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办法
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管理制度
![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f3ad613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7a.png)
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管理制度1. 简介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企业生产经营安全和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有效控制和管理重大危险源,制定并严格执行的管理办法。
2. 目的本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保护重大危险源所带来的潜在危险能力,规范重大危险源的分级监控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预防和减少重大事故的发生,确保企业的安全稳定运行。
3. 高危、中危、低危等级划分根据相关危险源的危害因素、潜在风险和威胁等级,进行分级划分: - 高危:具有严重危险性和潜在风险的危险源,可能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重大损失; -中危:具有一定危险性和潜在风险的危险源,可能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一定的损失; - 低危:具有较低危险性和潜在风险的危险源,可能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较小的损失。
4. 重大危险源的监控与管理4.1 监控要求根据危险源的不同等级,制定相应的监控要求: - 高危危险源:进行24小时全天候监控,配备专人负责实时监测,定期进行巡检和维护; - 中危危险源:进行每日监控,配备专人负责日常巡检和维护; - 低危危险源:进行定期监控,定期巡检和维护。
4.2 监控措施根据危险源的特点和监控要求,采取以下监控措施: - 高危危险源:采用实时监控系统,包括视频监控、报警设备等,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 中危危险源:采用定时巡检和定期维护措施,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 低危危险源:采用定期巡检和维护措施,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3 监控记录与报告对于重大危险源的监控记录和报告,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 - 必须建立监控记录台账,记录相关设备的检查情况、维护记录、异常情况等; - 定期编制监控报告,包括监控情况总结、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等内容; - 建立监控数据备份和存档制度,确保信息的安全保存。
5. 重大危险源的预防与处置5.1 预防措施根据危险源的不同等级,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 高危危险源:进行严格的安全防范措施,包括安全设施的建设、培训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等; - 中危危险源:加强安全培训和岗位责任制,建立和完善应急预案; - 低危危险源: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办法
![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176ceab2453610661ed9f4ee.png)
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危险源(点)分级控制管理,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运用安全系统工程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强化安全保障体系的有效手段。
第二条危险源(点)分级控制管理制度是针对生产过程中每个危险源(点)的设备、环境、人的行为和安全管理等诸因素,以控制危险因素为中心,确实保障生产经营工作顺利进行和职工的安全、健康促进安全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而制定。
第二章危险源(点)确定和划分第三条危险是指存在于系统、设备、操作中的一种潜在条件或状态,当受到激发时,可能发生或酿成人员或系统的损害。
第四条危险因素是指生产过程中潜在危险和触发条件和组合,是事故致因的集合。
这些组合或集合,本办法主要分为不安全行为(人的因素)、不安全状态(物的因素)和管理缺陷因素等三大类。
第五条不安全行为(人的因素)主要构成:(1)违反职工安全通则;(2)使用工、器具防护品欠妥;(3)违章作业;(4)在不安全地点作业,无防护措施;(5)协同作业指挥联系失误;(6)其他不安全行为。
第六条不安全状态(物的因素)主要构成:(1)设备存在缺陷或失修;(2)安全通道不畅通;(3)定置管理差;(4)防护用品不合格;(5)作业场地危险因素未消除;(6)工器具有缺陷;(7)安全防护装置欠缺或失修;(8)其他不安全状态。
第七条不良环境,如作业环境照明不良等;第八条管理缺陷主要构成:(1)操作人员未经培训不懂作业程序、方法;(2)特殊工种人员无证上岗;(3)身体患有职业不适应症、禁忌症上岗;(4)班前会未按程序召开,不讲作业安全事项;(5)隐患整改不及时,不安全;(6)大、中、临时抢修无安全措施;(7)违章指挥或强令冒险作业。
第九条危险是一种潜在的条件或状态,触发条件千差万别。
运用安全系统工程分析方法,能准确辨识,但危险源(点)的危险因素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宏观"表征形态-危险形态。
危险源分级管理制度
![危险源分级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0855e68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21.png)
危险源分级管理制度1. 引言危险源是指那些可能对人身安全、生产设施、环境等造成损害或者危害的因素、条件或者非正常状态。
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危险源,保障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必须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危险源分级管理制度。
本文档将介绍危险源分级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2. 定义2.1 危险源危险源是指那些可能对人身安全、生产设施、环境等造成损害或者危害的因素、条件或者非正常状态。
危险源可以分为自然灾害、人为因素、设备因素等多种类型。
其具体种类和性质会根据不同的领域和行业而有所差异。
2.2 分级管理分级管理是指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程度,将危险源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通过分级管理可以合理、有针对性地对危险源进行控制和处理。
3. 制度目的危险源分级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危险源,从而保障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具体目标包括:•对危险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和评估。
•建立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
•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损失。
4. 危险源的分级与评估4.1 分级原则危险源的分级应遵循以下原则:•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分类。
•根据可能的危害程度进行分级。
•根据可能发生的频率进行分级。
•根据控制措施是否已经采取进行分级。
4.2 分级标准根据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危险源的分级标准会有所不同。
以某电力公司为例,其危险源分级标准如下:•一级危险源: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危险源。
•二级危险源: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危险源。
•三级危险源:可能导致轻微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危险源。
4.3 评估方法危险源的评估可以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其中,定性评估主要是对危险源进行描述和分类,定量评估则是通过数据分析和计算得出具体的评估结果。
5. 管理措施与应急预案5.1 管理措施根据危险源的分级,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是危险源分级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分级控制管理办法(13页)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分级控制管理办法(13页)](https://img.taocdn.com/s3/m/d066257c2e3f5727a5e96285.png)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分级控制管理办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分级控制管理办法1 范围本标准明确了生产经营活动中安全生产领域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分级控制工作的基本原则、职责分工、主要内容和相关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集团公司系统生产经营性企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指南》GB/T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 641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33000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安委办﹝2016﹞3号)《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关于遏制重特大事故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浙能生﹝2016﹞474号)3 术语和定义3.1 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3.2 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及由之造成的人身伤害、健康损害、设备设施损坏以及周边环境的严重性的组合。
根据风险大小,将风险分为四级,即低风险、一般风险、较大风险和重大风险。
3.3 风险评估对危险源存在的风险进行客观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有效性进行分析以及确定风险等级、确认风险是否可接受、采取哪些措施加以控制的过程。
3.4 分级控制根据不同危险源及其风险等级,确定控制级别,并从人员配备、人员能力、人员培训、设备设施、制度和规程等方面制订清晰的分级控制措施,并明确责任人。
4 工作原则4.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分级控制工作应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科学辨识、客观评价、分工负责的原则,从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围绕人、机(包括设备设施和原辅物料等生产资料)、环境、管理四要素,逐级确定企业级、部门级、班组级、岗位级风险控制清单和措施,并汇编成简明扼要的“一企一册、一部一册、一班一册、一岗一册”。
018危险源点分级控制管理办法2010修改后23
![018危险源点分级控制管理办法2010修改后23](https://img.taocdn.com/s3/m/877170124693daef5ff73db9.png)
文件编码:ZY.24.018—2010 ( A )作业文件危险源(点)管理办法第A版2010-9-1发布2010・9・10实施长治市瑞达焦业有限公司发布文件修改履历长治JWMk郁艮公司作业文件危险源(点)管理办法ZY.24.018—2010 ( A )1目的为完善和强化安全管理,有效的控制作业场所和生产建设中的危险源(点),确保职工的安全、健康及生产建设的顺利进行,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公司内各单位。
3引用文件本文发布时,所引用的文件均为有效版本,所有文件均会被修订,使用本文件的各单位应使用下列文件的最新有效版本。
3.1 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3.2原冶金部《冶金企业危险源(点)分级控制和管理暂行办法》3.3 ZY.12.001.21-2008《危险源(点)分级控制管理办法》4定义本文件引用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中的定义和以下定义。
危险源(点):是指在企业里存在潜在的危险因素、可能发生事故的设备、作业场所和岗位。
这些设备、场所和岗位一旦发生事故,会导致人身伤亡、建筑物破坏、设备损坏和引起爆炸与火灾,是重点控制和管理部位。
危险源:是指具有能量的物质与行为,通过触发因素作用,可使其能量失控导致人体伤害和财产损失。
5职责5.1安全科负责督促各生产单位对生产现场的危险因素进行勘察、调查、分析,对重大的危险源实施重点监控;负责对危险源的情况进行分1/5ZY.24.018—2010 ( A )析、上报和督促处理。
5.2各单位负责对本单位生产现场的危险因素进行勘察、调查、分析、上报和对处理情况进行监控,并做好监控记录。
5.3设备科负责对各单位上报的危险源(点)进行安排处理和监督检查设备的安全运行曆况。
5.4综合管理科负责危险源等各类标识牌的制作和安装。
6内容及要求6.1组织领导公司成立以生产副经理为组长的公司危险源(点)管理小组,各车间、科室、公司工会等单位为小组成员单位。
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办法
![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03b80831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bd.png)
不安全源分级掌控管理方法一、前言不安全源是指能够造成人、财、物损失和环境污染的因素,其风险等级的不同决议了其危害程度和需要实行的掌控措施。
对于企业来说,不安全源管理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基础,也是管理风险的紧要手段。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不安全源分级掌控管理方法,对于实现安全生产目标具有紧要的意义。
二、不安全源的分级掌控管理不安全源的分级掌控管理是指基于不安全源的风险等级,实行相应的掌控措施,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日常管理和改进。
其核心思想在于,对于不同的不安全源实行不同的掌控策略和管理方式,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不安全源的分级掌控管理包括以下步骤:1.不安全源分类将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源以其性质、来源、造成后果等方面进行分类。
如化学类、物理类、机械类、环境类等。
2.不安全源评价对各类不安全源进行评价,确定其风险等级。
评价包括不安全源的频率、可能性和危害的大小等方面。
3.不安全源掌控依据不安全源风险等级订立适当的掌控措施,使其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内。
掌控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人员培训和应急预案等。
4.监控和改进定期进行不安全源监测和评估,适时发觉和排出隐患,并通过总结阅历和方法的不断改进,提高整个不安全源掌控管理的水平。
三、不安全源的分类及风险等级企业中的不安全源类型繁多,本文仅选取其中的几种进行分析。
1. 化学类不安全源包括有毒有害化学品、易燃易爆物品等。
其风险等级一般采纳显性安全评价法进行评估。
其中毒性物质的评价可采纳LD50(剂量致死率)和LC50(浓度致死率)等方法,依据国家标精准定风险等级。
易燃易爆物质评估可采纳可燃性和爆炸性等指标,依照国家标准进行等级评估。
2. 物理类不安全源包括高温、高压、辐射、噪声、振动等。
其评价包括频率、可能性和危害等指标。
以高温为例,评价依据包括对人体的热负荷、高温区域的划分和作业时间等方面进行评估,最后确定风险等级。
3. 机械类不安全源包括机械设备、运输工具、起重设备等。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范文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e160c39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d9.png)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范文一、目的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预防和控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在公司内部建立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明确相关责任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风险管控。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部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存在风险点和危险源的场所和岗位。
三、定义1. 风险点:指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事故的位置或环节。
2. 危险源:是指可能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损害的物质、设备或行为。
3. 分级管控:根据危险源的性质、级别和可能带来的风险程度进行分类,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四、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1. 风险点和危险源的确定:公司各部门应对各类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和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并制定相关控制措施。
2. 风险点和危险源的分级:根据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引发的事故后果,将其分为高、中、低三级。
(1) 高风险点和危险源:可能引发重大事故,致使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的风险点和危险源。
(2) 中风险点和危险源:可能引发一般事故,致使人员轻伤、财产受损和环境受到轻微污染的风险点和危险源。
(3) 低风险点和危险源:可能引发轻微事故,致使人员受轻微伤、财产受到轻微损失和环境有轻微污染的风险点和危险源。
3. 管控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根据危险源的分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并确保其有效实施。
(1) 高风险点和危险源:应采取最严格的管控措施,确保风险的最大程度降低。
(2) 中风险点和危险源:应制定适当的管控措施,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3) 低风险点和危险源:应制定基本的管控措施,确保风险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4. 相关责任和监督: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应对风险点危险源的管控工作负责,并对相关岗位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措施的有效实施。
5. 安全培训和意识提升:公司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相关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
五、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的监督与改进公司应建立监督机制,定期对风险点危险源的管控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风险的有效管控。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危险源管理办法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危险源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e92134a8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1e.png)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危险源管理办法一、引言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生产经营环境中,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营以及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危险源管理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任务。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本企业内所有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危险源管理工作。
三、术语和定义(一)安全风险安全风险是指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财产损失的严重性的组合。
(二)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三)风险分级根据风险的大小和严重程度,将风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
四、管理职责(一)企业主要负责人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危险源管理工作全面负责,为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
(二)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危险源管理制度,组织开展风险评估和分级工作,监督各项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
(三)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管控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四)员工参与本岗位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工作,严格执行各项管控措施。
五、安全风险分级(一)风险分级原则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将风险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
(二)风险评估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如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风险矩阵法等。
(三)风险分级标准1、重大风险:风险值大于 320,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或严重的环境破坏。
2、较大风险:风险值在 160 320 之间,可能导致较大人员伤亡、较大财产损失或较严重的环境破坏。
3、一般风险:风险值在 70 160 之间,可能导致人员伤亡、一定财产损失或轻微的环境破坏。
4、低风险:风险值小于 70,一般不会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
六、危险源辨识(一)辨识范围涵盖企业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等。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分级监控管理办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分级监控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4666c355ba1aa8114531d908.png)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分级监控管理制度一、目的及适用范围为准确辨识作业场所存在的潜在危险,采取控制措施,实现对危险的预知预控,确保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生产、储罐、物流区域及与其相关的辅助设施。
二、定义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可以是含有能量的物质,或导致物质能量释放的行为。
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潜在风险的过程。
风险评价:评价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三、职责1、生产部与安全环保部负责指导各部门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审核各部门危险源辨识评价资料,对落实情况实施监督和考核。
2、各部门负责定期组织开展本单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活动,制订、落实风险防范措施,定期上报危险源辨识评价资料。
四、工作程序(一)危险源辨识准备1、在危险源辨识前,公司成立安全、设备、技术部门和现场人员组成的危险源辨识小组。
2、确定辨识单元(作业点/工序/部位),掌握辨识单元基本情况和安全要求及危险源类别;工业生产作业过程的危险源一般分为八类:(1)化学品类:毒害性、易燃易爆性、腐蚀性等危险物品;(2)辐射类:放射源、射线装置、及装置等;(3)有害作业类: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4)特种设备类:压力管道;(5)电气类:高电压或高电流、高速运动、高温作业、高空作业等非常态、静态、稳态装置或作业;(6)土木工程类:建筑工程、水利工程等;(7)交通运输类:产品车、牵引车、试验车等;(8)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和人机工程学因素等(二)危险源辨识方法对危险源的辨识采用现场排查法,由辨识小组人员在现场对照危险源分类进行识别、观察,确定危险源,并利用经验或根据事故经验、教训对其潜在风险进行严谨、细致分析、预测、推断,填写《危险源调查表》(附件1)(三)危险源风险评价1、利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确定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确定作业场所危险源风险等级,这三种因素及赋分标准见下表:发生的可能性(L)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发生可能造成的后果(C)2、由辨识小组成员共同确定每一的LEC各项分值,然后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3、将D值与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中的分值相比较,进行风险等级划分;评价情况填入《(LEC法)评价表》(附件2)内。
重大危险源及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法
![重大危险源及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77686d7ccf84b9d528ea7aad.png)
重大危险源及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法1 目的按照《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法(试行)》、《水利部关于开展水利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指导意见》(水监督〔2018〕323号)、《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导则(试行)》(办监督函〔2018〕1693号)等有关文件的要求,明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程序、要求和方法,全面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强化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切实做好安全风险管控各项工作,制定本办法。
2 适用范围本办法规定了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和风险控制的职责、方法、范围、流程等要求,适用于本公司重大危险源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3 主要职责3.1 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研究解决重大危险源/重大风险管控方案。
3.2 公司安全环保部(1)负责组织制定、完善公司重大危险源及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法;(2)定期发布公司重大危险源及安全风险清单及管理方案;(3)对重大危险源及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3.2 公司其他职能部门负责对其职责管理范围内的重大危险源及安全风险进行登记建档和监控,审查项目重大危险源/重大风险监控实施方案,并检查验收实施效果。
3.3 分(子)公司(1)组织对重大危险源及安全风险的安全专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进行评审,并督促落实;(2)从技术上组织本质安全研究攻关活动,推广应用有关安全技术应用和安全防护工作;(3)监督、检查、指导本单位范围的各项目的重大危险源及安全风险的控制措施落实情况;(4)监督落实现场重大危险源及安全风险管控的投入;(5)建立安全生产事故与突发事件应急预案;(6)根据事故级别,组织或参与调查、处理重大危险源及安全风险造成的各类事故、事件。
3.4 项目部(1)落实重大危险源及安全风险管理与监控责任制度,明确所属各部门和有关人员对重大危险源及安全风险日常安全管理与监控职责;(2)组织开展危险源辨识、评价工作,负责现场各类重大危险源的识别、登记建档、监督检查,落实控制措施;(3)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及安全风险清单,并按规定定期报备;(4)根据危险源辨识情况,制定安全监控措施和管理方案,并根据相关安全技术措施进行控制及监管;(5)组织开展危险源,尤其是重大危险源及安全风险的宣传教育和知识培训;(6)制定并及时完善重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装备,并适时进行应急演练;(7)及时如实报告重大危险源及安全风险造成的各类事故、事件。
[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级管控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501f098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cb.png)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科学辨识本工程范围内作业场所和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源,规范项目部安全风险管理,防范重大事故发生,确保项目部安全生产顺利进行,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手册》3、业主相关规定4、项目《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第三条适用范围本文件适用于项目部及所属劳务队第四条工作原则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工作应遵循〃动态管理、风险评估全过程分阶段实施、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第二章危险源辨识评价第五条危险源相关概念一、危险源危险源:是英文Hazard一词的汉译,又被译作危害因素,《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11中,把其定义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二、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将其定义为: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对是否为重大危险源的评价就是基于其具有有害物质(危险化学品)数量的多少,一旦失控可能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如死亡半径等)来确定。
因此工程施工中不适用重大危险源这个概念。
如果要使用这个概念,应该定义为经评价后的重大风险作业对应的危险源。
三、两类危险源理论危险源(Hazard)既包括不安全的根源,也包括不安全的状态与行为,但重大危险源中的危险源,指的则是能量或有害物质之类的不安全的根源,而不包括不安全的状态与行为。
东北大学的陈宝智教授根据危害因素(hazard)的性质特点,提出了两类危险源(hazard)理论:第一类危险源:是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包括生产过程中各种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
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它具有的能量越多,发生事故后果越严重,具有客观性。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分级控制管理办法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分级控制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56663e2958fb770bf78a5533.png)
目录1 编制依据 (1)2 工程概况与安全生产状况 (1)2.1工程概况 (1)2.2安全生产现状 (1)2.2.1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配置现状 (1)2.2.2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现状 (2)3 危险源辨识 (2)3.1适用范围 (2)3.2危险源辨识和危险评价过程 (2)3.2.1 危险源辨识流程 (2)3.2.2 危险源辨识过程 (2)3.3危险源辨识 (3)3.3.1 辨识范围 (3)3.3.2考虑七种危害因素 (3)3.3.3覆盖三种时态: (3)3.3.4考虑三种状态 (4)3.3.5 辨识方法 (4)3.3.6危险分级 (4)3.3.7危险源分类 (4)3.4开展危险源辨识 (5)3.4.1 成立危险源辨识领导小组 (5)3.4.2 职责划分 (5)3.4.3 危险源辨识准备 (5)3.4.4 危险源辨识过程 (6)4 危险源风险评价 (7)4.1评价方法 (7)4.1.1 专家评估方法 (7)4.1.2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7)4.2风险评价标准 (8)4.3危险源评价相关要求 (9)5 危险源分级控制 (9)5.1重大危险源 (9)5.2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 (10)5.2.1施工用电 (10)5.2.2爆破作业 (12)5.2.3其他控制措施 (13)6 危险源管理 (14)6.1规章建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14)6.2根据已辨识的重大危险源制定控制措施 (14)7 处罚措施 (16)8 附则 (17)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项目部危险源辨识、评价与分级控制管理办法1 编制依据(1) XX铁路公司筹备组发布的《新建贵阳至广州铁路站前工程施工总价承包招标文件》招标编号JS2008-092);(2)XXXXXXX初步设计线路平面图(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上、下册;(4)《企业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5)《生产过程危险源和有害应诉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6)《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7)《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1999。
重大危险源及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法
![重大危险源及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4922d44b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d9.png)
重大危险源及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法1目的按照《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法(试行)》、《水利部关于开展水利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指导意见》(水监督〔2018〕323号)、《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导则(试行)》(办监督函〔2018〕1693号)等有关文件的要求,明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程序、要求和方法,全面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强化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切实做好安全风险管控各项工作,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本办法规定了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和风险控制的职责、方法、范围、流程等要求,适用于本公司重大危险源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3主要职责3.1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研究解决重大危险源/重大风险管控方案。
3.2公司安全环保部(1)负责组织制定、完善公司重大危险源及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法;(2)定期发布公司严重危险源及安全风险清单及管理方案;(3)对重大危险源及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3.2公司其他职能部门负责对其职责管理范围内的重大危险源及安全风险进行登记建档和监控,审查项目重大危险源/重大风险监控实施方案,并检查验收实施效果。
3.3分(子)公司(1)组织对重大危险源及安全风险的安全专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进行评审,并督促落实;(2)从技术上组织本质安全研究攻关活动,推广应用有关安全技术应用和安全防护工作;(3)监视、检查、指导本单位范围的各项目的严重危险源及安全风险1的控制措施落实情况;(4)监视落实现场严重危险源及安全风险管控的投入;(5)建立安全生产事故与突发事件应急预案;(6)根据事故级别,组织或参与调查、处理重大危险源及安全风险造成的各类事故、事件。
3.4项目部(1)落实严重危险源及安全风险管理与监控责任制度,明确所属各部门和有关人员对严重危险源及安全风险日常安全管理与监控职责;(2)组织开展危险源辨识、评价工作,负责现场各类严重危险源的识别、登记建档、监视检查,落实控制措施;(3)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及安全风险清单,并按规定定期报备;(4)根据危险源辨识情况,制定安全监控措施和管理方案,并根据相关安全技术措施进行控制及监管;(5)组织开展危险源,尤其是严重危险源及安全风险的宣扬教育和知识培训;(6)制定并及时完善重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装备,并适时进行应急演练;(7)实时如实报告严重危险源及安全风险形成的各类事故、事件。
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办法
![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3dae50c1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3a.png)
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危险源(点)分级控制管理,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运用安全系统工程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强化安全保障体系的有效手段.第二条危险源(点)分级控制管理制度是针对生产过程中每个危险源(点)的设备、环境、人的行为和安全管理等诸因素,以控制危险因素为中心,确实保障生产经营工作顺利进行和职工的安全、健康促进安全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而制定。
第二章危险源(点)确定和划分第三条危险是指存在于系统、设备、操作中的一种潜在条件或状态,当受到激发时,可能发生或酿成人员或系统的损害。
第四条危险因素是指生产过程中潜在危险和触发条件和组合,是事故致因的集合。
这些组合或集合,本办法主要分为不安全行为(人的因素)、不安全状态(物的因素)和管理缺陷因素等三大类.第五条不安全行为(人的因素)主要构成:(1) 违反职工安全通则;(2) 使用工、器具防护品欠妥;(3)违章作业;(4)在不安全地点作业,无防护措施;(5)协同作业指挥联系失误;(6)其他不安全行为。
第六条不安全状态(物的因素)主要构成:(1)设备存在缺陷或失修;(2) 安全通道不畅通;(3)定置管理差;(4)防护用品不合格;(5) 作业场地危险因素未消除;(6)工器具有缺陷;(7)安全防护装置欠缺或失修;(8)其他不安全状态。
第七条不良环境,如作业环境照明不良等;第八条管理缺陷主要构成:(1)操作人员未经培训不懂作业程序、方法;(2) 特殊工种人员无证上岗;(3)身体患有职业不适应症、禁忌症上岗; (4)班前会未按程序召开,不讲作业安全事项;(5)隐患整改不及时,不安全;(6)大、中、临时抢修无安全措施;(7) 违章指挥或强令冒险作业.第九条危险是一种潜在的条件或状态,触发条件千差万别.运用安全系统工程分析方法,能准确辨识,但危险源(点)的危险因素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宏观"表征形态-危险形态.本办法将下列”宏观”形态列为危险形态:(1) 本单位已发生过伤亡事故或其他事故(含急性中毒、窒息、火灾、爆炸、设备事故);(2)设备陈旧失修、安全度低;(3)作业密集度高;(4) 存在严重隐患;(5)按国内外事故案例比照,容易发生各类事故;(6) 作业和环境条件不良;(7)按专业技术人员和作业人员的经验,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第十条危险源(点)泛指生产过程中,有潜在危险因素能导致意外事故的部位、机台、岗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办法
1. 引言
危险源指的是能够引发事故的物质、设备、工艺、环境和行为等因素。
对危险
源进行合理的分级控制管理是保障生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本文档旨在通过制定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办法,建立科学合理的危险源分级管理体系,确保企业生产活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危险源分级原则
危险源分级应遵循以下原则: - 按照危险性、风险等级进行分级; - 根据不同
危险源的特点和后果,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 基于合理的科学依据,综合考虑危
险源的数量、概率和影响等因素; - 危险源分级应公开透明,方便相关人员了解和
应对。
3. 危险源分级标准
根据危险源的性质、规模和风险等级,将危险源划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 -
一级危险源:具有极高的危险性和风险,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严重,可能对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 二级危险源:具有高度的危险性和风险,一旦发生事
故后果较为严重,可能对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较大损失; - 三级危险源:具有
一定的危险性和风险,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可能较为严重,可能对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一定损失; - 四级危险源: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风险,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可
能较小,可能对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轻微损失; - 五级危险源:具有较低的危
险性和风险,一旦发生事故后果较小,可能对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几乎没有损失。
4. 危险源分级管理措施
4.1 一级危险源
针对一级危险源,应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 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并进行
定期培训与考核; - 建立严格的安全警示标识和防护设施; - 配备专业的安全管理
人员,实施24小时监控;- 定期进行危险源评估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风险;- 建立应急预案和演练,保障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和处理。
4.2 二级危险源
针对二级危险源,应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制定明确的作业指导书和操作规程,并进行培训与考核; - 设置必要的安全警示标识,提醒人员注意安全; - 进行定期
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风险; - 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负
责监控危险源的运行状态; - 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和设备,确保员工的安全和
健康。
4.3 三级危险源
针对三级危险源,应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 制定明确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
并进行培训与考核; - 设置必要的安全警示标识,提醒人员注意安全; - 定期进行
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风险; - 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负
责监控危险源的运行状态; - 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和设备,确保员工的安全和
健康。
4.4 四级危险源
针对四级危险源,应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 制定简明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
并进行培训与考核; - 设置基本的安全警示标识,提醒人员注意安全; - 定期进行
简单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风险; - 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监控危险源的运行状态; - 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和设备,确保员工的
安全和健康。
4.5 五级危险源
针对五级危险源,应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 简化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重点讲
解注意事项; - 设置基本的安全警示标识,提醒人员注意安全; - 定期进行简单的
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 培训员工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 提供必要
的个人防护装备和设备,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5. 总结
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办法是保障生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合理的分级标准和
管理措施,可以科学有效地评估和管控各类危险源,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确保生产活动的安全和稳定。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执行危险源分级管理办法,并定期进行评估和优化,以逐步提高生产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