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报告完整版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区域电网设计4-7学生姓名:何泰楠,黄界姿学生学号:************ ,************指导老师:***所在学院:电力学院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4班报告提交日期:2012年1月1日目录目录 (1)前言 (4)一、设计原始资料 (5)1.1、设计的系统与厂、站资料 (5)1.2、设计主要内容及要求 (7)二、校验电力系统功率平衡和确定发电厂的运行方式 (8)2.1负荷合理性校验 (8)2.2功率平衡校验 (8)2.3电力电量平衡校验 (10)三、确定电力系统的接线图 ························ 1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拟定主接线方案 ······························ 1错误!未定义书签。
3.2选择接线方案1,2进行设计工作 (19)3.3 matlab潮流计算与powerword仿真潮流计算的对比 (25)3.3.1 方案1 matlab潮流计算与powerword仿真潮流计算的对比 (25)3.3.2方案2 matlab潮流计算与powerword仿真潮流计算的对比 (27)3.4 N-1潮流校核 (29)3.5 三相短路容量测算校核 (35)四、确定发电厂、变电所的电气主接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力系统概论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概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运行原理;2. 掌握电力系统中各种电气设备的功能、特性和相互关系;3. 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参数及其计算方法;4. 掌握电力系统的简单分析和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电力系统中的基本问题;2. 能够正确使用相关仪器和软件进行电力系统参数的测量与计算;3. 能够对电力系统进行初步的设计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提高他们对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的认识。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电力系统概论,旨在让学生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学生处于高中阶段,具有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但对电力系统专业知识了解较少。
因此,课程目标需具体、明确,以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掌握关键知识点。
课程目标分解:1. 知识目标: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和课后阅读,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运行原理以及相关设备的功能和特性;2. 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操作、上机实践和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结合课程内容和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关注电力系统在能源、环保等方面的现实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介绍电力系统的定义、组成、分类及运行原理,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电力系统设备:讲解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等环节的设备及其功能,特性,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电力系统参数:学习电力系统的基本参数及其计算方法,包括阻抗、导纳、功率、电压等,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电力系统分析:介绍电力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如潮流计算、短路计算等,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报告_4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报告题目: 电力系统三相对称短路计算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目录电力系统分析........................................................................................................................... - 0 -第一章设计目的与任务 ......................................................................................................... - 2 -1.1设计目的.................................................................................................................... - 2 -1.2设计任务.................................................................................................................... - 2 -第二章基础理论与原理 ......................................................................................................... - 2 -2.1 对称短路计算的基本方法 ....................................................................................... - 2 -2.2 用节点阻抗矩阵的计算方法 ................................................................................... - 4 -2.3 用节点导纳矩阵的计算方法 ................................................................................... - 6 -2.4 用三角分解法求解节点阻抗矩阵 ........................................................................... - 7 -2.5 短路发生在线路上任意处的计算方法 ................................................................... - 8 -第三章程序设计..................................................................................................................... - 9 -3.1 变量说明................................................................................................................... - 9 -3.2 程序流程图............................................................................................................. - 10 -3.2.1主程序流程图 .............................................................................................. - 11 -3.2.2导纳矩阵流程图 .......................................................................................... - 12 -3.2.3三角分解法流程图 ...................................................................................... - 13 -3.3 程序源代码见附录1 ............................................................................................ - 14 -第四章结果分析................................................................................................................... - 14 -第五章收获与建议............................................................................................................... - 15 -参考文献................................................................................................................................. - 17 -附录......................................................................................................................................... - 17 -附录1: 程序源代码..................................................................................................... - 18 - 附录2: 测试系统数据与系统图 ................................................................................... - 23 - 附录3: 测试系统的运行结果- 25 -第一章设计目的与任务1.1设计目的1、加深理解并巩固电力系统发生短路的基本知识。
某学校供电系统课程设计
某学校供电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供电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包括电源、线路、变压器等关键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和相互关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供电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2.解释不同类型的电源及其工作原理。
3.分析电路的基本定律和供电系统的运行特性。
4.识别和应用常用的电气设备和元件。
5.设计和优化简单的供电系统。
在技能目标方面,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进行电路故障排查和供电系统的设计。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学生将培养对电力工程的安全意识和对供电系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将围绕供电系统的基本概念、元件功能、电路分析以及系统设计等方面展开。
具体包括:1.电力系统概述: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分类及其功能。
2.电源设备:直流水源、交流电源、变压器等设备的工作原理。
3.供电线路:输电线路、配电线路的构造及电气特性。
4.电路分析: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在供电系统中的应用。
5.控制系统:供电系统的自动控制原理及应用。
6.安全与环保:电力工程的安全操作规程、环境保护要求。
教学大纲将按照供电系统的逻辑顺序内容,从基础知识到高级应用,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供电系统的应用。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供电系统元件和整体运行的理解。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的选择将充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供电系统教材作为核心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电力工程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论文。
3.多媒体资料:制作供电系统的动画演示和视频讲座。
4.实验设备:准备电路实验所需的元件和实验台。
5.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案例研究、技术动态等补充信息。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潮流计算方法,对电力系统进行分析和优化。
设计要求包括了各元件参数计算、绘制等效电路、功率分布计算和调压计算等环节。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基于节点电压法的潮流计算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深入了解了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潮流计算方法,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设计意义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而潮流计算则是电力系统分析和优化的基础。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电力系统的理解和掌握潮流计算方法,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设计要求本课程设计要求对电力系统进行潮流计算,并进行相应的优化。
具体要求包括各元件参数计算、绘制等效电路、功率分布计算和调压计算等环节。
同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设计环节3.1 设计思路本次课程设计采用基于节点电压法的潮流计算方法,通过对电力系统各元件的参数计算和等效电路的绘制,得出系统中各节点的电压和功率分布情况,并进行调压计算和优化。
设计思路简单明了,操作难度适中,适合初学者进行实践操作。
3.2 潮流计算过程3.2.1 各元件参数计算在潮流计算过程中,需要对电力系统中各元件的参数进行计算。
这些参数包括电阻、电抗、导纳等,是潮流计算的基础。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2 绘制等效电路绘制等效电路是潮流计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等效电路的绘制,可以得出电力系统中各节点的电压和功率分布情况,为后续的调压计算和优化提供依据。
在绘制过程中,需要注意各元件的参数和连接方式,确保等效电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3 功率分布计算功率分布计算是潮流计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通过功率分布计算,可以得出电力系统中各节点的功率分布情况,为后续的调压计算和优化提供依据。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各节点的负荷情况和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电力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综合课程设计第一章绪论1.1.引言电力系统综合设计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满足学生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使用现代工具分析、设计、预测、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等培养目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熟悉电力系统设计的规范、电力行业的法律法规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
1.2.不对称故障分析的意义电力系统所发生的各类故障中,以不对称故障最为常见。
电力系统发生不对称故障后有可能会使系统由于失去稳定性而丧失对大量用户的供电服务,而且由于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对电力的高度依赖,即使是局部地区的供电异常或者非计划中断也将对该地区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不利影响,有时甚至会产生严重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损失,故分析理解不对称故障对于整个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1.3.不对称故障分析的基本方法电力系统所发生的各类故障中,以不对称故障最为常见,不对称故障的分析主要采用对称分量法。
本文通过Matlab/Simulink中的电力系统元件库SimPowerSystems构建电力系统仿真模型,设置模型中各元件参数并对此系统发生不对称短路故障进行仿真分析。
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实际理论相符。
由此说明,应用Matlab对电力系统故障仿真分析是切实可行的。
1.4.同步电机三相短路分析的意义同步电机三相短路分析是电力系统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它对于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同步电机三相短路分析可以帮助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
它在故障诊断、设备保护、系统调度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电力系统运维和管理提供关键信息和决策依据。
1.5.同步电机三相短路分析的基本方法1.5.1定子绕组电流:同步频交流分量:按指数规律以时间常数Td"、Td′衰减至稳态值;直流分量:按指数规律以时间常数Ta衰减至零;二倍频交流分量:按指数规律以时间常数Ta 衰减至零;1.5.2转子绕组电流:励磁绕组:直流分量:按指数规律以时间常数Td′衰减至稳态值;同步频交流分量:按指数规律以时间常数Ta衰减至零;交直轴阻尼绕组:直流分量:按指数规律以时间常数Td"衰减至稳态值;同步频交流分量:按指数规律以时间常数Ta衰减至零;第二章基本方法2.1 MATLAB/SIMULINK简介Simulink是美国Mathworks公司推出的MATLAB中的一种可视化仿真工具。
电力系统规划课程设计(DOC)
题目:某地区电网规划初步设计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摘要电网规划是所在供电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电力企业自身长远发展规划的重要基础之一。
电网规划的目标就是能够使电网发展,能适应,满足并适度超前于供电区域内的经济发展要求,并能发挥其对于电网建设,运行和供电保障的先导和决定做用.电网规划是电网发展和改造的总体计划。
其任务是研究负荷增长的规律,改造和加强现有电网结构,逐步解决薄弱环节,扩大供电能力,实现设施标准化,提高供电质量和安全可靠性,建立技术经济合理的电网。
电网是电源和用户之间的纽带,其主要功能就是把电能安全、优质、经济地送到用户.电力工业发展是实践表明,要实现这一目标,大电网具有不可取代的优越性,而要充分发挥这种优越性,就必须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电网.随着电网的发展和超高压大容量电网的形成,电力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和效益,并成为当今社会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能源之一。
但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电网的运行和管理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内外经验表明,如果对供电电网设计不善,一旦发生自然和认为故障,轻者造成部分用户停电,重者则使电网的安全运行受到威胁,造成电网运行失去稳定,严重时甚至会使电网瓦解,酿成大面积停电,给国民经济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对电网的合理设计已经成为了电力系统运行维护的主要部分。
电力系统是由生产、输送、分配和消费电能的发电机、变压器、电力线路和电力用户组成的整体,是将一次能源转换成电能并输送和分配到用户的一个统一系统。
电力系统还包括保证其安全可靠运行的继电保护装置、安全自动装置、调度自动化系统和电力通信等相应的辅助系统(一般成为二次系统),以及通过电或机械的方式联入电力系统中的设备。
关键字:电力系统规划电力电量平衡供电可靠经济目录摘要 0目录 (1)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2)1。
1、题目:某地区电网规划初步设计 (2)1.2、目的要求 (2)1。
课程设计报告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目录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 (1)一、题目要求 (1)二、设计方案 (6)三、短路点短路电流计算 (11)四、整定计算 (13)五、继电器选型 (20)六、总结 (22)参考文献 (2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一、题目要求1.目的任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设计是一个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学生接受专业训练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一次培养训练和检验。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设计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设计、计算,识图、绘图,以及查阅、使用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以中型企业变电所主变压器及相邻线路为对象,主要完成继电保护概述、主变压器及线路继电保护方案确定、短路电流计算、继电保护装置整定计算、绘保护配置图等设计和计算任务。
为以后深入学习相关专业课、进行毕业设计和从事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2.设计内容2.1主要内容(1)熟悉设计任务书,相关设计规程,分析原始资料,借阅参考资料。
(2)继电保护概述,主变压器继电保护方案确定,线路保护方案的确定。
(3)短路电流计算。
(4)继电保护装置整定计算。
(5)各种保护装置的选择。
2.2原始数据某变电所电气主接线如图1所示,两台变压器均为双绕组、油浸式、强迫风冷、分级绝缘,其参数如下:S N=63MVA;电压为110±8×1.25%/38.5 kV;接线为Y N/d11(Y0/Δ-11);短路电压U k(%)=10.5。
两台变压器同时运行,110kV侧的中性点只有一台接地,若只有一台运行,则运行变压器中性点必须接地。
2.3设计任务图1 主接线图结合系统主接线图,要考虑L1L2两条110kV高压线路既可以并联运行也可以单独运行。
针对某一主变压器及相邻线路的继电保护进行设计,变压器的后备保护(定时限过电流电流)作为线路的远后备保护。
已知条件如下:(1)变压器35kV母线母线单电源辐射形线路L3L4的保护方案拟定为三段式电流保护,保护采用两相星形接线,L5L6馈出线定时限过流保护最大的时限为1.5s,线路L3L4的正常最大负荷电流为450A,(2)L1L2各线路均装设距离保护,试对其相间短路保护I,II,III段进行整定计算,即求各段动作阻抗Z OP I,Z OP II,Z OP III和动作时限t1I、t1II、t1III,并校验其灵敏度,线路L1L2的最大负荷电流为变压器额定电流的2倍,功率因数cosϕ=0.9,各线路每千米阻抗Z1=0.4Ω,阻抗角ϕL=700,电动机自启动系数K SS=1.5,继电器的返回系数Kre=1.2,并设Krel`=0.85, Krel``=0.8, Krel```=1.2,距离III段采用方向阻抗继电器,(3)变压器主保护采用能保护整个变压器的无时限纵差保护,变压器的后备保护作为线路的远后备保护。
电力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分析综合课程设计报告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和故障分析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2014年 10 月 29日目录一、设计目的 . (1)二、设计要求和设计指标 (1)2.1设计要求 (1)2.2设计指标 (2)2.2.1网络参数及运行参数计算 (2)2.2.2各元件参数归算后的标么值: (2)2.2.3运算参数的计算结果: (2)三、设计内容 . (2)3.1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和故障分析的原理 (2)3.1.1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原理 (2)3.1.2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的原理 (3)3.2潮流计算与分析 . (4)3.2.1潮流计算 (4)3.2.2计算结果分析 (8)3.2.3暂态稳定定性分析 (8)3.2.4暂态稳定定量分析 (11)3.3运行结果与分析 . (16)3.3.1构建系统仿真模型 (16)3.3.2设置各模块参数 (17)3.3.3仿真结果与分析 (21)四、本设计改进建议 (22)五、心得总结 . (22)六、主要参考文献 (23)一、设计目的学会使用电力系统分析软件。
通过电力系统分析软件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进行实例分析,加深和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根据所给的电力系统,绘制短路电流计算程序,通过计算机进行调试,最后成一个切实可行的电力系统计算应用程序,通过自己设计电力系统计算程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短路计算的理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
熟悉电力系统分析综合这门课程,复习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和故障分析的方法。
了解 Simulink在进行潮流、故障分析时电力系统各元件所用的不同的数学模型并在进行不同的计算时加以正确选用。
学会用Simulink ,通过图形编辑建模,并对特定网络进行计算分析。
二、设计要求和设计指标2.1 设计要求系统的暂态稳定性是系统受到大干扰后如短路等,系统能否恢复到同步运行状态。
图1 为一单机无穷大系统,分析在f 点发生短路故障,通过线路两侧开关同时断开切除线路后,分析系统的暂态稳定性。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课程设计报告书
MATLAB is an interactive,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language, widely used in industry and academia, mainly for matrix calculation. Using iteration, the amendment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matrix iterative equation to turn, gradually moving towards a true value to calculate the voltage electricity grid, power distribution.
二、设计资料及参数
(一)设计原始资料
1、待设计电气设备பைடு நூலகம்统图
2、电力系统网络各元件参数
3、电力系统电气元件的使用规
4、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
(二)设计参考资料
1、《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珩,中国电力,2007,第三版
2、《电力系统分析》,韩祯祥,大学,2005,第三版
3、《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实际设计与综合实验》,祝书萍,中国电力,2007,第一版
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分析中的一种最基本的计算,即根据给定电力系统的网络结构和参数,在满足电力系统运行状态参数的边界条件情况下,确定电力系统稳态运行状态的最基本的方法。它的任务是在给定的接线方式和运行条件下,确定系统的运行状态,如各母线上的电压(幅值和相角)、网络中的功率分布及功率损耗等,是电力系统的稳态计算。潮流计算是对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状况的分析和计算,即电力系统中的电压、电流、功率的计算,即潮流计算;潮流计算方法很多:高斯—塞德尔法、牛顿—拉夫逊法、P-Q分解法、直流潮流法,以及由高斯—塞德尔法、牛顿—拉夫逊法演变的各种潮流计算方法。
电力系统分析报告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课程名称:电力系统分析设计题目:基于计算程序的电力系统运行分析学院:电力工程学院专业:电气工程自动化年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宋琪日期:年月日教务处制目录任务书······································前言·······································第一章电网模型的建立·······················第二章潮流计算····························第三章故障电流计算························第四章思考题······························总结体会····································参考文献····································前言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分析中的一种最基本的计算,是对复杂电力系统正常和故障条件下稳态运行状态的计算。
电力系课程设计报告格式(讨论稿).doc
附件三:综合实验报告( 20 -- 20 年度第学期)名称:发电厂与变电站仿真实习题目:院系: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设计周数:成绩:日期:年月日一、综合实验的目的与要求1.本次实习使学生通过实际仿真操作和演练,深入了解电力生产运行的实际制度和要求,并掌握运行人员的工作技能,加深电网运行、设备维护等实用知识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素质和工作的竞争能力。
2.基本要求1.1 要求学生参加每次上机前的培训讲课,完成讲课中要求回答的问题。
1.2 要求学生在每次上机时间内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操作、完成规定内容的试验报告。
1.3要求学生在培训结束后,参加上机考核和答辩。
二、实验正文1. 电网/变电站仿真系统和正常运行监视1.1 一次设备的认识(从主接线图上看)1.2 主接线的接线形式和运行方式 1.2.1 填表1.2.2 总结规律(答案写在问题的后面)(1)开关刀闸的设备编号有什么规律?(2)开关编号与运行方式有什么规律?1.3 一次设备运行监视和操作(以251土东一线为例)(1)先切换到监控系统中251间隔的监控分图,查看监控机上对该间隔的监视内容。
再切换到室外251间隔,查看各开关刀闸的状态,填下表(1)列。
(2)在监控中拉开251开关,查看监视信息的变化。
再切换到室外251间隔,查看开关的状态。
再拉开2516和2511刀闸,查看监控和室外的状态,填下表(2)列。
(注意一定要先拉开关,再拉刀闸)1.4 二次设备(1)查看251土东一回的相关保护设备和运行状态 (2)回答问题:土东一回251线路配置了几套保护?重合闸运行方式?(3)查看燕园I回151的相关保护和运行状态(4)回答问题:燕园I回151线路配置了几套保护?1.5 电压等级与主接线图的颜色220KV 用色;110KV 用色;10KV 用色;2. 电气设备的巡视2.1 1号变压器的巡视检查项目及其当前状态2.2 251开关的巡视检查项目及其当前状态2.3 251CT的巡视检查项目及其当前状态2.4 2516隔离开关的巡视检查项目及其当前状态2.5 土东1回251阻波器、出线PT、耦合电容器的巡视检查项目及其当前状态2.6、220KV 1母PT和避雷器的巡视检查项目及其当前状态3.电气倒闸操作3.1 开关及其操作3.2 运行状态的认识电力系统运行状态分为运行、热备用、冷备用和检修四种状态。
电力系统综合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1.设计依据与负荷计算 (1)1.1 设计依据 (1)1.2电力负荷计算 (1)2.变压器选型及架空线路 (4)2.1 无功补偿方案的选择 (4)2.2 无功补偿容量的确定 (5)2.3 无功补偿电容器选择 (5)2.4 各变电所变压器的选择 (6)2.5各变电所变压器损耗计算 (7)2.6架空线的选择 (8)3.短路电流的计算 (8)3.1 短路电流计算方法及意义 (8)3.2 短路计算 (9)3.2.1 短路电流计算等效示意图 (9)3.2.2 短路电流及容量的计算 (9)4.高压电器设备及母线的选择 (11)4.1 母线选择 (11)4.2 高压侧设备的选择及校验 (11)4.2.1 选择依据 (11)4.2.2 设备选择 (11)5.低压侧设备选择及校验 (12)4.1 0.38KV侧设备选择 (12)4.2 0.38KV侧出线选择选择依据 (15)6.继电保护配置 (16)6.1各变电所进线的保护 (16)6.2 变压器继电保护 (17)7. 防雷与接地保护 (20)7.1 防雷保护 (20)7.2接地装置 (21)8.主接线图 (22)心得体会 (24)参考文献 (25)i1设计依据与负荷计算1.1设计依据(1)本厂设有薄膜、单丝、管材、注射等四个车间,设备选型全部采用我国新定型设备其外还有辅助车间及其它设施。
(2)全厂各车间电气设备及车间变电所负荷计算表(380伏侧)。
(3)本场与电业部门的供电协议:1)该厂由处于厂南侧一公里的110/10千伏变电所用10千伏架空线路向其供电,该所在城南侧1km 。
2)电业部门变电所配出线路定时限过电流保护装置的整定时间为2.5s ,工厂配电所应不大于2s 。
3)在总配变点点所35kv 侧计量。
4)工厂的功率因数值要求在0.9以上。
5)供电系统技术数据:电业部门变电所10kv 母线为无限大电源系统,其短路容量200兆伏安(4)生产车间为三班制,部分车间为单班或两班制,全年最大负荷利用时间为5000小时,属于三级负荷。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报告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在创新的同时,对运行维护以及装置保护原则等相关内容也有了新要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报告,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一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维护与检修传统的保护设备维护检修工作复杂,而且而保护性能不强,难以满足当前电力系统的使用需求,无法提供有效的保护,降低故障概率。
相比之下,继电保护系统不仅能够为电力系统提供有效的保护,还能增加电力系统技术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对整个电力系统有着高效的防护和监视作用。
继电保护装置结构相对简单,安装简便,在安装过程中所需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较少,安装工作的时间较短,成本较低,减少了企业的资金投入,有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
继电保护装置的零部件通常是由绝缘材料制成,继电保护装置采用绝缘材料可以有效的对装置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可以避免设备遭到腐蚀。
从当前继电保护装置的发展趋势来看,采用新型的保护材料是一种必然趋势,这不仅可以保证装置的有效运行,还可以保障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确保电力作业人员的安全。
有效维护电力系统数据信息安全;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安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电力行业作为社会运行的基础,其信息安全值得重视。
继电保护二次回路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化电力系统设备,不仅能够降低系统痴线故障的几率,保证继电保护工作及时有效地进行,还能对电力系统中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保护,防止信息泄露,保护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
减少电网运行投资成本;继电保护二次回路构造简单,运用现代新型材料制成的回路系统成本相对更加低廉,其体型较小,质量不大,方便于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施工,也利于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维护,人力物力投入相对较少,减少了资金投入。
继电保护装置性能优越;继电保护二次回路可以提高装置的抗腐蚀能力,避免其在运行过程中因为受外在因素影响而发生腐蚀问题,另外,其特殊的材质还可以防止电磁效应对继电保护装置产生影响,从而大幅度提升了继电保护装置的抗干扰能力。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方案设计方案报告
摘要本文运用MATLAB软件进行潮流计算,对给定题目进行分析计算,再应用DDRT软件,构建系统图进行仿真,最终得到合理的系统潮流。
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最基本最常用的计算。
根据系统给定的运行条件,网络接线及元件参数,通过潮流计算可以确定各母线的电压幅值和相角,各元件流过的功率,整个系统的功率损耗。
潮流计算是实现电力系统安全经济发供电的必要手段和重要工作环节。
因此,潮流计算在电力系统的规划计算,生产运行,调度管理及科学计算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画出系统的等效电路图,在计算出各元件参数的基础上,应用牛顿—拉夫逊Newton-Raphson法以及MATLAB软件进行计算对给定系统图进行了四种不同负荷下的潮流计算,经过调节均得到符合电压限制及功率限制的潮流分布。
其次,轮流断开环网的三条支路,在新的系统结构下进行次潮流计算,结果亦均满足潮流分布要求。
牛顿—拉夫逊Newton-Raphson 法具有较好的收敛性,上诉计算过程经过四到五次迭代后均能收敛。
最后,应用DDRTS软件,构建系统图,对给定负荷重新进行分析,潮流计算后的结果也能满足相应的参数要求。
关键词:牛顿-拉夫逊法MATLAB DDRTS 潮流计算1 •系统图:两个发电厂分别通过变压器和输电线路与四个变电所相连。
2 •发电厂资料:母线1和2为发电厂高压母线,发电厂一总装机容量为 300MV V 母线3为机 压母线,机压母线上装机容量为 100MMW 最大负荷和最小负荷分别为 40MW 和 20MW ;发电厂二总装机容量为200WM3 •变电所资料:(一)变电所1、2、3、4低压母线的电压等级分别为:10KV 35KV 35KV10KV(二) 变电所的负荷分别为:(3) 50MW 40MW 55MW 70MW (三) 每个变电所的功率因数均为cos © =0.8;题目原始资料变电所 235kV 母线线路长线路长为90km线路长为80km为 100km 线路长为90km11母线3电厂二变电所110kV 母线一次侧电压 A220kV 变电所335kV 母线一次侧电压220kV线路长为9线路长为80 km母线1母线2变电所410kV 母线2*QFQ-50 -22*QFs-50_2电厂一 TQN-100-22*TQN-100 -2(四)变电所1和变电所2分别配有两台容量为75MVA的变压器,短路损耗414KW,短路电压(%)=16.7;变电所3和变电所4分别配有两台容量为63MVA的变压器,短路损耗为245KW,短路电压(%)=10.5;4•输电线路资料:发电厂和变电所之间的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及长度标于图中,单位长度的电阻为0.17门,单位长度的电抗为0.402门,单位长度的电纳为2.78*10-6S。
电力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课程设计报告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电力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电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电力学的原理和公式、了解电力学在工程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进行电力实验、能够使用电力学相关软件和工具、能够解决电力学相关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如下:第1章:电力学导论1.1 电力学的定义和发展1.2 电力学的应用领域第2章:电力基本原理2.1 电流和电压2.2 电阻和欧姆定律2.3 电功率和电能第3章:电力电路3.1 电路元件3.2 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3.3 电路的故障分析第4章:电力设备4.1 电动机4.2 变压器4.3 电力线路和电缆第5章:电力应用5.1 电力在工业中的应用5.2 电力在家庭中的应用5.3 电力在交通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讲授法用于传授电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电力学问题,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电力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实验法用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方面,我们将选择权威、实用的电力学教材,如《电力学基础》等。
参考书方面,我们将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经典的电力学参考书籍,如《电力学手册》等。
多媒体资料方面,我们将收集和制作一些电力学的教学视频和演示文稿,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实验设备方面,我们将准备一些电力实验所需的设备,如电源、电阻、电表等,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平时表现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和团队合作等情况,占总评的30%;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占总评的30%;考试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电力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占总评的4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一、引言
本报告旨在对电力系统课程设计进行全面详细的介绍,包括设计目的、设计内容、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
二、设计目的
本次电力系统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和
运行机制,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内容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 交流电路实验:包括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功率等基本参数的测
量和计算。
2. 相量图实验:通过相量图演示交流电路中相位关系和功率因数等概念。
3. 三相平衡与不平衡实验:通过三相负载情况下的电压、电流测量,
判断是否为平衡状态,并进行不平衡状态下功率因数改善措施研究。
4. 变压器实验:通过变压器测量和计算一定条件下变压器的效率,并
掌握变压器保护装置的使用方法。
5. 发电机组实验:通过发电机组测量和计算一定条件下发电机组的效率,并掌握发电机组保护装置使用方法。
四、实验步骤
1. 交流电路实验步骤:
(1)连接电路并打开电源;
(2)测量交流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
(3)计算功率因数,并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
2. 相量图实验步骤:
(1)连接相量图仪器,并打开电源;
(2)调整相角,观察相位关系变化;
(3)计算功率因数,并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
3. 三相平衡与不平衡实验步骤:
(1)连接三相负载并打开电源;
(2)测量三相负载的电压、电流等参数;
(3)判断是否为平衡状态,若不平衡,则进行功率因数改善措施研究。
4. 变压器实验步骤:
(1)连接变压器并打开电源;
(2)测量变压器的输入输出参数,并计算效率;
(3)学习和使用变压器保护装置。
5. 发电机组实验步骤:
(1)连接发电机组并打开电源;
(2)测量发电机组的输入输出参数,并计算效率;
(3)学习和使用发电机组保护装置。
五、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 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2. 相量图演示了交流电路中相位关系和功率因数等概念;
3. 三相负载情况下的电压、电流测量,可以判断是否为平衡状态,并
进行不平衡状态下功率因数改善措施研究;
4. 变压器效率计算方法,以及变压器保护装置使用方法;
5. 发电机组效率计算方法,以及发电机组保护装置使用方法。
六、总结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深入了解了电力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提高了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掌握了交流
电路、相量图、三相平衡与不平衡、变压器、发电机组等方面的知识
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