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部编版

合集下载

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掌握诗歌的韵律和章法。

2.认识赠人诗的特点,理解赠人诗的表达方式和情感。

3.熟悉《赠刘景文》这首唐诗,了解其背景和意义。

4.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他们欣赏诗歌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熟悉《赠刘景文》这首唐诗的韵律和章法。

2.精读诗歌,理解赠人诗的表达方式和情感。

三、教学步骤
1. 音乐律动
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

2. 导入课程
教师介绍诗歌的韵律和章法,并阐述赠人诗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引导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和欣赏。

3. 诗歌欣赏和解析
教师朗读《赠刘景文》,并指导学生逐句理解诗歌的内涵。

4. 诗歌鉴赏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赠刘景文》的情感表达和诗歌技巧,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5. 课堂讨论
学生就《赠刘景文》的内容展开讨论,探讨诗歌的主旨和意义。

6. 课堂作业
让学生翻译《赠刘景文》的内容,并简要阐述诗歌的主题。

四、教学资源
1.课件:《赠刘景文》诗歌解析
2.录音:教师朗读《赠刘景文》
3.赠人诗的例子及背景介绍
五、课后延伸
1.学生自选一首赠人诗,进行赏析和解析。

2.带领学生去国家图书馆或其他文化场所,让学生深入感受文化氛围,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4.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 (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古诗三首赠刘景文》,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古诗背景介绍:向学生介绍《古诗三首赠刘景文》的作者、背景和创作特点。

2. 古诗内容解析:带领学生逐句解读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的意境。

3. 古诗韵律分析: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理解古诗的平仄、押韵等特点。

4. 古诗情感体验: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深入体验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古诗课件、多媒体设备。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古诗背景介绍:向学生介绍《古诗三首赠刘景文》的作者、背景和创作特点。

3. 古诗内容解析:带领学生逐句解读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的意境。

4. 古诗韵律分析: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理解古诗的平仄、押韵等特点。

5. 古诗情感体验: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的作业和拓展活动。

板书设计1.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2. 作者及背景:介绍作者和创作背景。

3. 古诗内容解析:逐句解读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

4. 古诗韵律分析:分析古诗的韵律美。

5. 古诗情感体验:体验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作业设计1. 朗读与背诵:要求学生回家后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三首赠刘景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教学设计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友情相关的主题,例如“如何表达对朋友的感谢”。
2.诗词创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尝试仿写一首表达友情的古诗。这个创作活动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古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诗中“橙黄橘绿”的描绘不仅展现了秋天的色彩,也寓意着友情的丰富多彩。通过分析诗句,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艺术表现。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理解和诗歌意境的体会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最是”一词的用法,我会通过对比其他诗句来帮助大家理解。
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沟通与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句朗读与理解: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赠刘景文》,并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
-关键词语的解析:掌握诗句中的“橙黄橘绿”、“最是”等词语的含义,理解其在诗句中的作用。
-诗歌意境的体会:通过分析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感。
-在诗词创作实践方面,难点在于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可以提供一定的模板和提示,帮助学生克服创作难度。
-在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上,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不仅停留在对诗词表面的欣赏,而是能够从文化、情感、艺术等多角度进行深入分析,这需要教师通过具体案例和引导性问题来实现。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友情在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问题,如“你如何向朋友表达你的关心?”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范文(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范文(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范文(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范文第【1】篇〗【教材分析】《赠刘景文》的作者是苏轼。

诗中描写的是秋末初冬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

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初冬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赞美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激励着人们乐观向上。

【教学目标】1、会认“赠、刘、残、犹、傲、君、橙、橘”8个生字,会写“赠、刘、盖、菊、残、君、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通过对诗句的朗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能力。

4、激发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教学重点】通过对诗句的朗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古诗词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

千百年间,万口成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中的其二,《赠刘景文》。

1、“赠”是本课的生字,仔细观察字的结构,想一想,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师范写。

学生描红、临写。

2、赠也就是送的意思,类似的赠写诗你知道哪首?《赠汪伦》李白写给汪伦的,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赠刘景文》又是谁送给谁的呢?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刘景文是苏轼的好朋友,与苏轼诗酒往来,情谊颇深。

3、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诗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1、想知道答案吗,只要读懂了这首诗,你们的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请同学们自己读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读顺。

2、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读出节奏自读指名读提示停顿出示抑扬顿挫的“顿”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赠、残”等7个生字,会写“赠、盖”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赠刘景文》,背诵《赠刘景文》。

3.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能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解析诗题,知晓诗人1.板书“赠刘景文”,指导书写“赠”。

2.齐读,理解“赠”,解题。

3.教师出示作者介绍。

课件出示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二读好诗文,读出韵味1.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正音。

3.结合学生的朗读,指导读好停顿。

课件出示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1.师: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秋天的景物,请大家拿起笔来圈一圈。

2.交流圈画的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1)出示两幅图片,一幅为“夏季荷花盛开”的图片。

学生观察夏季荷花,体会荷花的生机勃勃;一幅为“深秋荷叶衰败干枯”的图片,引导学生体会秋之萧瑟。

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吻合诗意,并说说理由。

课件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唐]李商隐《赠荷花》(2)理解“尽”“擎雨盖”。

(板书:借助图片和注释)①朗读诗句,体会秋天荷花衰败、荷叶凋零的景象。

②指名读,齐读。

(3)理解“菊残”“傲霜枝”。

①出示残菊图片,学生说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

②师:秋风中残菊的花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些什么?课件出示菊花[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③指名读,齐读,读出画面感。

(4)理解“橙黄橘绿”。

①师:秋天所有丰收的景象,作者用了一个词概括,那就是——橙黄橘绿。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5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5篇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5篇中班级的古诗教学,要重视指导同学感受诗的内容,充分领悟诗人的情感,然而诗的语言是浓缩的精华,加之诗人的创作背景同学根本无法体验。

所以,不能单单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而应引导同学进入情境,进行感悟。

以下是我为大家细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部编版三班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读懂《山行》,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古诗激趣1、同学沟通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1)理解课题,熟悉(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二、揭题学习《山行》1、仔细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2、同学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诗,沟通。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杜牧(唐)同学用课外学问沟通对杜牧的熟悉,加深记忆,更便利的理解诗意。

(3)沟通: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同学发觉沟通,在结合同学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季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模糊约可以观察几户人家。

C、由于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欣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同学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6、介绍古诗(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沟通: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在朗读娴熟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三、作业完成课后的习题2.部编版三班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山行》,感受诗人对秋天的宠爱之情。

2、学习诗中消失的生字。

会写“于、枫”这两个字。

3、培育同学对古诗的宠爱之情,鼓舞同学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古诗的背景、诗人的情感以及古诗的韵律和格式。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3)实践法:让学生通过朗诵、表演等形式,亲身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古诗的背景图片、诗人的画像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古诗的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知识点梳理
《赠刘景文》是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首古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赠予好友刘景文的诗作。这首诗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对菊花、荷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教材选取这首诗,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同时,通过学习这首诗,也能让学生初步了解古诗的韵律和格式,为后续的古诗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古诗的朗读、平仄标注等,提高学生对古诗韵律和格式的掌握。
(3)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如古诗文网、诗词赏析等,提供更多的古诗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2)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互相分享对诗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存在主要问题
(1)学生对古诗的韵律和格式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的教学方法改进。
(2)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指导,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赠刘景文》这首古诗;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懂得这首诗的背景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讲解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诗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了解不同诗人的风格和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尊重,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珍惜友谊,学会感恩。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诗人、创作背景及相关历史背景。

2. 诗歌内容:讲解诗歌的意义、韵律、意境等。

3. 诗歌鉴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用词、修辞、表现手法等。

4. 诗歌对比:与其他诗歌进行对比,了解不同诗人的风格和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并默写《赠刘景文》;理解诗意;懂得诗歌的背景和意义。

2.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诗歌的鉴赏和对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讲述相关故事,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创作背景及相关历史背景。

3. 诗歌内容讲解:讲解诗歌的意义、韵律、意境等。

4. 诗歌鉴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用词、修辞、表现手法等。

5. 诗歌对比:与其他诗歌进行对比,了解不同诗人的风格和特点。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赠刘景文》2. 诗人:杨万里3. 诗歌背景:友情、送别4. 诗歌内容:描绘离别场景,表达对友人的祝福和思念5. 诗歌鉴赏:用词、修辞、表现手法等6. 诗歌对比:与其他诗歌的异同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赠刘景文》。

2. 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解释诗中的重点词语。

3. 搜集其他关于友谊或送别的古诗,与《赠刘景文》进行对比。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是否提高,是否能够正确朗读、背诵并默写《赠刘景文》,是否理解诗意和诗歌背景。

赠刘景文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5篇

赠刘景文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5篇

赠刘景文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5篇《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词抒发了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这里是人美心善的小编首席帮大家整编的5篇赠刘景文的相关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二年级语文《赠刘景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含义。

2、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3、欣赏情意丰富的古诗,能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流程:一、回忆导入,明确主题1、同学们,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来到我们跟前。

关于“秋天”,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课文,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相关片断)2、总结自己对秋天的经验。

按句式说话:“在我的印象中,秋天_________________。

”3、在古代大诗人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2、读准、读通诗句。

思考讨论:诗中写出哪些景物?3、通读全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三、赏析诗句,把握诗蕴1、夏日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当学生说不清时,可引导背诵已学课文《荷花》片断,板画“荷叶”理解“擎雨盖。

)到了秋末,荷花又变成什么样了?(出示“荷尽”图,理解“尽”。

)2、秋天的'菊花在枯萎时与夏日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出示“菊残”图,理解“傲霜枝”)3、比较两图,读前两行诗。

你体会到了什么?4、“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的精神,令诗人对秋天平添了一分敬畏,而秋天的果实更以她沉甸甸的收获,令诗人对秋天偏爱有加。

(出示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是橙黄橘绿时)读诗句,想想秋天除了“橙”和“橘”,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学生说不出时,可引导背诵《秋游景山》片断“这里的果树果实累累。

……”)再读诗句,说说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四、诵读全诗,体味诗情1、学生自由吟诵,配乐朗读、背诵。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4 古诗三首(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4 古诗三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三首古诗,让学生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三首古诗。

2. 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古诗的朗读音频和展示相关图片。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古诗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播放古诗的朗读音频,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讲解:逐句讲解诗意,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5. 想象: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古诗中的画面。

6. 总结: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1. 古诗三首2. 课题: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3. 诗意:简要概括诗意4. 情感:诗人的情感5. 意境:古诗的意境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2. 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绘制一幅诗意图。

3. 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古诗的读后感。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学生是否能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提高文学素养。

2. 教学方法:是否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

3. 学生反馈: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参与度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4. 改进措施: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教案)

教案: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赠刘景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赠刘景文》;理解古诗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会欣赏古诗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典文学,增强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珍惜友谊,关爱他人。

二、教学内容1. 课题:古诗三首赠刘景文2. 课型:新授课3. 课时:2课时4. 教学内容:学习并理解古诗《赠刘景文》,感受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并背诵古诗《赠刘景文》;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把握古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师生问好,检查课前准备。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3)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古诗,圈出生字词。

(2)学生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

(3)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

3. 理解诗意(1)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古诗,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教师点评并总结。

(3)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4. 感悟诗情(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感受作者的情感。

(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友谊的认识。

(3)学生通过朗读、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学习的意义。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3)布置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古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古诗三首赠刘景文2. 板书内容:古诗全文、生字词、诗意、诗情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古诗《赠刘景文》。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赠刘景文》,使学生了解古诗的基本结构,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激发爱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内容1. 作者背景: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2. 古诗解析:详细解读《赠刘景文》的诗句,分析其意境和情感。

3. 文学鉴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古诗,如音韵、意象、修辞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并背诵《赠刘景文》,掌握古诗的基本结构。

2. 难点: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笔记本、课本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讲故事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授: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详细解读《赠刘景文》的诗句,分析其意境和情感。

3. 互动: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讨论、分享等活动,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4. 总结: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赠刘景文》2. 作者:王之涣3. 诗句解析:对诗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解析,分析其意境和情感。

4. 文学鉴赏:从不同角度进行文学鉴赏,如音韵、意象、修辞等。

作业设计1. 必做题:背诵《赠刘景文》,并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思。

2. 选做题:写一篇关于《赠刘景文》的鉴赏文章,或创作一首自己的古诗。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古诗,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训练,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古诗的基本结构。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因为这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2022-2023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部编版)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2022-2023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部编版)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2022-2023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部编版)教学目标:1.掌握古诗赏析的基本方法。

2.理解赠刘景文的主旨,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古诗赏析的基本方法。

2.理解赠刘景文的主旨。

3.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古诗的文化背景。

2.如何引导学生表达对祖国和家庭的情感。

教学准备:1.课件2.多媒体设备3.板书教学过程:课前导入(10分钟)1.引出古诗《赠刘景文》。

2.了解刘景文。

3.探讨文人交际。

课堂讲解(30分钟)1.分析古诗《赠刘景文》。

2.讲解古诗的背景知识。

3.启发学生思考句子的含义。

课堂练习(30分钟)1.让学生朗读诗歌。

2.让学生解读古诗中的词句。

3.让学生讨论古诗的意义。

课堂展示(20分钟)1.让学生口头表达他们对祖国和家庭的感情。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古诗的主营。

3.让部分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口语表达或作文。

课后作业(10分钟)1.让学生们回家阅读相关文章。

2.让学生在课堂外练习口头表达和写作。

教学深化(可选)1.分组讨论基本方法并分享。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古诗的含义。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词汇来写同样主题的古诗。

教学反思:古诗《赠刘景文》是一首内容丰富激动人心的古诗,以其意义深刻、结构简洁、影响深远的特点,为师生们提供了了解和思考古代文人抒发爱国和家国情怀的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背景知识和文化价值,激发其表达爱国和爱家的情感,同时还要注重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古诗的赏析技巧和应用能力。

4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

2. 学生能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理解诗句中的生字、生词。

3. 学生能够描述并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和情感。

4. 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古诗的大意。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分享,培养欣赏古诗的能力。

2. 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和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3. 学生通过模仿创作,提高自己的文学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能够感受古诗中美的元素,培养对古典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表达古诗中的友情、思乡等情感。

3. 学生能够通过古诗学习,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教学内容第一首:《赠汪伦》- 介绍作者李白及其背景。

- 诗句逐句解析,理解字词句意。

- 情感分析,体会友情的深厚。

- 朗读指导,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第二首:《静夜思》- 背景介绍,了解诗人的思乡之情。

- 诗句解析,掌握重点词汇。

- 情感体验,感受诗人的孤独与思乡。

- 诗歌欣赏,体会夜晚的宁静美。

第三首:《登鹳雀楼》- 介绍鹳雀楼的历史与文化意义。

- 诗句解析,理解诗中的景物描写。

- 情感分析,体会诗人的抱负与志向。

- 朗读指导,感受诗歌的气势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正确理解三首古诗的字词句意。

2. 体会古诗中的情感,并能用自己的话表达。

3.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教学难点1. 对古诗中复杂情感的理解与表达。

2. 诗歌韵律和节奏的掌握。

3. 古诗意境的深入感受与描绘。

教具与学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古诗背景资料、插图等)- 课文注释和工具书- 诗歌朗诵音频资料- 画纸、彩笔(用于学生创作)第一课时:《赠汪伦》1. 导入:介绍李白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学习《赠汪伦》,逐句解析诗句,理解字词句意。

3. 感悟:讨论友情的意义,分享个人体验。

4. 实践:朗读并背诵《赠汪伦》,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第【1】篇〗《赠刘景文》教案学习目标:1、会认“菊、残、君、橙、橘、径”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学习生字:赠、刘。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苏轼是我国古代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

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3、反馈:(1)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2)引出生字教学:菊残君橙橘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读生字卡片4、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三、细读品味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2、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1)荷尽出示2幅图片: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写出了诗意,并说说理由。

(理解“尽、擎雨盖”)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里?指导朗读: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达出来吗?(个别读——女生读——齐读,教师随机评价:真好啊!真是看了还想看。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三首·赠刘景文》,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的韵味和美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学生能够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作者刘禹锡和《古诗三首·赠刘景文》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

2. 诗歌内容:详细解读《古诗三首·赠刘景文》的每一句诗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和韵味。

3. 诗歌赏析: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如对仗、押韵、意象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三首·赠刘景文》,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入《古诗三首·赠刘景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学生自读、齐读诗歌,教师指导朗读技巧,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朗读。

3. 解读:教师逐句解读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感受古诗的意境。

4. 赏析: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如对仗、押韵、意象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 交流: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教师点评、总结。

6. 背诵:学生背诵诗歌,巩固学习成果。

7.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六、板书设计1. 诗歌《古诗三首·赠刘景文》2. 诗歌内容:逐句解读诗意,展示诗歌结构。

3. 艺术特点:对仗、押韵、意象等。

七、作业设计1. 背诵《古诗三首·赠刘景文》。

2. 摘抄诗歌中的优美词句,进行积累。

3.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关于友谊的短文。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4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 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4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  部编版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目标确定的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的陈述(1)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2)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2.学情分析在经过了两年的语文学习后,学生已经积累了上百首古诗词,对于古诗词的诵读记忆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现在班内有90%的学生能独立诵读古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也能借助字典或求助他人解决,对于古诗词的释义,学生们的理解还有一定差距。

本单元重点训练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的能力。

3.教材分析这三首古诗都是描绘的秋天的景色。

杜牧的《山行》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赠刘景文》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七言绝句,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勉励诗。

《夜书所见》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一首七言绝句。

【学习目标】1.通过加一加、换偏旁等方法认识“赠、刘”8个生字,正确书写“赠、刘”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借助课下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能从古诗中的景物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学习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

【评价任务】(一)目标1评价设计能自由认读““赠、刘”8个生字,正确书写“赠、刘”等7个生字(二)目标2评价设计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三)目标3评价设计能结合插图说出诗句中描述的画面,背诵诗歌。

附:板书设计4 赠刘景文荷尽菊残橙黄橘绿色彩鲜艳意境深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赠刘景文》教案
【教学内容】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赠刘盖、菊、残、君、橙”9个生字。

理解“荷尽、菊残、擎雨盖”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
的赞美之情。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图片展示法、诵读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花呢?(学生交流。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两种花,大家看看这是什么花呢?同学们喜欢这样
的花吗?是啊,老师也喜欢。

可是到了秋天,甚至是冬天,还能看到这样的花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末荷花和菊花的古诗《赠刘景文》,看看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呢?(板书课题:赠刘景文)
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
1.简介作者: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2.自由朗读,读到朗朗上口为止。

3.认识“赠、刘、残、犹、傲、君、橙、橘”,指导书写:赠、盖、残、君
4.指导古诗朗读节奏,指名学生朗读,互相评价。

5.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

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6.小组汇报交流。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学生根据理解讲解诗句内容。

2.教师点拨:如何理解题目“赠刘景文”?赠刘景文:刘景文是作者的好朋友,作者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3.出示:荷尽已无擎雨盖,思考:(1)“荷尽”是什么意思?(2)“擎雨盖”怎样理解?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这句话的意思
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

(生齐读这句诗)
4.出示“菊残犹有傲霜枝”,思考:(1)“菊残”怎么理解?(2)“傲霜枝”是怎样的景象?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这句诗的意思是: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生齐读这句诗)
5.出示“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思考:这两句怎样理解?这两句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学生观看图片,感悟作者的内心活动。

四、赏析情感
1.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

苏轼在杭州见刘景文时,刘景文已五十八岁。

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景文才得到小小升迁。

作者此是以怎样的心情写的这首诗?
2.这首诗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

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的。

3.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在面临困难、挫折的时候,也要具有乐观
积极,心胸豁达的人生态度。

这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必备条件。

4.
图片欣赏:秋末冬初美景。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赠刘景文》。

2.想象一下一年中你认为最美的景色是什么,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赠刘景文——苏轼
荷尽菊残
积极进取、乐观向上
橙黄橘绿
七、教学反思
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体会古诗的韵味,教师做适当的点拨。

本课的教学中,学生既对荷尽、菊残表现出哀伤的感情,同时又为傲霜的枝干感到鼓舞。

同学们也被诗人那种旷达的胸襟,那种在逆境中也要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所折服。

人生一世难免遭遇困境、挫折,我们能做的就是永不放弃,永远要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

我认为学生能体会作者对朋友这种用意远比学古诗本身更有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