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河流(第3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三节《中国的河流》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三节《中国的河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是本册教材中关于中国河流系统的重要内容。
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国河流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从我国河流的地理位置、流域面积、长度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同时分析了我国河流的补给类型、汛期特点以及流域内外的经济联系等。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对中国河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掌握河流的基本知识,提高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关于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植被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对河流的知识较为薄弱,对河流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认识不足。
此外,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兴趣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河流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对河流知识的掌握程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河流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河流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河流的补给类型、汛期特点以及流域内外的经济联系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案例资料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我国河流的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请大家观察我国河流的分布,说出我国河流的主要特点。
”从而引出本节内容。
2.讲解新课:分别从河流的地理位置、流域面积、长度等方面介绍中国河流,分析我国河流的补给类型、汛期特点以及流域内外的经济联系等。
3.案例分析:以长江、黄河等为例,分析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河流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2024年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
中国的河流第1课时外流区为主设计说明本节课我们以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直接导入。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内容,并展示成果,了解我国外流河、外流区、内流河、内流区。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读图理解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京杭运河和中国的湖泊,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1.运用资料,在图上找出中国主要的河流,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
2.运用资料,了解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和水文特征,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重点难点重点:1.运用资料,在图上找出中国主要的河流。
2.运用资料,了解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和水文特征。
难点:运用资料,了解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和水文特征。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概括归纳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模块夏季上涨幅度大,说明和降雨有关。
教师:我国受夏季风的影响,夏季多雨,因此夏季风带来的雨水是外流河的主要水源补给。
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什么?学生: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教师:随着夏季风的加强,雨带由南向北推移,河流水量骤增,水位上涨,形成汛期。
随着冬季风的加强,雨带南撤,河流水量减少,水位逐渐下降,河流进入枯水期。
由此可知,我国河流汛期长短的变化规律是什么,汛期最长的河流是哪一条?学生:河流的汛期由南到北越来越短;西江的汛期最长,因为西江位于我国南部。
教师:为什么松花江12月份到第二年3月份水位几乎为零呢?(提醒:黑龙江纬度高,气温低。
)学生:松花江冬季结冰了。
教师:说明松花江有结冰期,怎么判定河流冬季结不结冰呢?1月份0℃等温线吻合,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河流有结冰期,以南河流无结冰期。
教师:为什么黄河和松花江分别在3—6月份和4—6月份期间水位会有所上升呢?学生:春季,气温升高后冰雪会融化,河水会有所增加,但不会很大。
教师:松花江春季水位的上涨称为春汛,夏季的水位上涨称为夏汛。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_中国的河流(黄河)》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_中国的河流(黄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河流(黄河)》是本册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黄河的地理分布、流域特点、水文特征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帮助学生了解黄河的自然特性和人文历史,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主要河流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黄河作为我国第二长河,其流域特点、水文特征及其对我国的影响等内容较为复杂,需要通过深入的学习和探讨才能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黄河的历史文化底蕴可能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黄河的地理分布、流域特点、水文特征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母亲河的敬畏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河的地理分布、流域特点、水文特征。
2.难点:黄河流域的水文特征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黄河的相关知识。
2.利用地图、图片和文字等资料,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黄河的地理分布和流域特点。
3.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黄河水文特征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4.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黄河的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
2.设计相关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准备黄河流域的案例分析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黄河的壮丽景象,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这条伟大的河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呈现黄河的地理分布、流域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黄河的流经地区,了解其流域范围和地理特征。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黄河流域的水文特征。
教师提供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从河流的源头、流经地区、流域面积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归纳。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教材,主要介绍了中国河流的分布、特点和影响。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进一步拓展,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河流的概况,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知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学生来说,对河流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认识和理解我国的河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河流的分布、特点和影响,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知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河流的分布、特点和影响。
2.难点:河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中国河流的分布和特点。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典型的河流案例,分析河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中国河流分布、特点和影响的课件。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中国河流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河流的分布特点。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我国最长的河流是哪一条吗?”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中国河流的分布、特点和影响。
在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河流的分布规律,了解河流的特点,并探讨河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关于中国河流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例如:“请分析一下长江和黄河的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中国的河流(3课时)教学案(无答案)-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课题:《2.3中国的河流》设计人:审校人:日期:2019年9月23日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主要河流及外流区、内流区。
2、学会分析外流区和内流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3、了解我国的主要湖泊。
4、进一步提高运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
2、内外流区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和理解。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导入新课:1、完成地理填充图册。
2、外流河与内流河①外流河:最终流入的河流。
②内流河:最终没有流入的河流。
3、我国的河流主要流向_________、_________洋、_________洋。
4、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是__________________。
二、目标导学,整体感知:1、学生自学书本内容;2、出示学习目标。
三、互助合学,合作探究:1、河流概况【小组活动】阅读课文P47,思考以下问题。
1.定义:内流河与外流河,内流区与外流区,水系、分界线。
名称定义占全国的面积占全国总水量分布外流区河所在的区域 % 超过95% 东部地区内流区河所在的区域 % 不足西北内陆2.读图2-40,完成填空。
①注入太平洋的河流:、、、、、、。
②注入印度洋的河流:、。
③注入北冰洋的河流:。
④最大的内流河:。
⑤人工运河:。
2、外流区水文特征【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48,思考以下问题。
1.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哪些内容。
2. 外流河共同的水文特征夏季风盛行时水量水位形成汛期冬季风盛行时水量水位形成枯水期3.外流河不同的水文特征地区主要河流水量汛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秦岭-淮河以北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等汛期(长或短)辽河、海河、黄河含沙量秦岭-淮河以南长江、珠江等汛期(长或短)3、内流河水文特征【自主学习】阅读P48,思考以下问题。
内流河多分布在,河水主要来自。
夏季水量大,夏季过后水量逐渐减少,甚至。
大部分属于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三课时)教案 湘教版 教案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记住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并能在图上标注。
2、在地图上找出黄河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及主要支流并能在图上标注。
3、分析黄河各段的自然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4、说出我国对黄河的综合治理措施及在水利建设上取得的成就。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1、黄河的自然特点。
2、黄河“地上河”的成因。
3、治理黄河的关键。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比较归纳、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请学生欣赏一组黄河风景的图片,观看一组黄河危害的录像。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学习任务一:1、自主学习:根据学习长江的方法,阅读黄河水系图,完成54页活动题目1——5。
2、小组交流: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质疑。
3、合作探究:(1)、探究问题: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为什么不能说是我国第二大河?(2)、教师点拨:(3)、探究结论:由于黄河流经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年径流量仅为长江的1/20,并且不如珠江的水量丰富,所以不能称为第二大河。
(二)、学习任务二: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49——52页,回答:(1)、黄河上中下游的自然特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2)、下游的“地上河”是怎黄河样形成的?有什么危害?(3)、黄河流域最大的水利工程是什么工程?它的作用与长江三峡工程有什么异同?个性化修改:2、小组交流: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质疑。
(答案:问题:上游干旱、荒漠化严重;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地上河、断流。
措施:上游还林还草,南水北调;中游植树造林,兴修水利;下游加筑堤坝,水量调度。
)3、合作探究:(1)、探究问题:为什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2)、教师点拨:从黄土的性质、降水的特点、植被特点等方面分析。
黄土土质疏松,易被冲刷;该地区夏季暴雨集中,对地表冲刷作用大;该地区植被破坏严重,植被差。
(3)、探究结论:a、黄土高原土质疏松;b、夏季多暴雨;c、植被破坏严重,使水土流失严重。
2.3 中国的河流(三) 教学设计(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三)滔滔黄河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2、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3、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4、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5、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辨证观。
教学重点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2、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教学难点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
2、黄河的治理措施。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以我国的母亲河来进行导入板书:一、黄河的概况活动一:结合《中国的地形图》,要求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课本P55几个活动题,代表上台指图讲解,其他的同学纠正补充,最后师生一同在图中分析出黄河概况(发源地、主要地形区、注入的海洋;流经的省区;长度、流域面积;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划分.)教师及时板书。
活动二(分组讨论):讨论:有的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有的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一条害河。
你的观点呢?黄河是其中之一,还是两者兼有?(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教师归纳总结。
)师:是啊,黄河像一条巨龙,蜿蜒在华北大地上,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够具体指出是哪些?板书:二、黄河的奉献塑造平原、富蕴水能、提供水源活动三:生:黄河冲出青铜峡后,水势变缓,在干旱的宁夏和内蒙古境内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的宁夏平原和“塞外江南”的河套平原,在下游地区又塑造了广阔的华北平原。
生:请看大屏幕上的《中国地形图》,我们发现黄河的中上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所以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黄河的中上游修建了一系列的水利枢纽和水电站。
生:新中国成立以来,又修建了许多引黄灌溉的水利工程,使黄河流域的面积大大增加。
师:是啊,黄河确实伟大!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多次给沿岸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它是中国的一大忧患,也是世界的忧患。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3《中国的河流》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3《中国的河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3《中国的河流》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河流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展现了我国河流的壮丽景象,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知识点,对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了解家乡的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我国河流的了解不够深入,对于河流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掌握我国河流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河流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了解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河流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河流的形成、演变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河流案例,让学生分析、总结河流的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准备相关的问题,设计讨论题目。
3.准备河流案例,便于分析、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河流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让学生思考:我国有哪些著名的河流?它们分布在哪里?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我国河流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我国主要河流的名称和分布特点。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滔滔黄河》的内容包括: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特点、水文特征、历史变迁、治理开发和保护等方面。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掌握黄河的主要特点和治理措施,培养学生对黄河的感情,提高学生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河流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黄河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黄河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特点、水文特征、历史变迁、治理开发和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黄河的感情,提高学生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特点、水文特征、历史变迁、治理开发和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黄河流域的水文特征、治理开发和保护措施。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黄河的基本情况、流域特点、历史变迁等内容。
2.谈话法: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3.讨论法:分组讨论黄河的治理开发和保护措施,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4.案例分析法:分析黄河流域的水文特征,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资料:黄河的图片、视频、PPT等。
2.准备课堂用具:黑板、粉笔、地球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介绍黄河的概况,引导学生关注黄河的特点和问题。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特点、水文特征、历史变迁等内容,让学生对黄河有更直观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黄河的治理开发和保护措施,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母亲河。
4.巩固(5分钟)请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黄河的治理开发和保护措施。
2.3中国的河流(第三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中国的河流(3)“滔滔黄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了解黄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黄河治理的案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析黄河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贡献及带来的灾难,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治理方案。
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所产生问题的原因。
教学过程黄土高原的治理地上河小浪底水利工程黄河源窑洞龙羊峡“塞上江南”(选做一题,在课外完成)(1)针对黄河生态环境遭破坏这一现象,板书设计滔滔黄河一、黄河的概况二、黄河的奉献塑造平原、富蕴水能、提供水源三、黄河的忧患1.上游:土地荒漠化、凌汛2.中游:水土流失3.下游:“地上河”、凌汛四、黄河的治理教学反思本节课给我最大的感触是:课堂上学生的大脑始终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课堂气氛活跃。
并且随着教学内容的层层深入,学生的情感也随着跌宕起伏,时而惊喜,时而忧思,真正达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探究问题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效果,得益于学生课前大量收集相关资料图片,教师整理并制作出精美课件;课堂上采用形式多样的教法和学法,特别是注意用自己的情感流露来感染学生,使他们触景生情。
由于学生课前准备充分,有关黄河方面的信息了解较多,在一些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回答的内容有的超出了教师的意料,给教师驾驭课堂教学增加了一定难度。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河流》公开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河流》公开课教案与教学反思一、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了解中国河流的分类和分布情况;- 了解中国的大河流和沿海河流的特点;- 掌握中国的主要河流的地理位置、长度、流域面积和重要作用; -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环保意识。
2. 教学重点- 中国河流的分类和分布情况;- 中国的主要河流的地理位置、长度、流域面积和重要作用。
3. 教学内容(1)中国河流的分类和分布情况;(2)中国的大河流和沿海河流的特点;(3)中国的主要河流的地理位置、长度、流域面积和重要作用。
4.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中国河流的兴趣,激发探究的欲望。
步骤二:知识讲解- 介绍中国河流的分类和分布情况,引导学生了解全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区域。
步骤三:案例分析- 以长江和黄河为例,分别介绍它们的地理位置、长度、流域面积和重要作用,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的大河流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步骤四:互动讨论- 分组讨论其他主要河流的情况,并汇报讨论结果。
步骤五:总结归纳- 综合学生的讨论结果,总结中国主要河流的特点和作用。
步骤六: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河流的环境保护问题,并讨论解决方法。
5. 教学资源- PowerPoint课件-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地图6. 教学评估-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教师观察和评价二、教学反思本节地理公开课围绕中国的河流展开,通过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利用多媒体资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中,通过导入环节,我成功地引起了学生对中国河流的兴趣,并主动地进行提问和回答,激发了他们对河流认识的欲望。
在知识讲解环节,我清晰地介绍了中国河流的分类和分布情况,使学生对全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区域有了初步了解。
对于长江和黄河这两个重要河流,我以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讲解,突出了它们的地理位置、长度、流域面积和重要作用,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中国的大河流对国家的重要性。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中国的河流》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中国的河流》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及特点。
(2)了解我国河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分析,培养学生地理观察和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河流环境的意识。
(2)树立人地和谐共生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及特点。
(2)我国河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2.教学难点:(1)河流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河流的开发与保护。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我国河流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熟悉的河流。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哪些主要河流?它们有什么特点?2.知识讲解(1)讲解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及特点。
(2)讲解我国河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3.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我国主要河流,讨论其特点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4.案例分析(1)展示长江流域的开发与保护案例。
(2)引导学生分析长江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2)强调保护河流环境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地图分析和小组讨论,使学生掌握了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及特点,达到了教学目标。
2.在案例分析环节,通过长江流域的开发与保护案例,使学生认识到河流的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3.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不足之处:(1)课堂讲解时间较长,导致学生活动时间较少。
(2)对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够,未能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5.改进措施:(1)调整教学时间分配,增加学生活动环节。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五、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及特点。
(2)了解我国河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中国的河流》教学设计4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中国的河流》主要介绍了中国河流的分布、特点以及主要河流的概况。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我国河流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理解我国河流的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本地理知识,对河流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河流的地理特征、水文特征以及河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理解不深,需要在本节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河流的分布、特点及主要河流的概况,学会分析河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地理环境的主人翁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河流的分布、特点及主要河流的概况。
2.难点:河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河流的分布和特点。
2.案例分析法:以长江、黄河等主要河流为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河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料。
2.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中国河流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河流的分布特点。
提问:我国河流的分布有何特点?引发学生思考。
2.呈现(10分钟)展示长江、黄河等主要河流的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主要河流的概况。
提问:这些河流有哪些共同特点?它们各自有何特点?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河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上台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分享河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分析。
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河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举例说明河流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八年级地理上册2.3中国的河流(第3课时)教学设计(新版)湘教版
《中国的河流》教学设计(第3课时)学习目标:(1)从地图上找出我国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外流河,以及最终未注入海洋的主要河流。
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从河流流量、水位、汛期、冰期、含沙量等方面描述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运用流域图和相关水文资料,描述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能够说出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问题,进一步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读图归纳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以及水文特征;说出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问题;教学难点:读图归纳我国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说出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问题;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教学过程:三、涛涛黄河引入课题【教师】出示黄河景观图、黄河干流轮廓图。
导语,黄河作为我们的母亲河,不断地滋养着我们,它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诸多媒体上我们又不断地看到“救救母亲河”之说。
于是,你是不是和我一样会急切地查找资料,翻阅课本?第一篇章:探源母亲河【教师】承转:几千年来,黄河一直孕育中华灿烂文化的母亲河,我们的祖先对其源头进行长期的探索,唐代诗人李白有诗说“黄河之水天上来”,而后,人们猜测,考察,经过几千年的实践与探索,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到底从何而来,终于有了科学的答案,对母亲河的源流概括也了如指掌。
【教师】组织探究,引导自学,可结合“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
1.黄河发源于哪里?注入哪个海洋?上、中、下又游是如何划分的?主要支流有哪些?2.黄河干流流经哪些省区、地形区?【学生】阅课本50页《黄河流域水系图》自学,回忆学长江时老师给的读图方法。
小组交流整理,然后组织汇报并适当点评。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东流注入渤海;上、中游以河口为界;中、下游以桃花峪为界;主要支流游有渭河、汾河等。
2.黄河干流自西向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
《中国的河流(第3课时 滔滔黄河)》示范课教学设计【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黄河流域水系图和黄河的相关水文资料,了解黄河的概况,并能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2.了解黄河各河段的特征。
3.根据图文资料,了解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4.依据相关的图文资料,说出黄河的“忧患”以及治理措施。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黄河的概况及其主要的水文特征。
2.黄河流域存在的问题和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1.黄河的水文特征;2.黄河的问题与治理措施。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观看黄河介绍视频,跟随讲解者从源头到入海口,从视觉和听觉上去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板书)滔滔黄河【新课展开】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哺育了数以亿计的中华儿女。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55-57页的相关图文,完成对长江概况的探究。
(板书)一、黄河概况任务1:阅读课本50-52页,完成下面表格。
生:从黄河流域分布图中可以看出,黄河的干流主要流经了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这些省份。
(板书)1.概况:源头——巴颜喀拉山注入地——渤海流经省份——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任务2:结合中国的地形图、干湿区划分图和气候分布图,说说黄河干流流经了哪些地形区、干湿区和气候区。
生:流经的地形区分别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以及华北平原。
师:那么,同学们请思考:流经这么多地形区,跨越了三级阶梯的黄河,会呈现怎么样的水文特征呢?生:跨三级阶梯,阶梯交界处河流流速快,水能丰富,平原处,河流流速缓慢。
师:回答非常棒,同学们要记住:地势的起伏情况会影响河流的流速。
(板书)2.(1)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以及华北平原水文特征:阶梯交界处,流速快,水能丰富;平原区流速慢生:长江干流流经的干湿区有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
师:那么流经这些干湿区的黄河,会具有什么样的水文特征呢?生:这些都是降水较少的区域,所以黄河的水量比较小。
(板书)2.(2)干湿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水文特征:河流流量小生:长江干流主要流经高原高山气候、温带大陆性、温带季风气候区师:那么流经这些气候区的黄河,会具有什么样的水文特征呢?生:降水少,降水时间短,且集中在夏季,冬季干燥,因此黄河汛期短、水位季节变化大;另外因为这些气候在冬季都会低于0℃,因此河流有结冰期(板书)2.(3)气候区——高原高山气候、温带大陆性、温带季风气候区水文特征:汛期短、水位变化大、有结冰期任务3:阅读课本55-57页,圈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城市,并找出长江上中下游的主要支流有哪些,同时观察黄河的流域面积,哪一河段流域面积最狭小?生:从源头巴颜喀拉山到内蒙古的河口,为黄河的上游;河口到河南的桃花峪为黄河的中游;最后桃花峪以下到入海口则为下游。
中国的河流(第三课时)-八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
几”字型中有一个区域
B
不属于黄河流域
__鄂__尔__多__斯__高__原__,__气____
_候__干__旱__,__沙__漠__广__布__,___
_地__表__水__缺__乏_____。
4、黄河哪两个河段易发生凌汛,可采取哪些防治措施_上__游__、__下__游__ 、破_冰___修__建__大__型__水__利__枢__纽___________。
展示提升
5、长江、黄河共同发源于我国的那 个省区_青__海__省___________。
6、为了实现黄河
长治久安,请你为
黄河治理献计献策
青 海
四川
__①__在__黄__土__高__原__多___ _植__树__造__林__②__兴__修__水__ _利_枢__纽__,__发__挥___防__洪__、
2、黄河从源头到________________为上游,河口到________________为中游 ,__________到__________为下游。
3、黄河上游重要的支流有______、______等,中游有______、______、_____ 等支流汇入。
4、黄河进入华北平原,落差急剧减小,干流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导致河 床不断抬高,形成举世闻名的“__________”,下游无支流。
小组展示
湟水 洮河
无定河 洛河 渭河
汾河
3、黄河上游重 要的支流有_洮__河_、 _湟__水__等,中游有 _无__定__河_、_汾__河__、 _渭__河__等支流汇入 。
小组展示
4、黄河进入华北平原 ,落差急剧减小,干流水 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 导致河床不断抬高,形成 举世闻名的“地_上__河_____” ,下游无支流。
23中国的河流(3)教学设计-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人民路中学初二地理第一学期教学设计备课时间:2020年10月13日主备人:审核人:课题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河流(3)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2、了解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特征;3、了解黄河水能资源和著名的水利枢纽的分布;4、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5、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重点难点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
2、黄河的治理措施。
教法与学法完成地理填充图册板书设计滔滔黄河一、黄河的概况:三、黄河的忧患:1、发源地、主要地形区、注入的海洋饱含泥沙地上悬河决口之险2、流经的省区四、黄河的治理3、长度、流域面积加固堤防保持水土修建水库4、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划分二、黄河的奉献塑造平原、富蕴水能、提供水源教学设计二次备课一.精练引学阅读课本第P50-P52部分图文内容,完成关于长江概况相关内容(1)发源:A _________山脉,注入 _________海。
(2)支流:①②③④⑤⑥⑦一.自练展学阅读课本P52关于长江水能开发利用的图文内容,完成相关习题。
1.长江从源头自西向东依次流经 _________ 、 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等四大地形区,总落差达到____ 米,因此 ___资源非常丰富。
被称为2.举例说明长江是一个水能宝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长江自源头至宜宾,河长约千米,落差约米。
4.长江丰富的水能资源集中分布在(上、中、下)游河段。
二.合练探学播放一段气势磅礴的黄河景观录像,配上对白和音乐,使学生感受到黄河博大的胸怀,增加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是啊!此刻我们激动,我们自豪!我们多么想去深入了解这条哺育了中华儿女,创造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母亲河啊!1.结合《中国的地形图》,要求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课本P49几个活动题,代表上台指图讲解,其他的同学纠正2.在图中分析出黄河概况(发源地、主要地形区、注入的海洋;流经的省区;长度、流域面积;主要支流,上、中、下游的划分.)教师及时板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河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中国的河流》这一节是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自然环境中的最后一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的气候、中国的地形等知识,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并分析它们的水文特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根据河流的归宿区分外流区、内流区,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运用资料,比较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3.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以及各河段的主要水文特征;
4.运用具体案例,说出长江、黄河的开发利用价值及两者之间的差异,了解长江、黄河水利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感悟它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5.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知道长江、黄河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治理对策,感悟合理利用和保护河流的重要性;
6.了解河流水能开发评价的基本方向,学会河流水文特征分析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掌握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及其对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掌握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及其对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外流区、内流区的划分与空间识记;
2.根据长江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初步提出长江各河段的开发治理措施;
3.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黄河的综合治理的对策。
课前准备
课件准备。
教学过程
第3课时
动归纳出黄河上、中、下游的特征,填写下表:班级学情个案
三、滔滔黄河
(一)复习长江概况引入黄河概况比较长江、黄河概况。
(二)自主学习
根据学习长江的方法归纳出学习河流的方法,自主学习黄河。
(三)合作探究
黄河主要问题是什么?请提出有效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