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PPT汇总)

合集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课件.ppt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课件.ppt

欣赏音乐思考:歌曲中描写的人物是谁? 有关他的什么事?
春天的故事 ——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对我国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什么?
邓小平理论产生后给我们 的生活带来哪些方面的变 化?
18000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000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000
4000
2000
0 单位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06——2011年赣州市城乡居民生活改善情况
20世纪80年代赣州的文清路
21世纪初赣州的文清路
于都中学老校门
于都中学新校区
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它科学回答 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 义”的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知识抢答环节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是什么?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 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 本利益。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什 么问题?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坚持党的先进性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什么呢?
面对挫折,不抛弃,不抱怨; 面对失败,不气馁,不放弃。
艰苦奋斗,拼搏进取,坚持 不懈,永不言弃。
为实现梦想而奋斗,我相信, 我的未来不是梦。
课堂小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
邓小 平理 论
“三个代 表”重要 思想
科学发 展观
中国梦: 走向复兴
学以致用: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内容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T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T课件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
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
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一、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 2、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能救中国?
• 中国实行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 • 社会主义适合中国的现实国情
二、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述 • 2、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幅度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如今各种银行卡使人们出门 不用带现金即可自由刷卡消 费,极大地方便了生活
2、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大大提升了 中国的国际地位
六方会谈
中国潜水员赴泰国海啸灾区清理垃圾
三、中国不能搞西方民主社会 主义
为公共财政,以社会福
利和保障形式供养那些
不劳而获的人。
瑞典福利对国民“从摇篮到坟墓”无所不包。
三、中国不能搞西方民主社会 主义
• 2、中国不能搞西方 民主社会主义
• 第四,在欧洲,每届
总统竞选,为了获得选
票,都把提高居民收入
及其福利放在对居民承
诺的第一位,而公共财
政收入不能同步增长,
所以财政赤字越滚越大,
国家负担越来越重。
在斯德哥尔摩,温和联合党主席林费
尔德在赢得大选后感谢选民。
三、中国不能搞西方民主社会 主义
• 2、中国不能搞西方 民主社会主义

第五,生产资料私
人垄断很严重。仍以瑞
典为例,瑞典的90%以上
的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
HMS荣获瑞典最佳出口企业奖
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ppt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ppt

五、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国家出现 的群众性动乱问题
1953年6月1日,捷克斯洛伐克的“比尔 森事件”。
1953年民主德国“六·一七”事件 1956年6月28日,波兰的“波兹南事件” 1956年10月匈牙利事件 1968年3月,波兰“《先人祭》事件”
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 1970年,波兰“十二月事件” 1971年南斯拉夫的“克罗地亚事件” 1976年波兰“六月事件” 1980年-1982年的波兰全国动乱
第一个敏感点是物价和工资问题
第二个敏感点是民主化问题。
4、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 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 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意义
1、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界定, 从根本上改变了认识社会主义问题的 思路。
2、在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界定中,
邓小平突破了历来在生产关系和 上层建筑两个层面来界定社会主 义的传统做法,深入到更基础的 层面——生产力的层面上来界定 社会主义。
1、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动乱是社 会主义社会内部矛盾激化的表现
第一,经济不景气,人民生活水 平相对下降,这是引起社会动乱 的首要原因。
第二,法制不健全,社会主义 民主被践踏,是引起社会动乱 的重要原因。
▪ 第三,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和 腐败行为是引起群众不满并导 致动乱的催化剂。
第四,民族关系上的一些复杂 因素也是引起社会动乱的一个 原因。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三大理论成 果):改革开放时期,找到了中国 自己的建设道路。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三大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 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什么 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 性地回答在新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PPT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PPT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 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 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 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 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 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2.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中突出的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 求是这一马列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第二,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 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所得出的一系列新结论即基本 理论。其中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 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处于核心地 位,构成了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基石。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第一,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第二,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以及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 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创立的历史根据。
第三,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 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现实依据。
第四,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 的成果,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 的理论基础。
文化 民族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
政治经济学
发发 展展 道阶 路段 论论
根发外政战领祖 本展部治略导国 任动条保步依统 务力件证骤靠一 论论论论论论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PPT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PPT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4、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 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是坚持和发 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 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
3 、重要意义

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的继承、丰
富和发展

新时期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理论是开辟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道路的指南和行动纲领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1、基本原则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2、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基本政治制度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
2 、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路径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完善党代表任期制、全委会制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 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其一,提出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一命题, 并把人民当家作主界定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 心。 其二,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 公平正义”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更高要求。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

十六大以来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的发展
论。
其三,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理 其四,进一步明确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方针和主要 任务。“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件


资产阶级革命派领袖、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 行者孙中山先生,直接 参照欧美经验,提出了 “民族、民权、民生” 三民主义,第一次在中 国提出了简历比较完整 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 案。 孙中山
“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习西 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师侵略学 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 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 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运动,都失败了。 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 下去。”人们对西方资产阶级文明、资产阶 级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怀疑 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它推动着人们 去思考救国救民的新路,为人们以后接受马 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思想土壤。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本节的提纲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6个方面)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2.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晚年错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和特征
含 义 特 征
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 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和特征
含 义 特 征
(1)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的民族 形式。 (2)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为着解决中国实 际问题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意义
进 程 意 义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2)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3)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938年10月,毛 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 六中全会上向全党鲜 明地提出了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命题的提出,表明中 国共产党在认识马克 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 结合的问题上达到了 成熟。

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PPT课件

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PPT课件


滚 星
正负电子对撞机
航天科技
2、邓小平理论产生的 历史和现实依据
邓小平理论产生的 历史依据
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 面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 产生的历史依据。..\..\邓论金\
邓论影像资料\第一讲\历史经 验.MPG
“ 伟大的阶级,
正如伟大的民族一 样,无论从哪方面 学习都不如从自己 所犯错误的后果中 学习来得快。”
3.MPG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 形成和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涵义“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 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 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 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 结晶。
“ 邓小平理论 ”
二、邓小平理论的
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文化 民族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
政治经济学
发发 展展 道阶 路段 论论
根发外政战领祖 本展部治略导国 任动条保步依统 务力件证骤靠一 论论论论论论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三、邓小平理论的
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 科学认识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 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 来的
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 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 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 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 家建设的党,成为实行对外开放和发 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 建设的党。
2、 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 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邓 论金\邓论影像资料\第二讲\ 三个代表.MPG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ppt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ppt课件

-
建设与改造 同时并举
工业化与改造 紧密结合
解放生产力 与发展生产力、 变革生产关系与发 展生产力有机统一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
过渡时期总路线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 系出发,提出了反映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发展 规律的新思路,即把建设与改造并举,要求 把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紧密地结 合起来,在社会改革中保持生产力的同步发 展。 其实质是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改变所 有制的问题。
❖ (2)开辟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 题;(前三条)
❖ (3)开始涉及经济体制改革,初步提出了中国社 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第四、五条)
❖ (4)提出在政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调动各种积极 因素的问题。(后五条)
-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 题》的讲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 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的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 矛盾的学说和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的学说。
-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结构图
总路线
工业化 三大改造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
马恩
列宁的 分化说
斯大林
要通过合作 占有和生产 来改变私人 占有和生产 的小农经济
农业经济商品 化使生产者趋 于分化,成为 无产者。要实 现农村转型, 就要组织农民 进入集体农庄 或生产合作社
超越生产 力发展水 平,不顾 现实,强 制推行农 业合作化
-
❖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
❖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分 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
❖ 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性质不同,解 决的方法也不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课件

(2)内涵: ①第一要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3)地位: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
数字看赣州
/gzxwlb/201211/11/cms56265article.shtml
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
(2011–2015年)
主题:科学发展 主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理念: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
(3)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 政之基、力量之源。
十八大- 胡锦涛:必须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2).flv
3、科学发展观
(1)主题: 科学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
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②核心立场:以人为本 ③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④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改 革开放的历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
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杨善洲.avi
杨善洲的事例让我们看到了广 大党员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 践中,不图名利,艰苦奋斗,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身影,体现了共 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想一想
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从 几十个人发展成为拥有8000多万名党员, 成为领导着13亿人口的中国执政党? 并引 领着我们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 幸福,共创中国梦?
(4)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变化

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论: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思想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两个必然”的结论,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必然趋势的判断,是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基本矛盾和现实状况进行科学分析的结果。

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这一规律的客观要求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规律、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及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性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性质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推动和促进作用,但如果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必然要求改变这种生产关系。

资产阶级生产关系曾经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而它一着手克服这种障碍,就使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就使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胁。

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

”“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

”因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这一规律的客观要求。

(2)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冲突和危机的总根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以两种形式不断发展:在阶级关系上,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使得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

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总是极力加深对工人的剥削,同时不断革新技术,扩大生产规模,造成两极分化,使无产阶级日益贫困化,从而加深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在经济生活中,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使得“个别工厂中的生产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

”此外,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经济生活中的另一表现是生产力无限扩大的趋势和社会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

这是导致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也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重要原因。

这说明,“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暴露出自己无能继续驾驭这种生产力。

另一方面,这种生产力本身以日益增长的威力要求消除这种矛盾,要求摆脱它作为资本的那种属性,要求在事实上承认它作为社会生产力的那种性质。

”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加深,必将要求无产阶级进行社会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而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去替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这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改不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六十多年来,资本主义发生了许多变化,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六十多年以来,在科技革命、全球化浪潮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下,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资本主义在各个层面发生了明显和深刻的新变化。

资本主义在各个层面发生了明显和深刻的新变化,其中主要有:第一,从社会生产力层面看,当代资本主义吸收和利用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第二,从生产关系层面看,当代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作了大量的调节和改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对生产力发展的制约。

第三,从社会结构方面看,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阶级结构以及劳资关系都出现了新变化,劳资矛盾在继续深化中趋向总体缓和。

第四,从社会管理层面看,当代资本主义提出了比较完整的“社会安全”、“社会机制”理论,普遍建立了比较系统、完善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体系,大大缓解了劳资矛盾、钝化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这些新变化说明资本主义还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和改良能力,在一定范围内还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

但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改不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这是因为:第一,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节,并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统治的根基。

第二,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

第三,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并没有解决“个别工厂中的生产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也没有解决生产力无限扩大的趋势和社会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反而使得这些矛盾在新的条件下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

总的来说,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只是非根本性质和非基本矛盾的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的根本性质并没有变:其依然是以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为基础,依然存在着生产的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依然未得以克服。

这就是说,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改变不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从一定意义上讲,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在生产力社会化强制下不断吸纳新社会因素,包括社会主义因素的过程。

资本主义新变化过程中,社会主义因素不断增加,这说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两个必然”坚定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2.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途径(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两种方式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有两种不同方式,即暴力革命和和平手段。

第一,暴力革命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方式。

马克思强调,“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

暴力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力。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公开宣布,无产阶级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在总结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时,马克思又指出,无产阶级专政“其首要条件就是无产阶级的大军。

工人阶级必须在战场上赢得自身解放的权利。

”恩格斯也认为,“革命无疑是天下最权威的东西。

革命就是一部分人用枪杆、刺刀、大炮,即用非常权威的手段强迫另一部分人接受自己的意志。

”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强调暴力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方式,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国家本身就是一种暴力,资产阶级国家从一开始就是作为对无产阶级实行专政的暴力工具而出现的。

其二,资产阶级与历史上的一切反动阶级一样,决不会自愿交出政权,自动退出历史舞台。

第二,和平手段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一种方式。

恩格斯在1872年谈到无产阶级革命方式问题时认为,“我们知道,必须考虑到各国的制度、风俗和传统;我们也不否认,有些国家,像美国、英国,”如果我对你们的制度有更好的了解,也许还可以加上荷兰,“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

”恩格斯在马克思去世后,根据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新情况,认为无产阶级应当利用一切合法手段进行斗争,“现在帝国政府又企图在普通法的范围内来反对我们,因此我们也试图利用我们通过坚决运用不合法手段而重新争得的合法手段。

”恩格斯提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可能以和平手段实现,主要原因和条件有两个:其一,19世纪下半叶,西欧无产阶级采取暴力革命方式的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代化的城市交通建设和资产阶级军队武器装备的改进等使得无产阶级采取¡°起义¡±、¡°巷战¡±等由自觉的少数人带领不自觉的群众实现革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其二,革命形势和阶级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自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无产阶级革命进入了低潮,而资本主义则进入了一个平稳的发展时期。

资产阶级在无产阶级革命冲击下,政治经验得到了丰富,资产阶级民主制也得到了完善。

这就为无产阶级通过和平手段夺取政权创造了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暴力革命与和平手段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两种方式,运用哪一种方式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要根据革命形势和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来决定。

(2)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两大步骤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两大步骤的设想是:首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爆发革命,“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革命”。

其次,将革命再扩展到世界其他国家,“大大影响世界上其他国家,会完全改变并大大加速它们原来的发展进程”。

3.未来新社会发展阶段和基本特征(1)未来新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马克思在1875年的《哥达纲领批判》中,系统而完整地阐述了关于未来新社会发展阶段的设想,提出了未来新社会划分为两阶段的论述,即未来的共产主义新社会分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马克思将共产主义社会看成是一个过程。

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从资本主义脱胎而来,在这个阶段不可能割断与资本主义的一切联系,不能不带有旧社会遗留的痕迹。

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只有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发展才能实现。

共产主义的两个阶段属于同一社会形态,两者有着内在的共性和联系,只是发展成熟程度不同。

(2)未来新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一,生产力得到高度发展。

第二,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第三,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实行按劳分配,高级阶段实行按需分配。

第四,对社会生产实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

第五,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新社会的描述,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确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目标,探索社会主义本质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列宁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思想1.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可能性(1)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可能首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20世纪初,列宁两次明确提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可能首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第一次:1915年8月列宁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支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第二次:1916年8月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中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

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

”列宁提出了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可能首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四个条件:第一,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了,各国在竞争中往往以军事冲突和战争的方式重新瓜分世界,帝国主义内部的冲突加深,从而形成资本主义统治链条中的薄弱环节。

第二,帝国主义战争的严重破坏,使一些经济不发达国家的社会矛盾尖锐化,使这些国家的人民除了革命以外没有别的出路。

第三,不发达国家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势力存在,造成这些国家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动摇性,不可能承担起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不可能使这些国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