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器的历史与适应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搏器基础知识与适应症
定陶区人民医院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指人工植入心脏起搏 器,用特定频率的脉冲电流,经过导线和 电极刺激心脏,代替心脏的起搏点带动心 脏搏动的治疗方法,是治疗不可逆的心脏 起搏传导功能障碍的安全有效方法,特别 是治疗重症慢性心律失常。
❖ 起搏器治疗的历史 ❖ 起搏器系统构成 ❖ 起搏器适应症
1. 症状性心动过缓或必须使用某些影响心率的药物, 加重心动过缓。
2. 窦房结变时性不佳引起症状,通常心率 <40bpm。
3. 窦性停搏,窦房阻滞 ≧3s。
4. 窦房阻滞时平均心率≤ 40bpm。 5. 慢-快综合症,需用药物控制快心率,加重心动过
缓;或快心率终止时,R-R间期 ≧3s。
四、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的心律
2. 双分支阻滞伴 I 。或II 。I 型以上的房室阻滞,症状性心 动过缓,或清醒时心率≤ 40bpm。
3. 双分支阻滞伴症状性心动过缓,或清醒时心率≤ 40bpm。
4. 分支阻滞症状性心动过缓,或清醒时心率≤ 40bpm。 5. 完全性三分支阻滞。
三、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 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慢-快综合症。
单极导线
双极导线
被动固定式 按固定方式分
主动固定式(螺旋电极)
激素 按含药物分
电极导线
心室电极导线
心房电极导线
主动与被动固定
被动固定电极导线
主动固定电极导线-螺旋电极
固定机制
被动固定 翼状头端
被动固定 鳍状头端
主动固定 螺旋导线
主动固定
内部视野
单腔起搏系统-心房
单腔起搏系统-心室
双腔起搏系统
❖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
CHF患者常有房室、室内(尤左室)传导阻滞, 导致左右收缩不同步和间隔矛盾运动,左心室充 盈不足 心排血量下降 ,三心腔起搏,由于房 室顺序和双室同步起搏 可改善以上血流动力学, 目前比较认可的适应症是:
1 心功能III-IV级(NYHA); 2 LBBB、QRS > 120-150ms; 3 UCG:左心扩大 > 55-60mm,E、A峰融合, (E峰表示左房血液快速进入左室, A峰表示左房收缩,缓慢进入左
❖ 倾斜实验时:症状性心动过缓,或≧3s心室停搏。
六、儿童和青少年的起搏治疗
1. II。 - III。 A-VB合并症状性心动过缓,心功能不全或低 心排血量。
2. 窦房结功能不全,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窦性心动过 缓。
3. 术后II。 - III。 A-VB> 7天-14天,预计不能恢复。 4. 先天性III。 A-VB,宽QRS波逸搏心律,心功能不全。 5. 婴儿先天性III。 A-VB,心室率<50-55bpm,或合并先
❖ 起搏器(或称脉冲发生器)
❖ 电极导线(或称起搏导线、 电极)
脉冲发生器的分类
脉冲发射器分类
单腔(心房或心室) 按心腔分 双腔 (心房和心室)
三腔(右房和双心室)
频率适应 按频率适应性
非频率适应
按放置时间
永久性 临时起搏器
按心腔分 按极性分
心电房导极线分类
心室导线 冠状窦导线(左房 / 左室)
1 持续存在的希氏束以下II。以上房室阻滞。 2 持续存在II。房室阻滞,伴分支阻滞。 3 持续存在症状性心动过缓。 4 清醒时心率 ≤ 40bpm。 5 心动过缓,必须使用某些药物治疗其他异位心
律或改善心功能,而加重心动过缓。
五、颈动脉窦过敏综合症及 神经介导性晕厥
❖ 两者均可引起晕厥,表现为: 1. 心脏抑制反射; 2. 血管抑制反射; 3. 混合型:同时合并心脏和血管抑制反应。必须在 颈动脉窦刺激引起明显的心动过缓,甚至晕厥或导 致〉 3s的心室停搏方为置入起搏器适应症。
3. 虽无症状,但心室停搏≧3s,或清醒时逸搏心律
≤40bpm。 4. 射频消融房室交界区导致的 III。 A-VB。 5. 心脏外科手术后发生不可逆的III。 A-VB。 6. 神经肌肉疾病伴发的II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VB。
二、慢性双分支或三分支阻滞
1. 双分支阻滞伴 II 。II型以上的房室阻滞:包括间歇性或 持续性。
起搏治疗的历史
体外试验及应用阶段
1819年 Aldini (Italy) 电刺激死者停跳的心脏,引起跳动 1929年 Conld 电脉冲刺激心脏,可使心脏随频率跳动 1932年 Hyman / Hyman Machine Artificial pacemaker, 7.2 Kg;由 于二次大战,未用于临床 1952年 Zoll 将经胸壁起搏应用于临床
三腔起搏系统
植入过程:1.消毒皮肤
2.静脉穿刺
3.切开皮肤 制作囊袋
X线下明确电极位置
检测
放置起搏器
缝合
❖ 起搏器治疗的历史 ❖ 起搏器系统构成 ❖ 起搏器适应症
永久起搏器安装主要适应症
一、房室阻滞
❖ III。房室传导阻滞(IIIA-VB)伴下列情况之一者
1. 症状性心动过缓。 2. 需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但药物可引起的症状性心动过缓。
心病,心室率<70bpm。 6. 心动过缓的VT,合并长QT,起搏治疗有效。
七、某些特殊情况下的起搏治疗
❖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
右心室起搏使室间隔与右室游离壁相对运 动,与左室后壁同向运动,减轻SAM现象(二尖 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 ),减轻LVOT梗阻。
目前,对HOCM的起搏治疗尚有不同意见, 只用于合并窦房结功能不全或III。 A-VB患者。 有症状的III。 A-VB,或需用药而使心律减慢者。
Rune Elmqvist
Ake Senning
起搏治疗的历史
经典的画面
Ame Larsson
1984年美国职业工程师协会将心脏起搏器与半导体、激光等并列为 上半世纪最杰出的十大发明。 2001年起搏器和因特网分享美国国立工程院最高奖
❖ 起搏器治疗的历史 ❖ 起搏器系统构成 ❖ 起搏器适应症
起搏系统构成
起搏治疗历史
永久植入型起搏试验及应用阶段
- 1958 年 全球第一例永久植入型心脏起搏器植入手 术在瑞典完成
- 1967 年 按须型起搏器问世 VVI / VVT - 1977 年 双腔技术标志着进入生理性起搏时代 - 1978 年 开发并应用可程控技术 - 1982 年 频率适应性技术应用于临床 - 1997 年 自动化技术应用于临床 - 1998 年 三腔技术应用于临床 - 2003 年 起搏器全数字化技术开发成功
定陶区人民医院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指人工植入心脏起搏 器,用特定频率的脉冲电流,经过导线和 电极刺激心脏,代替心脏的起搏点带动心 脏搏动的治疗方法,是治疗不可逆的心脏 起搏传导功能障碍的安全有效方法,特别 是治疗重症慢性心律失常。
❖ 起搏器治疗的历史 ❖ 起搏器系统构成 ❖ 起搏器适应症
1. 症状性心动过缓或必须使用某些影响心率的药物, 加重心动过缓。
2. 窦房结变时性不佳引起症状,通常心率 <40bpm。
3. 窦性停搏,窦房阻滞 ≧3s。
4. 窦房阻滞时平均心率≤ 40bpm。 5. 慢-快综合症,需用药物控制快心率,加重心动过
缓;或快心率终止时,R-R间期 ≧3s。
四、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的心律
2. 双分支阻滞伴 I 。或II 。I 型以上的房室阻滞,症状性心 动过缓,或清醒时心率≤ 40bpm。
3. 双分支阻滞伴症状性心动过缓,或清醒时心率≤ 40bpm。
4. 分支阻滞症状性心动过缓,或清醒时心率≤ 40bpm。 5. 完全性三分支阻滞。
三、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 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慢-快综合症。
单极导线
双极导线
被动固定式 按固定方式分
主动固定式(螺旋电极)
激素 按含药物分
电极导线
心室电极导线
心房电极导线
主动与被动固定
被动固定电极导线
主动固定电极导线-螺旋电极
固定机制
被动固定 翼状头端
被动固定 鳍状头端
主动固定 螺旋导线
主动固定
内部视野
单腔起搏系统-心房
单腔起搏系统-心室
双腔起搏系统
❖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
CHF患者常有房室、室内(尤左室)传导阻滞, 导致左右收缩不同步和间隔矛盾运动,左心室充 盈不足 心排血量下降 ,三心腔起搏,由于房 室顺序和双室同步起搏 可改善以上血流动力学, 目前比较认可的适应症是:
1 心功能III-IV级(NYHA); 2 LBBB、QRS > 120-150ms; 3 UCG:左心扩大 > 55-60mm,E、A峰融合, (E峰表示左房血液快速进入左室, A峰表示左房收缩,缓慢进入左
❖ 倾斜实验时:症状性心动过缓,或≧3s心室停搏。
六、儿童和青少年的起搏治疗
1. II。 - III。 A-VB合并症状性心动过缓,心功能不全或低 心排血量。
2. 窦房结功能不全,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窦性心动过 缓。
3. 术后II。 - III。 A-VB> 7天-14天,预计不能恢复。 4. 先天性III。 A-VB,宽QRS波逸搏心律,心功能不全。 5. 婴儿先天性III。 A-VB,心室率<50-55bpm,或合并先
❖ 起搏器(或称脉冲发生器)
❖ 电极导线(或称起搏导线、 电极)
脉冲发生器的分类
脉冲发射器分类
单腔(心房或心室) 按心腔分 双腔 (心房和心室)
三腔(右房和双心室)
频率适应 按频率适应性
非频率适应
按放置时间
永久性 临时起搏器
按心腔分 按极性分
心电房导极线分类
心室导线 冠状窦导线(左房 / 左室)
1 持续存在的希氏束以下II。以上房室阻滞。 2 持续存在II。房室阻滞,伴分支阻滞。 3 持续存在症状性心动过缓。 4 清醒时心率 ≤ 40bpm。 5 心动过缓,必须使用某些药物治疗其他异位心
律或改善心功能,而加重心动过缓。
五、颈动脉窦过敏综合症及 神经介导性晕厥
❖ 两者均可引起晕厥,表现为: 1. 心脏抑制反射; 2. 血管抑制反射; 3. 混合型:同时合并心脏和血管抑制反应。必须在 颈动脉窦刺激引起明显的心动过缓,甚至晕厥或导 致〉 3s的心室停搏方为置入起搏器适应症。
3. 虽无症状,但心室停搏≧3s,或清醒时逸搏心律
≤40bpm。 4. 射频消融房室交界区导致的 III。 A-VB。 5. 心脏外科手术后发生不可逆的III。 A-VB。 6. 神经肌肉疾病伴发的II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VB。
二、慢性双分支或三分支阻滞
1. 双分支阻滞伴 II 。II型以上的房室阻滞:包括间歇性或 持续性。
起搏治疗的历史
体外试验及应用阶段
1819年 Aldini (Italy) 电刺激死者停跳的心脏,引起跳动 1929年 Conld 电脉冲刺激心脏,可使心脏随频率跳动 1932年 Hyman / Hyman Machine Artificial pacemaker, 7.2 Kg;由 于二次大战,未用于临床 1952年 Zoll 将经胸壁起搏应用于临床
三腔起搏系统
植入过程:1.消毒皮肤
2.静脉穿刺
3.切开皮肤 制作囊袋
X线下明确电极位置
检测
放置起搏器
缝合
❖ 起搏器治疗的历史 ❖ 起搏器系统构成 ❖ 起搏器适应症
永久起搏器安装主要适应症
一、房室阻滞
❖ III。房室传导阻滞(IIIA-VB)伴下列情况之一者
1. 症状性心动过缓。 2. 需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但药物可引起的症状性心动过缓。
心病,心室率<70bpm。 6. 心动过缓的VT,合并长QT,起搏治疗有效。
七、某些特殊情况下的起搏治疗
❖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
右心室起搏使室间隔与右室游离壁相对运 动,与左室后壁同向运动,减轻SAM现象(二尖 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 ),减轻LVOT梗阻。
目前,对HOCM的起搏治疗尚有不同意见, 只用于合并窦房结功能不全或III。 A-VB患者。 有症状的III。 A-VB,或需用药而使心律减慢者。
Rune Elmqvist
Ake Senning
起搏治疗的历史
经典的画面
Ame Larsson
1984年美国职业工程师协会将心脏起搏器与半导体、激光等并列为 上半世纪最杰出的十大发明。 2001年起搏器和因特网分享美国国立工程院最高奖
❖ 起搏器治疗的历史 ❖ 起搏器系统构成 ❖ 起搏器适应症
起搏系统构成
起搏治疗历史
永久植入型起搏试验及应用阶段
- 1958 年 全球第一例永久植入型心脏起搏器植入手 术在瑞典完成
- 1967 年 按须型起搏器问世 VVI / VVT - 1977 年 双腔技术标志着进入生理性起搏时代 - 1978 年 开发并应用可程控技术 - 1982 年 频率适应性技术应用于临床 - 1997 年 自动化技术应用于临床 - 1998 年 三腔技术应用于临床 - 2003 年 起搏器全数字化技术开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