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运大同篇
幼儿园《礼运大同篇》串词
![幼儿园《礼运大同篇》串词](https://img.taocdn.com/s3/m/d938037f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ae.png)
幼儿园《礼运大同篇》串词
摘要:
一、引言
二、《礼运大同篇》的来源和意义
三、幼儿园《礼运大同篇》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效果及启示
正文:
一、引言
《礼运大同篇》是古代中国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它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如今,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将《礼运大同篇》纳入教学范畴,希望借助这篇经典之作,培养孩子们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礼运大同篇》的来源和意义
《礼运大同篇》出自《礼记》的第四十二篇,是先秦儒家经典之一。
该篇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帮助,生活美满。
这种社会理想,代表了中国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幼儿园《礼运大同篇》的教学方法
幼儿园《礼运大同篇》的教学方法有多种,可以通过故事讲解、角色扮演、游戏活动等方式,让孩子们理解《礼运大同篇》的内容和意义。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礼运大同篇》中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古代社会的风貌,理
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故事中的情节,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通过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四、教学效果及启示
幼儿园《礼运大同篇》的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礼运大同篇》,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理解他人,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有价值的社会成员。
礼运大同篇
![礼运大同篇](https://img.taocdn.com/s3/m/17130927a5e9856a56126029.png)
礼运大同篇》孔子《礼运》大同篇正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恶其不出於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篇文章描述孔子的理想世界.能成就大同世界,天下就太平,没有战争,人人和睦相处,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这是孔子的政治政策,可惜行不通.为什么呢?因为人人自私自利的缘故.【礼运】:大家皆在「礼」的道路上走,「运」行不息.人人知道明礼, 从不明白处载运到明白处.【大同】:整个世界都是一家人,人人爱彼如己.没有欺骗的行为,以诚相待,互相援助.但要注意:这个大同,并非共产.共产是叫人同他,而他不与人同.此是不同之处.浅言之,大同乃是你我一族,没有彼此、人我、是非之别.人人自由,人人平等,就是极乐世界.【大道之行也】:大道是共同遵守而去行持的一个法则.这条光明大道,你也可以走,我也可以走,并非私人之道路.你修则你的大道光明,我修则我的大道光明.这条光明平坦之大道,直接通达大同世界.【天下为公】:人人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自然大公无私.若能到这种程度,那就是天下为公.这是孔子所提倡的民主政治,因他愿恢复尧舜禅让的政治.【选贤与能】:选举国家元首时,要选贤而有德者,要选有才干、有智慧、有办事能力的人.这种人能为人民谋幸福,能为国家图富强.【讲信修睦】:对於邻国讲信用,互相不欺骗,和平相处.言顾行,行顾言. 没有欺诈行为.人与人之间和睦.大家讲道义,不讲利害,自然无战争.【故人不独亲其亲】:因为这样大公无私的缘故,人人相亲相爱.不但孝顺自己的父母,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事奉自己父母之心,照样去事奉他人的父母,令他人的父母也得到快乐.【不独子其子】:不单独慈爱自己的子女,也要慈爱他人的子女.所谓「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教育自己的子女心,照样去教育他人的子女,令他人的子女也得到学识.【使老有所终】:设备完善的安老院.好好照顾老年人,令他们快乐,享受天年.无挂无碍,无烦无恼,无疾而终,往生於西方极乐世界.【壮有所用】:年轻力壮的人,一定要在社会服务,尽其所能,贡献於国家.不可领失业金,或福利金.否则成为国家的大包袱.应努力工作,维持社会的秩序,不可游手好闲,做寄生虫,殃及国家.【幼有所长】:年幼的儿童,必须好好教育他们如何孝顺父母,如何忠於国家,忠於职守.在这种教育下成长,将来一定是优良的公民.【矜寡孤独废疾者】:矜是怜愍、爱护、同情的意思.鳏是死了妻子的人,叫鳏夫.寡是死了丈夫的人,叫寡妇.孤是在幼年失去父母的孩子,叫孤子或孤女.独是在老年丧失子女的人,叫独.废是有残废的人.疾是有疾病的人.【皆有所养】:令这些不幸的人,生活得安定,精神没有威胁,生命有保障.国家设立种种机构,收容他们,治疗他们.【男有分】:男有己之本分、地位、责任.为国为家,要尽应尽的义务.不可成为不良份子.【女有所归】:妇女有所归宿.相夫教子,做个贤妻良母,这就是女人的责任.各人安居於己之岗位,不错位,不滥权.不可男女互相争权.男主外,女主内.各有所守.【货恶其弃於地】:货指一切粮食和一切物质.恶是不愿意之义.弃是糟蹋、浪费、损失之义.不愿意将粮食糟蹋,不愿意将物质浪费.好像现在粮食过剩之国家,应该去救济没有粮食的国家.不应该把粮食抛入大海中,或用火烧掉.那是暴殄天物,将来必受报应.【不必藏於己】:有物质要互相交换,不必藏私,认为奇货可居,以待善价.更不可操纵把持.应该以货易货,公平交易.这个国家没有,那个国家有,可以交换.利己利人,何乐而不为!如果不肯这样做,那就是货弃於地而藏於己的行为.【力恶其不出於身也】:力是能力.所学的本领技能,不是自己专用,而是要为全世界人类来服务.所谓「学以致用」.【不必为己】:不为己谋.无论何事,不为自己打算,而为众生著想.要有「舍己为人」的精神,这是做人最起码的道理.【是故】:因为这种种的缘故,所以大家坦白率直,在世界上,没有勾心斗角的思想,没有明争暗夺之行为.【谋闭而不兴】:谋是计谋.闭是关闭.计谋没有了,把争夺欺骗的门关上了,不会有「挂羊头卖狗肉」的手段来骗钱.这种不正当的行为,也不兴起了.【盗窃乱贼而不作】:明抢为盗,暗偷谓窃.乱贼是造反之人.因为不公平,你有他没有,才发生盗窃事件.如果人人生活安定,丰衣足食,盗窃自然消逝.人民皆因饥荒而创革命,弄得民不聊生,十室九空,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所谓「胜者为王候败者贼」,也就是乱贼.如果人人有工作,人人有饭吃,乱贼自然消灭.【故外户而不闭】:到了这种境界,没有内忧,没有外患,人人奉公守法.那时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是谓大同】:这就是大同世界.人人不自私,不自利.人人公平,人人和气,则天下太平.。
礼运大同篇
![礼运大同篇](https://img.taocdn.com/s3/m/45120b0276c66137ee0619ea.png)
礼运大同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注释1. 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2.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3. 为:是,表判断。
4.〔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与,通“举”,推举,选举。
5.〔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修:培养。
6.〔亲〕意动用法,用如动词,以……为亲,抚养。
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7. 子:以.......为子8.〔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
矜,通“鳏”。
寡,老而无夫的人。
孤,幼而无父的人。
独,老而无子的人。
废疾,残疾人。
9.〔男有分(fèn)〕男子有职务。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10.〔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
归,指女子出嫁。
11.〔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意思是,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恶(wù),憎恶。
藏:私藏。
于:在。
货恶:宾语前置。
1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意思是,人们憎恨在公共劳动中不出力的行为,却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力恶:宾语前置。
13. 是故:即“故是”,可译为“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14.〔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
闭,杜绝。
兴,发生。
15. 独:单独。
16. 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第二个亲,父母。
17. 养:供养。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https://img.taocdn.com/s3/m/d1840c42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9b.png)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礼运大同篇)原文及翻译
•原文:大道之行也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
故人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
•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
•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
•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翻译:
•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
•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
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
礼运大同篇
![礼运大同篇](https://img.taocdn.com/s3/m/51649234580216fc700afdf1.png)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举) 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 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 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 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 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 大同。
当大道得以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所共有的。社会 上进选贤能做事,讲求信义,教人团结和睦。所以每个 人不单孝敬自己的父母,不单爱护自己的子女,还使社 会上的老年人得以安享天年;壮年人能发挥所长,贡献 社会;幼年人能好好地成长起来。使鳏夫、寡妇、孤儿 、没有子女的老人家,以至残废疾病的人,都能得到照 顾。使到男子都有本身适当的工作,女子都有归宿的家 庭。人们不让财货资源白白浪费于地上,于是努力开发 ,然而不必据为己有;人人惟恐自己不出力工作,可是 并不是为自己私底下的利益。既然这样的话,社会上就 再不会有阴谋诡计的使用,也不会有抢劫、偷窃和作乱 的事发生了。因此,人们也不用关上门来彼此防范。这 就叫做『大同』世界。
这《礼运大同篇》描述孔子的理想世 界。能成就大同世界,天下就太平。 没有战争,人人和睦相处,丰衣足食 ,安居乐业。 这是孔子的政治政策,可惜行不通, 因为人人皆自私自利的缘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礼运大同篇》
《礼运大同篇》是论述礼之源头和礼之实 的专论,它同后一篇《礼品》是姊妹篇。 以《礼运》为篇名, 正表明它的中心内容 是在记录帝王时代的礼乐之因革。 不过,造成《礼运篇》脍炙人口的倒不在 于它的主题和主要内容,而是由于冠於篇 首的“大同小康”思想,为后世人描绘了 一个民族理想中的世界图案,故后世有“ 礼运大同”的说法。“大同”和“小康” ,是相对的两种社会形态,在对立之中相 得益彰。
礼记大同原文及翻译解析
![礼记大同原文及翻译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3928420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66.png)
礼记大同原文及翻译解析(最新版)目录一、引言:介绍《礼记》及其重要性二、《礼记》中的《礼运大同篇》概述三、《礼运大同篇》原文及翻译解析四、结论:对《礼运大同篇》的评价和意义正文一、引言《礼记》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制度与礼乐文化的重要文献。
它共有四十九篇,与《仪礼》、《周礼》合称为“三礼”。
《礼记》的内容广泛,包括哲学、政治制度、礼乐、器物、人生仪节等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礼记》中的《礼运大同篇》概述《礼运大同篇》是《礼记》中的一篇重要文章,主要论述了礼的进化和发展。
文章以孔子与弟子言偃的对话为故事背景,表达了孔子对礼的理想和追求。
三、《礼运大同篇》原文及翻译解析原文: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翻译:孔子与弟子言偃一起出席完蜡祭后,在观礼台上游览时,喟然长叹。
孔子的叹息,是感叹鲁国的现状。
言偃问孔子为何叹息,孔子回答说:大道的实行,要与三代英明的君主并肩,我虽然没有达到他们的境界,但我始终怀着这样的志向。
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翻译: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共同的。
选拔贤能的人,讲究信用,修缮关系。
所以人们不仅仅关心自己的亲人,也关心别人的孩子,让老人有安享晚年的地方,年轻人有发挥才能的机会,孩子有成长的环境,鳏寡孤独废疾者都有人照顾。
男子有自己的职责,女子有适当的归宿。
财物厌恶被丢弃在地上,不必藏于自己;力量厌恶不能从自己身上发挥出来,也不必为了自己。
四、结论《礼运大同篇》是《礼记》中一篇具有深刻意义的文章,它表达了孔子对礼的理想和追求,以及对人类社会的美好愿景。
幼儿园《礼运大同篇》串词
![幼儿园《礼运大同篇》串词](https://img.taocdn.com/s3/m/a8cdcad1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85.png)
幼儿园《礼运大同篇》串词摘要:一、引言二、礼运大同篇的背景和意义三、幼儿园《礼运大同篇》教学方法四、教学效果与启示五、结论正文:一、引言《礼运大同篇》是古代中国经典《礼记》中的一篇,阐述了大同世界的理想和追求。
大同世界是一个充满和谐、平等、友爱、互助的美好社会,是人类一直以来的向往。
在幼儿园阶段,通过教授《礼运大同篇》,可以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友爱、互助、公正等品质,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二、礼运大同篇的背景和意义《礼运大同篇》出自《礼记》一书,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
该篇以对话的形式,描述了孔子及其弟子子游、子夏等人关于大同世界的讨论。
文章中提出了“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等思想,表达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在当今社会,传承和弘扬《礼运大同篇》的精神,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三、幼儿园《礼运大同篇》教学方法在幼儿园阶段,教授《礼运大同篇》应注重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1.讲解法: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孩子们讲解《礼运大同篇》的内容,让他们了解大同世界的美好。
2.情景模拟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大同世界中的各种情景,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友爱精神。
3.游戏法:设计有关《礼运大同篇》的益智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效果与启示通过教授《礼运大同篇》,孩子们可以学到很多有益的知识和品质,如公平正义、友爱互助、尊重他人等。
这些品质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得到启示,如要关注孩子们的情感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五、结论幼儿园《礼运大同篇》教学是一项富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友爱、互助、公正等品质。
孙中山手书《礼运大同篇》
![孙中山手书《礼运大同篇》](https://img.taocdn.com/s3/m/f0692a03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11.png)
孙中山手书《礼运大同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当广大而不偏私的道通达於全世界之际,普天之下的世界便是属於天下人类共有共享的。
人们选出贤明与有才能之人为民服务,大家彼此非常信实和睦。
人们不单亲爱自己之亲人,同时也亲爱他人之亲人、不只爱护自己之子女,同时也爱护他人之子女。
这使老年人能福寿至终;壮年人各有所用,而不游手好闲;幼年人有所教养成长。
并且老而无妻者、老而无夫者、老而无子者、残障疾病者,都能得到最妥当和最关切之照顾。
男子做适当的工作,女子有良好的归宿。
物质生活非常丰足,任人享用,但不让它们随便浪费在地上。
凡是资源都好好的保藏,且不占为己有,不坐享其成。
人人惟恐自己没有为社会出力,各尽其职各尽其力,然而却不是自私为己。
所以一切私心小智和阴谋诡计永不发生。
一切抢盗偷盗、乱贼暴徒永远绝灭。
因此这时的人外出或夜晚,门户不必关闭也安然无事。
这便是大同世界。
----译文来自<<百度>>,鸣谢.<<大同主义>>1924年,孙中山在题为《三民主义》的著名演说中,曾谈到“真正的三民主义,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
孔子向往的“大同”世界,即是指《礼记》一书中《礼运》篇所描叙的理想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在这个社会里,“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孙中山先生说:“我们三民主义的意思,就是民有、民治、民享。
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意思,就是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
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家的生计,群众的生命”,因而民生主义是“研究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的问题,就是研究人民生计问题”。
礼记·礼运大同篇
![礼记·礼运大同篇](https://img.taocdn.com/s3/m/f554bb19e87101f69e31952a.png)
《康诰》曰:“唯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 “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秦誓》曰:“若有一个 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为有容焉。人之有技, 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 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瑁嫉以恶 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 黎民,亦曰殆哉!”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 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 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 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 骄泰以失之。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 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众,不远矣。 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 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贲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 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 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 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 齐其家。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 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 子而后掩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 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 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赡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瑟兮涧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涧兮者, 恂溧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 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礼运大同篇原文及翻译
![礼运大同篇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e411827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2e.png)
礼运大同篇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翻译:以前孔子曾参加蜡祭陪祭者的行列,仪式结子后,出游到阙上,长声叹气。
孔子叹气,大概是叹鲁国吧!子游在旁边问:您为什么叹气呢?孔子说:大道实行的时代和夏商周三代英明杰出的君主当政的时代,我虽然没年赶上,可是我心里向往(那样的时代)!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人们所共年的。
大家推选年道德年才能的人来治理国家,彼此之间讲诚信,和睦相处。
所以人们不仅仅只敬奉自己的亲人,也不仅仅只慈爱自己的子女,种老年人都能安度晚年,壮年人都年工作可做,幼年人都能健康成长,矜寡孤独和残废年病的人,都能得到照顾。
男子都年职业,女子都适时而嫁。
对于财物,人们只是不愿让它遗弃在地上,倒不一定非藏到自己家里不可;对于气力,人们所怕不是出在自己身上,倒不一定是为了自己。
所以勾心斗角的事没年市场,明抢暗偷作乱害人的现象绝迹。
所以,门户只须从外面带上而不须用门上锁。
这就叫大同。
现在的大同社会的准则已经消逝不见了,天下成为一家所年,人们各自亲其双亲,各自爱其子女,财物和劳力;都为私人拥年。
大同原文及翻译
![大同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b63ed134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2e.png)
大同原文及翻译《礼运大同篇》是论述礼之源头和礼之实的专论,它同后一篇《礼品》是姊妹篇。
以《礼运》为篇名, 正表明它的中心内容是在记录帝王时代的礼乐之因革。
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大同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同原文及翻译篇1原文: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翻译:以前孔子曾参加蜡祭陪祭者的行列,仪式结束后,出游到阙上,长叹的样子。
孔子之叹,大概是叹鲁国吧!子游在旁边问:“您为何感叹呢?”孔子说:“(说到)原始社会至善至美的那些准则的实行,跟夏商周三代杰出人物(禹汤文武相比),我赶不上他们,却也有志于此啊!”“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属于公众的。
选拔道德高尚的人,推举有才能的人。
讲求信用,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它达到和睦。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使老年人得到善终,青壮年人充分施展其才能,少年儿童有使他们成长的条件和措施。
老而无妻者、老而无夫者、少而无父者、老而无子者,都有供养他们的措施。
男人有职份,女人有夫家。
财物,人们厌恶它被扔在地上(即厌恶随便抛弃财物),但不一定都藏在自己家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礼运大同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女有归。
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矜同:鳏)
戴圣(生卒年不详),字次君,祖籍梁国甾县(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出生于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西汉时期官员、学者、礼学家、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
后世称其为“小戴”。
戴圣与叔父戴德曾跟随后苍学《礼》,两人被后人合称为“大小戴”。
汉宣帝时,戴圣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官至九江太守。
著作有《礼记》,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
《汉书》记载成书于汉建初七年(80年)。
咸淳三年(1267年),宋度宗赵禥以其籍贯地诏封戴圣为“考城伯”。
注释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为:是,表判断。
与:通“举”,选举,推举。
修:培养。
亲:意动用法,以为亲,亲近。
壮:青壮年。
矜(guā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孤:幼而无父的人。
独:老而无子的人。
废疾:残疾人。
分(fèn):职分,指职业、职守。
归:指女子出嫁。
恶(wù):憎恶。
藏:私藏。
是故: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
闭:杜绝;兴:发生。
作:兴起。
故:所以。
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
闭:用门闩插上。
谓:叫做。
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最高准则。
同:有和、平的意思。
文言知识
古今异义
大道之行也古义:指政治上的最高境界今义:宽阔的路
男有分,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回归,回到本处
鳏寡孤独
古义:为两个字。
“孤”指幼而无父的人;“独”指老而无子的人。
今义:为一个词,单一,只有一个,指独自一个人。
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造反今义:“杂乱”,“捣乱”等含义
贼古义:害人今义:小偷,窃贼
作古义:兴起今义:作为
是谓大同古义:代词“这”今义:常用于判断词,或与“非”相对。
通假字
〔选贤与(jǔ)能〕与通“举”,推举,选举。
〔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
矜,通“鳏”。
词类活用
1.故人不独亲其亲(亲)动词作意动用法,以……为亲,奉养。
2.不独子其子(子)名词作意动用法,以.......为子,抚养。
⒊使老有所终(老)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
⒋壮有所用(壮)形容词作名词,壮年人。
⒌幼有所长(幼)形容词作名词,幼童。
6.故外户而不闭(外)名词作动词,从外面。
7.选贤举能(贤)形容词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
8.选贤举能(能) 形容词作名词,才干出众的人。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反对把财物弃置于地的浪费行为,但并非据为己有;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赏析(主题思想)
此文在阐明“大同”社会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前景。
这里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安居乐业,且各尽所能,这里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
文中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总之,此文中所描述的理想社会,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社会的幸福憧憬。
虽然主观目的,只是论说礼仪、阐释古制、宣传儒家思想,但其中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理想,却是两千多年前的古代圣贤留给全人类的思想财富。
读来启人深思,鼓舞人心。
分层解析:第一层(第一句话)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第二至三句话)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1、满足生存需求:人人得到社会的关爱。
2、满足发展需求: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满足精神愉悦上的需求: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第三层
(第四句话)全文的总结语
用现实社会跟理想社会中的“大同”社会做对比,指出现实社会中的诸多黑暗现象,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取代的将是“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