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课程方案
2024《舌尖上的文化》主题班会教案内容
《舌尖上的文化》主题班会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各地的特色美食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对饮食文化的认知,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各地特色美食介绍:北京烤鸭、四川火锅、广东早茶等。
2. 美食背后的文化内涵:地域风情、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
3. 中华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各地特色美食介绍:教师讲解并展示各地特色美食,让学生了解其制作过程和文化内涵。
3. 美食背后的文化内涵:教师讲解各地美食背后的文化故事,引导学生感受饮食文化的魅力。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喜欢的美食及其背后的文化,分享给其他同学。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班会的学习内容,强调中华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各地特色美食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美食背后的文化内涵的认识。
3. 学生对中华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看法。
五、教学资源1. 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2. 各地特色美食图片及资料。
3. 相关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
4. 小组讨论所需材料。
六、教学活动1.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特色美食进行深入了解,包括其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文化意义。
2. 制作美食演示:每组学生准备一份简单的美食制作过程演示,并在班会上进行展示。
3. 美食品鉴会:学生们准备自己制作的或购买的特色美食,参加班会上的品鉴会,互相品尝并交流心得。
七、教学实践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种家乡的特色美食,写一篇介绍其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小短文。
2. 家庭作业:鼓励学生与家人一起制作或品尝特色美食,了解家庭传统和饮食文化。
八、教学拓展1. 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特色餐馆或食品加工厂,深入了解特色美食的制作过程。
2. 专家讲座:邀请食品文化专家或有经验的厨师来班会上进行讲座,分享饮食文化的知识和技巧。
幼儿园大班安全《舌尖上的安全》教案
幼儿园大班安全《舌尖上的安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学会判断食品是否安全,掌握食品安全的基本常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食品安全标志,了解食品保质期,学会判断食品是否安全。
三、教学准备1.PPT课件2.食品安全宣传册3.食品模型4.视频素材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一颗糖果,引发幼儿兴趣。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颗糖果是从哪里来的吗?它安全吗?”2.新课讲解(1)教师通过PPT课件,向幼儿介绍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如食品保质期、食品安全标志等。
(2)教师结合实例,讲解食品中毒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3)教师邀请幼儿上台演示如何判断食品是否安全。
3.案例分析(1)教师出示几个食品安全案例,让幼儿进行分析、讨论。
4.实践操作(1)教师分发食品安全宣传册,让幼儿自由阅读。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竞赛,检验学习效果。
5.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预防食物中毒?”(2)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2)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点评,强调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检查家中食品,判断是否安全。
2.家长协助幼儿记录一周内所食用的食品,分析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幼儿对食品安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课后作业环节,幼儿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幼儿对食品安全知识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辅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认识食品安全标志:教师展示不同食品安全标志,如QS标志、有机食品标志等,并用简单语言解释每个标志的含义。
教师:“小朋友们,这个‘QS’标志代表什么知道吗?”幼儿:“不知道。
”教师:“‘QS’是‘质量安全’的缩写,看到这个标志,就说明这个食品是经过国家检验,质量有保证的。
舌尖上的美食综合实践学习教案
舌尖上的美食综合实践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舌尖上的中国》系列教材,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地方特色美食”的第13节。
详细内容包括各地美食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食材选择及文化寓意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各地美食的特色及其背后的文化底蕴。
2. 学会运用观察、访谈、实践等方法,探索地方美食的制作过程。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各地美食的制作工艺及文化寓意的理解。
教学重点:地方美食的特色及其制作过程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学具:笔记本、笔、食材、厨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舌尖上的中国》相关视频片段,引导学生关注各地美食文化。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第13节内容,让学生了解各地美食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等。
3. 实践活动:a.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各自家乡的美食特色。
b. 制作美食:每组选择一种美食,按照教材指导进行制作。
c. 成果展示:每组展示制作的美食,介绍制作过程及美食背后的文化寓意。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美食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答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地方美食文化a. 历史渊源b. 制作工艺c. 食材选择d. 文化寓意2. 美食制作实践a. 分组讨论b. 制作美食c. 成果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家乡美食为主题,写一篇介绍文章。
2. 答案要求:包括美食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食材选择、文化寓意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其他地区的美食文化,开展跨区域美食交流活动。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美食背后的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3.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制作工艺:美食的制作工艺往往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和实践性,学生需要通过动手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课程设计舌尖上的美食
课程设计舌尖上的美食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美食文化在我国历史与发展中的重要性,了解各地特色美食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 学生能掌握基本的营养学知识,分析食物的营养成分,提高饮食健康意识。
3. 学生能了解并描述不同地域美食的制作工艺及特点,理解传统与现代烹饪技术的差异。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查阅相关资料,整理和分析我国各地的美食文化,提高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一份具有地域特色的美食,提升动手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评价和改进日常饮食搭配,提高生活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美食文化,培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2. 学生在了解美食制作过程中,学会尊重劳动者,珍惜粮食,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
3. 学生通过体验美食制作,激发对烹饪技艺的兴趣,培养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美食文化概述:介绍我国美食的起源、发展及地域特色,涉及课本第二章“饮食文化”相关内容。
2. 营养学基础知识:讲解食物的营养成分、人体需求及合理膳食搭配,结合课本第三章“饮食与健康”内容。
3. 地域美食制作工艺:分析各地特色菜肴的制作方法、技巧及烹饪器具,参考课本第四章“地方风味”相关内容。
4. 美食制作实践:分组设计并制作具有地域特色的美食,如四川火锅、广东早茶、山东煎饼等,运用第五章“烹饪技艺”所学知识。
5. 美食与文化传承:探讨美食背后的故事、民俗及文化内涵,联系课本第一章“饮食与文化”相关内容。
6. 饮食健康与生活品质:结合现实生活,评价和改进日常饮食搭配,提高生活质量,参考课本第三章“饮食与健康”内容。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美食文化概述、营养学基础知识第二课时:地域美食制作工艺第三课时:美食制作实践(分组制作)第四课时:美食与文化传承、饮食健康与生活品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结合课本内容进行讲解,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舌尖上的中国课程方案
舌尖上的中国课程方案舌尖上的中国课程方案一、课程背景中国美食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丰富多彩的美食制作及文化传承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描写中国饮食文化的纪录片,通过呈现中国各地的特色美食和制作方法,体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和深厚底蕴。
本课程旨在借助《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片资源,深入探究中国美食文化的发展历程,并通过食谱制作、文化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尤其是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课程目标1、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国饮食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通过观看《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片,了解中国各地特色美食和制作方法,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国际化视野。
3、通过食谱制作和文化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内容Unit 1: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内容简介:通过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发展,介绍中国饮食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1.1、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与演变1.2、中国饮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1.3、中国饮食文化传统节日Unit 2:《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观看和学习内容简介:通过观看《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片,了解中国各地特色美食和制作方法,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国际化视野。
2.1、《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的相关背景介绍2.2、《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的观看和学习2.3、整理创作《舌尖上的中国》美食文化知识Unit 3:食谱制作和文化交流内容简介:通过学生团队合作制作中华美食,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1、学生团队合作制作中华美食3.2、展示中华美食制作成果与分享3.3、学生团队文化交流与分享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授的方式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纪录片的观看及学习。
2、观摩法:通过观看《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片,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各地特色美食和制作方法,并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和深度。
幼儿园舌尖上的安全知识课程方案
幼儿园舌尖上的安全知识课程方案一、课程目标通过幼儿园舌尖上的安全知识课程,使幼儿了解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有效预防和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
二、教学内容1.日常安全知识(1)交通安全:过马路要看红绿灯,要看左右再走;乘车时要系好安全带。
(2)火灾逃生:火灾时要迅速逃离现场,躲在不易着火的地方等待救援。
(3)食品安全:不随便乱吃东西,遇到过敏反应及时就医。
2.户外活动安全知识(1)水上活动:游泳前需要做好热身运动,并有专人监管;不会游泳的幼儿需要佩戴救生圈。
(2)野外露营:露营前需要检查装备、帐篷等是否完好;在野外行走时要注意踩实路面,并遵守导游的指示。
3.应急处理知识(1)受伤处理:小伤口可以清洗后涂上药膏,并用绷带包扎;严重伤口需要及时就医。
(2)突发情况:遇到突发状况时要沉着应对,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三、教学方法1.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的方式让幼儿了解安全知识,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示范教学法:老师通过身体语言和动作模拟出安全事故的场景,引导幼儿正确应对各种危险情况。
3.讲解教学法:老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解安全知识和预防措施,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四、教学流程1.引入活动(10分钟)老师可以通过问答、唱歌或者播放视频等方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并激发幼儿对于安全知识的兴趣和关注度。
2.主体部分(30分钟)老师通过游戏、示范或者讲解等方式,分别针对日常生活、户外活动和应急处理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和演示,并逐步提高难度和复杂度。
3.总结评估(10分钟)老师可以通过问答、小测验或者演示等方式对于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评估,以确保幼儿对于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电视、投影仪等,用于播放安全知识相关视频。
2.安全用品:救生圈、急救箱等,用于模拟实际情况并演练处理方法。
六、教学效果通过幼儿园舌尖上的安全知识课程的开展,能够有效提高幼儿对于安全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有效预防和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
幼儿园舌尖上的中华文化方案
幼儿园舌尖上的中华文化方案幼儿园舌尖上的中华文化方案一、背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作为幼儿教育的一环节,提升幼儿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知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饮食文化的传递,可以让孩子们对民族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信仰。
二、方案目标1.激发幼儿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学会用饮食品尝的方式了解中国民俗文化。
2.拓展幼儿的视野,学会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间的差异。
3.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营养餐和讲解配套,提高了幼儿饮食文化的认知。
三、方案内容1.饮食文化课程:(1)采购优质食材,定期组织烹饪课,让幼儿亲自动手体验传统饮食的制作工艺和特点。
(2)策划中华文化节,介绍并展示中国传统节日的饮食习俗。
如中秋节、春节等,让幼儿更好地掌握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2.文化活动:(1)组织幼儿参观当地小吃街、集贸市场等场所,让幼儿通过实地观察和互动体验感受当地的传统特色。
(2)组织幼儿参观博物馆和文化活动场所,了解中国传统文物、传说和历史文化。
3.营养膳食:(1)制定营养膳食方案,加强幼儿饮食安全和卫生意识,严格掌控食品的来源、制作工艺和质量。
(2)食谱由营养师设计,食材以季节性原则选择并搭配,讲究颜色搭配、口味协调、营养餐点。
四、方案实现1.采取主题式的幼儿活动,通过讲故事、唱歌、制作手工、小剧场等形式,引导幼儿了解中华文化。
2.利用多元化的资源开展中华文化课程,如春联贴、拉面制作、糕点制作等,让幼儿感受到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3.采用小班教学模式,更加接近个体化教学,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
五、方案评估1.建立反馈机制,定期听取家长、教职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优化方案。
2.参考幼儿的表现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3.定期盘点物资设备和食品资料,保证实施方案的质量和安全。
幼儿园舌尖上的美食教育方案
幼儿园舌尖上的美食教育方案一、方案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家长对于幼儿园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是要求幼儿园注重学习,更加重视幼儿园的生活教育。
其中,幼儿园舌尖上的美食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家长的关注。
因此,我们应该在幼儿园中开展舌尖上的美食教育,让孩子们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学习美食文化,培养孩子们的美食兴趣,同时也增加孩子们的营养摄入。
二、方案目的1、培养幼儿园孩子们的美食文化意识,让孩子们学会欣赏美食,了解美食的文化内涵,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
2、培养孩子们的饮食习惯,让孩子们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减少零食的摄入,增加膳食的营养价值。
3、增加孩子们的营养摄入,让孩子们在健康的饮食环境下成长,健康成长。
三、方案内容1、开设美食课程在幼儿园中开设美食课程,让孩子们学习如何制作美食,了解美食的文化内涵,培养孩子们的美食兴趣,同时也让孩子们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2、餐饮服务在幼儿园中开设餐饮服务,提供健康、营养、美味的膳食,增加孩子们的营养摄入,同时也教育孩子们如何搭配食物,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3、主题活动在幼儿园中开展主题活动,如“水果日”、“蔬菜日”等,让孩子们了解不同食材的营养价值,激发孩子们对于健康饮食的兴趣,同时也增加孩子们的营养摄入。
4、家长参与将美食教育与家长相结合,让家长参与到孩子们的美食教育中来,增强家长对于孩子饮食健康的重视,同时也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饮食服务和美食教育方案,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四、方案实施1、美食课程的开设幼儿园可以邀请专业的美食老师或者厨师来为孩子们讲解美食文化,教授孩子们制作美食的方法,同时也可以让孩子们参与到制作美食的过程中来,增强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餐饮服务的提供幼儿园可以选择有经验的餐饮公司来提供餐饮服务,要求餐饮公司提供健康、营养、美味的膳食,同时也要求餐饮公司严格按照食品卫生要求来制作饭菜,确保孩子们的饮食安全。
3、主题活动的开展幼儿园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开展不同的主题活动,如“水果日”、“蔬菜日”、“米饭日”等,让孩子们了解不同食材的营养价值和制作方法,同时也可以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到美食的乐趣。
舌尖上的美食生成课程教案幼儿园
舌尖上的美食生成课程教案幼儿园教案标题:舌尖上的美食生成课程教案(幼儿园)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美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幼儿了解不同食材的来源和制作过程。
3. 发展幼儿的观察、动手能力和口味感知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美食的定义和意义。
2. 常见食材的来源和特点。
3. 美食的制作过程及相关工具。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的美食,如水果、蔬菜、面包等。
2. 美食制作的相关材料和工具,如切菜刀、搅拌器等。
3. 幼儿园厨房或实验室的使用权限和安全措施。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展示一些美食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幼儿对美食的兴趣。
2. 引导幼儿分享自己最喜欢的食物,并询问他们对美食的看法。
探究活动:1. 分组让幼儿选择一个食材进行观察,并讨论其特点和来源。
2. 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将这个食材制作成美食,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
实践活动:1. 引导幼儿团队合作,选择一个食材并制定制作计划。
2. 指导幼儿使用相关工具和材料,进行美食的制作过程。
3. 鼓励幼儿亲自动手参与制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口味感知能力。
展示与分享:1. 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美食,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困难。
2. 鼓励幼儿品尝其他小组制作的美食,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评价。
总结与评价:1. 引导幼儿回顾整个活动的过程,总结美食制作的基本步骤和要点。
2. 鼓励幼儿对自己和他人的表现进行评价,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拓展活动:1.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制作美食,增进亲子关系。
2. 安排参观当地的食品加工厂或农场,了解更多关于食材的知识。
评估方式: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幼儿对美食制作过程的反馈和评价。
3. 通过小组展示和分享,评估幼儿对美食制作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1. 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参与简单的食物制作,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和健康意识。
2. 创设角色扮演的游戏环境,让幼儿扮演厨师或食品加工工人,体验制作美食的过程。
《舌尖上的美食》幼儿园中班教案
《舌尖上的美食》幼儿园中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各种美食,培养幼儿对美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素养。
4.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和了解各种美食的名称、特点和制作方法。
2. 通过观察、欣赏美食图片,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3. 学习制作简单的美食,如水果沙拉、饼干等。
4. 学习关于美食的儿歌、故事,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美食图片,引导幼儿描述美食的特点。
2. 实践操作法:让幼儿动手制作美食,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3. 游戏法:通过美食主题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关于美食的知识。
4. 情境教学法:创设美食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感受美食的魅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美食的图片、实物或模型。
2. 准备制作美食的材料和工具。
3. 准备关于美食的儿歌、故事等相关教学资源。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美食的兴趣和认识程度。
2. 评价幼儿在制作美食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如分享、合作等社交能力。
4. 收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进行作品评价。
六、教学活动流程1. 导入:通过展示美食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美食的名称,激发幼儿对美食的兴趣。
2. 认识美食:介绍各种美食的特点和制作方法,让幼儿了解美食的多样性。
3. 制作美食:分组进行美食制作,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5. 总结:通过儿歌、故事等形式,总结本次活动,让幼儿收获更多关于美食的知识。
七、教学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食品卫生,避免幼儿食用不适合的食品。
2. 在制作美食过程中,注意安全操作,避免使用锋利的工具。
3. 关注每个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八、教学活动拓展1. 组织幼儿参观餐厅或食品加工厂,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美食的制作过程。
2. 邀请家长参与活动,共同制作美食,增进亲子关系。
幼儿园舌尖上的中国教案
幼儿园舌尖上的中国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概况,掌握基本饮食的家常做法和特色菜肴2.掌握与食品有关的基本汉字和常用词汇,提高幼儿园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3.增加幼儿园生的食品知识,提高他们的营养意识、健康意识和饮食卫生意识。
二、教学内容中国饮食文化简介、中华特色菜肴、家常烹饪技巧三、教材准备1.《中国菜谱》2.图片:全国各地名吃的图片、常见食材的图片、常见厨具的图片3.教具:根据所需食材粘贴起来的菜谱样本,用玻璃纸封装,展示给幼儿。
四、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介绍中华饮食文化,制作一幅大型的“中国饮食文化知识地图”来吸引幼儿的兴趣。
在讲述中国饮食文化的同时,引导幼儿讨论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调味多样、食材多样、地域性强等等。
2.主体环节(1)通过图片的展示,介绍中国各地的特色菜肴。
利用图片特写的方式,让幼儿们更好的了解每道菜肴的制作方法和口感。
(2)面对又爱又恨的家常饭,我们的幼儿园“小厨神”们必须掌握基本的烹饪技巧!带领孩子们学习:a.炒菜:把各种蔬菜、豆类、肉类等全部翻炒到熟。
需要考虑加入调味品和用油的量。
b.烧菜:把菜从生到熟,在加入汤或调味品,根据需要反复加热。
(3)现场烹饪,让幼儿亲自操作!幼儿一字排开跟着老师一起烹饪红烧肉、宫保鸡丁等等家常菜,让孩子们亲手做一做,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也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饮食文化。
(4)制作折纸和手工制做各地小吃,让幼儿了解并感受不同地方的美食文化,同时增强幼儿的手工制作能力。
3.总结通过结束性活动的形式,带领幼儿们对今天所学的中国饮食文化进行简单总结,复习重点知识点,提高他们的记忆能力。
五、课后练习1.完成相关的练习题以让幼儿复习今天所学的知识点;2.根据菜谱样本,绘制一份自己最爱的菜谱,让孩子们能在更好地掌握中国饮食文化之后,尝试自己料理一番。
3.组织亲子活动,每位孩子和家长一起为幼儿园带上一道自己家的特色菜,现场品尝。
幼儿园舌尖上的美食:健康饮食教育讲座方案
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阶段,而健康饮食教育则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健康饮食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强他们的营养意识,为他们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针对这一主题,我将提出一项健康饮食教育讲座方案,以帮助幼儿园更好地开展这项教育工作。
一、课程名称 1.1 课程名称:幼儿园舌尖上的美食:健康饮食教育讲座二、课程目标 2.1 帮助幼儿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2 增强幼儿的营养意识,让他们能够正确选择食物。
2.3 帮助家长了解幼儿饮食的重要性,提供健康饮食的指导和建议。
三、课程内容 3.1 什么是健康饮食?通过图片和互动形式,向幼儿介绍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以及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3.2 如何选择健康食物?通过游戏和互动,引导幼儿了解哪些食物对身体好,哪些食物应该少吃甚至不吃。
3.3 营养饮食的重要性通过小故事和图画,向幼儿传达吃新鲜蔬菜水果的好处,喝足够的水的重要性等。
3.4 家长角色对于家长们,将介绍一些简单易行的健康饮食指导,如简易食谱、快捷食材概念等。
四、授课形式 4.1 图片、游戏、互动问答、小故事等形式,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健康饮食知识。
4.2 鼓励幼儿们参与互动环节,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
五、课程效果评估 5.1 结合互动环节,通过观察和问答的方式,评估幼儿对健康饮食知识的掌握情况。
5.2 通过家长反馈和问卷调查,评估对家长的指导效果。
六、个人观点 6.1 我认为健康饮食教育在幼儿园阶段就应该开始,培养孩子们正确的饮食观念,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6.2 通过生动有趣的讲座形式,可以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让他们更好地接受和理解健康饮食知识。
6.3 对于家长的参与和指导至关重要,他们是孩子们健康饮食的重要引导者,因此课程也需要针对他们进行指导和建议。
以上是我对幼儿园健康饮食教育讲座方案的一些理解和设想,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舌尖上的美食》幼儿园中班教案
《舌尖上的美食》幼儿园中班教案第一章:认识食物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各种不同的食物。
2. 培养幼儿对食物的兴趣。
教学内容:1. 通过图片、实物展示各种食物,如水果、蔬菜、肉类、海鲜等。
2. 引导幼儿观察食物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
3. 讲述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
教学活动:1. 展示各种食物,让幼儿说出它们的名字。
2. 组织幼儿进行食物分类游戏。
3. 邀请家长来园,一起制作美食。
第二章:食物的味道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食物的不同味道。
2. 培养幼儿对食物口味的认知。
教学内容:1. 通过试吃活动,让幼儿体验酸、甜、苦、辣等味道。
2. 讲述各种味道的食物特点。
教学活动:1. 准备各种味道的食物,让幼儿品尝。
2. 组织幼儿进行味道分类游戏。
3. 邀请家长来园,一起制作美食。
第三章:食物的颜色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食物的不同颜色。
2. 培养幼儿对食物颜色的认知。
教学内容:1. 通过观察、试吃活动,让幼儿了解食物的各种颜色。
2. 讲述各种颜色食物的营养价值。
教学活动:1. 准备各种颜色的食物,让幼儿观察、品尝。
2. 组织幼儿进行食物颜色分类游戏。
3. 邀请家长来园,一起制作美食。
第四章:食物的形状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食物的不同形状。
2. 培养幼儿对食物形状的认知。
教学内容:1. 通过观察、试吃活动,让幼儿了解食物的各种形状。
2. 讲述各种形状食物的特点。
教学活动:1. 准备各种形状的食物,让幼儿观察、品尝。
2. 组织幼儿进行食物形状分类游戏。
3. 邀请家长来园,一起制作美食。
第五章:食品安全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1. 讲述食品安全的的重要性。
2. 引导幼儿认识食品安全标志。
教学活动:1. 组织幼儿观看食品安全动画片。
2. 邀请家长来园,讲解食品安全知识。
3. 组织幼儿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竞赛。
第六章:传统美食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我国的传统美食。
2. 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舌尖上的美食》幼儿园中班教案精选
《舌尖上的美食》幼儿园中班教案精选教案:《舌尖上的美食》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中班课程,以《舌尖上的美食》为主题,通过介绍各种美食,让幼儿了解不同地方的特色美食,培养幼儿对美食的兴趣和热爱。
教材涉及到的章节和详细内容包括:1. 各地特色美食的图片展示:北京烤鸭、四川火锅、广东早茶、西安肉夹馍等;2. 美食的制作过程视频:简单的面点制作、水果拼盘等;3. 美食的文化背景介绍:各地美食的历史、传说和习俗等。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美食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2. 帮助幼儿了解不同地方的特色美食,拓宽幼儿的视野;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不同地方的特色美食,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难点:让幼儿理解美食背后的文化背景和习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美食图片、视频播放设备、白板、记号笔等。
学具:画笔、画纸、彩色糖果、水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各地特色美食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最喜欢的美食。
2. 视频观看(5分钟):播放美食的制作过程视频,让幼儿直观地了解美食的制作方法。
3. 美食文化介绍(5分钟):教师讲解各地美食的历史、传说和习俗,让幼儿了解美食背后的文化内涵。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北京烤鸭为例,讲解其制作过程和文化背景,引导幼儿关注美食的细节。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分组讨论,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美食,描述其制作过程和文化背景。
6. 小组展示(5分钟):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其他幼儿和教师进行评价。
7. 作业布置(5分钟):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调查一种家族特色美食,了解其制作过程和文化背景,并将调查结果画成图画,下次上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舌尖上的美食各地特色美食制作过程文化背景北京烤鸭四川火锅广东早茶西安肉夹馍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家族特色美食调查报告答案:1. 美食名称:制作过程:文化背景:2. 美食名称:制作过程:文化背景: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次教学活动通过展示各地特色美食的图片、视频和讲解美食文化,让幼儿了解了不同地方的美食特色,激发了幼儿对美食的兴趣和热爱。
二年级综合实践舌尖上的蔬菜综合教案
二年级综合实践舌尖上的蔬菜综合教案第一章:认识蔬菜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蔬菜的种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蔬菜的兴趣和认识。
教学内容:1. 介绍常见的蔬菜,如白菜、菠菜、胡萝卜等。
2. 讲解蔬菜的营养价值和健康作用。
教学活动:1. 展示各种蔬菜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
2. 教师讲解蔬菜的特点和营养价值。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蔬菜的认识。
第二章:蔬菜种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蔬菜的种植过程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对农业生产的认识和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蔬菜的种植过程,包括播种、施肥、除草等。
2. 讲解蔬菜的种植方法和技巧。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蔬菜种植的过程和技巧。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蔬菜种植的认识。
第三章:蔬菜烹饪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蔬菜的烹饪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烹饪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蔬菜的烹饪方法,如炒、煮、蒸等。
2. 讲解蔬菜烹饪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蔬菜烹饪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蔬菜烹饪的认识。
3. 进行蔬菜烹饪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
第四章:蔬菜品尝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蔬菜的口感和味道。
2. 培养学生对蔬菜的喜爱和品尝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蔬菜的口感和味道特点。
2. 讲解如何品尝蔬菜并欣赏其美味。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蔬菜的口感和味道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蔬菜品尝的认识。
第五章:蔬菜手工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蔬菜的手工艺制作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手工艺的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介绍蔬菜手工艺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 讲解如何利用蔬菜制作手工艺品。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蔬菜手工艺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蔬菜手工艺的认识。
3. 进行蔬菜手工艺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
第六章:蔬菜故事分享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故事了解蔬菜的来历和趣味知识。
《舌尖上的美食》幼儿园中班教案幼儿教案
《舌尖上的美食》幼儿园中班教案幼儿教案一、教学内容《舌尖上的美食》以我国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为主题,结合幼儿园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选择教材第五章《食物的奥秘》中的第3节《我们的美食》进行教学。
详细内容包括:介绍常见食材,如米、面、蔬菜、水果等;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引导幼儿发现并体验美食的制作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常见食材,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知道美食的制作过程。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美食的兴趣,培养幼儿珍惜粮食、感恩食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知道如何搭配食物。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美食图片、食材模型、食物营养搭配图。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美食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上的美食。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喜爱的美食,讨论美食的口味和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介绍常见食材,讲解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
举例说明如何搭配食物,让幼儿了解营养均衡的重要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食材模型,让幼儿分组进行食物搭配游戏。
指导幼儿观察、讨论,确保每组搭配的食物营养均衡。
4. 动手操作(10分钟)教师分发画纸、画笔、彩泥等材料,引导幼儿用彩泥制作自己喜欢的美食。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展示评价(5分钟)每组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美食的过程和心得。
教师和幼儿共同评价作品,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板书设计1. 《舌尖上的美食》2. 内容:常见食材:米、面、蔬菜、水果等食物营养价值: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食物搭配原则:营养均衡、口味丰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道营养均衡的美食要求:用彩泥、画笔等材料制作,至少包含三种食材,体现出营养均衡的原则。
舌尖上的教案:从米入口到了解中国饮食文化
舌尖上的教案:从米入口到了解中国饮食文化》自古以来,中国饮食文化便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誉为世界上最为丰富、多样化的饮食文化之一。
其独特的调味方法、食材搭配、饮食习惯等方面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文化特色。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外部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强烈,而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逐渐忽略了自己的饮食文化。
而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学校开设了“舌尖上的教案”这门课程,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饮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机会。
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
课程以食材为载体,涉及到的范围十分广泛,比如稻米、小麦、大豆、肉类、蔬菜、果品等等。
学生们可以通过这些食材了解到不同的地域文化和生产方式,以及不同的烹饪方法和口味文化。
同时课程还深入探讨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演变、粮食文化、饮食礼仪、饮食疗养等多个方面。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有机会全面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与内涵,减少自我文化认同危机的出现。
这门课程不仅有完善的理论知识,更有实践操作。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亲手动手操作,进行不同口味的烹调。
通过实际参与,学生们不仅可以掌握更加准确的烹调知识,还能够更加深入理解菜品的历史和文化背。
同时,学生们也可以在实践中体会到中国饮食文化所传达的精神和情感,这些是仅仅依靠理论无法获得的。
除了丰富的知识与实践,这门课程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为学生们提供了跨文化的学习机会。
在这个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学生们可以通过了解中国饮食文化与其他饮食文化的异同点,探究不同文化的历史和特点。
此外,学生们还可以通过参与共学、深入交流,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与和谐。
这也是中国学校强调跨文化学习的一个方面。
最后是这门课程在塑造新一代的中国人的身份认同方面所起的作用。
对于一个国家的人民而言,对自己饮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在当今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时代,保护和弘扬国家文化是每个人的责任,而了解和发扬自己的饮食文化是日常的基础。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文化的独特性与传承性,从而拥有更强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舌尖上的XX课程方案
《舌尖上的》课程方案一、课程简介属知识拓展类,“地域文化”的知识拓展,又注重活动实践。
让学生了解的节日食俗、西施美食、地方佳肴,感受家乡的民间饮食文化,体验浓浓的生活情趣。
根据“以生为本”和“草根性”理念,从本土出发,令学生感到自然亲切,激发其对乡土文化的热爱,承担起文化传承的责任。
课程最大的特色和亮点是校本教材与餐厅文化相结合,打造以“课程为抓手,活动为载体”的特色课程。
从地理的视角问津传统美食与食俗,浓缩饮食精华于餐厅,让墙壁会说话,让柱子会讲课,课堂从教室转身餐厅,教材从书本到墙壁,充分展示了该校本教材独特的魅力。
每个传统节日,推出由学生参与制作的美食小吃,感受“学校是我家,我行我当家”的无穷乐趣与家乡情结。
二、课程纲要(一)、课程背景“食”及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中国人在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文化,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成为古老华夏文明中的一朵奇葩。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一个民族,一个地区都有与众不同的生活习俗和饮食习俗。
作为越国故都,2000年的历史长河当中,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传承,又有越地独特的地域色彩。
这里叙述的是这个地区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饮食生活习惯,在古越大地上绵延流淌,色彩斑斓。
但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传统民俗正面临传承式微的堪忧境况,一些民俗在我们不经意间,无声无息地消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传统民俗节日越来越淡,如春节承载着以家庭为核心的亲情文化,但现在其传统功能、文化内涵已大大弱化,许多人内心都有深深的遗憾,年味越来越淡了,过年“简单化”了。
传统民俗空间日益萎缩,散落在民间的古朴村落,摇曳于节日的民间艺术,深铬在脑海的儿时美味,在乡土中国转变为城市中国的进程中,慢慢地成为历史的记忆。
每个人都是文化的受益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为让更多的学生了解的美食文化,让的饮食习俗能得以传承和延续,特开设《舌尖上的》选修课,为文化的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
幼儿园舌尖上的美食教育方案
幼儿园舌尖上的美食教育方案一、方案背景幼儿园阶段是儿童生命发育的重要阶段,饮食营养对儿童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开展幼儿园舌尖上的美食教育,不仅可以满足儿童的口腹之欲,还可以提高儿童的饮食品味和饮食文化素养,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促进儿童全面健康成长。
二、方案目标1.提高儿童的饮食品味和饮食文化素养。
2.培养儿童健康的饮食习惯,促进儿童全面健康成长。
3.通过美食教育,提高儿童对食物的认识和评价能力。
三、方案内容1.食材采购选择优质新鲜的食材,保证食物的品质和安全。
可以选择本地特色食材,引导儿童了解当地的饮食文化和习俗。
2.菜品制作制作新鲜、美味、色香味俱佳的菜品,注重菜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可以根据儿童的口味和喜好设计菜品,同时也可以根据不同季节和节日制作相应的菜品。
3.食品安全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严格遵守食品安全卫生标准,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
在食品加工前,对食材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避免食品污染。
4.食品文化教育通过讲解食品的来源、特点和营养价值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儿童了解食品文化,提高儿童的饮食文化素养。
5.餐桌礼仪教育在饮食过程中,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餐桌礼仪习惯,如用餐时不大声喧哗、不乱扔餐具、不挑食等。
四、方案实施1.制定具体的食谱和食品加工方案,包括菜品种类、食材采购、菜品制作和口味调整等。
2.配备专业的餐厨设备和器具,确保食品加工和饮食安全。
3.雇用专业的厨师和营养师,指导食品加工和饮食管理。
4.开设美食教育课程,讲解食品文化知识和餐桌礼仪等方面的内容。
5.定期开展食品安全检查和卫生清洁工作,保证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五、方案效果1.提高儿童的饮食品味和饮食文化素养,使儿童更加懂得珍惜食物,爱护身体健康。
2.培养儿童健康的饮食习惯,促进儿童全面健康成长。
3.通过美食教育,提高儿童对食物的认识和评价能力,使儿童更加懂得如何选择健康的食品。
4.促进幼儿园的发展,提高幼儿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家长和孩子报名入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舌尖上的课程方案
《舌尖上的》课程方案
一、课程简介
属知识拓展类,“地域文化”的知识拓展,又注重活动实践。
让学生了解的节日食俗、西施美食、地方佳肴,感受家乡的民间饮食文化,体验浓浓的生活情趣。
根据“以生为本”和“草根性”理念,从本土出发,令学生感到自然亲切,激发其对乡土文化的热爱,承担起文化传承的责任。
课程最大的特色和亮点是校本教材与餐厅文化相结合,打造以“课程为抓手,活动为载体”的特色课程。
从地理的视角问津传统美食与食俗,浓缩饮食精华于餐厅,让墙壁会说话,让柱子会讲课,课堂从教室转身餐厅,教材从书本到墙壁,充分展示了该校本教材独特的魅力。
每个传统节日,推出由学生参与制作的美食小吃,感受“学校是我家,我行我当家”的无穷乐趣与家乡情结。
二、课程纲要
(一)、课程背景
“食”及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中国人在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文化,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成为古老华夏文明中的一朵奇葩。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一个民族,一个地区都有与众不同的生活习俗和饮食习俗。
作为越国故都,的历史长河当中,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传承,又有越地独特的地域色彩。
这里叙述的是这个地区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饮食生活习惯,在古越大地上绵延流淌,色彩斑斓。
但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传统民俗正面临传承式微的堪忧境况,一些民俗在我们不经意间,无声无息地消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传统民俗节日越来越淡,如春节承载着以家庭为核心的亲情文化,但现在其传统功能、文化内涵已大大弱化,许多人内心都有深深的遗憾,年味越来越淡了,过年“简单化”了。
传统民俗空间日益萎缩,散落在民间的古朴村落,摇曳于节日的民间艺术,深铬在脑海的儿时美味,在乡土中国转变为城市中国的进程中,慢慢地成为历史的记忆。
每个人都是文化的受益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为让更多的学生了解的美食文化,让的饮食习俗能得以传承和延续,特开设《舌尖上的》选修课,为文化的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
(二)、课程目标
1、拓展高中地理必修Ⅱ“地域文化”的知识,了解的传统节日食俗、地方特色美食、传统西施美食,拓展学生视野,感受家乡浓浓的民间饮食文化,体验浓浓的生活情趣。
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认识区域差异增强知识的贯通能力。
2、经过走访交谈了解美食的渊源流长,经过实地考察了解地方美食的制作绝招,经过动手制作加工做美食培养学生综合实践操作能力,在“一方水土成就一方饮食地域文化”的学习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4、经过亲历亲为,不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更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强化自身归属感,激发传承民俗文化的使命感。
(三)、课程内容
前言饮食与习俗
第一章传统节日与食俗
第一节春节与元宵食俗
第二节清明与端午食俗
第三节中秋与冬至食俗
第二章特色美食
第一节才上舌尖,又下心头
第二节不是主食,却树一帜
第三节五彩缤纷,果香四溢
第三章西施与美食
第一节西施团圆饼
第二节西施豆腐
第三节西施舌
(四)、编写原则
1、协调性原则:协调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三者间的连续性和均衡性,确保课程与教材目标的一致性,真正做到校本教材本土化。
2、科学性原则:校本教材的目标设定、内容选择、教学实施、教
学评价等各个环节都遵循心理学依据,教材有观察、有阅读、有实践、有思考,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3、文化性原则:校本教材与餐厅文化相结合,打造以“课程为抓
手,活动为载体”的特色餐厅。
学生课堂从教室到餐厅,操作实践从视频到亲为,活动地域从学校到大自然,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学习需要。
4、特色性原则:《舌尖上的》取材于本土,从地理的视角问津传
统美食与食俗,并把整个饮食的精华浓缩在一楼餐厅,让墙壁会说话,让柱子会讲课,充分展示了该校本教材独特的魅力。
每个传统节日,推出由学生参与制作的美食小吃,感受“学校是我家,我行我当家”的无穷乐趣与家乡情结。
5、生成性原则:持续发展是校本教材开发的价值取向,要坚持在
开发中实施,在实施中生成,在生成中评价,在评价中修改,在修改中完善,最终成为集文本、视频、活动为一体的校本教材精品。
(五)、课程实施
1、学校制度保障课程顺利展开。
2、在集粹楼一楼餐厅,利用墙壁和柱子上的教材,展开开放式自主学习和师生互动教学。
3、每个节日学生参与制作地方特色小吃,在学会传承、培养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能感受学校如家的浓浓情深,更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情怀。
4、回归大自然,考察地理环境与饮食千丝万缕的联系,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感受自然的无穷魅力。
(六)、课程评价
1、校本教材质量评价
2、对开发主体(教师)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