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织红细胞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织红细胞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摘要网织红细胞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介于晚幼红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之间,是红细胞成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不仅是用于评估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之一,而且也是判断贫血的状态,化疗放疗引起的骨髓抑制性贫血或其他相关性

疾病的诊断、治疗效果的重要参考指标。随着各种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流式细

胞仪在网织红细胞检测上与时俱进的发展,为临床工作提供了大量精确的分析参数。本文通过介绍网织红细胞的生成、检测技术、常用参数和临床意义,为临床

医生提供更广泛应用价值。

关键词网织红细胞临床应用进展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Ret)是一种晚幼红细胞脱核后的细胞,当晚幼红细胞脱核时有90%的血红蛋白在胞浆中合成,其残存有以核糖体为主的微器官存在, 继续完成血红蛋白的合成任务, 这些残存的核糖体为嗜碱性物质(RNA),用黄

焦油蓝染色,呈现网状结构, 故称为网织红细胞[1]。随着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检

测方法的不断改进,其为临床工作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参考价值。

1 网织红细胞检测技术的进展

1865年Dr.Wilhelm H.Erb 用苦味酸显示法发现了贫血患者红细胞中的特殊结构,并将其描述为从有核状态到成熟前的过渡期的红细胞。之后Erhich在显微镜

下发现了红细胞内的网状结构,将其称为网织红细胞,并创立了网织红细胞活体

染色和显微镜检查法,其后有Miller窥盘法[2]等。但由于人工计数法人为主观因

素影响较大、准确性较差等局限。此后网织红细胞的检测逐渐被被全自动分析仪

的全新阶段所替代。流式细胞仪将红细胞染色后含有RNA的网织红细胞进行计数,但它不能分析其成熟程度,易被血小板、白细胞、Jolly小体、等干扰,且检验成

本高,成熟红细胞易被荧光污染而影响准确性[3]。多参数血细胞分析仪: 应用荧

光染色和激光测量的原理,不仅能够客观准确计数、测量网织红细胞,而且还能

根椐其RNA的含量,估计网织红细胞的成熟程度,它最大的优势是对网织红细胞

进行分群,分成高荧光强度网织红(HFR),中荧光强度网织红(MFR),低荧

光强度网织红(LFR),使的网织红细胞的检测更加精确、经济和快速。

2 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

2.1 网织红细胞计数:包括网织红细绝对值(RET#)和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其中最常用的参数是RET%,但RET#比RET%能够更准确地反映骨髓

的造血状况,其在分析骨髓造血情况的血液学参数中,网织红细胞计数优于白细

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而RET%是评价红系造血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而RET#更准

确反映红系造血功能。

2.2 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PI):网织红细胞在外周血中的生存期为1天,

若网织红细胞提前释放入血,其在血液中的生存期将会延长至2~2.5天,意味着

网织红细胞数量的增高是假性升高,而网织红细胞提前释放入血引起的这种误差

可以通过RPI去纠正,能更准确评估红细胞生成有效性。

2.3 网织红细胞的成熟度(IRF),表示未成熟的网织红细胞占总网织红细胞的

百分比,其中IRF越高,表示RNA含量也越高,网织红细胞越幼稚。IRF最重要

的应用即其可作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成活的早期标志物,许多实验证明干细胞移植

后 IRF 的变化早于其他指标[4]。同时IRF 用于评价放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和

开始恢复的敏感指标,对指导临床应用药及放化疗时机的选择均有一定的参考价

值[5]。

2.4 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CHr):网织红细胞体积和血红蛋白浓度的乘

积称为 CHr。CHr是反应网织红细胞中铁含量的重要参数,反映体内铁蛋白代谢

的最新状态。

2.5 其他参数:目前网织红细胞的参数有多种,研究报道显示网织红细胞体

积(MCVr)、网织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CHr)、网织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r)、网织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CHCMr)、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分布宽度(HDWr)等。这些参数在对各种贫血患者的筛查、诊断、鉴别诊断,

特别是在治疗监控和预后观察等方面有临床应用价值[6]。

3 网织细胞参数的临床应用

3.1 贫血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 由于不同类型的贫血发病机制不同,

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王林海[7]等在网织红细胞参数在

贫血性疾病临床诊断的研究中发现,溶血性贫血患者骨髓受贫血因素刺激后,代

偿能力增加至正常的6~8倍,大量较为幼稚的网织红细胞从骨髓释放进入外周血,因此与健康者相比,溶血性贫血的患者RET#、RET%、IRF%、MFR%、HFR%水平显著升高,LFR%水平显著降低(P<0.05)。缺铁性贫血患者RET#、RET%、IRF%、MFR%、HFR%轻度升高,LFR%轻度降低,与健康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义(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网织红细胞明显减少,RET#、RET%

显著降低,IRF%、MFR%、HFR%显著升高,与健康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LFR%轻度降低,与健康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网织红细胞参数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特别是IRF%、LFR%、MFR%、HFR%相关参数的变化能较好地反映贫血患者骨髓增生的程度,在贫血性

疾病的鉴别诊断和疗效评价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2 肿瘤患者放、化疗过程中骨髓造血功能的监测:肿瘤患者传统的放、化

疗治疗过程中,骨髓造血功能状况的监测主要是外周血血小板、白细胞等,但放、化疗后的患者极易受到感染等因素,白细胞计数不能够准确、及时反映患者的情况。张拥黎[8]等研究结果显示,肿瘤患者化疗后第7天患者外周血RBC计数和RET%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此时临床上会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刺激骨

髓造血。化疗后RET明显升高组WBC较早升高,但波动范围较大;RBC随后升高;RET升高不明显组WBC升高时间较晚,RBC基本无变化。RBC计数随 RET% 的升

高而升高,RET明显升高组第21天的RBC计数结果明显高于化疗前(P<0.05);

而 RET升高不明显组第21天RBC计数虽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由此可见,骨髓造血功能进入恢复期时,RET较RBC更早恢复。因此,采用网织红细胞的动态变化可作为早期评价肿瘤患者放、化疗后骨髓抑制和恢复

的较敏感指标。

3.3 骨髓移植后骨髓造血功能的监测:造血干细胞移植时首先对患者进行大

剂量放、化疗以摧毁患者病态的造血功能,然后输注造血干细胞,最终实现造血

重建和免疫重建。进行骨髓移植后第21天,通常网织红细大于15×109/L表示无

移植并发症;如骨髓逐渐恢复造血功能,主要敏感指标为 HFR和 MFR的升高,

其后是RET升高。因此RMI的改变更为灵敏。临床上通常采用RET%和中性粒细

胞绝对值(ANC)进行骨髓移植后造血功能恢复的监测,但RET从释放到进入血

液循环过程中影响因素较多,需要时间长,而ANC的缺陷是在临床感染和排斥反

应时也会受到影响。骨髓移植后监测造血功能恢复的研究发现,首先增高的是HFR和IRF,其次是ANC,再次是RET%和白细胞总数,最后是血小板[9]。因

此,HFR和IFR在骨髓移植后造血功能恢复早期监测优于白细胞、血小板、RET%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