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抓生成---成就精彩教学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抓生成成就精彩语文课堂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是指师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在开展对话,讨论交流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之外的的新问题、新情况。我们一线的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上的动态生成,进而应对、引导,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精彩纷呈的景象。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语文课堂的动态生成?
一、精心预设,诱导生成
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注重课前精心预设,关注课堂动态生成。俗话说:预则立,不预则废。虽然我们无法预料课堂会生成些什么,但至少我们可以根据对教材、学生、环境的深刻理解,把握预设一些细节,为生成提供肥沃的土壤。
教学片断一:《蜗牛搬家》(人教版第四册)第一自然段描写了蜗牛原来的家:“蜗牛住在水池边的石缝里,周围光秃秃的。它怕风吹日晒,只有阴天下雨时,才从壳里探出身来,舒展一下蜷曲的身子。
“蜷曲”是本课的生词,透过它能让我们感受到蜗牛住得特别不舒服。因此“蜷曲”一词的理解成了第一自然段的教学重难点。面对二年级学生,教师展开了如下教学。
师:谁来学学小蜗牛蜷曲着身子。(生模仿)
师:对,像这样头、身体、四肢缩成一团的样子,就叫蜷曲。让我们都来做做蜷曲着身子的小蜗牛吧。(众生模仿)
师:(随机采访)小蜗牛,小蜗牛,你这样蜷曲着身子感觉怎么样啊?
生1:我感觉不舒服。
生2:我感觉有点累。
生3:我觉得挺有趣。
第三个学生话音刚落,学生们有的忍不住笑出了声,有的似乎认同他的说法,在座位上满怀期待地望着老师。老师略一沉思,笑着说:“我们有的小蜗牛感到不舒服,有的小蜗牛感觉挺有趣。那课文里的蜗牛觉得怎么样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找找答案。
在默读过后,教室里小手如林。
生:课文里的小蜗牛觉得不舒服。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只有阴天下雨时,才从壳里探出身来,舒展一下蜷曲的身子”,我从“只有……才……”看出小蜗牛平时都是蜷曲着身子的。
生:我们刚才只蜷曲了一会儿,课文里的小蜗牛蜷曲着身子的时间很长,时间长了,肯
定会难受的。
……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统一的,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新课标指引下的“预设”应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预设,人性化的预设,同时更应是一种富有弹性的预设。只有将“预设”与“生成”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有充满激情的言语,才会有充满智慧的火花,才会有语文课才具有的生命气息与情趣。
二、利用错误,灵动生成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情绪、意见、看法,乃至错误的回答都是完善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教学过程的推进只有纳入这些变化的学情,课堂才会焕发出鲜活的生命气息与活力。而对于课堂中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巧妙地点拨、智慧的引领,让课堂教学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升华,使学生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全面、健康发展。
教学片断二:有一位教师在教学《爱迪生救妈妈》一课时问学生:“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爱迪生的故事?”一学生站起来说:“爱迪生在1879年到1880年经过数千次的实验终于发现了高阻力白炽灯。”该教师给予学生高度的评价,表扬他是个爱读书的好孩子,课外知识很丰富,根本就没有发现该学生“发现”一词用的不当。这时候一个孩子忍不住大声喊道:“老师,错了,错了,不是“发现”了高阻力白炽灯,应该是“发明”了高阻力白炽灯。”这时老师似乎有些难为情,“你是个会倾听的孩子,还有谁知道关于爱迪生的故事......”
这里老师由于一时的疏忽而没有发现学生语句中用词不当,当学生帮他指出时,教师本应该大度地接受并感谢,同时更应机智的利用“错误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词语的辨析,可惜这位老师不知是因为碍于面子,对学生的帮助不屑一顾,还是心怀不满,对学生的“较真”耿耿于怀··因此草草收场,实在可惜!此时,教师如果能巧用错误进行相关的训练,更能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一次在年段的常规听课中,教学中也出现了同样的错误,我的同事便很机智的做了如下处理:
1、“发”可以组哪些词语?(发生、发明、发现、发表、发觉)
2、这些词语一般情况下能和哪些词语搭配使用呢?(发生意外、发生事故、发表文章、发表意见、发现问题、伟大的发明··)
3你能用其中的一组说一句话吗?
4、选词语填空,不得重复。
A、今天早晨在漳州立交桥(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
B、邮票打孔机是一项了不起的(发明)。
C、张衡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北斗七星总是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
D、李晓明的作文《秋游》在儿童杂志上(发表)了。
E、他悄悄地走进房间,熟睡的主人并没有(发觉)
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通过组词、词语搭配,造句选词填空等形式的练习,掌握了这些
意思相近词的用法。因此,词语搭配不当的难题迎刃而解,这样“错误”也成了宝贵的教学资源,成了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关注瞬间,精彩生成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园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有时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精彩”,这些精彩源于思维的灵感。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生成和变动着的信息,作为活的教学资源,努力创造条件栽培它,让擦出的火花燃烧起来。在一次听课中我曾听到这样一个教学片断,感触颇深。
教学片断三:
师:落在沙漠中的种子渴死了,落在河水里的种子淹死了,只有落在泥土里的种子茁壮成长起来。一年后,落在泥土里的蒲公英种子已长成蒲公英妈妈了,她的孩子们也即将飞向四面八方,她会怎样嘱咐自己的孩子呢?
生:如果我是蒲公英妈妈,我会告诉自己的孩子,不能落在沙漠里,不能落在河流中,也不能落在房子上。
教材中的“太阳公公”只是嘱咐蒲公英种子不能落在沙漠里,不能落在河流中,而这位学生却能想到不能落在房子上。这说明他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如果教者捕捉住这一精彩瞬间,生成新的教学资源--“你真不错,真是一个细心的妈妈,不仅嘱咐自己的孩子不能落在沙漠里,不能落在河流中,还嘱咐孩子不能落在房子上。是啊,还有很多的地方和沙漠、小河一样不适合蒲公英生长,请你们都来帮蒲公英妈妈想想,哪些地方不能去?”这样,教师及时发现的这颗“石子”就会激起无数可爱的、跳跃的“浪花”。这一教学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又引领学生跳出文本,更好地理解了文本。
“世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每个学生对于教材内容都有自己的独特体验,因而,课堂上会有“众多声音”,教师既要听出“杂音”,分辨对错,也要善于捕捉课堂中出现的美好瞬间。
总而言之,课堂之生成,纷繁复杂。面对动态生成,只要我们善于捕捉,善于随机应变,善于思考重组,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生成”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