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之《春日》
《春日》解析

《春日》解析《春日》的原文及翻译赏析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日》的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春日》解析1:原文:春日偶成程颢〔宋代〕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译文:韵译云儿淡,风儿轻,时近春日中午,傍着花,随着柳,我向河岸漫步。
春游愉悦的心情呀,人们并不了解,于是说我忙里偷闲,强学少年童。
散译接近正午时分,天上飘着淡淡的云,偶尔刮起一阵微风。
穿行于花柳之间不知不觉来到了前面的河边。
旁人不知道此时此刻我内心的快乐,还以为我在学少年模样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呢。
注释:偶成:偶然写成。
云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
午天:指中午的太阳。
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
傍,靠近,依靠。
随,沿着。
川:瀑布或河畔。
时人:一作“旁人”。
余心:我的心。
余:一作“予”,我。
将谓:就以为。
将:乃,于是,就。
偷闲: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
赏析:自其一首即景诗,描发素天郊游的心情以及素天的景象,也其一首发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素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
开头两句发云淡风轻、繁花垂柳,一片大自然的郁勃生机;第三句其诗意的转折和推进,第四句更进一步说明自己并非学少年偷闲素游,它所要表达的其一种哲理,以及对自然及宇宙的认识。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看似十分平淡,但如细细品味,却有几层意思在其中。
其一,发自己素游所见、所感。
云淡风轻,傍花随柳,寥寥数笔,不仅出色地勾画出了素景,而且强调了动感—和煦的素风吹拂大地,自己信步漫游,到处其艳美的鲜花,到处其袅娜多姿的绿柳,可谓“人在图画中”。
其二,着重发自己留连忘返的心情。
自种心情主要其通过‘近午天”、“过前川”六字自然而然地传达出来的。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春日》课件PPT

(唐 陆游)
赞春花的: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 宋祁)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与浅红。 (唐 杜甫)
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宋 韩琦)
赏春
春 风 抚 面 颊, 桃 柳 赞 春 美。 室 内 吟 春 诗, 春 意 增 几 许。
春日 (南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吟春风的:
春风杨柳万千条(宋 陆游)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 王安石) 不知细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 杜甫)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词语参考:
春光明媚 春色满园 春雨如丝 春雨绵绵 春风和煦 春风化雨 春意盎然 桃红柳绿 莺啼燕语 百花吐艳 草长莺飞 春暖花开 万紫千红
再见!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祝您成功!
小学古诗《春日》

小学古诗《春日》《春日》,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著作。
诗意是说在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观花赏草来到泗水边,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
这里为大家了这首作品的全诗和意思,希望大家喜欢。
朱熹【宋代】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 胜日:天气晴朗的日子。
2. 寻芳:游春,踏青。
3. 泗水:河名,在今山东省泗水县。
4. 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 东风面:以“东风”代表春天,指春天的面貌。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观花赏草来到泗水边,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
无论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春风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风光。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
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
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
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过斟酌推敲,比拟讲究。
但其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缺乏,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
“泗水滨”点明地点。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
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欣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识别的。
“东风面”借指春天。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
这就详细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古诗词《春日》的原文翻译及赏析(三年级学习)

古诗词《春日》的原文翻译及赏析(三年级学习)《春日》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歌,下面为你提供其原文翻译及赏析。
春日背阴乘槎漠漠春,小山深谷疑无人。
初晴细雨乱云散,万树深红千点分。
暖风拂林花满蕊,轻雨湿石柳含鳞。
小径闲人归寂寞,流莺时唱绕林春。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接下来,我会对每句进行翻译和赏析。
背阴乘槎漠漠春:背阴指的是背阳坐下的凉爽之处,乘槎是指乘坐小船观赏景色。
漠漠春指的是春天显得模糊或模糊不清的样子。
整句表达了春天来临时的宜人感觉。
小山深谷疑无人:小山和深谷都是指景色中难以涉足的地方,疑无人表示这些地方人迹罕至。
这句表达了春山静谧、人烟稀少的意境。
初晴细雨乱云散:初晴指早晨天空开始放晴,细雨乱云散则形容细雨点点洒落,云层散开的样子。
整句写出了春天常有的细雨和云散的景象。
万树深红千点分:万树指大自然中的树木,深红表示花朵盛开的颜色。
千点分指千千万万的花朵点缀了整个春天。
这句表达了春天中繁花似锦的美景。
暖风拂林花满蕊:暖风指的是温暖的春风,拂林表示轻轻触碰到树林。
花满蕊指春花盛开。
整句表达了春风拂面、花朵盛开的惬意感受。
轻雨湿石柳含鳞:轻雨指细小的雨水,湿石表示雨水打湿了石头。
柳含鳞则形容柳树上的新芽嫩绿如鳞片。
这句描绘了春雨滋润大地,绿意盎然的景象。
小径闲人归寂寞:小径是指僻静而狭小的道路。
闲人指的是无事可做、悠闲自在的人。
归寂寞则表示归来后的寂寥孤单。
整句表达了春天小径上少有行人,寂寥孤单的氛围。
流莺时唱绕林春:流莺指鸟儿在树林间飞舞歌唱。
时唱表示它们歌唱的时机随机。
绕林春指它们围绕在树林间唱着春天的歌曲。
这句表达了春天鸟语花香、充满活力的情景。
通过对《春日》的原文翻译及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白居易细腻婉约的诗意。
他巧妙地运用形容词和动词,描绘出春天的美好景象。
每句都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一个春天的特点或场景,给人以愉悦和想象力的空间。
诗中的景象和意境,仿佛将读者带入了春天的大自然中,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流连忘返。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之《春日》

《春日》教案广安区恒升小学周仁军《春日》是宋朝文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称赞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事理。
古诗把春天描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布满了勃勃生气,表达了笔者对万物清醒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来的舒畅。
全诗讲的是笔者在春日里游览,看到无穷的春光,从中有所体悟,阐发了本人的哲理思虑。
这首诗前两句是从感性上得到认识,后两句从理性上受到启发。
同时,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来描绘春天的景色,“无边光景暂且新”是虚写,“万紫千红总是春”是实写。
虚实结合、寓哲理于感性形象之中,不仅把春天描绘得生机勃勃,而且蕴含了深刻的事理,给人以理性的思虑,是这首诗的首要特点。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大自然春天的鲜艳和生机勃勃,从中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同时,加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惟感情;二是让学生积累诗句,培养对故国古代诗歌的热爱感情。
【设计理念】1、古诗教学要站在发展学生素养的基础上,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提高鉴赏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更深的理解,体悟更深的情感,发挥它高度有效的作用。
【学习目标】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3、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在反复诵读与想象感中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朗读体会诗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赏春1、导语:天气晴朗了,天空蔚蓝了,草儿青了,山儿润了,水绿了,风欢了,树叶舞蹈起来了,春天又活蹦乱跳的来了。
2、课件展示,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1—4图)。
【通过视觉感受,激发学习的兴趣,孩子们带着对春天的向往,走入课堂。
】二、咏春1、是啊,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
古诗两首咏柳春日 《咏柳》《春日》两首古诗题目解读

古诗两首咏柳春日《咏柳》《春日》
两首古诗题目解读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题目解读是关于古诗两首内容的详细
解读,两首诗表达不同的作者的心理和情感变化,同学们先试着自己理解两首诗的中心内容,然后对照下文,看看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程度。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题目解读:咏柳、春日
古诗两首(咏柳、春日)题目解读
咏柳
从课本图片上看出是春天,画的是柳树,明确这首诗与柳树相关,诗题《咏柳》。
解题:“咏”,通过写诗作文歌颂、赞美。
咏柳,即赞美柳树。
1。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1.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4.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唐〕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5.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6.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7.晚春〔唐〕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8.春日偶成〔宋〕程颢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9. 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0.塞下曲·其二〔唐〕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1.塞下曲·其三〔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2.题李凝幽居〔唐〕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4.三衢道中〔宋〕曾几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5.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6.夏日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7.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古诗两首》第2课时《春日》

教
版
三
年
级
下
册
语
文
2
古诗两首
《春
日》
[字词注释]
1 . 胜日: 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 这里是指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游春,踏青赏花,寻找优美的景 2 . 寻芳: 色。 3 .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4 . 等闲:平常,随便,轻易,不用费心。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 . 东风:春风。
春天了,你有没有到郊外去踏春?春日美 好,出去走走,感受盎然的春意……
日 朱熹 胜 日 寻 芳 泗 水 滨, 无 边 光 景 一 时 新。 等 闲 识 得 东 风 面, 万 紫 千 红 总 是 春。
春
[思考讨论]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 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 ? (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 边光景一时新”)
练一练
春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早
“春”的名句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城无处不飞花 红杏枝头春意闹 春到人间万物新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拓展:绘春
• 真好!今天读了朱熹的诗,我们仿佛来到了美丽的泗水河 边,春天似乎已来到我们的眼前,融入我们的心田。同学 们,春天是否到过你的家乡,到过你每天经过的小路旁, 小河边,田野上……是否也来到我们的新城学校?同学们 ,拿起笔,画画你心中的春天。
板书设计
春
• • •
日
(宋)朱熹 时间:胜日 地点:泗水滨 所见:无边风景 所想:春风面-------万紫千红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认识拓展]
古诗词《春日》的原文翻译及赏析(三年级学习)

古诗词《春日》的原文翻译及赏析(三年级学习)春日宋代: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春日:春天。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寻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滨:水边,河边。
光景:风光风景。
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春风。
赏析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
“泗水滨”点明地点。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
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东风面”借指春天。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
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
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
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
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
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
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创作背景人们一般都认为这首诗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创作的游春观感,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可知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被金人侵占,作者也未曾北上到达泗水之地。
人教版小学语文《春日》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春日》课文原文及赏析
《春日》是宋代诗人朱熹的一首诗,以下是课文原文: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赏析:
这首诗是朱熹在春日游览泗水河边时所作,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的是好日子,这里指春光明媚的日子。
“寻芳”则是寻找、欣赏美好的事物,这里指的是欣赏春天的美景。
“泗水滨”是诗人游览的地方,暗示了诗的背景是在大自然中。
第二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无边”形容春天的景色广阔无垠,“一时新”则描绘出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一句形象地展现了春天的特色和魅力。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等闲”即平常、轻易的意思,“识得东风面”是指通过春风的吹拂,人们可以轻易地感受到春天的到来。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亲近和熟悉。
最后一句“万紫千红总是春”,“万紫千红”是对春天花朵盛开的生动描绘,象征着生命的繁荣和活力。
“总是春”则强调了春天永恒的主题和意义。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
同时,这首诗也寓含了人生的哲理,提醒人们要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积极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和变化。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春日》课件PPT

词语参考:
春光明媚 春色满园 春雨如丝 春雨绵绵 春风和煦 春风化雨 春意盎然 桃红柳绿 莺啼燕语 百花吐艳 草长莺飞 春暖花开 万紫千红
再见!
每真理周诞一生首于古一诗百个问
号之后
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你学会了吗
春日 (南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吟春风的:
春风杨柳万千条(宋 陆游) 知章)
咏春雨的: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 杜甫)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 杜牧)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唐 陆游)
赞春花的: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 宋祁)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与浅红。 (唐 杜甫)
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宋 韩琦)
赏春
春 风 抚 面 颊, 桃 柳 赞 春 美。 室 内 吟 春 诗, 春 意 增 几 许。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春日》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精心整理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春日》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原文】
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春日:春天。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寻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滨:水边,河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谥文,又称朱文公。
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
南宋的理学家、思想家、哲
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练习题】
1.①轻柔、细密
②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芍药在春雨的滋润下的娇态,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
《春日》朱熹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春日》朱熹原文注释翻译赏析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
“泗水滨”点明地点。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
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东风面”借指春天。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
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
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
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
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
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不露说理的痕迹。
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他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出生于南剑州尤溪。
朱熹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
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其著作甚多,辑定《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四书作为教本。
朱熹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的思想和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两首之《春日》
执教人:刘海
【文本解读】
《春日》是宋经纪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称赞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事理。
全诗讲的是笔者在春日里游览,看到无穷的春光,从中有所体悟,阐发了本人的哲理思虑。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大自然春天的鲜艳和生机勃勃,从中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同时,加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惟感情;二是让学生积累诗句,培养对故国古代诗歌的热爱感情。
【设计理念】
1、古诗教学要站在发展学生素养的基础上,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鉴赏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更深的理解,体悟更深的情感。
【学习目标】
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3、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在反复诵读与想象感中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朗读体会诗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赏春
1、导语:天气晴朗了,天空蔚蓝了,草儿青了,山儿润了,水绿了,风欢了,树叶舞蹈起来了,春天又活蹦乱跳的来了。
2、课件展示,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
二、咏春
1、如此鲜活的春天就在我们的眼前,同学们的脑海中有没有也跳跃着一些关于春天的词语呢?(学生自由说)
2、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让我们一起大声读一读。
春回大地春光明媚春光融融春花似锦春色怡人春燕回巢
春风拂面春色迷人春色无边春意盎然春暖花开春色满园
春深似海春寒料峭春满人间四季如春春风和煦春和日丽
春风送暖春风徐来春风化雨春潮滚滚红杏闹春春意正浓
春江水暖百花争春春到人间百鸟鸣春春花烂漫春风轻拂
开小火车,每人读一个词语,看谁读得最好听。
3、是啊,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
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真可谓把春天描摹得绚丽而又迷人,达到了绝妙的地步。
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然而,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是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出示《春日》)
4、谁知道题目的意思?(春天的日子、春天)(板书题目)
5、诗人的名字和朝代大家千万不能忘记!(板书“南宋朱熹”)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的文化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6、古人写诗往往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者到底给大家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春天的图画呢?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读一读古诗,并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看看你能品出一个怎
样的春天来。
7、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古诗。
三、品春
(一)交流:读了这首诗以后,你仿佛看到了怎么样的春天?你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出来的?
预设一:阳光明媚的春天
1、“胜日”指的是怎样的日子?(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日子,风和日丽的日子,阳光明媚的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
)
2、如此美好的日子里,作者来到了哪里?(泗水河边。
泗水河是一条美丽的河。
)来做什么了?(来寻找美丽的春天,也就是来春游,踏春了。
)
3、春游你开心吗?想象下作者此时的心情吧。
(高兴、喜悦、兴奋、愉快、欢快、激动、舒畅、舒坦……)
4、你能读出作者的这种心情吗?
预设二:焕然一新的春天
1、你觉得哪些景物都焕然一新了?(花、草、河水,眼前的一切)难怪作者会发出“无边光景一时新“的感叹啊!
2、这一句难道仅仅写出了万物更新吗?还写出了什么?(春天来得非常的快),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一时)
3、一下子就焕然一新了,让作者感觉到了什么?(感到惊讶、兴奋、激动)
4、让我们也一起来惊叹惊叹吧!
预设三:春风拂面的春天
1、“东风”应该是怎样的风?你能感觉出来吗?
2、作者也觉得春风是很容易就能感觉到,领略到,认识到、接触到的。
3、此时闭上眼,春风就像一双温柔的手抚摸着你,你的心情如何?(轻松、悠闲自得,
忘记了烦恼。
4、让我们一起来享受春风吧。
(多媒体展示春风轻拂万物的情景)
5、让我们读出这种感受来。
预设四:万紫千红的春天
1、“万紫千红”这个词你熟悉吗?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首诗,也就是说,这个成语是朱熹“发明”的。
什么颜色都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
现在还用来比喻丰富多彩的事物或无限美好的景象。
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诗人能不高兴吗?
2、总是春──肯定是春天,一定是春天。
诗人已完全被万紫千红的景色陶醉了,他从心底里发出“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风吹来的”。
(二)让我们再次跟随诗人的脚步,漫步泗水河滨,带着你自己的感受,来赞美如此美丽的春天吧。
四、惜春
1、同学们,诗人朱熹在泗水河畔春游,心情为何如此快乐?(学生自由说)
2、是啊,朱熹欣赏到了万紫千红的春色,心情自然愉快,同时,老师还要告诉大家《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赞美春天的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板书“劝学”)。
劝告大家努力学习,劝告大家多读书。
因为“泗水”在山东地区,是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乡和他讲学的地方,“寻芳泗水”就是说在孔子的书籍中寻求知识。
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像原野上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
试想: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能有春日寻芳与书海求知的联想吗?能有知识道理如明媚春光的认识吗?正因为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才成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这首暗喻读书的《春日》诗,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迪。
咱们应该像朱熹一样在书海中求知,因为书海中也有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五、悟春
(一)人类渴盼着春天的生机活力。
花枝招展的春天,赋予动植物以情意,更赋予
了人们蓬勃向上的神往。
从古至今,春天一直是古人描摹的一大主题。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
(读一读)
“春”的名句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城无处不飞花
红杏枝头春意闹
春到人间万物新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六、绘春
真好!今天读了朱熹的诗,我们仿佛来到了美丽的泗水河边,春天已来到我们的眼前,融入我们的心田。
同学们,春天是否到过你的家乡,到过你每天经过的小路旁,小河边,田野上……是否也来到我们的学校?同学们,拿起笔,画画你心中的春天。
七、板书设计: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 ------ 泗水滨,
无边光景 -------一时新。
等闲识得 -------东风面,
万紫千红 -------总是春。
八、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