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学习指导

合集下载

局部解剖学-1

局部解剖学-1

局部解剖学定义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按照人体局部分区,由浅入深地研究各区域内组成结构、形态特点、层次毗邻关系及临床应用的科学。

学习目的局部解剖学是临床医学,特别是外科学、妇产科学等手术学科和影像诊断学科的重要基础学科,是人体解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意义。

要成为一个好的临床医生,就必须认真、扎实地学好局部解剖学。

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理论: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的理论实际:亲自动手进行尸体解剖操作解剖操作的具体要求1、珍惜爱护尸体2、不怕脏累,团结协作3、认真做好预习4、严格解剖操作5、仔细观察辨认6、做好小结讨论人体解剖的局部划分一、人体的层次和基本结构(一)皮肤薄厚不等,一般背侧面较厚,腹侧面较薄。

(二)浅筋膜薄厚不等,内含皮神经、浅动静脉、浅淋巴管、淋巴结。

(三)深筋膜参与构成肌间隔、神经血管束、筋膜鞘、被囊和筋膜间隙。

(四)肌在腕、踝部,长肌腱表面多包有滑膜鞘(腱鞘)(五)血管注意动脉与静脉之间的区别。

注意存在的变异。

动脉:静脉:(六)淋巴管与淋巴结在腋窝、腹股沟等处可见成群分布的淋巴结。

(七)神经多为白色带光泽的条索状结构,常与血管伴行,注意与血管的区别。

二、解剖器械及其使用1、解剖刀的使用2、止血钳的使用3、解剖镊的使用三、解剖操作的基本技术1、切割2、剥离(钝性剥离、锐性剥离)四、解剖操作注意事项1、课前做好复习,明确本次操作中应观察到的结构。

2、同组同学合理分工,协调合作。

3、严肃认真,避免自伤和误伤。

五、局部解剖学理论课本与实习操作安排上肢部解剖一、上肢的境界与表面解剖(一)境界:以锁骨上缘外侧1/3和肩峰至第7颈椎棘突连线与颈部分界。

以三角肌前、后缘上端与腋前、后襞下缘中点的连线与胸、背部分界。

(二)表面解剖1、体表标志(1)骨性标志锁骨;肩峰、肩胛冈、喙突;肱骨内、外上髁、尺神经沟;桡骨头、桡骨茎突;尺骨鹰嘴、尺骨头、尺骨茎突等。

(2)肌性标志肱二头肌及肱二头肌腱;鱼际、小鱼际等。

局部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习重点提要局部解剖学(regional anatomy)是按照人体的局部分区,研究各区域的层次结构及其内的器官与结构的位置、毗邻关系和临床应用的科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在局部解剖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熟悉掌握以下内容:一、重要局部结构(如沟、管、窝、孔、三角等)二、重要局部的层次(如腹壁与颅顶层次)三、内脏器官:位置、毗邻、血供等四、四肢:血管神经束;血管、神经的重要行程与分布五、与临床有关的问题:手术注意事项;神经损伤表现等本资料中的重点将用粗字底线予以标注,在重点知识点后将尽量附上图谱、歌诀、表格帮助大家记忆,“okay提示”指出常考点或特别重要的重点目录第一章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局部解剖学的定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人体的分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人体的基本层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头颈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颅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额顶枕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颞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颈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局部解剖学重点

局部解剖学重点

局部解剖学教案绪论,下肢前面浅层结构【学习内容】一、股前内侧区浅层结构(一)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 vein内踝前方→股骨内侧髁的后方→隐静脉裂孔5属支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股外侧浅静脉(二)腹股沟浅淋巴结superficial inguinal lymph nodes 10~13个,呈“T”型排列,分纵横两群。

横群:腹股沟韧带下方,收集腹前壁下部、臀部、会阴部、肛门、外生殖器和子宫底等结构的淋巴。

纵群:大隐静脉近端的两侧,为腹股沟下外、内侧浅淋巴结,收集足、小腿内侧及大腿浅部的淋巴(三)皮神经概况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前皮支隐神经闭孔神经皮支足背外侧皮神经腓浅神经→足背内侧、中间皮神经(四)阔筋膜broad fascia阔筋膜增厚→髂胫束,临床上常用以缝合或修补体壁薄弱和缺损阔筋膜缺口→隐静脉裂孔(卵圆窝),筛筋膜阔筋膜发出3个肌间隔:外侧肌间隔(较强)内侧肌间隔(较薄)股后肌间隔(薄弱)二、小腿前区浅层结构(一)皮神经概况隐神经(L2、3):小腿内侧腓浅神经(L4,S1、2)足背皮神经(内侧到外侧):隐神经、趾背神经、足背内侧皮神经、足背中间皮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经(二)深筋膜的有关结构小腿深筋膜在踝关节附近增厚,形成支持带以约束有关的肌腱。

伸肌支持带:小腿横韧带、小腿十字韧带腓骨肌支持带屈肌支持带:分裂韧带【学习内容】一、股前内侧区(一)股前内侧区肌群1. 缝匠肌sartorius起→髂前上棘,止→胫骨体内侧面的上部作用:屈并外旋大腿,协助屈小腿且使小腿稍微内旋神经支配:股神经2.股四头肌quadriceps femoris股直肌:起→髂前下棘和髋臼上缘股中间肌:起→股骨体前面股内侧肌:起→股骨粗线的内侧唇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股外侧肌:起→股骨粗线的外侧唇作用:伸小腿,股直肌尚能协助屈髋关节神经支配:股神经3.股内侧肌群(内收肌群)浅层:股薄肌、长收肌、耻骨肌深层:短收肌、大收肌起→闭孔周围骨面各肌止点如下:耻骨肌pectineus:止→小转子,股骨粗线处长收肌adductor longus:止→股骨粗线中分股薄肌gracilis:止→胫骨内侧面上部短收肌adductor brevis:止→股骨粗线上分大收肌adductor magnus:腱膜止→股骨粗线全长,圆腱止→内收肌结节收肌腱裂孔→腱膜与圆腱之间作用:内收和外旋大腿神经支配:闭孔神经(二)股三角femoral triangle腹股沟韧带—上界境界长收肌的内侧缘—内侧界缝匠肌的内侧缘—外侧界前壁:阔筋膜后壁:髂腰肌、耻骨肌、长收肌(外侧→内侧)内容(navel):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股管等(外→内)1.股鞘femoral sheath长约3~4cm,是腹部筋膜延伸到股部形成的漏斗形筋膜鞘。

局部解剖学讲义

局部解剖学讲义

局部解剖学讲义绪论局体解剖学topographical anatomy是按照人体的局部分区,研究各区域内的器官和结构的形态、位置、毗邻和层次关系的科学。

局部解剖学是解剖学的分科之一,它是在学习了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通过实地尸体解剖和观察,巩固系统解剖学的知识,为进一步学习临床课程和临床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局部解剖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

一、人体基本结构的概念人体可分为头、颈、躯干(包括胸部、腹部、盆部与会阴)及四肢(包括上肢和下肢)。

头与躯干的基本结构大致相同,均由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肌和骨骼等共同构成腔或管,容纳并保护中枢神经、感觉器官和内脏器官等。

四肢是以骨骼为支架,肌肉跨越关节附着于骨骼,深筋膜包盖着肌肉,浅筋膜位于皮下。

全身各局部、器官均有血管和神经分布。

(一)皮肤皮肤skin被覆于全身表面,由浅层上皮性的表皮和深层结缔组织性的真皮组成。

真皮有许多突起的乳头嵌人表皮深面,并借结缔组织的纤维束与深面的浅筋膜相连。

人体各部的皮肤厚薄不一,厚者可达4mm,薄者不足lmm。

一般而言,腹侧面皮肤较薄,背侧面的较厚,但在手和足则相反。

项部、背部、手掌和足底处皮肤最厚,而腋窝和面部的最薄,另外,全身皮肤的纹理也不一致,作皮肤切口时应注意上述特点。

(二)浅筋膜浅筋膜superficial fascia位于皮下,又称皮下组织或皮下脂肪,属疏松结缔组织,且富有脂肪,遍布全身。

浅筋膜的厚薄在不同的部位差别较大,除眼睑、乳头和男性外生殖器等处的浅筋膜内不含脂肪外,其余各部均含有或多或少的脂肪。

儿童、妇女和肥胖者浅筋膜较厚,老年、男性和瘦弱者则较薄。

浅筋膜内纤维束的强弱和松紧,关系着皮肤移动性的大小,以及解剖时剥离皮肤的难易。

头皮、项、背、手掌和足底等部位的浅筋膜致密,使皮肤紧密连接于深部结构,其他部位的浅筋膜较疏松并有弹性。

浅筋膜内有皮神经,浅动、静脉和淋巴管分布。

皮神经穿出深筋膜后,走行于浅筋膜内,并以细支分布于皮肤。

系统解剖和局部解剖学学习方法

系统解剖和局部解剖学学习方法

系统解剖学学习方法在总体上学习人体解剖学在必须遵循下列观点基础上运用科学逻辑思维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归纳综合以期达到全面正确地认识人体的形态结构特征的目标。

1用形态与功能统一的观点指导学习人体每个器官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器官的形态结构是功能的物质基础功能的变化影响器官形态结构的改变形态结构的变化也必将导致功能的改变。

如四足动物的前肢和后肢功能相似形态结构也相仿。

在劳动过程中手从支持体重中解放出来逐渐成为灵活地把握工具等适于劳动的器官而人的下肢在维持直立行走中逐渐发育得比较粗壮。

加强锻炼可使肌肉发达长期卧床可使肌肉萎缩、骨质疏松。

2用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指导学习人体是由许多器官系统或众多局部组成的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任何一个器官或局部都是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器官或局部与整体之间、局部之间或器官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互相联系又互相影响的。

例如肌肉的附着可使骨面形成突起肌肉的经常活动可促进心、肺等器官的发育局部的损伤不仅可影响邻近的局部而且可影响到整体。

3用进化发展的观点指导学习人类是由动物经过长期进化发展而来的是种系发生的结果而人体的个体发生反映了种系发生的过程。

现代人类仍在不断发展变化中。

人体器官的位置、形态和结构常出现变异或畸形。

变异系指出现率较低但对外观或功能影响不大的个体差异畸形则指出现率极低对外观或功能影响严重的形态结构异常。

变异和畸形有些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返祖如多乳、有尾、毛人等或进化如手部出现额外肌的表现有些则是胚胎发育不全如缺肾、无肢等、发育停滞如兔唇、隐睾、先天性心脏畸形等、发育过度如多指、多趾等、异常分裂或融合如双输尿管、马蹄肾等或异位发育如内脏反位的结果。

人出生以后仍在不断发展不同年龄、不同社会生活、劳动条件等等均可影响人体形态结构的发展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种族的人以至于每一个个体均可有差异这些是正常的普遍的现象。

以进化发展的观点研究人体的形态结构可以更好地认识人体。

4用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观点指导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学习人体解剖学就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人体藉以为学习医学的理论与实践奠定基础。

局部解剖学教案

局部解剖学教案
颅顶血管、神经的分布:血管、神经走行于浅筋膜内,分为前、中、后 3 组,淋巴管也很丰 富,亦走行于浅筋膜内。
前组 滑车上动、静脉和滑车上神经:距正中线约 2cm 处于眶上缘内侧穿出分布于额内侧 部软组织。
眶上动、静脉和眶上神经:距正中线约 2.5 处,经眶上切迹(孔),分布于额顶区软组织。 眶上静脉与滑车上静脉汇合成为内眦静脉。
2.主要结构的体表投影 (1)脑膜中动脉的投影: 本干:经过前垂直线与下水平线交点。 前支:通过前垂直线与上水平线的交点。 后支:经过后垂直线与上水平线的交点。 (2)中央沟的投影:在前垂直线和上水平线交点与后垂直线和矢状线交点的连线上,介于 中垂直线与后垂直线间的一段。 (3)中央前、后回的投影:分别位于中央沟投影线前、后各 1.5cm 宽的范围内。 (4)外侧沟的投影:其后支位于等分上水平线与中央沟投影线夹角的斜线上。 (5)大脑下缘的投影:由鼻根中点上方 1.25cm 处开始向外,沿眶上缘向后,经颧弓上缘、 外耳门上缘至枕外隆凸的连线。
第一节 概述 一、境界与分部 1.境界:头部以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尖端、上项线和枕外隆凸的连线与颈部分界。 2.分部:头部又以眶上缘、颧弓上缘、外耳门上缘和乳突的连线为界分为上方的颅部和前 下方的面部。
二、头部的表面解剖 (一)头部的主要体表标志 1.眉弓:深面适对大脑额叶的下缘,其内侧份的深面有额窦。 2.眶上切迹:位于眶上缘的内、中 1/3 相交处,距正中线约 2.5cm,有眶上神经和血管通 过。 3.眶下孔:位于眶下缘中点下方约 0.8cm 处,有眶下血管和神经穿行。 4.颏孔:位于下颌体上、下缘连线的中点,距正中线约 2.5cm 处,有颏血管和神经通行。 5.翼点:位于颧弓中点上方 3~4cm 处。 6.颧弓:其上缘深面为大脑颞叶前端的下缘,下方一横指处为腮腺管。 7.下颌角:下颌角处骨质薄弱,为骨折的好发部位。 8.乳突:其根部的前内方有茎乳孔,面神经由此出颅;在乳突内面的后半部有乙状窦。乳 突根治术中,应注意,勿伤及面神经及乙状窦。 9.枕外隆凸:其深面为窦汇所在;下方有枕骨导血管。

局部解剖学学习要点

局部解剖学学习要点

1.颈深筋膜间隙的位置,构成和连通及临床意义胸骨上间隙:颈深筋膜浅层在距胸骨柄上缘3-4cm,分为浅、深两层,向下分别附于胸骨柄前、后缘,两层之间为胸骨上间隙。

内有颈静脉弓、颈前静脉下段、胸锁乳突肌胸骨头、淋巴结及脂肪组织。

?气管前间隙:位于气管前筋膜与气管根部之间。

内有甲状腺最下动脉、甲状腺下静脉和甲状腺奇静脉丛等。

小儿还有胸腺上部、左头臂静脉和主动脉弓。

?咽后间隙:位于椎前筋膜与颊咽筋膜之间,其延伸至咽外侧壁的部分为咽旁间隙。

?椎前间隙:位于脊柱、颈深肌群与椎前筋膜之间。

颈椎结核脓肿多积于此间隙,并经腋鞘扩散至腋窝。

当脓肿溃破后,可经咽后间隙向下至后纵隔2.在甲状腺切除中,试述(1)甲状腺前面的层次甲状腺的前面由浅入深有皮肤、前筋膜、封套筋膜、舌骨下肌群及气管前筋膜。

前面两侧叶的后内侧邻近喉与气管、咽与食管以及喉返神经:侧叶的后外侧与颈动脉鞘及颈交感干相邻。

(2)结扎甲状腺上、下动脉时注意不要损伤哪些结构?如何避免?为什么?结扎甲状腺上动脉的原则是紧贴甲状腺上极处进行,以免损伤喉上神经外支以致声音嘶哑:结扎甲状腺下动脉时,应远离甲状腺下端,以免损伤喉返神经而致声音嘶哑3.在气管切开术中,试述(1)气管前的层次气管切开时由浅入深依次经过皮肤、浅筋膜、颈深筋膜浅层、胸骨上间隙及其内的静脉弓和舌骨下肌群和气管前筋膜。

平第2-4气管软骨前方有甲状腺峡,峡的下方有甲状腺下静脉、甲状腺奇静脉(2)气管切开术造成出血的解剖学因素?(3)气管切开术时采取的体位、切口?4.试述胸膜顶的位置,毗邻及临床意义胸膜顶高出锁骨内侧1/3上方2-3cm,其上面的胸内筋膜对胸膜顶起固定作用。

毗邻?壁胸膜与胸内筋膜之间有疏松结缔组织,脊柱两旁较发达,两层膜易于分离。

行肺切除术时,若脏胸膜与壁胸膜粘连,可将壁胸膜与胸内筋膜分离,将肺连同壁胸膜一起切除5.试述斜角肌间隙的组成、穿行结构及临床意义?6.试述腋腔的构成、内容为锥体形间隙,可分为顶、底和4个壁。

局部解剖学各章节内容

局部解剖学各章节内容

局部解剖学各章节内容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局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和目的。

2、掌握人体基本结构的概念及解剖操作基本技术。

3、熟悉解剖器械及其使用。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1、局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

2、局部解剖学与系统解剖学的关系及区别。

3、人体基本结构的配布。

4、常用的解剖器械及使用。

5、怎样学习局部解剖学。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人体基本结构配布概况。

难点:筋膜及筋膜间隙。

思考题名词解释:骨纤维鞘、筋膜间隙。

问答题:局部解剖学与系统解剖学有何区别?、第十八章下肢下肢浅层结构目的要求1、掌握大隐静脉的起止,行径及表面投影、伴行结构、高位属支、穿通支及静脉瓣的位置。

2、掌握腹股沟浅淋巴结的分群、位置、引流范围。

3、了解大隐静脉曲张的发病因素、临床诊疗的形态学基础。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1、大隐静脉的起止,行径及表面投影、伴行结构、高位属支、穿通支及静脉瓣的位置。

2、腹股沟浅淋巴结的分群、位置、引流范围。

3、大隐静脉曲张的发病因素、临床诊疗的形态学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大隐静脉的起止,行径及表面投影、伴行结构、高位属支、穿通支及静脉瓣的位置。

2、腹股沟浅淋巴结的分群、位置、引流范围。

难点:大隐静脉的起止,行径及表面投影、伴行结构、高位属支、穿通支及静脉瓣的位置。

思考题问答题1、如何在体表确定大隐静脉的走行?2、大隐静脉穿刺或切开时,选择什么部位最好?股前内側区目的要求1、掌握股三角、收肌管的位置、组成及内容物的安排。

2、掌握肌腔隙、血管腔隙的组成和通过的结构。

3、掌握股鞘、股管的位置、组成及内容物的安排。

4、熟悉股前、内侧肌室的肌肉配布及主要功能。

5、了解股疝发生的解剖基础。

主要内容和教学方法1、股三角、收肌管的位置、组成及内容物的安排。

2、肌腔隙、血管腔隙的组成和通过的结构。

3、股鞘、股管的位置、组成及内容物的安排。

4、股前、内侧肌室的肌肉配布及主要功能。

5、股疝发生的解剖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股三角、收肌管的位置、组成及内容物的安排。

局部解剖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局部解剖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目录分析
一局部解剖学的定义
二局部解剖学的学习 目的和任务
三局部解剖学研究的 重点是器官间关系
四局部的划分
五局部的内 在辩证关系
六局部解剖 学与临床实 践的关系
(一)普遍性器官间关系 (二)特殊性器官间关系
(一)自然划分 (二)人为划分
(一)局部与机能的关系 (二)局部解剖学与系统解剖学的关系
第一节腹部概 1

2
第二节腹壁
3 第三节腹膜和
腹膜腔
4 第四节腹腔器

5 第五节腹部常
用腧穴解剖
一境界与分区 二表面解剖
一腹前外侧壁 二腹后壁
一腹膜的结构和功能 二腹膜与脏器的关系 三腹膜形成的结构 四腹膜腔的分区
一结肠上区的器官 二结肠下区的脏器 三腹膜后隙的脏器
一大横 Dàhéng(SP 15,足太阴脾经) 二神阙 Shénquè(CV 8,任脉) 三天枢 Tiānshū(ST 25,足阳明胃经) 四曲骨 Qūgǔ(CV 2,任脉) 五鸠尾 Jiūwěi(CV 15,任脉) 六关元 Guānyuán(CV 4,任脉) 七中极 Zhōngjí(CV 3,任脉) 八气海 Qìhǎi(CV 6,任脉) 九中脘 Zhōngwǎn(CV 12,任脉)
局部解剖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 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行业
层次结构
腧穴
腹部
膀胱经
盆部
境界
中医药
内容
胸部 太阳
分区
全国
区 结构 少阳

局部解剖学归纳

局部解剖学归纳

《局部解剖学》知识点regional anatomy knowledge points一、名词解释。

1.翼点(pterion):位于颅骨的侧面,为额、顶、颞、蝶四骨相连处的一“H”型骨缝,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此处骨折会伴有该动脉撕裂出血,形成硬膜外血肿。

2.危险三角:内眦静脉可通过眼上静脉与颅内的海绵窦相交通,另外,面静脉还可经面深静脉、翼静脉丛与颅内海绵窦相交通,加之口角平面以上的面静脉通常无静脉瓣,因此,当面部感染时,通过上述途径可逆性蔓延至颅内导致海绵窦血栓或颅内感染。

3.腮腺(parotid gland):质软,色淡黄,呈楔形,底向外侧,尖向前内适对咽侧壁。

腮腺分为浅、深两部,通常以下颌支后缘或以穿过腮腺的面神经丛作为两部的分界。

4.腮腺床:腮腺的深面与茎突诸肌、颈内动、静脉和舌咽、迷走、副及舌下神经相邻,这些结构共同构成。

5.翼静脉丛(pterygoid venous plexus):位于颞下窝浅部,在翼内、外肌与颞肌之间。

翼静脉丛收纳与上颌动脉分支伴行的静脉,向后汇合成上颌静脉,会流到下颌后静脉。

6.海绵窦(cavernous sinus):位于蝶鞍两侧,前达眶上裂内侧部,后至颞骨岩部尖端。

为一对重要的硬脑膜窦,由硬脑膜两层间的腔隙构成。

窦内有颈内动脉、展神经通行。

在窦的外侧壁内,自上而下排列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与上颌神经。

7.神经点:是颈丛皮质浅出颈筋膜的集中点,约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是颈部皮神经阻滞麻醉的部位。

8.颈动脉鞘(carotid sheath):是颈筋膜在颈部大血管和迷走神经周围形成的筋膜鞘,上起自颅底,下续连纵膈;鞘内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等。

9.锁骨上三角(supraclavicular triangle)又称肩胛舌骨肌锁骨三角 omoclavicular triangle,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肩胛舌骨肌下腹与锁骨中1/3上缘之间,体表呈明显凹陷,故又称锁骨上大窝。

局部解剖学麻醉解剖学实际操作指导

局部解剖学麻醉解剖学实际操作指导

清理并观察出入梨状肌下孔的血管神经,注 意其位置关系。 向下追踪坐骨神经至腘窝上角处,观察其走 行并复习坐骨神经的体表定位法。
股后皮N
坐骨N
阴部N 阴部内A、V
臀下A、V、N
解剖并辩认股后区的肌肉
股二头肌长头
半腱肌 半膜肌
四、腘窝与小腿后区、踝后区
尸体俯卧位,作如图切口,翻起皮肤。
在腘窝中线处剖开浅筋膜,寻找小隐静脉,向下追踪至足背。


沿前面已解剖出的大隐静脉继续向下追踪,直至足背静脉弓处。
注意与其伴行的隐神经,向下追至足背内侧缘。
在小腿前外侧面下份浅筋膜内找出腓浅神经皮支,向下追至足背外侧缘。
腓浅神经
足背静脉弓
大隐静脉
隐神经
保留已解剖出的血管神经,去除浅筋膜。 在踝关节前方找到深筋膜增厚形成的
伸肌上支持带和伸肌下支持带。
桡动、静脉
掌长肌和指浅屈肌
在桡侧腕屈肌和指浅屈肌之间寻找正中神经。
尺动、静脉
尺神经
尺侧腕屈肌
尺神经
在尺侧腕屈肌的外侧寻找尺动、静脉和尺神经。
六、臂后区,前臂后区,手背
解剖手背,寻找桡神经浅支 ,尺神经手背支,手背静脉 网。
桡神经浅支
在手背作如图所示切口 ,翻起皮肤。上肢后区 其余部分皮肤则整个翻 起。
尸体取仰卧位,肩部垫高。 摸认体表标志:乳突,枕外隆凸,翼点。 切皮:先去除头发。
自枕外隆凸切至前发际。 上起颅顶,下至耳廓上端作纵切口。 剥去皮肤,保留浅筋膜。
一、颅顶部的解剖
解剖额顶枕区层次:
皮肤
浅筋膜 帽状腱膜及枕额肌
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颅骨外膜
一、颅顶部的解剖
寻认下列血管神经:

局部解剖学实验操作指南一、人体结构层次

局部解剖学实验操作指南一、人体结构层次

局部解剖学实验操作指南一、人体结构层次1.皮肤: 人体各部皮肤的厚薄很不一致,一般规律是腹侧(屈侧)面薄而背侧(伸侧)面厚。

但在手掌和足底恰相反,请在作皮肤切口时注意体会。

2.浅筋膜:也称皮下组织,配布全身。

在不同部位厚薄差异很大,除睑、乳头及男性外生殖器等处的筋膜不含脂肪外,其余各部都含有或多或少的脂肪。

浅筋膜内有皮神经和浅血管,较大的皮神经和浅血管通常在浅筋膜和深筋膜交界处。

在头颈、腋窝及腹股沟等部位的浅筋膜内有淋巴结存在。

3.深筋膜:位于浅筋膜深面,又称固有筋膜,为包裹着肌肉的纤维组织膜,各部厚薄不一,其形成物有肌间隔、肌鞘、神经血管鞘、支持带以及筋膜间隙等,血管神经干沿筋膜间隙走行。

4.肌:由肌腹和肌腱构成,肌腹红褐色,由肌束组成。

肌束的粗细和排列方向随肌的形态而有所不同。

清理肌时应先使肌处于紧张状态,认清其边界(如使肘关节微屈以辨认肱二头肌),循肌束走行方向清除表面的纤维组织。

阔肌的起止部移行于腱膜,长肌的起止部移行于腱。

每块肌都各有自己的神经和血管,其出、入肌的部位称神经血管门。

5.血管:动脉呈圆管状。

壁厚而有弹性,管内空虚,无凝血块;静脉壁较薄、弹性差,外形略扁,腔内往往有凝血块。

静脉属支多,吻合多。

浅静脉多单独行走,深静脉常与动脉伴行,与中、小型动脉伴行的静脉常是两条,分别位于动脉的两侧。

6.淋巴管和淋巴结:淋巴管与静脉很相似,深筋膜浅面者为浅淋巴管,伴浅静脉走行;深筋膜深面者为深淋巴管,伴深部的血管神经束走行。

淋巴管都比较细小,不易辨认和解剖,故不需解剖分离,只在淋巴结附近提起淋巴结进行辨认即可。

淋巴结为圆形或椭圆形小体,呈灰红色,常聚集成群,因是实质性结构,故较坚硬可触及。

7.神经:呈白色条索状,除皮神经外,常与血管伴行并被结缔组织包裹形成神经血管束。

二、局部解剖操作须知局部解剖学进行实地解剖的目的在于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人体各局部区域内结构和器官的位置、毗邻以及层次关系,为学习临床医学打好坚实的基础。

局部解剖学知识点整理

局部解剖学知识点整理

局解自主学习讨论提纲答案总论1、体壁层次,每层观察的主要结构有哪些?体壁由浅至深可分为皮肤、皮下组织(又称浅筋膜)、固有筋膜浅层、肌肉血管神经干层、固有筋膜深层(包括胸内筋膜和腹横筋膜等)、疏松结缔组织层、浆膜层(即胸膜和腹膜的壁层)。

观察略。

背部一、操作部分:1.背部常见体表标志有哪些?有何临床意义?体表标志(1)枕外隆凸(external occipital protuberance)(2)椎骨棘突(vertebral spinous processes)其中第7颈椎(隆椎)棘突较长,常作为辨认椎骨序数的标志。

(3)肩胛冈(spine of scapula)两侧肩胛冈内侧端的连线平对第3胸椎的棘突。

(4)肩胛骨下角平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为计数肋的标志。

(5)第12肋此肋与竖脊肌内侧缘构成肾区,肾炎时有叩击痛。

另外,经腰部作肾手术时,切口上端以第12肋为标志。

(6)髂嵴(iliac crest)临床上腰椎穿刺常在第3,4或第4,5腰椎肩进行。

2,皮肤切口选择?进刀角度及深度?见书上图,进刀角度:45度3、如何区别浅筋膜层的皮神经,浅血管?在背部需要特别注意哪些结构?(1)皮神经有颈、胸、腰神经的后支。

其中,枕大神经(greater occipital nerve)颈神经后支的分支,和枕动脉伴行,分布于颅后部的皮肤。

胸神经后支的分支穿斜方肌和背阔肌浅出至皮下。

臀上皮神经(superior clunial nerves)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组成,于竖脊肌外侧缘穿出锁胸筋膜,越过髂嵴上缘至臀部皮下。

臀上皮神经在越过髂嵴上缘处收到卡压,会引起腰腿痛。

(2)浅血管有枕动脉、肋间后和腰动脉的皮支。

其中,枕动脉(occipital artery)位于上项线斜方肌起始部的表面。

肋间后动脉和腰动脉皮支较细,位于脊柱两侧。

4.见下二、理论部分:1.听诊三角、列氏四角的围成及临床意义?答:(1)听诊三角(triangle of auscultation):下界为背阔肌上缘,内下界为斜方肌的外下缘,外界为肩胛骨的脊柱缘。

局部解剖学(Regional Anatomy)实习课教案

局部解剖学(Regional Anatomy)实习课教案

局部解剖学(Regional Anatomy)小班课教案——承德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张树彬第一讲绪论一、理论教学:50分钟(一)局部解剖的定义及学习的重要性局部解剖学是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研究人体各个局部区域内器官和结构的层次关系、位置、毗邻,体表标志及其临床应用的科学:局部解剖学是医学教育中的桥梁课。

举外科手术例子如:胃或甲状腺的相关手术,讲解层次、位置、毗邻的重要性。

(二)人体基本结构和分区人体可分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盆阴部、上肢、下肢和脊柱等8个区域。

基本结构大致相同为: 1.皮肤 2.浅筋膜 3.深筋膜 4.肌、血管神经束 5.骨(三)变异与畸形:变异是指出现率较低,对外观或功能影响不大的个体差异;畸形则指出现率极低,对外观或功能影响严重的异常形态结构。

畸形与某些变异(如动脉起点、分支和走行的类型等)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尸体解剖时应注意发现与观察。

(四)学习要求:1.先预习后解剖,举外科医生手术前必须熟悉手术入路的例子,基本要求同学课前做预习笔记,可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后每次课的课间进行检查。

2.无论是观察还是操作,都要按顺序进行,由浅入深,分清主次,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印像,体现出人体的立体层次关系。

3.加强合作,组间交流。

4.及时复习系解内容:系解是局解的基础。

5.平时成绩的评分办法及尸体操作评分标准。

二、抬尸体、清理室内卫生:120分钟一般要求:男同学清理尸体、抬尸体,女同学搞室内卫生(包括门窗玻璃、墙群、灯架、灯管、尸体台、水池、讲台、黑板、地面等)。

第二讲胸前外侧区一、理论讲授:60分钟(一)首先复习提问有关骨性标志:颈静脉切迹、锁骨、肩峰、胸骨角、剑突、肋弓等。

(二)简单介绍胸部的境界与分区(三)重点讲解胸部的体表标志和标志线(四)胸前外侧区的层次结构(重点讲授以“☆”示)1.皮肤2.浅筋膜1)皮神经(重点讲授皮神经的节段性分布及临床意义)☆2)浅血管3)乳房:位置与形态结构;淋巴回流☆3.深筋膜:锁胸筋膜?☆4.肌层二、实习操作辅导:120分钟(一)操作前对相关肌肉进行提问:如胸大肌、胸小肌、三角肌、前锯肌、肩胛下肌等。

局部解剖学操作指导(to一2班用)

局部解剖学操作指导(to一2班用)

局部解剖学操作指导(to一2班用)局部解剖学操作指导前言局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个局部层次结构及各器官之间的位置与毗邻关系的科学,是同学们进一步学习临床医学尤其是外科学的重要基础课程。

与系统解剖学的学习方法不同,局部解剖学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本人来完成。

课程以大量的实习课为主,由同学们依照局解操作指导为蓝本,通过自己动手进行尸体解剖来获取人体形态结构的知识。

老师只辅助性的从旁指导,和利用少量的理论课进行阶段小结。

因此,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判别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是保证本课程顺利进行的关键,需要在课程中着重培养和加强。

通过尸体解剖、观察和辨认,不仅能巩固已学过的系统解剖学知识,而且将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人体各局部的层次结构和各器官之间的毗邻关系,为将来学习临床医学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实践。

但是,要在尸体解剖的实践过程中有所收获,还需严格按照解剖操作的步骤和要求,充分利用宝贵的尸体标本,进行认真细致的尸体解剖和观察。

尽管受标本和学时所限,每个同学只能亲手完成小部分的解剖操作,但通过充分利用同班/组同学的解剖成果,即在解剖过程中及完结后,认真观察和辨认所解剖出来的结构,并对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时作好阶段性的归纳总结,全面掌握扎实的局部解剖学知识并非难事。

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进行实地解剖操作,有必要先对局部解剖的操作方法和要求做一简介。

一、解剖操作前准备1、每次课前应预习《局部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操作指导》,明确本次课的目的要求、解剖部位的层次结构和毗邻关系,以及操作步骤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进实验室前同学们应完成实习分组。

通常1个大组操作1具标本,每个大组又分成4个小组,各小组分别从标本的上肢或下肢开始解剖。

每个小组由3~5名同学组成为宜。

3、各小组成员要有分工,安排好主刀、助手、查阅教材(图谱)等工作的角色。

每个角色可定期或不定期轮换,使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主刀操作和担任辅助工作的机会。

系统解剖和局部解剖学学习方法

系统解剖和局部解剖学学习方法

系统解剖学学习方法在总体上,学习人体解剖学在必须遵循下列观点基础上,运用科学逻辑思维,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归纳综合,以期达到全面正确地认识人体的形态结构特征的目标。

1.用形态与功能统一的观点指导学习人体每个器官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器官的形态结构是功能的物质基础,功能的变化影响器官形态结构的改变,形态结构的变化也必将导致功能的改变。

如四足动物的前肢和后肢,功能相似,形态结构也相仿。

在劳动过程中,手从支持体重中解放出来,逐渐成为灵活地把握工具等适于劳动的器官;而人的下肢在维持直立行走中逐渐发育得比较粗壮。

加强锻炼可使肌肉发达,长期卧床可使肌肉萎缩、骨质疏松。

2.用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指导学习人体是由许多器官系统或众多局部组成的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任何一个器官或局部都是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器官或局部与整体之间、局部之间或器官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互相联系又互相影响的。

例如肌肉的附着可使骨面形成突起,肌肉的经常活动可促进心、肺等器官的发育,局部的损伤不仅可影响邻近的局部,而且可影响到整体。

3.用进化发展的观点指导学习人类是由动物经过长期进化发展而来的,是种系发生的结果,而人体的个体发生反映了种系发生的过程。

现代人类仍在不断发展变化中。

人体器官的位置、形态和结构常出现变异或畸形。

变异系指出现率较低,但对外观或功能影响不大的个体差异;畸形则指出现率极低,对外观或功能影响严重的形态结构异常。

变异和畸形有些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返祖(如多乳、有尾、毛人等)或进化(如手部出现额外肌)的表现,有些则是胚胎发育不全(如缺肾、无肢等)、发育停滞(如兔唇、隐睾、先天性心脏畸形等)、发育过度(如多指、多趾等)、异常分裂或融合(如双输尿管、马蹄肾等)或异位发育(如内脏反位)的结果。

人出生以后仍在不断发展,不同年龄、不同社会生活、劳动条件等等,均可影响人体形态结构的发展;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种族的人,以至于每一个个体均可有差异,这些是正常的普遍的现象。

局解练习题

局解练习题
(三)X 型题
1.胸骨角 ( ) A.平主动脉弓起始处 B.平上、下纵隔分界平面 C.平气管杈平面 D.平左主支气管与食管交叉处 E.平第四胸椎体下缘
2.胸膜顶( ) A.是覆盖肺尖部的胸内筋膜 B.高出锁骨中 1/3 上方 2~3cm C.前方邻锁骨下动脉 D.后方有颈交感干 E.上方有胸膜上膜
3.肺根( ) A.前方有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 B.后方有迷走神经 C.左肺根上方有奇静脉弓 D.右肺根上方有主动脉弓 E.下方有肺韧带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覆盖于额顶枕区的软组织,由浅入深依次分为




五个层次。而“头皮”是其
的合称。
2.颞区的软组织,由浅入深依次为



和 五层。
3.面部的感觉神经来自
,支配面肌的是

4.分布于颅顶的神经有





5.腮腺上缘有


穿出 。
6.下颌后静脉由

汇合而成,而颈外动脉最终分为

两支。
9.上颌动脉;-;翼外肌;耳颞神经;棘孔;硬脑膜
10.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翼外肌;下颌神经
11.颈外动脉;下颌骨;咬肌前缘;面静脉;部分面肌;面;下颌缘;颈
二、多选题
(一)A 型题
1.D; 2.C;
3.C
(二)B 型题
1.①E ②C ③E;
2.①D ②E ③E
(三)X 型题
1.ABCD; 2.CE; 3.CD; 4.ACDE; 5.AC;
7.腮腺管由
的前缘发出,在 下一横指处.横越 肌 , 转向内穿 肌,

潜行,最终开口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腮腺相关的临床应用
腮腺鞘浅层厚,深层薄。由于鞘与腺体结合紧密并发出小隔分隔腮腺,故当腺体化脓时可使腮腺小叶成为独立散在小脓灶,所以在诊断时,不能单纯依靠波动感作为化脓的指征。腮腺脓肿切开引流时,应使用尖血管钳穿破脓腔,以免损伤面神经和形成腮腺瘘。还应通开各腮腺小叶的脓腔以利引流。
2、神经:面部感觉神经来自三叉神经皮支,支配面肌运动的神经来自面神经分支。
(1)面神经:由茎突孔出颅后,从腮腺后面进入腺体,在腮腺内分为上、下两干,然后再分支并相互交织成丛,最后呈扇形分为五组小支分别从腮腺上、下及前缘穿出,支配面部表情肌。其分支如下:
颞支:多为2支,由腮腺上缘穿出,越过颧弓中份浅面,支配眼轮匝肌上份及额肌。临床上此组分支损伤,可导致同侧额纹消失。
(2)浅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并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将皮肤与帽状腱膜紧密连接(故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三层共同组成致密的“头皮”),并将浅筋膜分成许多含脂肪、血管、神经等小格,且血管与结缔组织小梁连接紧密。故临床上此层感染时渗出物不易扩散,早期可压迫神经末梢引起剧痛,创伤时血管断端不易自行收缩闭合,出血较多,伤口常需压迫或缝合止血。
颅顶部血管、神经主要位于浅筋膜内,其特点为:①动脉、静脉及神经多伴行,均自下而上向颅顶部集中(呈放射状走行),临床上颅顶手术时应以颅顶为中心呈放射状作切口;在开颅手术时,皮蒂应留在下方。②血供丰富,动脉间吻合成网状,损伤时易出血且量较大,但伤口抗感染力强且愈合快。③神经分布相互重叠,临床上单纯的神经主干阻滞麻醉效果往往不理想,常需在创口部位补浸润麻醉。
此区颅骨外膜较薄并紧贴颞骨表面,临床上此区很少发生骨膜下血肿;骨膜与颞肌之间为脂肪填充的颞深间隙,该间隙向下经颧弓深面连颞下间隙,再向前与面部颊脂垫延续。
(三)颅顶部血管神经
按分布区域不同,可分为前、外侧和后三组:
前内侧组:滑车上动脉、静脉、神经
前外侧组:眶上动脉、静脉、神经
耳前组:颞浅动脉、静脉、耳颞神经
2、浅筋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血管、神经及腮腺管等穿行其中,且血管、神经分布丰富;睑部皮下脂肪少而疏松,水肿时此处显现较早;其颊部脂肪较丰富,称颊脂体。
(二)面肌(表情肌)
面肌属皮肌,薄而纤细,起于面部诸骨,止于皮肤,由面神经发出分支支配。如表情肌或面神经损伤,可导致面部表情障碍(面瘫)或有额纹消失,不能闭眼,食物积于齿颊之间等体征。
中央小而且浅的窝是垂体窝,容纳垂体。垂体窝两侧有硬脑膜形成的海绵窦。
1、垂体窝
(1)毗邻(或构成)
顶:鞍膈(硬脑膜形成)、视交叉和视神经(均位于鞍膈的前上方)。
底:蝶窦(隔一层薄骨壁)。
前方:鞍结节。
后方:鞍背。
两侧:海绵窦。
(2)内容:垂体。
(3)临床意义
垂体肿瘤时,向前上方可压迫视交叉和视神经,出现视觉障碍等;向下方、前方、后方会压迫相应的骨质,甚至导致骨质破坏;向两侧可压迫海绵窦内结构(如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等),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垂体肿瘤切除时,要注意保护视交叉和视神经、海绵窦、颈内动脉等
(2)穿经腮腺的结构
3、腮腺咬肌筋膜
来自颈深筋膜浅层,在腮腺后缘分为浅、深两层包裹腮腺构成腮腺鞘,在腮腺前缘处,浅、深两层筋膜又合为一层覆盖于咬肌表面,直达该肌前缘,称为咬肌筋膜。腮腺鞘的浅层很致密,深层较薄弱;鞘与腺体结合紧密并发出许多间隔伸入腺实质,将腮腺分为若干小叶。
4、腮腺管
自腮腺前缘深面发出,管壁厚而坚韧,在距颧弓下方约一横指处,向前经咬肌表面至该肌前缘,继而以直角折转向内穿颊肌,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冠相对的颊粘膜上,开口处粘膜隆起形成腮腺乳头。临床上可经腮腺乳头插管进行腮腺造影。
耳后组:耳后动脉、静脉、枕小神经
③后组:枕动脉、静脉、枕大神经
前内侧组于眶上缘的内侧穿出,分布于额区内侧。前外组于眶上切迹(孔)穿出,分布于额顶区。外侧组的耳前组在耳屏的前面,在颧弓后端表面向上穿行,分布于耳前及颞区;并可在颧弓后端靠耳屏前约1cm处可触摸到颞浅动脉的搏动。耳后组血管分布于腮腺与耳廓。神经分布于耳廓及其周围的大部分皮肤。后组穿经枕三角分布于枕部。
(5)颅骨外膜:薄而致密,与颅骨表面连接疏松,易剥离,但在骨缝处与颅骨缝间组织愈着紧密,临床上发生在此层深部的血肿,常局限在某一块颅骨的范围内。
(二)颞区
1、层次(浅→深)
皮肤→浅筋膜→.颞筋膜浅层(颞浅筋膜)→颞筋膜深层(颞深筋膜)→颞肌→颅骨外膜
2、特点
此区皮肤薄而松弛,伤口或手术切口容易缝合。
外侧:(上→下)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上颌神经。
(2)穿经血管、神经
颈内动脉、展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及三叉神经的眼神经和上颌神经等。
(3)临床意义
海绵窦内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将窦腔分隔成小的间隙,其内血流缓慢,临床上感染时容易血栓形成;海绵窦与颅外静脉(丛)连通广泛,面部、腹膜后隙等部位的化脓性感染,可通过相应的途径引发海绵窦炎与血栓形成;海绵窦内血栓可压迫穿经该窦的脑神经等结构而出现系列临床症状;临床上实施垂体或三叉神经节手术时,注意勿损伤此窦。
(2)面静脉:起自内眦静脉,伴行于面动脉的后外方,穿行于表情肌之间,至下颌角下方,与下颌后静脉前支汇合,再穿深筋膜于舌骨平面注入颈内静脉。内眦静脉与眼上静脉相连,后者注入海绵窦;面静脉经面深静脉至翼静脉丛也与海绵窦相连。面静脉缺乏完整的瓣膜。面部感染可通过上述途径逆行蔓延至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因此,面静脉所经过的鼻根与左右口角之间区称为“危险三角”。
二、颅底
颅底分内、外两面。颅底内面自前向后分别形成颅前窝、颅中窝和颅后窝,且明显表现为前高后低。
(一)颅前窝
由筛骨的筛板和额骨的眶板构成。左右两侧容纳左右大脑半球额叶,中部有嗅丝经筛孔入鼻腔,此处骨折或脑膜损伤可导致脑脊液鼻漏。
(二)颅中窝
由颞骨岩部和部分鳞部以及蝶骨体和蝶骨大翼等构成。其骨质厚薄不一,鼓室盖和垂体窝处的骨质较薄,临床易发生骨折。鼓室盖下方有鼓室,此处骨折可致脑脊液和血液流入鼓室,并可再经咽鼓管入咽,或者经破裂的鼓膜顺外耳道流出;垂体窝下方为蝶窦,此处颅底骨折,脑脊液和血液经蝶窦可流入鼻腔。
浅筋膜内疏松结缔组织较多,其中穿行的血管、神经主要是颞浅动、静脉和耳颞神经等。
颞深筋膜致密坚韧,上方附着于上颞线,向下逐渐分为两层分别附着于颧弓内、外侧面,此两层间构成颞筋膜间隙,容纳颞中血管及脂肪组织。
颞肌发达,与颞筋膜共同对其深部结构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临床上常选颞区为开颅手术入路;颞肌与颞深筋膜下部之间有脂肪填充的颞浅间隙。
后界:乳突及胸锁肌上份前缘。
上界:颧弓外耳道。
下界:下颌骨下缘。
(二)结构
从浅到深大致为:皮肤、浅筋膜、浅层血管神经、腮腺咬肌筋膜、腮腺浅部、腮腺峡部及穿行其间的血管和神经、咬肌、下颌支、腮腺深部等。这里着重介绍腮腺。
1、腮腺的位置及形态
腮腺位于外耳道的前下方,上平颧弓,下平下颌角,后达乳突和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前邻咬肌表面。呈底向外侧、尖向内侧的锥体形,通常以下颌支为界分为浅、峡、深三部分,浅部覆盖于下颌支与咬肌后份浅面,峡部适对下颌支后缘,有时缺如或不完整,深部位于下颌后窝及下颌支深面;腮腺深部发生肿瘤时,表面不易察觉,但可突向咽旁间隙,从口内可见到咽侧壁隆起,应予注意。
颞浅动脉的临床应用:由于颞浅动脉的位置恒定而浅表,临床上不仅用来监测脉搏,而且在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还可经该动脉逆行插管,注入化疗药物。颞浅动脉、上颌动脉、颈外动脉三者的位置关系,对于正确进行逆行插管术关系密切。多数颞浅动脉与颈外动脉呈一直线,但少数可呈一定角度(120度~170度),尤其老年人颞浅动脉多迂曲,以致与颈外动脉之间也常呈一角度,也有颞浅动脉发自上颌动脉;颞骨颧突根部上缘与颈总动脉分叉点(在体表约平甲状软骨上缘)之间的距离平均为8.7厘米,是决定插管长度的重要标志。此外颞浅动脉顶支的管径和长度,都适合在颅内、外搭桥术中使用。
1)组织薄而疏松,其连接的浅、深两层之间活动性大,临床上头皮撕脱伤常发生于该层;开颅手术时亦常在此层游离并翻起皮瓣。
2)范围广,此间隙前至眶上缘、后达上项线、两侧为颞区,临床上此层出血或感染积脓时,可蔓延至整个颅顶。
3)此间隙有导血管(即导静脉)经颅骨的板障静脉与颅内硬脑膜窦相通,因此,临床上发生在此间隙的感染,可继发颅骨骨髓炎或向颅内扩散,导致颅内感染,故该间隙被称为颅顶部软组织的“危险区”。
颧支:3~4支,由腮腺上缘前份穿出,与面横动脉伴行,支配眼轮匝肌、颧肌及提上唇肌等。
颊支:3~4支,由腮腺前缘穿出,可分为上、下主支平行于腮腺管上、下方行走。支配颊肌与口轮匝肌等。
下颌缘支:1~2支,于腮腺下端穿出,在颈阔肌深面,跨面血管浅面,沿下颌骨下缘前行,支配降下唇肌、颏肌等。在下颌下三角进行手术时,应在下颌骨下缘下方1.5~2厘米处做切口为宜,以防损伤此支而致口角歪斜。
第一节颅部
一、颅顶软组织层次结构及特点
颅顶分为额顶枕区和颞区。
(一)额顶枕区
1、层次(浅→深)
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颅骨外膜
2、特点
(1).皮肤:厚而致密。此层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含有大量毛囊、汗腺、皮脂腺,为临床上疖、皮脂腺囊肿的好发部位。二是血供丰富,外伤后易出血,伤口也易愈合。
第一章头部
头部分为颅部和面部两部分。颅部可再分为颅顶、颅底及其间的颅腔,颅腔内容纳脑及脑膜等;面部则有眼、耳、鼻、舌等特殊感觉器官。鼻与口腔分别为呼吸、消化系统的起始部。
头部向下与颈部相连,其界线为: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上项线和枕外隆凸的连线。
颅部和面部的分界线是:眶上缘、颧弓、外耳门上缘、乳突的连线。
(3)帽状腱膜:为坚韧致密腱膜。前、后分别与额肌、枕肌相连,两侧与颞筋膜浅层(颞浅筋膜)相延续。临床上头皮创伤若未伤及此层,伤口裂开不明显,如果损伤该层(特别是横向损伤时),由于额、枕肌收缩而致伤口裂开明显,此时处理伤口时应注意缝合此层。
(4)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是帽状腱膜与颅骨外膜之间的潜在性间隙,由少量的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又称腱膜下(间)隙。此层主要有三个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