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被动句的语用习惯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英被动句的语用习惯对比研究

摘要】汉语和英语分别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汉语和英语的被动句之间既有差

别又有相似之处。本文着重从语用习惯对汉英两种语言的被动句进行了对比研究。

【关键字】汉英语言被动句语用习惯对比研究

汉语被动句和英语被动句在本民族语言中的地位并不相同。Quark(夸克)说,“语态是一个语法范畴,它可以使我们从两种角度的任何一种来看句子的动作,而所说的事实不变”[1](1989)。所以,在英语中虽然主动句的使用频率要比被动

句的使用频率高,但大多数的主动句(谓语动词为不及物的动词的句子除外)都

有对应的被动形式,所以英语中存在着大量的被动句。而现代汉语中被动句的使

用情况则完全不同。汉语是一种孤立语,不具有曲折变化,汉语的词汇只有一种

形式而没有诸如复数、词性、词格、时态、语态等的曲折变化,因此汉语中没有

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只有主动句和被动句,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主动句都能转换

成被动句,也不是所有的被动句都能转换成主动句。

无论是在汉语中还是英语中,都是先产生了主动句,然后随着语言的不断发

展变化,人们对事物的表达描述越来越精准,思维逻辑越来越缜密,主动句式已

经不能满足人们多样化表达的需要,句式开始渐渐有了发展变化,这时产生了被

动句。在主动思维和被动思维形成之前,主动句形式就可能满足表达的需要,在

主动思维和被动思维形成之初,也还没有特殊的语言形式来表达逻辑上的被动关系,因为那时的主动和被动关系都比较简单,通过意义可以判断出来,被动思维

的发展与复杂化,要求语言有特殊的形式来表达它,于是被动句应运而生[2](1999)。

被动句是在主动句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主动句发展变化的产物,也是人类思

维发展的要求。被动句产生以后,我们可以从句子形式上清楚地判断出主语与动

词间的主被动关系,表义更加清晰,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种冲突,这种冲突发生在

旧有的表示被动意义的主动句与新生的被动句之间[3](1990)。英语是讲究形合

的语言,要求每种语法概念的表达都应在形式上有明确的标志,例如人称,数,

时态等,同样它也要求语态在形式上有标志,因而逐渐从系表句中分离出一种句式,它以BE加过去分词构成的被动结构作谓语,表明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

便是英语被动句[4](1994)。例如:

<1>She is praised by her mother.

她被妈妈表扬了。(英语的被动语态,一般现在时,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 <2>They are praised by their mother.

他们被妈妈表扬了。(英语的被动语态,一般现在时,主语是复数。)

<3>Their mother praises them.

妈妈表扬了他们。(英语的主动语态,一般现在时,主语是单第三人称单数。)

<4>Their mother has praised them.

妈妈已经表扬了他们。(英语的主动语态,现在完成时,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

以上<1><2>两个句子,由于人称单数、复数的不同,句子的谓语动词也随之

发生了变化;<2><3>两个句子,由于语态的不同,句子的表现形式完全不同了;

<3><4>两个句子由于时态的不同,句子的呈现方式也有所不同。句子<1><2>就是

标准的英语被动句。英语的被动句产生后就成了被动意义的主要表达形式,被动

句形式上的优势排挤了那些用主动形式表表示被动意义的主动句,不过这种情况

的动词数量非常少,本文前面已经介绍过,例如:feel(感觉),taste(品尝),smell(闻),sound(听起来),look(看起来),seem(看起来),prove(证明)等动词,在句子中没有被动形式,而是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

现代汉语被动句的情况与英语完全不同。汉语是讲究意合的语言,很多语法

意义都没有标志形式,而是靠意义进行判断,被动意义的表达也是如此[5](2000)。例如前面文中所用的例子“那封信已经邮走了。”“信”是无生命的事物,不能作为动作的施动者,而只能是受动者,这个句子中形式上是主动的,没有明

确表示被动含义的“被”“让”“叫”“给”等字,但是仍然表达的是被动意义。通常,现代汉语中之所以使用被动的表达形式是因为施事受事关系不确定,换句话说就是

句子如果不使用被动表达形式就会给读者造成困扰的时候才使用被动句来表达描述。否则一般使用主动的表达形式。但是,当说话的人要表达不愿意、不如意等

消极语义时,也要采用被动的表达形式。例如:

<5>小王把我打了。

<6>我被小王打了。

<5><6>两个例句的表达的意义完全一样,都是描述同一件事情。但是,当“我”希望获得别人的同情和支持的时候,一般会采用例句<6>这种说法。

由于汉语人群与英语人群思维形式的不同导致了表达形式上主被动选择的不同。汉语思维人群强调主体意识,所以当汉语人群对事物进行描述时,一般选择

从主体出发,即使有时候为了某种需要从客体出发对事物进行描述时,句子也不

一定会出现“被”、“让”、“叫”、“给”等字或短语帮助读者来理解其真正的被动意义。而英语人群主客体分明是他们的思维特点,所以英语人群在对事物进行描述时主、客体比较明确,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进行描述,可以选择主动句形式表述,也可

以选择被动句形式表述。“与只强调主体意识的汉语相比,英语经常强调客体意识的特点非常突出” [6](1997)。所以英语中被动句的数量要比汉语中被动句的数

量多得多。

参考文献

【1】夸克.英语语法大全[M],苏州大学《英语语法大全》翻译组,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1989年第1版.

【2】M·塞尔斯·默西尔,D·拉森·弗里曼.英语语法详解[M],冯启忠,林裕音译,合肥: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第1版.

【3】范剑华.论现代汉语被动式[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

【4】薄冰.英语语法札记(第二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年.

【5】龚千炎.龚千炎语言学论集[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0年4月版.

【6】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M],北京:北京汉语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