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小实验大全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15篇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15篇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1活动目标1、幼儿通过观察蚂蚁“搬食物回家”,感知蚂蚁单个搬、群体搬食物,沿途回家这一有趣现象,培养幼儿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和探究问题的精神。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放大镜、昆虫盒、玻璃瓶或矿泉水瓶子、米饭、饼干、昆虫尸体、彩笔、纸若干。
活动过程找幼儿园内或园外蚂蚁较多的地方(场地宽阔、安全),能看到蚂蚁巢穴的人口。
活动前先在四周撒上蚂蚁爱吃的食物,如米饭、小果皮、饼干等。
找一找,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晨间带幼儿散步时,有意带到指定场地,让幼儿自发说出:看,有那么多蚂蚁,它们在搬东西。
激发幼儿观察兴趣。
看一看,说一说,蚂蚁怎样搬食物?(1)蚂蚁用尾部(屁股)搬的。
(2)蚂蚁用头上的须(触角)搬的。
(3)蚂蚁用手和脚一起拖的。
(4)有许多蚂蚁一起拖的。
试一试,找答案。
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搬东西。
(1)蚂蚁用嘴巴叼住,把东西搬回家。
嘴巴有一对像螃蟹一样的大钳子,力气很大。
(2)当食物过大时,小蚂蚁会用头去碰另一只蚂蚁的头,过一会就有许多同伴来共同搬运食物。
(3)蚂蚁搬东西回家时,是大家排成一队,沿着原来的路回家。
画一画、说一说,蚂蚁搬食物回家。
活动反思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让幼儿看、说、想,培养了幼儿的动眼、动口、动手的能力。
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课件的演示直观、形象,帮助幼儿很好的了解了蚂蚁的习性及蚂蚁的种类。
让幼儿很感兴趣,他们就会很认真的去观察、去学习。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2活动目标:1、尝试用不同的容器测量液体的多少,感知容积不会因其形状及液体的颜色变化而改变,初步建立守恒概念。
2、认真观察进行多角度比较,判断物体容积的大小。
活动准备:1、一次性透明塑料杯每人两个(大小不同)、小盘子每人一个、量杯、颜色深浅不同的水每组两大杯。
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案及教学反思【三篇】

【导语】教育要使⼈愉快,要让⼀切的教育带有乐趣。
为⼤家准备了幼⼉⼤班科学领域教案及教学反思【三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影⼦的“眼睛” ⼤班幼⼉对影⼦这⼀有趣的光学现象特别感兴趣,他们喜欢和影⼦做游戏,因此我们经常会开展有关影⼦的科学活动,这些活动⼀般都是围绕着影⼦产⽣的原理展开,幼⼉较难理解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本次活动我们运⽤反证的⽅法,通过为动物的影⼦找“眼睛”,让幼⼉⾃⼰对有关影⼦的错误或模糊的前概念进⾏验证,从⽽进⼀步理解纸挡住光就会出现影⼦,⽽纸没有挡住的地⽅光就能透过等粗浅的科学知识。
活动⽬标 1.探索为动物的影⼦找“眼睛”的⽅法,知道纸没有挡住的地⽅光能透过,反之则产⽣影⼦。
2.能与同伴合作观察和记录,并对⽣活中的光和影的现象有继续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操作材料:剪纸动物的头饰、⼿电筒、剪⼑若⼲、背景板⼀块、幼⼉记录纸若⼲。
2.教师演⽰材料:关于动物影⼦的PPT、已剪好眼睛的兔头、⼿电筒、集体记录纸⼀份。
活动过程 ⼀、说说影⼦,引起兴趣 1.师:这⼏天我们都在玩影⼦游戏,你们发现影⼦有哪些有趣的现象? 幼:影⼦有时会变得很长,有时⼜会变得很短,有时⼜会消失不见。
幼:我跑影⼦也跑,我停下来影⼦也会停下来。
幼:影⼦的颜⾊都是⿊⿊的,有的深,有的浅。
2.⼩结:影⼦真像⼀个魔术师,有时会出现,有时⼜会躲起来;有时会变长,有时⼜会变短。
(分析:在本活动开始之前,我们⾸先对刚刚结束的影⼦游戏进⾏交流,教师在提问时特意突出“有趣”⼆字,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幼⼉探索影⼦特性的兴趣。
通过教师的⼩结,帮助幼⼉回顾关于影⼦的各种经验,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准备。
) ⼆、⽐较不同的影⼦,记录各种猜测结果 1.教师演⽰关于动物影⼦的PPT,幼⼉根据局部特征猜测分别是哪些动物的影⼦。
2.出⽰有眼睛的兔⼦影⼦的图⽚,请幼⼉说说这个影⼦和前⾯看到的影⼦有什么不同。
3.猜猜为什么兔⼦的影⼦上会有眼睛,幼⼉结伴商量并记录猜测结果。
大班科学小实验教案7篇

大班科学小实验教案7篇大班科学小试验教案篇1【教材分析】中草药是我国医学的宝费财宝,是我们健康的守护神。
幼儿在生活中应当接触过菊花、构杞、山楂等中草药,生病时,家长也会带幼儿看中医、吃中药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中草药,引导幼儿感知观测、探究体验,让幼儿了解中草药的奇妙,进一步激发幼儿对中草药的探究兴。
【活动预备】1.杯子、句子幼儿每人1套,菊花、枸杞、胖大海、炒山楂、莲子心、陈皮等常见的中草药。
2.视:《鹿茸救母》、《奇妙的中草药》、《走进大药房》,幼儿素养进展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包》课件8,“幼儿学习材料《我爱你中国》3.提前请家长与幼儿沟通,援助幼儿了解有关常见中草药的知识。
【活动目标】1.知道菊花、枸杞、胖大海等几种生活中常见中草药的名称和特征,了解它们简约的保健、治病作用。
2.观测并说出中草药的奇妙,尝试依据药方简约配药、泡药、尝药。
3.感受中草药的奇妙,以及与人们健康生活的关系,萌发对中草药的爱好。
4.进展动手观测力、操作技能,掌控简约的试验记录方法。
5.情愿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共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建议】1.请幼儿观看《鹿救母》的视频,感受鹿茸的.奇妙。
(1)播放故事视频,幼儿观看并感受鹿茸的奇妙作用。
(2)引导幼儿回忆《鹿茸救母》的故事。
提问:故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是什么治好了母亲的病?小结:青阳是一个孝顺的孩子,七彩鹿的鹿茸熬制的中药把奄奄一息的母亲治好了。
鹿真奇妙。
2.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探究操作,认识菊花、构杞、胖大海等几种生活中常见中草药的名称、特征及来源。
(1)请幼儿运用看、捏、闻、尝等方法观测中草药,引导幼儿说出中草药的名称、形状、味道等。
(2)请幼儿结合课件(常见的中草药)相互沟通自己的发觉,讲解并描述菊花、构杞、胖大海等中草药的简约特征。
提问:你发觉了哪些中草药?它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味道?小结:中草药中有红有绿;有的捏上去软软的,有的硬硬的;味道有甜的也酸的,有的闻起来还有芳香味呢。
大班科学活动反思七篇

大班科学活动反思七篇科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参与各种科学活动,幼儿能够培养探究精神、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在大班阶段,科学活动的目标会更加具体,对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大班阶段的七个科学活动,并对其进行反思和总结。
第一个科学活动是“发芽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幼儿们将通过观察不同种类的种子如何发芽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们学会了耐心等待,也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然而,我认为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幼儿思考和探究,例如,让幼儿自由选择其他种类的种子进行实验,让他们对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条件进行比较。
接下来是“水的分离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给幼儿提供了一杯混合了水、盐和砂糖的溶液,然后引导他们观察和记录水分离过程中的变化。
这个实验引发了幼儿们对溶解和分离的好奇心,并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但是,我们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加入更多的问题,例如“为什么砂糖和水会混合在一起?”或者“为什么盐和水可以分离?”这样可以进一步引导幼儿思考和掌握科学概念。
第三个活动是“浮沉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幼儿们将不同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浮沉情况,并思考其原因。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们掌握了物体浮沉的基本规律,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然而,我们可以进一步引导幼儿思考物体浮沉的原因,例如“为什么一个比较重的物体也可以浮起来?”或者“为什么气球会漂浮在空中?”这样可以促进幼儿们更深入地理解物体的密度和浮力。
下一个活动是“动物模拟游戏”。
在这个活动中,幼儿们扮演不同的动物,通过模拟动物的行为和特征来学习动物的生活习性。
这个活动很受幼儿的喜爱,他们通过观察和模仿动物的动作,认识到不同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然而,我们可以在活动中引入更多的问题,例如“为什么鸟儿会在树上筑巢?”或者“为什么蜘蛛可以在空中织网?”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的探究意识和对动物生活的深入理解。
第五个活动是“科学小实验”。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及反思50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及反思50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及反思5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多米诺骨牌》含反思设计意图:今天的活动来源于我们幼儿的日常游戏。
材料,也非常的简单,就是幼儿每天都会接触到的积木。
当小朋友在搭积木的时候,常常会有许多新的创意,有一天,小朋友把积木一块一块地排列好,不小心碰到了前面的一块,结果孩子发现后面的积木也随之全部挨个倒下,幼儿为自己发现这一现象欢呼雀跃,可其他幼儿在模仿这一现象时却出现了一些问题,于是我抓住了幼儿的这个兴趣点,联系多米诺玩法开展了这次的活动。
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推力的作用,知道在同等数量的条件下骨牌的倾倒与路线、排列、间隔有关。
2、能够通过观察、合作、比较,大胆的进行有目的有规律地探索。
3、培养幼儿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游戏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三张路线图、两张记录表各5份、骨牌若干数量、笔、投影仪、课件、录像、地垫。
活动过程:一、幼儿自由玩木块。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积木,想玩吗?去玩一玩。
二、老师演示推多米诺骨牌,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排出8块,轻轻推第一块,你们猜这些积木会怎样?(文章出自.)是这样吗?我来试试。
你们想玩吗?三、幼儿玩多米诺骨牌。
1、你成功了吗?为什么会倒?你的为什么没有倒?2、幼儿再次玩。
排成弯的。
出示两条线,大拐弯和小拐弯。
讨论哪种更容易倒。
四、幼儿合作玩多米诺骨牌。
1、看图片。
多米诺骨牌除了排成直的和弯的,还可以排成各种图案呢,看。
你们能排出其它的图案吗?2、合作玩多米诺骨牌。
交代要求:我们一个人的木块不够,怎么办?怎么合作呢?找好朋友,5个人一组,选一个组长,讨论排成什么图案。
最后请他来介绍后并且推倒。
五、游戏:人体多米诺。
生活中除了用积木,还可以用麻将牌、硬的香烟壳子来玩多米诺。
更有趣的是还可以用我们的人体当多米诺骨牌呢。
大班科学小实验活动教案40篇

大班科学小实验活动教案40篇这是大班科学小实验活动教案40篇,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第1篇、大班科学实验教案:油和水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教案:油和水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感知油和水倾倒、搅拌后分离的现象,对科学探索活动感兴趣。
2、了解生活中油水分离的相关现象,体验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活动准备:每人一瓶水、一瓶油、一根筷子、一张用油画棒画过的图画;各色颜料水若干;海鸥头饰一个;图示若干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1、小海鸥:小朋友们,昨天海上有一艘油轮漏油了,漏下的油都留在了海水里,同时出示油和水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油、水的颜色,他们的共性——流动性。
2、出示图片请幼儿进行猜测,油到了水里会出现以下那种现象:①油在水上面②油在水下面③油和水混在一起二、感知油和水相互倾倒后分离的现象1、请你去试一试:把油倒在水里或者把水倒在油里看一看,会出现什么现象?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3、交流:你把什么倒入什么?发现了什么?4、出示图示并用海鸥的口吻小结:不论是油倒在水里还是水倒在油里,油在上面,水在下面,它们是分离的,不会混合的。
小朋友们,你们猜对了吗?三、通过操作感知油和水搅拌后分离的现象1、小海鸥:可是海上经常会有大风大浪,当风浪来的时候油和水不会混在一起呢?请幼儿进行猜测2、两名幼儿上前示范,用力搅拌油和水,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搅拌时的现象和停止后的现象。
你们发现了什么?3、请所有幼儿操作:你也去试一试,到底是不是这样?4、出示图示并用海鸥的口吻小结:用筷子用力的搅拌(就像海上风浪来的时候),油和水还是分离的,不会混合。
这次你们猜对了吗?5、小海鸥:这些浮在水上的油把我们住的海水都弄脏了,保护海洋环境的叔叔阿姨们现在把这些油都打捞起来了,海水又变干净了,现在我该回家去了!四、延伸请幼儿玩一玩“油水分离画”,想一想为什么颜料水不会和油画棒混在一起呢?感受油水分离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
第2篇、大班科学教案:怎样让纸落得快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怎样让纸落得快活动目标:1、通过对比实验探索“怎样让纸落得快”的方法,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探索的乐趣。
大班科学实验20篇教案

大班科学实验20篇教案《大班科学实验20篇教案》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科学实验20篇教案!(1)大班科学教案《噪声的危害》含反思活动目标1、萌发创造宁静环境的愿望,有初步的环境意识。
2、感受噪声和乐音并会区别,知道噪声的危害。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区别感受乐音和噪声,萌发创造宁静环境的愿望难点:用不同的形式表现乐音和噪声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初步知道什么是乐音、什么是噪声物质准备:录音机、录有噪声和乐音的音带、笔,制作“安静”标志的“静”字(电脑割字)、剪刀、圆形卡片、小木棍、长方形卡纸等工具和材料活动过程一、感知乐音和噪声1.幼儿随着优美的音乐做动作,突然录音机里传出刺耳的电钻声。
2.让幼儿进行讨论说说刚才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声音?听起来感觉怎样?喜欢哪种声音?3.请幼儿听听小鸟的叫声,说说听这种声音的感觉。
教师小结:我们把悦耳动听的音乐叫做乐音,把那种刺耳、难听的声音叫做噪声。
二、区别乐音和噪声1.请幼儿听小溪流淌的声音和嘈杂的市场叫卖声的录音,说说哪种是乐音,哪种是噪声。
2.请幼儿用动作来表示乐音和噪声。
听到乐音时用优美的舞姿来表示,听到噪声时用夸张的表情来表示。
3.教师用一种乐器演奏出两种声音,请幼儿说说哪种是乐音,哪种是噪声,为什么同样的乐器,演奏同样的节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教师小结:美妙的乐音放大音量后会变成噪声。
所以平时我们要控制音量,不要把乐音变成噪声。
美妙的声音放大后就会影响别人的休息,那样乐音也就会变成噪音。
三、了解噪声的危害你们还听到过哪些噪声?你们喜欢噪声吗?为什么?四、创造安静的环境1.噪声的危害那么大,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减少噪声呢?哪些地方特别需要安静?2.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利用材料制作“安静”标志。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范文模板10篇(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范文模板10篇(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反思)下面是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10篇(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反思),供大家赏析。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1活动意图: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提高幼儿的科学素质,已经成为重要的教育目标。
通过了解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让幼儿自己看一看、说一说,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通俗易懂的介绍。
了解到中国人勤劳、聪明,并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
活动目标:1.知道四大发明。
2.感知中国人民的勤劳、聪明。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1.四大发明视频、图片、资料。
2.挂图:四大发明。
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知道四大发明。
活动难点:了解中国现代的.成就。
活动过程:一、介绍四大发明。
我们是什么国家的人?你觉得中国人聪明吗?在很早很早的时候,中国人就发明了很多东西。
二、幼儿探索了解四大发明1.幼儿操作,寻找四大发明的图片你能讲出古代的中国人发明的一样东西吗?了解中国人发明东西的资料。
古代的中国人发明了许多东西,其中四样东西是在世界上非常有名的,叫“四大发明”。
谁能把四大发明找出来?(幼儿操作)2.利用图片,介绍四大发明(1)介绍造纸(出示图片)是谁发明了纸?讲述蔡伦造纸的故事。
中国最早的文字是写在甲骨上的,叫甲骨文,到了后来将文字刻在木简上,用绳索穿起来,多不方便呀。
东汉时代,一个叫蔡伦的人想出了个好办法,他造出了纸。
(2)介绍印刷术(出示图片)在还没有印刷术之前,书籍都是用手一本一本的抄写出来的,多辛苦啊!宋代的时候,毕昇发明了活字版印刷术,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方块,一端刻上文字,印刷时,将活字印台依照文章内容排列,然后在版上涂墨,再用纸覆压就可以印出文字了。
这样就方便啦!(3)介绍火药火药是方士在炼丹的过程中发明的。
把火药做成火龙炮,好象一个火箭筒,在火龙炮的头尾各有两只小火箭,小火箭被点燃后会使火箭筒上升,我们现在用的礼花、鞭炮就是火药做成的。
大班科学《蚂蚁小实验》教案反思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内容设计紧密围绕幼儿的兴趣和认知水平,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环节,引导幼儿主动探索蚂蚁的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环节,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探究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探索蚂蚁的嗅觉功能,验证蚂蚁如何寻找食物。
例如,在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蚂蚁的触角、身体结构等,让他们了解蚂蚁的基本特征。在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时,教师可以设置小实验,让幼儿观察蚂蚁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从而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2.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具体包括:
大班科学《蚂蚁小实验》教案反思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大班科学活动,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活动设计》中的“蚂蚁小实验”章节。主要内容包括:
1.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如触角、身体结构等。
2.通过小实验,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如喜欢潮湿、怕光、喜食甜食等。
3.了解蚂蚁的群体生活,观察蚂蚁如何搬运食物、搭建蚁穴等。
其次,在实验操作环节,部分同学动手能力较弱,不能独立完成实验。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设置一些实验操作环节,让同学们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实践。
再次,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同学在讨论过程中,不够积极,不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讨论积极性,我决定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同学们积极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大班科学领域水果发电小实验反思

大班科学领域水果发电小实验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小学科学领域的大班课程,教材为《科学》第五章“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水果发电小实验。
实验原理基于柠檬等水果中的酸性物质,通过与金属片的接触,产生电流,点亮小灯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水果发电的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果发电原理的掌握和实验操作步骤的熟练运用。
难点:实验过程中对电流产生的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柠檬、金属片、小灯泡、电线、导管等。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柠檬、金属片、小灯泡、电线、导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观察柠檬、金属片、小灯泡等教具,提问学生是否能想到用这些物品进行实验。
2. 实验步骤讲解:讲解柠檬发电的原理,示范操作步骤,让学生明白如何进行实验。
3.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观察与分析: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电流的产生,分析水果发电的原理。
5. 交流与分享: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水果发电原理柠檬 + 金属片→ 电流→ 小灯泡发光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水果发电的原理。
2. 请写出实验操作步骤。
3. 你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现象?请解释原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水果发电的原理掌握较好,实验操作步骤也能熟练运用。
但在观察电流产生过程中,部分学生对现象的描述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物品可以用来发电?我们可以尝试进行更多的科学实验,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小学科学领域的大班课程,教材为《科学》第五章“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水果发电小实验。
实验原理基于柠檬等水果中的酸性物质,通过与金属片的接触,产生电流,点亮小灯泡。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教案反思范例大全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教案反思范例大全1. 引言科学实验是幼儿园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幼儿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本篇教案反思将针对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教案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2. 教案设计我的科学实验教案名称是”探索磁性”。
教案设计分为导入、实验活动、讲解和总结几个部分。
导入环节通过幼儿对磁性现象的观察引发兴趣,实验活动部分则让幼儿亲自进行实验,观察磁性现象并对其进行探究。
讲解环节则对实验结果进行解读,总结教学内容。
2.1 导入部分在导入部分,我采用了伽利略经典的”猜谜游戏”方式,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幼儿对磁性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
例如: - “请问,小朋友们有没有见过磁铁?它有什么特点呢?” - “磁铁能吸住什么材料?它是如何吸住的呢?”通过这些问题,我有效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激发了他们对磁性现象的兴趣。
2.2 实验活动部分在实验活动部分,我给每个幼儿配备了一块小磁铁,让他们自己动手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我指导幼儿使用磁铁吸住不同材料,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和做出预测。
例如: - “你觉得这块磁铁能吸住纸吗?为什么?” - “你觉得这块磁铁能吸住铁钉吗?为什么?”通过这些实验活动,幼儿们能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亲自探索磁性现象,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2.3 讲解部分在讲解部分,我向幼儿介绍了磁铁的属性和磁性现象的原理。
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和观察,我详细解释了磁铁吸附材料的原因,并和幼儿一起进行总结。
例如: - “磁铁能吸附物体是因为它有磁力,它的两极分别是南极和北极,它们之间会产生吸引力。
” - “只有铁、钢等铁磁性材料才能被磁铁吸附,其它非磁性材料如纸、木头则不受磁铁的吸引。
”通过讲解环节,幼儿能够理解磁性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并巩固所学的知识。
2.4 总结部分在总结部分,我通过提问幼儿的方式让他们回顾和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例如: -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 “磁铁能吸附什么材料?为什么?”通过及时的总结,幼儿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对科学实验活动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设计及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设计及反思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设计及反思科学实验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在大班阶段,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和动手能力,因此可以设计一些简单而有趣的科学实验,让幼儿积极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以下是一些适合幼儿园大班的科学实验设计和反思。
实验一:彩虹玻璃材料:一个透明玻璃杯、清水、食盐、各种食用色素、勺子步骤:1. 将玻璃杯填满清水。
2. 在杯中加入一勺食盐,搅拌均匀。
3. 将一滴红色食用色素加入杯中,观察颜色变化。
4. 分别加入黄色、绿色、蓝色食用色素,在每次加入色素之后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目的:通过这个实验,幼儿可以观察到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和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在水中的扩散过程,了解溶解和扩散的基本概念。
实验反思:这个实验针对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进行了设计,操作简单易行,能够直观地展示溶解和扩散的过程,引发幼儿的兴趣。
在实施过程中,我引导幼儿逐个加入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并让他们观察那些绚丽的颜色在水中扩散开来。
幼儿通过亲身参与观察,对于溶解和扩散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实验二:浸泡鸡蛋材料:一个生鸡蛋、一碗白醋、一个透明容器步骤:1. 将醋倒入透明容器中。
2. 将鸡蛋放入容器中,确保鸡蛋完全浸泡在醋中。
3. 观察鸡蛋在醋中浸泡的变化,每隔一天进行观察记录。
实验目的:通过这个实验,幼儿可以观察到鸡蛋在醋中浸泡后的变化,了解醋的腐蚀性质。
实验反思:这个实验能够激发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
我在实施实验时积极引导幼儿观察记录,每天与他们一起观察鸡蛋的变化。
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发现醋能够腐蚀鸡蛋的外壳,引发了他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索醋的性质。
实验三:风车的制作材料:彩色纸张、剪刀、牙签、透明胶带、铜线步骤:1. 在彩色纸张上画出一个正方形,并剪下来。
2. 将正方形对角线对折,然后再对角线对折一次,并按折痕剪出一个小三角形。
幼儿园大班小科学实验方案的实施与反思

小科学实验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激发孩子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然而,幼儿园大班小科学实验的实施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和步骤,同时也需要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幼儿园大班小科学实验方案的实施,我们应该重视实践性和趣味性。
幼儿园大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动手能力不够成熟,因此实验内容宜选择简单易操作、生动有趣的主题,例如水溶解、植物生长等。
在实施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实验中来,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感受并探究科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实施小科学实验时,应该注重安全性和规范性。
幼儿园大班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较弱,因此在选择实验材料和器材时,要注意材料的无毒、无害性,并保证实验场地的安全卫生。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要严格执行实验操作规范,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并在实验前进行详细而清晰的实验操作演示,提高学生们的安全意识和实验技能。
另外,对于幼儿园大班小科学实验的反思和总结也尤为重要。
在实施完小科学实验后,教师应该及时进行实验效果的评估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中的得失和经验教训。
在教学反思中,老师要细致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疑惑,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并进行合理调整和完善实验内容和过程,以提高教学质量。
还要激发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鼓励他们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自主的思考和总结。
在此,我个人认为,幼儿园大班小科学实验方案的实施和反思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个性素养的培养。
但需要重视的是,教师在实施和反思过程中要注重观察和引导,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切忌过度干预和指导。
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水平和需求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实施小科学实验方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培养更多的能力。
幼儿园大班小科学实验方案的实施与反思是一个需要重视的教学环节,它需要注重实践性和趣味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安全性和规范性,并在反思总结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教案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教案反思1. 引言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是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和思考能力的重要活动。
本教案旨在回顾过去的实验教学活动,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建议,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2. 实验教案回顾在过去的实验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了一系列适合幼儿园大班学生的科学实验。
例如,我们进行了水的三态变化实验、植物的生长实验和光线的传播实验。
2.1 水的三态变化实验通过观察和探索,幼儿了解了水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他们学会了通过加热和冷却水来改变其状态,并了解了水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2.2 植物的生长实验幼儿通过种植种子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他们学会了如何给植物提供适当的光线、水分和温度,并了解了植物的生长需要。
2.3 光线的传播实验幼儿通过设置不同的材料和障碍物,观察光线的传播规律。
他们了解了光线的直线传播和被物体阻挡后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培养了对光的认识和理解。
3. 教学效果评估根据实验观察和幼儿表现,我们得出以下结论:3.1 学习兴趣的激发科学实验教学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参与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2 观察和探索能力的提高通过实验,幼儿的观察和探索能力得到了提高。
他们能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积极探索答案,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3.3 科学思维的培养科学实验教学活动培养了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
他们学会了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结果,并从中获取知识和经验,培养了科学思维的习惯。
4. 教学反思与改进4.1 实验器材准备不足在实施实验教学活动过程中,我发现有时实验器材准备不足,导致幼儿不能充分参与实验操作。
因此,我应提前检查和准备好所需的器材和材料,确保实验活动的顺利进行。
4.2 实验过程指导不够清晰部分幼儿对实验过程指导不够清晰,容易迷失方向。
我应该在实验开始之前,给予幼儿明确的实验目标和步骤,引导他们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实验,保证实验活动的有效进行。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教案设计及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教案设计及反思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科学实验的兴趣,通过观察、探究和实践,让幼儿逐渐掌握一些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能够正确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理解实验结果背后的科学原理。
2.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水的沉浮实验”。
3. 教学准备•实验材料:不同种类的物体(如木块、塑料球、金属球等)、透明容器、水•实验器材:容器、勺子、注射器、平衡杆•教学辅助材料:图片、卡片4.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教师与幼儿们进行简单的身体放松运动,为今天的实验做准备。
然后,教师向幼儿们展示一些不同种类的物体,并问幼儿们,这些物体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步骤二:实验探究1.分组实践:将幼儿随机分为几组,并给每组分配一组实验材料。
2.执行实验:每组幼儿将实验材料放入透明容器中的水中,观察并记录物体在水中的行为。
3.观察实验现象:幼儿们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并回答一些问题,如:物体是否能够浮起来?为什么有的物体会浮起来,有的物体会沉下去?4.教师指导:教师引导幼儿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并解释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如:物体的密度是否决定了它是否能够浮起来;密度大的物体会沉下去,密度小的物体会浮起来等。
步骤三:实验总结教师组织幼儿们进行实验总结,让幼儿们自由发言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教师可以做出相关补充和引导,最后总结实验结果和相关科学原理。
步骤四:延伸活动根据幼儿们对实验的兴趣和理解程度,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延伸活动,如:让幼儿自由选择其他物体进行类似的实验;设计更复杂的实验场景,观察不同条件下物体的浮沉情况等。
5.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观察、实践和讨论等方式,让幼儿通过亲自操作和观察来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并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
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们积极参与实验,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和意见。
大班科学实验模板教案反思

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科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幼儿园大班阶段,科学实验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节课我们选择了“有趣的溶解”这一实验,旨在让幼儿通过实验活动,了解溶解现象,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溶解现象,知道固体溶解在液体中需要一定的条件。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4. 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实验内容1. 准备实验材料:水、糖、盐、搅拌棒、透明杯子、标签纸。
2. 实验步骤:(1)将水分别倒入三个透明杯子中,并在标签纸上标注“水”。
(2)将糖、盐分别放入三个杯子中,并用搅拌棒搅拌。
(3)观察并记录溶解现象。
(4)讨论溶解现象,总结溶解条件。
四、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幼儿对溶解现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实验操作。
这说明实验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
2. 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搅拌力度不够、观察不够仔细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束后,我组织幼儿进行讨论,让他们总结溶解现象。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掌握了溶解条件,还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幼儿存在合作意识不强的问题。
为了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我在实验过程中引导他们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5. 通过本次实验,我认识到以下几点:(1)科学实验活动要贴近幼儿生活,激发他们的兴趣。
(2)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操作,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3)实验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幼儿进行讨论,让他们总结实验结果,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4)科学实验活动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五、改进措施1.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更加关注每个幼儿的操作,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
大班科学教案反思(精选5篇)

大班科学教案反思(精选5篇)大班科学反思篇1教学目标:1、鼓励幼儿大胆动手进行操作,掌握录音机录音的操作方法。
2、了解可以将声音记录下来的几种工具和方法,感受数码科技产品对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3、培养幼儿对电子、科技产品的兴趣,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欲望。
教学思路:本次活动通过举办“声音博览会”为引子,并贯穿始终,让幼儿保持极高的兴趣和热情,自己动手操作,自由地探索各种能将声音录制下来的方法,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科技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从小培养幼儿对电子、科技产品的兴趣和科学探索的欲望。
教学准备:1、活动前请幼儿进行调查:那些东西可以将声音录下来?2、录音素材。
3、各种录音工具:如录音机、录音笔、MP3、MP4、摄像机、手机、数码相机等。
4、录音机按键图标。
教学内容:一、教师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1、教师:下周我们幼儿园要举办一场“声音博览会”,需要收集大自然里各种各样的声音,到时候会评出“最好听的声音”、“最可怕的声音”、“最奇怪的声音”、“最搞笑的声音”等等,你们想参加吗?2、组织幼儿讨论,怎样才能将声音带去参展呢?(可以录下来)二、幼儿交流讨论:那些工具可以录制声音1、教师:上课前大家都做了调查,现在请你们告诉老师,有哪些东西能把我们的声音录下来?什么时候需要把声音录下来呢?2、组织幼儿进行交流讨论,。
3、请个别幼儿说一说,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教师:现在科技非常的发达,有许多工具都可以帮助我们把声音录下来,像录音机、复读机、手机、摄像机、录音笔、MP3、MP4等等,它们的作用非常大,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了许多的方便。
三、教师示范讲解:怎样将声音录下来1、教师示范将声音用录音机录制下来的方法,教师操作录音机,请一名幼儿配合录音。
①先装进磁带。
②按下录音键。
③录制结束按停止键。
④播放刚才的录音。
2、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索录音机的操作方法。
教师分别出示录音机按键的图标,请幼儿根据图标进行操作,并对操作结果进行表述。
大班科学活动反思5篇

大班科学活动反思5篇大班科学活动反思一:大班科学活动反思本次活动的设计及准备总体来说是比较用心的,但是经过上课之后,让我又有了几点新的想法:1.活动的导入。
导入部分我原来的引导语较为平淡“今天老师带来了另一个幼儿园小朋友们拍摄的一段广告,请你们看看他们在广告里都做了些什么?”激发幼儿的兴趣欠。
如果我设计为:提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师伸出手指问幼儿,幼儿即兴回答。
)这样的提问设疑,可以使幼儿发散思维的大胆去想、去说,因为谁也不知道老师到底想说“手指”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还能够与“导入视频”中的环节吻合,既能够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又能够与视频巧妙的结合!2.幼儿操作“印指纹”部分。
因这是科学活动,幼儿的操作和探索是不可缺少的;又因不能就一而一的原则,我考虑到可以在探索环节整合“数学领域内容”,但是我只是一味的想到了“操作、探索的不可缺少和整合领域”,却没有适时的考虑到幼儿年龄的特点,所以使得印“指纹印”的环节显得很拖拉,而且不仅时间很长、效果也不是很好,有很多幼儿的指纹印的不是很清晰,也导致了后面的点数环节出现脱节,可见,让幼儿自己印指纹印是不太合适的。
不如就让幼儿用放大镜来直观的观察自己的指纹,然后将观察到的记录到记录表上,这样或许在节约时间的同时,能够让人觉得本节课是由科学的、操作的、探索的、整合的一系列活动而呈现出闪光一面。
3.忽略了大班幼儿已会识字的能力。
在认识指纹的环节中,我本想有一环节是请幼儿根据指纹的样子,为三种不同的指纹起名字,从而起到发散幼儿想象力的目的。
结果,在出示指纹图片时,下方写上了指纹的名字,孩子们还没有来得及发散思维,就被指纹的“正确”名字把思想牢固了,不仅没有展现出“发散幼儿想象力”的闪光之处,还适得其反,显得老师不够灵敏!总之,本次活动经过了反思后,觉得有很多不足和能够改进的地方,我将会在今后继续将本次活动完善,并尝试试教!大班科学活动反思二:大班科学活动教学反思(1117字)这次的活动的目标是:1、探索发现球体和圆柱体的特征2、感受和体验平面图形与立方体的不同3、能够大胆地讲述自己的见解我将此活动内容定位在科学领域教学活动,我的重点放在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去探索、发现,感知球体和圆柱体的特点和不同,并将探索到的发现和结果,转化为语言表达出来,与同伴一起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小实验大全教案反思1、大班科学小实验大全教案反思在幼儿园进行科学小实验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希望通过以下简单、有趣、适合操作的科学小实验,让孩子在"玩科学、做科学、想科学、议科学、用科学"的过程中,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并在实验中探索事物规律,同时,学会遵守规则、相互合作。
以下是"幼儿园科学小实验大全":1.变色花材料准备:两朵浅色带茎花,两个相同的透明瓶子,蓝色墨水。
实验操作:(1)在两个透明瓶中注入等量的水,在其中一个瓶中滴入几滴蓝色墨水。
(2)将两朵花分别放入透明瓶中,几天后观察花的颜色变化。
指导建议:●提供给幼儿的花朵颜色尽量是浅色的。
●注意引导幼儿每天观察茎及花朵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拓展替代:可以用芹菜、香菜等容易观察的植物在自然的角落里做实验,引导孩子观察记录。
附:科学知识茎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具有支持植物、输送水分和养分的功能。
植物的茎可以将根吸收的水分和养分自下而上输送到植物的各个部位。
花瓶里的花会变色,因为花茎能传导蓝色墨水。
2.互不理睬的气球材料准备:两个气球,干绒布(或羽绒服),细线。
制作方法:把两只气球吹满气,绑好以防止漏气,并用细线连在一起。
实验操作:(1)让孩子握住细绳的中间,他们会发现两个气球是互相靠在一起的。
(2)让孩子用干绒布(羽绒服)充分摩擦两个气球,然后提起线,你会看到两个气球分开了。
建议:提醒孩子揉搓时用力适中,不要把气球弄破。
拓展与替代:把塑料绳扎成把,自上而下用手不断地捋,就会看到塑料绳像花朵一样展开。
附:科学小知识科学实验表明,物体因摩擦而带的电,不是正电就是负电。
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相同的,叫做正电;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相同的,叫做负电。
相同的电荷有相互排斥的特性,而不同的电荷会互相吸引。
由于两个气球被绒布摩擦后带上了同种电荷,所以会互相排斥,自然就分开了。
3.电池家族资料准备:各类电池和电动玩具的电池家族图。
实验操作:(1)让幼儿观察电池的外形特征,按照型号、功能给电池分类或排队。
(2)引导孩子选择合适的电池,按照正确的方法放入电动玩具中,让电动玩具动起来。
指导建议:●指导小班幼儿在玩电动玩具的过程中了解电池的作用。
●在认识电池的基础上,指导中、大班幼儿给玩具安装电池,引导幼儿观察电池的",、"一"两极,进行正确安装。
●提醒幼儿将废旧电池回收到指定位置。
拓展与替代:◆指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和父母一起寻找家里需要使用电池的物品,如手机、手电筒、钟表等,并尝试拆装电池。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给幼儿提供各种充电电池,让幼儿了解充电电池和普通电池的区别。
附:科学小知识电池是泛指能产生电能的小型装置,如太阳能电池。
我们通常使用的化学电池可以分成原电池与蓄电池两种。
原电池制成后即可以产生电流,但在放电完毕即被废弃。
蓄电池又被称为二次电池,充电后可放电使用,放电完毕后还可以充电再用。
目前,我们通用的一次性电池主要有碳性电池和碱性电池,一般每节1.5V,呈圆柱形,型号常见的有1号、5号和7号,数字越大,型号越小。
当我们把电池正确安装到电动玩具里后,打开开关,电池就能给电路提供电流了,同时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玩具就能动起来了。
4、磁力线材料准备:一个小盘子,一个塑料袋;一张手工纸,一些铁屑;一根条形磁铁。
实验操作:1.把磁铁放在塑料袋里,然后在沙子里搅拌,再把塑料袋拿出来放在小盘子里。
拿出磁铁,铁屑就掉下来了。
经过多次,可以得到大量的废铁。
2.将磁铁放在手工纸上,将收集的铁屑均匀撒在周围,轻轻拍打手工纸。
由于磁场的作用,磁力线的图案会出现在纸上。
指导要点:教育幼儿不要让磁铁靠近手机、手表、电视机等电子产品,以免损坏这些电子产品。
5、美丽的彩虹材料准备:两个塑料水瓶,一支圆规;一把锥子,一些水;一根小号缝衣针。
实验操作:1.用缝衣针在塑料瓶盖上扎大概二十几个小孔,将塑料瓶灌满水,盖紧瓶盖,人背对太阳,握住瓶子,轻轻地挤压使水喷出来,就能看见彩虹了。
2.用锥子在另一个瓶盖上打孔,重复上述实验。
这一次,瓶盖喷出的小雨里看不到彩虹了。
指导要点:幼儿在用缝衣针扎孔时要指导幼儿注意使用缝衣针的方法,使用缝衣针时要注意不弄到手上。
6、水笛材料准备:一根长吸管,一把剪刀;一只玻璃牛奶瓶;一瓶水。
实验操作:1、用一直空的玻璃牛奶瓶,向瓶中放入大半瓶水;2、用剪刀在长吸管大约三分之一处剪个口子,使它几乎断开,但还要连着一点;3、使吸管在切开处弯曲,将吸管较长的一段插入水中,切口处于水面上,使劲向吸管吹气就会听见声音,调整吸管在水中的位置,声音又会发生变化。
活动目标1.对科学活动感兴趣,积极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2.学会用语言、符号等各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教学反思: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
整个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体验到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还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
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在中产阶级中开展这项活动是非常有意义和必要的。
2、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平衡实验教案(附教学反思)活动意图:本活动是从蒙氏工作中红棒的延伸——红棒十字架引出的。
蒙台梭利教具目标单一的特点,使孩子们获得的经验是严谨有序的。
利用这一契机来开展科学活动。
引导幼儿初步感受了什么是平衡。
活动目标:1.尝试改变两端积木的重量,探索平衡方法。
2.发现运行规律,培养科学精神和态度。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与同行分享经验。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红蓝棒“3”四根、红蓝棒“1”四根、记录纸、铅笔、橡皮、大记录板、黑色水笔、积木。
经验准备:进行三次活动:第一次活动引导幼儿在搭建红棒十字架中,初步感受平衡的概念;第二次活动引导幼儿通过改变支点使红蓝棒保持平衡;第三次活动引导幼儿感知在平衡的红蓝棒“4”两端要添加同样块数的积木才能让红蓝棒保持平衡。
通过i次试验,幼儿掌握了试验的基本规则和记录的初步方法。
此次活动让幼儿探索如何改变红蓝棒“3”两侧的重量,让红蓝棒达到平衡。
活动重难点: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的条件:短的一边的积木数要多于长的一边。
活动过程:1.回忆和巩固上次实验的结果和经验。
教师:上次我们做的平衡实验得到什么结果了呢?幼儿:在红蓝棒“4”的两边,要放一样的积木才能平衡。
老师出示红蓝棒“4”,一个小朋友往两边各放两块积木,红蓝棒平衡。
2、介绍本次实验。
教师:今天我们换一根红蓝棒3,我们要将支点放在红蓝棒“3”的“2”和“3”之间,你们猜猜会怎么样?(教师边介绍边演示放的位置)幼儿:那肯定不平衡。
教师:我们来试试看啊。
(把红蓝棒“3”摆在支点上)呀!不平衡!那怎样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孩子们:在短边上多放些积木。
幼儿:要在长的那边多放。
幼儿:应该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吧?教师:为什么你认为是在短的那边多放呢?幼儿:那我就不知道了。
孩子:我觉得应该放在长的一边,因为长在那里。
幼儿:你没看见那边沉啊?肯定得少放。
教师:你们想不想亲自试一试呀?3.介绍实验的规则和注意事项。
教师:到底怎么才能让这个不平衡的红蓝棒达到平衡呢?我们做试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幼儿:积木的两边要对齐。
教师:你是说积木的边要和红蓝棒的边对齐吗?幼儿:对,要不就不准了。
孩子:放在支点中间,不然不稳。
幼儿:要把“2”和“3”的那个线和红蓝棒“1”那儿对齐。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说的这些规则大家都同意吗?积木两端要与红蓝棒的两边对齐,支点(红蓝棒“1”)放在蓝色段内,它右侧的边缘与红蓝棒“3”的“2”和“3”的分界线对齐,而且要放在支点的中间,还要记下真实结果。
幼儿:同意。
4.孩子们被分成小组进行实验,老师们巡回指导。
老师提醒孩子们在做实验时记录结果。
第一组:幼儿①把三角积木对着2、3之间的线放好,幼儿②歪着头看了看:“行了。
”幼儿①拿一块放在长边,幼儿②拿一块放在短边,幼儿①又拿一块放在短边,红蓝棒的短边翘起来了,两边基本平衡了,幼儿②在记录表上记录下结果。
接着幼儿①就在长边放两块积木,幼儿②往右边放两块积木,还是长边低,她们俩说:“怎么回事?”于是又拿一块往长边放,长边更低了。
幼儿②说:“不对,长边太沉了,得往这边放。
”说着拿起长边的一块积木放在了短边上,红蓝棒平衡了……第二组:幼儿③和④都操作积木,不断地在两边放积木,平衡了再添加积木,没有记录结果。
教师:“你们发现什么结果了?”幼儿⑧:“短边总是比长边放的多一块。
”幼儿④:“不是多一块。
”教师:“到底多几块?”幼儿③:“就是多一块。
”幼儿④说:“不对。
”教师:“你们为什么会记不住了?”幼儿③:“忘了记录了。
”教师:“你们发现了一个规律,也挺好的。
不过还是要将结果记录清楚,才能验证你们的发现呀。
”5.分享实验结果,总结规律。
老师让每组孩子在大记录板上填写成功积木的数量。
教师: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和你们最开始猜想的一样吗?孩子:正如我所猜测的,长边的块比较少。
我猜对了。
教师:那为什么长的那边积木少呢?如果我再往长的这边多放会怎么看,本来长的这边就沉下去的,你要是再放,不就更沉?教师:可为什么长的这边会沉下去呢?幼儿:因为这边木头多,就重呗。
教师:今天我们又发现了平衡的方法,谁来说一说?幼儿:红蓝棒短的一边放的积木多,长的一边的积木少,红蓝棒“3”就平衡了。
活动反思:活动的生成来源于蒙氏班的教具操作,突破蒙氏教具单一的目标特点,将蒙氏教具固有的操作灵活运用,教师引导幼儿运用红蓝棒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平衡实验”,使它成为幼儿学习和探究的工具。
这是一个没有采用标准测量工具的平衡活动。
虽然不是那么精确,但从幼儿不断的探索和严肃认真的眼神里,我们看到了幼儿敢于实践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
通过实验探索两边各放几块积木,可以使红蓝棒平衡,在操作、记录和经验整合中,他们获得了关于平衡的相关经验。
不足之处:由于支点的受力面积比较大,积木也不完全等重,所以得出的结论不会完全精确,只能是模糊的描述总结:红蓝棒短的一端添加的积木多,长的一端添加的积木少,才能使红蓝棒“3”达到平衡。
所以工具的严谨性稍微差了一些。
3、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滴水实验教案(附教学反思)设计背景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有无穷无尽的好奇,而且常常把这些好奇付诸于行动,通过各种尝试增长知识。
我本次的活动组织是为了满足孩子探究实验的需求。
活动目标1参与实验了解水滴在不同纸张上的现象。
学会观察,培养孩子大胆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愿意大胆尝试,与同行分享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