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解比例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解比例的意义,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正确的解比例,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列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三,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预设:(一)、自学反馈1、什么叫做解比例2、我国国旗的长与宽的比是3:2,如果我们学校的国旗长是240厘米,求我们学校国旗的宽是多少厘米?(1)你会解答吗?独立解答后,同桌间相互说说想法。

(2)反馈交流①240÷3×2=160(厘米)②解:设我们学校国旗的宽是厘米。

240:=3:23=240×2=240×2÷3=160答:我们学校国旗的宽是160厘米。

(3)你是怎么想的?(二)、关键点拨1、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1)你明白第二种解法的意思吗?(2)国旗长和宽的最简整数比和实际长度比可以组成比例,所以可以把国旗的宽设为厘米,建立比例240:=3:2,再通过解比例求出的值。

(3)小结:这种方法叫做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解比例的方法(1)你是怎样解比例240:=3:2的?(2)根据比例的意义,先求出3:2的比值,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求的值。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內项的积”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求出的值。

(4)怎样才可以确定的值是正确的?(检验)(5)你更喜欢哪种解法?为什么?(三)、巩固练习1、解下面的比例:10=:0.4:=1.2:2=2、把左边的三角形按比例缩小后得到右边的三角形,求未知数X。

(单位:厘米)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3、小丽调制了两杯蜂蜜水,第一杯用了25毫升蜂蜜和200毫升水;第二杯用了30毫升蜂蜜和250毫升水。

(1)分别写出每杯蜂蜜水中蜂蜜和水体积的比,看它们能否成比例。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比例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比例导学案

仁怀市实验小学“星光课堂”导学案六年级班学科:数学学习内容比例的意义(第四单元第1课时) 时间20XX年3月主备陈甫个备共备六年级全体教师导学准备学案、课件导学步骤导学环节导学流程和内容个性化设计课前:定标试学课前定标一、单元定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2、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运用比例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能够运用比例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4、能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原理,并能把简单的图形进行放大与缩小.二?课时定标:1?阅读教材理解什么叫做比例,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2?理解比与比例的区别和联系。

学标预习学习目标:1、阅读教材理解比什么叫做比例,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2、理解比与比例的区别和联系预习数学书第40页。

课中:三导三学课前展示展示比的相关知识一导:以标定导一导: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1、课件出示——40页教科书主题图。

2、学习目标:1、阅读理解什么叫做比例,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2、理解比与比例的区别和联系·一学:初学初学:二、自主学习,感知目标:1?自主学习:学习数学书第40页。

2?学生反馈自学情况,其余同学进行补充。

二导:以学定导·二学:群学二导:三?点拨讲解,升华目标教师根据学生反馈自学情况作补充讲解。

1?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否可以组成比例。

(1)6:10和9:15 (2)5:20和1:42、写出一个比和一个比例,并在小组内讨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群学:四、合作探究、汇报展示1、小组讨论:比与比例的区别和联系。

2、请2至3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全班互动交流。

三导:以效定导·三学:展学三导:五、查漏补缺,释疑解惑任意两个比能否组成一个比例展学:六、达标训练,总结拓展1、数学书第40页做一做第1、2题;2、练习八43页1、2、3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

3.比例的应用第6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能力目标: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反比例的量,加深对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难点: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反比例的量,加深对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课件出示)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6(1)出示例6情境图,你能说出这幅图的意思吗?(指名回答)(2)学生根据例5的解题思路思考:题中已知两种量?什么是一定的?已知的两个量成什么关系?(3)学生独立解答。

(4)指名板演,全班交流。

三、拓展应用完成P62“做一做”四、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说给大家听听吗?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五、作业布置教材64页8题、9题【板书设计】用比例解决问题例6 解:设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几x 天。

25x=100×5x=(100×25)/25x=200附赠材料优秀的教学是练出来的在上一堂课里,你已经学会了区分高效教学法和低效教学法之间的区别。

现在,我们还要继续巩固这一概念。

在高效教学法和低效教学法之间,是否存在一个灰色的中间地带呢?是的,这个灰色地带确实存在。

如果能带领那些还不够高效的教师们进人这一中间地带,那也是很大的进步。

当然,本课的主要目的是发掘出教师的最大潜力,以最终实现高效教学。

如果能成功做到这一点,那么你最终会发现学生的表现有了显著的提高。

显而易见,教师能力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表现。

六年级下册-解比例-导学案文库.doc

六年级下册-解比例-导学案文库.doc

学习目标理解比例的意义,学会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养成细心计算、反思验证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解比例的方法。

学习难点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教学过程环节要点学习内容复习回顾【注意】比例写成分数形式后,内项和外项并不改变。

例如:6: 3=8:4 也可以写成-=- 3 41、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比例的构成:比例由四项组成,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6: 3=8: 4其中()和()是比例的外项,()和()是比例的内项。

3、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学习新知求比例中的未知项的过程叫做解比例。

解比例的方法: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先把比例式转化成两个外项的积与两个内项的积相等的形式(即以前学过的方程),再通过解方程求出未知项的值。

例1解比例x: 2=9: 3【练习】解比例0.8: x=0. 25: 1. 25学习新知解分数形式的比例时,应遵循"十字相乘”的规律。

即街2. 4% = 1, 5X62 4 6例2解比例竺二21.5 x【练习】解比例—=- -=—8.5 4 8 64知识达标解比例 1 1 3x: 10=— : —— :x=3:12 0. 4:x=l.2:24 3 4n_=3 9=x 36=542.4 尤 2 8 x 3反馈D, 2、3、3 和4六年级数学下册《解比例》巩固练习一、填空91、 在一个比例中,另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7,则另一个内项是()。

7 2、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是12, 一个外项是,,另一个外项是()。

3、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都是质数,它们的积是21,已知一个外项是这个比例可以写 成( )。

二、选择1、根据 (字母表示的数均不为0),改写成比例正确的是()。

2、 下列各组中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的是( )。

A, 2、3、4 和 5 B. 3、5、6 和 8 C.-> -> 上和上2 3 4 63、 下列各个说法中,错误的是()。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第1篇】课例:《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2《按比例分配问题》。

1.创设情境,知识迁移。

解决问题教学首先需要教师创设与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相关的情景,引导学生从情景中观察发现收集数学信息,学生通过汇报为解决问题提供认知基础,提出要解决的数学问题。

教师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这节课通过借助明明和爸爸的对话,引导学生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并关注对信息中“比”的追问“信息中的比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在新的情境中,回顾窗1比的意义相关知识,从而学生实现知识迁移,对整个单元统整构建,初步感受按比例分配的含义。

2.根据概念,建立模型。

数学建模是解决问题教学中最关键、最重要的环节。

本节课为了引导学生建立多样化模型,需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根据已有的认知基础“比的意义”,找到合适的方法、途径和策略分析解决问题。

并发挥团队合作意识,通过组内和组间的交流讨论,形成创新式的解决方法。

在教师引导下,反思归纳建立完整的数学模型。

本环节按照“独立尝试,探索问题”“充分交流,建立一般化模型”“拓展方法,建立多样化模型”三个层次展开教学。

第一个层次,引导学生紧扣比的份数意义和分数意义,借助线段图,尝试探索解决问题方法。

第二个层次,学生经过充分的思考和组内组间交流,讨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分几步?哪步最关键?”,探究出两种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的一般方法,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模型——“分数法”和“归一法”。

三个层次,数学史“衰分法”的渗透,不仅提升了学生文化素养,也为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模型.并让学生观察比较衰分法和刚才学习的分数法,在比较中加深认识,丰富体验,拓展思维。

学生在赞叹古代文明智慧的同时,也体会到了解决问题方法多样性。

3.引导总结,构建网络。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_解比例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_解比例导学案

第4单元比例第4课时解比例【学习目标】1. 理解什么叫解比例,掌握灵活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2.能够应用解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想一想,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解决什么问题?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①6:10和9:15 ②20:5和4:1 ③5:1和6:2二、自主探究1.自读课本例2并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我们可以知道:模型的高:实际塔高= :(2)设模型高x米,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比例x:320=1:10。

(3未知数的解。

小组讨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改写为:(4)试着解出这个方程。

2.能不能用学过的方法检验一下?3. 小结:通过例2的学习,想一想,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根据将比例式转化成已学过的简易方程,然后再解简易方程即可。

4.试一试:三、课堂达标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比例式成立。

8:6=4.6:() 6.3:()=5:9():45=3:3245:7.5=():232.解比例。

3.中午,太阳当头照。

小明身高1.5m,他的影子长0.5m。

一棵松树的影子长10m,它的高度是多少米呢?【素材积累】1、成都,是一个微笑的城市,宁静而美丽。

几千年前的三星堆、金沙,是古蜀人智慧的结晶,难以忘怀的文明,静静地诉说着古人们的智慧……刘备,孟昶等,多少为成都制造机会,创造美丽的人啊!武侯祠中诸葛亮摘悄悄的感叹成都的美……杜甫草堂,有多少千古名句,虽然简陋却给了杜甫一个温暖的港湾。

2、早上,晴空万里,云雾满天。

太阳公公把一切都搞得有一层薄薄的金黄色。

一群小鸟,摘老松树的枝头上欢蹦乱跳,叽叽喳喳地唱歌,这些小淘气们一跳上去,那些晶莹小露珠旧滴一声,跳到了地上,继续进行它们的旅行。

空气摘早上也是非常的清新,你深深地吸一口气,仿佛可以把自己所有的心烦事都忘得一干二净,这旧是我家乡的早晨。

4.3解比例(导学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4.3解比例(导学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4.3解比例(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解比例的基本方法,能够灵活运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解比例的基本方法,能够灵活运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比例的意义,运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比例的意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比例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解比例的过程。

(2)引导学生总结解比例的基本方法,归纳解比例的步骤。

(3)教师讲解解比例的注意事项,帮助学生理解解比例的关键点。

3. 案例解析(1)教师呈现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解比例的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案例的解析,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点评学生的解析过程,强调解比例的方法和关键步骤。

4. 实践演练(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解比例的方法。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题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3)学生互相评价,总结解比例的技巧。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解比例的方法和关键步骤。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解比例的方法和关键步骤,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解比例方法的掌握程度,评价教学效果。

七、教学资源教材、教具、课件等教学资源要充分准备,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八、教学进度安排根据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导学案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导学案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导学案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解比例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能正确解比例。

2、体现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解比例的方法教具: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答,说出下列方程的解答过程:2X=8x91/2=1/5x1/4。

2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3把下面比例改写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3:8=15:40,9/1.6=4.5/0.8二、新课1、出示图片,介绍这是法国著名上午埃菲尔铁塔,塔高320米,在北京世界公园里有一座塔的模型,高度32米,问模型与原来塔高度的比是多少?并化简成最简整数比。

2、出事例题,读题并观察,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3、讨论,研究解题办法4、汇报分析不同的解法(此时揭示课题并说明什么是解比例)5、注意强调列式是两个比前后的一致性6、出示例31.5/2.5=6/X比较与例2的不同,明确解题思路7、小结:说明解比例的方法,解比例也就是解方程三练习1、求X的值1/2X=1/4x1/57.8:X=8.2:102、书上练习第8题3、团结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1:30000,它的图上距离是六厘米,它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米?4、小兰说她只用一把尺子,一根竹竿就能量出操场上旗杆的高度,你信吗?为什么?下课后尝试去测量。

总结: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怎样解比例?〖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导学案第【2】篇〗一、教材分析《比例的应用》为全日制聋校数学第十五册第一单元的第三部分内容,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从构建上更注重学生技能的养成和知识的运用。

把通过三个相关联的量求第四个量的运算,用方程的方法呈现为比例的形式,这样从视觉上更附和了聋生的认识特点,同时也把复杂的等量关系更清晰的更简单的体现在比例的内容里。

让学生轻松的理解比例就是在等号两边表示两组相等的比。

这样的方法也是比例应用题的一大特点。

同时更有助于学生从理论知识到技能操作的转变,使新课程理念融入于特教课堂。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导学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导学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导学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比例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解比例的意义,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正确的解比例,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列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法设计:讲解法、对比法、归纳法。

学法设计:合作交流、对比归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一)汇报预习案上复习题。

1、解下列方程.χ=×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

6∶10和9∶155∶1和6∶2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9=():156:0.8=():4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板书课题)看到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出示学习目标)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完成预习案。

三、汇报展示,引导点拨1、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2、理解题意根据题意可知“模型的高度:原塔高度=1:10”,已知原塔的高度为320m,如果设模型的高χ米,则可列出比例式为():320=1:10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外项χ与10相乘的积()两内项320与1的积。

(填等或不等):3、列式解答指名板演,老师点拨。

小结:这种方法叫做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4、小结解比例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四、知识检测,达标提升1、解下面的比例2、解下面的比例(1)8︰12=X︰45(2)0.4︰X=1.2︰23、博物馆展出了一个高为19.6厘米的秦代将军俑模型,它的高度与实际高度的比是1:10。

这个将军俑的实际高度是多少?五、拓展延伸,总结激励作业布置:练习八7、10题。

板书:解比例1、什么叫做解比例例:1.5:2.5=6:X解2.5×6=1.5X1.5X=15X=10X:320=1:10解10X=320X=32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例2、例3。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四单元导学案解比例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四单元导学案解比例
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完成练习题,并说明理由。
2.明确解比例的意义,建立知识间的联系,进入新课的学习。
1.列方程解答。
一个数的5倍减去15与0.6的积,差是56,求这个数。
解:设这个数为X。
5x-15×0.6=56
X=13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5=36∶(60)
(48)∶12=4∶1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微课设计点
教师可围绕“解比例的依据和方法”设计微课。
解比例
教学设计表
学科:数学 年级:六年级 册次:下 学校: 教师:
课题
解比例(P42例2、例3)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通过两道例题来呈现两种不同形式的比例,教学解比例的依据、方法和过程。例2由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列出方程,求出未知项。例3教学解分数形式的比例。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时,应该先把比例转化成“两个外项的积=两个内项的积”的形式,再解方程。
3.解分数形式的比例时,应遵循“十字相乘”的原则。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板书设计
培优作业
用2,3.6,4.5和x组成比例,并求出x的值。
(1)x和2同时为内项(或外项)。
承前启后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方程→解比例→比例尺、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解比例。
2.能用比例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难点
重点: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难点:能正确运用比例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化解措施

第四单元《用正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第四单元《用正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第四单元《用正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学会运用正比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学习重点1. 正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正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学习难点1. 正比例性质的推导和应用。

2.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四、学习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受正比例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正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并完成相关练习。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正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进行讲解,重点解析正比例的性质和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5. 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正比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的积极性。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正比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创设情境: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正比例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4.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课后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2. 练习题: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 辅助资料:与正比例相关的实际问题和案例。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4单元 解比例 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4单元 解比例 导学案
解比例
课题
解比例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再解方程。新课伊始,通过多角度复习,激活学生对比例基本性质的相关记忆,加深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习新知作铺垫。然后通过独立思考——互相交流——归纳总结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发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2) =
答案:
(1) x=9×
x=3÷
x=
(2)8x=21×0.4
x=8.4÷8
x=1.05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1.解比例的含义。
(1)结合上面的练习,教师展示解比例的含义。
板书课题:解比例
(2)刚才同学们求比例中的未知项,也就是解比例时,用到了什么知识?
2.教学例2。
(1)出示教材第42页例2。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引入新课。
1.复习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你能求出比例中缺少的项是多少吗?
()∶5=2∶10
1.8∶()=0.9∶5
指名学生回答,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比例的有关知识。
1.学生复习旧知。
2.口算并汇报计算方法。
1.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24∶9=8∶(3)
学习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解比例的含义,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习重点
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学习难点
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或比例的意义正确解比例。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第1篇】——《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3篇《用比例解决问题》说课稿1说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的例5和相关的“做一做”。

说教学目标:1.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相关应用题。

2.通过解答应用题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重点: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说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正确列出比例式。

说教法和学法:1.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

经历用比例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2.学法:理解分析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说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说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复习迁移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1)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2)我们班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3)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4)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水费和用水的吨数。

2.师:同学们,全社会都在节约用水,在和我们息息相关的用水问题里也藏有数学问题。

二、探索新知,培养能力1.教学例5(1)出示挂图:观察画面,说出题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2)出示例5: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12.8元,李奶奶家用了10吨水,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3)提出: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4)学生试着解答,并汇报解法。

可能出现两种情况:生1:12.8÷8×10 生2:10÷8×12.8=1.6×10 =1.25×12.8=16(元) =16(元)(5)激励引新师:这两种方法都合理,还可以有什么方法解答呢?学生互议,师引导,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能不能用比例解答呢?师指出:这样的问题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精选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4单元 比 例 第4课时 解比例 导学案

精选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4单元 比  例 第4课时 解比例 导学案

第四单元比例
第4课时解比例
【学习目标】
1. 理解什么叫解比例,掌握灵活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2.能够应用解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想一想,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①6:10和9:15 ②20:5和4:1 ③5:1和6:2
二、自主探究
1.自读课本例2并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我们可以知道:模型的高:实际塔高= :
(2)设模型高x米,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比例x:320=1:10。

(3)想一想,如何把这个比例式变为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并求出
小组讨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改写为:
(4)试着解出这个方程。

2.能不能用学过的方法检验一下?
3.小结:
通过例2的学习,想一想,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根据将比例式转化成已学过的简易方程,然后再解简易方程即可。

4.试一试:
三、课堂达标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比例式成立。

8:6=4.6:() 6.3:()=5:9
():4
5
=3:
3
2
45:7.5=():
2
3
2.解比例。

3.中午,太阳当头照。

小明身高1.5m,他的影子长0.5m。

一棵松树的影子长10m,它的高度是多少米呢?。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 《解比例》导学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 《解比例》导学案

课题3:解比例学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能综合运用比例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习重点:解比例。

学习难点:解比例的方法。

学习过程:一、旧知回顾1、什么叫做比例?(表示 的式子叫做比例。

)2、比例的基本性质是 。

3、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你用什么方法检验?9:10和3.6:4 1000:0.2和10:0.002 31:41和61:81 54和307 4、填一填.(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1) 4.26.1=1510 1.6×( )=( )×( )(2)5: 310=2.4:1.6 5×( )=( )×( )(3)8×0.1=1×54 8:( )=( ):( ) 二、探索新知1.学习解比例的含义。

(1)比例中共有几个项?有什么关系?(2)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能不能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3)归纳: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2.学习例2。

(1)阅读课本第42页例题2。

(2)根据题意,描述两个相等的比。

10:1:101==实际高度或模型高度实际的高度模型的高度 (1) 其中 是未知项,我们可以设它为X 。

(2)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这样解答。

解:设这座模型的高度为X 米。

列出比例为: : = 1:1010X=320× 1 (问:根据 )X=101320⨯ X=或者:101320=X = (问:根据 ) X=101320⨯ X=(3) 小结。

说一说我们是怎样解比例的,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根据比例的两个外项积等于两个内项积,把比例转化成方程,然后解方程。

)3.学习例3。

解比例5.14.2=X6 过程要求:(1) 独立练习,求出未知项。

(2)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解: = X=4.265.1⨯ X=4.练习:课本第42页的“做一做”。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2)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2)

第四单元 比 例第12课时 用比例解决问题(例5、例6)【学习目标】1.能正确判断实际问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能利用正、反比例正确解答实际问题。

2.感受比例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 ) (2)书的总页数一定,书的本数和每本页数。

( ) (3)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水费和用水的吨数。

( ) 二、自主探究1.看课本例5完成。

(1)它们对应的数据分别是多少?请填写下表(未知的量用“x ”表示)。

从上表可以知道( )一定,所以()和()成()比例。

也就是说,两家的()和()的()相等。

(2)用比例解答。

请你根据表中相对应的数据和判断列出比例式,然后解答。

2.学生自学例6。

我的发现:问:(1)题中哪个量是一定的?答:(2)哪两种量是变化的?答:(3)相关联的两个量成什么比例关系?答: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课堂达标1. 数学诊所。

(1)比例尺一定时,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

()(2)圆的周长公式中当C一定时,π与D成反比例。

()(3)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例。

()(4)Y︰8=X(X不是0),Y和X成正比例。

()2. 工程队要修一段长4800米的公路,前4天共修960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共需要多少天?3. 6.同学们做广播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2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你可以问问身边的教师,他们上学的时候是否曾经受到过积极教师的影响,很可能所有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事实上,有很多伟大的教师之所以投身这个行业,完全是由于小时候受到了教过自己的老师的影响。

除父母之外,教师是能够对孩子的人生产生最大影响的人了。

从5岁到18岁的这段日子里,很多学生和老师相处的时间甚至超过了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

教师有着重大影响力的同时也肩负着巨大的责任。

今天,我们就来回想一下自己曾经最喜欢的教师带给自己的影响。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2.比例的基本性质 优秀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2.比例的基本性质  优秀导学案
第 周第 课时 课时教案 编号:
课 题
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 学
目 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重 点
难 点
关 键
:比例的基本性质
: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引导观察比列中内、外项的关系
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吗?
(1)学生独立探索其中规律
(2)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3)汇报你的发现,班上交流
(4)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
(5)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
三、练习
1、完成练习六的4~6题
2、班上交流
课后记
步 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学前准备
1、什么叫比例?
2、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0.5:0.25和0.2:0.4
1/5:1/2和5:2
3/4:5/8和5/8:3/4
1、用下面的两个圆的有关数据可以组成多少个比例?
二、探索新知
1、教师说明组Leabharlann 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1)学生认一认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4单元比例第12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例5、例6)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4单元比例第12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例5、例6)

第4单元比率第 12 课时用比率解决问题(例5、例 6)【学习目标】1.能正确判断实质问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率关系,能利用正、反比率正确解答实质问题。

2.感觉比率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领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判断下边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率?(1)速度必定,行程和时间.()(2)书的总页数必定,书的本数和每本页数。

()(3)每吨水的价钱必定,水费和用水的吨数。

()二、自主研究1. 看课本例 5 完成。

( 1)题中有哪两种相关相关系的两种量对应数据联的量,它们对应的数据分张大妈李奶奶别是多少?请填写下表(未知的量用“ x”表示)。

从上表可以知道()必定,因此()和()成()比率。

也就是说,两家的()和()的()相等。

(2)用比率解答。

请你依据表中相对应的数据和判断列出比率式,而后解答。

2.学生自学例 6。

我的发现:问:( 1)题中哪个量是必定的?答:( 2)哪两种量是变化的?答:(3)相关系的两个量成什么比率关系?答: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课堂达标1. 数学诊所。

( 1)比率尺一准时,图上距离和实质距离成正比率。

()( 2)圆的周长公式中当 C一准时,π与 D成反比率。

()( 3)速度与行程成正比率。

()( 4) Y︰8=X( X 不是 0),Y 和 X 成正比率。

()2.工程队要修一段长 4800 米的公路,前 4 天共修 960 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共需要多少天?3. 6.同学们做广播操,每行站20 人,正好站12 行,假如每行站24 人,可以站多少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3课时解比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能力目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体现解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目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情感、价值观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难点:体现解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旧知铺垫
1、什么叫做比例?
2、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怎样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那么组成一个比例需要几项呢?
3、比例有几种表示形式?
二、合作探究,探索新知
1、出示埃菲尔铁塔挂图
2、出示例题
(1)读题。

(2)从这道题里,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3)在这信息里,关键理解哪里?(埃菲尔铁塔模型与埃菲尔铁塔的高度比是1:10)
(4)这句话什么意思?(就是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埃菲尔铁塔的高度=1:10)(板书)
(5)还有一个条件是什么?(埃菲尔铁塔的高是320米)
(6)我们把这个条件换到我们的这个关系中,就是(板书:埃菲尔铁塔的高度:320=1:10)
(7)这道题怎么列比例式解答呢?请同学们想想,想出来的同学请举手。

(8)根据学生的反馈板书:“解:设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为x米”,把这个x代入这个数学模式中就组成了一个比例式(板书x:320=1:10)
(9)这样在组成比例的四个项中,我们知道其中的几个项?还有几个项不知道?
(10)不知道的这个项,我们来给它起个名字,好不好?叫做什么?(板书:未知项)
(11)指着x:320=1:10,问:“这个未知项是多少呢?那怎么办?”谁上来做做? (指名板演)
(12)为什么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呢?10x=320×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13)对了,把上面的比例式改写成下面这样一个等式,就是应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式改写成了一个等式,这个等式还是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呀?(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14)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那么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就叫做什么?(解方程)那么在这个比例式中,我们知道了任意三项,要求出其中一项的过程又叫做什么?(解比例)出示比例的意义。

(15)我们解出的答案对不对呢?怎么知道?可以怎样检验? (把结果代入题目中看看对应的比的比值是不是能成比例.)
(16)这道题还有其他的解法吗?(引导学生从比例的意
义上来解。

3、教学例3
过渡:我们知道比例还有另一种表示形式,当是5.25.1=x 6这样形式的时候,又该怎么解呢?
(1)出示例3,问:这题与刚刚那个比例有哪些不同?
(2)解这种比例时,要注意些什么呢?(找出比例的外项、内项)
(3)在这个比例里,哪些是外项?哪些是内项?
(4)解答(提问:你们是怎么解答的?)、检验。

(5)2412=x
3 三、拓展应用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乘积正好互为倒数,已知一个内项是3,另一个内项是多少?
四、总 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
五、作业布置
教材43页5题
附赠材料 优秀的教学是练出来的
在上一堂课里,你已经学会了区分高效教学法和低效教学法之间的区别。

现在,我们还要继续巩固这一概念。

在高效教学法和低效教学法之间,是否存在一个灰色的中间地
带呢?是的,这个灰色地带确实存在。

如果能带领那些还不够高效的教师们进人这一中间地带,那也是很大的进步。

当然,本课的主要目的是发掘出教师的最大潜力,以最终实现高效教学。

如果能成功做到这一点,那么你最终会发现学生的表现有了显著的提高。

显而易见,教师能力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表现。

教师越
优秀,学生的表现就越好。

课程: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上一节课所学的如何区分高效和低效教学上一节课,我已经要求你总结出自身存在的弱项,并且在课后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今天,请你仔细思考,在下面列举的教学情景中高效和低效的教师将如何做出不同的应对措施。

高效教学与低效教学实践
一个学生在课堂上一直和其他学生聊天。

他这个举动非常明显,必须及时制止。

面对这个情形时,低效的教师会如何应对?高效的教师又会如何应对?
一个学生在课堂上不断发出声响,这个声音越来越吵,并且影响到了班级里的其他学生。

低效的教师会如何应对?高效的教师又会如何应对
一个学生总是没有完成课后布置的家庭作业。

对这个学生低效的教师会如何应对?高效的教师又会如何应对?
一个学生总是随便讲话。

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她讲话,同学们在做课堂练习的时候她讲话,午餐之前大家都应该安静等待的时候她也在讲话,在类似的其他场合她也经常随便讲话。

面对这个情形低效的教师会如何应对?高效的教师又会如何应对?
学校准备开展一个新的教学项目,大家都不清楚这个项目效果如何。

为了顺利实施该项目,部分教师将被挑选出来
进行培训培训过程很可能十分艰苦。

面对新项目的挑战,低效的教师会如何应对?高效的教师又会如何应对?
当你回答完这些问题时,你一定会明白:高效的教师一定是个冷静、专业、细心的教师。

你愿意做这样的教师吗?如果愿意,那么就拿出你的实际行动来吧!
实践:
将你今天的感悟记录下来,这样可以让你意识到,自己之前的处理方式哪些是低效的手段,哪些是高效的手段。

在这之后,你的教学技能将会变得更加丰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