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中桂枝汤类方的运用
医案4则桂枝汤类方治疗风湿痹病
医案4则桂枝汤类⽅治疗风湿痹病桂枝汤类⽅治疗风湿痹病医案 4 则作者/孟宇航桂枝汤为《伤寒论》中第⼀⽅,医药⽅家誉之为“群⽅之冠”。
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药味进⽽形成桂枝汤类⽅ 19 ⽅,故该⽅也成为《伤寒杂病论》中独⽴的⼀⾸药⽅。
我国著名医学临床⼤师徐灵胎长期研习《伤寒论》,认为每种疾病的治疗都有其基础的治疗⽅法,只要在该基础之上增减药味且适度适量,皆可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此见解为桂枝汤以及类⽅的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对于桂枝汤类⽅的变化,张仲景在《伤寒论》以及《⾦匮要略》中进⾏了全⾯的记录,仲景通过对桂枝汤成分增减药味⽽制成类⽅,从⽽对各种疑难杂症进⾏治疗,这样不但拓宽了桂枝汤的治疗范围,⽽且还为后⼈更加⽅便快速的运⽤桂枝汤类⽅提供⼀定的帮助。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杨卫彬教授认为,桂枝汤⽅为仲景群⽅之魁,⽤于外感可解肌发表,⽤于内伤可通⽓⾎、调营卫、和阴阳、调肝脾。
笔者就杨教授临床应⽤桂枝汤以及类⽅的医案介绍如下,以窥其应⽤桂枝汤类⽅的临床思路。
1 颈椎病宋某,⼥,35 岁,于 2013 年 5 ⽉ 9 ⽇初诊。
患者平时低头伏案⼯作较多,近 1 个⽉连续加班,⾃觉颈部肌⾁酸胀、疼痛不适。
2 天前晨起洗发后打开窗户通风,1h 后觉颈部僵硬,右肩沉重,右上臂抬动困难,汗出,恶风怕冷,⾆淡、苔⽩,脉缓。
X线摄⽚⽰:颈部椎体⽣理曲线变直,第 3、4 椎体⾻质增⽣。
西医诊断:颈椎病。
中医诊断:痹证,辨证为风邪侵及太阳经脉,经⽓不舒。
治以桂枝加葛根汤加减。
处⽅:桂枝、⽩芍、防风各 12g,⼤枣、葛根各 30g,⽣姜、⽢草各 6g。
7 剂,每天 1 剂,⽔煎,早晚分服。
⼆诊:颈部肌⾁松软,右肩疼痛不适消失,余症状解除。
按:桂枝加葛根汤出⾃《伤寒论》第14条:“太阳病,项背强⼏⼏,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该⽅主治的症状为颈部僵硬、疼痛、汗出、恶风、脉缓。
⽅中桂枝、⽣姜之⾟合⽢草、⼤枣之⽢,⾟⽢为阳;芍药⼀味⾟酸为阴;阳阴之味相配,能调营卫、调⽓⾎、调阴阳,⽤于营卫不和诸症。
《金匮要略》桂枝汤类方治虚劳刍议
《 金 匮要略 ・ 血痹 虚劳 病篇 》 载: “ 夫失精 家 , 少 腹 弦急 , 阴头寒 , 目眩 ( 一 作 目眶痛 ) , 发落, 脉极 虚芤 迟 , 为清 谷 、 亡血 、 失精 。脉得诸 芤动微 紧 , 男 子失精 , 女子梦 交 , 桂枝 加龙 骨牡蛎 汤主 之 。 方: 桂枝 、 芍药 、 生 姜各 三两 、 甘草 二两 、 大枣 十二枚 、 龙骨、 牡 蛎各 三两 , 药七 味、 以水 七升 , 煮取三 升 , 分 温三服 。” 由上可知 , 桂枝 加龙骨 牡蛎 汤 即 由桂枝 汤 加龙骨 、 牡蛎组 成 。 此 条为失 精家所 致虚 劳病之 证 。因 精 液耗损 太 过 , 而 阴损及 阳 , 故小腹 弦急 。目眩 透视精 衰 , 发落 而知 血竭。 程 云来《 金 匮要 略直解 》 云: “ 桂枝 、 生姜 之辛 以润之 , 龙骨、 牡 蛎 之涩 以 固之 , 甘草 、 大枣 之甘 以补 之 , 芍 药之 酸 以收之 , 则梦 交失 精可愈 。 ” 从程 氏之 言可知桂 枝汤起 到 了辛甘 助阳之效 。 尤在 泾《 金 匮要 略心典 》中所 载徐 忠可 之言更 明确 表 明桂枝 汤之作 用 : “ 桂枝 汤外证 得之 能解 肌去邪 气 ,内证得 之 能补虚 调 阴阳 ;加 龙骨 牡蛎 者, 以失 精梦 交为神 精间病 , 非此不 足 以收敛其 浮越也 。” 2 营弱脾 虚 , 小 建 中汤 仲景曰: “ 虚 劳 里急 , 悸, 衄, 腹 中痛 , 梦失精 , 四肢酸 疼 , 手 足 烦热 , 咽 干 口燥 , 小建 中汤 主之 。 小 建 中汤方 : 桂 枝三 两 ( 去皮 ) , 甘 草二 两 ( 炙) , 大枣 十二 枚 , 芍 药六 两 , 生姜三两, 胶 饴 一 升 。药 六 味, 以水 七升 , 煮 取三 升 , 去滓 , 内胶 饴 , 更 上 微 火消 解 , 温 服一 升 , 日三 服 。呕家 不 可用 建 中汤 , 以甜 故也 。 ” 脾气虚弱, 水 谷 难 以消 化, 精 微 不足 , 营 血乏 源 , 五脏 失养 则为 脾 虚营 弱之 证 。正 如徐 忠 可《 金 匮要 略 论 注》 所言 : “ 元 阳之 气 不 能 内统 精血 , 则 营枯 而 虚 , 里气 乃急 , 为悸, 为衄 , 为腹 中痛 、 梦 失精 ; 元 阳 之气 不 能外 统 四肢 口咽 , 则 阳虚 而燥 , 为 四肢 酸疼 , 为 手足 烦 , 为 咽干 口燥 。” 从 而对 小 建 中汤 证之 病 机做 了详 细解 析 。 小 建 中汤 为桂枝 汤倍 芍 药加 饴 糖( 即胶 饴 ) 而 成 。关 于 饴糖 , 陶 弘景 《 名 医别 录》 载其 : “ 味甘 , 微 温, 主补 虚乏 。 ” 另据现 代药 理 研究 , 桂枝 所 含桂 皮油 , 有健 脾解 痉 的作 用 l l 】 。 沈 明宗 《 金 匮要 略编 注 》 云: “ 建 中汤之 桂枝 行 阳 , 芍 药 收 阴, 一 阴一 阳 , 和 调 营卫 ; 以甘 草 、 胶 饴一 阴一 阳 , 补 和 营卫 ; 姜、 枣 阴一 阳 , 宣 通 营卫 ; 俾 营卫 冲和 , 灌溉 脏腑 , 而 脏 腑受 济 , 则诸 虚
桂枝汤的标准配方以及使用方法
桂枝汤的标准配方以及使用方法
桂枝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汤剂,被广泛用于治疗感冒、发热、
头痛、身体酸痛等症状。
其标准配方包括桂枝、芍药、生姜和大枣。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些成分的用量和使用方法。
1. 桂枝,9克,具有温经散寒、解表和调和营卫的作用,有助
于缓解寒热错杂的症状。
2. 芍药,9克,能活血祛瘀、调理气血,对于经期不调、痛经
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3. 生姜,6克,具有温中散寒、解表和止呕的作用,有助于促
进汗出和调理胃肠功能。
4. 大枣,4枚,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有助于调理
脾胃功能和改善睡眠质量。
使用方法:
1. 将以上所有药材洗净后放入煮药用的煎药瓦罐中。
2. 加入适量清水,大约1000毫升。
3. 先用大火煮沸,然后改用小火煎煮30分钟至药液剩约250毫升。
4. 煎煮过程中要不时搅拌,以免药材粘底糊锅。
5. 煎煮完成后,将药液倒入杯中,去渣即可饮用。
需要注意的是,桂枝汤不适用于孕妇、体质虚弱、脾胃虚寒、阳虚内热等人群。
在服用桂枝汤时,建议遵医嘱,控制好药量和服用频次,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另外,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桂枝汤
二、病案举例
何某,男,50岁。
主诉:梦遗多年,时自汗出,平素易感冒,恶
寒,寐差,多梦易醒,脐周痛,喜温按,右胁 部隐痛,体力差,纳可,大便一日一行,不成 形,溏便,小便黄,有异味,舌淡胖,边齿痕 ,苔白微黄腻,脉细滑。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处方:桂枝加龙牡汤+薏苡附子败酱散
桂枝15g 生姜4片 白芍15g 大枣5个 生龙骨30g(先) 生牡蛎30g(先) 炮附子10g(先) 败酱草15g 炙甘草10g 薏苡仁30g
天津中医药大学
内容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 桂枝汤及类方功能分类
二 4
病案举例
三 6
结语
天津中医药大学
一、桂枝汤及类方功能分类
功能分类
调和营卫固肌表
滋阴和阳疗虚损 4 桂枝加龙牡汤 5 桂枝新加汤
1 桂枝汤 2 桂枝加葛根汤 3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天津中医药大学
1、桂枝汤
桂枝汤的组成及方解
1
2
桂枝汤的辨证要点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内伤杂病,营卫不和:阵阵发热,常自汗出,经久 不愈,无头痛恶风等外证,且口不渴,大便不结 妊娠恶阻:育龄妇女,恶心呕吐,不能进食,不恶 寒发热,口渴,寸关处脉平,尺部阴脉小弱。
内伤杂病,阴阳两虚,心肾不交:遗精、失血、目 眩发落、少腹弦急、外阴部寒冷、多梦、盗汗
天津中医药大学
2、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加葛根汤为桂枝汤加葛根三两,是治疗太阳 中风兼太阳经气不舒之证,原文“太阳病,项背 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本证之病机为风寒外束,营卫不和,经气不利, 经脉失养,治疗当以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升津 舒筋。张志聪《伤寒论集注》曰: “用桂枝汤以 解太阳肌表之邪,加葛根宣通经脉之气,而治太阳 经表之邪。”
《金匮要略》中桂枝汤类方的运用
《金匮要略》中桂枝汤类方的运用桂枝汤方出自《伤寒论》,由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是治疗太阳中风表虚证的主方。
该方用药精当,配伍巧妙,结构严谨,《金匮要略》以此方为基础,灵活加减变化出十多首方剂,这些方剂称为桂枝汤类方。
迄今仍广泛用于各种内伤杂病的治疗,现就《金匮要略》中桂枝汤类方的运用归纳如下:1、黄芪桂枝五物汤治血痹本方由桂枝汤去甘草加黄芪组成。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云:“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方中黄芪补气行血,桂枝通阳行痹,芍药和血除痹,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共奏益气通阳行痹之功。
凡阴阳气血不足,外感风邪,致使阳气痹阻,血行涩滞而出现局部肌肉麻木之血痹,可用本方治疗。
栝蒌桂枝汤由桂枝汤加栝蒌根组成。
《痉湿病脉证第二》云:“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仲景用其治疗风邪偏盛,化燥伤津,筋脉失养之柔痉,方中栝蒌根生津舒筋,桂枝汤解肌祛风,合而用之,可外散风邪,内滋津液,从而达到舒缓筋脉的作用。
葛根汤由桂枝汤加麻黄、葛根组成。
原文云:“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方中葛根升发津液,麻黄、桂枝发汗散寒,芍药敛阴,防止发汗太过,生姜、大枣、甘草调和营卫,共奏发汗散寒,升发津液,舒缓筋脉之效,仲景用其治疗寒邪偏盛,阻滞筋脉,津失输布之刚痉。
3 、桂枝附子汤治湿痹桂枝附子汤由桂枝汤去芍药加附子而成。
《痉湿病脉证第二》云:“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
,方中桂枝祛风通阳,附子温阳化湿,甘草、生姜、大枣调和营卫,诸药合用,能温经助阳,祛风除湿,仲景用其治疗风湿偏盛而表阳虚弱之湿痹。
4、小建中汤治虚劳、虚黄及妇人杂病腹痛小建中汤由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组成,在《金匮要略》中用于治疗虚劳、虚黄及妇人杂病腹痛。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云“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云:“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
桂枝汤及其类方在《金匮要略》中的运用
桂枝汤及其类方在《金匮要略》中的运用前言《金匮要略》是我国古代医药经典之一,包含了丰富的中药方剂。
其中,桂枝汤及其类方是《金匮要略》中最为著名的方剂之一,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具有广泛的适应症和疗效。
本文将介绍桂枝汤及其类方的来源、组成、适应症以及临床应用。
桂枝汤的来源桂枝汤最早出现在《伤寒杂病论》中,作者是东汉末年的张仲景,成书于公元220年左右。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全面论述急性传染病和慢性疾病的著作,被誉为古代中医学的一部经典之作。
其中,桂枝汤被认为是治疗伤寒病(一种由感染导致的急性传染病)的重要方剂。
张仲景将桂枝汤用于治疗伤寒病体温持续不退、表寒内热、汗出不畅、头痛身痛、口干、口渴等症状,达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此后,桂枝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中医药学中的一个经典方剂。
桂枝汤的组成桂枝汤的组成包括桂枝、芍药、生姜、大枣和甘草五味。
其中,桂枝、生姜和大枣具有温阳化气的作用,芍药具有收敛止泻的作用,甘草则具有和中扶正的作用。
对于桂枝汤的组成,后来的医家与时俱进,进行了不断的修订和改进。
于大中、沈构等医家认为,桂枝汤不适用于病症严重、体弱多病的患者,因为该方具有扩张毛细血管和增加血流量的作用,易使病情加重。
为此,他们又对桂枝汤进行了改良,分别发明了桂枝加芍药汤和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芍药汤是对桂枝汤的改良,主要适用于治疗气虚阳弱、表里不和、汗出不畅、头身疼痛、四肢酸软等症状。
具体组成为:•桂枝10克•芍药10克•生姜5克•大枣5克•甘草5克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是对桂枝汤的又一种改良,与桂枝加芍药汤同属于桂枝汤类方剂,也主要适用于治疗因表虚里实、中阴不足而导致的感受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汗出不畅等症状。
具体组成为:•桂枝6克•葛根15克•生姜5克•大枣5克•甘草5克桂枝汤及其类方在临床应用桂枝汤及其类方在临床应用中,被广泛运用于治疗四肢酸痛、恶寒发热、寒疟、感冒、慢性肝炎等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桂枝汤”在临床中应用论文
浅谈“桂枝汤”在临床中的应用【中图分类号】r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388-02桂枝汤出自于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方剂组成:桂枝9g,白芍9g,甘草6g,生姜9g,大枣3枚。
方中桂枝为君,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而祛在表之风邪,芍药为臣,益阴敛营,敛固外泄之营阴。
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辛散表邪,又兼和胃止呕;大枣甘平,既能益气补中,且可滋脾生津。
姜枣相配,是为补脾和胃、调和营卫的常用组合,共为佐药。
炙甘草调和药性,合桂枝辛甘辛甘化阳以实卫,合芍药酸甘化阴以和营,功兼佐使之用。
桂勺等量合用,寓意有三:一为针对卫强营弱,体现营卫同治,邪正兼顾;二为相辅相成,桂枝得芍药,使汗而有源,芍药得桂枝,则滋而能化;三为相制相成,散中有收,汗中寓补。
此为本方外可解肌发表,内调营卫、阴阳的基本结构。
临床加减:恶风寒较甚者,宜加防风、荆芥、淡豆豉疏散风寒;体质素虚者,可加黄芪益气,以扶正祛邪;兼见咳喘者宜加杏仁、苏子、桔梗宣肺止咳平喘。
现代研究表明,桂枝汤不仅具有较强的抗炎、镇静、镇痛、镇咳、平喘、祛痰作用,且对体温和汗脉呈双向调节作用。
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的低热、妊娠呕吐、多形红斑、冻疮、荨麻疹等属营卫不和者。
故享有“有表解表调营卫,无表补虚调阴阳”之美誉。
许多临床疾病在其病变过程中多可出现营卫、阴阳失调的病理状态,正如徐彬在《金匮要略论注》所说:“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
柯琴在《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中赞桂枝汤为“仲景群芳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本人从事中医临床专业10余年,对桂枝汤颇有独钟,下面浅谈一下临床中用桂枝汤的体会与心得。
桂枝汤原方主治太阳中风,如“伤寒论”条文13中所述“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现临床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主症见:恶风发热,鼻鸣干呕,汗出头痛,肢体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缓或浮弱。
桂枝汤类方的运用
3.2 桂枝加桂汤
本方即桂枝汤加桂2两。仲景为(心)阳虚阴乘,寒(肾)气上冲,自觉气从少腹上冲心胸、咽喉痛苦不堪为特征而设,是奔豚病主方。有人认为奔豚病主要是边缘系统,下丘脑,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交感神经功能偏亢,腹腔神经丛机能紊乱,出现复杂的内部感觉形成的惰性兴奋灶持久存在,造成皮质及皮质下植物神经中枢及其支配功能发生一系列改变,可能为奔豚病产生的病生基础。这一见地为临床治疗,开拓思路,据报道桂枝加桂汤常用于神经官能症、脑外伤综合征等,效果满意。有报道1例心脏病患者,每每自觉气从少腹上冲胸时,便发生早搏、心悸憋闷、窒息感,久治未效,作者凭“气从少腹上冲心者”启发而守原方治疗而效。脑外伤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而多样,一以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和癔病样症状为主,按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痰湿中阻,常见肝脾不和与脾胃不和的证候,主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祛湿豁痰法,以桂枝汤加赤芍、桃仁、礞石等治疗30例脑外伤综合征。其中23例经2-3个月治疗,症状基本消失,6例明显好转,1例较为好转。
3.4 当归四逆汤
本方即桂枝汤去姜枣草,加当归、细辛、木通。原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后世医家秉仲景立法之意,用本方治疗血虚寒凝之肢体痛,骨节疼痛,腹痛,寒厥诸证。现代临床师本方之法,灵活变,应用更广。
3.4.1 偏头痛
偏头痛是血管性头痛中常见的一种。有人据52例偏头痛,头痛缓解其与发作期均具有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脉沉等虚寒征象,以及平时手足有胀感、皮肤划痕征、下肢毛细血管扩张等末梢循环障碍,采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的当归四逆汤加川芎,每日1剂,一般服药20~30剂。观察期为最长间歇期5~10倍以上,自1.5个月至4.5年,疗效:控制17例,满意18例,无效7例。通过观察和实验主为肢体末梢循环障碍和头痛发作密切相关,二者很可能是全身血管功能失调的一种共同表现。而本方可能为改善全身,特别是肢体末梢和血管功能失调和血运障碍,从而防止或减轻偏头痛的发作。
桂枝汤类方衍方
桂枝汤方为《伤寒论》之方首,由它衍化之方甚多,现摘选其要者祥述于下:1.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本方加厚朴、杏仁,以增强定喘之力。
治桂枝汤证兼喘咳者。
临证多用于支气管喘息,喘息性气管炎。
2. 桂枝加桂汤:本方再加重柱枝量,以增强助阳之力,治气从少腹上冲心之奔豚证。
3. 桂枝新加汤:本方加芍药、生姜各3克,人参15克,以增强敛阴止汗,解表、补气之力。
治伤寒汗后,身体疼痛,脉沉迟,阴血不足者。
4. 桂枝加附子汤:本方加附子,以增强温阳散寒之力。
治因发汗太过,四肢挛急抽搐而紧,恶冷身寒、汗出,小便频数,脉软弱之阳虚证。
5. 桂枝加芍药汤:本方再加芍药9克,以增强敛阴止汗柔肝止痛之力。
治太阳证,误用攻下而引起之腹满时痛者。
临证用于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之腹泻疼痛、妊娠呕吐者。
6 .桂枝加葛根汤:本方加葛根,以增强生津濡润筋脉之力。
治桂枝汤证兼见背项强急,俯仰转动不利者。
临证用于颈椎病引起之颈后疼痛,运动不利等7. 桂枝去芍药汤:本方去芍药,以减轻助阴之弊。
治太阳病误下后,表证未解,而兼见脉促胸满者。
8. 桂枝加大黄汤:本方倍用芍药加大黄,以增强敛阴通幽之力。
治太阴脾经,气血不和,而又外薄阳明,又有腹满实痛,大便秘结之里实热者。
9. 桂枝附子汤:本方去芍药,再加重桂枝量外,再加附子,以减芍药敛阴之过,增强桂附温阳通络之力。
治风湿相搏,身体疼痛,甚则不能转侧,脉虚而涩者。
10. 瓜萎桂枝汤:本方加瓜萎根,以增强彻热荣筋和营卫之力。
治太阳证备,身强几几,脉反沉达,此为痉。
11. 柴胡桂枝汤;本方合小柴胡汤,用桂枝汤解表和营卫;小柴胡汤解半表半里之热,可谓双解之轻剂。
治太阳经与少阳经合病。
12. 厚朴七物汤:本方去芍药,加厚朴、枳实、大黄,以增强攻下之力。
治恶寒发热,胸闷腹热、欲吐,大便闭结,表邪内热者。
13. 黄芪建中汤:本方加黄芪、饴糖,以增强补气和中之力。
治虚劳体弱,脾胃不和,腹中时痛者。
14. 当归四逆汤:本方加当归、细辛、本通,以增强散寒、养血、通脉之力,治血虚有寒,手足寒冷,拘挛疼痛者。
桂枝汤及其类方在《金匮要略》中的运用
桂枝汤及其类方在《金匮要略》中的运用前言《金匮要略》是中国医学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医学经典之一,由东晋医学家张仲景创作完成。
《金匮要略》集中了张仲景长期的临床经验和思考,是原始的中医经典之一。
桂枝汤是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的代表性方剂之一,其主要适应病证为太阳病。
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和大枣组成,经常被用于治疗轻度发热、喉咙痛、头痛、恶寒、寒战、身体疲惫等相关症状。
除了桂枝汤之外,《金匮要略》还提出了许多类似的方剂,它们都采用类似的组方原则。
本文将着重探讨《金匮要略》中桂枝汤及其类方的运用。
桂枝汤的药材组成桂枝汤的主要药材包括:•桂枝(9克);•芍药(9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枚)。
这些药材在《金匮要略》中被称为“五物”。
桂枝作为领草,具有活血通络、温阳散寒和发汗的作用。
芍药和甘草的作用是舒肝、止痛和调和药味。
大枣主要起到调和和滋补作用,生姜则主要辅助桂枝的发散功能。
桂枝汤的药性温和,不但适用于治疗太阳病,还经常被用于治疗其他类型的病证,如伤寒、湿热、心烦等病症。
桂枝汤在《金匮要略》中的运用桂枝汤在《金匮要略》中被广泛地运用于治疗太阳病、伤寒、湿热和失调等病证。
桂枝汤的主要功效包括发散、解表、舒筋、止痛和调和药味。
在太阳病阶段,桂枝汤的总体原则是“格少阴,解太阳”,主要是通过发汗、舒肝、补阳来治疗症状。
在伤寒病阶段,桂枝汤的总体原则是“调胃气,畅肝气”,主要是通过调理胃肠和肝脏的功能来治疗病症。
在湿热病阶段,桂枝汤的总体原则是“散寒,清湿”,主要是通过发散和清热来治疗病症。
在失调病阶段,桂枝汤的总体原则是“调和骨肉,清热解毒”,主要是通过调和骨髓和身体肉体的功能来治疗病症。
桂枝汤类方的组成在《金匮要略》中,有很多桂枝汤类方,它们都采用了类似的方剂组成原则。
这些方剂的主要特点是温和、易于理解、方便使用和可配合其他药材和方剂使用。
举一些例子:•桂枝加葛根汤:此方剂就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入了葛根、黄芩、黄连等药材来治疗因风热引起的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桂枝汤的类方
七、桂枝加黄芪汤方 【方剂组成】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黄芪10克 【用法】煎服法同桂枝汤。 【方解】黄芪味甘微温,《神农本草经》谓:“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补虚。”从所主来看,均属 肌肤间病。也可知补虚,主要是补表气的不足,故若由于表气虚衰,邪留肌肤不去,为湿、为水,为黄汗以及上述诸病, 均有用本药的机会。故本方主治桂枝汤证而表气虚弱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金匮要略· 水气病》第27条: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食已汗出,又身常暮卧盗汗出者,此劳 气也;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瞤,瞤即胸中 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 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注解:本条可分五段解之如下:①黄汗由于表虚,表虚则气上冲而不充于下,故两胫自冷。假如发热而历节黄汗出 者,此属历节而非黄汗。②食已汗出和暮卧盗汗出,均属表虚失固,津液亡失之证,故称之为劳气。③汗出不应发热, 汗出而复发热,故谓反发热,乃精怯邪留之候。久久不已,则组织枯燥,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日久,更必伤及荣血而 出恶疮。④身重汗出辄轻者,为有水气,久久必身瞤,即所谓水气相击,冲逆动经之候。水气攻冲胸中则胸中痛,故瞤 即胸中痛。⑤气冲于上故从腰以上有汗而下无汗;湿著于下,故腰髋弛痛,水气在皮中,故如有物在皮中状。若证之剧 者,以至其人不能食,不但腰髋弛痛,而全身疼重,烦躁不安,小便不利,亦气上冲的结果,此为黄汗证,无论微剧, 宜以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金匮要略,黄疸病》第16条: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注解:诸黄疸证,多为瘀热在里所致,故宜利其小便除湿去热即治,但若见脉浮,为病在表,这时宜用桂枝加黄芪 汤汗以解之。 按:由本条可知,黄芪有祛黄作用甚明。但黄疸脉浮者,亦有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机会,临证时宜适当选用之, 不可不知。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更汗出恶风者,即表虚不固甚者宜用本方治之。 【验案】韩某,女,41岁,哈尔滨人,以“肝硬变”来门诊求治。其爱人是西医,检查详尽,诊断肝硬变已确切无疑。 但黄疸指数、胆红素皆无异常,皮肤、巩膜无黄染。其人面色黧黑,胸胁串痛,肝脾肿大,曾经多年服中西药不效特来 京求治。初数与疏肝和血药不效。后见其衣领黄染,细问乃知其患病以来即不断汗出恶风,内衣每日更换,每日黄染, 伴见腰胯痛重,行动困难,必有人扶持,苔白腻,脉沉细,确认是黄汗之证,乃由表虚湿盛所致,故以调和营卫,益气 固表以止汗祛黄为法,与桂枝加黄芪汤治之: 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生黄芪10克 嘱其温服之,并饮热稀粥,盖被取微汗。 结果,上药服三剂,汗出身痛减,服六剂汗止,能自己行走,继依证治肝病乃逐渐恢复健康,返回原籍。二年后特 来告知仍如常人。
桂枝汤及其类方之探究
桂枝汤及其类方之探究桂枝汤是《伤寒论》第一方,被誉为经方之祖、群方之魁。
《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桂枝汤及其类方颇多,广泛应用于诸多外感及内伤疾病中。
以下即为本人对桂枝汤及其类方的简要探究。
标签:桂枝汤;类方;应用柯琴谓桂枝汤曰:“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凡头痛发热,恶风恶寒,其脉浮而弱,汗自出者,不拘何经,不论中风、伤寒、杂病,咸得用此发汗。
若妄汗、妄下而表不解者,仍当用此解肌。
”可见其名不虚传,寓意深奥,为后世受用无穷。
1 桂枝汤组成、方义及功用桂枝汤以桂枝为君,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而驱除在表之邪。
芍药为臣,益阴敛营,固护外泄之营阴。
桂芍等量合用,一治卫强,一治营弱,散中有收,汗中寓补,使表邪得解,营卫调和。
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辛散表邪,又兼和胃止呕;大枣甘平,意在补中益气,且可滋脾生津。
姜枣相配,是为补脾和胃、调和营卫的常用组合,共为佐药。
炙甘草调和药性,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实卫,合芍药酸甘化阴以和营,功兼佐使之用。
桂枝汤收录于中医教材《方剂学》中的解表剂,其功用为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综合《伤寒论》、《金匮要略》以及杰出医家的临床经验,桂枝汤的功能及临床应用极为广泛。
①祛邪。
在外感风寒时,针对外感风寒表虚证,桂枝汤既可祛邪,又可调正,然其祛邪之用亦是建立在调和的基础上,因桂枝汤发汗之力甚微,故服药后需“啜热稀粥”,并“温覆”,以助其调合营卫。
营卫既合,邪不能容,微汗而解。
如《汤液本草》所云:“用桂枝发其汗,此乃调合营气则卫气自和,气无所容,遂自汗而解,非桂枝能开凑发其汗也。
”②调和营卫。
营卫属于阴阳范畴,具有阴阳属性,营属阴,卫属阳。
《内经》中阐述阴阳的关系时谈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同时谈到:“阳强不密,阴气乃绝”。
桂枝汤证又叫做卫强营弱证,“卫强”并非卫气强盛,实为卫气浮散、浮亢,故卫气失职,不能顾护体表,而导致营阴外泄,营卫不和。
桂枝汤中桂枝助阳益卫而护阴,芍药益阴固营而收敛浮越之阳,使之合和。
《伤寒论》《金匮要略》方剂组成辨证要点
炙甘草三两炮附子二枚白术三两桂枝四两
表虚寒证见关节疼痛,汗出恶风,小便不利者。
15.天雄散
炮天雄三两白术八两桂枝六两龙骨三两
寒湿痹痛汗出多,或失精,或见头眩、气上冲、小便不利的少阴证。
16真武汤
茯苓、芍药、生姜各三两白术二两炮附子一枚
头晕、心悸、下肢浮肿或痛,脉沉者.
阳明病类方证
一、太阳阳明病类方证
20.当归四逆汤
当归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炙甘草二两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
手足凉表虚而里寒不甚者。
21.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当归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炙甘草二两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吴茱萸二升生姜半斤
当归四逆汤证更见心腹痛、呕逆、头痛者。
22.苓桂术干汤
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炙甘草各二两
外寒内饮的头晕目眩、短气、小便不利、气上冲者。
8.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炮附子一枚
桂枝汤证更见恶寒、小便难、四肢微急者。
9.乌头汤
麻黄、芍药、黄芪各三两炙甘草三两川乌五枚(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
关节痛甚、屈伸不利、四肢厥冷者。
10.乌头桂枝汤
乌头五枚(以蜜二斤煎减半)桂枝汤五合解之,得一升后,初服二合,不知渐加。
《伤寒论》《金匮要略》方剂、组成、辨证要点
太阳病类方证
一、桂枝汤类方证
方剂
组成
辨证要点
1.桂枝汤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的表虚证。
2.桂枝加桂汤
桂枝五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桂枝汤方证又见气上冲者。
3.桂枝加葛根汤
葛根四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桂枝汤类方治疗内分泌疾病临床应用举隅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21年第13卷第3期 中西医学·药理研究-117-桂枝汤类方治疗内分泌疾病临床应用举隅Clinical application of Guizhi decoction in treating endocrine diseases邓小鸽1冯志海1*辛珂1远佳瑶1(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郑州,450000;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中图分类号:R781.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021)03-0117-03证型:气G虚A【摘要】桂枝汤为《伤寒论》第一方,被誉为群方之首,具有外可解表,内可化气调阴阳之功效。
桂枝汤类方为桂枝汤加减而来,现代临床应用广泛;导师冯志海教授长期从事内分泌疾病的中西医诊疗,临床经验丰富,临床上运用桂枝汤类方治疗多种内分泌疾病,效果显著。
笔者跟随导师学习期间,稍有领悟,现分析如下。
【关键词】桂枝汤类方;内分泌疾病;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围绝经期综合征;自主神经功能紊乱【Abstract】Guizhi decoction (桂枝汤) is known as the first prescription of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It has the function of relieving the exterior externally and regulating the qi and yang internally. The Modified Guizhi decoction is modified based on Guizhi decoction,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modern clinical practice. My tutor, Professor Feng Zhihai has been engaged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ndocrine diseas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for a long time and has rich clinical experience. During the learning from the tutor, my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s is as follows.【Keywords】Modified Guizhi decoction; Endocrine Diseases;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Vegetative nerve functional disturbancedoi:10.3969/j.issn.1674-7860.2021.03.044内分泌疾病大多病因不明,病程冗长,症状纷杂,治疗棘手[1]。
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桂枝汤一组成方义:桂枝15g芍药15g生姜15g甘草10g大枣4枚。
1/3量。
原方桂3两芍3两生姜3两甘草2两大枣12枚。
分三服四药来源于食疗方义:桂姜辛甘化阳,辛温散寒,解表祛邪。
芍草枣酸甘化阴,芍药养血敛汗,和营,加甘草大枣,酸甘化阴养营阴营血。
酸甘相调,营卫相调。
调和脾胃,营卫。
“此方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第一方,凡中风伤寒杂病,脉弱汗自出而表不解者,咸得而补之”-柯韵伯。
“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
”二仲景用桂枝汤〔仅限于《伤寒论》不包括《金匮》〕〔一〕治太阳中风〔2、12、95〕病机:风邪袭表,卫强营弱,营卫失和。
发热-卫强-卫阳因抗邪出现病理性亢盛,浮盛于外的表现。
卫阳被伤,卫外失司,风主疏泄,营阴外越故见汗出,汗出伤营-营弱。
主症:发热、汗出、恶风。
浮缓:非指节律、指脉形,松弛柔软和紧相对而言。
〔风寒,阴邪,脉管紧张。
中风,阳邪,脉管松弛,营阴伤软弱〕兼证:鼻鸣〔肺窍不利〕,干呕〔正气抗邪于表,不能顾护于里,里气失和升降失调,见:食欲不振,不大便…〕提示:外感不可进补厚味、不易消化、刺激性的食物,正气卫外抗邪消食难以兼顾。
〔二〕凡太阳病,只要见到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寒〕者。
〔43〕-只辨证不辨病〔中风或伤寒〕,对症用方的例证。
扩大了桂枝汤的用方范围。
〔三〕太阳表症兼里实热。
先解表〔桂枝汤〕后攻里〔44、45、164〕,即使表症是无汗的也用桂枝汤,因为麻黄汤纯辛温,伤阴、助实热。
〔四〕太阳病兼里虚寒〔91、327、387〕。
先补里,里气恢复后表随之解,不解者用桂枝汤。
即使表症无汗亦然。
因为里气刚复,不受纯辛温。
〔五〕太阳病,汗下后,正气受挫,表症仍在者不管有无汗均用之。
〔57、15〕〔六〕非外感性营卫失和〔53、54〕病常自汗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卫气不与营气谐和〔说明病情主要矛盾在卫〕。
无发热、脉浮、恶风寒、头项强痛等表症,似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更年期综合征。
史欣德教授运用桂枝类方经验撷菁
史欣德教授运用桂枝类方经验撷菁桂枝汤系《伤寒论》开篇第一方,被历代医家推崇,是调和营卫?阴阳?气血的总方,虽药仅5味,而应用范围之广,演变类方之多,实非他方所能及?桂枝汤虽为治疗太阳中风证所设,但其功能不仅仅限于治疗外感病,该方及类方在治疗内?外?妇?儿等多种疾病中效如桴鼓?柯韵伯誉之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史欣德教授临证擅长运用桂枝类方治疗疑难疾病,如小建中汤合保和丸治疗小儿慢性湿疹,桂枝加葛根汤合玉屏风散治疗慢性肾炎,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失眠,临证时不拘泥于中西病名诊断,有是证用是方,取得较好疗效?标签:桂枝类方;桂枝体质;临证经验;史欣德桂枝汤为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所创,系《伤寒论》中第一方?桂枝汤及其类方具有调和营卫?阴阳?气血的功效,广泛应用于外感及内伤杂病中,亦被誉为群方之冠?现代药效学研究表明桂枝汤对试验动物汗腺?体温?血压?肠蠕动?免疫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具有抗菌?抗病毒?镇痛?抗过敏?降血糖?增加心肌血流量?改善胃肠消化传导和解痉止痛的药效学作用,并能防治关节炎,治疗颈椎病和慢性胰腺炎[1],可辨证用于内?外?妇?儿?神经精神等各科疾病的治疗[2]?史欣德长期从事方剂文献的理论与临床研究,对经方领悟甚深?史老师认为,临床上应用桂枝汤及其类方进行治疗的病证比较常见,尤其是运用于慢性病的治疗?通常此类方剂适用病证具备以下特点:病程较长,反复不愈;形体多偏瘦,皮肤白皙,腠理细腻,颇像“文弱书生”或弱不禁风的“弱女子”,但也会有“壮实”者,面色黯淡乏光,实则“外强中干”;易疲劳,脑力?体力均不足;手足冷,易出汗,或怕风冷,易腹痛;不喜冷饮,大多喜热食?甜食,小腿易抽筋?兹列举史欣德教授桂枝类方医案三则以飨读者?1 小建中汤合保和丸治疗小儿慢性湿疹张某,女,8岁,北京海淀区人,2007年9月12日初诊?主诉:四肢皮疹瘙痒3年余?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肢散在红色丘疹,渗液伴剧烈瘙痒,某医院皮肤科诊为急性湿疹,后辗转就诊于数家医院疗效不显?刻下症见:四肢皮肤瘙痒难忍,夜晚入睡后加重;近视,口气较重,牙龈囊肿时起;平素容易出汗,稍作活动后汗出怕风;胃口尚好,喜甜食,平素常腹痛,可自行缓解;睡眠尚可,大便偏干,气味臭秽?查:双上肢肘尖部位各有一约3×3 cm2大小皮疹,双脚踝部外侧均有一约3×2 cm2大小皮疹,背部及腹部有散在皮疹分布,色黯紫红,渗液较少,有少量血痂;患者形体瘦长,皮肤白,纹理细腻;舌质红,舌苔薄白而腻,脉浮滑而数?西医诊断:慢性湿疹;中医诊断:湿疹,证属中焦虚弱,夹有郁热?治当建中益气,兼清郁热,拟小建中汤合保和丸加减,处方:桂枝6 g,白芍12 g,神曲15 g,焦山楂15 g,茯苓10 g,莱菔子15 g,清半夏10 g,陈皮10 g,连翘15 g,黄芩10 g,生甘草6 g,生姜3片,小红枣4枚,5剂,水煎服,每日1剂?另:六味地黄丸(浓缩丸),每次8粒,每日1次?二诊(10月10日):上药服用5剂后口中异味消失,出汗明显减少,皮疹瘙痒亦缓解?后因外感受凉出现发热(37.5~38.5 ℃),咽痛,口干,咳痰少,恶心,呕吐,舌尖红,舌苔厚腻,临时予小柴胡汤合平胃散加连翘,药后3 d感冒愈?停药数天后,夜晚皮肤瘙痒又作,口气重,舌质红,舌苔黄腻偏干,脉浮滑?处方:首诊处方加山栀10 g?三诊(11月7日):上方服用14剂后,皮疹面积明显缩小,色转淡红,瘙痒继续减轻,口气消失,但夜间呓语?处方:三诊处方加煅龙骨15 g,煅牡蛎15 g?四诊(12月5日):上方服用20剂后,腹痛再未发作,查:两肘?背部及腹部皮疹基本消失,双腿遗留极少散在红点样改变;舌红,苔白腻,脉浮滑?处方:首诊方中黄芩改为6 g,加生黄芪10 g,银花10 g?后嘱咐患者皮肤瘙痒明显,口气加重时可续服本方3剂,后随访1年,病情稳定?按:小建中汤系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原文主治阴阳两虚的虚劳?虚劳黄疸?虚寒腹痛?伤寒腹痛,即“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妇人腹中痛”,“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从诸方证主治中可看出,腹痛一症是确定本方证关键?根据方证对应有是证用是药原则,以药测证,方中芍药?甘草可以缓急止痛,主治急迫症状,重用则患者可能经常腹痛?小腿抽筋疼痛,容易便秘症;饴糖甘温补虚?甘可缓急,主治虚弱性急迫?挛急?疼痛性疾病,用之则患者可能有中虚证,口味大多偏甜?本方证与桂枝汤证不同的是,后者主治偏于表,而前者复加芍药?饴糖则主治偏于里?因此,小建中汤方证为桂枝汤证兼见腹痛?便秘,该方证在小儿中尤为常见?日本汉方临床家矢数道明先生运用本方时,尤以全身疲劳,精力不足为第一运用目标,且多用之改善小儿先天虚弱体质?保和丸方出自《丹溪心法》,原文主治“一切食积”,一般认为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恶食呕逆,矢气臭如败卵是食积证,但是临床所见典型食积证不多,史教授认为只要见到口腔气味重,口腔溃疡频发,矢气臭三症之二者,即可使用保和丸,屡经临床验证?另外,保和丸消食和胃,方中连翘可清郁热,史教授临证时多将之运用于肠胃郁热型皮肤疾病?患者初诊时最痛苦?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四肢皮疹瘙痒,史教授认为仅仅是患者的主诉而并非主证,因此在辨证处方时不能受主诉左右影响,而从其肤色偏白,纹理细腻,轻微活动即出汗,汗后怕风冷,脉搏偏浮,抓到了主证:汗出?恶风?脉浮?主证表现提示患者是桂枝(证)体质,同时平素兼有胃痛,喜欢甜食,又提示患者是桂枝(证)体质中的小建中汤证,史教授认为饴糖多用于长期虚弱性疾病,重度营养不良等疾患,而现今所见极少,故一般增甘草或大枣剂量而去饴糖;口腔异味,大便气味臭秽是保和丸证;湿疹瘙痒,夜晚加重,脉搏滑数说明内有郁热,另加黄芩以助清热;患者形体瘦长,近视,史老师认为是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的典型表现,属于小儿常见的“六味地黄丸”体质,故用之以滋阴补肾,填补先天之不足?综合分析,该患者病证是桂枝体质复合了保和丸证?药后汗止,口气均消,湿疹瘙痒减轻,说明方证对应,验证了初诊时的推断?三诊时患者又出现夜间呓语症状,方中再加煅龙骨?煅牡蛎收敛神气而镇惊,达到缓解精神神经紧张状态之目的,同时还兼具敛汗固精?生肌敛疮之功效?后一直守方调理至病愈?小建中汤合保和丸用于治疗小儿慢性皮肤病,也是史教授临床最常用的合方之一?2 桂枝加葛根汤合玉屏风散治疗慢性肾炎张某,男,30岁,河南平顶山人,2008年1月2日初诊?主诉:发现蛋白尿7年余,腰酸1年?患者7年前体检时发现蛋白尿,但无任何不适症状,未经正规治疗?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酸?目胀?手胀,半年前就诊于某医院,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正常;尿常规:RBC25(正常<25),尿蛋白定性0.75 g·L-1;肾脏B超:双肾未见异常(超声号2007080800001),诊断为慢性肾炎,予洛汀新口服,但尿中蛋白仍时消时现?2007年10月10日尿常规:RBC150,尿蛋白定性1.5 g·L-1?其母亲?姥姥均有脑梗病史,患者因近来头昏胀不适加重而极度担心焦虑来诊?刻下症见:腰酸时作,劳累后加重;怕冷,汗多,头昏胀,项强,目眵多;小腹连及腰部有冷感,足底胀;大便偏稀,小便黄,有灼热感?查血压120/90 mmHg;尿常规:RBC50,尿蛋白定性0.25 g·L-1;形体中等,面色偏黑无光泽,双下肢不肿;舌淡紫,中尖少苔,脉尺弦?西医诊断:慢性肾炎;中医诊断:虚劳,证属中焦虚弱,兼夹肝经湿热?治当益气建中,清利肝胆湿热,拟小建中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处方:桂枝6 g,白芍12 g,炙甘草5 g,龙胆草6 g,黄芩10 g,山栀10 g,柴胡10 g,生地10 g,车前子(包)20 g,泽泻10 g,当归10 g,川芎10 g,葛根15 g,羌活15 g,防风10 g,生姜3片,小红枣4枚,5剂,水煎服,每日1剂?嘱咐患者饮食口味宜淡?二诊(3月19日):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后电话中告知用血府逐瘀汤,5剂后改善亦不显?患者今日前往某医院复诊,予科素亚?洛汀新?雷公藤多苷口服?刻下症见:怕风冷,头中有发空感觉,不能久视,目眵多,项强,腰酸乏力,大便软,小便黄?查:舌紫暗,苔薄根黄腻,脉浮细无力?拟桂枝加葛根汤合玉屏风散加减,处方:生黄芪20 g,桂枝10 g,白芍12 g,葛根20 g,炙甘草5 g,当归10 g,黄芩10 g,白术10 g,防风10 g,生姜3片,小红枣4枚,5剂?另:补中益气丸,每次8粒,每日2次?嘱咐患者,若服中药后能改善体力,减轻诸多不适症状,则不服用西药?三诊(3月26日):患者自觉上方口感甚好,药后腰酸减轻,体力明显改善,西药未服,2 d前游玩长城不觉疲惫,项强已松,头中发空感觉消失,大便成形?查:面色黑气已退,光泽重现,舌淡,苔薄,脉较前有力?复查尿常规:RBC50(正常<25),尿蛋白定性(-)?处方:生黄芪30 g,桂枝15 g,白芍15 g,葛根20 g,炙甘草5 g,当归10 g,防风10 g,生姜3片,小红枣4枚?药后患者诸症均减,后一直以本方为主调理,嘱咐患者多休息静养,少劳作,2008年5月23日复查尿常规正常,后尿检一直正常,随访至今病情稳定?按:桂枝加葛根汤原文主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者,反汗出恶风者”,其方证为桂枝汤证而兼见葛根药证,其中项强不适是葛根药证?另外,葛根药性上达,可以升发脾胃清阳之气,临证发现对于主诉“头脑发空”的病症疗效较好?史教授曾治一中年男性,因慢性胃痛而来就诊,痛作时感觉气从小腹上冲,“头脑空空”而不能起草任何文件,颈项强,患者面临中年失业的痛苦,予桂枝加葛根汤原方,复诊时告知汤药口感极好,闻药香后即感觉头目清爽,3剂后胃痛?上冲均止,自行服用100余剂精力充沛,下笔如流水?日本汉方名医大塚敬节先生晚年诊病,也经常服葛根汤(本方加麻黄)提神[3]?这可能与葛根中的黄酮能增加脑血管流量,降低血管阻力,改善脑循环有关?因此,本方可以看成是一张针对慢性虚弱性体质的兴奋提神方?患者初诊时汗多,怕冷,小腹连及腰部有冷感,考虑是中焦虚弱的小建中汤证;又见其眼睛分泌物多,小便黄,有灼热感,是肝经湿热指证,为龙胆泻肝汤证?考虑该病证是小建中汤证复合了龙胆泻肝汤证,故两方合用,复加川芎?葛根?羌活?防风以上行头目治头昏胀?项强?二诊时上述两方方证未见明显改善,说明并非的对方证?虽然症状有火热之象,但素体虚寒,并不耐苦寒降火,遂一改前法,以桂枝加葛根汤为底方调理其体质与项强头空,合玉屏风散益气固表,少加黄芩微降其火,补中益气丸补气升阳?药后体力增加,头目清爽,诸症均见好转,说明方证对应?三诊时方中去苦寒降火的黄芩,纯用温补升提,药后逐渐恢复,尿蛋白也逐渐消失?史教授临证发现中年男性运用桂枝类方的几率很高,许多看似外表强壮的患者都有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病史,精神不振,畏寒,腹泻,舌质淡嫩,脉搏浮而无力等表现,其中尤以舌脉最为识证关键?“外强中干”是对此特征人群的形象描述?其形成原因有生理退化,聚餐饮酒,熬夜,工作劳累劳心等?后仔细询问得知,未病之前,患者经常聚餐饮酒熬夜,用冷水洗头,致使中阳受伤,元气耗损?3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失眠李某,男,55岁,北京大兴区人,2009年3月18日初诊?主诉:失眠10余年?患者10多年来一直难以入眠,每夜最多睡2~3 h;平素汗多,有鼻窦炎及鼻息肉手术史,鼻塞流黄涕,受凉后加重,伴头痛,鼻尖上疖疮疼痛长时间不愈;心烦,胃口尚好;下肢发凉,大便易稀,容易小腿抽搐?查:患者面色黄暗,带有倦容;鼻尖疖疮,色鲜红;舌质淡红,舌苔薄黄腻,脉浮弱?中医诊断:失眠,证属心肾阳虚,痰热郁滞?治当温阳重镇,清热化痰,拟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选奇汤加减,处方:桂枝10 g,白芍10 g,煅龙骨15 g,煅牡蛎15 g,防风10 g,羌活6 g,黄芩10 g,清半夏10 g,茯苓12 g,葛根15 g,炙甘草6 g,生姜3片,小红枣5枚,5剂,水煎服,每日1剂?另:补中益气丸,每次8粒,每日1次?二诊(3月25日):药后每夜可入睡4~5 h,黄涕减少,鼻上疖疮肿消痛止,小腿抽搐止,舌脉同前?处方:上方加生黄芪15 g,白术10 g?三诊(4月8日):上药进10剂后夜寐5~7 h,但容易醒,白天精神明显改善,鼻塞?黄涕减少,脚不凉,大便成形,小便偏黄,舌淡,苔薄腻,脉浮左手有力?处方:桂枝10 g,白芍10 g,煅龙骨15 g,煅牡蛎15 g,生黄芪15 g,防风10 g,白术10 g,葛根15 g,炙甘草6 g,生姜3片,红枣5枚?药后除劳累后时有反复,服用本方一?二剂即能改善,随访至今病情稳定,10余年失眠顽疾告愈?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原文主治阴阳两虚的失精家,即“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从有是证用是药角度分析,则本方证当为桂枝汤证兼见龙骨牡蛎药证,方中龙骨?牡蛎可以重镇安神,敛汗涩精,平肝潜阳,用之则患者可能兼有遗精?遗尿?汗出?头晕?失眠?心悸等症?选奇汤系李东垣《兰室秘藏》方,药用羌活?防风?黄芩?甘草(《万病回春》中有半夏),原文主治“眉骨痛不可忍”,矢数道明先生曾用本方治疗15多年的眉间骨痛(三叉神经痛),数日痛减?史老师临证治疗慢性鼻窦炎极其推崇本方,鼻塞流黄涕,眉棱骨压痛,受凉后症状加重,是其外有寒内有痰热的典型表现,方中黄芩清内热治黄涕,半夏化痰治脓涕,羌活?防风外散风寒止痛,甘草缓病势之急迫?患者平素汗多?下肢发凉?脉浮大少力是桂枝体质;小腿抽搐是芍药甘草汤证或芍药药证;汗出?失眠?烦躁是龙骨?牡蛎药证;鼻塞,流黄涕,受寒后加重伴头痛是选奇汤证;舌苔根部腻,大便偏稀故用茯苓利湿,葛根升阳止泻?药后诸症均减,说明方已中病,方证相应?二诊时加生黄芪?白术,为玉屏风散方意?需要注意的是患者鼻尖上疖疮疼痛长久不愈是正气内虚,虚火外浮,故疖疮久不溃脓消散,药后正气渐长,气血渐旺,故能痛止肿消?4 小结纵观以上3个病案虽属异病,但却同有桂枝证(桂枝的应用指征:汗出?恶风?脉浮),同属桂枝体质患者,因此均选用桂枝类方进行加减治疗取效? 桂枝体质患者平素体质虚弱,表虚(皮肤抵抗力弱)易外感,以自汗出或动辄汗出,汗出后畏风冷或对风冷敏感,脉浮弱(轻按浮,轻轻下按则无力)为主症;发热(低热或高热,体温升高或自觉发热)?头痛?身体疼痛(周身关节酸痛或冷痛)?鼻鸣(鼻塞或流清涕)?气上冲?干呕为次症;舌质淡红?暗淡,甚或紫暗,质地嫩而润泽,苔薄白?桂枝汤系《伤寒论》第一方,古今临床医家极力推崇,柯韵伯誉之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徐彬在《金匮要略论注》中也说“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使机体恢复正常生理状态,以其为基础的加减方,即桂枝类方,多达30余首?临床运用桂枝类方,不应拘泥于中西病名诊断,只要紧扣桂枝运用指证,临证有是证用是方,相信定能取得较好疗效?[参考文献][1] 张保国,梁晓夏,刘庆芳.桂枝汤现代药效学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7):557.[2] 王虎平,吴红彦.桂枝汤功用述评[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8,14(2):77.[3] 黄煌.经方的魅力[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4.Essence of professor SHI Xin-de′s experience in application ofPersicae Ramulus-associated prescriptionsDU Xin-liang(Graduate School of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700,China)[Abstract] Persicae Ramulus decoction,as the first prescription in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has been recommended by physicians of successive generations. It is also the general prescription for harmonizing yingfen and weifen,yin and yang,qi and blood. Although it only consists of five herbal medicines,it has a wider range of application and more categorized formulas than other prescriptions. Though Persicae Ramulus decoction was originally formulated to treat taiyang apoplexy,it has functions beyond the treatment of exopathic diseases. This formula is also effective in treating internal diseases,surgical diseases,gynecologic diseases,paediatric diseases,etc. KE Yun-bo praised it as the No.1 formula among ZHANG Zhong-jin′s formulas as well as the general prescription for har monizing Yin and Yang,yingfen and weifen,resolving fleshy exterior and inducing perspiration. Professor SHI Xin-de has been expert at treating intractable diseases by using Persicae Ramulus-associated prescriptions,such as Xiaojianzhong decoction and Ba ohe pill for children′s chronic eczema,Persicae Ramulus and Puerariae Lobatae Radix decoction and Yupingfeng powder for chronic nephritis,and Persicae Ramulus and Longgu Muli decoction for insomnia. Instead of being restricted to Chinese or Western disease names,he prescribed appropriate formulas according to syndromes,thereby achieving a good efficacy.[Key words] Persicae Ramulus-associated prescription;Persicae Ramulus constitution;experience;SHI Xin-dedoi:10.4268/cjcmm20141341。
伤寒论经典经方-桂枝龙骨牡蛎汤
伤寒论经典经方-桂枝龙骨牡蛎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出处:《金匮要略》卷上所属分类:固涩剂-涩精止遗剂功用:1.《金鉴》:调阴阳,和营卫,兼固涩精液。
2.《金匮要略方义》:壅理阴阳,调和营卫,交通心肾,固精止遗。
组成:龙骨牡蛎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9g)甘草二两(6g) 大枣十二枚用法:以水七升(700ml),煮取三升(300ml),分三次温服。
主治:1.《金匮》: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
2.《金匮要略今释》引《橘窗书影》:遗尿。
3.《金匮要略方义》:自汗盗汗,心悸多梦,不耐寒热,舌淡苔薄,脉来无力者。
使用注意:1、心肾虚热证,慎用本方。
2、服药期间忌服海藻、菘菜、生葱、猪肉、冷水。
详解:此方是桂枝汤基础上张仲景又加了两味非常重要的固精的药:龙骨与牡蛎。
这两味药恰到好处,犹如画龙点睛,又如锦上添花。
这两味药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把气血,把精华牢牢地封藏在肾里,不让精华白白流失,很多人老喜欢吃补肾的药,殊不知一边吃一边在漏,吃了等于白吃,补精不如固精,或者说一边补精一边固精,这样才能补到肾里。
龙骨牡蛎就是把你吃进去的补肾的药直接封藏到肾里。
龙骨是远古动物的化石,特别庞大,特别稳重,牡蛎是牡蛎的贝壳,都属于金石之类的药,这样的药有一个特性就是质地很重,因为很重所有重镇安神的作用。
失精的人阴阳不和,虚火老往上飘,所以才会入睡困难,失眠多梦,特别容易做春梦,这个虚火扰动精室,精门老是被冲撞,再牢固的精门也经不起这样的撞击,所以会男子遗精,女子梦交。
龙骨牡蛎就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它们通力合作,牢牢地把虚火拽下来,一直拽到肾里面封藏,然后把虚火压住,不让虚火出来。
龙骨牡蛎治疗失眠多梦的原理就是如此。
桂枝汤及其衍生方
桂枝汤及其衍⽣⽅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汗正宜⽤。
柯琴⽈:“此为仲景群⽅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也。
凡头痛发热,恶风恶寒,其脉浮⽽弱,汗⾃出者,不拘何经,不论中风、伤寒、杂病,咸得⽤此发汗。
若妄汗、妄下⽽表不解者,仍当⽤此解肌。
如所云:头痛发热、恶寒恶风、⿐鸣⼲呕等病,但见⼀证,便是不必悉具。
惟以脉弱⾃汗为主⽿。
”[出处]《伤寒论》[组成]:桂枝三两(9g),芍药三两(9g),⽢草炙,⼆两(6g),⽣姜切,三两(9g),⼤枣⼗⼆枚,擘(3枚)。
[⽤法]:上五味,以⽔七升,微⽕煮取三升,适寒温,服⼀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升余,以助药⼒。
温覆令⼀时许,遍⾝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流漓,病必不除资料来源 :医学教育⽹。
若服尽。
若病重者,⼀⽇⼀夜服,周时观之,服⼀剂尽,病证犹在者,后服⼩促其间,半⽇许,令三三剂。
禁⽣冷、粘滑、⾁、⾯、五⾟、酒酪、臭恶等物。
[功⽤]: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鸣⼲呕,苔⽩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解]:本⽅证因风寒束表,营卫不和所致。
外感风寒表虚证,《伤寒论》谓之太阳中风,其病机为卫强营弱。
外感风邪,风性疏泄,卫⽓因之失其固护之性,“阳强⽽不能密”,不能固护营阴,致令营阴不能内守⽽外泄,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等。
邪⽓郁滞,肺胃失和,则⿐鸣⼲呕。
风寒在表,应以⾟温发散以解表,但本⽅证属表虚,腠理不固,故以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即祛邪调正兼顾为治。
⽅中桂枝为君,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祛在表之风邪。
芍药为⾂,益阴敛营,敛固外泄之营阴。
桂芍等量合⽤,⼀治卫强,⼀治营弱,散中有收,汗中寓补,使表邪得解,营卫调和。
⽣姜⾟温,既助桂枝⾟散表邪,⼜兼和胃⽌呕;⼤枣⽢平,意在益⽓补中,且可滋脾⽣津。
姜枣相配,是为补脾和胃、调和营卫的常⽤组合,共为佐药。
炙⽢草调和药性,合桂枝⾟⽢化阳以实卫,合芍药酸⽢化阴以和营,功兼佐使之⽤。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三十)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之柔痉栝蒌桂枝汤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三十)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之柔痉栝蒌桂枝汤【原文】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栝篓桂枝汤方栝蒌根二两、生姜三两、桂枝三两、大枣十二枚、芍药三两、甘草二两。
上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取微汗。
汗不出,食顷,啜热粥发之。
“太阳病其证备”当所有太阳病的症状都有了,如果病人还有身体强直,脉沉迟,这是快要发痉病了。
这个时候,就是用栝蒌桂枝汤来治疗。
如果病人的脉不是沉迟而是浮紧,那就是伤寒论中的葛根汤证,项背强几几—葛根汤主之。
柔痉是有汗,当病人表虚的时候一定会有汗。
如果表实,病人必是无汗。
表实的话我们要用葛根汤,病人发痉病,就是现代所谓脑膜炎之类的病,西药麻黄素也有发汗去热的功能,可是西医知道要去热,但他们没有区分无汗跟有汗。
张仲景把痉病分无汗跟有汗,无汗的话是表实,这要用葛根汤来去除表实,当病人表虚掉时,葛根汤就不行用了,有汗我们必须要用栝蒌桂枝汤。
栝蒌根又叫天花粉,栝蒌有桥蒌根和栝蒌实,栝蒌实一般用在胸痞,心脏病的时候常会开瓜蒌实。
栝蒌桂枝汤,是痉病的第一个处方,就是桂枝汤加栝蒌根而已。
栝蒌根在神农本草经里面,是一个专门生津止渴,能够解经热,热在血脉神经里面时用的药。
对西医来说,就是这个栝蒌可以降血糖。
所以糖尿病的人我们常常会用栝蒌根。
过去北派的医师讨论过:这个栝蒌根既然能生津解渴,栝蒌根跟葛根的性应该是差不多。
因为葛根汤是用桂枝汤加麻黄再加葛根而成的,如果把麻黄拿掉就只是桂枝汤加葛根而已。
那就不一定非要用栝蒌根用葛根也可以,实际上这两味药稍有不同,完全相同的话通通用葛根算了,葛根专门是治疗项背强几几然使用的,就是可以升提我们太阳经的表寒水。
我们人身上有水和血,汗流出去的时候应该要从背后流出去,结果有一天它没有流出去,因为风寒进来将太阳寒水束住了,项背中于风,所以我们中医有一句话叫做“神仙也怕脑后风”。
这个风寒进来,表被束到了,造成应该要流出体外的汗没有流出去,水停在皮表跟肌理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匮要略》中桂枝汤类方的运用
桂枝汤方出自《伤寒论》,由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是治疗太阳中风表虚证的主方。
该方用药精当,配伍巧妙,结构严谨,《金匮要略》以此方为基础,灵活加减变
化出十多首方剂,这些方剂称为桂枝汤类方。
迄今仍广泛用于各种内伤杂病的治疗,现就
《金匮要略》中桂枝汤类方的运用归纳如下:
1、黄芪桂枝五物汤治血痹
本方由桂枝汤去甘草加黄芪组成。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云:“血痹阴阳俱微,
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方中黄芪补气
行血,桂枝通阳行痹,芍药和血除痹,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共奏益气通阳行痹之功。
凡
阴阳气血不足,外感风邪,致使阳气痹阻,血行涩滞而出现局部肌肉麻木之血痹,可用
本方治疗。
栝蒌桂枝汤由桂枝汤加栝蒌根组成。
《痉湿病脉证第二》云:“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仲景用其治疗风邪偏盛,化燥伤津,
筋脉失养之柔痉,方中栝蒌根生津舒筋,桂枝汤解肌祛风,合而用之,可外散风邪,内滋津液,从而达到舒缓筋脉的作用。
葛根汤由桂枝汤加麻黄、葛根组成。
原文云:“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
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方中葛根升发津液,麻黄、桂枝发汗散寒,芍药敛阴,防止发汗太过,生姜、大枣、甘草调和营卫,共奏发汗散寒,升发津液,舒缓筋脉之效,仲景用其治疗寒邪偏盛,阻滞筋脉,津失输布之刚痉。
3 、桂枝附子汤治湿痹
桂枝附子汤由桂枝汤去芍药加附子而成。
《痉湿病脉证第二》云:“伤寒八九日,风湿
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
,方中桂枝
祛风通阳,附子温阳化湿,甘草、生姜、大枣调和营卫,诸药合用,能温经助阳,祛风除湿,仲景用其治疗风湿偏盛而表阳虚弱之湿痹。
4、小建中汤治虚劳、虚黄及妇人杂病腹痛
小建中汤由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组成,在《金匮要略》中用于治疗虚劳、虚黄及妇人杂病腹痛。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云“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
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云:“男子黄,小便自利,当
与虚劳小建中汤”。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云:“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
方中饴糖、甘草、大枣甘温建中而缓急,桂枝、生姜辛温助阳,芍药滋阴敛营,本方取甘温与酸甘合用,甘温可以化阳,酸甘可以化阴,故小建中汤具有建立中气,调补脾胃,平调
阴阳,开发气血生化之源的作用,不论是阴阳两虚之虚劳,还是气血不足不能外荣之虚黄,
以及脾胃虚寒,失于温煦之妇人杂病腹痛均可用本方治疗,这也是异病同治治则的具体体现。
5、黄芪建中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虚劳
黄芪建中汤由小建中汤加黄芪组成。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云:“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方中黄芪健脾益气,合小建中汤补脾而调阴阳,两方均可治疗阴阳两虚之虚劳,不过黄芪建中汤补中气以缓急迫的功效优于小建中汤,因此,若在小建中汤
证基础上,更增自汗、盗汗、身重或不仁等气虚见症,则可改用黄芪建中汤。
小建中汤与黄
芪建中汤都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脾胃虚寒之脘腹疼痛的重要方剂,疗效颇佳。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由桂枝汤加龙骨、牡蛎组成,方中桂枝汤调和阴阳,龙骨、牡蛎潜镇摄纳,固摄精微,仲景用本方治疗阴阳两虚,阳失固涩,阴不内守之失精、梦交证。
如《血痹
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云:“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
清谷亡血,失精。
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
6、乌头桂枝汤治寒疝
本方是乌头煎与桂枝汤的合方。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云:“寒疝,腹中痛,
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能治,抵当乌头桂枝汤主之。
”仲景用其治疗表里皆寒的寒疝,方中乌头、桂枝温阳散寒止痛,桂枝、生姜解表散寒,芍药、甘草、大枣调和营卫,表里寒散则腹痛自止。
7、桂枝加桂汤治奔豚
桂枝加桂汤,即桂枝汤加大桂枝剂量。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云:“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
主之”。
本证由汗后阳虚,寒乘虚入,阴寒内盛,上凌心阳所致,仲景一方面外用灸法以温
经散寒,同时内服桂枝加桂汤,以温通心阳,降逆平冲。
-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