人(
)
的现象,善于(
),经过
(
)地(
),
最后把“?”拉直变成了“!”,
就能找到真理。
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实用PPT(共19张PPT)
只能给那些有准备 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 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 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实用PPT(共19张PPT)
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实用PPT(共19张PPT)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 子;
2、学习用事例证明观点的 方法;
3、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 话。用具体事例证明一个观点。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 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 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 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 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 源,最后把“?”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
科学史上的这些事例说明了什么?
科学并不神秘,真理 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 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 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 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科学并不神秘,真理 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 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 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 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科学并不神秘,真理 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 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 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 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实用PPT(共19张PPT)
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中的三个小故 事,知道作者阐明的观点。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 问号之后。其实,这句 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司空见惯 见微知著
追根求源 锲而不舍
只要你对于别人(
)
的现象,善于(
),经过
(
)地(
),
最后把“?”拉直变成了“!”,
就能找到真理。
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实用PPT(共19张PPT)
只能给那些有准备 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 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 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实用PPT(共19张PPT)
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实用PPT(共19张PPT)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 子;
2、学习用事例证明观点的 方法;
3、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 话。用具体事例证明一个观点。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 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 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 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 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 源,最后把“?”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
科学史上的这些事例说明了什么?
科学并不神秘,真理 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 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 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 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科学并不神秘,真理 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 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 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 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科学并不神秘,真理 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 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 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 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实用PPT(共19张PPT)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件(共79张PPT)
请简要叙述波义耳发明石蕊试纸的过程。
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
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紫罗
兰花瓣变红,继而提出多
个问题,并进行多次实验,
最终发明了石蕊试纸。
讲
课
文
思考:在波义耳发明石蕊试纸的事例中,“问号”是什么?“真理”是什么?从“问号” 到“真理”的过程是怎样的?请你思考之后,将下面的图解补充完整。
问号
过程
人在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 时最易做梦。
阅读第6~7自然段,思考 一下这一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问号
眼珠快速转动时最易做梦的事例中,“问号”是什么? “真理”是什么?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是怎样的?请你思考之后,将下面的图解 补充完整。
问号
过程
真理
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 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 是什么关系呢?
他先后以儿子和二 十名成年人为实验 对象,进行了反复 的视察实验。
习惯 惯常 惯犯
会写字
pǔ
花圃 菜圃 苗圃
会写字
yán
盐场 盐酸 盐商
会写字
jiàn
水花四溅
多音字 jiān 【溅溅】(jiān jiān)拟声词。模 拟流水声。
会写字
ruǐ
石蕊
红色石蕊试纸
会写字
wèi
魏国
形近字 槐(huái):槐树。 瑰(guī):玫瑰。
会写字
sōu
书写注意 注意“叟”这部分的写法:
真理产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你有思考过吗,真理 是如何被科学家发现的?
1 朗读课文
打开课本第78页,我们带着问题朗读课文:
①理解“真理产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 含义。
②作者通过哪些事例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③通过这些例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说说你的感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15课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人教部编版 (共29张PPT)
• 学说:指学术上自成理论体系的主张或见解。
• 司空见惯:看得多了,不以为奇。
• 追根求源: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
• 无独有偶:某种少见的情况,偏有类似的出现, 配成一对儿。
• 百思不得其解:百:多次。解:理解。百般思 索也无法理解。
• 打破沙锅问到底: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 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 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整体感知
1.想一想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件事,用自己 的话简要地说一说。
2.再请大家仔细地读读这三个事例,看看 三段话在写法上、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
• 定理:已经证明具有正确性、可以作为原则 或规律的命题或公式,如几何定理。
• 定律:科学上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概括,反映 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一定变化过程的必然 关系。
• (3)第三个事例
• “?”: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 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
• “!”: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 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 易做梦的阶段。
• 怎样把“?”拉直变成“!”:对儿子进行实 验,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 实验。
紫罗兰的变色
地
球
板
写作思路:
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写作方法:
用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科学史上,能从生活的细小现象中找出真理 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你还能举出一个吗?
鲁班上山,手被植物叶划伤,后来发明 了锯。
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砸了头,后来发现 了万有引力定律。
雷达、风车……
回
仿照课文写法写一段话,用 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例如, “功夫不负有心人” “虚心使人 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等。
• 司空见惯:看得多了,不以为奇。
• 追根求源: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
• 无独有偶:某种少见的情况,偏有类似的出现, 配成一对儿。
• 百思不得其解:百:多次。解:理解。百般思 索也无法理解。
• 打破沙锅问到底: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
• 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 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整体感知
1.想一想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件事,用自己 的话简要地说一说。
2.再请大家仔细地读读这三个事例,看看 三段话在写法上、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
• 定理:已经证明具有正确性、可以作为原则 或规律的命题或公式,如几何定理。
• 定律:科学上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概括,反映 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一定变化过程的必然 关系。
• (3)第三个事例
• “?”: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 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
• “!”: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 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 易做梦的阶段。
• 怎样把“?”拉直变成“!”:对儿子进行实 验,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 实验。
紫罗兰的变色
地
球
板
写作思路:
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写作方法:
用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科学史上,能从生活的细小现象中找出真理 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你还能举出一个吗?
鲁班上山,手被植物叶划伤,后来发明 了锯。
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砸了头,后来发现 了万有引力定律。
雷达、风车……
回
仿照课文写法写一段话,用 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例如, “功夫不负有心人” “虚心使人 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等。
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实用PPT(共39张PPT)
进行了反 复的观察 实验
推断出凡睡 者眼珠转动 时都表示在 做梦
1、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 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 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
2、 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 红,继而进行了许多试验,终于发现了酸碱 试纸。
3、 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球转动这个 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 者眼球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
3.指纹作为契约文书的签署标志,具 有法律 的效力 。其在 契约文 书上的 运用, 既推动 了古代 契约制 度的发 展完善 ,又丰 富了中 国指纹 文化的 内容和 形式。 同时, 它也为 现代信 用制度 的发展 奠定了 基础。 每个人 都是独 特的, 从指纹 这里似 乎再次 得到了 印证 4.凡是创造之中都有欣赏,但是创造 却不仅 是欣赏 。创造 和欣赏 都要见 到一种 意境。 欣赏见 到意境 就止步 ,创造 却要再 进一步 ,把这 种意境 外射到 具体的 作品中 去。
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实用PPT(共39张PPT)
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实用PPT(共39张PPT)
提出观点 验证观点
总结观点
体裁:议论文 (论点、论据、论证)
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实用PPT(共39张PPT)
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实用PPT(共39张PPT)
名言名句
1、弱者坐待时机;强者制造时机。 2、功夫不负有心人。 3、失败乃成功之母。 4、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 毁于随。 6、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7、有志者事竟成。
作者介绍
叶永烈(1940—)著名科普作家、传记文
六年级下语文课件-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共28张PPT)【推荐】
科学史上,能从生活的细小现象 中找出真理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 你还能举出几个来吗?
六年级下语文课件-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共28张PPT)【推荐】
例如:
鲁班上山,手被植物叶划伤,后来发明 了锯;
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砸了到头,后来发现 了万有引力定律。
六年级下语文课件-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共28张PPT)【推荐】
紫罗兰的变色
六年级下语文课件-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共28张PPT)【推荐】
六年级下语文课件-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共28张PPT)【推荐】
事例三:
奥地利一位医生,在他儿子睡觉时, 发现儿子的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 感到很奇怪,连忙叫醒儿子,儿子 说刚才做了个梦。这位医生思索眼 珠转和做梦的关系。在进行反复的 观察实验之后最后得结论:当睡觉 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正在做梦。
事例二:
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做实验时,他的 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紫罗兰上,娥 上盐酸的花瓣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 对这一现象非常好奇,并进行了实验。 最终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一一 石蕊试纸。
六年级下语文课件-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共28张PPT)【推荐】
六年级下语文课件-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共28张PPT)【推荐】
六年级下语文课件-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共28张PPT)【推荐】
小结:
六年级下语文课件-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共28张PPT)【推荐】
这些具体事例都充分说明 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的 道理。但是真理的发现也是有条 件的,那是什么呢?
六年级下语文课件-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共28张PPT)【推荐】 六年级下语文课件-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共28张PPT)【推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实用PPT(共28张PPT)
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实用PPT(共28张PPT)
小结:
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实用PPT(共28张PPT)
这些具体事例都充分说明 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的 道理。但是真理的发现也是有条 件的,那是什么呢?
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实用PPT(共28张PPT) 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实用PPT(共28张PPT)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 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 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实用PPT(共28张PPT)
②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 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 创造,有所成就。
“打破沙锅问到底”是一句俗语, 形象表达了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精 神,“发现”“发明”“创造” “成就”这四个词按收获由小到大排 列,也说明平常的事情中蕴含着真理, 蕴含着伟大的成就,而这些只有“打 破沙锅问到底”的人才能做到。
睡觉眼珠的转动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人物
现象
不断 发问
反复 找到真理 实验
谢皮罗教 授
化学家波 义耳
奥地利医 生
洗澡水的漩涡 总朝逆时针旋 转
偶然发现盐酸 使花瓣变红
儿子做梦时眼珠 转动
为什么? 抓住问号 不放
是什么?会 不会?有什 么反应?
什么关系? 百思不得 其解
反复试 验和研 究 进行了许 多试验
教学重点:
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用具体典型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 初步了解议论文的形式。
1.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 拜的科学家是谁吗?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 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
功夫不负有心人。 有志者,事竟成。团结就是力量。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1.作者是按照“提观点一论证 观点一总结观点”的顺序来进行 组织材料的。
2.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是议 论文的标准形式。
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实用PPT(共28张PPT)
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实用PPT(共28张PPT)
练 习 仿 写
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实用PPT(共28张PPT)
事例一: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谢皮罗教授在放洗 澡水时发现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 向旋转,于是产生疑惑,并进行反复 的实验和研究,在1962年发表了论文, 得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在北半 球,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 是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朝顺时 针方向旋转;而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 涡。
洗澡水的漩涡
谁来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格言?这些格言 都阐明
了真实的道理,所以我们也把它们称之 为真理
,这些真理也常常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指导我
们的言行。
1.请大家自由读文,要求: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先写
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2)画文中直接描写问号和真理之间关系的语句, 并多读几遍。
•
6.起初都要模仿。“模仿”和“学习 ”本来 不是两 件事。 姑且拿 写字做 例来说 。小儿 学写字 ,最初 是描红 ,其次 是写印 本,再 其次是 临帖。 这些方 法都是 借旁人 所写的 字做榜 样,逐 渐养成 手腕筋 肉的习 惯。
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实用PPT(共28张PPT)
•
2.显然不应得出这样的结论。变革不 适应于 时代要 求的旧 制度, 毕竟是 历史的 大趋势 。但采 取什么 方法, 使制度 改革可 以取得 真正的 效果, 则应是 改革者 考虑的 最为关 键的问 题。
•
3.指纹作为契约文书的签署标志,具 有法律 的效力 。其在 契约文 书上的 运用, 既推动 了古代 契约制 度的发 展完善 ,又丰 富了中 国指纹 文化的 内容和 形式。 同时, 它也为 现代信 用制度 的发展 奠定了 基础。 每个人 都是独 特的, 从指纹 这里似 乎再次 得到了 印证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目标
1.会写5个生字,正确读写“诞生、洗澡、机械、玫瑰、 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摘抄对自己有启 发的句子。能依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 明一个观点。 3.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 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事例二:
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做实验时,他的 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紫罗兰上,娥 上盐酸的花瓣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 对这一现象非常好奇,并进行了实验。 最终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一一 石蕊试纸。
紫罗兰的变色
事例三:
奥利一位医生,在他儿子睡觉时, 发现儿子的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 感到很奇怪,连忙叫醒儿子,儿子 说刚才做了个梦。这位医生思索眼 珠转和做梦的关系。在进行反复的 观察实验之后最后得结论:当睡觉 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正在做梦。
•
4.凡是创造之中都有欣赏,但是创造 却不仅 是欣赏 。创造 和欣赏 都要见 到一种 意境。 欣赏见 到意境 就止步 ,创造 却要再 进一步 ,把这 种意境 外射到 具体的 作品中 去。
•
5.比如我此刻想象到一个很美的夜景 ,其中 园亭、 花木、 湖山、 风月, 件件都 了然于 心,可 是我不 能把它 画出来 。我何 以不能 把它画 出来呢 ?因为 我不能 动手, 不能像 支配筋 肉一样 任意活 动。
读了短文,你发现除了题目中的语句, 还有哪些语句也向我们描述了问号和真 理的关系?请找出来。
①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 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 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 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 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
这里的“?”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 问,“!”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 现了真理。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 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
作者运用三个具体事实 说明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 号之后”的观点。我们也仿照 课文的写法进行一次小练笔, 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 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 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 后”“团结就是力量”等。
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实用PPT(共28张PPT)
•
1.科举制度的取消对中国现代化造成 的困难 在于, 原有的 形成社 会精英 的方式 由此而 发生突 然的断 裂。正 如一些 研究者 指出的 ,曾经 由科举 制度给 社会提 供的内 聚力量 ,在其 后几十 年中一 直都没 有恢复 过。
反复观察 和分析
漩涡的方向与 地球自转有关
终于制成了酸 碱试纸
眼珠转动和做 梦的关系
科学史上,能从生活的细小现象 中找出真理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 你还能举出几个来吗?
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实用PPT(共28张PPT)
例如:
鲁班上山,手被植物叶划伤,后来发明 了锯;
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砸了到头,后来发现 了万有引力定律。
③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 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 现真理。
这句话用“只要……就……”的句式说明 “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发现真理 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 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
1.为了证明这个观点,作者为我们阐述了三 个具体的事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概 括主要内容。
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实用PPT(共28张PPT)
小结:
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实用PPT(共28张PPT)
这些具体事例都充分说明 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的 道理。但是真理的发现也是有条 件的,那是什么呢?
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实用PPT(共28张PPT) 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实用PPT(共28张PPT)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 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 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实用PPT(共28张PPT)
②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 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 创造,有所成就。
“打破沙锅问到底”是一句俗语, 形象表达了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精 神,“发现”“发明”“创造” “成就”这四个词按收获由小到大排 列,也说明平常的事情中蕴含着真理, 蕴含着伟大的成就,而这些只有“打 破沙锅问到底”的人才能做到。
睡觉眼珠的转动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人物
现象
不断 发问
反复 找到真理 实验
谢皮罗教 授
化学家波 义耳
奥地利医 生
洗澡水的漩涡 总朝逆时针旋 转
偶然发现盐酸 使花瓣变红
儿子做梦时眼珠 转动
为什么? 抓住问号 不放
是什么?会 不会?有什 么反应?
什么关系? 百思不得 其解
反复试 验和研 究 进行了许 多试验
教学重点:
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用具体典型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 初步了解议论文的形式。
1.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 拜的科学家是谁吗?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 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
功夫不负有心人。 有志者,事竟成。团结就是力量。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1.作者是按照“提观点一论证 观点一总结观点”的顺序来进行 组织材料的。
2.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是议 论文的标准形式。
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实用PPT(共28张PPT)
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实用PPT(共28张PPT)
练 习 仿 写
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实用PPT(共28张PPT)
事例一: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谢皮罗教授在放洗 澡水时发现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 向旋转,于是产生疑惑,并进行反复 的实验和研究,在1962年发表了论文, 得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在北半 球,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 是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朝顺时 针方向旋转;而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 涡。
洗澡水的漩涡
谁来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格言?这些格言 都阐明
了真实的道理,所以我们也把它们称之 为真理
,这些真理也常常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指导我
们的言行。
1.请大家自由读文,要求: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先写
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2)画文中直接描写问号和真理之间关系的语句, 并多读几遍。
•
6.起初都要模仿。“模仿”和“学习 ”本来 不是两 件事。 姑且拿 写字做 例来说 。小儿 学写字 ,最初 是描红 ,其次 是写印 本,再 其次是 临帖。 这些方 法都是 借旁人 所写的 字做榜 样,逐 渐养成 手腕筋 肉的习 惯。
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实用PPT(共28张PPT)
•
2.显然不应得出这样的结论。变革不 适应于 时代要 求的旧 制度, 毕竟是 历史的 大趋势 。但采 取什么 方法, 使制度 改革可 以取得 真正的 效果, 则应是 改革者 考虑的 最为关 键的问 题。
•
3.指纹作为契约文书的签署标志,具 有法律 的效力 。其在 契约文 书上的 运用, 既推动 了古代 契约制 度的发 展完善 ,又丰 富了中 国指纹 文化的 内容和 形式。 同时, 它也为 现代信 用制度 的发展 奠定了 基础。 每个人 都是独 特的, 从指纹 这里似 乎再次 得到了 印证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目标
1.会写5个生字,正确读写“诞生、洗澡、机械、玫瑰、 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摘抄对自己有启 发的句子。能依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 明一个观点。 3.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 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事例二:
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做实验时,他的 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紫罗兰上,娥 上盐酸的花瓣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 对这一现象非常好奇,并进行了实验。 最终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一一 石蕊试纸。
紫罗兰的变色
事例三:
奥利一位医生,在他儿子睡觉时, 发现儿子的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 感到很奇怪,连忙叫醒儿子,儿子 说刚才做了个梦。这位医生思索眼 珠转和做梦的关系。在进行反复的 观察实验之后最后得结论:当睡觉 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正在做梦。
•
4.凡是创造之中都有欣赏,但是创造 却不仅 是欣赏 。创造 和欣赏 都要见 到一种 意境。 欣赏见 到意境 就止步 ,创造 却要再 进一步 ,把这 种意境 外射到 具体的 作品中 去。
•
5.比如我此刻想象到一个很美的夜景 ,其中 园亭、 花木、 湖山、 风月, 件件都 了然于 心,可 是我不 能把它 画出来 。我何 以不能 把它画 出来呢 ?因为 我不能 动手, 不能像 支配筋 肉一样 任意活 动。
读了短文,你发现除了题目中的语句, 还有哪些语句也向我们描述了问号和真 理的关系?请找出来。
①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 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 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 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 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
这里的“?”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 问,“!”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 现了真理。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 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
作者运用三个具体事实 说明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 号之后”的观点。我们也仿照 课文的写法进行一次小练笔, 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 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 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 后”“团结就是力量”等。
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实用PPT(共28张PPT)
•
1.科举制度的取消对中国现代化造成 的困难 在于, 原有的 形成社 会精英 的方式 由此而 发生突 然的断 裂。正 如一些 研究者 指出的 ,曾经 由科举 制度给 社会提 供的内 聚力量 ,在其 后几十 年中一 直都没 有恢复 过。
反复观察 和分析
漩涡的方向与 地球自转有关
终于制成了酸 碱试纸
眼珠转动和做 梦的关系
科学史上,能从生活的细小现象 中找出真理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 你还能举出几个来吗?
六年级下册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部编版 实用PPT(共28张PPT)
例如:
鲁班上山,手被植物叶划伤,后来发明 了锯;
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砸了到头,后来发现 了万有引力定律。
③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 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 现真理。
这句话用“只要……就……”的句式说明 “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发现真理 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 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
1.为了证明这个观点,作者为我们阐述了三 个具体的事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概 括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