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系列1和系列2的模块内容与必修课程有所重叠,但更加深入和广阔;系列3和系列4的专题内容则更具有拓展性和独特性。

2 -

课程设置的目标和要求

必修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本数学概念和方法,具备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数学打下坚实基础。

选修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拓展数学知识面,增强数学兴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研究和研究相关学科做好准备。

3 -

课程设置的实施方式和方法

高中数学课程的实施方式和方法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探究等,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积极思考、参与、合作,提高研究效果和兴趣。

同时,高中数学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导和解决,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学思维方式和方法,提高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

本文介绍了高中数学课程的设置和选课建议。其中,系列

1和系列2分别适合人文、社会科学和理工、经济等方面的学生。系列3和系列4则适合对数学有兴趣和希望提高数学素养的学生,内容涉及重要的数学思想,有利于扩展学生的数学视野。必修课程是选修课程中系列1、系列2课程的基础,而系

列3、系列4基本上不依赖其他系列的课程。学校可以根据自

身情况开设系列3和系列4中的某些专题,并丰富和完善课程。对于学生的选课建议,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志向和条件选择不同的课程组合,以达到高中毕业的数学要求。

在完成必修学分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在选修系列课程中进行选择。对于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发展的学生,可以选择在系列1中研究选修1-1和

选修1-2,再在系列3中任选2个专题,获得16学分。对于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在以上要求的基础上,在系列4中获得4学分,总共获得20学分。

对于希望在理工(包括部分经济类)等方面发展的学生,可以选择在系列2中研究选修2-1、选修2-2和选修2-3,再在系列3和系列4中各任选2个专题,获得20学分。对于对数

学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在以上要求的基础上,在系列4中再选修4个专题,获得总共24学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

条件向学校申请调整,经过测试获得相应的学分即可转换。

高中数学课程的基础理念是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高中数学课程应该具有基础性,为学生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同时为学生进一步研究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必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共同数学需求,而选修系列课程则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数学需求,仍然是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性数学课程。

高中数学课程应该提供多样性与选择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选择,必要时还可以进行适当地转换、调整。同时,高中数学课程也应给学校和教师留有一定的选择空间,以便于根据学生的基本需求和自身的条件,制定课程发展计划,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高中数学课程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研究方式,鼓励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积极思考、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高中数学教育应该超越传统的接受、记忆、模仿和练的方式,而是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多种研究方式。这些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使研究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高中数学课程还应该设立“数学探究”和“数学建模”等研究活动,为学生提供积极主动的、多样的研究方式,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索的惯,并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研究、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高中数学课程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研究数学和解决问题需要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像、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

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数学思维能力在发展理性思维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数学应用的巨大发展是数学发展的显著特征之一,而且数学正在从幕后走向台前。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使得数学能够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也为数学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因此,高中数学课程应该加强数学应用和联系实际方面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此,高中数学课程应该提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反映数学的应用价值,开展“数学建模”的研究活动,设立体现数学某些重要应用的专题课程,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最后,高中数学教育需要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即数学基础和数学方法的基础。数学基础是指数学知识的积累,数学方法的基础是指数学思维的培养。高中数学教育应该注重这两方面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数学基础的同时,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我国有着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数学教学传统,而新世纪的高中数学课程应该继承并发扬这种传统。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数学的广泛应用,数学课程也

需要重新审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内涵,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双基”。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高中数学课程应该增加算法的内容,把数据处理、统计知识等作为新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删减繁琐的计算、人为技巧化的难题和过分强调细枝末节的内容,避免“双基异化”的倾向。

数学的形式化是其基本特征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研究形式化的表达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我们也需要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不能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活动淹没在形式化的海洋里。数学的现代发展也表明,全盘形式化是不可能的。因此,高中数学课程应该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学生自主探索活动,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逐步形成的过程,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方法,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数学课程应该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以及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高中数学课程应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为此,数学课程应该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