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代动力学曲线
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学习目标:1.掌握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首关消除(首关效应)、酶诱导剂和酶抑制剂、恒比消除和恒量消除、半衰期、稳态血药浓度、生物利用度等概念。
2.熟悉表观分布容积概念。
3.了解其他内容。
基础知识一、药物的跨膜转运:(一)被动转运:简单扩散、滤过、易化扩散。
(二)主动转运。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
(一)吸收 : 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给药的途径:1.口服给药:首关消除(首关效应、首关代谢、第一关卡效应):口服药物在从胃肠道进入肠壁细胞和门静脉系统首次通过肝脏时被部分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的现象。
2.舌下给药:3.直肠给药:4.皮下注射及肌内注射:5.静脉注射和静脉点滴:6.吸入给药:7.皮肤、粘膜给药:(二)分布:药物吸收后从血液循环到达机体各个部位和组织的过程。
影响吸收的因素:血浆蛋白结合率、局部器官血流量、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体液PH值、体内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血眼屏障)。
(三)生物转化(代谢):进入机体内的药物发生的化学结构变化的过程。
生物转化的主要器官是肝脏。
1.生物转化的意义:灭活和活化。
2.生物转化的方式:i相反应: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n相反应:结合反应。
3.药物生物转化酶系:( 1)微粒体酶( 2)非微粒体酶4.酶诱导与酶抑制( 1)酶诱导:酶活性增强。
药酶诱导剂凡能使肝药酶活性增强或合成增多的药物。
( 2)酶抑制:酶活性降低。
药酶抑制剂凡能使肝药酶活性降低或合成减少的药物。
(四)排泄:药物原型及其代谢产物经排泄器官或分泌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泄的主要器官是肾脏。
1.肾排泄: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肾小球重吸收。
2.胆汁排泄:肝肠循环(肠肝循环):药物随胆汁流入肠腔内重新被吸收入血。
3.乳汁排泄:4.其它:唾液、汗腺等。
三、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一些概念:(一)药物消除动力学:1. 恒比消除(一级消除动力学):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比例的药物。
第2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量---时间关系
血药浓度 A(给药量)可代替C
时
n=1:一级动力学
间
n=0:零级动力学
正值:表示吸收动力学 负值:表示消除动力学
一级消除动力学(first-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
----体内药量以恒定的百分率进行消除(恒比消除() 掌握)
一级消除动力学特点
----线性动力学(掌握)
pH=7
pH=4
总量 A + H+HA
100001 105
1
HAH+ + A 总量
1
102 101
10pH-pKa =
[ A ] [HA]
= 107-2 = 105
10pH-pKa =
[ A ] [HA]
= 104-2 = 102
问题
某人过量服用苯巴比妥(酸 性药)中毒,有何办法加速 脑内药物排至外周,并从尿 内排出?
F、Vd、 T1/2、 CL
(掌握) 简单扩散
(掌握)
首关消除 药酶诱导/抑制 尿液PH对药物排泄影响
(掌握)
一级消除动力学 零级消除动力学
Css 、F、Vd、 T1/2、 CL
被动转运 药物跨膜转运方式
滤过 水溶性扩散
简单扩散 脂溶性扩散
载
易化扩散
体 扩
主动转运
膜
散
动
转
运
1.滤过(Filtration) --水溶性扩散(了解)
3.易化扩散 (Facilitated diffusion; Carrier-mediated diffusion) (了解
)
▲有载体协助的顺差转运,有饱和、竟争现象。
药代动力学曲线
药代动力学曲线药代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科学。
药代动力学曲线是描述药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与时间关系的动态变化规律,对于药物研发、临床应用以及药物相互作用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一、药代动力学曲线概述药代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科学。
药代动力学曲线是药物在生物体内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通过药代动力学曲线,我们可以了解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药物代谢速度以及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率等信息。
药代动力学曲线对于药物研发、临床应用以及药物相互作用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二、药代动力学曲线的基本特征1.药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药代动力学曲线反映了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通常采用线性或非线性方程来描述这种关系。
2.生物利用度与药物剂量:生物利用度是药物进入循环系统的药物量与给药剂量的比值。
生物利用度影响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变化,进而影响药效。
3.药物代谢与排泄: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过程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浓度。
代谢产物和原药一起通过排泄途径从体内清除。
三、药代动力学曲线的应用1.药物剂量调整:根据药代动力学曲线,可以了解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变化规律,从而合理调整药物剂量,提高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
2.给药途径选择:根据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可以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和疗效。
3.药物相互作用分析:药代动力学曲线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过程,从而预测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四、药代动力学曲线的研究方法1.临床研究:通过收集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临床数据,分析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
2.实验研究:利用实验动物或细胞模型,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3.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模拟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为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五、我国药代动力学曲线研究现状与展望1.政策法规支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药代动力学曲线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鼓励药物研发和创新。
药代动力学曲线
药代动力学曲线(原创版4篇)目录(篇1)一、药代动力学基本概念1.药代动力学定义2.药代动力学研究内容二、药代动力学曲线1.药代动力学曲线类型2.药代动力学曲线特点3.药代动力学曲线应用三、药代动力学参数1.药代动力学参数定义2.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方法四、药代动力学的意义1.药物安全性评估2.个体化用药指导3.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正文(篇1)一、药代动力学基本概念药代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规律的学科,它是药物研究和临床应用的重要基础。
药代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以及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和速度。
二、药代动力学曲线药代动力学曲线反映了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变化规律。
根据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过程,药代动力学曲线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非线性药代动力学曲线,另一种是线性药代动力学曲线。
非线性药代动力学曲线特点是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与时间不是线性关系,即药物浓度随着时间增加而呈现非线性增长。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药物吸收和排泄过程中。
而线性药代动力学曲线特点是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与时间呈线性关系,即药物浓度随着时间增加而呈现线性增长。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药物分布和代谢过程中。
药代动力学曲线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药代动力学曲线,可以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规律,为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同时,药代动力学曲线还可以用于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和个体化用药指导。
三、药代动力学参数药代动力学参数是用来描述药物在体内动力学过程的指标,主要包括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表观分布容积、消除速率常数等。
这些参数可以通过药代动力学实验和计算方法获得。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经口服后被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相对量。
表观分布容积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范围,它反映了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特性。
消除速率常数是指药物在体内消除的速率,它反映了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速度。
四、药代动力学的意义药代动力学在药物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药代动力学主要参数意义及计算
应用:UC常用 于药物的剂量调 整、药物相互作 用研究以及新药 开发过程中的药 代动力学评价。
04
药代动力学参数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药物吸收阶段的预测
预测药物在体内的吸收速率 评估药物在特定组织中的分布情况 预测药物在不同生理条件下的吸收程度 指导药物制剂的改进和优化
药物分布阶段的预测
预测药物在组织中的浓度 分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开发新型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满 足个性化治疗需求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药 物代谢动力学领域的发展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参数计算方法: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包括非房室模型和房室 模型等需要据具体研究情况和数据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分类
吸收参数:描述 药物从给药部位 进入血液循环的 速度和程度
分布参数:描述 药物在体内的分 布情况包括组织 分布和细胞内分 布
代谢参数:描述 药物在体内代谢 的情况包括代谢 速率和代谢产物 的性质
表观分布容积(Vd)
定义:指药物 在体内分布达 到平衡后按测 得的浓度计算 药物应占有的
体液容积
计算方法: Vd=给药量/血
药浓度
意义:反映药 物在体内分布 的 广 泛 程 度 Vd 越大药物在体
内分布越广
影响因素:药 物的脂溶性、 组织亲和力、 血浆蛋白结合
率等
清除率(Cl)
定义:清除率是指 单位时间内从体内 清除的药物量与血 浆药物浓度之间的 比值
利用药代动力学 参数制定个性化 的给药方案
通过药代动力学 研究优化给药方 案以提高疗效和 降低不良反应
根据患者的生理 和病理情况调整 给药方案以确保 药物的有效性和 安全性
药代动力学模型ppt(38张)
Css
k0 kV
定义任意时间血药浓度与稳态浓度比为fss, 即:
f ss
C C ss
从而可以计算血药浓度达到稳态浓度的某一分数fss所需要的时间长短。
假定该时间相当于nt1/2,由3-19式得到: n ln(1 f ss ) 0.693
静脉滴注给药存在下列特征:
1) 按恒速滴注给药, 血药浓度随时间递增,当时间趋
药物进入组织中的速率主要受组织血流灌注速率的控制 膜限制模型(membrane limited) 毛细血管膜的通透性成为药物进入组织的主要限制因素。 如脑、睾丸等
药代动力学模型(PPT38页)
药代动力学模型(PPT38页)
肝清除率(Hepatic clearance,CLH )
概念:在单位时间内肝脏清除药物的总量与当
无穷大时, 血药浓度达稳态。对于同一药物,稳态浓度
大小取决于滴注速率。
2) 达到稳态某一分数所需要的时间长短取决于半衰期,
而与滴注速率无关。当时间相当于3.32t1/2,时,血药浓度 相当于稳态浓度的90%, 当时间相当于6.64t1/2时,血药 浓度相当于稳态浓度的99%。
3)已知期望血药浓度,可以确定静脉滴注速率k0
各阶统计矩的计算
1.零阶矩
AUC c(t)dt
0
2.一阶矩
MRT 0 tC(t)dt AUMC
AUC
AUC
3.二阶矩
误差大、结果不肯定、应用价值小,故不用
药代动力学模型(PPT38页)
用统计矩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
一、清除率
是指单位时间内多少表观分布容积内的药物被清除掉。
Cl
( dx )dt 0 dt
第3节 生理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 一、生理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的基础
药代动力学 如何进行pk曲线解读
药代动力学的PK曲线解读是药物研究和临床应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PK曲线(Pharmacokinetic curve)是描述药物在体内各时间点的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对PK曲线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从而为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在本文中,我将从详细解读PK曲线的过程、方法和意义出发,帮助读者更全面地认识药代动力学,理解PK曲线解读的重要性,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的药物研究和临床实践中。
一、PK曲线解读的方法1. 描述PK曲线的基本特征在进行PK曲线解读时,首先需要了解PK曲线的基本特征,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在体内的表现形式。
而后可以结合实际研究或临床数据,对比不同时间点的药物浓度,然后根据这些数据,进行PK曲线的解读和分析。
2. 利用面积法计算药物曲线下面积在进行PK曲线解读时,使用面积法计算药物曲线下面积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计算曲线下面积可以获得药物在体内的暴露程度,从而更好地评估药物的药效、毒性和剂量等问题,为临床应用和药物研究提供依据。
3. 使用模型分析PK曲线除了基本的描述和面积法计算之外,还可以结合数学模型和统计学方法,对PK曲线进行模型分析。
通过模型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药代动力学的特点和规律,为药物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更精确的数据和方法。
二、PK曲线解读的意义和应用1. 评估药物的吸收和分布通过PK曲线的解读,可以更好地评估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分布情况。
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速度和程度,以及在不同组织或器官中的分布情况,对于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疗效预测非常重要。
2. 掌握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规律PK曲线的解读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规律。
了解药物的代谢途径、排泄速度和代谢产物等信息,可以为药物剂量的调整和药物的不良反应防范提供重要参考。
3. 优化药物的治疗方案和用药监测通过PK曲线的解读,可以帮助我们优化药物的治疗方案和用药监测。
药代动力学 如何进行pk曲线解读
药代动力学如何进行pk曲线解读药代动力学是药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这些过程与给药剂量之间的关系。
而pk 曲线则是药代动力学研究中重要的工具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药物在体内的变化规律,为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从药代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入手,深入解读如何进行pk曲线的解读。
一、药代动力学基本概念1. 药物的吸收吸收是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内循环系统的过程,通常发生在消化道、皮肤或黏膜等部位。
吸收速度和程度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血浆浓度和作用效果。
2. 药物的分布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受到组织血流、细胞通透性以及蛋白结合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组织器官对药物的分布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3. 药物的代谢药物在体内经过代谢作用,其中肝脏是最主要的代谢器官。
药物代谢可以降解药物分子,也可以使药物转化成更容易排泄的代谢产物。
4. 药物的排泄药物排泄通常通过肾脏、胆汁、呼吸和汗液等途径。
药物的半衰期可以反映出药物在体内的排泄速度。
二、pk曲线的解读在药代动力学研究中,pk曲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是指药物在体内的血浆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通过对pk曲线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动力学过程,从而指导合理用药。
1. 解读pk曲线的基本方法通过测定药物在体内的血浆浓度,我们可以绘制出药物的pk曲线。
在解读pk曲线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峰浓度(Cmax):即药物在体内达到的最高血浆浓度,反映了药物的最大吸收速度和程度。
- 时间-浓度曲线(AUC):AUC反映了药物在体内的总曝露量,即药物的有效浓度与时间的累积关系。
- 半衰期(T1/2):半衰期是指药物在体内浓度下降50%所需的时间,可反映出药物的消失速度。
2. pk曲线解读的对应应用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对pk曲线的解读,可以指导合理用药,包括药物的剂量选择、给药间隔的确定、个体化用药和合理用药方案的制定等。
药物代谢与药代动力学研究
药物代谢与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代谢是指体内对药物的分解、转化和排泄过程。
通过代谢,药物可以转化为活性物质,同时也可以失去药效。
药物代谢影响药物的作用、安全性和药物间相互作用。
药物代谢主要通过肝脏进行,其他组织如肾脏、肺、肠道等也有一定的药代动力学作用。
药代动力学研究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剂量和用药方案的制定,同时也可以预防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在药代动力学研究中,从药物的吸收到消失,药物浓度与时间的变化被描述为药物浓度-时间曲线。
药物浓度-时间曲线的特点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药代动力学参数、药物性质、给药途径等。
药物剂量、给药途径、给药频率等因素均对药代动力学曲线和药物作用影响很大。
药物代谢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药物的氧化、还原、水解等反应,将化合物转化为更极性的代谢物;第二阶段是将代谢物与天然产物结合,形成可排泄的水溶性代谢物。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肝脏的代谢酶包括细胞色素P450、尿苷酸转化酶等。
细胞色素P450是肝脏代谢酶家族中最重要的一组酶。
药物通过细胞膜进入肝细胞,进一步进入内质网,由细胞色素P450酶家族促进代谢,使药物与代谢产物分离。
细胞色素P450酶家族包括许多种类,可以通过群体特征把它们归类成许多亚族,如CYP1A2、CYP2C9、CYP2C19、CYP2D6、CYP3A等。
细胞色素P450酶在药物代谢中对药物清除有重要作用。
药物代谢不仅受肝脏代谢酶的影响,也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某些患者的肝脏代谢酶活性与大多数人不同,使得他们对某些药物反应较强,或药物代谢缓慢,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目前通过基因检测先天性差异已成为药物代谢研究和药物剂量优化的一种新途径。
总之,药物代谢和药代动力学研究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重要领域。
它们对药物安全、有效性和合理用药有着重要的影响,对现代医学的进步和发展有着重大作用。
药理学 第2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等量等间隔多次给药血中积累药物总药量
t1/2数
给药后的
经过半衰期药量
1
100% A0
50% A0
2
150% A0
75% A0
3
175% A0
87.5% A0
4
187.5% A0
93.8% A0
5
193.8% A0
96.9% A0
6
196.9% A0
98.4% A0
7
198.4% A0
99.2% A0
常用药动学参数
1.. 血浆半衰期:
Half-life (in Conc.-Time Curve)
是临床用药间隔的依据
Half-Life The amount of time required to rid the body of half of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the drug.
三、药物的分布: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 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2.局部器官的血流量; 3.体液pH; 4.组织亲和力; 5.体内屏障,包括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
血浆蛋白结合(Plasma protein binding)
D+P
DPc
可逆性(Reversible equilibrium) 可饱和性(Saturable)
血脑屏障
(Blood-brain barrier, BBB)
由毛细血管 壁和N胶质细 胞构成
Blood Brain Barrier
四、生物转化 (transformation / metabolism)
又称为药物代谢,是药物在体内发生的 化学变化,药物经转化后成为极性高的 水溶性代谢物而利于排出体外。
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2
浓度(mg/L)
25 20 15 10 5 0 0 6 12 时间(h)
维持时间 残留期
18
24
潜伏期
4/20/2014
(一)吸收与浓度-时间曲线
1.同一药物不同给药途径,C-T曲线不同
血管内:呈坡形曲线 血管外:呈峰形曲线
4/20/2014
2.血管外给药的C-T曲线上升段的斜率反应吸 收速度 斜率大,吸收快 斜率小,吸收慢
4/20/2014
一、血药浓度-时间曲线(C-T曲线)
概念:在给药后不同时间采血,测定血药浓 度,以时间为横坐标,以血药浓度为纵坐标, 绘出的图。 C-T曲线可分为3期: 1.潜伏期:指用药到出现疗效的一段时间(静 注给药一般无)。 2.持续期 3.残留期
4/20/2014
浓度-时间曲线
40 35 30
4/20/2014
血眼屏障
• 包括血液与防水,血液与视网膜,血液与 玻璃体屏障结构。 • 脂溶解性小的或者小分子药物比水溶性大 的分子容易通过。如:毒扁豆碱可以通过 而新斯的明不可以通过。
4/20/2014
三.药物代谢
• 部位: 主要发生在肝脏,部分药可以再肝外组织进行代谢。 • 代谢反应: I相代谢:氧化 还原 水解反应 II相代谢:结合反应 主要是葡萄糖醛酸和甘氨酸结合。 • 代谢酶: 专一性酶 非专一性酶:又称为药酶 其中以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最重 要
4/20/2014
(二 ) 、随胆汁排泄
• 肝肠循环:指自胆汁排进十二指肠的结合 型药物在肠中经水解后被再吸收的过程。 • 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利福平、红霉素等 主要经过胆汁排泄、故可用于敏感菌的肝 胆道感染 • 吗啡中毒采用洗胃
[1]药代动力学主要参数意义及计算
概念:在单位时间内肝脏清除药物的总量与当
QH (Cin-Cout) Cin
EH =
Cin-Cout Cin
EH
CLH = QH × EH FH=1-EH
Cin
QH:肝血流量 Cin :肝入口处血药浓度 Cout :肝出口处血药浓度
Cin=Cout Cout=0
Vd是假想容积,不代表生理容积,但可看出 药物与组织结合程度。
60kg正常人,体液总量36L(占体重的 60%) ,其中血液3.0L(占体重的5%), 细胞内液24L(占体重的40%),细胞外 液12L(占体重的20%)
若Vd<3L,说明只分布在血管中,如酚红 若Vd≤36L,说明分布在体液中 若Vd≥100L,说明与组织特殊结合
分布过程相关参数:
表观分布容积(Vd)
体内药物总量待平衡后,按血药浓度计算所需的体 液总容积。
X:体内药物 总药量;C:血药浓度
若体内药量为 X 分布达平衡时血浆浓度为 C
则 Vd X /C
若体内药量相同,而血药浓度高,则Vd小 (主要分布在血浆中)
若体内药量相同,而血药浓度低,则Vd大 (主要分布在组织中)
当停止用药时间达到5个药物的t1/2时,药物的血浓度 (或体存量)仅余原来的3%,可认为已基本全部消除。
经过5个半衰期,血浆中药物基本完全从体内 消除,这种规律不因给药剂量、给药途径、消 除途径而发生改变
多次给药如每隔一个半衰期给药一次,则5个 半衰期后可达稳态血药浓度。
半衰期的任何变化将反映消除器官功能的变化, 与人体的病理/生理状态有关。
C ss
AUC
R Ass k C ss Vd k
C ss
R k Vd
FD /
8个常用药代动力学参数
CL
plasmaclearance
血浆清除率,是肝、肾和其他器官的药物清除率的总和,即单位时间内多少容积血浆的药物n half life
半衰期,指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意义:①反映机体消除药物的能力与消除药物的快慢程度;②与药物转运和转化关系为,一次用药后经过5个t1/2后体内药物经消除仅剩下给药量的3.1%。同理,每隔一个t1/2用药一次,则给药5次后体内药物剩余量可达稳态浓度水平的96.9%;③按t1/2的长短常将药物分为5类:超短效为t1/2≤1 h,短效为1-4h,中效为4-8h,长效为8-24h,超长效为>24h;④肝、肾功能不良者,药物消除速率常数Ke值变小,药物的t1/2将相应延长,此时应依据患者肝、肾功能调整用药剂量或给药间隔。
缩略语
英文全称
中文全称
AUC
Area under the concentration-time curve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给药后随着时间的改变血药浓度随之不断变化,以时间为横坐标,药物浓度(或对数浓度,logarithm concentration, logc)为纵坐标绘制的图形,称为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也称时量曲线,由时量曲线与坐标横轴围成的面积称为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与药物吸收的总量成正比。
F
bioavailability
生物利用度,指药物经血管外给药后能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百分数。因为时量曲线下面积(AUC)与药物吸收的总量成正比,因此用血管外给药的AUC与静脉给药的AUC的比值的百分数表示绝对生物利用度。而相对生物利用度以相同给药途径比较测试药物与标准药物比值的百分数,可用于评价不同厂家同一种制剂或同一厂家的不同批号药品间的吸收率。
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
P-糖蛋白的作用是将药物(包括其他化学物质)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降低细胞内的药物浓度。P-糖蛋白在药物吸收、分布、代谢等过程介导了重要的外排作用 。
药物转运体(举例)
P-糖蛋白在ADME过程介导的外排作用 引自:Lemahieu W, Maes B. Current Enzyme Inhibition, 2007; 3: 217-241.
t1/2的计算
一室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室模型 当药物在体内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时,其消除半衰期与血药浓度水平无关。
指单位时间内机体清除药物的速率,其单位有:L/h,mL/min等 。
总清除率 CL总 = CL肾 +CL肾外
01
02
清除率(CL)
CL的计算
根据静注剂量与药-时曲线下面积的比值计算 静脉给药: 血管外给药:
多次静脉注射负荷剂量的确定
多次给药方案的确定
求D,τ
多次血管外给药
给药方案的调整
T为滴注持续时间
多次静脉滴注给药 维持剂量 滴注速率
多次静脉滴注给药
01
给药间隔时间
02
负荷剂量 如果负荷剂量不是首次给予,给予时的血药浓度为Cb,那么
03
给药方案的调整
当t1/2 > 24 h,一般每日给药一次,给药间隔时间小于t1/2,初始剂量高于2倍的维持剂量。
09
K12
10
K21
11
K代表消除速率常数
12
一室模型与二室模型的比较(静脉注射)
一室模型与二室模型的比较
一房室模型 (血管外给药)
二房室模型 (血管外给药)
C,V
X0
K
中央室 XC,VC
药代主要参数
药代主要参数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主要参数根据时间-药物浓度曲线,采用相应的药代动力学计算机程序包进行数学处理,可估算出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转化和排泄等相关的若干药代动力学参数(pharmacokineticparameters),以反映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规律和特点。
常用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有:(一)药峰时间(Tmax)和药峰浓度(Cmax)药峰时间(Tmax)是指用药以后,血药浓度达到峰值所需的时间。
药峰时间短,表示药物吸收快、起效迅速,但同时消除也快;药峰时间长,则表明药物吸收和起效较慢,但作用持续时间也往往较长(图3-7)。
药峰时间是研究药物制剂的一个重要指标。
药峰浓度(Cmax)又称峰值(peakvalue),是指用药后所能达到的最高血药浓度(见图3-9)。
药峰浓度与药物的临床应用密切相关,药峰浓度要达到有效浓度才能显效,但若高出安全范围则可表现为毒性反应。
(二)时量曲线下面积(areaunderthetimeconcentrationcurve,AUC)又称曲线下面积,是指由坐标横轴与时间-药物浓度曲线围成的面积。
它代表一段时间内,血液中的药物的相对累积量,也是研究药物制剂的一个重要指标(图3-11)。
其单位为μg/ml·h,通常采用梯形法计算,计算公式为:(三)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afractionofdose,F)生物利用度是指血管外给药时,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数量。
生物利用度也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
通常用吸收百分率表示,即给药量与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药量的比值(见式①):相对F是评价厂家产品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如果制剂质量不合格,生物利用度低,临床疗效肯定差。
一般药典上都规定药厂生产的制剂,生物利用度的差距不应超过±10%。
生物利用度的意义在于:①从制剂方面而言,剂量和剂型相同的药物,如果厂家的制剂工艺不同,甚至同一药厂生产的同一制剂的药物,仅因批号不同,都可以使药物的晶型、颗粒大小或其他物理特性,以及药物的生产质量控制等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药物的崩解和溶解度,使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发生明显的改变,导致时间-药物浓度曲线的改变(见图3-12)。
一级代谢动力学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一级代谢动力学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1. 介绍一级代谢动力学是药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以及代谢产物的生成速率。
而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则是评价药物在体内动力学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围绕一级代谢动力学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展开讨论,从理论基础、测定方法、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2. 一级代谢动力学的理论基础一级代谢动力学是描述药物在体内被代谢的过程的数学模型,它基于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定律和酶动力学理论,通过对药物代谢酶的浓度、药物代谢速率常数等参数进行建模,来描述药物的代谢规律。
在一级代谢动力学中,药物的代谢速率与其在体内的浓度成正比,因此在药物的代谢过程中,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呈指数下降趋势。
3.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血药浓度-时间曲线通常需要通过体外实验、药物动力学模型等方法进行。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采集动物或人体的血样,利用荧光免疫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技术手段测定药物在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然后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另外,还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等方法来推导出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的数学模型。
4.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的实际应用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在药物研发、临床治疗、毒物学评价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药物研发阶段,通过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可以评估药物的代谢特性、半衰期等参数,为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在临床治疗中,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可以帮助医生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避免药物的毒副作用和治疗失败。
在毒物学评价中,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可以帮助评估毒物的代谢与排泄特性,为毒物的危害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5. 结论一级代谢动力学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是药物体内动力学特性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全面评估药物的代谢特性、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
在药物研发、临床治疗和毒物学评价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期望未来能够通过更深入的研究和技术突破,进一步完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的测定方法,并为临床医学和药物研发提供更加精准的药代动力学参考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代动力学曲线
摘要:
I.药代动力学曲线简介
A.药代动力学的定义
B.药代动力学曲线的概念
C.药代动力学曲线的重要性
II.药代动力学曲线的种类
A.一室模型药代动力学曲线
B.二室模型药代动力学曲线
C.多室模型药代动力学曲线
III.药代动力学曲线的分析与应用
A.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计算与分析
1.药物浓度- 时间曲线
2.药物消除速率常数
3.药物半衰期
B.药代动力学曲线与药物剂量调整
C.药代动力学曲线与药物不良反应
IV.药代动力学曲线的局限性与展望
A.药代动力学曲线的局限性
B.药代动力学曲线的改进与发展
正文:
药代动力学曲线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科学,对于合理制定药物治疗方案、调整药物剂量以及预测药物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药代动力学曲线进行简要介绍,并分析其种类、分析与应用以及局限性与展望。
药代动力学,又称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科学。
药代动力学曲线是反映药物在生物体内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以直观地展示药物在体内的变化过程,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根据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特点,药代动力学曲线可分为一室模型药代动力学曲线、二室模型药代动力学曲线和多室模型药代动力学曲线。
其中,一室模型药代动力学曲线主要用于描述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排泄过程,适用于药物在体内迅速代谢和排泄的情况;二室模型药代动力学曲线则用于描述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过程,适用于药物在体内有明显的组织和血浆分布差异的情况;多室模型药代动力学曲线则用于描述药物在体内的多个代谢和排泄过程,适用于药物在体内经过多次代谢和排泄的情况。
药代动力学曲线的分析与应用是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
通过分析药代动力学曲线,可以计算出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如药物浓度- 时间曲线、药物消除速率常数、药物半衰期等,从而为药物剂量的调整提供依据。
此外,药代动力学曲线还可以用于预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药物在体内的积累和分布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然而,药代动力学曲线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于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和代谢过程描述不够详细,不能完全反映药物在体内的真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