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数学-等腰三角形(一)数学思想与求角

合集下载

八年级等腰三角形数学教案【优秀6篇】

八年级等腰三角形数学教案【优秀6篇】

八年级等腰三角形数学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小编为您精心收集了6篇《八年级等腰三角形数学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将不胜荣幸。

等腰三角形篇一9.3章等腰三角形教案(一)、温故知新,激发情趣:1、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什么样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2、指出等腰三角形的腰、底边、顶角、底角。

(首先教师提问了解前置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动脑思考、口答。

)(二) 、构设悬念,创设情境:3、一般三角形有哪些特征?(三条边、三个内角、高、中线、角平分线)4、等腰三角形除具有一般三角形的特征外,还有那些特殊特征?(把问题3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4给学生留下悬念。

)(三)、目标导向,自然引入:本节课我们一起研究——9.3 等腰三角形(板书课题) 9.3 等腰三角形(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四)、设问质疑,探究尝试:结合问题4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不同规格的等腰三角形,与教师一起演示(模型)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问题]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结论?(让学生由实验或演示指出各自的发现,并加以引导,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逐条归纳,最后得出等腰三角形的特征)[结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板书学生发现的结论)等腰三角形特征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在△ ABC中,△AB=AC()△△B=△C()[方法]可由学生从多种途径思考,纵横联想所学知识方法,为命题的证明打下基础。

例1:已知:在△ABC中,AB=AC,△B=80°,求△C和△A的度数。

〔学生思考,教师分析,板书〕练习思考:课本P84 练习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可以是直角或钝角吗?为什么?)〔继续观察实验纸片图形〕(以下内容学生可能在前面实验中就会提出)[问题]纸片中的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可能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什么线?(通过设问、质疑、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概括数学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观察]折痕AD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AD可能还是等腰三角形的什么线?[学生发现]AD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中线、底边上的高。

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案、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认知基础,对三角形的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这一章节内容的学习将更为顺利。然而,学生在几何证明和逻辑推理方面仍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引导。此外,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对几何学习缺乏自信,教师应关注这一现象,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提高几何图形的解题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4.教学拓展: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等腰三角形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引导学生探索等腰三角形与其他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如等腰三角形与圆、正方形等,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组织课后研究性学习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更多性质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3.生活实践题: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等腰三角形,并记录下来,分析它们的特点和应用。例如,观察三角尺、衣架、桥梁等,将观察结果以文字或图片形式进行展示。
4.小组合作研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以下课题进行研究,并在下一节课上进行汇报。
a.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关系。
b.等腰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c.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重要性。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四)课堂练习
设计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等腰三角形判定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1.判断以下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和腰长,求底角和顶角的度数。
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求顶角的度数。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及对应练习(附参考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及对应练习(附参考解析)

等腰三角形一、知识梳理:专题一:等腰三角形概念及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二、考点分类考点一: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类型一】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求边长或周长【例1】如果等腰三角形两边长是6cm和3cm,那么它的周长是()A.9cm B.12cm C.15cm或12cm D.15cm解析:当腰为3cm时,3+3=6,不能构成三角形,因此这种情况不成立.当腰为6cm 时,6-3<6<6+3,能构成三角形;此时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6+6+3=15(cm).故选D.方法总结:在解决等腰三角形边长的问题时,如果不明确底和腰时,要进行分类讨论,同时要养成检验三边长能否组成三角形的好习惯,把不符合题意的舍去.考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称作“三线合一”).2、解题方法:设辅助未知数法与拼凑法.3、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方程思想、整体思想和转化思想.【类型一】利用“等边对等角”求角度【例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50°,则这个三角形的底角的大小是()A .65°或50° B.80°或40° C .65°或80° D.50°或80°解析:当50°的角是底角时,三角形的底角就是50°;当50°的角是顶角时,两底角相等,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易得底角是65°.故选A.方法总结: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已知一个内角,则这个角可能是底角也可能是顶角,要分两种情况讨论.【类型二】 利用方程思想求等腰三角形角的度数【例3】 如图①,在△ABC 中,AB =AC ,点D 在AC 上,且BD =BC =AD ,求△ABC 各角的度数.解析:设∠A =x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各角的度数.解:设∠A =x .∵AD =BD ,∴∠ABD =∠A =x .∵BD =BC ,∴∠BCD =∠BDC =∠ABD +∠A=2x .∵AB =AC ,∴∠ABC =∠BCD =2x .在△ABC 中,∠A +∠ABC +∠ACB =180°,∴x +2x+2x =180°,∴x =36°,∴∠A =36°,∠ABC =∠ACB =72°.方法总结: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以得到角与角之间的关系,当这种等量关系或和差关系较多时,可考虑列方程解答,设未知数时,一般设较小的角的度数为x .① ②【类型三】 利用“等边对等角”的性质进行证明【例4】 如图②,已知△ABC 为等腰三角形,BD 、CE 为底角的平分线,且∠DBC =∠F ,求证:EC ∥DF .解析:先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C =∠ACB ,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到∠DBC =12∠ABC ,∠ECB =12∠ACB ,那么∠DBC =∠ECB ,再由∠DBC =∠F ,等量代换得到∠ECB =∠F ,于是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EC ∥DF .证明:∵△ABC 为等腰三角形,AB =AC ,∴∠ABC =∠ACB .又∵BD 、CE 为底角的平分线,∴∠DBC =12∠ABC ,∠ECB =12∠ACB ,∴∠DBC =∠ECB .∵∠DBC =∠F ,∴∠ECB =∠F ,∴EC ∥DF .方法总结:证明线段的平行关系,主要是通过证明角相等或互补.【类型四】 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进行证明【例5】 如图①,点D 、E 在△ABC 的边BC 上,AB =AC .(1)若AD =AE ,求证:BD =CE ;(2)若BD =CE ,F 为DE 的中点,如图②,求证:AF ⊥BC .解析:(1)过A 作AG ⊥BC 于G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G =CG ,DG =EG 即可证明;(2)先证BF =CF ,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明.证明:(1)如图①,过A 作AG ⊥BC 于G .∵AB =AC ,AD =AE ,∴BG =CG ,DG =EG ,∴BG-DG =CG -EG ,∴BD =CE ;(2)∵BD =CE ,F 为DE 的中点,∴BD +DF =CE +EF ,∴BF =CF .∵AB =AC ,∴AF ⊥BC .方法总结:在等腰三角形有关计算或证明中,会遇到一些添加辅助线的问题,其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是常见的辅助线.【类型五】 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有关的探究性问题【例6】 如图①,已知△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 =90°,BE 是∠ABC 的平分线,DE⊥BC ,垂足为D .(1)请你写出图中所有的等腰三角形;(2)请你判断AD 与BE 垂直吗?并说明理由.(3)如果BC =10,求AB +AE 的长.解析:(1)由△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E 为角平分线,可证得△ABE ≌△DBE ,即AB =BD ,AE =DE ,所以△ABD 和△ADE 均为等腰三角形;由∠C =45°,ED ⊥DC ,可知△EDC 也符合题意;(2)BE 是∠ABC 的平分线,DE ⊥BC ,根据角平分线定理可知△ABE 关于BE 与△DBE对称,可得出BE ⊥AD ;(3)根据(2),可知△ABE 关于BE 与△DBE 对称,且△DE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推出AB +AE =BD +DC =BC =10.解:(1)△ABC ,△ABD ,△ADE ,△EDC .(2)AD 与BE 垂直.证明:由BE 为∠ABC 的平分线,知∠ABE =∠DBE ,∠BAE =∠BDE =90°,BE =BE ,∴△ABE ≌△DBE ,∴△ABE 沿BE 折叠,一定与△DBE 重合,∴A 、D 是对称点,∴AD ⊥BE .(3)∵BE 是∠ABC 的平分线,DE ⊥BC ,EA ⊥AB ,∴AE =DE .在Rt △ABE 和Rt △DBE 中,∵⎩⎪⎨⎪⎧AE =DE ,BE =BE ,∴Rt △ABE ≌Rt △DBE (HL),∴AB =BD .又∵△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 =90°,∴∠C =45°.又∵ED ⊥BC ,∴△DC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E =DC ,∴AB +AE =BD +DC =BC=10.① ②考点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根据定义判定;(2)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类型一】 确定等腰三角形的个数 【例7】 如图②,在△ABC 中,AB =AC ,∠A =36°,BD 、CE 分别是∠ABC 、∠BCD 的角平分线,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A .5个B .4个C .3个D .2个解析:共有5个.(1)∵AB =AC ,∴△ABC 是等腰三角形;(2)∵BD 、CE 分别是∠ABC 、∠BCD的角平分线,∴∠EBC =12∠ABC ,∠ECB =12∠BCD .∵△ABC 是等腰三角形,∴∠EBC =∠ECB ,∴△BCE 是等腰三角形;(3)∵∠A =36°,AB =AC ,∴∠ABC =∠ACB =12(180°-36°)=72°.又∵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ABD =12∠ABC =36°=∠A ,∴△ABD 是等腰三角形;同理可证△CDE 和△BCD 也是等腰三角形.故选A.方法总结:确定等腰三角形的个数要先找出相等的边和相等的角,然后确定等腰三角形,再按顺序不重不漏地数出等腰三角形的个数.【类型二】 在坐标系中确定三角形的个数【例8】 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2,3),在y 轴上确定点P ,使△AOP 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 共有( )A .3个B .4个C .5个D .6解析:因为△AOP 为等腰三角形,所以可分三类讨论:(1)AO =AP (有一个).此时只要以A 为圆心AO 长为半径画圆,可知圆与y 轴交于O 点和另一个点,另一个点就是点P ;(2)AO=OP (有两个).此时只要以O 为圆心AO 长为半径画圆,可知圆与y 轴交于两个点,这两个点就是P 的两种选择;(3)AP =OP (一个).作AO 的中垂线与y 轴有一个交点,该交点就是点P 的最后一种选择.综上所述,共有4个.故选B. 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主要是线段垂直平分线与辅助圆的灵活运用以及分类讨论时做到不重不漏.【类型三】 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例9】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高,AE是∠BAC的角平分线,AE与CD交于点F,求证:△CEF是等腰三角形.解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得∠ABE=∠ACD,然后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得∠CEF=∠CFE,根据等角对等边求得CE=CF,从而求得△CEF是等腰三角形.证明:∵在△ABC中,∠ACB=90°,∴∠B+∠BAC=90°.∵CD是AB边上的高,∴∠ACD+∠BAC=90°,∴∠B=∠ACD.∵AE是∠BAC的角平分线,∴∠BAE=∠EAC,∴∠B+∠BAE=∠ACD+∠EAC,即∠CEF=∠CFE,∴CE=CF,∴△CEF是等腰三角形.方法总结:“等角对等边”是判定等腰三角形的重要依据,是先有角相等再有边相等,只限于在同一个三角形中,若在两个不同的三角形中,此结论不一定成立.【类型四】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例10】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AB、BC、AC边上,且BE=CF,BD=CE.(1)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2)当∠A=50°时,求∠DEF的度数.解析:(1)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B=∠C,利用“边角边”证明△BDE和△CEF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DE=EF,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证明即可;(2)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BDE=∠CEF,然后求出∠BED+∠CEF=∠BED+∠BDE,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平角的定义求出∠B=∠DEF.(1)证明:∵AB =AC ,∴∠B =∠C .在△BDE 和△CEF 中,∵⎩⎪⎨⎪⎧BD =CE ,∠B =∠C ,BE =CF ,∴△BDE ≌△CEF (SAS),∴DE =EF ,∴△DEF 是等腰三角形;(2)解:∵△BDE ≌△CEF ,∴∠BDE =∠CEF ,∴∠BED +∠CEF =∠BED +∠BDE .∵∠B +∠BDE =∠DEF +∠CEF ,∴∠B =∠DEF .∵∠A =50°,AB =AC ,∴∠B =12×(180°-50°)=65°,∴∠DEF =65°.方法总结:等腰三角形提供了好多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判定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手段.经典例题考点一: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例1】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9,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考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例3】已知等腰△ABC 中,AB=AC ,D 是BC 边上一点,连接AD ,若△ACD 和△ABD 都是等腰三角形,求∠C 的度数。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性质及判定(基础)知识讲解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性质及判定(基础)知识讲解

等腰三角形性质及判定(基础)【学习目标】1.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利用它证明两个角相等、两条线段相等以及两条直线垂直.2.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 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进行推理和计算.【要点梳理】要点一、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则它叫等腰三角形,其中AB、AC为腰,BC为底边,∠A是顶角,∠B、∠C是底角.要点诠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都等于45°.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A=180°-2∠B,∠B=∠C=1802A︒-∠.【高清课堂:38930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知识要点】要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作用性质1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角相等.是证明角相等的一个重要依据.性质2用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垂直关系等.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通常情况只有一条对称轴.要点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要点诠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是将三角形中的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是互逆定理. 【典型例题】类型一、等腰三角形中有关度数的计算题【高清课堂:38930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例1】1、如图,在△ABC中,D在BC上,且AB=AC=BD,∠1=30°,求∠2的度数.【答案与解析】解:∵AB=AC∴∠B =∠C∵AB=BD∴∠2=∠3∵∠2=∠1+∠C∴∠2=∠1+∠B∵∠2+∠3+∠B=180°∴∠B=180°-2∠2∴∠2=∠1+180°-2∠2∴3∠2=∠1+180°∵∠1=30°∴∠2=70°【总结升华】解该题的关键是要找到∠2和∠1之间的关系,显然∠2=∠1+∠C,只要再找出∠C与∠2的关系问题就好解决了,而∠C=∠B,所以把问题转化为△ABD的角之间的关系,问题就容易的多了.关于角度问题可以通过建立方程进行解决.【高清课堂:38930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例1练习】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如图,D、E分别为AB、AC上的点,AC=BC=BD,AD=AE,DE=CE,求∠B的度数.【答案】解:∵AC=BC=BD,AD=AE,DE=CE,∴设∠ECD=∠EDC=x,∠BCD=∠BDC=y,则∠AED=∠ADE=2x,∠A=∠B=180°-4x在△ABC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得,x+y+180°-4x+180°-4x=180°①又∵A、D、B在同一直线上,∴2x+x+y=180°②由①,②解得x=36°∴∠B=180°-4x=180°-144°=36°.类型二、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2、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40°,求其余各角.【思路点拨】唯独等腰三角形的角有专用名词“顶角”“底角”,别的三角形没有,然而此题没有指明40°的角是顶角还是底角,所以要分类讨论.【答案与解析】解:(1)当40°的角为顶角时,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两个底角的度数之和=180°-40°=140°,又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两底角相等,故每个底角的度数1140702=⨯︒=︒;(2)当40°的角为底角时,另一个底角也为40°,则顶角的度数=180°-40°-40°=100°.∴其余各角为70°,70°或40°,100°.【总结升华】条件指代不明,做此类题应分类讨论,把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讨论到,别遗漏.3.(2015春•安岳县期末)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a、b满足方程组.(1)求a、b的值.(2)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答案与解析】解:(1),②×2﹣①得5b=15,解得b=3,把b=3代入②得2a+3=13,解得a=5;(2)若a=5为腰长,5+5>3满足,此时三角形周长为:5×2+3=13;若b=3为腰长,3+3>5满足,此时三角形周长为:3×2+5=11.【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难度一般,关键是掌握分类讨论的思想解题.举一反三:【变式】(2015•裕华区模拟)若x,y满足|x﹣3|+=0,则以x,y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 12 B.14 C.15 D.12或15【答案】C.解:根据题意得,x﹣3=0,y﹣6=0,解得x=3,y=6,①3是腰长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3、6,∵3+3=6,EB A DC F∴不能组成三角形,②3是底边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6、6, 能组成三角形,周长=3+6+6=15, 所以,三角形的周长为15. 故选C .类型三、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综合应用【高清课堂:38930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例8】4、已知:如图,△ABC 中,∠ACB =45°,AD⊥B C 于D ,CF 交AD 于点F ,连接BF 并延长交AC 于点E ,∠BAD =∠FCD . 求证:(1)△ABD≌△CFD;(2)BE⊥AC.【思路点拨】此题由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知AD =DC ,易证△ABD ≌△CFD ,要证BE ⊥AC ,只需证∠BEC =90°即可,DF =BD ,可知∠FBD =45°,由已知∠ACD =45°,可知∠BEC =90°. 【答案与解析】证明:(1) ∵ AD⊥BC,∴ ∠ADC=∠FDB=90°.∵ 45ACB ∠=︒,∴ 45ACB DAC ∠=∠=︒ ∴ AD=CD∵ BAD FCD ∠=∠,∴ △ABD≌△CFD(2)∵△ABD≌△CFD∴ BD=FD.∵ ∠FDB=90°,∴ 45FBD BFD ∠=∠=︒.∵ 45ACB ∠=︒, ∴ 90BEC ∠=︒. ∴ BE⊥AC.【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及性质,垂直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关键在于熟练的综合运用相关的性质定理,通过求证△ABD≌△CFD,推出BD=FD ,求出∠FBD=∠BFD=45°. 举一反三:【变式】(2016•海淀区校级模拟)如图,已知∠BAC=90°,AD ⊥BC 于点D ,∠1=∠2,EF ∥BC 交AC 于点F .试说明AE=CF .【思路点拨】作EH⊥AB于H,作FG⊥BC于G,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EH=ED,再证ED=FG,则EH=FG,通过证明△AEH≌△CFG即可.【答案与解析】解:作EH⊥AB于H,作FG⊥BC于G,∵∠1=∠2,AD⊥BC,∴EH=ED(角平分线的性质)∵EF∥BC,AD⊥BC,FG⊥BC,∴四边形EFGD是矩形,∴ED=FG,∴EH=FG,∵∠BAD+∠CAD=90°,∠C+∠CAD=90°,∴∠BAD=∠C,又∵∠AHE=∠FGC=90°,∴△AEH≌△CFG(AAS)∴AE=CF.【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综合利用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同角的余角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点.附录资料:《三角形》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认识三角形并能用符号语言正确表示三角形,理解并会应用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2.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通过作三角形的三条高、中线、角平分线,提高学生的基本作图能力,并能运用图形解决问题.3.能够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进行相关的计算,证明问题.4.通过观察和实地操作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知道四边形没有稳定性,了解稳定性与没有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5.了解多边形、多边形的对角线、正多边形以及镶嵌等有关的概念;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及外角和,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有关问题,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养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 1.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的之差小于第三边.要点诠释:(1)理论依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三边关系的应用: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若两条较短的线段长之和大于最长线段的长,则这三条线段可以组成三角形;反之,则不能组成三角形.当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可求第三边长的取值范围. 2.三角形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 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3.三角形的重要线段:(1)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要点诠释: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的位置情况有三种:锐角三角形交点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交点在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交点在三角形外. (2)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它的对边中点的连线叫三角形的中线.要点诠释:一个三角形有三条中线,它们交于三角形内一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中线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要点诠释:一个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它们交于三角形内一点,这一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要点二、三角形的稳定性如果三角形的三边固定,那么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完全固定了,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要点诠释:(1)三角形的形状固定是指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不会改变,大小固定指三条边长不改变.(2)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产和生活中很有用.例如,房屋的人字梁具有三角形的结构,它就坚固而稳定;在栅栏门上斜着钉一条(或两条)木板,构成一个三角形,就可以使栅栏门不变形.大桥钢架、输电线支架都采用三角形结构,也是这个道理.(3)四边形没有稳定性,也就是说,四边形的四条边长确定后,不能确定它的形状,它的各个角的大小可以改变.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也有广泛应用,如活动挂架,伸缩尺.有时我们又要克服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如在窗框未安好之前,先在窗框上斜着钉一根木板,使它不变形.要点三、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2.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三角形外角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意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3.三角形的外角和: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要点四、多边形及有关概念1. 多边形的定义: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要点诠释:多边形通常还以边数命名,多边形有n条边就叫做n边形.三角形、四边形都属于多边形,其中三角形是边数最少的多边形.2.正多边形:各个角都相等、各个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如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等.要点诠释:各角相等、各边也相等是正多边形的必备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如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不一定是正方形,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也不一定是正方形,只有满足四边都相等且四个角也都相等的四边形才是正方形.3.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要点诠释:(1)从n边形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2)n边形共有(3)2n n条对角线.要点五、多边形的内角和及外角和公式1.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n≥3,n是正整数) .要点诠释:(1)一般把多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2)内角和定理的应用:①已知多边形的边数,求其内角和;②已知多边形内角和,求其边数.2.多边形外角和:n边形的外角和恒等于360°,它与边数的多少无关.要点诠释:(1)外角和公式的应用:①已知外角度数,求正多边形边数; ②已知正多边形边数,求外角度数. (2)多边形的边数与内角和、外角和的关系:①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 -2)·180°(n≥3,n 是正整数),可见多边形内角和与边数n 有关,每增加1条边,内角和增加180°.要点六、镶嵌的概念和特征1、定义: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通常把这类问题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或平面镶嵌).这里的多边形可以形状相同,也可以形状不相同. 要点诠释:(1)拼接在同一点的各个角的和恰好等于360°;相邻的多边形有公共边. (2)用正多边形实现镶嵌的条件:边长相等;顶点公用;在一个顶点处各正多边形的内角之和为360°.(3)只用一种正多边形镶嵌地面,当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几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加在一起恰好组成一个周角360°时,就能铺成一个平面图形.事实上,只有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的地砖可以用. 【典型例题】类型一、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 (2016•丰润区二模)若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6cm 和10cm ,则它的第三边长不可能为( )A .5cmB .8cmC .10cmD .17cm【思路点拨】直接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得出第三边的取值范围,进而得出答案. 【答案与解析】解:∵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6cm 和10cm , ∴第三边长的取值范围是:4<x <16, ∴它的第三边长不可能为:17cm . 故选:D .【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正确得出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是解题关键. 【高清课堂: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例1】举一反三【变式】判断下列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1) 3,4,5; (2) 3,5,9 ; (3) 5,5,8. 【答案】(1)能; (2)不能; (3)能.2.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7,则第三边长c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答案】59c <<【解析】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7, 则第三边长c 的取值范围是│2-7│<c<2+7,即 5<c<9.【总结升华】三角形的两边a 、b ,那么第三边c 的取值范围是│a -b│<c<a+b.举一反三【变式】(浙江金华)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为4,8,则第三边的长度可以是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答案】5,注:答案不唯一,填写大于4,小于12的数都对.类型二、三角形中重要线段3. (江苏连云港)小华在电话中问小明:“已知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4,9,12,如何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小明提示:“可通过作最长边上的高来求解.”小华根据小明的提示作出的图形正确的是( ) .【答案】C【解析】三角形的高就是从三角形的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解答本题首先应找到最长边,再找到最长边所对的顶点.然后过这个顶点作最长边的垂线即得到三角形的高.【总结升华】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都有三条高,并且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这里一定要注意钝角三角形的高中有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已知△ABC,试画出△ABC各边上的高.【答案】解:所画三角形的高如图所示.4.如图所示,CD为△ABC的AB边上的中线,△BCD的周长比△ACD的周长大3cm,BC =8cm,求边AC的长.【思路点拨】根据题意,结合图形,有下列数量关系:①AD=BD,②△BCD的周长比△ACD的周长大3.【答案与解析】解:依题意:△BCD的周长比△ACD的周长大3cm,故有:BC+CD+BD-(AC+CD+AD)=3.又∵ CD为△ABC的AB边上的中线,∴ AD =BD ,即BC-AC =3. 又∵ BC =8,∴ AC =5. 答:AC 的长为5cm .【总结升华】运用三角形的中线的定义得到线段AD =BD 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另外对图形中线段所在位置的观察,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这种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是解几何题常用的方法.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在△ABC 中,D 、E 分别为BC 、AD 的中点,且4ABC S △,则S 阴影为________.【答案】1类型三、与三角形有关的角5、(2014春•新泰市期末)已知:如图,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高,AE 是∠BAC 平分线,∠B=50°,∠DAE=10°, (1)求∠BAE 的度数; (2)求∠C 的度数.【思路点拨】(1)根据AD 是BC 边上的高和∠DAE=10°,求得∠AED 的度数;再进一步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求解;(2)根据(1)的结论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BAC 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就可求得∠C 的度数. 【答案与解析】 解:(1)∵AD 是BC 边上的高,∴∠ADE=90°.∵∠ADE+∠AED+∠DAE=180°,∴∠AED=180°﹣∠ADE﹣∠DAE=180°﹣90°﹣10°=80°. ∵∠B+∠BAE=∠AED,∴∠BAE=∠AED﹣∠B=80°﹣50°=30°. (2)∵AE 是∠BAC 平分线,∴∠BAC=2∠BAE=2×30°=60°. ∵∠B+∠BAC+∠C=180°,∴∠C=180°﹣∠B﹣∠BAC=180°﹣50°﹣60°=70°. 【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高清课堂: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例1、】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如图,在△ABC中,∠C=∠ABC=2∠A,BD是AC边上的高,求∠DBC的度数.【答案】解:已知△ABC中,∠C=∠ABC=2∠A设∠A=x则∠C=∠ABC=2xx+2x+2x=180°解得:x=36°∴∠C=2x=72°在△BDC中, BD是AC边上的高,∴∠BDC=90°∴∠DBC=180°-90°-72°=18°类型四、三角形的稳定性6. 如图所示,木工师傅在做完门框后,为防止变形常常像图中那样钉上两条斜拉的木板条(即AB、CD),这样做的数学道理是什么?【答案与解析】解:三角形的稳定性.【总结升华】本题是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实际生活中,将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都是为了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类型五、多边形内角和及外角和公式7.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它的外角和的5倍,它是几边形?【思路点拨】本题实际告诉了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答案与解析】设这个多边形是边形,则它的内角和是,∴,解得.∴这个多边形是十二边形.【总结升华】本题是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外角和定理的综合运用. 只要设出边数,根据条件列出关于的方程,求出的值即可,这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思路.举一反三【变式】(2015•徐州)若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等于140°,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答案】9.解:∵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是140°,∴它的外角是:180°﹣140°=40°,边数:360°÷40°=9.类型六、多边形对角线公式的运用8.一个十二边形有几条对角线.【思路点拨】根据多边形对角线条数公式,把边数代入计算即可.【答案与解析】解:∵过十二边形的任意一个顶点可以画9条对角线,∴十二个顶点可以画12×9条对角线,但每条对角线在每个顶点都数了一次,∴实际对角线的条数应该为12×9÷2=54(条)∴十二边形的对角线共有54条.【总结升华】对于一个n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我们可以总结出规律条,牢记这个公式,以后只要用相应的n的值代入即可求出对角线的条数,要记住这个公式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记得牢.举一反三【变式】一个多边形共有20条对角线,则多边形的边数是().A.6 B.7 C.8 D.9【答案】C;类型七、镶嵌问题9.分别用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①三角形木板;②四边形木板;③正五边形木板;④正六边形木板作平面镶嵌,其中不能镶嵌成地板的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C【总结升华】用多边形组合成平面图形,实质上是相关多边形“交接处各角之和能否拼成一个周角”的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等腰三角形 数学思想与求角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等腰三角形  数学思想与求角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等腰三角形数学思想与求角1. 如图,△ABC和△DEC均为等边三角形,∠ADB=80°,(1)求证:△DAC≌△EBC;(2)求∠DBE的度数.2. 如图,OA=OB=OC,∠AOB=20°,∠BOC=2∠BAC,求∠ACB的度数.3. 如图,在△ABC中,D为AB上一点,∠FDE的两边分别交直线AC、BC于F、E,若AF=AD,BD=BE,∠FDE =30°,求∠ACB的度数.4. 如图,在△ABC中,∠ACB=30°,M为△ABC内一点,且AB=BM=CM,求∠CAM的度数.5. 如图,在等腰Rt△ACD中,AC=DC,点E在AC上,且BE=ED,∠BED=90°,求∠CDE+∠EBA的度数.6.如图,O是四边形ABCD内一点,OA=OB=OC,∠D=50°,∠OAD+∠OCD=2∠ABC,求∠AOC的度数.7.如图,∠A=∠D,AB=AC,∠DBC+∠DCA=70°,求∠A的度数.8.如图,△ADC与△DEB均为等腰三角形,AC=CD,ED=EB,点E在CA延长线上,∠DEB=∠C,连接AB,若∠CDE=∠ABE=75°,求∠C的度数.9.如图,AB=AC,AD=AE,∠BAC=∠DAE=40°,若∠DCE=130°,求∠BDC的度数.10.如图,∠ACD=∠BED=40°,AC=DC,BE=DE,点E在AC上,求∠CDE+∠EBA的度数.11.如图,在等腰△ABC中,AB=CB,M为△ABC内一点,∠MAC+∠MCB=∠MCA=30°.(1)求证:△ABM为等腰三角形;(2)求∠BMC的度数.12.如图,AB=AC,D为BC上一点,BD=AB,E为AD延长线上一点,DC=CE,AE=AC.(1)求∠A BC的度数;(2)求证:AB=DE+EC.13.如图,在△A BC中,AB=AC,BC=BD,AD=DE=EB,求∠A的度数.14.如图,∠MAN=16°,点A1在AM上,在AN上取一点A2,使A2A1=AA1,再在AM上取一点A2使A3A2=A2A1,…,如此一直做下去,到不能再作为止,那么作出的最后一点是()A.A5B.A6 C.A7D.A815.如图,在Rt△ACB中,∠ACB=90°,DE垂直平分AB交BC于点E,交AB于点D,CD=DB,点F在CD上,EF=EC.(1)求证:△AEC≌△BEF;(2)若∠DFB=3∠DBF,求∠DEB的度数.16.如图,在△ABC中,AB=AC,∠BAD=30°,AD=AE,求∠EDC的度数.17.如图,一钢架中,∠A=15°,焊上等长的钢条来加温钢架,若AP1=P1P2=P2P3=…,则这样的钢条最多能焊上()A.4条B.5条C.6条D.7条18.如图,△ABC中,AB=AC,点D在AC上,点E在AB上,BD=BC=BE,AE=ED,求∠C的度数.19.如图,在△ABD与△ACE中,AB=AD,AC=AE,∠DAB=∠CAE.(1)求证:CD=BE;(2)若∠ABE=15°,DC与AB,BE分别交于点F,点O,DF=DB,求∠BOD的度数.20.如图,在等腰Rt△ABC中,AC=BC=BP,∠PBC=30°,BD=CP.(1)求∠PAC的度数;(2)试探究线段PC和线段PD之间的关系.21.如图,∠BAC=90°,CD平分∠ACB交AB于点D,CM⊥CD,点M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AM交BC于点O,MG⊥AC于点G.(1)求证:∠BCM=∠GCM;(2)若CG=2,求BC-AG的长;(3)若点D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求∠AMB的度数.22.等腰三角形的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上的夹角为45°,求这个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23. 如图,在啊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3,3),B(0,5).点C为坐标轴上一点,且△ABC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C的个数是()A.3个 B.4个 C .5个 D.7个24.定义:如果两条线段一个三角形分成3个小等腰三角形,我们把这两条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三分线.在△ABC中,∠B=30°,AD和DE是△ABC的三分线,点D在BC边上,点E在AC边上,且AD=BD,DE=CE,求∠C的度数.25.(1)等腰△ABC中,∠A=80°,求∠B的度数;(2)解(1)后,小敏发现,∠A的度数不同,得到∠B的度数的个数也可能不同,如果在等腰△ABC中,设∠A=x°,当∠B有三个不同的度数时,请你探索x的取值范围.26.如图1,在△ABC和△ADE中,AB=AD,AC=AE,∠BAC=∠DAE,BC交DE于点O,设∠BAD=α(1)求证:∠BOD=α;(2)求证:OA平分∠BOE;(3)如图2,设AC与DE交于点F,若△AOF是等腰三角形,∠C=30°,直接写出∠α的度数是.基础训练1.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为50°,其底角为.2.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为100°,其底角为.3.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与AC所在的直线所夹的锐角为50°,则∠B的度数是.4.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上的夹角为30°,则底角的度数为()A.60° B.120° C.60°或120° D.60°或30°5.如图,已知∠MON=40°,OE平分∠MON,点A,B,C分别是射线OM,OE,ON上的动点(A,B,C不与点O重合).连接AC交射线OE于点D,当AB⊥OM,且△ABD为等腰三角形时,∠OAC的度数为.6.如图,在Rt△ABC中,以△ABC的一边为边画等腰三角形,使得它的第三个顶点在△ABC的其他边上,则可以画出的不同的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最多为()A.4 B.5 C.6 D.7第6题图第7题图7.如图,直线a,b相交于点O,∠1=50°,点A在直线a上,直线b上存在点B,使以点O,A,B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这样的B点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8.已知E是等边△ABC内一点,∠AEB=100°,∠BEC=α,以EC为边作等边△CEF,连接AF,当△AEF为等腰三角形时,试求α的度数.9.一个三角形可被剖为两个等腰三角形,原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36°,求原三角形最大内角的所有可能值.。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3章第3节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13章第3节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

感悟新知
知3-讲
特别提醒 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也是一种判定方法. 2.“等角对等边”是我们以后证明两条线段相
等的常用方法,在证明过程中,经常通过 计算三角形各角的度数,或利用角的关系 得到角相等,从而得到所对的边相等.
感悟新知
知3-讲
3. 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已知:一个等腰三 角形底边长为a,底边上的高为h(如图13 .3 -9). 求作:这个等腰三角形.
感悟新知
几何语言:如图13 .3 -3,在△ ABC 中, (1)∵ AB=AC,AD ⊥ BC, ∴ AD 平分∠ BAC(或BD=CD); (2)∵ AB=AC,BD=DC, ∴ AD ⊥ BC(或AD 平分∠ BAC); (3)∵ AB=AC,AD 平分∠ BAC, ∴ BD=DC(或AD ⊥ BC).
感悟新知
知2-练
3-1.[中考·宿迁] 如图,已知AB=AC=AD,且AD ∥ BC,求 证:∠ C=2 ∠ D.
感悟新知
证明:∵AB=AC=AD, ∴∠C=∠ABC,∠D=∠ABD. ∵∠ABC=∠ABD+∠CBD, ∴∠ABC=∠CBD+∠D. ∵AD∥BC,∴∠CBD=∠D. ∴∠ABC=∠D+∠D=2∠D. 又∵∠C=∠ABC,∴∠C=2∠D.
知3-讲
感悟新知
知3-练
例6 如图13.3-11, 在△ ABC 中,D 为AC 的中点,DE ⊥ AB,DF ⊥ BC,垂足分别为点E,F,且DE=DF.求 证:△ ABC 是等腰三角形.
解题秘方:利用“等角对等边” 判定等腰三角形,只需证明三 角形两个内角相等即可.
感悟新知
知3-练
证明:∵ DE ⊥ AB,DF ⊥ BC,垂足分别为点E,F, ∴∠ AED= ∠ CFD=9 0 °. ∵ D 为AC 的中点,∴ AD=DC.

人教版八上数学13.3.1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上数学13.3.1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

13.3.1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等腰三角形对于学生学习和研究图形的轴对称性具有重要意义,由等腰三角形揭示的“等边对等角”和“等角对等边”的几何事实,是边与角相互联系和转化的基本依据,是平面几何体系中重要定理之一;本节内容起到了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既用它作为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进行推理论证的载体,又由此对三角形的研究呈现出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随着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学习和研究的深入,学生的逻辑推理的能力将有所增强;实验与论证相辅相成,帮助学生从实验几何向论证几何过渡.2、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①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②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有关计算和证明.2、数学思考:①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发展形象思维;②通过实践、观察、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3、解决问题:①通过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②通过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提高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运用意识.4、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①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②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问题.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突破难点的方法:通过折叠纸片突破难点.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长方形纸片三、教学过程2.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12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

3.等腰三角形有一个外角为100°,它的三个内角分别为---------------------------。

活动3:再探性质证明、渐进升华思考:添加辅助线后,在这两个全等三角形中,1.当作底边BC边上的中线AD 时,由全等,AD是顶角的平分线吗?AD是底边上的高吗?引导学生利用现成的结论继续证明,归纳小结。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2课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2课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讲授新课
方法总结:“等角对等边”是判定等腰三角形 的重要依据,是先有角相等再有边相等,只限 于在同一个三角形中,若在两个不同的三角形 中,此结论不一定成立.
侵权必究
讲授新课
如图,在△ABC中,AB=AC,∠ABC和∠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O.过O作EF∥BC交AB于E,交AC于F.
探究EF、BE、FC之间的关系.
∴ AC=AB. ( 等角对等边 ) B
C
即△ABC为等腰三角形. 侵权必究
讲授新课
辨一辨:如图,下列推理正确吗?
A 12
B
D
C
∵∠1=∠2 ,
∴ BD=DC
(等角对等边).
C D
1
A2
B
∵∠1=∠2, ∴ DC=BC (等角对等边).
错,因为都不是在同一个三角形中.
侵权必究
讲授新课
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 三角形的一边,那:1.作线段AB=a. 2.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B
于点D. 3.在MN上取一点C,使DC=h. 4.连接AC,BC,则△ABC即为所求.
C
M A DB
N
侵权必究
讲授新课
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AB 边上的高,AE是∠BAC的平分线,AE与CD交于点F, 求证:△CEF是等腰三角形.
第十三章 轴对称
13.3 等腰三角形
第2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侵权必究
目录页
新课导入
讲授新课
当堂练习
课堂小结
侵权必究
新课导入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点
侵权必究
学习目标
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其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课件

底边BC上的高AF,得出AF是顶角∠BAC的
平分线,再证AF∥DE即可. 1
1
2
证明:过点A作AF⊥BC于F,
∵AB=AC,AF⊥BC于F,
F
∴AF平分∠BAC,∴∠1= ∠BAC.
又∵∠BAC=∠D+∠AED,AD=AE, ∴∠D=∠AED,∴∠AED= 1 ∠BAC.
2 ∴∠1=∠AED, ∴AF∥DE, ∴DE⊥BC.
20cm或22cm
20 36°或90°
70°或40°
解:设∠A=x, ∵CD=AD,∴∠ACD=∠A=x, 又∵∠BDC=∠A+∠ACD=2x, ∵CD=CB,∴∠B=∠BDC=2x, 在△ABC中,∵AB=AC,∴∠B=∠BCA=2x, 又∵∠A+∠B+∠BCA=180°, ∴x+2x+2x=180°,x=36°, ∴∠A=36°,∠B=∠BCA=72°
13.3.1 等腰三角形
(第一课时)
1.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2.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3.会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 其应用.
阅读课本P75-77页内容,了解本节主要内容.
等腰
轴对称 底边上的高(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 所在的直线;
例1: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 =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 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两底角相 等,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建立方程. 解:设∠A=x°,
∵AD=BD,∴∠ABD=∠A=x°, ∴∠BDC=∠A+∠ABD=2x°.
∵BD=BC,∴∠C=∠BDC=2x°.
∵AB=AC,∴∠ABC=∠C=2x°. 在△ABC中, ∵∠A+∠ABC+∠C=180°,x°+2x°+2x°=180°, ∴x=36°,∴∠A=36°, ∴∠ABC=∠C=72°.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角的平分线,且∠DBC=∠F,求证:EC∥DF.
证明:∵△ABC为等腰三角形,AB=AC,
∴∠ABC=∠ACB.
又∵BD、CE为底角的平分线,
∴ DBC 1 ABC,ECB 1 ACB,
2
2
∴∠DBC=∠ECB.
∵∠DBC=∠F,∴∠ECB=∠F,
∴EC∥DF. 侵权必究
当堂练习
7.A、B是4×4网格中的格点,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 形的边长为1,请在图中标出使以A、B、C为顶点 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所有格点C的位置.
侵权必究
当堂练习
✓ 当堂反馈 ✓ 即学即用
侵权必究
当堂练习
1.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是90°,则另两个角分别是( B )
A.30°,60°
B.45°,45°
C.45°,90°
D.20°,70°
2.如图,在△ABC中,AB=AC,过点A作AD∥BC,
若∠1=70°,则∠BAC的大小为( A ) A.40° B.30° C.70° D.50°
侵权必究
讲授新课
(1)解:∵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
∴∠BAD=∠CAD,∴∠BAC=2∠BAD=50°.
∵AB=AC,

∠C=∠ABC
= =
112(1(18800°-°-50°)=∠6A5)°.
2
(2)证明:∵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
∴ED⊥BC,
又∵BG平分∠ABC,EF⊥AB,
B
C
∠A=36°,∠ABC=∠C=72°.
归纳 在含多个等腰三角形的图形中求角时,常常利用
方程思想,通过内角、外角之间的关系进行转化求解.
侵权必究
讲授新课
如图,在△ABC中,AB=AD=DC, ∠BAD=26°,求∠B和∠C的度数. 解:∵AB=AD=DC

共顶角顶点的等腰三角形的图形的性质

共顶角顶点的等腰三角形的图形的性质

共顶角顶点的等腰三角形的图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的学习内容,是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和轴对称的性质后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几何图形。

对于等腰三角形的考查,教学中多着重于其性质与判定,而以等腰三角形构图从而发现图形性质却成为历年重要考试的一个高频考点,给八年级学生带来很大的困扰。

本文选取其中一个类别:共顶角顶点的等腰三角形,从三个不同的构图视角,去发现、论证其图形的性质。

一、知识点回顾⑴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相等的两条边所对的角也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②等腰三角形顶角的角平分线与底边上的高、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③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例1、如右图:在△OAB 中,OA =OB . 性质①:∵OA =OB∴∠A =∠B (等边对等角)性质②: ∵OA =OB ,OC ⊥AB∴OC 平分∠AOB ,AC =BC (三线合一)或 ∵OA =OB ,AC =BC ∴OC 平分∠AOB ,OC ⊥AB (三线合一)或 ∵OA =OB ,OC 平分∠AOB ∴AC =BC ,OC ⊥AB (三线合一)⑵等腰三角形的角:已知顶角,可求底角;已知底角,可求顶角.例2、如右图:在△OAB 中,OA =OB . ∵OA =OB ∴∠A =∠B =AOB AOB ∠°=∠°21-902-180∴∠AOB =180º-2∠A =180º-2∠B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º)二、探究构图⑴共顶角顶点且共腰的几个等腰三角形 例3、如右图,OA =OB =OC发现1:已知顶角和,可求底角和;已知底角和,可求顶角和. 证明:∵∠1=180º-2∠7,∠2=180º-2∠6 ∴∠1+∠2=360º-2(∠7+∠6)∠7+∠6=180º-21(∠1+∠2)发现2:∠7+∠6-∠5=90º 证明:∵∠7+∠6=180º-21(∠1+∠2) ∠5=90º-21(∠1+∠2) ∴∠7+∠6-∠5=90º发现3:∠3=21∠2,∠4=21∠1, 证明:∵∠4=∠OCB -∠5 =(90º-21∠2)-[90º-21(∠1+∠2)] =21∠1同理可得:∠3=21∠2小结:构图⑴主要考查“等边对等角”这一性质,而发现角与角之间的关系的方法是等量代换、整体思想和设元导角的方程思想,这也是解决角关系的一般方法。

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说课稿

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说课稿

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说课稿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说课稿「篇一」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说课稿老师们:大家好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在这个说课活动中与大家交流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3节《等腰三角形》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教材处理及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除了具备有一般三角形的所有性质外,还有许多特殊的性质,由于它的这些特殊的性质,使它比一般的三角形应用更广泛,而等腰三角形的许多特殊性质,又都和它是轴对称图形有关,它也是证明两个角相等,两条线段相等,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方法,学好它可以为将来初三解决代数、几何综合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它在理论上有这样重要的地位,并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因此这节课的教学显得相当重要。

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我确定如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探究,归纳,验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学会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过程与方法:经历剪纸,折纸等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了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习的.自信心(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和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由于初二学生的几何知识有限,而本节课性质的证明又添加了辅助线,所以等腰三角形性质的验探究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本节课中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针对当前学生的厌学情绪,我运用课件,实物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容易学,采用创设情景、实验法来分散难点让学生感到愿意学,并设置适当的追问、探究,让学生来主宰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学法指导及能力培养好的学习方法才能培养能力,在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他们掌握好的学习和解题方法,并且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概括、表述论证的能力四、教学过程(一)情景设置首先我用一个三角形测平架,测量黑板的下边是否水平,并让学生猜想其中的道理和奥妙,这样的引入既明确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适用于生活。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等腰三角形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等腰三角形PPT精品课件

附:相关性质(性质1、2略)
3.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两条腰上的中线相等,两条腰上的高相等)。 4.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垂直平分线到两条腰的距离相等。 5.等腰三角形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等于顶角的一半。 6.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需用等面积法证 明)。 7.一般的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 它的对称轴。但等边三角形(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有条对称轴。每个角的角平分线 所在的直线,三条中线所在的直线,和高所在的直线就是等边三角形的对称轴。 8.等腰三角形中腰长的平方等于底边上高的平方加底的一半的平方(勾股定理)。 9.等腰三角形的腰与它的高的关系:腰大于高;腰的平方等于高的平方加底的一半 的平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目录
1
教材分析
2
学情分析
3
教学目标
4
教学重难点
内容:本节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 第三节 13.31 等腰三角形。
编写意图: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也是多边形中最简单 的轴对称图形,利用它的轴对称性研究等腰三角形,进而通过推理 论证得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同时从中找到证明这些性 质的思路,由此体会图形变化在几何研究中的作用。借助图形的变 化研究图形的性质是几何中常用的方法。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不 仅可以进一步认识三角形,而且还可以了解一些几何中研究问题的 基本思路和方法。
讲授新课
(应用新知)
你可以用学过的知识证明性质1吗?有哪些证明方法?
已知:如图,△ABC 中,AB=AC。
A
求证:∠B=∠C
可以运用全等三角
形的性质“对应角
相等”来证明。
B

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讲义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 (含解析)

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讲义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 (含解析)

第5讲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知识定位讲解用时:5分钟A、适用范围:人教版初二,基础较好;B、知识点概述:本讲义主要用于人教版初二新课,本节课我们要重点学习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

我们知道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除了具有一般三角形所有的性质外,还有许多特殊性,正是由于它的这些特殊性,使得它比一般三角形的应用更广泛。

因此,我们有必要把这部分内容学得更扎实。

知识梳理讲解用时:20分钟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外一条边叫做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和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定义法)(2)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对应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AB C等边三角形我们知道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所以接下来要研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我们把这样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定义)(2)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3)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同样适用于等边三角形.3、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定义)(2)三个内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AB C课堂精讲精练【例题1】如图,点D、E在△ABC的BC边上,AB=AC,AD=AE.求证:BD=CE.【答案】BD=CE【解析】要证明线段相等,只要过点A作BC的垂线,利用三线合一得到P为DE及BC的中点,线段相减即可得证.证明:如图,过点A作AP⊥BC于P.∵AB=AC,∴BP=PC;∵AD=AE,∴DP=PE,∴BP﹣DP=PC﹣PE,∴BD=CE.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做题时,两次用到三线合一的性质,由等量减去等量得到差相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教学建议: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1.1】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高,过点C作CE∥AB交AD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CE=AB.【答案】CE=AB【解析】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AE=∠CAE,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E=∠CAE,最后根据等量代换即可得出结论.证明:∵AB=AC,AD是BC边上的高,∴∠BAE=∠CAE.∵CE∥AB,∴∠E=∠BAE.∴∠E=∠CAE.∴CE=AC.∵AB=AC,∴CE=AB.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解题时注意: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教学建议: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2】如图,在△ABC中,AB=AC,点D,点E分别是BC,AC上一点,且DE⊥AD.若∠BAD=55°,∠B=50°,求∠DEC的度数.【答案】115°【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到∠C=50°,进而得到∠BAC=80°,由∠BAD=55°,得到∠DAE=25°,由DE⊥AD,进而求出结论.解:∵AB=AC,∴∠B=∠C,∵∠B=50°,∴∠C=50°,∴∠BAC=180°﹣50°﹣50°=80°,∵∠BAD=55°,∴∠DAE=25°,∵DE⊥AD,∴∠ADE=90°,∴∠DEC=∠DAE+∠ADE=115°.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垂直定义,熟练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腰对等角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2.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三角形的周长分成6cm和15cm的两部分,求这个三角形的腰和底边的长度.【答案】10cm,10cm,1cm【解析】根据题意,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得到腰和底边的长,注意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对其进行检验.解:①如图,AB+AD=6cm,BC+CD=15cm,∵AD=DC,AB=AC,∴2AD+AD=6cm,∴AD=2cm,∴AB=4cm,BC=13cm,∵AB+AC<BC,∴不能构成三角形,故舍去;②如图,AB+AD=15cm,BC+CD=6cm,同理得:AB=10cm,BC=1cm,∵AB+AC>BC,AB﹣AC<BC,∴能构成三角形,∴腰长为10cm,底边为1cm.故这个等腰三角形各边的长为10cm,10cm,1cm.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这是解题的关键.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3】如图,在△ACB中,AC=BC,AD为△ACB的高线,CE为△ACB的中线.求证:∠DAB=∠ACE.【答案】∠DAB=∠ACE【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明即可.证明:∵AC=BC,CE为△ACB的中线,∴∠CAB=∠B,CE⊥AB,∴∠CAB+∠ACE=90°,∵AD为△ACB的高线,∴∠D=90°.∴∠DAB+∠B=90°,∴∠DAB=∠ACE.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此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是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答.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3.1】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C 边上的一点,且∠CBE=∠CAD.求证:BE⊥AC.【答案】BE⊥AC【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BC,再得出∠CBE+∠C=90°.证明:∵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AD⊥BC,∴∠CAD+∠C=90°,又∵∠CBE=∠CAD,∴∠CBE+∠C=90°,∴BE⊥AC.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是解题的关键.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4】如图所示,已知△ABC中,AB=AC,∠BAD=30°,AD=AE,求∠EDC的度数.【答案】15°【解析】可以设∠EDC=x,∠B=∠C=y,根据∠ADE=∠AED=x+y,∠ADC=∠B+∠BAD即可列出方程,从而求解.解:设∠EDC=x,∠B=∠C=y,∠AED=∠EDC+∠C=x+y,又因为AD=AE,所以∠ADE=∠AED=x+y,则∠ADC=∠ADE+∠EDC=2x+y,又因为∠ADC=∠B+∠BAD,所以2x+y=y+30,解得x=15.所以∠EDC的度数是15°.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正确确定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的性质.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4.1】在△ABC中,AB=AC,AD⊥BC,∠BAD=40°,AD=AE,求∠CDE的度数.【答案】20°【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AD=∠BAD=40°,由于AD=AE,于是得到∠ADE==7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到∠CDE=90°﹣70°=20°.解:∵AB=AC,AD⊥BC,∴∠CAD=∠BAD=40°,∠ADC=90°,又∵AD=AE,∴∠ADE==70°,∴∠CDE=90°﹣70°=20°.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知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之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以及等边对等角的性质.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5】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上一点,∠B=30°,连接AD.(1)若∠BAD=45°,求证:△ACD为等腰三角形;(2)若△ACD为直角三角形,求∠BAD的度数.【答案】(1)△ACD为等腰三角形;(2)60°或30°【解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C=3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C=120°,求出∠CAD=∠AD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得出即可;(2)有两种情况:①当∠ADC=90°时,当∠CAD=90°时,求出即可.(1)证明:∵AB=AC,∠B=30°,∴∠B=∠C=30°,∴∠BAC=180°﹣30°﹣30°=120°,∵∠BAD=45°,∴∠CAD=∠BAC﹣∠BAD=120°﹣45°=75°,∠ADC=∠B+∠BAD=75°,∴∠ADC=∠CAD,∴AC=CD,即△ACD为等腰三角形;(2)解:有两种情况:①当∠ADC=90°时,∵∠B=30°,∴∠BAD=∠ADC﹣∠B=90°﹣30°=60°;②当∠CAD=90°时,∠BAD=∠BAC﹣∠CAD=120°﹣90°=30°;即∠BAD的度数是60°或30°.讲解用时:4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的应用,能根据定理求出各个角的度数是解此题的关键,用了分类讨论思想.教学建议:学会通过等角对等边证明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5.1】如图,△ABC中BA=BC,点D是AB延长线上一点,DF⊥AC于F交BC于E,求证:△DBE是等腰三角形.【答案】△DBE是等腰三角形【解析】首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得到∠A=∠C,再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得∠FEC=∠D,同时结合对顶角相等即可证明△DBE是等腰三角形.证明:在△ABC中,BA=BC,∵BA=BC,∴∠A=∠C,∵DF⊥AC,∴∠C+∠FEC=90°,∠A+∠D=90°,∴∠FEC=∠D,∵∠FEC=∠BED,∴∠BED=∠D,∴BD=BE,即△DBE是等腰三角形.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关键是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及综合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来判定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6】如图:已知等边△ABC中,D是AC的中点,E是B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CD,DM⊥BC,垂足为M,求证:M是BE的中点.【答案】M是BE的中点【解析】要证M是BE的中点,根据题意可知,证明△BDE△为等腰三角形,利用等腰三角形的高和中线向重合即可得证.证明:连接BD,∵在等边△ABC,且D是AC的中点,∴∠DBC=∠ABC=×60°=30°,∠ACB=60°,∵CE=CD,∴∠CDE=∠E,∵∠ACB=∠CDE+∠E,∴∠E=30°,∴∠DBC=∠E=30°,∴BD=ED,△BDE为等腰三角形,又∵DM⊥BC,∴M是BE的中点.讲解用时:4分钟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三线合一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每个内角为60°的知识.辅助线的作出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难度: 4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6.1】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中,D为AC上一点,E为AB延长线上一点,DE⊥AC交BC 于点F,且DF=EF.(1)求证:CD=BE;(2)若AB=12,试求BF的长.【答案】(1)CD=BE;(2)4【解析】(1)先作DM∥AB,交CF于M,可得△CDM为等边三角形,再判定△DMF ≌△EBF,最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结论;(2)根据ED⊥AC,∠A=60°=∠ABC,可得∠E=∠BFE=∠DFM=∠FDM=30°,由此得出CM=MF=BF=BC,最后根据AB=12即可求得BF的长.解:(1)如图,作DM∥AB,交CF于M,则∠DMF=∠E,∵△ABC是等边三角形,∴∠C=60°=∠CDM=∠CMD,∴△CDM是等边三角形,∴CD=DM,在△DMF和△EBF中,,∴△DMF≌△EBF(ASA),∴DM=BE,∴CD=BE;(2)∵ED⊥AC,∠A=60°=∠ABC,∴∠E=∠BFE=∠DFM=∠FDM=30°,∴BE=BF,DM=FM,又∵△DMF≌△EBF,∴MF=BF,∴CM=MF=BF,又∵AB=BC=12,∴CM=MF=BF=4.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应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作平行线,构造等边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求解.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难度:4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7】如图所示,BO平分∠CBA,CO平分∠ACB,过O作EF∥BC,若AB=12,AC=8,求△AEF的周长.【答案】20【解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OBE=∠OBC,∠OCF=∠OCB,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OBC=∠BOE,∠OCB=∠COF,然后求出∠OBE=∠BOE,∠OCF=∠COF,再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OE=BE,OF=CF,即可得证.解:∵BO平分∠CBA,∴∠EBO=∠OBC,∵CO平分∠ACB,∴∠FCO=∠OCB,∵EF∥BC,∴∠EOB=∠OBC,∠FOC=∠OCB,∴∠EBO=∠EOB,∠FOC=∠FCO,∴BE=OE,CF=OF,∴△AEF的周长=AE+OE+OF+AF=AE+BE+CF+AF=AB+AC,∵AB=12,AC=8,∴C=12+8=20.△AEF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主要利用了角平分线的定义,等角对等边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性质,熟记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难度:4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7.1】在△ABC中,AB=AC,DE∥BC,若M为DE上的点,且BM平分∠ABC,CM平分∠ACB,若△ADE的周长为20,BC=8,求△ABC的周长.【答案】28【解析】分别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说明DB=DM,EM=EC.把求△ABC的周长转化为△ADE的周长+BC边的长.解:∵BM平分∠ABC,∴∠ABM=∠CBM,∵DE∥BC,∴∠CBM=∠DMB,∴∠ABM=∠DMB,∴DB=DM.同理可证EM=CE∴AB+AC=AD+DB+AE+EC=AD+DM+ME+AE=AD+DE+AE∵△ADE的周长为20∴AB+AC=20∴△ABC的周长=AB+AC+BC=20+8=28.答:△ABC的周长为28.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本题的关键是利用平行线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将△ABC的周长转化为△ADE的周长+BC边的长.教学建议: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难度: 3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例题8】如图,D为等边三角形ABC内一点,将△BDC绕着点C旋转成△AEC,则△CDE是怎样的三角形?请说明理由.【答案】△CDE是等边三角形【解析】因为△ABC为等边三角形,所以△BDC绕着点C旋转60°成△AEC,则∠DCE=60°,DC=EC,故可判定△CDE是等边三角形.解:△CDE是等边三角形.理由:∵△ABC为等边三角形,∴∠ACB=60°∴将△BDC绕着点C旋转成△AEC,旋转角为60°∴∠DCE=60°∴DC=EC∴△CDE是等边三角形.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利用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旋转的性质等知识解决问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了解“手拉手”模型.难度: 4 适应场景:当堂例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练习8.1】已知,如图,△ABC是正三角形,D,E,F分别是各边上的一点,且AD=BE=CF.请你说明△DEF是正三角形.【答案】△DEF是正三角形【解析】根据等边△ABC中AD=BE=CF,证得△ADE≌△BEF≌△CFD即可得出△DEF是等边三角形.解:∵△ABC为等边三角形,且AD=BE=CF,∴AE=BF=CD,又∵∠A=∠B=∠C=60°,∴△ADE≌△BEF≌△CFD(SAS),∴DF=ED=EF,∴△DEF是等边三角形.讲解用时:3分钟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全等三角形判定,根据已知得出△ADE≌△BEF≌△CFD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教学建议: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难度: 4 适应场景:当堂练习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课后作业【作业1】如图,D,E在△ABC的边BC上,AB=AC,AD=AE,在图中找出一条与BE相等的线段,并说明理由.【答案】BE=CD【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两组角相等,再根据AAS可判定△ABE ≌△ACD,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证得BE=CD.解:BE=CD.理由如下:∵AB=AC,AD=AE,∴∠B=∠C,∠ADE=∠AED.在△ABE与△ACD中,,∴△ABE≌△ACD,∴BE=CD.故答案为CD.讲解用时:3分钟难度: 3 适应场景:练习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作业2】如图,已知∠BAC=60°,D是BC边上一点,AD=CD,∠ADB=80°,求∠B的度数.【答案】80°【解析】先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出∠C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B的度数.解:∵∠ADB=80°又∵AD=CD∴∠DAC=∠C=40°,∴∠B=180°﹣∠BAC﹣∠C=180°﹣60°﹣40°=80°.讲解用时:3分钟难度: 3 适应场景:练习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作业3】已知:如图,AB=BC,∠A=∠C.求证:AD=CD.【答案】AD=CD【解析】连接AC,根据等边对等角得到∠BAC=∠BCA,因为∠A=∠C,则可以得到∠CAD=∠ACD,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到AD=DC.证明:连接AC,∵AB=BC,∴∠BAC=∠BCA.∵∠BAD=∠BCD,∴∠CAD=∠ACD.∴AD=CD.讲解用时:3分钟难度: 3 适应场景:练习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作业4】如图,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F,过F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判断DE=DB+EC是否成立?为什么?【答案】成立【解析】根据BF和CF分别平分∠ABC和∠ACB,和DE∥BC,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和等量代换,求证出DB=DF,FE=EC.然后即可得出答案.解:DE=DB+EC成立.理由如下:∵在△ABC中,FB和FC分别平分∠ABC和∠ACB,∴∠DBF=∠FBC,∠ECF=∠FCB,∵DE∥BC,∴∠DFB=∠FBC=∠DBF,∠EFC=∠FCB=∠ECF,∴DB=DF,FE=EC,∵DE=DF+FE,∴DE=BD+EC.讲解用时:3分钟难度:4 适应场景:练习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作业5】如图,等边△ABC中,点D在延长线上,CE平分∠ACD,且CE=BD.说明:△ADE是等边三角形.【答案】△ADE是等边三角形【解析】由条件可以容易证明△ABD≌△ACE,进一步得出AD=AE,∠BAD=∠CAE,加上∠DAE=60°,即可证明△ADE为等边三角形.证明:∵△ABC为等边三角形,∴∠B=∠ACB=60°,AB=AC,即∠ACD=120°,∵CE平分∠ACD,∴∠ACE=∠DCE=60°,在△ABD和△ACE中,,∴△ABD≌△ACE(SAS),∴AD=AE,∠BAD=∠CAE,又∵∠BAC=60°,∴∠DAE=60°,∴△ADE为等边三角形.讲解用时:3分钟难度: 4 适应场景:练习题例题来源:无年份:2018。

八年级上册数学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和典型习题分类汇总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和典型习题分类汇总附答案

第7讲等腰三角形❖基本知识(熟记,会画图,要提问.)(1)(等边对等角).【证明之】(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三线合一).【证明之】(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证明之】❖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方程思想计算角度】1、【易】如图,求下列等腰三角形的所有角的度数。

(1)顶角30° (2)底角30°2、【易】计算:(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110°,求其余内角。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求其余内角。

(3)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角分别为(2x-2)°,(3x-5)°,求这个等腰三角形各角的度数。

3、【易】如图所示,在△ABC中,AB=AD=DC,△BAD=26°,求△B和△C的度数.4、【易】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ADB和△C的度数.5、【中】如图所示,五角星的五个角都是顶角为36°的等腰三角形,则△AMB的度数为______.6、【中】如图,AB=AC,△A=40°,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求△DBC的度数.7、【中】如图,等腰△ABC中,AB=AC,△DBC=15°,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则△A的度数是_______.【基础证明题】8、【易】如图,AD△BC,点E在AB的延长线上,CB=CE,试猜想△A与△E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9、【中】已知:CD平分AB,且CD=AD=BD,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如果一个三角形一条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这句话倒过来也是对的,学到矩形时会证明。

】10、【中】如图,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AD=AE,求证:BD=CE.【全等法或三线合一法】11、【中】【仿上题】如图,点D 、E 在△ABC 的边BC 上,AB=AC .若BD=CE ,F 为DE 的中点,求证:AF△BC .12、【中】如图,在△ABC 中,AB=AC ,D 为BC 边上一点,△B=30°,△DAB=45°.(1)求△DAC 的度数;(2)求证:DC=AB .13、【难】如图,在△ABC 中,AB=AC ,△ABC 、△ACB 的平分线BD ,CE 相交于O 点,且BD 交AC 于点D ,CE 交AB 于点E .某同学分析图形后得出以下结论:△△BCD△△CBE ;△△BAD△△BCD ;△△BDA△△CEA ;△△BOE△△COD ;△△ACE△△BCE ;上述结论一定正确的是________.14、【中】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 ,D 是BC 的中点,DE△AB ,DF△AC ,E ,F 分别是垂足,求证:AE=AF .15、【中】如图,已知:AB=AC ,△CAE 是△ABC 的外角,△1=△2.求证:AD △ BC .参考答案1、(1)底角75°;(2)底角30°,顶角120°.2、(1)35°,35°;(2)50°,50°;或80°,20°。

2.5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十一大题型)(解析版)

2.5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十一大题型)(解析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 轴对称图形》2.4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等边对等角”).★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在△ABC 中,∵ AB =AC (已知),∴ ∠B =∠C (等边对等角).◆3、等腰三角形性质2: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中线及顶角平分线重合.★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在△ABC 中,(1)∵AB =AC , ∠1=∠2(已知),∴BD =CD , AD ⊥BC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2)∵AB =AC , BD =CD (已知),∴∠1=∠2 , AD ⊥BC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3)∵AB =AC , AD ⊥BC (已知),∴BD =CD , ∠1=∠2(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在①等腰;②底边上的高;③底边上的中线;④顶角平分线.以上四个元素中,从中任意取出两个元素当成条件,就可以得到另外两个元素为结论.★拓展: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高或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判定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几何语言:在△ABC中,∵∠B=∠C(已知),∴AB=AC(等角对等边).◆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别条件结论作用性质(等边对等角)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两边相等.这两边所对的角也相等.证明角相等.判定(等角对等边)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两个角相等.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证明线段相等.【例题1】(2022•梅江区校级开学)如图,等腰△ABC 中,AB =AC ,∠A =36°.BD 平分∠ABC ,则∠BDC 是( )A .36°B .60°C .72°D .80°【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ABC 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BD 的度数,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答即可.【解答】解:∵AB =AC ,∠A =36°,∴∠ABC =180°36°2=72°,∵BD 平分∠ABC ,∴∠ABD =12∠ABC =36°,∴∠BDC =∠A +∠ABD =7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变式1-1】(2022春•藁城区期末)如图,在△ABC中,∠ABC=90°,AD=DC,AE⊥BD,若∠DAE=28°,则∠BAE=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AE⊥BD,∴∠ARD=90°,∵∠DAE=28°,∴∠ADB=62°,∵∠ABC=90°,AD=DC,∴AD=BD,∴∠DAB=∠ABD=12×(180°﹣62°)=59°,∴∠BAE=∠BAD﹣∠DAE=31°,故答案为:31.【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变式1-2】(2022春•三原县期末)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DE垂直平分AB,交AB于点E,交AC于点D.若∠ADE=40°,则∠CBD= .【分析】由DE垂直平分AB,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ED=∠BED=90°,DA=DB,又由∠ADE =40°,即可求得∠ABD的度数,又由AB=AC,即可求得∠ABC的度数,继而求得答案.【解答】解:∵DE垂直平分AB,∴∠AED=∠BED=90°,DA=DB,∵∠ADE=40°,∴∠A=∠ABD=50°,又∵AB=AC,∴∠ABC=(180°﹣50°)÷2=65°,∴∠CBD=∠ABC﹣∠ABD=65°﹣50°=15°.故答案为:15°.【点评】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注意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变式1-3】(2022春•碑林区校级期末)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A=4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交AB于点E,连接BD,则∠DBC的度数为( )A.30°B.32°C.34°D.36°【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C的度数,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DA=DB,可得∠DBA 的度数,进一步即可求出∠DBC的度数.【解答】解:在△ABC中,AB=AC,∠A=40°,∴∠ABC =∠ACB =70°,∵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点D ,∴DA =DB ,∴∠DBA =∠A =40°,∴∠DBC =30°,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这些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变式1-4】(2022春•铁西区期末)如图,在等腰△ABC 中,AB =AC ,延长BC 到点D ,使得CD =CA ,连接AD ,若∠D =25°,求∠BAC 的度数.【分析】两次利用等边对等角求得∠B =∠BCA =50°,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得答案即可.【解答】解:∵CD =CA ,∠D =25°,∴∠BCA =2∠D =50°,∵AB =AC ,∴∠B =∠BCA =50°,∴∠BAC =180°﹣∠B ﹣∠C =80°.【点评】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了解“等边对等角”,难度不大.【例题2】(2022秋•云梦县期中)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DB ,DE ⊥AB 于点E ,若BC =3,且△BDC 的周长为8,则AE的长为( )A.2B.2.5C.3D.3.5【分析】根据已知可得BD+CD=5,从而可得AB=AC=5,然后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BC=3,且△BDC的周长为8,∴BD+CD=8﹣3=5,∵AD=BD,∴AD+DC=5,∴AC=5,∵AB=AC,∴AB=5,∵AD=DB,DE⊥AB,∴AE=12AB=2.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变式2-1】如图,在△ABC中,AB=AC,MN是AB的垂直平分线,△BNC的周长是24cm,BC=10cm,则AB的长是( )A .17cmB .12cmC .14cmD .34cm【分析】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N=BN ,根据△BNC 的周长和BC 的长度得出AC=14cm,再利用AB=AC ,则AB=AC=14cm .【解答】解:∵MN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AN =BN ,∵△BNC 的周长是24cm ,BC =10cm ,∴BN +NC +BC =AN +NC +BC =AC +BC =24(cm ),∴AC =14cm ,∵AB =AC ,∴AB =14cm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求出AC=14cm .【变式2-2】(2023春•西安月考)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BC 于点D ,DE ⊥AB 于点E ,BF ⊥AC 于点F ,DE =5cm ,则BF =( )A .8cmB .10cmC .12cmD .14cm【分析】先得出AD 是△ABC 的中线,得出S △ABC =2S △ABD =2×12AB •DE =AB •DE =5AB ,又S △ABC =12AC •BF ,将AC =AB 代入即可求出BF .【解答】解:∵△ABC 中,AB =AC ,AD ⊥BC ,∴AD 是△ABC 的中线,∴S △ABC =2S △ABD =2×12AB •DE =AB •DE =5AB ,∵S △ABC =12AC •BF ,∴12AC •BF =5AB ,∵AC =AB ,∴12BF =5,∴BF =10(cm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利用面积公式得出等式是解题的关键.【例题3】(2022秋•栖霞区校级月考)如图,在△ABC 中,∠A =36°,AB =AC ,AB 的垂直平分线OD 交AB 于点O ,交AC 于点D ,连接BD .则下列结论:①∠C =2∠A ;②BD 平分∠ABC ;③BC =AD ;④OD =2CD .正确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分析】由在△ABC 中,∠A =36°,AB =AC ,AB 的垂直平分线OD 交AB 于点O ,交AC 于点D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ABD =∠DBC =∠A =36°,∠ABC =∠BDC =∠C =72°,继而求得:①∠C =2∠A ;②BD 平分∠ABC ;③BC =AD .【解答】解:∵AB 的垂直平分线OD 交AB 于点O ,交AC 于点D ,∴AD =BD ,∴∠ABD =∠A =36°,∵AB=AC,∴∠ABC=∠C=72°,∴∠C=2∠A,故①正确;∴∠DBC=∠ABC﹣∠ABD=36°,∴∠ABD=∠DBC,∴BD平分∠ABC,故②正确;∴∠BDC=∠C=72°,∴BC=BD=AD,故③正确;由条件不能得出OD=2CD,故④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变式3-1】在△ABC中,已知AB=AC,∠A=36°,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D.下列结论中:①∠C=72°;②BD是△ABC的中线;③∠BDC=100°;④△ABD是等腰三角形;⑤AD=BD=BC.正确的序号有( )A.①③④B.①④⑤C.①②⑤D.②④⑤【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根据在△ABC中,已知AB=AC,∠A=36°求出∠C的度数;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求出∠ABD的度数,故可得出∠DBC的度数,进而得出BD是∠ABC的平分线;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出∠BDC的度数;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易证得△ABD是等腰三角形.【解答】解:∵△ABC中,∠A=36°,AB=AC,∴∠ABC=∠C=180°∠A2=72°,故①正确;∵DM是AB的垂直平分线,∴AD=BD,∴∠ABD=∠A=36°,∴∠DBC=∠ABC﹣∠DBC=72°﹣36°=36°,∴BD是∠ABC的平分线,故②错误;∵在△BCD中,∠DBC=36°,∠C=72°,∴∠BDC=180°﹣(∠DBC+∠C)=180°﹣(36°+72°)=72°.故③错误;∵DM是AB的垂直平分线,∴AD=BD∴△ABD是等腰三角形;故④正确;∵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AD=BD,∵∠A=∠ABD=36°,∴∠CBD=36°,∴BD=BC,∴AD=BD=BC,故⑤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知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变式3-2】如图,在△ABC中,AB=AC,AD平分∠BAC,DE⊥AB,DF⊥AC,E、F为垂足,则下列四个结论:(1)∠DEF=∠DFE;(2)AE=AF;(3)AD平分∠EDF;(4)EF垂直平分AD.其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分析】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做题.【解答】解:∵AB=AC,AD平分∠BAC,DE⊥AB,DF⊥AC∴△ABC是等腰三角形,AD⊥BC,BD=CD,∠BED=∠DFC=90°∴DE=DF∴AD垂直平分EF∴(4)错误;又∵AD所在直线是△ABC的对称轴,∴(1)∠DEF=∠DFE;(2)AE=AF;(3)AD平分∠EDF.故选:C.【点评】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的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变式3-3】如图,在△ABC中,∠BAC与∠ACB的平分线交于点M,过点M作DE∥AC交AB于点D,交BC于点E,那么下列结论:①△ADM和△CEM都是等腰三角形;②△BDE的周长等于AB+BC;③AM=2CM;④AD+CE=AC.其中一定正确的结论有( )A.4个B.3个C.2个D.1个【分析】由平行线得到角相等,由角平分线得角相等,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答】解:∵DE∥AC,∴∠DMA=∠MAC,∠EMC=∠MCA,∵△ABC中,∠BAC与∠ACB的平分线交于点M,∴∠DAM=∠MAC,∠ECM=∠MCA,∴∠DAM=∠DMA,∠EMC=∠ECM,∴DA=DM,ME=EC,即△ADM和△CEM都是等腰三角形;故①正确;∴DE=DM+EM=AD+CE,∵AC>DE,∴AD+CE<AC,故④错误;∴△BDE的周长为:BD+DE+BE=DB+DM+ME+BE=AB+BC;故②正确;根据已知条件无法证明AM=2CM,故③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平行线的性质;题目利用了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及等角对等边来判定等腰三角形的;等量代换的利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变式3-4】(2022春•神木市期末)如图,在△ABC中,点E、D分别在AB、AC的延长线上,∠BAC 与∠CB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BE=BC,PB与CE交于点H,PG∥AD交BC于F,交AB于G,下列结论:①GA=GP;②CP平分∠BCD;③BP垂直平分CE,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0个B.1个C.2个D.3个【分析】①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②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③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①∵AP平分∠BAC,∴∠CAP=∠BAP,∵PG∥AD,∴∠APG=∠CAP,∴∠APG=∠BAP,∴GA=GP,故①正确;②∵∠BAC与∠CB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点P也位于∠BCD的平分线上,∴∠DCP=∠BCP,故②正确;③∵BE=BC,BP平分∠CBE,∴BP垂直平分CE(三线合一),故③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定义,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各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例题4】(2022春•巴中期末)在等腰△ABC中有一个角是50°,那么另外两个角分别是( )A.50°、80°B.50°、80°或65°、65°C.65°、65°D.无法确定【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B为顶角或底角两种情况求解即可.【解答】解:当∠B=50°为顶角时,此时∠A=∠C=180°50°2=65°;当∠B=50°为底角时,此时另一底角为50°,顶角为80°,故另外两个角分别是50°,80°或65°,6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注意此题有两种情况.【变式4-1】(2022•上杭县校级开学)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150°,则它的底角度数为( )A.30°B.75°C.30°或75°D.60°【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50°,进行讨论可能是底角的外角是150°,也有可能顶角的外角是150°,从而求出答案.【解答】解:①当150°外角是底角的外角时,底角为:180°﹣150°=30°;②当150°外角是顶角的外角时,顶角为:180°﹣150°=30°,则底角为:(180°﹣30°)×12=75°,∴底角为30°或75°.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此题应注意进行分类讨论,非常容易忽略一种情况.【变式4-2】(2022秋•南岗区校级月考)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7和3,则周长是( )A.13B.17C.18D.19【分析】分两种情况讨论:当3是腰时或当7是腰时,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分析求解即可.【解答】解:当3是腰时,则3+3<7,不能组成三角形,舍去;当7是腰时,则三角形的周长是3+7×2=17.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变式4-3】(2022春•榆次区期中)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cm,一边长为5cm,则另两边长分别为( )A.3cm,5cm B.4cm,4cmC.3cm,5cm或4cm,4cm D.以上都不对【分析】此题分为两种情况:5cm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或5cm是等腰三角形的腰.然后进一步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分析能否构成三角形.【解答】解:当5cm是等腰三角形的腰时,则其底边是13﹣5×2=3(cm),能够组成三角形;当5cm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时,则其腰长是(13﹣5)÷2=4(cm),能够组成三角形.故另两边长分别为3cm,5cm或4cm,4cm.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的应用,从边的方面考查三角形,涉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变式4-4】(2022春•文登区期末)若实数m,n=0,且m,n恰好是等腰△ABC的两条边的长,则△ABC的周长是( )A.6B.8C.10D.8或10【分析】利用非负数的性质求出m,n的值,再分两种情形讨论即可.【解答】解:=0,∴m﹣2=0,n﹣4=0,解得:m=2,n=4,当2是等腰三角形的底时,4,4,2能构成三角形,周长为10,当4是底时,2,2,4不能构成三角形.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非负数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变式4-5】(2022秋•长汀县校级月考)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线与另一腰的夹角为60°,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 )A.15°或75°B.30°C.150°D.150°或30°【分析】方法1:首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然后分别从锐角三角形与钝角三角形分析求解即可求得答案.方法2:读到此题我们首先想到等腰三角形分为锐角、直角、钝角等腰三角形,当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时不可能出现题中所说情况,所以舍去不计,我们可以通过画图来讨论剩余两种情况.【解答】解:方法1:根据题意得:AB=AC,BD⊥AC,如图(1),∠ABD=60°,则∠A=30°;如图(2),∠ABD=60°,∴∠BAD=30°,∴∠BAC=180°﹣30°=150°.故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30°或150°.方法2:①当为锐角三角形时可以画图,高与左边腰成60°夹角,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可得,顶角为180°﹣90°﹣60°=30°,②当为钝角三角形时可画图,此时垂足落到三角形外面,因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由图可以看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补角为30°,∴三角形的顶角为180°﹣30°=150°.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做题时,考虑问题要全面,必要的时候可以做出模型帮助解答,进行分类讨论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适中.【例题5】已知:如图,P 、Q 是△ABC 边BC 上两点,且AB=AC ,AP=AQ .求证:BP=CQ .【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BO=CO ,PO=QO ,根据等式的性质,可得答案.【解答】证明:过点A 作AO ⊥BC 于O .∵AB=AC ,AO ⊥BC ,∴BO=CO , ∵AP=AQ ,AO ⊥BC ,∴PO=QO , ∴BO -PO=CO -QO∴BP=CQ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变式5-1】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AC ,BD ,CE 是△ABC的角平分线.求证:BD =CE .【分析】由于AB=AC,BD,CE是△ABC的角平分线,利用等边对等角,角平分线定义,可得∠ABC=∠ACB,∠DBC=∠ECB,而BC=CB,利用ASA可证△EBC≌△DBC,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BD=CE.【解答】证明:如图所示,∵AB=AC,BD,CE是△ABC的角平分线.∴∠ABC=∠ACB,∴∠DBC=∠ECB,又∵BC=CB,∴△EBC≌△DCB(ASA),∴BD=CE.【点评】本题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变式5-2】如图,AB=AC,BD=CD,AD的延长线与BC交于E,求证:AE⊥BC.【分析】由AB=AC,BD=CD,AD是公共边,即可证得△ABD≌△ACD(SSS),则可得∠BAD=∠CAD,又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证得AE⊥BC.【解答】解:在△ABD和△ACD中,AB=ACAD=AD,BD=CD∴△ABD≌△ACD(SSS),∴∠BAD=∠CAD,∵AB=AC,∴AE⊥BC.【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变式5-3】(2023•成武县校级三模)如图,△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AE=AF,求证:DE=DF.【分析】首先连接AD,由AB=AC,D是BC的中点,根据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EAD=∠FAD,又由SAS,可判定△AED≌△AFD,继而证得DE=DF.【解答】证明:连接AD,∵AB=AC,D是BC的中点,∴∠EAD=∠FAD,在△AED和△AFD中,AE=AF∠EAD=∠FAD,AD=AD∴△AED≌△AFD(SAS),∴DE=DF.【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变式5-4】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BE⊥AC于点E,AD与BE相交于点F.(1)求证:∠CBE=∠BAD;(2)若CE=EF,求证:AF=2BD.【分析】(1)根据∠CBE +∠C =90°,∠CAD +∠C =90°,得出∠CBE =∠CAD ,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AD =∠BAD 即可得证结论;(2)根据AAS 证△BCE ≌△AFE ,得出AF =BC ,根据BC =2BD ,即可得证结论.【解答】证明:(1)∵∠CBE +∠C =90°,∠CAD +∠C =90°,∴∠CBE =∠CAD ,∵AB =AC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CAD =∠BAD ,∴∠CBE =∠BAD ;(2)由(1)知∠CBE =∠CAD ,在△BCE 和△AFE 中,∠CBE =∠AFE ∠BEC =∠FEA =90°CE =EF,∴△BCE ≌△AFE (AAS ),∴AF =BC ,∵BC =2BD ,∴AF =2B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例题6】(2022•建湖县一模)如图,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A ,B 两点都在小方格的顶点上,点C 也是图中小方格的顶点,并且△ABC 是等腰三角形,那么点C的个数为( )A.1B.2C.3D.4【分析】根据“两圆一线”画图找点即可.【解答】解:如图,C点与P、Q、R重合时,均满足△ABC是等腰三角形,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两圆一线”构造等腰三角形的方法,熟练使用两圆一线的方法是解题关键.【变式6-1】如图所示,共有等腰三角形( )A.4个B.5个C.3个D.2个【分析】由已知条件,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图形中未知度数的角,即可根据等角对等边求得等腰三角形的个数.【解答】解: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ABO=∠DCO=36°,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AOB=∠COD=72°.再根据等角对等边,得等腰三角形有△AOB,△COD,△ABC,△CBD和△BOC.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得到各角的度数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变式6-2】(2022春•杨浦区校级期末)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B=36°,点D、E在AB上,如果BC=BD,∠CED=∠CDE,那么图中的等腰三角形共有( )个.A.3个B.4个C.5个D.6个【分析】先求出各个角的度数,然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ACB=90°,∠B=36°,∴∠A=54°,∵BC=BD,∴∠CDB=∠DCB=72°,∴∠ECB=36°,∠ACE=54°,∴CE=BE,AE=CE,∴△BCD,△CDE,△CEB,△ACE都是等腰三角形,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求出各个角的度数,本题属于基础题型.【变式6-3】如图,在△ABC中,且∠ABC=60°,且∠C=45°,AD是边BC上的高,∠ABC的平分线交AD于F,交AC于E,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为( )A.2B.3C.4D.5【分析】根据三角形高线的性质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推出∠ADC=∠ADB=90°,∠BAD=90°﹣∠ABD=30°,∠DAC=90°﹣∠C=45°,从而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到△ADC是等腰三角形,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ABF=∠CBE=12∠ABC=30°,从而由∠ABF=∠BAD推出△ABF是等腰三角形,而∠BEA=∠EBC+∠C=45°+30°=75°,∠BAC=180°﹣60°﹣45°=75°=∠BEA,进而求解.【解答】解:∵AD是边BC上的高线,∴∠ADC=∠ADB=90°,∵∠ABC=60°,∠C=45°,∴∠BAD=90°﹣∠ABD=30°,∠DAC=90°﹣∠C=45°,∴△ADC是等腰三角形,∵BE是∠ABC的平分线,∴∠ABF=∠CBE=12∠ABC=30°,∴∠ABF=∠BAD,∴△ABF是等腰三角形,则∠BEA=∠EBC+∠C=45°+30°=75°,而∠BAC=180°﹣60°﹣45°=75°=∠BEA,故△ABE为等腰三角形,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应充分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结合图形从中寻找角之间的关系,结合相关定理及性质进行求解.【变式6-4】(2022秋•鼓楼区期末)如图,在3×3正方形网格中,点A,B在格点上,若点C也在格点上,且△ABC是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C的个数为( )A.1B.2C.3D.4【分析】分别画出以A点和B点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再画出C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即可.【解答】解:以AB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有两个,以AB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有一个,如图:所以符合条件的点C的个数为3个,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腰三角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它的定义既作为性质,又可作为判定办法.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变式6-5】(2022秋•镇江月考)如图,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有两个格点A、B,连接AB,在网格中再找一个格点C,使得△ABC是等腰三角形,满足条件的格点C的个数是( )A .5B .6C .8D .9【分析】分三种情况:当BA =BC 时,当AB =AC 时,当CA =CB 时,然后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答】解:如图:分三种情况:当BA =BC 时,以点B 为圆心,BA 长为半径作圆,点C 1,C 2,C 3即为所求;当AB =AC 时,以点A 为圆心,AB 长为半径作圆,点C 4,C 5,C 6,C 7,C 8即为所求;当CA =CB 时,作AB 的垂直平分线,与正方形网格的交点不在格点上,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格点C 的个数是8,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分三种情况讨论是解题的关键.【例题7】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点D 是BC 的中点,DE ⊥AB 于点E ,DF ⊥AC 于点F .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分析】由条件可得出DE=DF,可证明△BDE≌△CDF,可得出∠B=∠C,再由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可得出结论.【解答】证明:∵AD平分∠BAC,DE⊥AB于点E,DF⊥AC于点F,∴DE=DF,在Rt△BDE和Rt△CDF中,BD=CDDE=DF,∴Rt△BDE≌Rt△CDF(HL),∴∠B=∠C;∴AB=AC∴△ABC为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DE=DF 是解题的关键.【变式7-1】已知:如图,AD是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BC上的中线,DE∥AB,交AC于点E.求证:△AED是等腰三角形.【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AD=∠CA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DE=∠BAD,等量代换得到∠ADE=∠CAD于是得到结论.【解答】解:∵△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AD是底边BC上的中线,∴∠BAD=∠CAD,∵DE∥AB,∴∠ADE=∠BAD,∴∠ADE=∠CAD∴AE=ED,∴△AED是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变式7-2】如图:△ABC的边AB的延长线上有一个点D,过点D作DF⊥AC于F,交BC于E,且BD =BE,求证:△ABC为等腰三角形.【分析】要证△ABC为等腰三角形,须证∠A=∠C,而由题中已知条件,DF⊥AC,BD=BE,因此,可以通过角的加减求得∠A与∠C相等,从而判断△ABC为等腰三角形.【解答】证明:∵DF⊥AC,∴∠DFA=∠EFC=90°.∴∠A=∠DFA﹣∠D,∠C=∠EFC﹣∠CEF,∵BD=BE,∴∠BED=∠D.∵∠BED=∠CEF,∴∠D=∠CEF.∴∠A=∠C.∴△ABC为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角的等量代换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变式7-3】已知:如图,△ABC中,BC边上有D、E两点,∠1=∠2,∠3=∠4.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分析】由∠1=∠2,∠3=∠4,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易证得∠B=∠C,然后由等角对等边,证得:△ABC 是等腰三角形.【解答】证明:∵∠B=∠3﹣∠1,∠C=∠4﹣∠2,又∵∠1=∠2,∠3=∠4,∴∠B=∠C,∴AB=AC,即△ABC是等腰三角形.【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此题比较简单,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变式7-4】已知如图,点D在AB上,点E在AC的延长线上,且BD=CE,FD=FE.求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分析】过点D作DG∥AE于点G,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GDF=∠CEF,进而利用ASA得出△GDF ≌△CEF,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得出即可.【解答】证明:过点D作DG∥AE于点G,∵DG∥AC∴∠GDF=∠CE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在△GDF和△CEF中,∠GDF=∠CEFDF=EF,∠DFG=∠CFE∴△GDF≌△CEF(ASA),∴DG=CE又∵BD=CE,∴BD=DG,∴∠DBG=∠DGB,∵DG∥AC,∴∠DGB=∠ACB,∴∠ABC=∠ACB,∴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作出恰当的辅助线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例题8】(2022秋•通州区校级月考)如图,BO平分∠ABC,CO平分∠ACB,MN∥BC,△AMN的周长为33,AB=15,则AC为( )A.15B.18C.20D.23【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可证△MBO和△NCO是等腰三角形,从而可得MO=MB,NO=NC,然后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可得,△AMN的周长=AB+AC,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BO平分∠ABC,CO平分∠ACB,∴∠ABO=∠OBC,∠ACO=∠OCB,∵MN∥BC,∴∠MOB=∠OBC,∠NOC=∠OCB,∴∠MBO=∠MOB,∠NOC=∠NCO,∴MO=MB,NO=NC,∵△AMN的周长为33,AB=15,∴AM+MN+AN=33,∴AM+OM+ON+AN=33,∴AM+MB+CN+AN=33,∴AB+AC=33,∴AC=18,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可证等腰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变式8-1】如图,在Rt△ABC中,∠A=90°,CM平分∠ACB交AB于点M,过点M作MN∥BC交AC于点N,且MN平分∠AMC,若AN=2,则BC的长为( )A.12B.16C.20D.8【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可以求得∠B的度数,再根据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可以求得NC的长,从而可以求得BC的长.【解答】解:∵CM平分∠ACB交AB于点M,∴∠NCM=∠BCM,∵MN∥BC∴∠NCM=∠BCM=∠NMC,∵MN平分∠AMC,∴∠AMN=∠NMC=∠B,∴∠ACB=2∠B,NM=NC,∴∠B=30°;∵AN=2,∠AMN=∠B=30°,∴MN=2AN=4,∴NM=NC=4,∴AC=AN+NC=6,∴BC=2AC=1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变式8-2】如图,在△ABC中,∠ABC=3∠C,∠1=∠2,BE⊥AE,AB=5,BE=3,则AC=( )A.10B.11C.13D.15【分析】延长BE交AC于M,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3=∠4,AB=AM=5,BM=2BE=6,再利用∠4是△BCM的外角,利用等腰三角形判定得到CM=BM,利用等量代换即可求证.【解答】解:延长BE交AC于M,∵BE⊥AE,∴∠AEB=∠AEM=90°∴∠3=90°﹣∠1,∠4=90°﹣∠2,∵∠1=∠2,∴∠3=∠4,∴AB=AM=5,∵BE⊥AE,∴BM=2BE=6,∵∠4是△BCM的外角,∴∠4=∠5+∠C,∵∠ABC=3∠C,∴∠ABC=∠3+∠5=∠4+∠5,∴3∠C=∠4+∠5=2∠5+∠C,∴∠5=∠C,∴CM=BM=6,∴AC=AM+CM=AB+2BE=11.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准确添加辅助线构建等腰三角形是解题关键.【变式8-3】(2022春•神木市期末)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BP、CQ是△ABC两腰上的高,BP与CQ交于点O.求证:△BCO是等腰三角形.【分析】由题意可求得∠ABC=∠ACB,再由高得∠BQC=∠CPB=90°,从而可求得∠OBC=∠OCB,即有OB=OC,从而得证△BCO是等腰三角形.【解答】证明:∵AB=AC,∴∠ABC=∠ACB,∵BP、CQ是△ABC两腰上的高,∴∠BQC=∠CPB=90°,∵∠OBC=90°﹣∠ACB,∠OCB=90°﹣∠ABC,∴∠OBC=∠OCB,∴OB=OC,∴△BCO为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答的关键是结合图形分析清楚角之间的关系.【变式8-4】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BC、AB、AC边上,且BE=CF,BD=CE.(1)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2)求证:∠B=∠DEF;(3)当∠A=40°时,求∠DEF的度数.【分析】(1)首先根据条件证明△DBE≌△EC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E=FE,进而可得到△DEF 是等腰三角形;(2)根据△BDE≌△CEF,可知∠FEC=∠BDE,∠DEF=180°﹣∠BED﹣∠FEC=180°﹣∠DEB﹣∠EDB=∠B 即可得出结论;(3)由(2)知∠DEF=∠B,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DEF的度数.【解答】(1)证明:∵AB=AC,∴∠B=∠C,在△DBE和△ECF中,BD=CE ∠B=∠C BE=CF,∴△DBE≌△ECF,∴DE=FE,∴△DEF是等腰三角形;。

八年级(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的知识结构图(思维导图)

八年级(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的知识结构图(思维导图)

八年级(初二)数学-等腰三角形的知识结构图(思维导图)文章格式已经无法更改,以下是文章的修改版本:在今天的社会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便利和改变,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首先,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对传统的职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许多传统行业的工作已经被自动化取代,导致很多人失去了工作。

此外,信息技术还带来了新的职业,这些职业需要人们具备新的技能和知识。

其次,信息技术的普及也带来了一些道德和隐私问题。

人们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已经变得更加容易受到侵犯。

此外,网络上存在大量的虚假信息和不良内容,这些对人们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产生了负面影响。

最后,信息技术的便利性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人们越来越依赖于技术,导致他们失去了一些基本的技能和知识。

此外,过度使用电子设备也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例如眼睛疲劳和颈椎病等。

总之,信息技术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既带来了便利和改变,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我们需要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解决它们。

等腰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下面将介绍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1.定义:等腰三角形是指两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

2.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即两边不等的角)相等,顶角(即两边相等的角)的角平分线也是底边中线。

3.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度相等,则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等腰直角三角形是指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

1.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是直角边长度的根号2倍,顶角(即直角所在的角)的角平分线也是底边中线。

2.判定: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度相等,则这个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是指三条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

1.定义: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60度。

2.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三条垂直平分线都重合。

3.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相等,则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基础知识概述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基础知识概述

初中-数学-打印版
等腰三角形
一、知识概述
(一)、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上的夹角叫做底角.
(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底边的垂直平分线.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三)、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等边三角形指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它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的各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
(四)、等腰三角形的识别
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若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则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等角对等边”)
三个角都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顶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二、重、难点知识归纳与讲解
(一)、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它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所有性质,如三内角和为180°,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性质,还具有特殊性质:等边对等角和“三线合一”的重要性质.
(二)、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识别,注意边、角之间的转化关系,学会分类讨论的思想,注意不要漏解,学习周密思考问题的方法.
(三)、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要用轴对称的思想解题.
初中-数学-打印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讲 等腰三角形(一)数学思想与求角
知识导航
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1.等腰三角形顶角处的外角等于底角的2倍. 2.多边形内角和计算公式:(n -2)·180°.
【板块一】 整体思想求角
方法技巧
1.和为定值时可用整体思想求解单角的度数;也可已知单角度数求角的和或差的度数. 2.在共顶点的双等腰三角形的图形中,关注隐含的三角形全等,运用全等导角. 3.当整体代换不明朗时,可以引入参数x ,y 进行代数运算,整体求值. 【例1】如图,△ABC 中,AB =AC ,∠A =50°,P 为△ABC 内一点,∠PBC =∠PCA ,求∠BPC 的度数.
A
C
【对练1】如图,△ABC 中,D 为AB 上一点,∠FDE 的两边分别交直线AC ,BC 于点F ,E ,若AF =AD ,BD =BE ,∠FDE =30°,求∠ACB 的度数.
A
B
F
【例2】如图,△ABC 和△DEC 均为等边三角形,∠ADB =80°. (1)求证:△DAC ≌△EBC ; (2)求∠DBE 的度数.
E
A
C
D
【例3】如图,OA =OB =OC ,∠AOB =20°,∠BOC =2∠BAC ,求∠ACB 的度数.
B
O
A
C
【例4】如图,∠ACD =∠BED =90°,AC =DC ,BE =DE ,点E 在AC 上,求∠CDE +∠EBA 的度数.
B
C A
D
【对练2】如图,∠ACD =∠BED =40°,AC =DC ,BE =DE ,点E 在AC 上,求∠CDE +∠EBA 的度数.
A
针对练习1
1.已知∠A =∠D ,AB =AC ,∠DBC +∠DCA =70°,则∠A 的度数.
B A
D
2.如图,O 是四边形ABCD 内一点,OA =OB =OC ,∠D =50°,∠OAD +∠OCD =2∠ABC ,求∠AOC 的度数.
C 3.如图,AB=AC,AD=AE,∠BAC=∠DAE=40°,若∠DCA=130°,求∠BDC的度数.
E
D
4.如图,△ABC于△EDC均为等边三角形,且∠EBD=70°,求∠AEB的度数.
B
5.如图,△ADC与△DEB均为等腰三角形,AC=CD,ED=EB,点E在CA延长线上,∠DEB=∠C,连接AB,若∠CDE-∠ABE=75°,求∠C的度数.
C
【板块二】方程思想求角度
方法技巧
等腰三角形求角度问题主要有一个等腰三角形或多个等腰三角形接力型或共顶点型及镶嵌接力型等.复杂问题要寻找角度之间的联系,巧设未知数,根据几个角的和或两个角之间的关系列方程(组)求解,关注三角形的外角和内角的关系.
【例5】如图,△ABC中,∠A=∠ABC,DE垂直平分BC于点D,交AC于点E.
(1)若AB=5,AC=8,求△ABE的周长;
(2)若BE=BA,求∠C的度数.
B
C 【例6】如图,AB=AC,D为BC上一点,BD=AB,E为AD延长线上一点,DC=CE,AE =A C.
(1)求∠ABC的度数;
(2)求证:AB=DE+E C.
A
C
B
【例7】如图,∠MAN=16°,点A1在AM上,在AN上任取一点A2,使A2A1=AA1,再在AM上取一点使A3A2=A2A1,…,如此一直作下去,则不能再作为止.那么作出的最后一点是()
O M
3
1
A.A5B.A6C.A7DA8
【例8】如图,在Rt△ACB=90°,DE垂直平分AB交BC于点E,交AB于点D,CD=DB,点F在CD上,EF=E C.
(1)求证:△AEC≌△BEF;
(2)若∠DFB=3∠DBF,求∠DEB的度数.
A
C B
针对练习2
1.如图,在△ABC 中,AB =AC ,∠BAD =30°,AD =AE ,求∠EDC 的度数.
C
B
A
2.如图,在△ABC 中,AB =AC ,BC =BD ,AD =DE =EB ,求∠A 的度数.
C
B
A
3.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在AC 上,点E 在AB 上,BD =BC =BE ,AE =ED ,求∠C 的度数.
B
C
4.如图,一钢架中,∠A =15°,焊上等长的钢条来加固钢架.若AP 1=P 1P 2,P 2P 3=P 1P 2,…,则这样的钢条最多能焊上( ).
3
1
A .4条
B .5条
C .6条
D .7条
4.如图,△ABD 与△ACE 中,AB =AD ,AC =AE ,∠DAB =∠CAE . (1)求证:CD =BE ; (2)若∠ABE =15°,DC 与AB ,BE 分别交于点F ,点O ,DF =DB ,求∠BOD 的度数.
D
E
6.如图,∠BAC =90°,CD 平分∠ACB 交AB 于点D ,CM ⊥CD ,点M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AM 交BC 于点O ,MG ⊥AC 于点G .
(1)求证:∠BCM =∠GCM ; (2)若CG =2,求BC -AG 的长;
(3)若点D 在BC 的垂直平分线上,求∠AMB 的度数.
G
M
B
A
【板块三】 分类讨论求角度
方法技巧
当等腰三角形的底与腰不明,顶角与底角不明,或是三角形的形状不明时,常需要分类讨论. 【例9】(1)等腰三角形两边分别为2,3时,求其周长; (2)等腰三角形两边分别为2,4时,求其周长.
【例10】等腰三角形的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5°,求这个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
【例1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 (3,3),B (0,5).点C 为坐标轴上一点,且△ABC 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C 的个数是(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7个 【例12】(2018绍兴)(1)等腰△ABC 中,∠A =80°,求∠B 的度数;
(2)解(1)后,小敏发现,∠A 的度数不同,得到∠B 的度数的个数也可能不同,如果在等腰△ABC 中,设∠A =x °,当∠B 有三个不同的度数时,请你探索x 的取值范围.
【例13】如图1,△ABC 和△ADE 中,AB =AD ,AC =AE ,∠BAC =∠DAE ,BC 交DE 于点O ,设∠BAD =α. (1)求证:∠BOD =α; (2)求证:OA 平分∠BOE ;
(3)如图2,设AC 与DE 交于点F ,若△AOF 是等腰三角形,∠C =30°,直接写出∠α的度数是 .
E
B
A
E
A
B
针对练习3
1.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5和6,则其周长为 . 2.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2和5,则其周长为 . 3.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为50°.其底角为 . 4.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为100°.其底角为 . 5.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底角的度数为( ) A .60° B .120° C .60°或120° D .60°或30°
6.△ABC 中,AB =AC ,AB 垂直平分线与AC 所在的直线所得的锐角为50°,则∠B 的度数是 .
7.△ABC 的高AD ,BE 所在的直线交于点M ,若BM =AC ,求∠ABC 的度数. 8.如图,在Rt △ABC 中,∠C =90°,以△ABC 的一边为等腰三角形,使得它的第三个顶点在△ABC 的其他边上,则可以画出的不同的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最多为( )
C
B
A A
B
C
A .4
B .5
C .6
D .7 9.如图,直线a ,b 相交于点O ,∠1=50°,点A 在直线a 上,直线b 上存在点B ,使以点O ,A ,B 为顶点的三角形,这样的B 点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0.已知
E 是等边△ABC 内一点,∠AEB =100°,∠BEC =α,以EC 作等边△CE
F ,连接AF ,当△AEF 为等腰三角形时,试求α的度数.
F
A
B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