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部编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赠刘景文》教案

【教学内容】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赠刘盖、菊、残、君、橙”9个生字。理解“荷尽、菊残、擎雨盖”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

的赞美之情。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图片展示法、诵读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花呢?(学生交流。)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两种花,大家看看这是什么花呢?同学们喜欢这样

的花吗?是啊,老师也喜欢。可是到了秋天,甚至是冬天,还能看到这样的花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末荷花和菊花的古诗《赠刘景文》,看看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呢?(板书课题:赠刘景文)

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

1.简介作者: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2.自由朗读,读到朗朗上口为止。

3.认识“赠、刘、残、犹、傲、君、橙、橘”,指导书写:赠、盖、残、君

4.指导古诗朗读节奏,指名学生朗读,互相评价。

5.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6.小组汇报交流。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学生根据理解讲解诗句内容。

2.教师点拨:如何理解题目“赠刘景文”?赠刘景文:刘景文是作者的好朋友,作者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3.出示:荷尽已无擎雨盖,思考:(1)“荷尽”是什么意思?(2)“擎雨盖”怎样理解?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这句话的意思

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生齐读这句诗)

4.出示“菊残犹有傲霜枝”,思考:(1)“菊残”怎么理解?(2)“傲霜枝”是怎样的景象?菊残:菊花凋谢。犹:仍然。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这句诗的意思是: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生齐读这句诗)

5.出示“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思考:这两句怎样理解?这两句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学生观看图片,感悟作者的内心活动。

四、赏析情感

1.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在杭州见刘景文时,刘景文已五十八岁。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景文才得到小小升迁。

作者此是以怎样的心情写的这首诗?

2.这首诗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的。

3.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在面临困难、挫折的时候,也要具有乐观

积极,心胸豁达的人生态度。这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必备条件。4.

图片欣赏:秋末冬初美景。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赠刘景文》。

2.想象一下一年中你认为最美的景色是什么,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赠刘景文——苏轼

荷尽菊残

积极进取、乐观向上

橙黄橘绿

七、教学反思

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体会古诗的韵味,教师做适当的点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既对荷尽、菊残表现出哀伤的感情,同时又为傲霜的枝干感到鼓舞。同学们也被诗人那种旷达的胸襟,那种在逆境中也要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所折服。人生一世难免遭遇困境、挫折,我们能做的就是永不放弃,永远要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我认为学生能体会作者对朋友这种用意远比学古诗本身更有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