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经典奥数举一反三
三年级奥数《举一反三》全的
三年级奥数《举一反三》全的三年级奥数《举一反三》全面解析随着数学教育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数学能力培养。
在三年级这个阶段,孩子们已经开始接触奥数,而《举一反三》这本书则是许多家长选择的一本经典教材。
本文将从整体结构、具体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对这本书进行全面解析。
一、整体结构《举一反三》全书共分为8个单元,分别是“数的认识、加减法、乘除法、长度、面积、体积、时间、综合”。
每个单元都由若干个例题和练习题组成,难度逐渐递增。
从基础知识点到拓展应用,本书的编排遵循了孩子们的认知规律,有助于他们在实践中逐渐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二、具体内容《举一反三》中的每个单元都包含若干个知识点,例如“数的认识”单元中,孩子们需要了解整数、小数、分数的概念及加减法规则。
每个知识点都通过详细的例题解释和图示说明,使得抽象的数学概念易于理解。
此外,书中的练习题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能够帮助孩子们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书倡导“举一反三”的教学理念,鼓励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发现和创造。
教学方法上,本书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孩子们通过自主学习和思考,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本书还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许多题目都需要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孩子们在互动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总之,三年级奥数《举一反三》是一本全面培养孩子数学能力的优秀教材。
通过本书的学习,孩子们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算法,还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对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来说,本书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值得深入研读和实践。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
简介
本文旨在介绍小学奥数中的一种经典解题方法——举一反三。
通过举一反三,学生可以在解决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时,扩展思维,掌握更广泛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
什么是举一反三
举一反三是指通过观察和思考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推导出同
一类问题的解决思路。
通常,通过举一反三解题,可以将一个问题
归纳到更一般的情形,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类似的问题。
举一反三的实例
以下是一个关于分数的例子,用以说明举一反三的解题思路:
问题:小明有3/4个苹果,小红有2/3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
少个苹果?
解法:将分数统一为同一分母再进行相加
以上是一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但是我们也可以通过举一反三,推导出更一般的解题思路:
问题的一般思路:当要计算两个分数的和时,需要将其转化为
相同的分母,再进行相加。
通过举一反三,我们可以推断出更复杂问题的解题思路,从而
使学生牢固掌握相同类型的数学题目的解决方法。
举一反三的意义
举一反三是小学奥数中非常重要的解题技巧之一。
通过举一反三,学生可以培养观察和抽象思维能力,拓宽解题思路,提高问题
解决能力。
同时,通过反复练举一反三,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
用各种数学概念和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论
举一反三是小学奥数中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通过举一反三可
以推导出更广泛的解题思路。
通过反复练习举一反三,学生可以培
养观察和抽象思维能力,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在教学
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举一反三的技巧,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完整word版)小学一年级奥数举一反三
(完整word版)小学一年级奥数举一反三1、数数同学们,你上学以前,爸爸妈妈一定教你数过数,如:数数你家共有几口人、数苹果、数糖果、数手指头等等。
我们在数物体个数是,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数数吧!经典例题数数,下面的物体各有多少个?()()()()解答思路数物体时,同学们们要注意每个物体都要数到,并且只数1次,可以边数边作记号,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个数,就是结果。
(1)(3)(8)(6)画龙点睛通过刚才的数数我们发现,在数物体个数是,要从1开始数,1,2,3,4,5,6,7,8….每个物体都要数到,最后一个物体对对应的数,就是数物体的结果。
在数数时,千万别重复数,也不能漏数。
举一反三1、看图写数☆☆☆☆☆☆☆☆()颗星()个手指头()朵花2、画出鱼缸里缺少的鱼。
1375融会贯通3、看数字接着继续画。
9△△△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22、数的排列同砚们,你一定晓得:1,2,3,4,5和5,4,3,2,1的布列方法是不一样的。
1,2,3,4,5是按从小到大的方式布列的,而5,4,3,2,1则相反,是从大到小布列的。
数字的布列方式分歧会引发不一样的结果,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数的布列的知识吧。
经典例题观察下面每行数字,找找它们布列的规律(1)1,2,3,4,5,6,7,8,9,10.(2)1,3,5,7,9,11,13,15,17,19.(3)2,4,6,8,10,12,14,16,18,20.(4)1,4,7,10,13,16,19,22,25.(5)5,10,15,20,25,30,35,40,45.解答思路在解题时,我们可以先找一找每一行的数前后之间有什么大小变化,再想一想它们的排列规律是什么。
画龙点睛经由过程以上的进修,你可以发现了,同样的数字,在很多时分都有分歧的布列方式。
布列的方式分歧,在分歧的情形下,结果也分歧。
六年级奥数全(举一反三)
第一章 数与计算第一单元 同余问题1. 知识前提。
(1) 整除:如果整数a 除以自然数b ,所得的商恰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余数是0),我们就称a 能被b 整除或b 能整除a 。
(2) 乘方的意义:求n 个相同因数的乘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n 个相同因数a 相乘,即n aa aa ∙个,记做n a 。
其中a 叫做底,n 叫做指数,na 读做a 的n 次方。
(3) 幂的运算法则:① 同底数的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即m n m na a a +∙=。
②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即 ()mn nm aa =。
③ 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数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即()nn nab a b =∙。
2. 同余如果两个整数的a 、b 除以同一个自然数m 所得的余数相同,那么就说a 、b 对于m 是同余的,记为a h (mod m )。
我们把m 称为模。
如果a 、b 对于m 是同余的,那么a 与b 的差能被m 整除;反之,如果a 与b 的差能被M 整除,那么a 、b 对于m 是同余的。
3. 规律、方法应用。
(1) 反身性规律:a 和a 对于m 同余。
(2) 对称性规律:a 和b 对于m 同余,那么b 和a 对于m 同余。
(3) 传递性规律:如果a 和b 对于m 同余,b 和c 对于m 同余,那么a 和c 对于m 同余。
(4) 同余的加减法、乘法规律:如果a 和b 对于m 同余,c 和d 对于m 同余,那么a +c ,和b +d ,a -c 和b -d ,a c 和bd 对于m 同余。
(5) 同余的乘方规律:如果a 和b 对于m 同余,那么na 和nb 也对于m 同余。
(6) 同余的连加规律:1a 和1b 对于m 同余,2a 和2b 对于m 同余,3a 和3b 对于m 同余……n a 和n b 对于m 同余,那么123n a a a a +++和123n b b b b +++也对于m 同余。
小学经典奥数举一反三PPT课件
解题关键:小数=(和-差)÷2,大数=(和+差)÷2
练习1 1.甲乙两个工程队合挖一条长48千米的水渠,甲队比乙队多挖了 6千米,求甲、乙工程队各挖了多少千米? 2.有甲乙丙三袋化肥,甲乙两袋共重32千克,乙丙两袋共重30千 克,甲丙两袋共重22千克,求三袋化肥各重多少千克。 3. 甲乙两车原来共装苹果97筐,从甲车取下14筐放到乙车上, 结果甲车比乙车还多3筐,两车原来各装苹果多少筐?
要多少人?
例2. 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 天耕地多少公 顷?
解 (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 90÷3÷3=10(公顷) (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 10×5×6=300(公顷) 列成综合算式 90÷3÷3×5×6=10×30=300(公顷)
答:5台拖拉机6 天耕地300公顷。 练习2. 1. 5台磨面机6小时磨面粉42吨,10台磨面机磨面粉98吨,需要几小时? 2. 一辆卡车5次运煤22.5吨,5辆同样的卡车6次可以运煤多少吨? 3. 一个钢铁厂,一号炉前3天每天产钢354.5吨,后5天共生产钢18005吨,平均每天
答:每天要工作9小时. 练习3. 1.一项工程,预计30人15天可以完成任务。工作4天后,又增加3人。如果每人工作效率 相同,这样可以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2.一项工程原计划8个人每天工作6小时,10天可以完成。现在为了加快工作进度,增加2 人,每天工作时间增加2小时,这样可以提前几天完成这项工程? 3.一个工地上有120名工人,食堂为这些工人准备了30天的粮食。实际工作5天后,由于 工期紧张,又调来30名工人,食堂原来准备的粮食只够吃几天?
小学经典奥数举一反三
学奥数 爱数学 长智慧 能跨越 每天多学一小时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三年级
第一讲寻规填数举一反三(1-8)一1、8,12,16,20,24,(),()。
2、98,89,80,71,(),()。
二1、2,6,11,17,24,(),41。
2、1,6,16,(),51,76。
三1、1,2,1,5,18,1,()。
2、50,3,40,5,30,7,()。
四1、96,48,24,(),63 。
2,81,27,9,3,()。
五请写出斐波那契数列的第11,12项的数。
0,1,1,2,4,7,13,(),44。
六(34,16),(23,27),(15,35),(20,)。
(24,14),(86,76),(36,26),(,5)。
七略八1、81,82,83,81,82,83,81,(),832、72,62,52,72,62,52,()62,52拓展应用1按规律填数20,18,16,14,(),()95,90,85,(),75,()2按规律填数3,2,6,2,9,2,()7,4,6,6,5,8,(),103观察下面的数列,找出其中的规律,填空31,2,26,3,21,4,(),()4 按规律填数2,5,7,12,()31,505下列四个数种有一个与众不同,它是第()个A1,1,2,3,5,8,13,B0,2,2,4,6,10,16C1,3,4,7,11,18,D1,2,3,6,11,20,371有一组加法算式:4+2,5+8,6+14,7+20....按这样的规律排第20个加法算式是怎样的?1按规律填数(1,72 ),(2,36),(3,),(4, )(3,7),(6,14),(9,21),(12, )1按规律填数75,70,65,60,(),()45,()320,160,80,40 ,(),(),()第二讲算式谜(一)(略)第三讲加减巧算举一反三191+464+536294+16+106举一反三2 876—280—376636-187-436举一反三3197+88847+602举一反三4807+4023789-498-201举一反三5729+413-429563-197+37举一反三663645-6363765996-65948举一反三7728-(594-72)454+(546-197)举一反三8503-197-83-101205+204+196+202拓展应用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53+158+473427-809-191873-198-27397+79417-255+8363545-63537424-(165+224)271+152+129+248第四讲推理入门举一反三11·爸爸买回了3双袜子,其中2双是花袜子,1双是红袜子。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是指通过一个问题找出更多的类似问题
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下面是一个例子:
问题:有一张立方体的正面面积是6平方米,问这个立方
体的体积是多少?
解答:由于立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所以每个面的面
积都相同。
由题意可知正面面积是6平方米,那么每个面
的面积是6/6=1平方米。
那么这个立方体的体积就是
1*1*1=1立方米。
举一反三的问题1:如果一个立方体正面的面积是8平方米,这个立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解答:根据原问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得知每个面的面积是
8/6=4/3平方米,那么这个立方体的体积就是
(4/3)*(4/3)*(4/3)=(64/27)立方米。
举一反三的问题2:如果一个立方体正面的面积是10平方米,这个立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解答:同样地,每个面的面积是10/6=5/3平方米,那么
这个立方体的体积就是(5/3)*(5/3)*(5/3)=(125/27)立方米。
通过一道题目可以引出多个类似的问题,通过解答这些问
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应用能力。
小学四年级举一反三奥数题
小学四年级举一反三奥数题1.小学四年级举一反三奥数题篇一有4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橘子平均每箱42个,梨、橘子、桃平均每箱36个,苹果和桃平均每箱37个。
一箱苹果多少个?【思路导航】(1)1箱苹果+1箱梨+1箱橘子=42×3=136(个);(2)1箱桃+1箱梨+1箱橘子=36×3=108(个)(3)1箱苹果+1箱桃=37×2=72(个)由(1)(2)两个等式可知:1箱苹果比1箱桃多126-108=18(个),再根据等式(3)就可以算出:1箱桃有(74-18)÷2=28(个),1箱苹果有28+18=46(个)。
1箱苹果和1箱桃共有多少个:37×2=74(个)1箱苹果比1箱桃多多少个:42×3-36=18(个)1箱苹果有多少个:28+18=46(个)2.小学四年级举一反三奥数题篇二A、B两地之间是山路,相距60千米,其中一部分是上坡路,其余是下坡路,某人骑电动车从A地到B地,再沿原路返回,去时用了4.5小时,返回时用了3.5小时。
已知下坡路每小时行20千米,那么上坡路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解析】由题意知,去的上坡时间+去的下坡时间=4.5小时回的上坡时间+回的下坡时间=3.5小时则:来回的上坡时间+来回的下坡时间=8小时所以来回的下坡时间=60÷20=3(小时)则:来回的上坡时间=8-3=5(小时)故:上坡速度为60÷5=12(千米/时)3.小学四年级举一反三奥数题篇三有一个长方体木块,长125厘米,宽40厘米,高25厘米。
把它锯成若干个体积相等的小正方体,然后再把这些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这个大正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分析与解一般说来,要求正方体的表面积,一定要知道正方体的棱长。
题中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同正方体的棱长又没有直接联系,这样就给解答带来了困难。
我们应该从整体出发去思考这个问题。
按题意,这个长方体木块锯成若干个体积相等的小正方体后,又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小学奥数“四大名著”:《小学奥数举一反三》详细介绍
小学奥数“四大名著”:《小学奥数举一反三》详细介绍1正文一提到海淀,就绕不开“奥数”这个关键词。
海淀人民热衷学奥数是出了名的,没学过奥数,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海淀的。
可是奥数到底该怎么学呢?难到只有花钱投靠培优机构这条路吗?其实也不完全是这样,虽然投靠机构是主流选择,但是也有主流之外的选择,就是在家自学。
既然是自学,需要知道从哪里学起,总不能自己现编教材吧?那就聊聊风靡于海淀牛娃圈的奥数“四大名著”,排名不分先后,根据难度由易到难说起。
今天主要给大家介绍《小学奥数举一反三》。
这是畅销19年的一套奥数教辅,在小学课堂里得到了大量使用、非常有名的书。
特别值得提的是,这套书最近做了升级,专门请奥数名师给书里的每个章节录制了课程,也就是说,有了教材在手,跟着视频就能学习。
每节课的时长15分钟,围绕一个知识点,给孩子做详细辅导,讲解解题思路、方法和步骤。
由浅入深,孩子学起来非常轻松。
我已给我家老二刷了近2周,入门非常轻松简单,每天只需要3-5分钟。
当然,我说的是一年级的入门级,才开始,后边还不清楚情况。
当时书到手,我翻了一下一年级的内容目录,特震惊,还有'鸡兔同笼'问题!要知道这可是四年级下册的数学内容,我这么清楚,是因为我才辅导我家老大不久。
但仔细看里面的内容,又会觉得,一年级的鸡兔同笼问题非常浅显易懂,还只是引入思考概念。
这其实就说明了《奥数举一反三》的内容设计科学性,是一个螺旋上升的方式。
下面看看书中鸡兔同笼对应内容的视频讲解吧!这样的微课程,每个年级都有,三年级比较少都有83节,五年级有158节。
视频课程制作很用心,视频配合教辅,边学边练,性价比很高!当然,《小学奥数举一反三》这套书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它的体系和精细。
每个年级的知识点都配有视频讲解课程,不管是题目还是题型,跟知识点对应的特别好,还配有综合性的试卷。
课程学习、习题练习、综合检测,三步完整的学习过程,牢固掌握奥数知识点,学会举一反三,能够灵活运用。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8
5
例题2
例2 一个大长方形被两条平行于它的两条边的线段分成四 个较小的长方形,其中三个长方形的面积如下图所求,求 第四个长方形的面积。
分析
因为AE×CE=6,DE×EB=35,把两个式子相乘 AE×CE×DE×EB=35×6,而CE×EB=14,所以 AE×DE=35×6÷14=15。
举一反三
第2题解法1
思路分析:设正方形原边长为a, 增加的这边面积=缩短这边的面积 30 ×(a – 18) = a × 18 30a - 30 ×18 = 18a 30a -18a = 30 ×18 12a = 540 a = 540÷12 a = 45(厘米) 原面积=45×45=2025平方0-18)=45
正方形面积=45×45=2025平方厘米
第3题解法1
思路分析:增加部分的面积正好等于三个 长方形面积之和。如果我们把拼成的正方 形的边长当作a,就可以计算出两个阴影长 方形的面积。 5分米 5 × ( a – 8) + 8 ×(a – 5) = 181-5 ×8 13a – 80 = 141 13a = 141 + 80 a = 221÷ 13 a = 17
面积就非常简单了。
2 A
2
B
举一反三
1,有一块长方形草地,长20米,宽15米。在它的四周向外 筑一条宽2米的小路,求小路的面积。
2,正方形的一组对边增加30厘米,另一组对边减少18厘米, 结果得到一个与原正方形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原正方形的面 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把一个长方形的长增加5分米,宽增加8分米后,得到一 个面积比原长方形多18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求这个正方形 的边长是多少分米?
18 30
面积=30×(a-18)
小学六年级奥数举一反三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小学六年级奥数举一反三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甲、乙两车同时从A、B 两地相对开出,4 小时后相遇,甲车再开3 小时到达B 地。
已知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快20 千米,则A、B 两地相距()千米。
A. 560B. 720C. 960D. 1120答案:C解析:相遇后甲3 小时行的路程等于相遇前乙4 小时行的路程,甲乙时间比是3:4,速度比是4:3。
甲比乙快一份,一份是20 千米/小时,甲速度是80 千米/小时,全程80×(4 + 3)= 560 千米。
2. 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之比是2:3,体积之比是3:2,它们高的比是()A. 1:3B. 3:4C. 9:8D. 8:9答案:D解析:圆柱体积= 底面积×高,圆锥体积= 1/3×底面积×高。
设圆柱底面半径2r,圆锥底面半径3r,圆柱高h1,圆锥高h2,根据体积比列出方程:(π×(2r)²×h1) : (1/3×π×(3r)²×h2) = 3 : 2,解得h1 : h2 = 8 : 9。
3. 一件商品,先提价20%,再降价20%,现在的价格与原价相比()A. 提高了B. 降低了C. 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假设原价为100 元,提价20%后价格为100×(1 + 20%) = 120 元,再降价20%,价格为120×(1 - 20%) = 96 元,所以价格降低了。
4. 把一个棱长为6 厘米的正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A. 56.52B. 169.56C. 226.08D. 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圆锥底面直径和高都是 6 厘米,体积= 1/3×π×(6÷2)²×6 ≈56.52 立方厘米。
5. 有含糖15%的糖水20 千克,要使糖水的浓度为20%,需加糖()千克。
小学四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3周简单推理
桌面上反扣着一张红桃、两张黑桃。甲、乙各摸了一张牌,甲翻看自己的牌后,马上就知道了剩下的牌的花色。你知道甲摸到的牌是什么花色吗?剩下的是什么花色?
【例题2】有两个油桶,大油桶可以装油5千克,小油桶可以装3千克,你能只用这两个油桶量出7千克的油吗? 3千克 5千克
思路导航
可以先想办法称出2千克油。先用大桶装满5千克油,倒入小桶,等小桶装满,大桶内还剩5-3=2(千克)油。把这2千克油倒入空桶内;再装满一大桶,将其倒入已装了2千克油的桶内。这时桶内正好就是2+5=7(千克)油。
思路导航
1
2
百 十 个
有五个三位数,分别是874,756,123,364,925.某商品的编号与其中每个数恰好在同一数位上有一个相同的数字。这件商品的编号是多少?
5 6
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
7 4
2 3
2 5
解答推理问题,要从许多条件中找出关键条件作为推理的突破口。
推理要有条理地进行,要充分利用已经得出的结论,作为进一步推理的依据。
练一练2
大勺子一次能盛8两油,小勺子一次能盛5两油,你能用这两只勺子量出11两油吗?
【例题3】三只贴着标签的盒子,分别装有两个白球,两个黑球和一黑一白两球,但盒子外的标签都贴错了,你能从一个盒子里只摸一个球就说出三只盒子里分别装的是什么颜色的球吗? 两个白球 两个黑球 一黑一白
我们要从贴有一黑一白标签的盒子入手,因为标签全贴错了,那么这个盒子里装的要么是两个黑球,要么是两个白球。
如果从贴一黑一白标签的盒子摸出的是一个黑球,则这个盒子里装的就是两个黑球,那么贴两个白标签的盒子里装的一定是一黑一白两个球,贴两个黑球标签的盒子里一定是两个白球。
如果从贴一黑一白标签的盒子摸出的是一个白球,则这个盒子里装的就是两个白球,那么贴两个黑球标签的盒子里一定是一黑一白两个球,贴两个白球标签的盒子里一定是两个黑球
小学五年级奥数举一反三(完整版)
第1讲平均数(一)一、知识要点把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求得的相等的数就是平均数。
如何灵活运用平均数的数量关系解答一些稍复杂的问题呢?下面的数量关系必须牢记: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二、精讲精练【例题1】有4箱水果,已知苹果、梨、橘子平均每箱42个,梨、橘子、桃平均每箱36个,苹果和桃平均每箱37个。
一箱苹果多少个?【思路导航】(1)1箱苹果+1箱梨+1箱橘子=42×3=136(个);(2)1箱桃+1箱梨+1箱橘子=36×3=108(个)(3)1箱苹果+1箱桃=37×2=72(个)由(1)(2)两个等式可知:1箱苹果比1箱桃多126-108=18(个),再根据等式(3)就可以算出:1箱桃有(74-18)÷2=28(个),1箱苹果有28+18=46(个)。
1箱苹果和1箱桃共有多少个:37×2=74(个)1箱苹果比1箱桃多多少个:42×3-36=18(个)1箱苹果有多少个:28+18=46(个)练习1:1.一次考试,甲、乙、丙三人平均分91分,乙、丙、丁三人平均分89分,甲、丁二人平均分95分。
问:甲、丁各得多少分?2.甲、乙、丙、丁四人称体重,乙、丙、丁三人共重120千克,甲、丙、丁三人共重126千克,丙、丁二人的平均体重是40千克。
求四人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例题2】一次数学测验,全班平均分是91.2分,已知女生有21人,平均每人92分;男生平均每人90.5分。
求这个班男生有多少人?【思路导航】女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高92-91.2=0.8(分),而男生每人比全班平均分低91.2-90.5=0.7(分)。
全体女生高出全班平均分0.8×21=16.8(分),应补给每个男生0.7分,16.8里包含有24个0.7,即全班有24个男生。
四年级上册奥数举一反三
四年级上册奥数举一反三一、数与计算。
1. 加减法的巧算。
- 凑整法。
- 例:计算23 + 54+ 77。
- 思路:观察到23和77可以凑成100,所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将式子变为(23 + 77)+54 = 100 + 54 = 154。
- 带符号搬家。
- 例:计算34 - 18+16。
- 思路:根据带符号搬家的原则,式子可变为34+16 - 18 = 50 - 18 = 32。
2. 乘除法的巧算。
-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 例:计算25×12×4。
- 思路:利用乘法交换律将12和4交换位置,再利用结合律,得到(25×4)×12 = 100×12 = 1200。
- 除法的性质。
- 例:计算120÷5÷4。
- 思路:根据除法的性质a÷b÷c = a÷(b×c),式子变为120÷(5×4)=120÷20 = 6。
二、数字规律。
1. 数列中的规律。
- 等差数列。
- 例:1,3,5,7,9,…- 特点:相邻两个数的差相等,这个差称为公差,这里的公差是2。
- 求第n项的公式:首项+(n - 1)×公差。
如求这个数列的第10项,首项是1,公差是2,第10项为1+(10 - 1)×2 = 1 + 18 = 19。
- 等比数列。
- 例:2,4,8,16,32,…- 特点:相邻两个数的比相等,这个比称为公比,这里的公比是2。
- 求第n项的公式:首项×公比的(n - 1)次方。
如求第5项,首项是2,公比是2,第5项为2×2^(5 - 1)=2×16 = 32。
2. 数表中的规律。
- 例:观察下面的数表。
|1|2|3|4|.|5|6|7|8|.|9|10|11|12|.- 规律:每行有4个数,相邻两行同一列的数相差4。
如果求第3行第2列的数,先看第1行第2列是2,那么第3行第2列就是2+(3 - 1)×4 = 2+8 = 10。
小学四年级奥数举一反三
行程问题(一)1.甲、乙两艘轮船分别从A、B两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船每小时行驶18千米,乙船每小时行驶15千米,经过6小时两船在途中相遇。
两地间的水路长多少千米?2.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480千米的A、B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从A城到B城需6小时,乙车从B城到A城需12小时。
两车出发后多少小时相遇?3.东、西两镇相距20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两镇同时出发相背而行,甲每小时的路程是乙的2倍,3小时后两人相距56千米.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4.甲、乙两队学生从相隔18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一个同学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在两队之间不停地往返联络。
甲队每小时行5千米,乙队每小时行4千米。
两队相遇时,骑自行车的同学共行多少千米?、B两地相距400千米,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3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2千米。
一只燕子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和甲车同时出发向乙车飞去,遇到乙车又折回向甲车飞去。
这样一直飞下去,燕子飞了多少千米后,两车才能相遇?6.甲、乙两个车队同时从相隔33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队每小时行60千米,乙队每小时行50千米。
一个人骑摩托车以每小时行80千米的速度在两车队中间往返联络,问两车队相遇时,摩托车行驶了多少千米?7.小冬和小刚两人在环形跑道上以各自不同的不变速度跑步,如果两人同时从同一地点相背而行,小刚跑6分钟后两人第一次相遇,小冬跑一周要8分钟,小刚跑一周要几分钟?8.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6小时后相遇,甲车从A地到B地要9小时,乙车从A地到B地要几小时?9.小明骑摩托车、小军骑自行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5小时后相遇。
小军从甲地到乙地要15小时,小明从乙地到甲地要几小时?10.两港相距267千米,客船以每小时45千米的速度、货船以每小时33千米的速度先后从两港开出,相向而行,相遇时客船行了135千米。
货船比客船提前几小时开出?11.小丽和小勇同时从相距216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小丽勇每分钟走100米,小丽每分钟走80米,相遇时小丽走了960米。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举一反三奥数题及答案PPT
甲车和乙车的速度比是15: 10 = 3: 2相遇吋甲车和乙车的路程比也是3: 2所以,两城相距124-(3 — 2)X(3 + 2) =60千米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举一反三奥数题及答案
演示完毕感谢您的观看
根据只把底增加8米
学校买了 4张桌子和6把椅子,共用640元。2张桌子和5把椅子的价 钱相等,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想:由“2张桌子和5把椅子的价钱相等"这一一条件 ,可以推出4张桌子就相当于10把椅子的价钱,买4张桌子和6把椅子共用640元
也就相当于买16把椅子共用640元.解:5x (44-2) +6=16(把)640。16=40 (元)40x5-2=100 ( 元1)
小明步行完全程需要7:3/10 =70/3分钟。
甲、乙两车都从A地出发经过B地 驶往C地,A, B两地的距离等于B, C两地的 距离。乙车的速度是甲车速度的80%。已知 乙车比甲车早出发11分钟,但在B地停留了 7分钟,甲车则不停地驶往C地。最后乙车 比甲车迟4分钟到C地。那么乙车出发后几 分钟时,甲车就超过乙车。
甲、乙、丙三人在A、B两块地植树,A地 要植900棵,B地要植1250棵。已知甲、乙、 丙每天分别能植树24, 30, 32棵,甲在A地 植树,丙在B地植树,乙先在A地植树,然 后转到B地植树。
总棵数是900 + 1250 = 2150棵,每天可以植树24+30+32 =86棟需要种的天数是2150^86 = 25天甲25天完成24X25 = 600棵那么乙就要完成900-600=300棵之后,才去帮丙即做了 300: 30 = 10天之后即第11天从A地转到B地。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1、用1元、2元和5元币中的两张,一共可以组成几种不同的钱数?【答案解析】只有1元、2元和5元,要求每次拿2张,可以有1元和2元,1元和5元,2元和5元三种不同的钱数。
1元+2元=3元1元+5元=6元2元+5元=7元2、小华买了一支铅笔、2块橡皮、2个练习本,付了1元钱,售货员找给他5分钱。
小华看了看1支铅笔的价钱是8分,就说:"叔叔,您把账算错啦。
"想一想,小华为什么这么快就知道账算错了?答案与解析:利用数的奇偶性判断,不用计算就可知道这笔账算错了。
因为1支铅笔的价钱8分是个偶数,另外,不论橡皮和练习本的价钱是多少,2块橡皮,以及2个练习本的钱也都是偶数,所以小华应付的总钱数应当是个偶数,他付了1元即100分,售货员找回的钱数也应是个偶数。
但售货员叔叔实际找给他的5分是个奇数,所以小华说售货员把这笔账算错了,可见小华并不需要计算,只是根据奇偶性进行判断,就知道这笔账算错了。
3、小伟和小丹家住同一条街,二人又在同一学校上班。
可是每天早上,小伟上学时向南走,小丹上学却向北走。
这是为什么?答案:因为小伟住在学校的北边,小丹住在学校的南边,学校在两家的中间。
4、问题:体育课上,23名男生一、二报数,最后一个人报的是单数、还是双数?5、1、 1,2,3,4,5,6,…….31一共有多少个偶数,多少个奇数?【答案解析】用分组的方法,一共有15个偶数,16个奇数。
6、萌萌家三月份用电32度,比二月份节约14度。
这两个月一共用电多少度?答案与解析:78度二月份:32+14=46(度),32+46=78(度)答:这两个月一共用电78度。
7、10个杏子的重量等于1个梨子和2个橘子的重量,4个杏子和1个橘子的重量等于1个梨子的重量.1个梨子的重量等于几个杏子的重量?考点:简单的等量代换问题.分析:我们用梨与杏的重量表示出橘子的重量,即,1个橘子的重量=一个梨子的重量-4个杏子的重量,然后再用杏表示出梨的重量.解答:解:1个梨子+2个橘子=10个杏子的重量,又因,一个梨子的重量=4个杏子+1个橘子的重量,即,1个橘子的重量=一个梨子的重量-4个杏子的重量,所以,1个梨子+(1个梨子-4个杏子的重量)×2=10个杏子的重量,3个梨子的重量-8个杏子的重量=10个杏子的重量,3个梨子的重量=18个杏子的重量,3个梨子的重量÷3=18个杏子的重量÷3,一个梨子的重量=6个杏子的重量.答:一个梨子的重量等于6个杏子的重量.点评:本题看似一道复杂的等量代换问题,只要理清思路较容易解决,考查了学生的想象与分析问题的能力.8、小猫把15条鱼分成4堆,问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答案】1打头的: 2打头的: 3打头的:总共:1+1+1+12 2+2+2+9 3+3+3+6 16+8+3=27(种)1+1+2+11 2+2+3+8 3+3+4+51+1+3+10 2+2+4+7 3+4+4+41+1+4+9 2+2+5+6 共3种1+1+5+8 2+3+3+71+1+6+7 2+3+4+61+2+2+10 2+3+5+51+2+3+9 2+4+4+51+2+4+8 共8种1+2+5+71+2+6+61+3+3+81+3+4+71+3+5+61+4+4+61+4+5+5共16种9、李大爷家养了5只小鸡,养的鸭、鹅和鸡的只数同样多,李大爷家养的鸡、鸭、鹅共有多少只?答案与解析:15只 5+5+5=15(只)答:李大爷家养的鸡、鸭、鹅共有15只。
小学三年级奥数举一反三10题
小学三年级奥数举一反三10题
1.一只小猴子在树林里玩,它从树林的这头走到那头,走了10步,每步都走了2米,
这片树林有多长?
2.小明有12张邮票,小华有8张邮票,小明给小华多少张邮票,两人的邮票就一样多?
3.小华有10本故事书,小刚有8本故事书,小华给小刚多少本书,两人的书就一样多?
4.同学们栽树,栽了24行,每行40棵,一共有多少棵树?
5.小朋友们在花坛里捉迷藏,每轮游戏13人参加,共玩了3轮,一共有多少人参加了
游戏?
6.小朋友们在操场上做游戏,每组5人,共4组,一共有多少人?
7.小朋友们在操场上做游戏,每组6人,共5组,一共有多少人?
8.小朋友们在操场上做游戏,每组7人,共6组,一共有多少人?
9.小朋友们在操场上做游戏,每组8人,共7组,一共有多少人?
10.小朋友们在操场上做游戏,每组9人,共8组,一共有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