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桂花雨教案新人教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桂花雨》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桂花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词语、句子的基本意思。
2.了解桂花雨的来历和象征意义。
3.能够感受和理解诗歌的意境,培养审美情感。
4.能够初步表达对春天的美景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桂花雨的象征意义,感受春天美景。
2.难点:表达对春天美景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1.课文《桂花雨》PPT。
2.讲解人物:桂花、小蝶。
3.知识点整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让学生观看桂花树的图片,引出问题:你们知道桂花有什么特点吗?
2. 学习课文
•朗读课文,分段解释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结合PPT展示桂花雨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景。
3. 学习桂花雨的象征意义
•讲解桂花雨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它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桂花雨代表着什么,为什么作者选择桂花来描写春天。
4. 表达情感
•让学生围绕春天的美景,发挥想象,用诗歌或散文表达对春天的情感。
•学生可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想象,写一段描述春天美景的文字。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桂花雨的象征意义,感受到了春天美景,培养
了审美情感。
六、作业布置
写一篇短文,描述你眼中的春天美景,可以参考今天学习的诗歌《桂花雨》。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本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认真思考,努力进步。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桂花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桂花雨》故事情节,理解桂花与文化的联系。
2.掌握课文中重要的生字词语及其含义。
3.体会古人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欣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
2.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桂花雨》的故事情节和内涵。
2.学习课文生字词语,掌握课文重要词语的意义。
难点1.理解桂花与文化的联系,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词语进行课文解析及讨论。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2.教具:PPT课件、桂花图片、字卡、小组活动任务卡。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利用桂花图片引入课文《桂花雨》,激发学生对桂花的兴趣。
2.复习上一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第二步:学习课文(25分钟)1.师生共同朗读课文,学习并解析生字词语。
2.理解课文故事情节,探讨桂花与文化的联系。
3.小组合作,分析课文并撰写课后问题。
第三步:课外拓展(15分钟)1.组织学生自主在课外了解桂花的相关知识。
2.学生展示研究成果,分享信息,拓展课外知识。
第四步:课文感悟(20分钟)1.学生围绕桂花的文化内涵展开讨论,分享对桂花的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情感进行表达,培养表达能力。
第五步:课堂作业(5分钟)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业。
2.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与评价,鼓励学生多多思考。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对桂花与文化的联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增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多利用生活中的文化元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与文学素养。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3《桂花雨(第1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3《桂花雨(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桂花雨》的基本情节和主题,能复述故事内容。
2.掌握生字词:桂花、嗅、甘甜、蜂蜜,能正确书写并理解词义。
3.能感受诗意的抒情散文,欣赏文字之美。
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生字词:桂花、嗅、甘甜、蜂蜜的书写和词义。
2.理解并复述《桂花雨》的故事内容。
难点1.能够感受和理解散文中的诗意境界。
2.运用生字词表达自己对故事的感受。
三、教学准备1.课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3《桂花雨(第1课时)》。
2.教学课件或者黑板。
3.生字卡片:桂花、嗅、甘甜、蜂蜜。
4.学生课本、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导入1.老师先播放桂花绽放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桂花的美。
2.通过问题引入:你们平常去哪里能看到桂花?桂花的味道是什么样的?学习新词1.展示生字卡片,让学生看、读、背。
2.教授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让学生理解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解释。
阅读课文1.学生课本打开到《桂花雨》一文,供学生自读。
2.鼓励学生读一读桂花的描述部分,感受其中的诗意。
3.分段教学,解释一些生字词和句子,确保学生理解。
理解故事1.讲解《桂花雨》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复述。
2.提问:为什么桂花花瓣上有露珠?桂花为什么发出阵阵香气?3.学生讨论,体会故事中传递的情感和意境。
补充活动1.绘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桂花雨》中的场景或者情节。
2.默写生字:让学生尝试用生字词造句。
五、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册上关于本课内容的习题。
2.写一篇文章,描述自己看到桂花时的感受,并用本节课的生字词进行描写。
六、教学反思本课通过故事讲述,让学生感受桂花之美,提高语文阅读的兴趣,并通过生字词的学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但是,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多参与,激发他们思考的欲望,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3桂花雨》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3桂花雨》教案含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故事内容,理解故事大意;
2.能够表演出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和行为;
3.能够通过故事理解其中蕴含的道德寓意。
二、教学重点
1.故事的理解与表达;
2.角色情感的表演;
3.道德寓意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
1.课文《3桂花雨》;
2.教学反思表格;
3.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1.播放录音,让学生听一遍桂花雨的故事;
2.引导学生畅想:如果自己是故事里的小明,会怎样做?
3.学生回答,老师引导讨论。
第二步:学习故事(15分钟)
1.分角色小组阅读故事;
2.小组展示分角色表演;
3.全班一起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及人物感情变化。
第三步:讨论故事寓意(15分钟)
1.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所蕴含的道德;
2.学生讨论后,老师总结,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第四步:课堂练习(10分钟)
1.给学生提问,让学生口头简述故事大意;
2.随机提问学生,让他们表达出故事的教育意义。
第五步:作业布置(5分钟)
1.布置写读书笔记的作业;
2.提醒学生复习故事内容。
五、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涵?
2.学生在表演和讨论中的情感体现如何?
3.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领悟故事所蕴含的道德寓意?
4.教学反思是否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是本次关于《3桂花雨》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希望种下了学生心灵的种子,促进学生成长。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通用12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箩、杭”2个生字。
识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工具ppt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著名作家琦君的一篇散文,题目是——生:桂花雨。
1、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针对课题,想象画面。
师:都说散文如诗、散文如花。
善于阅读的人,都能从文字里读出画面来,当你读到桂花雨这三个字的时候,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3、生回答,师小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桂花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请你用一个字来概括这种感受。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字词的认读情况。
(指生读,齐读。
)(2)桂花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你想用哪一个字来概括?指生交流,师板书:香美乐三、品读感悟师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细细品读,看作者是如何把这些美好的感受表达出来的。
1、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下简单的批注。
(生默读,勾画,写批注,师巡视指导。
)2、学生交流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要求先读勾画的句子,再谈感受。
)预设一: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桂花雨》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桂花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桂花雨》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家乡桂花盛开时的美好景象,以及桂花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通过描述桂花的特点、桂花的香气以及桂花的相关活动,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语言表达、阅读理解和情感体验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他们在学习本课之前,可能已经接触过其他描写自然景物和表达情感的课文,对这类文本有一定的阅读经验。
但同时,本课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为丰富,对学生来说,理解和感悟课文中的情感仍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学会珍惜和传承家乡的文化习俗。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感悟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实物等手段,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朗读指导法: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4.写作训练法: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展示课文内容,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2.生字词卡片:用于学生学习和巩固生字词。
3.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教案篇1教学目标1.抓住“浸”、“摇”等关键字词,想象画面,体会借助具体事物和童年回忆表达感情的方法。
2.联系上下文和阅读链接,理解句子含义,体会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抓住“浸”、“摇”等关键字词,想象画面.2.体会借助具体事物和童年回忆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1.体会借助具体事物和童年回忆表达感情的方法。
2.体会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童年是一幅五彩缤纷的画卷,老师相信你们的童年一定发生过许多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生交流自己的童年趣事。
2.通过上节课的预习,我们知道琦君家乡的桂花也给她带来了许多欢乐,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家乡,一起去感受那桂花雨带给她的欢乐!(板书课题)(二)精读悟法,学习表达1.感受“桂花香”。
《桂花雨》的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特别感人:“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
”这普普通通的桂花,为什么这般让魂牵梦萦呢?细读课文,把自己的感受用简单的批注写下来。
(1)独爱桂花。
引导学生抓住桂树与梅树的对比体会内心对桂花的亲切和喜爱之情。
(2)沉浸桂花香。
迅速浏览课文,文中哪些地方提到了桂花的香气?划出相关语句。
①对比理解。
“桂花盛开的时候,……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为什么用“浸”不用“飘”?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中也曾用到过这个字,还记得那句话吗?(出示“……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这里的“浸”字好在哪里?“浸在桂花香里”“浸在浓雾里”中的两个“浸”字在表达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师小结:“浸在浓雾里”就是浸泡、渗入,说明雾大。
文中的“浸”指的是桂花的香气是无处不在的,这种香气浸入了村庄的每户人家,也浸入了每个人的心里。
②“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生交流。
师小结:一个“浸”字用得巧妙,它不仅巧妙地写出了桂花的香,而且这种香气早已不受季节的控制,它一直存在村庄之中,存在人们的生活里,存在人们的心里,对童年的怀念之情溢于言表。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案【三篇】
【导语】⼈教版五年级语⽂上册语⽂教案怎么写?⽆忧考整理了⼈教版五年级语⽂上册《桂花⾬》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桂花⾬》教案⼀ 教学⽬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2个⽣字。
读读记记“姿态、迷⼈、⾄少、邻居、成熟、完整、提前、 ⾹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启发学⽣谈谈⾃⼰童年⾥难忘的⼈和事,训练学⽣的思维能⼒和语⾔能 ⼒。
2.过程与⽅法 通过⾃读⾃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 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情朗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课⽂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课时安排:⼀课时 教学过程:〖你正在浏览《⽼百晓在线》提供的⽂章〗 ⼀、谈话引⼊。
1.谈话: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 是⼀种享受,充满了乐趣。
让我们⼀起⾛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
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琦君(1918—)现当代⼥作家。
原名潘希真。
浙江永嘉⼈。
毕 业于杭州之江⼤学中⽂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
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作 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化学院、中央⼤学中⽂系教授。
后定居美国。
出版散⽂ 集、⼩说集及⼉童⽂学作品30余种,内有《烟愁》《细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 《桂花⾬》《细⾬灯花落》《读书与⽣活》《千⾥怀⼈⽉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 年说梦痕》《琦君寄⼩读者》《琴⼼》《菁姐》《七⽉的哀伤》以及《琦君⾃选集》 等。
3.介绍桂花:桂花,也称⽊犀,⽊犀科。
常绿⼩乔⽊,⾼达15m,冠卵圆形。
叶对⽣,硬⾰质,椭圆形⾄卵状椭圆形,全缘或具疏齿。
花簇⽣叶腋或顶⽣聚伞 花序,黄⾊或⽩⾊,极⾹,花期中秋。
核果椭圆形,蓝紫⾊,翌年夏初成熟。
原 产我国西南、华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案三篇
【导语】前⾯我们学了⽼舍先⽣的《养花》,知道⽼舍是爱花之⼈,但爱花⼈并⾮⽼舍⼀⼈,今天,我们再结识⼀位单单爱家乡桂花的⼈——琦君,我们来看她的⽂章——《桂花⾬》。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1.认识2个⽣字。
读读记记“姿态、迷⼈、⾄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通过⾃读⾃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本朗读感悟,体会作者对童年⽣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的桂花再⾹,也⽐不上家乡院⼦⾥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资源:1、课件。
2、课外查阅资料,了解作家琦君及其作品《桂花⾬》《⽔是故乡甜》《家乡味》等。
教学⽅法:⾃读⾃悟、细读悟情,抓关键词进⾏品味。
课时安排:⼀课时 教学流程: ⼀、复习导⼊,揭题释题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以思乡为主题的课⽂,谁能说说在我们学过的课⽂中,分别是谁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呢? 2.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桂花⾬》这篇⽂章⼜是谁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呢? 3.齐读课题并质疑:桂花⾬是什么样的?(结合预习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回忆本单元课⽂,都是思乡为主题的课⽂,这样可以使学⽣进⼀步理解本⽂的中⼼思想。
】 了解作者琦君,课件出⽰琦君资料。
明确阅读提⽰。
这是⼀篇略读课⽂,我们可以根据前⾯的连接语的提⽰来⾃学,谁来读读阅读要求? 四、初读课⽂,整体感知 1、出⽰⽣字词,指名认读。
(开⽕车、⼩组、齐读) 2、听读课⽂,边听边思考:⽂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师板书:桂花⾹摇花乐) 4、根据板书,找出⽂章的相应段落,体会作者的情感。
【设计意图:先让学⽣认准字⾳,读通句⼦,明⽩本⽂讲了什么内容,让学⽣初步从整体上感知课⽂。
】 深⼊学⽂、品析感悟 学习最后⼀段 在作者的记忆中,最让她难忘的是什么?指名读最后⼀段。
人教部编五年级上语文3《桂花雨》优质课教案
人教部编五年级上语文3《桂花雨》优质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理解诗歌《桂花雨》的内容和意境。
2.能朗读《桂花雨》。
3.能发表对《桂花雨》的感受和体会。
4.能够通过欣赏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容和意境。
2.朗读《桂花雨》。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诗歌《桂花雨》的深层含义。
2.发表对《桂花雨》的感受和体会。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录音设备。
2.学生准备:课前要求预习课文,准备听课笔记。
五、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利用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导入《桂花雨》的课文内容,引起学生兴趣。
2.学习课文【15分钟】
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和意境。
3.朗读课文【10分钟】
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桂花雨》,重点训练语音语调。
4.理解课文【15分钟】
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深层含义。
可以提问一些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5.情感表达【10分钟】
让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对《桂花雨》的情感和体会。
6.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六、作业布置
布置阅读课外相关诗歌的作业,要求学生体会诗歌的美感,并写感想。
七、课后反思
本节课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但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时还需加强互动和引导。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朼对教学有所帮助。
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桂花雨的来历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分享和合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的美好情感。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桂花雨的来历和特点。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描述的桂花雨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2)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桂花雨》。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回答相关问题。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展示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进行拓展分享。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的生字词写一段话。
3. 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象,试着用文字描绘出来。
六、教学评估:1.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以及朗读、讨论等方面的表现。
2. 通过课后作业的提交,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 桂花雨》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 桂花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桂花雨》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琦君的一篇散文。
这篇课文以作者童年时代的生活为背景,描述了作者和母亲一起摇桂花、晒桂花、泡桂花茶的美好时光,表现了作者对家乡、对母亲的深深思念。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同时,这篇课文也涉及到了一些关于家乡的风土人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拓展文化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但是,对于一些较难的词汇和句子,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可能对家乡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家乡的情感依恋可能还不够强烈。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优美的语言,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难点:欣赏课文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通过情感教学,激发学生的家乡情怀;通过引导发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课文原文、生字词、图片等。
2.教学工具:录音机、投影仪等。
3.作业准备: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业,以便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桂花树的样子。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课文。
在跟读过程中,教师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朗读节奏。
跟读结束后,教师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024最新-桂花雨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教案【优秀7篇】
桂花雨教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桂花雨》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本页是不器文库小编给大家整理的7篇桂花雨教案的相关文档,仅供借鉴。
桂花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 .自学课文中的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从人物言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从人物言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料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不理解的字词可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3,通过诵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三,练习朗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词语。
1,同学们,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种享受,充满乐趣。
你经历过有趣的事吗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
课文的题目是《桂花雨》1,投影出示:(1)课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予以指导。
教师对学生提交的问题进行梳理,有些能交给学生自学或讨论的,放手让学生自学;有些要在下节课中解决的,可让学生在读中先自主体会。
教师可重点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读准字音。
学生自主交流自己经历的趣事齐读课题,并对课题进行质疑学生依据投影出示的自学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提倡默读),思考问题,并在书上作标注。
读后和小组同学交流2,交流汇报学习情况(1)课题用"桂花雨"是因为摇桂花时,桂花纷纷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桂花雨》说课稿新人教版
在素质方面,学生们普遍具有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喜欢通过阅读来获取知识和体验。同时,他们也具有一定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鼓励,引导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5.课堂总结(5分钟)
-回顾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情感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珍惜家乡的自然环境,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总用时:40分钟
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通过创设情境、小组讨论和课堂提问等方式,确保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通过学生分享和教师点评,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记录下他们对家乡的思念和感受,并试着用文字表达出来。
-引导学生进行家庭调查,了解家庭成员对家乡的情感和回忆,分享彼此的故事和经历。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板书设计
①《桂花雨》主题:在黑板上用大字写出课文标题《桂花雨》,突出文章的主题。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家乡的变迁》:一篇描述家乡环境和习俗变迁的文章,让学生思考家乡的变化和保护家乡的重要性。
-视频资源:《家乡的风土人情》:一部介绍家乡风土人情的纪录片,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家乡的文化和传统。
2.拓展要求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通过阅读材料和观看视频资源,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和环境。
五年级语文桂花雨教案人教版(精选9篇)
五年级语文桂花雨教案人教版〔精选9篇〕五年级语文桂花雨教案人教版〔精选9篇〕五年级语文桂花雨教案篇1师: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局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读完后,想想、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读这一局部?为什么这么读?生1:老师,我喜欢读的是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总是问母亲:'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呀?'师:请你说说为什么喜欢读这一句子。
生1:因为我从这个句子体会到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
师:那你觉得该怎么读?生1:我觉得这个妈字应该读长一些。
学生试读。
师:谁有不同的看法?生2:我觉得这个妈应该读得短、快一些。
师:为什么?生2:因为读得短、快一些才能读出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
学生试读。
师:谁还有不同的看法?生3:我觉得这个妈可以读得长一些,不仅可以读出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也可以读出作者的撒娇。
学生试读。
师:请同学们用你自己喜欢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全体学生试读,读出自己喜欢的语气。
五年级语文桂花雨教案篇2教学要求:思想品德要求: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知识要求:自学课文中的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才能要求: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
教具准备:常规教学时间: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妙的事情是一种享受,充满乐趣。
你会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趣的事吗?爸爸妈妈也会回忆他们的童年,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思念。
课文的题目是《桂花雨》二、初读课文考虑:1、课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三、学习课文1、自由读课文,标出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事,哪几段是写这件事?〔小组讨论再全班发言〕2、学习第一、二自然段读了这一段你对“我”桂花都有了什么理解?3、学习三至六自然段这局部主要写了什么?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桂花雨教案新人教版
2. 课文内容讲解(10分钟)
目标: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子。
过程:
朗读课文,讲解生字词,解释重点句子。
结合课文内容,讲解作者对桂花雨的情感表达。
3. 桂花雨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桂花雨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桂花雨的文化和情感价值。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课文理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
强调桂花雨在文化传承和个人情感表达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珍惜自然、感悟生活。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桂花雨”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3. 创设情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分享类似的美好回忆,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突破难点。
四、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
- 课文朗读音频
- 桂花雨景象图片
- 桂花雨视频素材
- 课堂互动白板
2. 课程平台:
- 学校多媒体教学系统
- 课堂实时反馈系统
3. 信息化资源:
- 电子教案
- 课文电子版
- 相关文学作品的电子图书
答案示例:印象最深刻的桂花雨景象是桂花纷纷扬扬地从树上飘落,仿佛金色的雪花在空中起舞。这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因为它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秋天的韵味。
2. 课文中提到“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请用自己的话解释这句话的意思。
答案示例:这句话意味着桂花如同宝石般洒落在月光下,而它的香气则像云朵一样弥漫在远方,形象地描绘了桂花雨的美丽景象和芬芳气息。
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掌握课文中描述桂花雨的方法,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事物的美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2)学会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运用写作技巧,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
(2)学会感恩,懂得分享。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语文素养。
(3)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事物的美好。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通过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描述桂花雨的方法。
(3)运用写作技巧,描绘自己身边的美好事物。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桂花雨的景象。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桂花雨的认识和感受。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拓展。
4. 分析课文:(1)学生讨论课文内容,总结桂花雨的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体会课文中桂花雨的美好。
5.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尝试描绘自己身边的美好事物。
(2)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提高写作技巧。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家庭作业:以“我眼中的美好事物”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流利程度和表达能力。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写作练习中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过程:6.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作者对桂花雨的喜爱之情。
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3《桂花雨》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
2021-3-29 20XX年复习资料小学复习资料班级:科目:3桂花雨一、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会认“箩“杭”两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2、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课件ppt四、教学过程:揭题导入。
1、师:在现实生活中,你见过哪种雨?(生:倾盆大雨、瓢泼大雨、暴风骤雨、牛毛细雨、绵绵细雨……)2、师:有一种雨,你们肯定没有见过,那就是——(板书:7、桂花雨)3、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先读什么?(阅读提示)同学们,请打开课本快速浏览一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谁来说一说。
出示:(学习提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2、和同学交流读了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体会。
二、识香气。
1、师:同学们,现在学习要求弄明白了,这节课让我们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吧。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去读课文,开始吧。
2、师:你们读懂了什么?(生:桂花成熟的时候就要摇。
桂花可以泡茶,做糕饼。
作者特别喜欢家乡的桂花。
……)(板书:喜欢桂花)3、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作者喜欢桂花的?出示:(生: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4、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一句话吧。
5、师:这里的桂花指哪里?(指杭州一处小山上的桂花。
)出示: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6、师:那是怎样的桂花呢?(香飘十里的桂花。
)7、杭州最有名的桂花在哪里?(花园)8、师:对,桂花的花园,名叫“满觉陇”清朝诗人张云敖曾经写过一首诗,请大家来读一读。
(出示:品桂,张云敖西湖八月足清游,何处香通鼻观幽,满觉陇旁金栗遍,天风吹堕万山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桂花雨【教学目标】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回忆。
3.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状元成才路”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4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回忆。
【教学过程】板块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1.谜语导入,板书课题。
(1)课件出示谜语:八月放异香。
(打一花卉名)引导: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桂花有什么印象。
(2)板书课题:桂花雨。
2.想象情境,理解课题。
看到这个课文题目,你会想到什么情景?,“桂花雨”是什么意思?用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3.补充材料,简介作者。
(1)桂花雨给作者琦君的童年生活增添了许多难忘、美好的回忆。
作者将这些美好的回忆记录于笔端,写成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桂花雨》。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位作家吧!课件出示: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县瞿溪乡人(今浙江温州市瓯海区)。
当代女作家。
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40余部,主要著作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母亲的金手表》等。
(2)指名学生读作者简介。
【设计意图】以谜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强化对桂花的“香”这一特点的认识。
接着,根据课题,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桂花雨”的情境,感受桂花飘落的美。
优美情境的创设,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学习的期待。
板块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指名轮流读课文,随文正音识字。
(2)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互相检查读得是否正确、通顺。
2.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根据时间、地点和人物等要素,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2)引导交流,梳理课文内容。
预设:第1~2自然段写作者儿时在故乡与父亲赏花,独爱桂花的香气;第3~6自然段写作者在故乡院子里,与母亲和乡亲们一起摇桂花的事情;第7~8自然段写作者迁居杭州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设计意图】初读环节,设计了“三读”课文。
一读课文,指导学生把课文字音读准;二是让同桌互读课文,旨在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三是默读,思考课后第一题这一中心问题,引导学生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三次读,读的目的清晰,有层次。
板块三,自主识字,抄写词语1.学习要求会认的字。
(1)字理识字,学习“箩”。
①读句子:“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
”课件出示:箩,形声字。
竹表义,篆书之形像竹叶,表示用竹子编成的筐;罗表声,罗本指细丝编成的捕鸟的网,表示箩是以细竹篾编成的筐。
声旁简化。
本义是用竹编制的盛器。
用竹篾编制的器具,大的多用来盛东西,小的多用来淘米:箩筐、淘箩、稻箩、笸箩。
②引导看图:“箩”是什么意思?(一种竹编的盛器)怎样记住这个字?(上形下声的形声字)(2)联系生活经验识字,认识“杭”。
①读句子:“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
”②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了解杭州吗?你对杭州有什么印象?(中国丝绸之乡,桂花之乡)2.学习要求会写的字,读写词语。
(1)读一读下面的词语,同桌之间比一比,看谁读得准确。
课件出示:桂花,,懂.得,,箩.筐,,糕饼..,,外婆.,,沉浸.,,缠.着,,茶.叶,,捡.起,,杭州(2)说说书写带点的字时要注意什么。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书写:“懂、糕、饼、浸、缠、捡”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浸”字右上是“彐”,中间横笔右端不出头。
“捡”字右部是“佥”,不要漏掉中间的一横。
“茶”字最后两笔都是点。
(4)抄写词语。
3.布置作业。
(1)课后阅读琦君的《桂花雨》全文。
(2)完成课本词语表中本课词语的听写。
【设计意图】通过字理识字、联系生活经验识字、学生提示书写要点等途径学习字词,主要指导学生识字、写字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写字的能力。
第2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快乐。
2.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导入,回顾内容1.导入:“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摇着故乡的桂花树,桂花纷纷落下,啊,真像是在下雨!这节课,让我们一同到文中去感受那场缤纷香甜的桂花雨吧!2.学生小声读课文,说说课文给你印象最深的段落。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赏桂花,爱花香;收桂花,摇花乐;带桂花,思故乡。
【设计意图】以“香”和“雨”导入,从味和形两方面突出了桂花雨的美好,再次揭示了课题。
引导学生读课文,回顾内容,进一步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叙述顺序,为下面的品读词句、体会感情作铺垫。
板块二,品读“赏桂花”,感知爱花1.默读课文“忆赏花”部分(第1~2自然段)。
勾画出描写作者喜爱桂花的句子,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小组交流:组内交流自己画出的语句及写的批注。
根据组员的交流,修改、补充自己的批注。
3.全班交流:作者回忆儿时与父亲赏花的片段中,哪些句子表现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1)指名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我喜欢的是桂花。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指名读句子。
提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对桂花的喜爱之情的?(3)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桂花香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深入文本,与文本对话,才能有自己的认知和体会。
本环节通过默读、抓关键句子、批注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自己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同时感知到桂花香是作者喜爱桂花的情感源头。
板块三,品读“摇桂花”,体会快乐1.读重点文段,寻觅“花香”。
(1)引导:桂花的香气沁人心脾,怎能不令人喜爱呢?课文中还有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吗?默读课文,回忆“摇花乐”这一部分(第3~6自然段)的内容。
③全班交流。
(2)课件出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课件出示:①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②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③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④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⑤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⑥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体会句子的意思,初品“花香”。
(1)指名读句子①,说说“至少”“浸”分别是什么意思。
预设:至少:表示最小的限度。
浸:泡,使渗透。
这两个词写出了花香浓郁,整个村子都弥漫着桂花香气的美好意境。
(2)想象画面:香气会飘到哪里?人们会有什么表现?预设:花香会飘到胡家老爷爷、毛家老婆婆等十几户人家的院子里,乡间小路上,村头、村尾,菜地里……人们会深呼吸,使花香沁入肺腑,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个句子写出了桂花香气的浓郁,表达出作者对桂花的喜爱。
(3)指名朗读句子①,提示:读好“香飘十里”“至少”“十几家”“没有不”等词,语气加重,语速舒缓,感受桂花香气的浓郁和悠远,读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4)指名读句子②,说一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预设:这句话写出了摇桂花的原因,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
3.想象场面,感悟“摇花乐”。
(1)提问:大家是怎样摇桂花的呢?指名分角色朗读第5自然段中的对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预设:体会到“我”对摇桂花的渴望、急切的心情,说明“我”非常喜欢摇桂花。
(2)自由读“摇桂花”部分的句子。
抓住“使劲地摇”“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想象画面,把自己想象成儿时的作者,说说当时是什么情景。
预设:大人摇,孩子喊,桂花飘落,纷纷扬扬,像一个个调皮的小精灵,落在人们的头发上,飘到肩上,落入怀中……(3)指导情景朗读:看课文插图,小组内表演朗读第5自然段。
(4)指名读句子③,说一说: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预设:体会到作者摇桂花时的兴奋、喜悦的心情。
4.联系上下文,再品“花香”。
(1)教师范读第6自然段。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桂花明明是中秋节前后开,为什么说“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预设:从“桂花一开”“桂花盛开”“摇落以后”“过年时”等词语中,我们能体会到桂花不仅盛开时香飘十里,而且摇桂花、晒桂花、泡桂花茶、做桂花糕时都能闻到桂花香。
从第3自然段母亲念叨送桂花给胡家老爷爷、毛家老婆婆和第4自然段母亲叫大家摇桂花中,我们知道,桂花不仅给“我们”家带来了快乐,也香甜了整个村子里乡亲们的生活。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
教师引读:桂花盛开时,香飘十里——(学生读)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教师引读:摇桂花时,“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学生读)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教师引读:过年时,泡桂花茶,做桂花糕——(学生读)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3)小结:桂花飘香,不仅香甜的气味飘进人们的肺腑,而且,那桂花茶、桂花糕,那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幸福情味也留在每个人的心里。
【设计意图】“摇桂花”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多种形式的读是学生学习课文表达、体会作者“摇花乐”的有效途径。
因此,这个环节设计了“寻花香”的目标导读、“悟摇花乐”的情景表演读、“再品花香”的师生引读,在读中将无形的花香变为有形有感的画面和体验。
板块四,品读“带桂花”,感悟思乡1.引导思考:“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
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是为什么呢?(1)自由读课后“阅读链接”,相机补充资料:课件出示:琦君和母亲原先住在浙江温州的瞿溪,家里有个大院子,种满了桂花。
她十二岁时,一家人迁居杭州。
杭州有个叫“满觉垅”的地方,种满了桂花,香气浓郁。
琦君1949年离开家乡,写这篇文章时已经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一直没有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
(2)指名读句子⑤⑥,引导:联系“阅读链接”和补充资料,说说你对句子的体会。
预设:字里行间能体会到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
杭州的桂花多,而且香飘十里,但母亲比的不是花香的浓淡,而是感情的深与浅,桂花勾起了她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小结:这真是花是故乡香,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甜,人是故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