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论文

合集下载

2024工程热力学课堂教学设计教案

2024工程热力学课堂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背景与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资源与工具•教学过程与实施目录•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师角色与素质要求01教学背景与目标课程背景介绍工程热力学在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重要性工程热力学是研究热能与机械能相互转换以及热能传递规律的学科,对于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动力设备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工程热力学教学面临的挑战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新能源技术的不断涌现,工程热力学的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的教学需求。

教学目标设定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工程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了解热能传递和转换的基本过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工程热力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创新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工程热力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学生需求分析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先修课程01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02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中的需求0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02教学内容与方法整合知识点间的联系,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如将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结合起来讲解热机的工作原理;强调知识点的工程应用背景,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梳理工程热力学基本概念、定律和原理,如热力学系统、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等;知识点梳理与整合根据工程热力学的学科特点,选择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次、分阶段的教学方式,逐步提高教学难度;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教学方法选择依据设计课堂提问环节,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小组讨论环节,引导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设置课堂练习环节,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互动环节设计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引入工程实例,分析热力学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如汽轮机、内燃机等热力设备的热力过程分析;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热力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布置课程设计任务,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工程热力学论文

工程热力学论文

中央空调系统的火用分析摘要:依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火用分析方法,对空调系统热力学模型中的四个子系统分别进行了火用分析,分析了造成空调系统能量利用率低的根本原因,指出了提高能量利用率的措施。

关键词: 空调系统,热力学分析,火用分析,火用效率,节能1.引言现有的空调系统尽管已经经过了不断改进及完善,但仍然存在许多无法从根本上克服的问题,如:温湿度耦合处理带来的损失、难以适应温湿度比的变化、冷表面滋生霉菌、对流吹风感、盘管送风的噪音以及室内重复安装两套环境调节系统等。

因此继续研发高舒适度、节能、低成本的室内环境调节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

建筑节能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我国的建筑能耗现已占社会总能耗的20%~30%,空调能耗又占建筑能耗的50%~60%。

不同空调冷热源对空调能耗的影响很大,因此,需要考察冷热源的经济性问题。

如何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节约能源,传统的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方法仅从能量的数量上进行分析,存在着有时不能揭示真正薄弱环节和问题实质的不足。

本文则尝试利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火用分析方法,揭示空调系统能量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真正薄弱环节,提出提高空调系统能量利用率的根本措施。

2.空调系统的热力学模型热力学分析方法在分析中首先要建立实际分析对象的热力学模型。

常规的集中空调系统的热力学模型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常规空调系统可以视为由冷却水、制冷机、空气处理和空调对象四个子系统组成,冷却水系统主要由冷却塔与冷却水泵组成,制冷机系统主要由制冷主机组成,空气处理系统则主要由空气处理机组和冷冻水泵组成,空调对象系统主要由送、回风管道和末端送风装置组成。

图1中各符号的含义如下:1h,2h分别为冷却塔进出口空气的比焓,kJ/ kg;3h,4h分别为冷却水进出口比焓,kJ/ kg;5h, 6h分别为冷冻水供回水比焓,kJ/ kg;7h为新风比焓,kJ/ kg;;8h, 9h分别为空调送、回风比焓,kJ/ kg; 10h为排风比焓,kJ/ kg;acG为进出冷却塔空气质量流量,kg/s;c G 为冷却水质量流量,kg/s;f G为冷冻水质量流量,kg/s;anG为新风质量流量,kg/s;agG为空调送风质量流量,kg/s;avG为排风质量流量,kg/s;1W为冷却塔风机功率,kW;2W为冷却水泵功率,kW;3W为制冷机功率,kW;4W为冷水泵功率,kW;5W为空气处理机组风机功率,kW;6W为末端空气处理设备功率,kW;kQ为冷却塔的散热量,kW;1Q为空调系统冷负荷,kW。

工程热力学基础

工程热力学基础

工程热力学基础工程热力学基础是研究热与能量转化以及热力学循环的学科。

它是工程学中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涉及到能量的转化、储存和传递等方面的问题。

在这里,我将以人类的视角,以生动的语言描述工程热力学基础的相关内容。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热力学。

热力学是研究热与能量转化过程的一门学科,它描述了物质和能量之间的关系。

在工程中,我们经常需要考虑能量的转化问题,比如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电能或化学能等。

在工程热力学中,我们经常使用一些基本概念来描述能量转化的过程。

其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就是热力学循环。

热力学循环是一个能量转化的过程,它包括一系列的状态变化,最终回到起始状态。

比如蒸汽机、内燃机等都是基于热力学循环原理工作的。

在热力学循环中,热能的转化是一个重要的过程。

热能可以通过传导、传热、辐射等方式传递。

在工程中,我们经常需要考虑热能的传递问题,比如热交换器的设计、燃烧过程中的热能转化等。

热力学还包括熵的概念。

熵是描述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它与能量转化的效率有关。

在工程中,我们经常需要考虑如何提高能量转化的效率,减少能量的损失。

在工程热力学中,还有一些其他的重要概念,比如焓、熵增、热力学势等。

这些概念在描述和分析能量转化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工程热力学基础是研究能量转化和热力学循环的学科。

它涉及到能量的转化、传递和储存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研究工程热力学基础,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能量转化的原理,并应用于工程实践中。

希望本文能够以人类的视角,以生动的语言描述工程热力学基础的相关内容,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门学科。

工程热力学课程设计致谢

工程热力学课程设计致谢

工程热力学课程设计致谢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工程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熵增原理等。

2.技能目标:学生需要能够运用工程热力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热能转换、热传递和热效率计算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工程热力学的兴趣和热情,使其认识到工程热力学在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工程热力学基本概念和术语:热力学系统、状态量、过程量等。

2.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内能、热量和功的定义及关系。

3.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热力学循环和热机效率。

4.热传递:导热、对流和辐射热传递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5.热能转换:热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转换原理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系统地传授工程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工程热力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热力学的实验过程,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工程热力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知识学习。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展示工程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种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和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2021工程热力学论文(独家整理范文6篇)范文3

2021工程热力学论文(独家整理范文6篇)范文3

2021工程热力学论文(独家整理范文6篇)范文 工程热力学主要研究热能与机械能和其他能量之间相互转换的规律及其应用,物质系统在平衡时的性质和建立能量的平衡关系,以及状态发生变化时,系统与外界相互作用的学科,以下就是为大家介绍的工程热力学论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参考作用。

工程热力学论文独家整理范文6篇之第一篇:浅析电磁炉中电能与热能的转化 摘要:高中物理知识当中涉及到了电能与热能两个方面,电能与热能的原理在实际生活当中非常常见,而且应用非常广泛。

电能与热能之间的转化更是成为了一种研究的主要对象,比如电磁炉发挥功用就是通过将电能转化成热能实现的,本文主要对此作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高中物理;电能;热能;转化; 高中物理中的电能是指电在各种形式下之下做功的时候所产生的能,平常也被称之为电功。

物理中将电能分为了直流以及交流两种,两种电能之间可以发生转化。

热量可以被称之为热量以及能量,是生命的能源。

实际生活当中随处可以见到能量,即热量,热能可以通过电能转化而来。

一、电磁炉的工作原理 从电磁炉的作用可以看出,它本身在厨具市场中的地位还是相当高的。

原因就是电磁炉是一种现代社会中的新型灶具。

通常在实际生活当中比较常见的烹饪方式是明火。

而电磁炉一改这种形式,利用磁场感应电流的加热原理进行烹饪。

电磁炉当中安装了电子线路板,这些电子线路板会组成交变磁场。

如果在烹饪的时候将铁质的灶具放到了电磁炉上面的时候。

灶具中包含的切割交变磁力线会开始发挥作用,主要的表现就是在锅具的底部金属部分上面产生一种非常明显的交变电流,常常也被叫做涡流。

这里可以详细叙述一下涡流的作用。

涡流能够让灶具中的铁分子发生高速度的,但是没有规则的运动。

这些铁分子在运动的过程当中,会发生很大程度的碰撞和摩擦,进而产生热能。

所以在实际生活当中,电磁炉本身所具备的热量即热源就是来自于灶具底部,而并不是电磁炉本身在发热,进而传导给了锅具的。

而且从实际调查数据可以发现,电磁炉所具备的热效率要比一般灶具的效率高出很多,甚至高达一倍左右,热能可以让器具本身发热,而且是自行发热,这样的热能用来烹饪食物完全足够了。

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工程热力学课程改革探究 ——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为例

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工程热力学课程改革探究 ——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为例

79航班内外INSIDE AND OUTSIDE THE FLIGHT中国航班CHINA FLIGHTS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

以此为基础,明确了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下工程热力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初步探索了新目标要求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包括结合专业工程实例的探究型课堂教学和结合多样化课后自主创新学习任务的课外教学。

关键词:工程热力学;教学改革;飞行器动力工程1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特点与培养目标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成立于1952年,是国内成立最早的航空动力类专业之一。

专业依托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学科,将航空发动机作为重点对象,具有突出的专业特色。

是辽宁省首批示范性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以及国家级“卓越计划”专业。

具有航空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一系列优势学科与优质教学资源的支撑。

专业注重工程教育与工程训练相结合,注重信息技术在设计、分析和实验技术中的应用。

教学与航空发动机厂、所密切结合,突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专业培养系统地掌握飞行器动力装置及其控制系统等方面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在航空航天及其相关领域从事航空发动机及其它热动力机械的设计、研究、制造、试验、运行维护、技术管理和教育教学能力;具有在航空、民航部门从事航空发动机维修和运行维护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以及良好发展能力的飞行器动力工程类专业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下工程热力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工程热力学是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主干课程,具有系统的知识体系,密切联系工程实际,为后续专业课程提供必不可少的理论基础。

课程系统讲授了能量转换、利用,特别是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的原理、途径、规律及提高转换效率的方法。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热力学基本规律并能正确运用这些规律对热力过程、热力循环进行分析、计算;培养学生辩证思维、逻辑推理的能力,训练其建立热力学模型的能力,对热工问题的判断估算和综合分析能力。

工程热力学第三版电子教案教学大纲 (3)

工程热力学第三版电子教案教学大纲 (3)

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工程热力学英文译名:Engineering Therodynamics (Architecture type)总学时数:54讲课学时:50(含习题课4)实验学时:8授课对象: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建材专业本科生课程要求:必修分类:技术基础课开课时间:第三学期主要先修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选用教材及参考书教材:采用由我校廉乐明主编,李力能、谭羽非参编的全国建筑暖通专业统编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工程热力学》。

本书自1979年出版至今,历经第一版、第二版、第三版和第四版共四次修订,计十二次印刷,在全国发行量达12万余册。

本书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教材二等奖、建设部部优教材奖。

主要参考教材:1、清华大学主编、高教出版社出版的《工程热力学》2、西安交通大学主编、高教出版社出版的《工程热力学》3、 Krle C.Potter Craig W .Somerton《Engineering Therodynamics》(1998年版)一、本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与作用本课程是研究物质的热力性质、热能与其他能量之间相互转换的一门工程基础理论学科,是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课之一。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主要用于提高学生热工基础理论水平,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处理热工问题的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储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同时训练学生在实际工程中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物质热力性质、热能有效利用以及热能与其它能量转换的基本规律,并能正确运用这些规律进行各种热工过程和热力循环的分析计算。

此外本课程在有关计算技能和实践技能方面也使学生得到一定的训练。

因此本课程不仅是学习后续课程,包括《供热工程》、《空调工程》、《锅炉及锅炉房设备》等主要专业的理论基础外,而且能广泛服务于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冶金、石油、电力工程等各个研究领域。

_传热学与工程热力学_教学设计

_传热学与工程热力学_教学设计

教育教学研究总第199期一、基本描述课程名称 传热学与工程热力学总学时数64(实验学时:8;讲课学时:56)课程要求 必修开课时间第三学期英文译名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and Heat Transfer授课对象 安全工程专业、消防工程专业本科生分类专业基础课先修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流体力学二、教学定位传热学与工程热力学(热工学)是讨论热工转换、热能的合理利用和热量传递规律的科学。

该课程内涵丰富、概念抽象、公式数量多、联系工程实际范围广,是安全工程与消防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安全与消防专业所研究解决的问题,如采暖、空调、通风、热源、冷源以及建筑物和矿井下的温度、湿度等问题的调节与控制都要以热力学和传热学物理模型研究为基础。

因此学生掌握“传热学与工程热力学”课程的基本理论直接影响其专业水平,对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程应用及管理都非常重要。

传热学与工程热力学具有百年历史,目前全国约有30多个专业开设该课程,同型专业开设“传热学与工程热力学”课程的目的是一致的:即应用热力学和传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工质的热力性质对各种类型热工设备或热力系统的热工过程进行分析计算,以寻求提高热能利用率的最佳途径。

消防与安全专业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热能的直接利用,其中涉及到湿空气等工质的热力性质以及热功转换知识;本课程的教学定位是基础科学理论与工程实际之间的桥梁,着重培养学生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和工程实践的素养,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内容实质工程热力学部分是关于热现象的宏观理论,研究的方法是宏观的,它以归纳无数事实所得到的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作为推理基础,通过研究对象的基本参数、导出参数和热力学行为,对宏观现象和热力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同时以基本定律为依据,探讨各种热力过程的特性,达到提高热能利用率和热功转换效率的最终目的,其主要特点是理论-实验-工程应用互相印证,结论真实可信。

“工程热力学”教学改革探索

“工程热力学”教学改革探索

“工程热力学”教学改革探索工程热力学是工程学科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它涵盖了能量转化和传递的基本原理,对工程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意识到工程热力学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内容的枯燥难懂、缺乏实践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探索,通过引入案例教学、实验教学、互动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一、案例教学在以往的工程热力学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往往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入,难以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

在教学改革中我们引入了案例教学的方式。

通过讲解真实的工程案例来引导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例如讲述汽轮机在发电厂中的应用、空调制冷循环系统的原理以及工业锅炉的热效率等案例,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工程热力学的实际应用,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在案例教学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案例中扮演工程师的角色,分析问题、找出解决方案,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案例教学不仅使学生在理论上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还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

二、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我们还开展了学生实验报告的撰写和提交工作。

通过撰写实验报告,学生可以将自己在实验中的观察和结果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总结,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实验过程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并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互动教学在工程热力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注重开展互动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通过提问、讨论、互动小组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互动教学中,我们还开展了一些课外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工厂、企业,进行专业技术交流等。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工程热力学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探索,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习效果也明显提高。

“工程热力学”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工程热力学”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作为工科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的一门课程,热工课程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就“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从课程定位、教学理念、团队建设、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工程热力学;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作者简介:尤彦彦(1976-),女,河北石家庄人,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讲师;刘永启(1963-),男,山东枣庄人,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教授。

(山东淄博 255049)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理工大学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项目(项目编号:4003-111087)、2013年“课堂教学卓越计划”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3-0080-03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热工课程的教学正从单纯地为专业课服务转变为工科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2]“工程热力学”是山东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机械类创新实验班、机制自动化卓越班、农机能源方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学生最早接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整个的知识获取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由于其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又具有很强的工程应用背景,恰好该时期学生既缺少专业基础又缺乏工程实践,学习难度大大增加。

[3]于是笔者就“工程热力学”教学从教学定位、教学理念、团队建设、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以及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而有益的探索,依托课程教学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一、先进的教学理念、优秀的教学团队“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方式,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理念,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稳抓课堂,秉承“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重视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4,5]通过“工程热力学”教学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素质高、能力强的符合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我国能源利用现状与对策工程热力学小论文-V1

我国能源利用现状与对策工程热力学小论文-V1

我国能源利用现状与对策工程热力学小论文-V1我国能源利用现状与对策目前,全球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但能源资源供给的压力也不断增大,使得能源问题成为全球共同的难题。

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能源需求量也不断增大,如何合理利用能源、节约能源、减少排放,已成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紧迫问题。

本文将从工程热力学角度出发,探讨我国能源利用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我国能源利用现状1. 能源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约占能源总消费量的60%以上,而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则较小。

同时,能源利用效率也较低,许多能源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2. 煤炭能源利用效率低下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但由于采取传统开采方式、老旧设备现状等因素,煤炭能源利用效率较低。

据统计,我国煤炭资源利用效率仅有30%左右。

3. 温室气体排放量居高不下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主要排放二氧化碳,而工业和能源领域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长期以来,我国依靠大量的煤炭作为主要能源,使得温室气体排放量居高不下。

二、对策建议1. 调整能源结构应加大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并逐步减少煤炭能源的使用,以改变我国当前的能源结构不合理问题。

2. 提高煤炭能源利用效率应推广高效节能技术,引进新型煤化工技术,改进煤炭洁净利用技术,提高煤炭能源利用效率。

3.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加强环保意识教育,促进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步实现煤炭洁净利用,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

4. 加强能源管理应加强能源管理,推广科学落实能源技术和政策,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高效利用。

结语能源是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我国应该积极应对当前的能源问题,加大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工程热力学》课程简介

《工程热力学》课程简介
《计算机辅助设计基础》课程简介
1、课程代码
0800793
2、课程名称
计算机辅助设计基础
Basic Principle of Computer-aided Design
3、授课对象
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学生
4、学分
2.0
5、修读期
第三学年上学期
6、课程组负责人
于波教授博士;肖惠民讲师博士
7、课程简介
8、实践环节学时与内容或辅助学习活动
9、课程考核
考试
10、指定教材
《火电厂专业英语》、《水能动力工程专业英语》、《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英语》
11、参考书目
本专业领域相关英文书刊
12、网上资源
《流体机械原理》课程简介
1、课程代码
0800789
2、课程名称
流体机械原理(流体机械及工程)
Mechanism of Fluid Machinery
《工程热力学》课程简介
1、课程代码
0800874
2、课程名称
工程热力学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3、授课对象
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
4、学分
3.0
5、修读期
第五学期
6、课程组负责人
杨俊副教授;樊天竟讲师
7、课程简介
工程热力学是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的一门骨干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热能与机械能之间相互转换的规律,和如何科学地,有效地利用能源,以及实现将热能高效地转变成机械能的方法,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工质热力性质,热力过程豚势和循环的分析方法,能量转的技术等。
12、网上资源
《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课程简介

工程热力学论文(论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

工程热力学论文(论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

论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内容提要: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是热力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其中热力学第一定律从数量上描述了热能与机械能相互转换时数量的关系。

热力学第二定律从质量上说明热能与机械能之间的差别,指出能量转换是时条件和方向性。

在工程上它们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字: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统计物理学哲学热现象是人类最早接触的自然现象之一。

从钻木取火开始,人类对热的利用和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直到近三百年,人类对热的认识才逐步形成一门科学。

在十八世纪初期,由于煤矿开采工业对动力抽水机的需求,最初在英国出现了带动往复水泵的原始蒸汽机。

后来随着工业的发展,随着对动力得更高要求,人们不断改进蒸汽机,从而导致蒸汽机效率的不断提高。

特别是1763~1784年间英国人瓦特对当时的原始蒸汽机作出的重大改进,这次改进直接推动了工业革命,是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随着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如何进一步提高蒸汽机效率的问题变的日益重要。

这样就促使人们人们对提高蒸汽机热效率、热功转换的规律等问题的深入研究,从而推动了热力学的发展,其中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便在这种发展中产生。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

是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在热力学中的表现。

它指出热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并表明,一个体系内能增加的量值△E(=E末-E初)等于这一体系所吸收的热量Q与外界对它所做的功之和,可表示为△E=W+Q 。

对热力学第一定律应从广义上理解,应把系统内能的变化看作是系统所含的一切能量(如化学的、热的、电磁的、原子核的、场的能量等)的变化,而所作的功是各种形式的功,如此理解后,热力学第一定律就成了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

在1885年,恩格斯把这个原理改述为“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从而准确而深刻地反映了这一定律的本质内容。

同时热力学第一定律也可表述为: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造的。

在19世纪早期,不少人沉迷于一种神秘机械, 这种设想中的机械只需要一个初始的力量就可使其运转起来,之后不再需要任何动力和燃料,却能自动不断地做功。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文一、采用激励启发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工程热力学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强、概念抽象,教学难度大。

在缺少专业工程背景的情况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觉较为困难,甚至茫然不知所云。

如何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及热力学基本内容,是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的根本所在。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在课堂教学中,除了需要借助优美的PPT多媒体课件来展示热力学过程,更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热力学的兴趣,在引入一些工程实例的基础上,激励学生去思考,及时地与学生就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领悟。

与常规教学方法相比,课堂教学不再是文字、公式的罗列,PPT动画的简单演示,而是把教学的核心放在启迪学生对热力学概念、原理的思考及把握上,使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的同时,熟悉热力学的系统内容、章节间的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形成对热力学的一种系统的总体的认识和把握,而不是零散地去背诵记忆一些片段。

通过这种激励启发式的教学,使学生做到理论和实际工程案例的结合,从而使热力学知识很好地固化在学生的大脑中,并且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

激励启发式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充分准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的每个环节,围绕章节内容中的重点知识内容,设计问题及启发实例,并完成课堂互动讨论的教学组织,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饱含激情和较好的耐心,使学生在严肃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热力学的相关知识。

二、改进课堂教学PPT,增加工程实例工程热力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与工程实际密切相关。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很多的工程问题作为背景。

以教科书为单一内容的PPT演示,并不能满足课堂学生学习的需要。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热力学的兴趣及深入掌握热力学知识,迫切需要在传统课件中加入工程实例,利用多媒体技术全面展示热力学的工程应用,使学生在工程案例的演示中发现并体会工程热力学的重要性及美感。

通过工程案例的学习,使课堂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声像结合,使学生在多方位、立体化地形成认知并达到对热力学知识的理解、分析、记忆、掌握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论文
1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相关概述
工程热力学是动力工程、机械工程、能源工程等专业的一门传统的技术基础课程,是资源利用率最大化的一种技术,是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版块。

目前,我们国家对能源利用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环境保护质量也相对提高,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改革对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

尤其是面对未来生产的发展对能源动力需求迅速增加的趋势,许多相关联的热力工程技术、环境保护技术都需要工程热力学作为其研究的理论基础。

工程热力学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并且在实际的生产与生活中其应用价值极高。

在课程教学与实践过程中教师不容易清晰明了的讲授清楚工程热力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学生也不易掌握基本的公式、概念与相关方面的条件。

不仅如此,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不能够灵活的运用所学的课堂教学知识进行实验,这就大大降低了工程热力学的实际运用价值,削弱了工程热力学的课程教学质量。

工程热力学是一门比较基础的课程,也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相关专业学生应当掌握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学生进行研究创新的基本前提。

工程热力学是研究动能、机械能与热能的基本学科,也是研究三者之间关系的重要理论知识,主要讲述三者之间能量的转换趋势与规律。

建筑、机械与其他工业产业利用工程热力学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资源利用率,以此实现降低成本得目标,这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目前我们国家的工程热力学的教学质量亟待提高,教学方式与课程教学内容急需改革,并且其实践过程中的运用效率偏低,这就需要我们针对工程热力学的特征与现状
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其实践效率。

课程教学改革是指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课程内容与课程教学方式也应当发生相应的变化。

课程改革的重点应当放在课程实施工作之上,课程的实施依赖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必须充分重视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革工程热力学课堂教学,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已日益成为工程热力学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实践是指教师在讲授工程热力学知识的时候应当充分的结合其实际情况,将实践活动与课堂理论知识讲授充分的融合,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课程学习质量,帮助学生掌握更加丰富的工程热力学知识。

课程教学实践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平台,也是提高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关系到教学质量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在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应当将其改革的内容付诸实践,这有这样才能够检验其改革的内容是否符合教育体制改革发展的总目标。

在实际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研究者与学生应当提高实践活动的强度,改善当前的现状,为提高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改革质量奠定基础。

2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们国家的高等院校和高职院校对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工程热力学教学质量与工业生产、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率提高等之间的关系。

工程热力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充分的探析在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这样才能够详细的了解其改革现状,为提高课程改革质量奠定良好的基
础。

(1)国家教育部门与高等院校、高职院校等教育机构对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工作的重视程度偏低,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体制改革进程、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工程热力学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并且也是建筑专业、环境保护与机械设计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关系到这些工程热力学相关专业的发展前景。

相关的教育部门与组织在资金投入、技术支持、人才引进等方面相对短缺,严重的影响了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进程,没有投入更多的基础设备让学生参与实践。

这样下去就会严重的泯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性,不利于提高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质量与效率。

(2)在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重点不明确,相关方面的制度和政策不够完善。

虽然我们国家正在实行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的力度比较大,但是仍然没有彻底改变当前应试教育的局面,没有完全的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目标。

在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没有积极创新,对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认识不清,导致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教学方式不当,没能完全激发学生的潜力,这为后来的工程热力学改革埋下隐患。

不仅如此,相关的教育部门与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没有考虑市场的发展需要,在课时、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3)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教学方法不符合实际的情况,不能够很好的提高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质量。

许多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内容上没有较大的突破与创新,被陈旧与古板的方式与内容所束缚。

在改革的过程中,其课程改革教学目标不够明确,与工程热力学相关的课程体系不够完善与健全。

不仅如此,在工程热力学课程设置等方面没有突出课程的专业特色与个性,不利于提高工程热力学的地位与重要性。

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会大大降低,无益于实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3提高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质量的相关对策
(1)国家教育部门与高等院校、高职院校等教育机构要不断提高对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工作的重视程度,充分的认识到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体制改革进程、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相关方面的教育部门与教育组织要加强政策支持与资金支持,为提高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条件,引进先进的设备与基础设施为开展实践活动提供良好的平台,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与实践操作能力。

目前人们对生活与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也越来越深厚,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相关方面的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型与综合型的人才,以此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

伴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各界对人才的素质和质量标准也越来越高,因此教育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2)明确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逐渐完善与健全相关方面的课程教学改革体制,为高等院校和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提供指导性方案。

相关的教育部门与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充分考虑市场的发展需要,在课时、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要积极创新。

保持学科基本理论的严密性和系统性,逐渐强化工程热力学相关专业所必须的教学内容,不断的优化课程教学的内容。

在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充分的理解相关的工程热力学的理论知
识、公式与条件等等,这样学生才能够有足够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操作。

不仅如此,还要培养学生查图、查表的能力,要求学生学会用抽象、简化和假设的热力学方法去求解制冷、供暖等实际问题。

(3)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教学方法要不断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这样才能够逐渐提高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质量。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的相关教师和研究者应当积极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摒弃陈旧的教学方式,提高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质量。

不仅如此,教学研究者还要积极改变教学方式,教师应当根据课堂教学情况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改进教学方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因为工程热力学属于一种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这样就会严重阻碍课程教学改革的进展,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

教师要注重诱导式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贯彻创新意识。

教师要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差异性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让学生掌握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方式。

这样学生在学习工程热力学知识的时候就会比较容易上手,在理解相关概念和理论知识的时候也会更加容易。

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与进行实践操作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比较式指导方法,将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比对,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

同时也要积极使用相关方面的图表,让学生快速的理解抽象理论知识。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教学,这也是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的体现。

由于学科本身具有的特性决定了工程热力学的理论知识、定义、概念、公式等比较复杂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利用多媒体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加深对工程热力学原理的理解。

网络教学能够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提高课程教学改革的质量。

4结论
在教育制度改革中课程改革与教学方式改革是其重点,也是实现教育制度改革目标的基本点。

目前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依靠的是能源资源,也是世界各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的关键,因此我们国家要想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提高自己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就必须不断加强工程热力学的现实作用,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能源问题。

在新时期我们国家工业与经济的发展需要高素质与高能力人才的支撑,工程专业人才是我们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工程热力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改革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方式与实践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工程人才。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要充分的结合市场发展需要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才能够提供改革的质量,促进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的进程,这就需要国家教育部门、学校、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共同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