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实验
移动通信实验
![移动通信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a8669f45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88.png)
移动通信实验移动通信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动手操作,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信道编码和解码技术,以及常见的移动通信标准和应用。
二、实验设备和材料1. 移动通信实验平台一套:包括基站仿真器、移动终端仿真器、信道模拟器等。
2. 电脑一台:用于控制和监测实验平台。
3. 通信信号分析仪一台:用于对通信信号进行分析和测量。
4. 实验教材一本:包含实验指导和相关理论知识。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 将基站仿真器、移动终端仿真器和信道模拟器按照接线图连接好,并接通电源。
- 打开电脑,安装实验平台控制软件,并与实验平台建立连接。
- 打开通信信号分析仪,准备进行信号分析。
2. 信道编码和解码实验- 在实验平台上,选择一个信道编码方案(如卷积码、LDPC码等),设置相关参数。
- 将待编码的信号输入到编码器中,并将编码后的信号发送到信道模拟器。
- 在信道模拟器中设置信道参数,模拟实际的传输环境,包括信噪比、多径衰落等。
- 接收经过信道传输后的信号,将其输入到信道解码器中进行解码。
- 分析解码后的信号质量,比较原始信号和解码后的信号的误码率和信噪比。
3. 移动通信标准和应用实验- 选择一个移动通信标准(如GSM、CDMA、LTE等),了解其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
- 在实验平台上,选择相应的通信信道,并设置相关参数。
- 利用移动终端仿真器模拟移动终端的行为,进行通信。
- 监测和分析通信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如信号强度、信号质量等。
- 讨论移动通信标准的应用场景和发展趋势,并与其他移动通信标准进行比较。
四、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步骤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进行结果分析和讨论。
针对信道编码和解码实验,可以分析不同编码方案的性能和适用性;针对移动通信标准和应用实验,可以比较不同标准的优缺点,并展望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五、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的结论,本次实验的目的、操作步骤和结果。
,可以提出对实验平台和方法的改进意见,以便进一步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移动通信实验实验报告
![移动通信实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5953243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0d.png)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2. 掌握移动通信系统中基带话音的基本特点;3. 学习并掌握移动通信系统中常见的调制解调技术;4. 了解移动通信信道的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5. 熟悉移动通信实验设备和软件的使用。
二、实验设备与软件1. 实验设备:移动通信实验箱、示波器、频谱分析仪、计算机等;2. 实验软件:MATLAB、C++等编程语言及相关移动通信仿真软件。
三、实验内容1.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及功能(1)实验目的: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功能。
(2)实验内容:1)观察移动通信实验箱的组成,了解各个模块的功能;2)根据实验指导书,搭建移动通信实验系统;3)观察实验系统工作状态,分析各个模块的作用;4)总结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基带话音的基本特点(1)实验目的:了解基带话音的基本特点,掌握话音信号的传输特性。
(2)实验内容:1)观察实验箱中的话音信号发生器,了解话音信号的生成过程;2)使用示波器观察话音信号的波形,分析其时域和频域特性;3)总结基带话音的基本特点。
3. 调制解调技术(1)实验目的:学习并掌握移动通信系统中常见的调制解调技术。
(2)实验内容:1)观察实验箱中的调制解调模块,了解其工作原理;2)搭建调制解调实验系统,进行模拟信号的调制和解调;3)使用频谱分析仪观察调制信号的频谱特性,分析调制效果;4)总结常见的调制解调技术及其特点。
4. 移动通信信道特性(1)实验目的:了解移动通信信道的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2)实验内容:1)观察实验箱中的信道模拟模块,了解信道特性;2)搭建信道模拟实验系统,进行信道特性分析;3)使用示波器观察信道模拟结果,分析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4)总结移动通信信道的特性。
5. 实验软件使用(1)实验目的:熟悉MATLAB、C++等编程语言及相关移动通信仿真软件的使用。
(2)实验内容:1)学习MATLAB、C++等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编程技巧;2)使用相关移动通信仿真软件进行信号处理和系统仿真;3)总结实验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移动通信》实验
![《移动通信》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9ee7f952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4b.png)
《移动通信》实验移动通信实验概述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电波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
本实验旨在了解移动通信的原理与应用,以及掌握移动通信相关设备的使用和调试方法。
实验设备移动通信仪移动通信基站模拟器移动方式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环境:将移动通信仪连接到移动通信基站模拟器上,并将移动方式连接到移动通信仪上。
2. 配置移动通信仪:根据实验需求,设置移动通信仪的参数,如频率、功率等。
3. 进行通信:通过移动方式对移动通信基站模拟器发起呼叫或短信,并观察仪的响应。
4. 分析结果:根据仪的反馈结果,分析通信链路的质量,如信号强度、信噪比等。
5. 调试移动通信设备:根据分析结果,对移动通信设备进行调试和优化,以提升通信质量。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可以加深对移动通信原理和设备的理解,掌握移动通信调试方法,进一步提升通信链路的质量和可靠性。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中需要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规定的操作规程。
2. 在进行通信时,确保仪和设备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
3. 注意保护移动通信设备,避免损坏和误操作。
4. 调试过程中,可以尝试不同的参数配置,找到最佳的设置。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步骤和目的,我们可以获得以下实验结果:1. 移动通信仪的配置参数:根据实验需求,我们可以得到所用频率、功率等参数的配置结果。
2. 移动通信仪的响应结果:通过观察仪的反馈信息,我们可以得知通信链路的质量和性能情况。
3. 移动通信设备的调试优化结果:通过调试移动通信设备,可以找到最佳的配置,提升通信质量和可靠性。
结论本实验通过搭建实验环境,配置移动通信仪,进行通信,分析结果,通过调试移动通信设备,达到了加深对移动通信原理和设备的理解,提升通信链路质量的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实践操作,对移动通信技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相关设备的使用和调试方法也更加熟悉。
参考资料1. 移动通信技术与应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出版社,2020年。
2. 移动通信实验指导书,大学通信工程系,2021年。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57c004c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95.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掌握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如调制解调、编码解码、多址接入等。
3. 熟悉移动通信系统的信号传输过程,分析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干扰和噪声。
4. 通过实验验证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设备1. 移动通信实验箱一台;2. 台式计算机一台;3. 小交换机一台;4. 移动通信教材及实验指导书。
三、实验内容1.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及功能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功能。
(2)实验内容:①观察移动通信实验箱的组成,了解各个模块的功能;②分析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总结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功能;③通过实验验证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功能。
2. 调制解调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调制解调技术,了解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
(2)实验内容:①观察调制解调实验模块,了解调制解调的基本过程;②分析不同调制方式的特点,如调幅(AM)、调频(FM)、调相(PM)等;③通过实验验证调制解调技术的性能。
(1)实验目的:掌握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编码解码技术,了解编码解码的基本原理。
(2)实验内容:①观察编码解码实验模块,了解编码解码的基本过程;②分析不同编码方式的特点,如线性编码、非线性编码等;③通过实验验证编码解码技术的性能。
4. 多址接入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多址接入技术,了解多址接入的基本原理。
(2)实验内容:①观察多址接入实验模块,了解多址接入的基本过程;②分析不同多址接入方式的特点,如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等;③通过实验验证多址接入技术的性能。
5. 信号传输与干扰实验(1)实验目的:分析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信号传输过程,了解干扰和噪声对信号的影响。
(2)实验内容:①观察信号传输与干扰实验模块,了解信号传输过程;②分析干扰和噪声对信号的影响,如多径干扰、加性噪声等;③通过实验验证干扰和噪声对信号的影响。
《移动通信》实验
![《移动通信》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a839ec10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71.png)
《移动通信》实验移动通信实验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让学生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并掌握移动通信的实际操作。
2. 实验背景移动通信是一项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的通信技术,其主要目的是在移动设备之间传输信息。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便利,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语音通话、短信发送和数据传输。
目前常见的移动通信技术包括2G、3G、4G和5G 等。
3. 实验设备与材料- 移动通信实验平台- 移动通信SIM卡- 移动通信测试软件4. 实验步骤4.1 准备工作在进行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将SIM卡插入实验平台中,并确认实验平台能够正常连接到移动通信网络。
4.2 实验场景模拟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移动通信技术,我们需要模拟不同的实验场景,例如城市、郊区和农村等。
通过模拟不同场景,我们可以观察不同场景下的信号覆盖、传输速率和网络延迟等指标。
4.3 进行实验操作实验平台已经安装了移动通信测试软件,我们可以使用该软件进行实验操作。
通过该软件,我们可以测试和分析移动通信网络的信号质量、连接稳定性和数据传输速度等。
4.4 结果分析与总结在实验操作完成后,我们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
可以根据实验数据,比较不同场景下移动通信的性能差异,探讨移动通信技术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5. 实验注意事项- 进行实验操作时,需要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和可靠性。
- 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护实验设备和材料,防止损坏或丢失。
-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和归还实验设备和材料,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6. 实验拓展在掌握了基本的移动通信实验操作后,我们可以进行更多的实验拓展,例如测试不同品牌和型号的移动设备之间的通信性能差异,或者通过实验验证移动通信技术在特定场景下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7.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掌握了移动通信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f1edee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66.png)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移动通信作为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日新月异。
本次实验旨在深入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测量,加深对移动通信系统性能和特点的认识。
二、实验设备1、移动通信实验箱2、频谱分析仪3、信号发生器4、示波器5、计算机及相关软件三、实验原理1、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移动通信系统通常由移动台、基站、移动交换中心和传输链路等部分组成。
移动台是用户终端设备,基站负责与移动台进行通信,移动交换中心用于控制和管理整个通信网络,传输链路则负责信息的传输。
2、无线信号传播模型在移动通信中,无线信号的传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路径损耗、阴影衰落和多径衰落等。
常用的传播模型有自由空间传播模型、OkumuraHata 模型等。
3、调制与解调技术调制是将数字或模拟信号变换为适合在无线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形式,常见的调制方式有幅移键控(ASK)、频移键控(FSK)和相移键控(PSK)等。
解调则是将接收到的调制信号还原为原始信号。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移动通信系统的搭建按照实验设备的说明书,连接好移动通信实验箱、频谱分析仪、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等设备,构建一个简单的移动通信实验系统。
2、信号发射与接收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一定频率和幅度的正弦信号,作为发射信号。
通过移动通信实验箱将发射信号进行调制和放大后,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在接收端,使用天线接收信号,经过解调、滤波等处理后,使用示波器观察接收信号的波形和频谱。
3、路径损耗测量在不同的距离上测量接收信号的强度,计算路径损耗,并与理论模型进行对比。
4、多径衰落观察通过改变实验环境中的障碍物和反射物,观察接收信号的多径衰落现象,分析其对通信质量的影响。
5、调制方式的性能比较分别采用 ASK、FSK 和 PSK 等调制方式进行信号传输,测量误码率等性能指标,比较不同调制方式的优缺点。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1、路径损耗测量数据记录在不同距离上的接收信号强度,并绘制路径损耗曲线。
移动通信实验打印版
![移动通信实验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5781f3e010661ed9ac51f383.png)
实验一M序列码产生及特性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m序列的性质和特点;2. 熟悉m序列的产生方法;二、实验容1. 熟悉m序列的产生方法;2. 测试m序列的波形;三、实验原理m序列是最长线性反馈移存器序列的简称,是伪随机序列的一种。
它是由带线性反馈的移存器产生的周期最长的一种序列。
m序列在一定的周期具有自相关特性。
它的自相关特性和白噪声的自相关特性相似。
虽然它是预先可知的,但性质上和那些随机序列具有相同的性质。
比如:序列中“0”码与“1”码等抵及具有单峰自相关函数特性等。
1.m序列的产生m序列是由带线性反馈的移存器产生的。
结构如图:图1-1 反馈移位寄存器的结构其中a n-i为移位寄存器中每位寄存器的状态,Ci为第i位寄存器的反馈系数。
Ci=1表示有反馈,Ci=0表示无反馈。
我们先给出一个m序列的例子。
在图1-1中示出一个4级反馈移存器。
若其初始状态为(a3, a2 , a1 , a0)=(1,0,0,0),则在移位一次时,由a3和a0模2相加产生新的输入a4=1⊕0=1新的状态变为(a4 , a3 , a2 , a1)=( 1, 1, 0, 0)这样移位15次后又回到初始状态(1,0,0,0),不难看出,若初始状态为全“0”,即“0,0,0,0”,则移位后得到的仍为全“0”状态。
这就意味着在这种反馈移存器中应避免出现全“0”状态。
不然移存器的状态将不会改变。
因为4级移存器共有24=16种可能的不同状态。
除全“0”状态外,只剩15种状态可用。
即由任何4级反馈移存器产生的序列的周期最长为15。
我们常常希望用尽可能小的级数产生尽可能长的序列。
由上例可见,一般说来,一个n 级反馈移存器可能产生的最长周期等于(2n–1)。
我们将这种最长的序列称为最长线性反馈移存器序列,简称m 序列。
图1-1 m 序列的产生一个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能否产生m 序列,取决于它的反馈系数Ci(例如上图的C3)。
对于m 序列,Ci 的取值必须按照一个本原多项式:∑==ni ii x C x f 0)(中的二进制系数来取值。
《移动通信》实验
![《移动通信》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98e8ed83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3f.png)
《移动通信》实验移动通信实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移动通信实验环境,加深对移动通信原理的理解,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
实验背景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了解移动通信的原理和技术对于我们更好地使用和了解移动通信设备和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材料- 移动通信设备(方式、模拟器等)- 移动通信实验平台- 移动通信软件(如移动通信数据分析软件)实验步骤1. 搭建移动通信实验环境- 将移动通信设备连接到计算机上- 安装移动通信软件2. 打开移动通信软件- 软件图标,打开移动通信软件3. 选择移动通信频段- 在软件中选择要使用的移动通信频段,如GSM、CDMA、LTE等4. 进行通信- 在软件中选择要发送的信息内容和接收方- 发送按钮,进行通信- 观察通信过程和结果5. 分析通信数据- 利用移动通信数据分析软件,对通信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分析通信质量、传输速率等指标6. 实验- 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发现的现象和原因实验注意事项- 在进行实验前,确保移动通信设备和软件的正常运行-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操作失误导致损坏设备- 实验结束后,及时关闭移动通信软件和相关设备,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实验拓展本实验只是基础的移动通信实验,还可以进一步对移动通信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如:- 研究不同移动通信标准的特点和优缺点- 分析移动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和路由原理- 探究移动通信设备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移动通信实验环境,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对移动通信系统的理解。
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基础设施之一,通过实验的学习,我们能更好地使用和了解移动通信设备和服务,提升自身的科技素养。
移动通信实验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理论的学习,更在于实践的体验,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精选五篇)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精选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38d320e7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32.png)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精选五篇)第一篇:移动通信实验报告北京邮电大学移动通信实验报告班级:专业:姓名:学号:班内序号:一、实验目的........................................................................................................................... .. (2)1、移动通信设备观察实验 (2)2、网管操作实验 (2)二、实验设备........................................................................................................................... .. (3)三、实验内容........................................................................................................................... .. (3)1、TD_SCDMA系统认识 (3)2、硬件认知........................................................................................................................... ..32.1移动通信设备......................................................3 2.2 RNC设备认知.............................................................................................................4 2.3 Node B设备(基站设备).......................................................................................6 2.4 LMT-B软件................................................................................................................7 2.5通过OMT创建基站 (8)四、实验总结........................................................................................................................... (17)一、实验目的1、移动通信设备观察实验1.1 RNC设备观察实验 a)了解机柜结构b)了解RNC机框结构及单板布局c)了解RNC各种类型以及连接方式 1.2 基站设备硬件观察实验 a)初步了解嵌入式通信设备组成b)认知大唐移动基站设备EMB5116的基本结构c)初步分析硬件功能设计2、网管操作实验a)了解OMC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操作 b)掌握OMT如何创建基站二、实验设备TD‐SCDMA 移动通信设备一套(EMB5116基站+TDR3000+展示用板卡)电脑三、实验内容1、TD_SCDMA系统认识全称是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技术(英文对应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5c62ca6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1b.png)
实验一 m序列产生及特性分析实验1.TP201点的波(TP201点的波)(TP202的波)图形中低的代表“0”, 高的代表“1”, 经过比较, TP202输出的序列和图1-1-2中的m序列一致。
3. 分析和验证m序列的周期性、均衡性、游程分布和移位相加性等特性。
周期性: 以“000111101011001”为一个周期, 以此循环。
均衡性: 由m序列的一个周期中, 0和1的数目基本相等。
1的数目比0的数目多一个。
该性质可由m序列看出000111101011001: 总共有8个1和7个0。
游程分布:m序列中取值相同的那些相继的元素合称为一个“游程”。
游程中元素的个数称为游程长度。
n级的m序列中, 总共有2n-1个游程, 其中长度为1的游程占总游程数的1/2, 长度为2的游程占总游程数的1/4, 且长度为k的游程中, 连0与连1的游程数各占一半。
移位相加特性:一个m序列m1与其经任意延迟移位产生的另一序列m2模2相加, 得到的仍是m2, 验证如下:(mm1的某次延迟移位序列m3, 即m1右移3位得到序列。
4. 分析m序列自相关性对抗多径的作用。
m序列的功能:扩展调制信号的带宽到更大的传输带宽, 即所谓的扩展频谱, 可抗多径。
实验二 GOLD序列产生及特性分析实验1.观测测试点TP202.TP203和TP204的信号波形, 对照测试点TP201的时钟波形, 写出对应的信号序列;(TP201) (TP202)(TP203) (TP204)(TP202和TP201)(TP203和TP201)(TP204和TP201)3.比较测试点TP202.TP203与上一步计算出来的信号序列是否一致;通过比较, 测试点TP202、TP203与上一步计算出来的信号序列一致。
4.分析TP204的波形与TP202.TP203之间的关系;TP204和TP203周期相同, 而且是TP202的两倍。
实验三 WALSH序列产生及特性分析实验1.分别画出测试点TP202.TP203.TP204.TP205的信号波形;(TP202和TP201)(TP203和TP201)(TP204和TP201)(TP205和TP201)2.分析WALSH序列的特点, 分析这四个Walsh序列之间的正交关系;Walsh函数集的特点是正交和归一化, 正交是同阶不同的Walsh函数相乘, 在指定的区间积分, 其结果为0;归一化是两个相同的Walsh函数相乘, 在指定的区间上积分, 其平均值为1。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162ef11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cb.png)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移动通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深入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关键技术以及性能特点。
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掌握移动通信中的信号传输、调制解调、信道编码、多址接入等重要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对移动通信领域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设备本次实验所使用的设备包括移动通信实验箱、信号发生器、频谱分析仪、示波器、计算机等。
移动通信实验箱是核心设备,集成了移动通信系统的各个模块,能够模拟不同的通信场景和参数设置。
三、实验原理(一)信号传输在移动通信中,信号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间中传播。
电磁波的频率、幅度、相位等参数携带了信息。
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衰减、干扰、多径效应等影响,导致信号质量下降。
(二)调制解调调制是将数字或模拟信号转换为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高频信号的过程。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等。
解调则是将接收到的调制信号还原为原始信号的过程。
(三)信道编码为了提高信号在信道中传输的可靠性,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信道编码。
常见的信道编码方式有卷积码、Turbo 码等。
信道编码通过增加冗余信息,使得接收端能够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产生的错误。
(四)多址接入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多个用户需要同时共享有限的频谱资源。
多址接入技术用于区分不同用户的信号,常见的多址接入方式有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等。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一)信号传输特性测试1、连接实验设备,设置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和幅度,产生一个正弦波信号。
2、通过移动通信实验箱的发射模块将信号发送出去,在不同距离和障碍物条件下,使用示波器观察接收端的信号幅度和波形变化。
3、记录实验数据,分析信号传输的衰减特性和障碍物对信号的影响。
(二)调制解调实验1、在实验箱中设置不同的调制方式(如 AM、FM、PM),输入一个数字或模拟信号。
2、观察调制后的信号频谱和波形,分析调制方式对信号频谱和带宽的影响。
移动通信实验
![移动通信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5de1991e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a9.png)
移动通信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移动通信系统的了解和实践,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并实现通信设备的调试和功能测试。
二、实验器材与软件环境⒈实验器材:●移动通信终端设备(方式、平板等)●基站设备(基站控制器、基站天线等)●电脑及配套设备⒉软件环境:●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基站设备的配置和管理软件●数据管理和分析软件三、实验内容⒈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⑴ GSM/GPRS/EDGE技术原理⑵ UMTS/3G技术原理⑶ LTE/4G技术原理⑷ 5G技术原理⒉实验准备⑴搭建实验环境⑵准备实验所需的设备和软件⒊实验步骤⑴启动移动通信终端设备⑵连接到基站设备⑶进行通信测试⑷分析测试结果⒋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⑴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⑵结果讨论与总结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并通过实践掌握了通信设备的调试和功能测试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在正常条件下,移动通信系统能够实现可靠的通信连接。
附件:⒈实验数据记录表⒉实验结果图表法律名词及注释:⒈ 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的英文缩写,是一种数字移动通信标准。
⒉ GPRS: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的英文缩写,是一种通过分组交换技术进行数据传输的移动通信服务。
⒊ EDGE:增强型数据速率演进(Enhanced Data Rates for GSM Evolution)的英文缩写,是GSM技术的扩展,用于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⒋ 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的英文缩写,是一种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⒌ LTE: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的英文缩写,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移动通信实验
![移动通信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b754eb81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c7.png)
移动通信实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移动通信的理解。
实验环境移动通信实验平台移动通信设备移动通信协议实验步骤1. 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配置实验环境,包括连接移动通信设备和设置移动通信协议。
3. 进行移动通信实验,实时监测数据传输情况。
4. 分析实验结果,移动通信实验的关键技术点和问题。
实验内容1.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移动通信是指利用无线电等技术实现移动用户之间的通信。
它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泛应用于移动方式、无线网络和卫星通信等领域。
在移动通信中,常用的技术和协议包括GSM、CDMA、LTE等。
2. 移动通信实验配置在进行移动通信实验之前,需要先配置实验环境。
将移动通信设备连接至计算机,并通过移动通信协议进行设置。
这样可以使计算机与移动通信设备进行通信,并实时监测数据传输情况。
3. 进行移动通信实验配置完成后,可以开始进行移动通信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移动通信设备发送和接收数据,并实时监测数据传输情况。
可以尝试不同的技术和协议,比较它们在数据传输速度、稳定性和安全性方面的差异。
4. 实验结果分析在完成移动通信实验后,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可以实验中遇到的关键技术点和问题,并思考如何进行优化和改进。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可以帮助加深对移动通信的理解,并为后续的实验和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实验通过本次移动通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实验过程中,我配置了实验环境,进行了移动通信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
通过实验,我发现移动通信在数据传输速度、稳定性和安全性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我还遇到了一些关键技术点和问题,通过分析和,我深入理解了移动通信的工作原理,并思考了一些优化和改进的方法。
,本次移动通信实验对我提高了对移动通信的理解和实践能力,也为我在移动通信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打下了基础。
移动通信实验
![移动通信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1ff3aa3af46527d3240ce06a.png)
移动通信实验实验一 PCM 与ADPCM 语音压缩编码一、 实验目的1、了解PCM 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了解ADPCM 的基本原理;3、了解语音压缩编码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二、 预备知识1、PCM 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ADPCM 的基本原理; 三、 实验仪器1、移动通信实验箱 一台;2、台式计算机 一台; 四、 实验原理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容易实现的A 律13折线压扩特性和μ律15折线的压扩特性。
我国规定采用A 律13折线压扩特性。
本实验中的PCM 采用的是A 律13折线PCM 。
由预备知识可知,A 率对数压缩特性定义为:⎪⎩⎪⎨⎧≤≤++≤≤+=1x 1/A ln 1ln 11/A x 0ln 1)(AAx A Axx c在CCITT 建议中,A=87.56。
在具体实现时压缩曲线c(x)用13段折线来近似,量化电平数L=256,即编码位数R=8。
因为对语音的采样频率为8kHz ,这样,A 率13折线的PCM 输出数据流速率为64kb/s 。
下图为A 律13折线的压缩示意图:负电平部分的压扩特性和正电平部分的压扩特性是对称的 ,所以上图只画出了正电平压扩特性。
这种量化方式相比于线性量化,当信号为小信号时,其信噪比较高(尤其是语音信号)。
从图上可以看到,整个归一化电平区间被分为8个小区间,每个区间的斜率和起点电平如下表: 折线段落 1 2 3 4 5 6 7 8 斜率 16 16 8 4 2 1 1/2 1/4 区间起点1/1281/641/321/161/81/41/2正电平部分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的斜率都是16,负电平部分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的斜率也都是16,所以本来划分的16折线段实际为13折线段。
PCM 编码对一个采样值量化编码后得到的是8比特的编码,下图是这8比特的码位安排:可见,编码的第一位C 1为极性码,正电平为1,负电平为0。
C 2~C 4为段落码,表示信号绝对值处在哪个段落,3位码的8种可能状态分别代表8个段落的起点电平。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1f7813bcfc789eb162dc80d.png)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学院专业年级班别学号学生姓名日期实验一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及功能一、实验目的1.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2.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功能。
3.了解基带话音的基本特点。
二、实验内容1.按网络结构连接各设备,构成移动通信实验系统。
2.完成有线→有线、有线→无线及无线→有线呼叫连续,观察呼叫连续过程,熟悉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功能。
3.用双路无线综合测试仪(以下简称综测仪)及示波器观察空中传输的话音波形。
三、实验报告内容1.画出移动通信实验系统的网络结构方框图,给出系统功能,并说明它是如何由常用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在保持基本特征不变条件下合理简化而来。
系统的基本功能是:移动台能与有线电话或其他移动台通话(或传输数据等信息)。
本系统可实现以下呼叫通话功能:(1)无绳手机呼叫有线电话(无线呼叫有线);(2)有线电话呼叫无绳手机(有线呼叫无线);(3)有线电话呼叫有线电话(有线呼叫有线)。
在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主、被呼用户才可能建立话路,进入通话:(1)被呼用户空闲;(2)主、被呼用户之间至少有一条空闲路径。
将系统合理简化得到实际系统全部交换机EX 及MSC 合并成一部交换机;基站BS 及移动台MS 各选用一台;有线电话采用二部。
它与实际系统在包含的各种功能设备(交换机、基站、移动台及有线电话)、系统基本网络结构(各设备的连接关系)及系统功能等特征方面是相同的。
2.总结主呼方从摘机、拨号、通话到挂机的各个阶段听到那些信号音。
主呼方摘机时听到的信号音为:拨号音主呼方拨号时听到的信号音为:回铃音主呼方通话时听到的信号音为:对方的答音主呼方挂机时听到的信号音为:忙音MS ( Mobile Station ) : 移动台(无绳电话手机)BS ( Base Station ) : 基地台(无绳电话座机) EX ( Exchanger ) : 程控交换机 TEL (Telephone ) : 有线电话 SDT : 实验箱 SDT MS BS EX TEL TEL3.由实验结果回答,有线电话挂机时用户线是处于开路状态吗?开路。
移动通信期末实验报告(3篇)
![移动通信期末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2a231c2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99.png)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通信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本学期我们进行了移动通信期末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移动通信系统组成、信号调制解调、信道特性等方面的理解。
二、实验目的1. 熟悉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功能。
2. 掌握信号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了解移动通信信道的特性和建模方法。
4.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1.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及功能实验本实验通过观察移动通信设备,了解其组成和基本功能。
实验内容如下:(1)观察GSM手机,了解其外观、按键、屏幕等组成部分;(2)观察GSM基站,了解其外观、天线、设备室等组成部分;(3)分析GSM手机与基站之间的通信过程,理解其基本功能。
2. 信号调制解调实验本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信号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内容如下:(1)观察GSM手机的信号调制解调过程,了解其工作原理;(2)通过实验软件,实现信号的调制解调过程,验证调制解调效果;(3)分析不同调制方式(如QAM、GMSK)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 移动通信信道建模实验本实验通过模拟实验,了解移动通信信道的特性和建模方法。
实验内容如下:(1)观察白噪声信道的特性,了解其产生原因和影响;(2)通过实验软件,模拟白噪声信道对信号的影响,分析信噪比的变化;(3)研究多径干扰对信号的影响,了解其产生原因和抑制方法。
4. 移动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本实验通过仿真软件,模拟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
实验内容如下:(1)使用OFDM仿真软件,模拟OFDM调制解调过程,分析其性能;(2)研究DSSS调制解调过程,了解其抗干扰能力;(3)分析不同信道条件下的系统性能,评估系统可靠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及功能实验通过观察GSM手机和基站,我们了解了其组成和基本功能。
实验结果表明,GSM手机主要由天线、射频模块、基带处理器、显示屏等部分组成,基站主要由天线、射频模块、基带处理器、控制单元等部分组成。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c1dd02a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1a.png)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移动通信实验报告⒈引言⑴实验目的⑵实验背景⒉系统架构和技术原理⑴移动通信系统架构⑵无线信号传输原理⑶调制解调技术⑷多路复用技术⑸传输介质⒊实验设备与软件环境⑴实验设备列表⑵软件环境需求⒋实验步骤⑴实验准备⑵实验步骤说明⒋⑴步骤1:搭建基站⒋⑵步骤2:配置移动终端⒋⑶步骤3:进行通信测试⒌实验结果与分析⑴信号质量测试结果⑵带宽利用率分析⑶成功率和丢包率分析⒍实验总结⑴实验心得体会⑵实验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⒎附件附件1:实验所需材料清单附件2:实验数据记录表注释:- 移动通信系统架构:包括基站和移动终端等相关组件的布局和连接方式。
- 无线信号传输原理:涉及传输媒介、信号的传输方式和调制解调等基本原理。
- 调制解调技术:指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以及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技术。
- 多路复用技术:用于在有限的传输资源上同时传输多个信号的技术。
- 传输介质:指移动通信系统中传输信号所使用的媒介,如光纤、电缆、无线等。
本文档涉及附件:⒈附件1:实验所需材料清单该附件列出了进行移动通信实验所需的所有设备和材料清单,方便实验人员进行准备工作。
⒉附件2:实验数据记录表该附件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用于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以供后续分析和总结。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⒈无线信号传输原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无线信号传输原理指通过无线方式传输信号的技术原理。
⒉调制解调技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调制解调技术指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以及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技术。
⒊多路复用技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多路复用技术指用于在有限的传输资源上同时传输多个信号的技术。
移动通信实验
![移动通信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53515177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c1.png)
移动通信实验移动通信实验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开展一系列移动通信实验,加深对移动通信原理、技术和应用的理解,提高实验者的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1. 信道模型实验通过搭建信道模型实验平台,进行无线信号传输实验,验证信号在不同信道条件下的特性。
2. 调制实验在实验平台上进行调制实验,对不同调制方式的效果进行比较与分析,了解调制方式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3. 天线实验通过天线实验,探究天线参数对信号接收和发送的影响,学习调整天线参数的方法。
4. 多址技术实验研究多址技术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通过实验验证多址技术的可行性和效果。
5. 基站实验搭建基站实验平台,了解基站结构和工作原理,并通过实验模拟基站的工作过程。
三、实验步骤1. 完成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理解实验原理、阅读实验指导书、搭建实验平台等。
2. 对每个实验进行详细的实验设计,包括实验流程、所需设备和材料等。
3. 按照实验设计,依次进行各个实验步骤,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观察结果。
4. 在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5. 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的背景介绍、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和分析等内容。
四、实验要求1. 实验者要具备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2. 实验者要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并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3. 实验者要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观察结果,并进行实验分析和。
4. 实验者要按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
五、实验设备和材料信道模型实验平台调制实验设备天线实验设备多址技术实验设备基站实验平台实验指导书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六、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和观察结果,进行实验结果的整理和分析,分析实验结果与实验目的是否一致,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七、实验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移动通信原理、技术和应用的理解,掌握了一系列移动通信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方法。
移动通信实验
![移动通信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c73f1cb0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45.png)
移动通信实验移动通信实验1. 实验介绍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电信号进行通信的方式,能够实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远程通信。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通话、发送短信、上网等操作。
本实验旨在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信号传输过程、移动通信网络的组成以及移动通信中常用的技术和协议。
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移动通信领域的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实验和操作。
2. 实验目的- 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移动通信网络的组成和运行机制;- 了解移动通信中常用的技术和协议;- 掌握移动通信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设备。
3. 实验内容本实验分为以下几个部分:3.1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 了解移动通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掌握移动通信中常用的频段和频率划分;- 了解移动通信的信号传输过程和调制技术。
3.2 移动通信网络结构- 了解移动通信网络的组成和层次结构;- 了解移动通信中的基站、核心网和终端设备等组成部分;- 掌握移动通信网络的运行机制和通信流程。
3.3 移动通信技术和协议- 了解GSM、3G、4G、5G等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掌握移动通信中常用的网络制式和协议;- 了解移动通信中的数据传输技术和安全机制。
3.4 移动通信实验操作- 学习使用移动通信实验设备和工具;- 进行移动通信实验操作,例如进行方式通话、发送短信等操作;- 分析实验结果,了解实验数据和指标的意义。
4. 实验步骤本实验的具体步骤如下:1. 准备实验所需的移动通信设备和工具;2. 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操作流程和要求;3. 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移动通信实验的操作;4.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结果;5. 分析实验数据和结果,总结实验的意义和结论;6. 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数据分析等内容。
5. 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移动通信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操作移动通信设备时需谨慎,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 实验数据记录要准确,避免误操作导致的数据错误;-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注意观察实验设备和工具的正常运行状态;- 如遇到操作问题或实验设备故障,及时向实验指导老师寻求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通信实验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与分析,加深对移动通信系统的理解,熟悉相关设备的使用与配置。
实验背景
移动通信作为现代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入到我们的
生活中。
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相关设备的使用与配置
对我们理解和应用移动通信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设备和材料
移动通信基站
移动通信终端(方式)
移动通信信号分析器
相关软件和配套资料
实验步骤
步骤一:准备工作
1. 确保实验设备和材料齐全,正常工作。
2. 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术语。
步骤二:基站配置与使用
1. 配置移动通信基站,包括选择频率、设置功率等。
2. 连接基站与终端设备。
3. 分析基站与终端之间的通信情况。
步骤三:信号分析与优化
1. 使用移动通信信号分析器对信号进行分析。
2. 优化信号覆盖范围与信号质量。
步骤四:数据传输测试
1. 执行数据传输测试,包括、速度等指标的测量。
2. 分析测试结果,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优化。
步骤五:实验与思考
1. 实验中的经验和问题。
2. 针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确保实验设备和材料不受损坏。
2. 实验过程中遵守实验室规定和操作规程。
3. 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及时调整实验方案和操作方法。
实验
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相关设备的使用与配置。
通过实际操作和分析,我对移动通信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信号分析和优化也有了一定的经验。
通过实验与思考,我进一步提高了对移动通信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参考资料
1. 《移动通信原理与实践》
2. 《移动通信系统设计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