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表现及护理

合集下载

肾综合征出血热诊疗指南

肾综合征出血热诊疗指南

肾综合征出血热[诊断](一)流行病学全年均可发生,多数地区以11月至次年1月及5-7月为流行高峰期。

老幼可患,而以20〜40岁者为多,农民、野外作业人员发病率高。

(二)临床表现典型病例有五期经过。

有的期可以交叉重叠,轻型和非典型病例五期经过不明显,可越期。

1.发热期:以感染中毒症状及毛细血管损害为主要表现。

(1)发热:急性畏寒、发热,可呈弛张热或稽留热,多持续3-7天。

(2)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

(3)三红:颜面、颈、上胸部充血潮红,重者呈酒醉面容。

(4)胃肠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呃逆,腹痛、腹泻,可类似于急腹症和急性菌痢。

(5)神经精神症状:重者可有嗜睡、兴奋、烦躁、澹妄。

(6)出血:球结膜、软腭、颊粘膜、咽后壁、腋下、胸背部可见淤点,如呈搔抓样较具特异性,注射部位可见大片淤斑。

可有鼻出血、咯血、呕血、便血。

2.低血压休克期:多发生在病程第4-8天,表现为热退但全身症状反而加重,出血倾向、胃肠道症状、神经精神症状逐渐加重。

可呈一过性低血压直至休克,个别病人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3.少尿期:多发生于病程第5-9天。

可由发热期越期发展而来,亦可与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重叠。

尿量<400πι1∕24h为少尿,<50m1∕24h为无尿。

主要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如消化道症状、出血倾向、神经精神症状加重,尚有钠水潴留和代谢性酸中毒表现。

少数可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并诱发充血性心力衰竭。

4.多尿期:多发生于病程第9〜14天。

本期又可分为:(1)移行阶段:为尿量在400〜200OnII的一段时间,症状、体征同少尿期。

(2)多尿早期:为尿量增至200OnII以上的最初几天。

此期由于肾功能未能恢复,其体内血BUN和Cr继续升高,故表现与少尿期相似,甚至较少尿期为重,危险性和并发症发生均较大或较多。

(3)多尿后期:随尿量继续增多,氮质血症缓解,中毒症状消退,但易发生脱水、低钠、低钾,可发生继发感染或休克。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护理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护理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的变化,判断有无休克等表现。

2、观察充血、渗血及出血的表现,如“三红”(颜面部、颈部、胸腹部)、“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呕血、便血和皮肤瘀斑的情况等。

3、注意有无厌食、恶心、呕吐、顽固性呃逆等表现。

4、评估患者的临床分期,了解各项检验结果,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二、护理措施1、休息与活动: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逐渐增加活动量。

2、饮食(1)给予清淡、高热量、高维生素、富有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

(2)少尿期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盐、低蛋白饮食,限制水的摄入。

(3)多尿期给予含钾丰富的饮食。

(4)恢复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3、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的变化,观察充血、渗出及出血的表现,了解化验结果,准确记录出入液量。

4、配合抢救:防止并发症,给予吸氧,注意保暖。

5、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树立治疗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三、健康指导要点1、知识宣教: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的相关知识宣教,使其了解本病的各期经过及各期中对休息、饮食、饮水的要求,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2、休息:按病情轻重继续休息 1-3 个月或更长时间。

3、饮食: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接触鼠类传染的食物及物品。

4、预防接种:重点人群进行流行性出血热灭活疫苗预防接种。

5、定期复查:定期复查肾功能、血压,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四、注意事项1、高热患者以物理降温为主,不宜用乙醇擦浴,药物降温也须慎用。

2、低血压休克期快速扩容时注意观察心功能和有无急性肺水肿的表现。

3、少尿期严格控制输液量,按“量出为入、宁少勿多”的原则,均匀输入液体。

4、多尿期注意有无低钾、低钠的表现。

5、严格控制输液量,24 小时内均匀输入液体,输入液体量是否合适可用以下指标衡量:收缩压达 90-100mmHg;脉压〉30mmHg;心率≤100 次/分;微循环障碍解除;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接近正常。

出血热的并发症有哪些

出血热的并发症有哪些

出血热的并发症有哪些肾病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不仅危害巨大,还常常会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出现,从而对生命构成威胁。

接下来,本文就为大家介绍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九大并发症,仅供大家参考。

想要了解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并发症有哪些的朋友可以来看一看。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并发症有哪些?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并发症有以下几种:1、腔道出血呕血、便血最为常见,可引起继发性休克。

腹腔出血、鼻腔和阴道出血等均较常见。

2、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发病早期因病毒侵犯中枢神经而引起脑炎和脑膜炎,休克期和少尿期因休克、凝血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和高血容量综合征等引起的脑水肿,高血压脑病和颅内出血等,可出现头痛、呕吐、神志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节律改变或偏瘫等。

3、肺水肿,这是很常见的合并症,临床上有两种情况: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心力衰竭肺水肿。

4、胸腔积液和肺不张,普马拉病毒引起的出血热多见,患者均有较明显的低蛋白血症,因而认为毛细血管漏出及炎症可能是肺部异常的原因。

5、继发感染,多见于少尿期和多尿早期,以肺部和泌尿系感染以及败血症多见,为免疫功能下降和导尿等操作所致,易引起继发性休克而使病情加重。

6、自发性肾破裂,多发生于少尿期,由于严重肾髓质出血所致。

7、心脏损害和心力衰竭,汉坦病毒能侵犯心肌,而引起心肌损害,临床上常见为心动过缓和心律失常。

由于高血容量综合征、肺水肿等使心肌负担过重,因而可出现心力衰竭。

8、肝损害,4%~60%患者ALT升高,少数患者出现黄疸或明显肝功能损害,肝损害以SEOV感染多见。

是病毒损害肝脏所致。

9、高渗性非酮症昏迷,极少数HFRS患者在少尿期或多尿期出现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嗜睡甚至昏迷。

以上就是关于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并发症有哪些的相关介绍。

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并发症是非常多的,而且还比较严重,所以患有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朋友一定要及时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这样才能降低死亡的风险。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治疗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治疗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治疗本病治疗以综合疗法为主,早期应用抗病毒治疗及液体疗法,中晚期则进行对症治疗。

"三早一就"仍为本病治疗原则,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就近治疗。

(一)发热期1.控制感染发病4日以内病人可应用利巴韦林,每日1g,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静滴,持续3~5日进行抗病毒治疗。

2.减轻外渗早期卧床休息,为降低血管通透性可给予路丁、维生素C等。

每日输注平衡盐液和葡萄糖盐水l000ml左右,高热、大汗或呕吐、腹泻者可适当增加。

发热后期给予20%甘露醇125~250ml静滴,以提高血浆渗透压,减轻外渗和组织水肿。

3.改善中毒症状中毒症状重者可给予地塞米松5~l0mg静滴,以降低血液黏滞性。

(二)低血压休克期1.补充血容量:宜早期、快速和适量,争取4小时内血压稳定。

液体应晶胶结合,以平衡盐为主,切忌单纯输入葡萄糖液。

胶体溶液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甘露醇、血浆和白蛋白。

由于本期存在血液浓缩,故不宜应用全血。

补容期间应密切观察血压变化,血压正常后输液仍需维持24小时以上。

2.纠正酸中毒:主要用5%碳酸氢钠溶液,每次5ml/kg;根据病情每日给予1~4次。

3.血管活性药物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经补液、纠正酸中毒后血红蛋白已恢复正常,但血压仍不稳定者可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l0~20mg/100ml液体静滴,或山莨菪碱(654-2)0.3~0.5mg/kg静脉注射。

同时亦可用地塞米松l0~20mg静滴。

(三)少尿期1.稳定内环境若尿比重>1.020,尿钠<40mmol/L,尿尿素氮与血尿素氮之比>10:1,应考虑肾前性少尿。

可输注电解质溶液500~l000ml,并观察尿量是否增加,或用20%甘露醇100~125ml静注。

观察3小时尿量若少于100ml,则为肾实质损害所致少尿,宜严格控制输入量,每日补液量为前一日尿量和呕吐量加500~700ml.补液成分除纠正酸中毒所需5%碳酸氢钠溶液外,主要输入高渗葡萄糖液(含糖量200~300g),以减少体内蛋白质分解,控制氮质血症。

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

⑷肾缺血性坏死:低血压休克、DIC→肾血管微血栓 形 成→肾缺血性坏死
⑸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的激活:→肾动脉收缩→肾皮 质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 ⑹肾小管管腔阻塞
(三)病理解剖
1、血管病变:EHF基本病变是小血
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管壁不规 则收缩、扩张→纤维素样坏死和崩解→官 腔内微血栓形成。
主要为啮齿类如黑线姬鼠、大林姬鼠、褐家

其他动物如猫、狗、家兔等
人不是主要传染源。
褐家鼠
1、呼吸道传播: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如粪、唾 液等污染物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而 引起人体感染。 2、消化道传播:进食被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 污染的食物,经口腔或胃肠道粘膜而感染。 3、接触传播:被鼠咬伤和破损伤口接触带病毒 的鼠类排泄物或血液后导致感染。 4、垂直传播:孕妇感染本病后,病毒可经胎盘 感染胎儿。 5、虫媒传播:革螨或恙螨具有传播作用。
2、肾脏病变: 肉眼:肾肿大,肾脂肪囊水肿和出血;切面见皮质 苍白、髓质暗红、极度充血、出血和水肿。 镜检:肾小球充血 基底膜增厚 肾小球囊内有蛋白质和红细 胞、 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变性, 管腔内有较多的红细胞和 肾间质高度充血、出血和水肿;肾小管 上皮性、坏死以至消失。
3、心脏病变:肉眼可见右心房内膜下广泛出血,深达肌层或
等。 4、肾损害:表现为蛋白尿、管型尿、尿中有膜状物排 出。
发热期口诀
• 高热面红酒醉貌, • 头痛腰痛像感冒, • 皮肤黏膜出血点, • 恶心呕吐蛋白尿。
㈡低血压休克期
病程的第4-6天。发热末期或热退同时 出现血压下、降。其持续时间短者数小 时,长者可达6天以上。其长短与病情严 重程度、治疗措施是否恰当有关。
(二)传播途径

肾综合征出血热名词解释

肾综合征出血热名词解释

肾综合征出血热名词解释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简称HFRS)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流行于中国大陆和东北亚地区,随着外来入侵性疾病的传播,包括非洲猪瘟,该疾病在西欧和美洲也遭受威胁。

肾综合征出血热具有多种形式,可归纳为尿毒症型、轻微血热型、神经症型和出血热型。

其中,尿毒症型主要表现为血清尿素氮升高、尿量减少、尿糖或蛋白质出现异常以及肾功能紊乱等症状。

轻微血热型与尿毒症型相似,但除了尿量减少外,体温也出现普遍升高。

神经症型则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肌痛、胃肠炎等,此外,皮疹、睡眠障碍和停止排尿等症状也可能出现。

出血热型的典型特征是突然出现的发热,并伴有呼吸性、心肌梗死性或神经性出血。

HFRS主要通过宿主(尤其是野鼠)排泄物中传播的hantavirus,经过空气传播或接触宿主排泄物、血液、皮肤等传播而滋生。

因此,预防HFRS的措施主要是消除hantavirus的滋生环境,加强野生动物的消毒、清除和除害工作,以及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此外,关键的预防措施也包括调整生活习惯、定期检查以及严格的抗病毒治疗。

在饮食方面,应当增加含钙、钙吸收和免疫系统促进的食物,以及降低宿主肝细胞氧化受损的食物。

同时,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在必要时采取消毒措施,而且及时补充水分。

在治疗方面,HFRS可以通过抗病毒药物和抗凝血药物进行治疗,以及对肾功能异常进行辅助治疗。

病毒治疗时,应给予多肽类药物、细胞增殖抑制药物和抗病毒药物,以阻止病毒的复制和细胞内入侵。

抗凝血药物也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出血热型的血液凝结异常,以减轻临床症状并避免病情加重。

同时,对肾功能异常进行辅助治疗,可以减少肾脏损伤,提高治愈率。

总之,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疾病,其发病率正在不断增加,预防和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定期体检,以及及时的抗病毒和抗凝血治疗,都有助于预防和控制HFRS的发生和蔓延。

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主要内容一、概述1.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不同鼠种携带不同型别的汉坦病毒(HV)引起的一组自然疫源性疾病。

2.我国为HFRS高发国家,病例数占全世界的90%,在病毒性疾病中仅次于病毒性肝炎居第2位,列为国家重点防治疾病之一。

3.1997年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出“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

二、流行病学1.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不同型别的HFRS有其相对的固定宿主动物,目前世界报导190余种。

小型啮齿动物为本病毒主要宿主和传染源(鼠类)。

我国73种脊椎动物自然感染HV,黑线姬鼠、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

家畜、家禽中猫、犬、兔、牛、羊、猪、鸡均有一定水平的HV感染。

2.传播途径本病具有多途径研究的特征,可能的传播途径有三类即:动物源性传播、螨媒传播和垂直传播。

a、动物源性传播皮肤粘膜伤口传播:与宿主动物及其排泄物(尿、粪)、分泌物(唾液)接触,HV 经污染皮肤或粘膜伤口而受到感染。

呼吸道传播:吸入被宿主动物带病毒排泄物污染的气溶胶而感染。

消化道传播:食入被宿主动物带病毒排泄物污染的食物而感染。

b、虫媒传播革螨:在野鼠间传播、维持疫源地上有重要作用,在鼠传人上作用不大。

柏氏禽刺螨:在鼠传人方面可能有一定作用。

恙螨:可作为Ⅰ型HFRS的传播媒介并兼有储存宿主的作用,维持疫源地上有重要作用。

c、垂直传播患病孕妇:通过胎盘传给婴儿。

带病毒孕鼠:孕鼠经胎盘传给胎鼠。

螨类:经卵传播3、人群易感性人群对HV普遍易感,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为10:1。

隐性感染与HV型别密切相关,家鼠型隐性感染率在5.17%,姬鼠型1.11%,混合型3.27%。

病后可获得稳定而持久免疫力,极少发生2次感染。

隐性感染抗体滴度低,持续时间不及显性感染。

4、流行特征a、地理分布世界分布:HV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78个国家和地区。

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
红”。
②渗出与水肿:球结膜和眼睑水肿 ③出血:多在腋下、胸、背、上肢呈搔抓样、 条痕样,更具特征性。 7 (3)肾脏损害:蛋白尿、血尿、管型尿。肾区叩击痛。
2、低血压休克期:一般发生于第4~6天,热退后, 其他症状反而加重。
3、少尿期:一般在病程第5~8天。 ①少尿(<400ml/24h)或无尿(<100ml/24h) 是本期的主要特征。 ②同时有尿毒症:消化道症状、NS症状、出血症状 加重等。 ③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 ④可引起高血容量综合症。 4、多尿期:9~14天 尿量在3000ml/24h以上,易继发感染。
5、恢复期:尿量恢复至2000ml/24h以下即进入本期。
8
五、实验室检查:
(一)常规检查: 1、blood RT:WBC↑↑,早期N↑,4日后L↑,
并出现异常L。
本病的特征 之一
2:urint RT:显著蛋白尿,还有管型尿、血尿。 (二)生化检查:血BUN↑,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 (三)凝血功能检查 (四)免疫功能检查 (五)特异性检查:IgM 1:20 IgG 1:40,1周后滴 度上升4倍有诊断价值。
血管壁脆性↑ 通透性↑
DI C
5
2、免疫作用:主要为Ⅲ型变态反应
免疫复合物,广泛沉积于各器官组织引 起病损。
(二)病理解剖:
基本病变:是全身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变性、坏死。
6
四、临床表现:
潜伏期:4~46天,一般1~2周。 (一)典型病例有五期经过: 1、发热期:
(1)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 ①寒战、高热及“三痛征”。 ②消化道症状:较显著。 ③重症患者有NS症状。 (2)充血、出血外渗表现: ①充血性皮疹:酒醉貌即“ 皮肤三红征”,“粘膜三

出血热护理问题及措施

出血热护理问题及措施

出血热护理问题及措施
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通过鼠类传播,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以下是出血热护理可能遇到的问题及相应措施:
1. 发热护理:发热是出血热的常见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

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根据医嘱给予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等。

同时,要注意保持患者的舒适度,提供清凉的环境和适当的衣物。

2. 低血压休克护理:低血压休克是出血热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患者可能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等症状。

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稳定。

3. 肾脏损害护理:肾脏损害是出血热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患者可能出现蛋白尿、血尿等症状。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尿量、尿色等,记录出入量,根据医嘱给予利尿剂等药物治疗。

4. 出血护理:出血是出血热的常见症状之一,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紫癜、牙龈出血等症状。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保持床铺清洁干燥,避免皮肤摩擦和外伤,预防出血加重。

5. 心理护理:出血热患者可能因疾病的严重性和陌生的环境而感到紧张和恐惧。

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安慰,解释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治疗措施,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肾综合征出血热35例观察及护理

肾综合征出血热35例观察及护理

对于多尿期 患者 , 应适 当增 加补 液量 , 饮 水适度 , 注意补钾 ; 对 于恢 复期 患者 除 了 常规观察 与 护 理外 , 还要 要 加 强健 康 教 育, 嘱患者 注意个 人卫 生 , 注 意家 庭灭 鼠
表现 、 治疗措施 具 有一定 的特 殊性 , 这 也
以防鼻 出血 , 一旦患者 出现鼻衄 、 呕血 、 柏 油样便等情 况 , 要做 好输血 准备 , 及 时抢
救。
就决定 了其护 理 过 程 也有 其 特 殊性 。 本文总结 2 0 1 2年 1月 一 2 0 1 2年 1 0月 我 院3 5例患者 的护 理过 程 , 现将 结果 报 告
如下 。 资 料 与 方 法

( 4 ) 少尿 期 : 少 尿 期 与休 克 期 界 限模
糊, 因此 护 理 人 员 要 更 加 细 致 的 观 察 , 精 确 记 录 出入 量 , 每 8小 时 小 结 1次 , 并 严 密观察尿颜色 、 大便 颜 色 、 心率 、 呼 吸 变 化
降温措施 , 尽 量采用 物理 降温 , 一 定要避 免使用化学 药物解热镇痛剂等 , 以防止 引
脉搏情况 , 同时观察患者面色 、 四肢 冷 暖 、
血 热患者临床 护理 资料 , 总结护 理要 点 , 并分析 护 理 效果 。结果 : 3 5例 经 过 严 密



观察 和精 心 的 护 理 , 3 4例 治 愈 , 死亡 1
例, 总有 效 率 9 7 . 1 4 %。结 论 : 严 密 的 病 情观察 、 科 学 的 护 理 措 施 是 治 疗 肾 综 合 征 出血 热 的 关键 , 对促 进 患者康 复、 提 高 治
0 3. 26 2

5. 肾综合征出血热

5. 肾综合征出血热

一、历年考点串讲肾综合征出血热历年必考.考查重点为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应熟练掌握.考试的细节有:1.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主要为汉坦病毒。

2.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休克最主要的原因是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血容量减少。

3.典型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一般为发热后期或热退时全身症状加重。

4.肾综合征出血热典型病人包括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5.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最致命的水、电解质及酸碱紊乱是高钾、低血钠、酸中毒。

6.患者有全身酸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痛)。

7.毛细血管损害,颜面、颈、胸部潮红(三红)。

8.肾综合征出血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水肿。

9.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治疗原则:稳、促、导、透,即稳定机体内环境、促进利尿、导泻和透析。

10.典型病例:中年男性,农民。

4d前出现高热、头痛、腰痛、呕吐、腹泻,连续发热4d,鼻出血1次。

用对乙酰氨基酚后退热,但出现头晕、尿少、排尿痛。

血白细胞18×10/L,中性粒细胞0.60,形态不规则,单核细胞0.12,淋巴细胞0.23,血小板50×10/L,尿中有膜状物,该病应诊断为肾综合征出血热。

二、考点笔记肾病综合征出血热记忆口诀:农民工人条件差,黑线姬鼠到处爬;流行发热尿蛋白,三痛三红很厉害,汉坦病毒找到家;三早一就搞定它。

考点:病原学及流行病学1.汉坦病毒:单链RNA病毒。

2.传染源黑线姬鼠、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和传染源。

人不是主要传染源。

3.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接触、垂直、虫媒——5种传播途径。

4.易感性。

考点:临床表现(一)发热期1.发热:弛张热2.全身中毒症状: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3.毛细血管损害:①颜面、颈、胸等部位潮红,重者呈酒醉貌。

②眼结膜、软腭(呈针尖样出血点)、咽部充血。

③腋下和胸背部皮肤出血,常呈搔抓样或条索状。

(二)低血压休克期多数病人发热末期或热退同时出现血压下降,少数热退后发生。

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


③ 易发生脑出血等并发症。
④ 少尿期症状和体征逐渐消失。
5. 恢复期

① 尿量恢复至2000ml以内,尿比重 及血BUN复常。 ② 伴见软弱无力,头晕,腰痛等虚 弱症状。 ③ 可留有后遗症。


六、并发症



1. 2. 3. 4. 5. 6. 7.
腔道出血和颅内出血; 肺水肿、呼吸窘迫综合征; 继发感染; 心肌损害、心力衰竭; 肝脏损伤; 肾破裂; 高血容量综合征。
埃博拉出血热



EbHF也称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 性病毒性出血热。 症状:高热、头疼、肌肉酸痛、胃疼、疲倦、 呕吐及腹泻,2-3天后,胃肠道、口腔等多处 出血,皮肤下紫瘢,重者者多在6-9日内死于 脏器衰竭和失血性休克。 1976年首次出现在扎伊尔和苏丹。分别发 病318例和284例,死亡280例和151例。死亡率 在50%以上。2000年在乌干达北部流行。今年3 月以来在刚果北部流行,已造成100多人死亡。
④对症或放血治疗


高血容量综合征:利尿,导泻,并限制 水钠入量。心衰:利尿予速尿40mg 静脉推 注;强心予西地兰0.2~0.4mg稀释后缓慢 静脉注射。扩血管可用硝酸甘油10mg加入 葡萄糖液500ml静滴,据血压调整滴数。高 血钾:10%葡萄糖500ml加入胰岛素8U,静 脉滴注,并配合利尿,纠正酸中毒。 必要时尝试放血治疗。
中医中药治疗
(1) 抗病毒 ① 板蓝根注射液:每次2ml,每日 3次,肌注。或板蓝根冲剂,每次1包, 每日3 次,口服。 ② 抗病毒颗粒:每次1 包,每日3 次,口服。
中医中药

出血热肾病综合征

出血热肾病综合征

出血热肾病综合征百科名片出血热肾病综合征(HFRS),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广泛性损害,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表现。

目录疾病名称:出血热肾病综合征[1]h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HFRS,FarEasthemorrhagicfever,hemorrhagic disease,epidemic,Koreanhemorrhagicnephrosonephritis,nephropathiaepidemica,Nidok odisease,Songofever疾病分类:感染科疾病描述:冬春季多见,出血热肾病综合征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

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衰竭为主要表现,又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HFRS)。

本病广泛流行于亚、欧等许多国家,中国为重疫区。

疾病概述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是一种由病毒传染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泛,危害严重。

至今,流行性出血热还是一种严重危害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传染性疾病。

流行性出血热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其病原、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不同,曾有过多种不同的名称。

如我国和日本将其称之为“流行性出血热”;朝鲜称之为“朝鲜出血热”;苏联称之为“出血性肾炎肾病”;北欧称之为“流行性肾病”等实际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流行性出血热无一例外地都有不同程度的肾脏损害,故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统一将其命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renal syndrome,HFRS)肾脏是流行性出血热损害最为常见的靶器官。

临床上,肾脏损害往往是流行性出血热最为突出的表现之一有50%~60%的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并成为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流行性出血热的肾脏损害尽管病情凶险、危重,但绝大多数病例,如能尽早发现,及时有效地给予治疗,即使是病情极为严重的病例在救治成功后,其肾脏损害也可痊愈,而不遗留慢性病变,更绝少转化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22例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多尿期高血压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22例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多尿期高血压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中外健 康文擒 2 0 年2 0 9 月第6 卷第4 Wol lat ie t M d c lP r de 期 rd l l D g s e ia e i ia e h o
1 I 护 理 缶床
护理工作 与控制院 内感 染
赵兰英 ( 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鹤 岗 140 ) 5 1 1
肾 病 综 合 征 出 血 热 ( RS 是 由病 毒 引起 的 一种 自然 疫 源 右 , 时 予 以 卡 托 普 利 、 苯 吡 啶 等 口服 降 血 压 , 尿 量 在 2 0 ml HF ) 同 硝 如 50 性 传 染 病 , 高 血 压 症 状 是 此病 常 见 的 一 种 临 床 症 状 。 般 认 为 以 下 , 给 予 利 尿 药 。高 血 压 持 续 1 3 有 8 , - 天 的 l 例 , 而 一 可 - 天 例 46 0 高 血 压 症 状 多 发 生 在 少 尿 期 ,而 发 生 在 多 尿 期 的 较 少 。我 院 自 7 以上的 4 。出院时所 有病人血压均恢 复正 常。 天 例 20 年 1 02 月剑 2 0 年 l 月收 治 HF 患 者 共 6 例 其 中 并 发 多 尿 08 0 RS 6 2 4 护 理 体 会 . 期 高 血 压 病 占 2 例 ,现将 临 床 资 料 汇 总如 下 : 2 2 4 1 一般 护理 ①病室环境 :保持 室内安静 、清 洁 、空气 . , 1病例选择 清新、保暖 ( 温度 l 度 - 0 8 2 度) ,病人应绝对卧床 休息。②做好 2 例 均 为 住 院 患 者 , 2 例 女 2 , 龄 自2 -- 6 岁 , 2 男 0 例 年 0 -0 其 消毒 隔 离 工 作 :病 人 的 血 液 , 液 及 其 他 排 泄 物 污 染 的 用 具 均 应 尿 中 2 例 为 农 民 , 例 为 野 外 流动 人 员 , 2 病 人 中既 往 无 高 血 压 消 毒 处 理 ,严 格 执 行 无 菌 技 术 操 作 ,以 防 交 叉 感 染 。④ 饮 食 :给 0 2 2例

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

(四)凝血功能检查 发热期血小板减少, 功能降低。DIC时,开始为高凝阶段,凝 血时间缩短,其后为低凝阶段,血小板 进一步减少;DIC高凝期出现凝血酶时间 缩短,消耗性低凝血期纤维蛋白原下降,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时间延长, 进入纤溶亢进期出现纤维蛋白降解物升 高。
(五)免疫学检查 1.特异性抗体检测 在第2病日能检出特异性IgM 抗体,1:20为阳性。IgG抗体1:40为阳性,1 周后滴度上升4倍或以上有诊断价值。 2.特异性抗原检测 常用ELISA、IFA,早期病人 血清及周围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 胞和尿沉渣细胞均可检出汉坦病毒抗原。
(六)分子生物学检测 用RT-PCR法可以检出汉 坦病毒RNA,具有诊断价值。 (七)病毒分离 将发热期病人血清、血细胞和 尿液等接种于Vero-E6细胞或A549细胞可分离 出汉坦病毒。 (八)其他检查 肝功能可异常。心电图可有心 律失常和心肌损害,高血钾出现T波高尖,低 血钾出现异常U波。脑水肿可见视神经乳头水 肿。胸部X线检查可出现肺水肿、胸腔积液等。
2.肾综合征出血热 是由汉坦病毒 (Hantavirus,HV)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 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以急性起病、发 热、出血、低血压休克和肾损害等为特征。
[病原学]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属汉坦病 毒,为RNA病毒。根据血清学检测,汉坦病毒 可分为至少20个以上血清型,其中Ⅰ型、Ⅱ型、 Ⅲ型、Ⅳ型病毒是经WHO认定的,我国流行 的主要是Ⅰ型和Ⅱ型汉坦病毒,近年我国还发 现了Ⅲ型病毒。Ⅰ型较重,Ⅱ型次之,Ⅲ型多 为轻型。
(二)尿常规检查 病程第2日可出现蛋白 尿,第4~6日尿蛋白常达+++ ~ ++++, 突然出现大量尿蛋白对诊断有帮助。尿 蛋白随病情加重而增加,至少尿期达高 峰。少数病人尿中出现膜状物对诊断有 意义。镜检可见有红细胞、白细胞和管 型。

肾综合症出血热常见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和护理措施讲义

肾综合症出血热常见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和护理措施讲义

【流行病学】
(四)流行特征
1.地区性:汉坦病毒感染主要分布于亚 洲,全世界31个国家地区发病,我国 疫情最重
2.季节性:四季发病,但有明显季节高 峰。黑线姬鼠11月-次年1月,家鼠3-5 月
3.人群分布:男性2/3;16-60岁90%; 农民78.5%
【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 机制尚不清楚 • 多数研究提示EHFV是发病的始动因子。 • 一方面病毒感染直接损害感染细胞功能和结构 • 另一方面病毒感染诱发免疫应答和各种细胞因
【治疗】
• 方法:综合疗法 • 原则“三早一就”:早期发现、早期
休息、早期治疗和就近治疗 • 防治休克、肾衰竭、出血、继发感染
(一)发热期
1.抗病毒 Ribavirin 1g静滴,3~5天。
2.减轻外渗 降低血管通透性:rutin, vit C; 平衡盐液(复方醋酸钠液); 提高血浆渗透压:mannitol。
子(IL-1,TNF)的释放,既有清除病原、保 护机体的作用,又有引起组织损伤的不利作用
【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 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小A、小V、Cap)内 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
• 所有血管内皮细胞、脏器组织中均能检出EHFV抗原 • 脏器中肾病变最明显,灌注不足;实质受损 • 右心房内膜下广泛出血,心肌纤维不同程度变性坏死 • 脑垂体、肾上腺肿大,充血、出血、凝固性坏死
3. 改 善 中 毒 症 状 dexamethason
物理降温为主,
4.预防DIC 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
(二)低血压休克期
1.补充血容量 早期、快速、适量平衡 盐液,低分子右旋糖酐、血浆、清蛋 白
2.纠正酸中毒 5%碳酸氢钠液 3.血管活性药物 多巴胺、山莨菪碱 4.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5.强心 毛花苷丙或毒K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的护理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的护理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的护理
本节考点 1.肾综合征出血热概况(★★★)。 2.病原学、发病机制(★)。 3.流行病学(★★)。 4.临床表现(★★★)。 5.辅助检查(★★)。 6.治疗要点(★)。 7.常见护理问题、护理措施(★★★)。
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是主要传染源。 基本病理变化:全身广泛小血管、毛细血管损 害。 临床主要表现: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 性肾衰。 我国为高发疫区。
七、治疗要点
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治疗原则为“三早 一就”,即早期发现、早期休息、早期治疗 和就近治疗。在各个时期进行对症治疗,积 极防治出血、休克、肾衰、继发感染“四关” 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
体温过高 与病毒血症有关。 急性疼痛 与脑血管扩张出血、肾及眼周围组织充 血水肿和病毒血症有关。 组织灌注无效:肾脏、外周组织 与全身广泛小血 管损害血浆外渗、出血、后期并发DIC有关。 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肺水肿、出血、继发感 染。
3.毛细血管损害
➢ 充血--皮肤三红:面、颈、胸潮红(酒醉貌)
粘膜三红:眼结膜、软腭和咽部
➢ 出血 ➢ 渗出水肿
4.肾损害--蛋白尿和管型
发热面红酒醉貌, 头痛腰痛象感冒, 皮肤黏膜出血点, 发热恶面心红呕酒吐醉蛋貌白,尿。
头痛腰痛象感冒,
皮肤黏膜出血点,
恶心呕吐蛋白尿。

低血压休克期
多在第程4~6出现 最大特点:体温下降,症状体征反而加重 发热末期或退热同时,出现血压降低和休克 休克表现:手足冷、脉细弱、烦躁、口唇苍白及 青紫,气急及尿量少等
重要途径)、消化道传播、 接触传播、垂直传播、虫媒 传播。
易感性:普遍易感,感染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表现及护理
关键词出血热临床表现出血热的护理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在我国又称为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1],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衰竭为主要表现,而休克、出血和急性肾衰竭均能导致患者死亡。

临床资料
临床表现:潜伏期2周(4~16天),典型病例可有发热期、低血容量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这5期。

发热期:病程为1~3天,除发热外主要为全身中毒症状,毛细血管损伤和肾损伤,多数起病急骤,体温常在39~40℃之间,以稽留热多见,热程多在3~7天,较少见超过10天[2]。

一般情况下体温越高,热程越长病情越重,全身中毒症状则表现为疲乏,全身酸痛、腰痛等,少数患者也出现头痛、腰痛及眼眶痛,及多数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主要是由于胃肠道充血,水肿所致,重症患者可出现嗜睡、躁动不安、谵妄等神经症状,毛细血管损伤一般出现于发热2~3天后,主要表现为充血、出血和渗出水肿的表现,可见面部、颈部及胸部皮肤潮红、眼睑、球结膜水中,轻者眼球转动时结膜有漪涟波,重者成水疱样,发热2~3天可见出现肾脏损伤,主要表现为尿量减少及蛋白尿。

低血容量休克期:一般发生于病后4~6天,多数在发热末期或热退同时出现血压下降,其特点为时间长短与病情轻重的治疗措施是否及时和正确有关,开始可表现为面热潮红,四肢温暖之后转为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四肢厥冷等。

少尿期:一般发生在病后5~8天,主要表现有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严重可有头晕、头痛、嗜睡、甚至昏迷等,酸中毒表现为呼吸增快或深大呼吸,电解质紊乱则以高钾、低钠、低钙为主,水钠潴留则组织水肿加重,可出现腹水和高血容量综合征等。

多尿期:一般发生在病程9~14天,通常持续7~14天,短者1天,长者可达数日,随着尿量的逐渐增加,氮质血症逐渐下降,精神食欲逐渐好转,到后期每日尿量可达400~800ml,甚至更高,若不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则易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低钠、低钾等。

恢复期:在病程3~4周后,尿量逐渐减少至正常,精神食欲基本恢复正常,肾功能的完全恢复需1~3个月,重者可达数日或数年。

护理措施
休息:发病后即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免加重组织脏器的出血。

恢复期患者也仍要注意休息。

饮食:在饮食上要给予清淡可口,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发热期应注意适当补充液体量,少尿期应给予高碳水化合物、低盐、低蛋白饮食,多尿期应注意液体量及钾盐等的补充,指导患者多食用含钾高的食物,如香蕉等。

对症护理:①高热:物理降温为主,应用冰袋,冰囊等,但注意不能采用乙醇或温水擦浴,以免加重皮肤的充血、出血。

②肾衰竭:按“量出为入,宁少勿多”的原则,严格控制液体入量;适当增加糖的供给,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密切观察患者用利尿药物后的反映,协助排尿、排便,观察颜色性状及量,并做好记录。

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者,应立即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使患者取半坐位或坐位,双下肢下垂。

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护理,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治疗目的,以取得积极配合,做好透析后观察与护理。

③循环衰竭: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给予输入液体扩充血容量,快速扩容时,注意观察心功能,避免发生急性肺水肿;给予吸氧;密切观察治疗效果;做好各种抢救的准备工作。

④皮肤及黏膜的护理:减少对皮肤的不良刺激,应保持床铺清洁、干燥、衣服应宽松、柔软,出汗较多时应及时更换;协助患者保持舒适体位;避免推拉、拽等动作,以免造成皮肤的破损;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黏膜的清洁、湿润、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及痰液;保持会阴部清洁,留置导尿者应做好无菌操作,定时膀胱冲洗。

心理护理:很多患者病情重,加上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缺乏和了解,往往使患者及家属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所以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里护理是及其重要的[3]。

我们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心理状态,采用不同的护理沟通形式,以满足患者需要的方式,如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遵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等。

因此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外理和疏导,增强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安全感及对疾病治疗和康复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王陇德.临床诊疗指南·传染病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8.
2 姜云玲.临床传染病科护理细节[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5-139.
3 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