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被动句的语用习惯对比研究
英汉被动句的对比研究
英语 中存 在大 量 的被动 句 , 事 物代 替 人 , 用 以加 重
语 气 的间接性 、 观 性 。被 动 句 的应 用 能 更 突 出 客
结果 和状 态 , 少 了主观 色 彩 , 突 出 主要 论 证 , 减 能
收 稿 日期 : O O O — 3 21— 1 O ,
系多在 上下 文 中已经加 以暗示 。 3 英语 重抽 象思 维 , 语 重形 象 思 维 。抽 象 . 汉 思维 和形 象思 维是人 类 思维 的两种 基本 形式 。抽
第 3 卷第 2 O 期
21 0 0年 3月
孝 感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OF XI A0GAN UNI VERS TY I
V 0L. N 0.2 3O M A R. 2O1 O
英 汉被 动句 的对 比研 究
曹桂 花
( 感 学 院 外 国语 学 院 , 北 孝 感 4 2 0 ) 孝 湖 30 0 摘 要 : 英 语 和 汉 语 中均 存 在 表 达 被 动 意 义 的形 式。 由于 思 维 方 式 、 言 习惯 的 差 异 , 汉 互 译 中 常有 在 语 英
一
语法 、 结构 、 表达 方式 等方 面 的截 然不 同。被 动语 态是两 种语 言 中都 存 在 的语 言 现 象 , 英 汉 语 言 从 对 比的角度讲 , 英语 中 被 动语 态 使 用 范 围 比汉 语 广, 数量 比汉 语多 o]1 国著名 语言 学家伦 道夫 ・ i2 英 l1 夸 克也 曾指 出 , 动语态 在英 语 中 的广 泛应 用 , 被 是 英语 区别 于汉语 的一大特 点 。  ̄ f7 z0 由于两 种 语 言 思 维方 式 、 达 习惯 等 方 面 的 表 不同, 英语 被 动句 比汉 语 被 动 句 的 使 用频 率 要 高 得多 。只 有首先 了解 两种 语言 中被 动 语态 的异 同 点, 掌握 规律 , 能在 翻译 和教学 中根据 具 体情 况 才 对被动 句进行 适 当 的处 理 和转换 。以下 就从 两 种
英汉被动句比较研究
英汉被动句比较研究作者:张红娟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张红娟(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外语系,广东广州 510900)摘要:本文从表现形式、语用功能和使用频率三方面比较分析了英汉被动句,指出英汉被动句之间存在的差异,然后根据这些差异,重点探讨了英语中的被动句翻译成汉语中的主动句的情况。
关键词:英语;汉语;被动句;比较;翻译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1-0192-02语态是语言借助动词表示主语与谓语关系的一种形式,可分为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谓语动词动作的执行者;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谓语动词动作的承受者。
被动句在英语中属于语态语法范畴,是有标记式的,而在汉语中不属于语法范畴,可用多种手段来表示。
因此,英汉被动句之间就存在着很大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提高英语运用能力,尤其是翻译能力。
一、英汉语中被动句的差异比较(一)表现形式上的比较被动语态分为形式被动与意义被动。
所谓的形式被动是指句子中含有明显的表示被动意义的标志特征;而意义被动则是指句子中虽然没有明显的表示被动意义的标志,但是整个句子的意思是表示被动含义的。
形式被动和意义被动在英汉两种句式中都存在,这里由于篇幅所限,我们只讨论两种语言在形式被动句式上的差别。
英语的被动语态有语法标记,通常是由系动词be加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即be型被动态;或由get+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这类型被动态被称为get型被动态。
其时态通过be或get的变化形式来体现,而动作的执行者常可省略。
如果说话者要指出执行者来,那就在谓语结构后面加一个由介词by引导的短语。
如:Our house was built in 1996.The children are being taken care of by their aunt.汉语中的被动句表现形式要复杂得多,可分为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和没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语中的被动语态在很多情况下用得比较频繁,在写作或口语表达中经常会遇到。
而在汉语中,被动语态却相对较少被使用。
本文将比较英汉两种语言中被动句的使用情况,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以及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让我们来看看被动句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用法有何不同。
在英语中,被动句通常由“be+过去分词”构成,例如:“The book was written by him.”(这本书是他写的)。
而在汉语中,被动句则通常使用“被/给+动作的承受者+动词+了/的/得+其他成分”,例如:“这本书被他写了”。
就在实际使用中,英语中的被动句更多用于写作和口语表达中,尤其是在正式场合下常被使用。
例如在新闻报道中,被动句可用来凸显句子的客观性,增强叙述的权威性;在科技文献中,被动句则常被用来描述实验过程和研究结果。
而在汉语中,被动句的使用相对较少,更多用于书面语和正式场合下的表达。
比如在公告或规章制度中,被动句的使用可以表达一种权威性和严肃性。
值得注意的是,英语中的被动句通常强调行为的承受者,而汉语中被动句则强调动作的发出者。
在翻译时需要注意被动句的表达方式,灵活运用语言的特点,确保表达的准确和流畅。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被动句使用方式有所不同,且受到语言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目的来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
希望本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被动句有所帮助,能够为学习者们在使用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1. 语序的差异:
在英语中,句子的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而在汉语中,句子的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或者是主语-宾语-谓语的顺序。
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语序来调整句子的结构。
例如:
英语句子:He ate an apple.
汉语句子:他吃了一个苹果。
2. 被动语态的差异:
在英语中,被动语态通过在谓语动词前加上助动词“be”和过去分词来构成。
而在汉语中,被动语态通过使用“被”或“受到”等被动词语的转换。
例如:
英语句子:The house was built by my father.
汉语句子:这座房子是我父亲建的。
3. 主动与被动的强调差异:
在英语中,主动和被动的差异是通过动词的形式来表示的。
主动句中,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句中,主语是动作的接受者。
而在汉语中,主动动词和被动动词的差异是通过句子的结构和上下文来体现的。
4. 掌握动宾结构的差异:
在英语中,动宾结构是指谓语动词后面直接跟着一个宾语的结构。
而在汉语中,动宾结构是需要通过一些连接词(如“给”、“让”、“叫”等)来连接动词和宾语的结构。
从主动与被动的角度来看英汉句式翻译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序、被动语态的构成、主动与被动的强调方式以及动宾结构的表达上。
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和习惯用法来进行调整和转换,以保证翻译的准确和自然。
英汉被动句对比浅析
英汉被动句对比浅析摘要:首先我们应了解英汉语的被动句可分为结构被动句和意义被动句,接着我们应对英汉被动句的功能进行比较,并且分析英汉结构被动句差异和英汉意义被动句的差异,最后引申到中英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英汉被动句结构被动句意义被动句对比词汇及原因一、英汉被动句表现形式上存在的差异在英语和汉语中,被动意义句的表现形式大不相同。
在英语中,语态是指动词的一种句法形式结构,用于表示语法范畴中主语和宾语之间的语法关系。
语态与动词的形态变化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
动词的形式成为表示语态变化的标志。
英语基本上属于形合语言,相对于汉语来说,具有较为丰富的形态变化,其被动句由动词的被动语态来表达,即be+p.p(过去分词),一目了然,是显性的。
汉语是意合语言,基本上没有形态变化,动词本身基本上也无被动语态,所以汉语的被动含义的表达缺乏形态形式标志,不是一目了然的,是隐性的。
我们可以说,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是形合与意合的差异,是表现形式的差异。
1.英语被动句的表达形式Quirk等明确指出:被动意义的表达要严格区分为结构被动句|(syntactic passive)和意义被动句(notional passive)。
所谓结构被动句就是用形态,即动词的被动语态(passive voice)从结构形式上标志出来的被动句。
所谓意义被动句即不用动词的被动语态而仍含有被动意义的句子。
下面我们分别来看下英语中的两种句子:1)结构被动句(被动形式被动句)①助动词be 各种形式加动词过去分词Don’t be deceived by his book.He was killed in the Second World War.The teachers should be respected by the students.②动词不定式被动句They were made to empty all their suitcase.She likes herself to be praised.2)意义被动句(主动形式被动句)①动词为进行体形式The tea is brewing.②动词为一般现在时The soup tastes delicious.③动词短语的主动形式All substance consists of small particles.④动词不定式的主动形式The teacher assigned us two exercises to do at home.⑤无语态形式被动句How can we escape observation?从上面的例句可以看出,英语被动句也有多种表达形式,但使用频率高的形式还是结构形式被动句。
英汉被动句比较研究
英汉被动句比较研究摘要: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他们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
然而被动语态是两种语言中都有的语言现象。
本文就英汉语言被动句的不同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在翻译和教学的过程中,应了解其不同,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英语被动句;汉语被动句;意义被动句;由于两种语言思维方式、表达习惯等方面的不同, 英语被动句比汉语被动句的使用频率要高得多。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伦道夫夸克也曾指出, 被动语态在英语中的广泛应用, 是英语区别于汉语的一大特点。
只有首先了解两种语言中被动语态的异同点, 掌握规律, 才能在翻译和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对被动句进行适当的处理和转换。
一、英语的被动句英语常用被动句,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结构被动句在英语里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尤其在科技语体、公文语体和应用语体中,更是大量使用。
英语中常用结构被动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施事原因。
在施事未知、或施事不如受事重要、或施事在上下文中是不言自明、或说话人出于某种目的、委婉和得体等,不愿说出施动者时,英语常用被动句。
Children should be taught to respect the old. (应该教孩子们尊敬老人。
)(2)修辞和结构的需要。
有时,为了更好地连接上下文,避免变换主语,英语常常使用被动句。
如:The teachers should respect students first, and thenwill be respected by the students.教师首先应该尊重学生,然后才会受到学生的尊重。
(3)语体的需要。
某些语体较多使用被动句,以迎合表达的需要。
这些语体主要指信息性的语体,它包括科技语体、新闻语体、公文语体和论述语体等。
科技语体注重事理和活动的客观叙述。
新闻语体注重口气客观、间接、叙事翔实、冷静;公文语体和论述语体则注重叙述公正、无私、口气客观、正式等。
A new interim Iraqi government was formed onJune 1.The government is expected to take over powerafter the US-led coalition authority transfers sovereigntyto Iraq on June 30 this year, and rule the country untilnationwide elections in January 2005. (新闻语体)伊拉克新的临时政府于6 月1 日成立。
英汉被动句对比研究纵观
收 稿 日期 :2 1 0 2—4—1 7
作者 简介 :张 月洁 (9 8一) 17 ,女 ,江 苏武进人 ,常州工学院外国语 学院讲师。
第3 期
英汉被动句对比研究纵观
l9 2
使 用频率 的对 比。英语被 动句 因其具 有体现 客观性 的语义 特 征 ,得 到 了广泛 的使 用 ,尤其是在 科学 文献和新 闻报道 等要求 客观地表达事 实 、追求更 高可信度 、准确度 的文体 中 。而 汉语 被动句 因为有表达 消极 意义 的倾 向,使 用频率 远 不及英语 被动句。 三、英汉被动句对 比研究存在 的问题 与展望 如上综 述可见 。国内学者最 近十多年来 对英汉 被动句 进行 了大量 的对 比研 究 ,取得 了许 多研究 成果 。但 是我们 也应该 看到 ,这些研究 还存在着一 些 问题 :从严格 学术意
汉英被动句对比研究
李 黔萍 认 为 ,汉 语 中 因为代 词 没有 宾 格形 式 ,所 以 须 都 是 自 己 。而 且 严 格 地 说 , 后 面 的 自己 才 是 真 正 的 反 身
述 ; 尹 平 ( 0 7 探 讨 了汉 英 被 动 旬 语 义 特 征 方 面 的 差 “自 己” 可 以 用 作 被 动 句 的 主 语 ,但 是 施 事 者 和 受 事 者 必 20 ) 限制 以 及 使 用 等 方 面 进 行 归 纳 说 明 ,但 有 些 说 法 并 不 完 全 代 词 。但 是 ,在 搜 集 的语 料 中还 看 到这 样 的句 子 :
关键 词 :汉 英语 言 被动 句 对 比
一
、
引言
这 种 主 语 不 是 典 型 的 定 指 成 分 的 句 子 , 在 汉 语 中很 少
被 动 句 在 英 语 和 汉 语 中 都 是 一 种 重 要 的 句 式 。综 观 语 出 现 ,而 在 英 语 中 的 出现 频 率 高 于 汉 语 。 言学研究发现 ,被动句 始终为语 言学界所关注 。据统 计, 英 语 和 汉 语 中 人 称 代 词 充 当 被 动 句 的 主 语 都 是 比较 仅 从 1 7 年 N 2 o 年 间 , 国 内 发 表 英 语 和 汉 语 被 动 句 对 比 常 见 的 , 但 反 身 代 词 在 被 动 句 中 的 使 用 有 所 不 同 。英 语 97 o1 研 究 的 论 文 就 有 2 篇 ( 文 国 ,2 0 ) ,2 0 年 至 今 在 被 中 反 身 代 词 常 作 宾 语 、 状 语 、 补 语 或 同 位 语 ( 广 联 , 5 潘 03 02 徐 动 句 方 面 也 有 许 多 语 言 学 家 作 了相 关 研 究 ,例 如 熊 学 亮 、 王 志军 (0 3 2 0 )从 认 知 角 度 对 被 动 句 的 研 究 : 周 海 燕 、金
英汉语被动式差异对比
英汉语被动式差异对比摘要:英汉语被动式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形式标志、使用频率及意念被动句的使用分布三个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根据英汉民族在思维和表达方式上的诸多不同,衍生出不同形态的被动式,这对掌握英汉语差异,了解东西方文化,准确、道地地习得英语有极大意义。
关键词:被动式形式标志使用频率意念被动句引言被动语态的产生和人们的思维方式息息相关。
“当思维选择事件的客体作为参照物,就产生了被动句和其他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谢景芝,2004:200)。
英语被动语态广泛使用在科技、报刊文体、官方或公事文体中。
就科技文体而论,“据语言学家统计,物理、化学、工程类的英语教科书的全部限定动词,至少三分之一是用被动语态。
有些经常用于科技文章的动词以被动语态出现的频率高达51%到100%”(连淑能,1993:102)。
汉语被动语态与之形成鲜明对照,汉语中较少用被动语态,被动语态的使用也受到种种局限。
例如汉语小说《骆驼祥子》中只用了一百个被动句;《班主任》共20页,才用了七个被动句。
(谢景芝,2004:201)1.英语被动式的特点英语被动句的谓语动词是被动语态。
英语主要用被动语态表达被动概念,辅以词汇手段。
在英语中,谓语含有助动词be(get)+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这个结构的句子称为被动句,“be(get)+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是英语被动语态的标志。
英语里绝大多数及物动词都可以用这个结构作为被动语态的标志。
所以,“英语中的被动句大多数是结构被动句(syntactic passive)”(蒋监松,2002:37)。
英语绝大多数被动句中施动者不出现。
英语被动句往往表现得很直接、客观、不带个人感情。
它的使用范围很广,可以跟各种表示时态、完成式及情态动词连用。
因此,英语被动句的使用频率很高。
2.汉语被动式的特点汉语中主动句多,被动句使用频率低。
汉语的动词缺乏形态结构的变化,不具备像英语一样用曲折形式表示语态的手段。
在动词谓语中,如果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施事方,句子就是主动句,否则就是被动句。
英汉语表示被动语态的形式对比
英汉语表示被动语态的形式对比被动语态只是一种语法范畴,其功能是运用语言来符号化人所意识到的事物,以下是搜集资料的一篇研究英汉被动语态表达形式的,供大家阅读借鉴。
一、概述被动语态是所有语言的普遍范畴。
它同人的认知体验密切联系。
英语语态是动词的一种语法范畴,表达主语和动词谓语之间的语法和语义关系。
英语动词有主动语态(activevoice)和被动语态(passive voice)之分,主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
根据相应规则,只有需要动作对象的及物动词,才有被动语态。
英语被动语态用句子形式表示,可以区分为有形标志的被动句和主动形式的被动句。
汉语也有主动与被动之分。
徐德宽指出,“很久以来‘,被’字句一直是汉语语法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重点,而‘被’字句的词类归属至今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本文通过英汉语表示被动语态的形式的对比,旨在从深层揭示被动语态的本质。
二、形式分析英汉被动语态的表达形式有共性和个性之分。
(一)共性各种语言的被动句都存在普遍性,包括形式和意义。
彭玉海在探讨俄汉被动句的认知共性中说:“一种句式除了句法结构所反映的大致相同内容的基本情景外,还必须将完整的语义所包含的认知因素考虑在内,这就给语言的认知分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彭玉海从顺序原则、包容原则、相邻原则和经济原则出发,得出结论:“一个结构式就是一个形义结合体,它既不是完全任意的,也不是完全可推导的,而是可解释的或有理据的(motivated)。
从一个认知领域到另一个认知领域,是整体性的心理意象或心理‘完形’的投射,而不是组成部分的投射。
在俄汉被动句的语义分析中,顺序、包容、邻近、数量4 条认知原则在意义(概念)领域和句式结构的形式领域同时起作用,或者说在意义域起作用的原则也‘投射’到形式域,这就是所谓的语法认知‘象似性’或语法隐喻,从意义认知域向形式认知域的投射。
分析表明,俄汉语被动句在语言认知层面上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统一,从认知原则出发确立被动句式的整体意义,这一做法能为英汉被动句之间的共性特征作出认知方面新的解释。
举例说明汉语和英语被动语态的差异
举例说明汉语和英语被动语态的差异在将近半个学期的汉译英的学习中,我对汉语和英语被动语态有了初步的认识,大概总结如下:1.汉语被动语态:汉语的动词基本上无形态变化,所以动词本身无被动语态,主动与被动主要使用一些词汇手段,或纯粹靠意合,依靠动词本身的意义和上下文来显示主动和被动。
(1)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这类被动句的标志有“被”、“给”、“让”等。
例如:①他被一块大石头砸伤了。
He was hurt by a big stone.②庄家让洪水冲毁了。
The crops were washed away by the flood.(2)使用一些词汇手段表示被动句,如“受到”、“遭到”、“得到”等。
例如:①他们在工厂受到欢迎。
They were welcomed in the factory.②计算机的应用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s should be paid enough attention to.(3)意义被动,被动意义完全靠汉语的意合来体现。
例如:①他已派到国外当翻译。
He has been sent abroad as an interpreter.②这种菜闻起来很香。
The dish smells wonderful.2.英语被动语态:通过词的屈折变化来体现。
(1)英语结构被动句:①施事原因。
因各种因素,不愿说出施动者。
例如:Children should be taught to respect the old.应该教导孩子们尊重老人。
②修辞和结构的需要。
有时为了更好的连接上下文,避免变换主语。
例如:The teachers should respect student first,and then still be respected by the students. 教师首先应该尊重学生,然后才会受到学生的尊重。
(2)英语意义被动句:①作谓语的动词是由及物动词转化而来的不及物动词。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英汉语言有着不同的语法结构和句式特点。
从主动和被动角度来看,英汉句式的翻译
对比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动句的翻译对比差异
1. 动词位置:英语的动词一般位于句子的中间位置,而汉语的动词位置一般位于句
子的末尾。
在翻译主动句时,需要调整动词的位置。
英语句子"The boy is eating an apple."翻译成汉语时,需要调整动词的位置,变为"这个男孩正在吃一个苹果。
"
2. 被动结构:英语中可使用被动语态来强调动作的承受者,而汉语则没有被动语态。
在翻译主动句时,需要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被动意义。
英语句子"The book was written by John."翻译成汉语时,可使用主动形式来表达被动意义,如"这本书是约翰写的。
"
3. 语序调整:英语中的主语和宾语的顺序一般为主语+谓语+宾语,而汉语的语序一
般为主语+宾语+谓语。
在翻译主动句时,需要调整语序。
2. 主语处理:英语中的被动句的主语一般是动作的承受者,而汉语中的被动句的主
语一般是动作的施动者。
在翻译被动句时,需要处理主语的变化。
从主动和被动角度来看,英汉句式的翻译对比差异主要体现在动词位置、被动结构、
语序调整和主语处理等方面。
翻译者需要灵活运用语言的规则和表达方式,准确传达原句
的含义。
英汉被动语态对比
英汉被动语态对比语态是一个语法范畴,它表示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主动或被动之间的动词形式。
从定义上来说,如果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则随后的动词便用被动语态。
尽管语态这一语义范畴在英汉语法中是共有的,但是在表达方式、语法意义、语用表达等方面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差异。
从被动语态的表达方式上看,英语和汉语表达被动语态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句法被动句,另外一种是意念被动句。
句法被动句是一种具有被动标记的形义兼备的被动句,被动语态可以清晰地体现在句子的结构或词汇的使用上。
意念被动句则是以主动的句法形式来表达被动意义的句子,它没有被动的标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从句法被动句层面看,二者有共同点:一、英语和汉语中都有外在的标记,例如:汉语中的“被、给、由”等,英语中的be/get+动词过去分词;二、两种语言中句子的主语都放在句首,施事者可出现也可不出现。
而不同点有三点:一、动词是否变形。
汉语中的被动语态动词不变形,要表达完成或结果意义是通过添加附加成分来实现的,例如:衣服被水淋湿了:英语的被动态动词必须变形加ed(不包含一些特殊形式的动词过去分词变化),并且英语动词be作为一个独立的谓语动词需要根据时态变形,如:Many books on the subject have been published in the past two years.二、在汉语的句法被动句中,施事者如果出现时直接放在谓语动词的前面,助词被、给等的后面,如:帽子被风给吹跑了。
但是在英语中,施事者需要通过介词by引进并且放在谓语动词的后面。
例如:He got caught by the police driving at 60 kms through Cambridge.三、汉语中的“被”后接施事者与英语中的by+施事者是不同的,汉语中不管施事者出现与否,“被”都是必须存在的,本身就表示一种被动的语法意义,“被”的主要功能是表示主语和谓语动词的被动关系,而不是引出施事者。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
英汉被动句的比较英汉被动句是在对一个动作或事件发生进行描述时,将执行动作的主语变为动作的承受者,而将动作执行的动词形式变为被动。
被动句的使用在英语和汉语中都很普遍,但两种语言中的被动句的使用方式和表达效果有所不同。
在本文中,我们将比较英汉被动句的使用和表达方式。
1. 被动句的形式在英语中,被动句通常由be动词的不同形式作为谓语动词。
例如:Present simple: The job is done.In Chinese, the passive voice is formed by adding the word “被” before the verb. For example:被动语态一般现在时:这个问题被我解决了。
被动语态一般过去时:这个问题被我解决了。
The book was written by a famous author.在英语中,被动句经常用于以下情况:(1)当重点在于强调动作的对象或承受者时,比如:(2)当动作执行者不知道或者不重要时,比如:The vase was broken.In Chinese, the passive voice is often used to emphasize the object or receiver of the action, or to express that the action was done by someone else, whether intentionally or unintentionally. For example:这本书被我借走了。
(I borrowed this book)这个项目被取消了。
(The project was cancelled)被动句的语气在英语和汉语中的使用也有所不同。
在英语中,被动句的语气通常比主动句更加客观和中性。
在某些情况下,英语中的被动句还可用来替换主动句,以避免使用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的语气,比如:In Chinese, 被动句的语气更常用于表达惊讶、疑惑或者领导或上级的命令。
举例说明汉语和英语被动语态的差异
举例说明汉语和英语被动语态的差异在将近半个学期的汉译英的学习中,我对汉语和英语被动语态有了初步的认识,大概总结如下:1.汉语被动语态:汉语的动词基本上无形态变化,所以动词本身无被动语态,主动与被动主要使用一些词汇手段,或纯粹靠意合,依靠动词本身的意义和上下文来显示主动和被动。
(1)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这类被动句的标志有“被”、“给”、“让”等。
例如:①他被一块大石头砸伤了。
He was hurt by a big stone.②庄家让洪水冲毁了。
The crops were washed away by the flood.(2)使用一些词汇手段表示被动句,如“受到”、“遭到”、“得到”等。
例如:①他们在工厂受到欢迎。
They were welcomed in the factory.②计算机的应用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s should be paid enough attention to.(3)意义被动,被动意义完全靠汉语的意合来体现。
例如:①他已派到国外当翻译。
He has been sent abroad as an interpreter.②这种菜闻起来很香。
The dish smells wonderful.2.英语被动语态:通过词的屈折变化来体现。
(1)英语结构被动句:①施事原因。
因各种因素,不愿说出施动者。
例如:Children should be taught to respect the old.应该教导孩子们尊重老人。
②修辞和结构的需要。
有时为了更好的连接上下文,避免变换主语。
例如:The teachers should respect student first,and then still be respected by the students. 教师首先应该尊重学生,然后才会受到学生的尊重。
(2)英语意义被动句:①作谓语的动词是由及物动词转化而来的不及物动词。
英语毕业论文分析英汉被动句的语用特征及翻译策略
分析英汉被动句的语用特征及翻译策略一、英汉被动结构英汉语言分属于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在被动句的使用和表达上有着显着的差异。
首先,在使用范围上,西方人强调理性认知,其表达中常出现被动结构;而汉语表达多以人或其他有生命的实体为主,偏重感性认识,因此被动结构的使用较少。
其次,在表达方式上,英语重形合,结构紧凑严密,而汉语重意合,结构简练明快,两者被动结构常呈现不同特征。
(一)、英语被动结构1.施事原因在英语中,如果不知道或者没必要指出动作的执行者时,或者动作的承受者是信息的中心,需要突出或强调其地位时,常使用被动句。
例1:Smoking is not allowed here.2.句法要求英语重形合,注重句法结构和表达形式。
在不方便说出动作的执行者,或者使行文通顺流畅、意思连贯,常使用被动句。
例2:He was accused of murder.例3:We are going to build an office building here. It is going to be built right beside the stadium.(为了句子的衔接,使用了被动句)3.文体需要科技文体、新闻文体、论述文体中较多使用被动句,以使表达更加客观公正。
例4:It is forbidden to dismantle it without permission so as to avoid any damage to its parts.(二)、汉语被动结构1.表达习惯的限制按照汉语的习惯,若句中无须指出施事者,主动意义与被动意义又不致发生混淆,一般不用被动结构。
例1:工作已经做完了。
(不说“工作已经被做完了”)2.汉语结构特征的影响汉语重达意,当不需要或不可能说出施事者时,汉语可以采用无主句或主语省略句来保持句子的主动形式。
例2:过马路时,注意来往车辆。
3.汉语主动被动结构的灵活转换在汉语被动表达中,可以省略表达被动的形式标志“被”字,这就使汉语在主动被动结构的转换上非常灵活。
英汉语被动式之比较分析
和语 言特 点等 三个 视角来 把 握其 差异 根源 。
二、 差 异 之 分 析
( 一) 表 现 形 式 之 差 异
英 语 和汉 语 被 动式 的表 现形 式 大致 都 有 两类 : 第一类 , 有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记 的被动 式 。
第 二类 。 无 标记 的被 动式 。
1 . 英语 被 动句 的表 现形 式 英 语有 标记 的被动式 是 通过 动词 被动 语态 来表 示 的 , 其基 本格 式为 : 主语+ b e + 动词 过去 分词 + ( b y + 施动者)
J a n . 2 0 1 3
VO 1 . 3 2 No. 1
第3 2卷
第 1期
英 汉 语 被 动式 之 比较分 析
徐 飞
( 重庆 第二 师 范学 院 外文 系 , 重庆 南岸 4 0 0 0 6 5 )
【 摘
要 】文章 以“ 微观 比较 、 宏观分析” 为研 究方法, 对英汉语 两种语 言被动式 的表现形 式、 使用语境和语用功能
第 二 种 ,受动 者+ “ 被” ( 或其 他表示 被 动 意义
的词 ) + 动词 。 如: 1 ) 他被 骗 了。
2 ) 解放 前他 常常 受气挨 打 。 在这类动词( 受、 挨、 遭、 遭受 等 ) 表示 的被 动 句中, 施动 者可 以不 出现 。
英语 无 标记 的被 动式 是形 式 主动 而 意义 被 动 的句子 ,多 用来 叙述 动 作发 生前 后 或伴 随 动作 发 生 的有 关 情况 …。英 语无 标 记 的被 动式 大 致 可 分 为 两类 : 第 一类 , 以动 词主 动态表 示 的无标 记被 动式 。 英语 中有 些动 词能 以主动态 表示被 动意 义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英被动句的语用习惯对比研究
摘要】汉语和英语分别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
汉语和英语的被动句之间既有差
别又有相似之处。
本文着重从语用习惯对汉英两种语言的被动句进行了对比研究。
【关键字】汉英语言被动句语用习惯对比研究
汉语被动句和英语被动句在本民族语言中的地位并不相同。
Quark(夸克)说,“语态是一个语法范畴,它可以使我们从两种角度的任何一种来看句子的动作,而所说的事实不变”[1](1989)。
所以,在英语中虽然主动句的使用频率要比被动
句的使用频率高,但大多数的主动句(谓语动词为不及物的动词的句子除外)都
有对应的被动形式,所以英语中存在着大量的被动句。
而现代汉语中被动句的使
用情况则完全不同。
汉语是一种孤立语,不具有曲折变化,汉语的词汇只有一种
形式而没有诸如复数、词性、词格、时态、语态等的曲折变化,因此汉语中没有
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只有主动句和被动句,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主动句都能转换
成被动句,也不是所有的被动句都能转换成主动句。
无论是在汉语中还是英语中,都是先产生了主动句,然后随着语言的不断发
展变化,人们对事物的表达描述越来越精准,思维逻辑越来越缜密,主动句式已
经不能满足人们多样化表达的需要,句式开始渐渐有了发展变化,这时产生了被
动句。
在主动思维和被动思维形成之前,主动句形式就可能满足表达的需要,在
主动思维和被动思维形成之初,也还没有特殊的语言形式来表达逻辑上的被动关系,因为那时的主动和被动关系都比较简单,通过意义可以判断出来,被动思维
的发展与复杂化,要求语言有特殊的形式来表达它,于是被动句应运而生[2](1999)。
被动句是在主动句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主动句发展变化的产物,也是人类思
维发展的要求。
被动句产生以后,我们可以从句子形式上清楚地判断出主语与动
词间的主被动关系,表义更加清晰,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种冲突,这种冲突发生在
旧有的表示被动意义的主动句与新生的被动句之间[3](1990)。
英语是讲究形合
的语言,要求每种语法概念的表达都应在形式上有明确的标志,例如人称,数,
时态等,同样它也要求语态在形式上有标志,因而逐渐从系表句中分离出一种句式,它以BE加过去分词构成的被动结构作谓语,表明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
便是英语被动句[4](1994)。
例如:
<1>She is praised by her mother.
她被妈妈表扬了。
(英语的被动语态,一般现在时,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
) <2>They are praised by their mother.
他们被妈妈表扬了。
(英语的被动语态,一般现在时,主语是复数。
)
<3>Their mother praises them.
妈妈表扬了他们。
(英语的主动语态,一般现在时,主语是单第三人称单数。
)
<4>Their mother has praised them.
妈妈已经表扬了他们。
(英语的主动语态,现在完成时,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
)
以上<1><2>两个句子,由于人称单数、复数的不同,句子的谓语动词也随之
发生了变化;<2><3>两个句子,由于语态的不同,句子的表现形式完全不同了;
<3><4>两个句子由于时态的不同,句子的呈现方式也有所不同。
句子<1><2>就是
标准的英语被动句。
英语的被动句产生后就成了被动意义的主要表达形式,被动
句形式上的优势排挤了那些用主动形式表表示被动意义的主动句,不过这种情况
的动词数量非常少,本文前面已经介绍过,例如:feel(感觉),taste(品尝),smell(闻),sound(听起来),look(看起来),seem(看起来),prove(证明)等动词,在句子中没有被动形式,而是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
现代汉语被动句的情况与英语完全不同。
汉语是讲究意合的语言,很多语法
意义都没有标志形式,而是靠意义进行判断,被动意义的表达也是如此[5](2000)。
例如前面文中所用的例子“那封信已经邮走了。
”“信”是无生命的事物,不能作为动作的施动者,而只能是受动者,这个句子中形式上是主动的,没有明
确表示被动含义的“被”“让”“叫”“给”等字,但是仍然表达的是被动意义。
通常,现代汉语中之所以使用被动的表达形式是因为施事受事关系不确定,换句话说就是
句子如果不使用被动表达形式就会给读者造成困扰的时候才使用被动句来表达描述。
否则一般使用主动的表达形式。
但是,当说话的人要表达不愿意、不如意等
消极语义时,也要采用被动的表达形式。
例如:
<5>小王把我打了。
<6>我被小王打了。
<5><6>两个例句的表达的意义完全一样,都是描述同一件事情。
但是,当“我”希望获得别人的同情和支持的时候,一般会采用例句<6>这种说法。
由于汉语人群与英语人群思维形式的不同导致了表达形式上主被动选择的不同。
汉语思维人群强调主体意识,所以当汉语人群对事物进行描述时,一般选择
从主体出发,即使有时候为了某种需要从客体出发对事物进行描述时,句子也不
一定会出现“被”、“让”、“叫”、“给”等字或短语帮助读者来理解其真正的被动意义。
而英语人群主客体分明是他们的思维特点,所以英语人群在对事物进行描述时主、客体比较明确,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进行描述,可以选择主动句形式表述,也可
以选择被动句形式表述。
“与只强调主体意识的汉语相比,英语经常强调客体意识的特点非常突出” [6](1997)。
所以英语中被动句的数量要比汉语中被动句的数
量多得多。
参考文献
【1】夸克.英语语法大全[M],苏州大学《英语语法大全》翻译组,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1989年第1版.
【2】M·塞尔斯·默西尔,D·拉森·弗里曼.英语语法详解[M],冯启忠,林裕音译,合肥: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第1版.
【3】范剑华.论现代汉语被动式[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
【4】薄冰.英语语法札记(第二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年.
【5】龚千炎.龚千炎语言学论集[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0年4月版.
【6】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M],北京:北京汉语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