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伦理视角下的公共权力异化治理

合集下载

论公共行政权力的属性、异化及其超越

论公共行政权力的属性、异化及其超越
收 稿 日期 :2 0 - 6 l 0 60 一 2
作 者 简 介 :张 富 (9 l ) 17 一 .男 . 安徽 阜 阳 人 , 中 国人 民大 学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博 士 后 研 究 人 员 。

2 ・ 2
维普资讯
由此 可见 , 当时公 共 行政权 力 的合法性 根据是 君 权神 授论 ,神学 政 治思想 家奥古 斯丁 与托马斯 ・ 阿 奎那便 是该理 论 的积极 鼓 吹者 。但 随着后来 文
( 一)公 共 性 :公 共 行政 权 力 的元 属 性 。公
共 行政 权力 的元属 性是 其最 根本 的属性 ,它 表现 为 公共 行政 权力 的公共 性 。可 以说 ,公 共性 是公
权 力是 行政 的生命 线 ,行政 的第一 个 目标就 是获 取 并保 持权 力 。权 力 的获取 、保 持 、增 长 、削弱 和丧失 是行 政过 程 的实际工 作者 和研究 者都 不能 忽 视并 难 以承受 其错失 后果 的 问题 [ 。公 共 行政 1 ] 权 力是 一 种公权 力 ,它的行 使必 须 以公 共利 益为 目标 ,这 便是公 共行 政权力 的公 共性 属性 ;但 同 时 由于公 共行政 权力 是为公 共 利益服 务 的 ,由此 又体 现 出其与 生俱来 的工 具性属 性 。 以上两 种属 性 之 间存 在着 既统 一又对立 的矛盾关 系 ,其 统一 性是 一 种 理 想 状 态 ,它 是 公 共 行 政 权 力 “ 法 合 性” 的保 证 ;其对立 性反 映 了公 共行 政权力 运行
政 权 力 开 展 的 。美 国 学者 诺 顿 ・ ・朗 曾指 出 : E
共行 政权 力合法 性 同历史 时期 的思 想家们基 于不 同的 时代 条件 和政 治 目的 ,有着不 同 的论 述 。在 政治 国家 产生 以前 的原始 社会 ,公 共权力 的运行 主要依 靠

从公共伦理视角看我国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从公共伦理视角看我国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从公共伦理视角看我国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从公共伦理视角看我国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是当前我国公共管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本文从公共伦理视角分析了我国公共管理存在的问题,包括行政权力滥用、腐败现象普遍等;同时提出了加强公共伦理建设、规范管理行为、促进实践的对策,以推动公共管理健康发展。

加强公共伦理建设是提升我国公共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规范行为、促进实践也是关键所在。

只有通过建立健全的公共伦理体系,规范管理行为,促进伦理实践,才能提升我国公共管理水平,推动社会进步。

重视公共伦理视角是当前我国公共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向,有助于构建更加廉洁高效、服务人民的公共管理体系。

【关键词】公共伦理视角、我国公共管理、问题分析、伦理问题、公共伦理建设、规范行为、实践、推动发展、社会进步、关键、提升水平。

1. 引言1.1 从公共伦理视角看我国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在当今社会,公共管理不仅仅是政府行为的管理,更是涉及整个社会的利益和公共利益的管理。

公共伦理视角强调在公共管理中注重道德、公正、责任等价值观的引导和实践,以确保公共事务的公正性、公信力和效益性。

在我国公共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伦理问题。

公共管理中存在着权力滥用、腐败行为、失职渎职等问题,严重损害了公众利益,破坏了社会秩序。

一些公共管理部门和公务人员缺乏公德心和责任感,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差等现象频发。

一些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着不公平、不公开、不透明等问题,影响了社会公平和公正的实现。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

加强公共伦理建设,培养公共管理人员的道德修养和责任感,推动公共管理向着更加公正、透明、高效的方向发展。

规范公共管理行为,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严惩腐败行为,保障公共事务的公正执行。

促进公共伦理实践,建立良好的社会氛围,激励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共同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从公共伦理视角审视我国公共管理,推动公共管理水平的提升,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从公共伦理视角看我国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从公共伦理视角看我国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从公共伦理视角看我国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公共管理是指政府或公共组织对公共事务进行规划、组织、协调、监督和管理的一种活动,其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而在我国,公共管理领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腐败、权力寻租、资源浪费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了国家的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更是侵蚀了公众的信任和满意度。

从公共伦理的角度出发,对我国公共管理领域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是至关重要的。

从公共伦理角度看,我国公共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腐败问题上。

腐败问题严重影响了公共资源的分配公平性和公共服务的质量,造成了不正当的权力寻租和资源浪费。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在公共管理领域全面加强监督和约束机制,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约束,建立健全的廉政机制,规范公共资源的分配过程,打造清廉、高效、透明的公共管理环境。

权力的滥用也是我国公共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官员滥用职权、擅权妄为的现象屡见不鲜。

这些行为不仅严重违反了公共行政的原则和规范,更是损害了公众的权益和利益。

我们应该坚决打击权力滥用行为,建立健全的公共行政监督和问责制度,加强对公共官员的监督和管理,保障公共行政的合法性和公正性,防止官员滥用权力,维护公共权益。

公共服务的不公平现象也是我国公共管理领域的一个突出问题。

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由于行政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公共服务的分配和提供存在着种种不公平现象,严重损害了公众的权益和利益。

我们应该加强对公共服务的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的公共服务评估制度,保障公共服务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促进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满足公众多样化的需求。

从公共伦理视角看我国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从公共伦理视角看我国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从公共伦理视角看我国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公共伦理在公共管理中的重要性公共伦理在公共管理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公共伦理可以规范公共管理行为,避免管理者滥用权力、贪污腐败等违反道德的行为。

公共伦理可以提升公共管理的效率和公信力,让公众更加信任和支持政府管理工作。

公共伦理还可以促进公共管理的公平性和透明度,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公共伦理在公共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建设现代化、法治化的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

只有在遵守公共伦理的前提下,公共管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期发展目标。

我们迫切需要加强对公共伦理的重视和引导,为我国的公共管理事业注入更多正能量。

2. 正文2.1 我国公共管理中存在的伦理问题我国公共管理中存在着许多伦理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管理者缺乏道德约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些管理者在处理事务时只顾个人私利,而忽视了公共利益,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公共管理的宗旨。

公共资源的滥用与浪费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些管理者为了个人利益,将公共资源用于私人用途,导致公共资源的浪费和不当利用。

权力寻租和腐败现象严重,一些管理者利用自己的职权谋取私利,以权谋私的现象屡禁不止。

公民参与性不足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公众对于公共管理事务的参与度不高,导致管理者的决策缺乏公众的监督和参与,容易产生不公正和不合理的决策。

我国公共管理中存在着许多伦理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2.2 管理者缺乏道德约束在我国公共管理中,管理者缺乏道德约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管理者缺乏道德约束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等行为屡见不鲜。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公共利益,也损害了管理者自身的形象和声誉。

管理者缺乏道德约束容易导致腐败现象的产生。

一些管理者为了谋取私利,会利用职权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公共利益,也破坏了公共管理的公正与公平性。

公共权力异化的天然趋向与社会公平

公共权力异化的天然趋向与社会公平

公共权力异化的天然趋向与社会公平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全方位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保守的传统社会向开放的现代社会过渡的历史变革时期。

伴随社会的转型,社会和经济生活的利益结构、权力结构以及权威的地位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由于新旧体制的交接不到位,现代民主法制的不健全,管理过程中存在了诸多的空档和漏洞,从而在行政过程中出现了大量权力异化的现象,尤其表现为国家机关及其行政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中的腐败问题,行政权力变成了行政主体损害国家和公共利益谋取私利的工具。

权力的异化严重背离了社会公共权力的性质,导致社会公平缺失,带来行政伦理失范,严重危害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如此发展下去,将使整个社会失去凝聚力,置于政府面临失去合法性的危险。

本文试图通过对权力异化的成因分析,进一步探讨权力异化和社会公平缺失的逻辑联系,并力求寻找一种公共权力约束机制的可能性。

一、公共性是公共行政权力的元属性权力作为现代政治学的基本范畴,是一个内涵和外延广泛的概念。

权力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社会、国家管理的权力,也可称为统治权、领导权、政治权,是一种公共权力;一类是个人享有的权力,如财产权、肖像权、隐私权等,是人类的生存权利。

本文所讨论的是公共权力,即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国家公职人员代表人民管理公共事务的权力。

公共行政的根本目的在于“更深刻地了解政府以及与它所管理的社会之间的关系,促使公共政策更加适合社会的需求,使其能够提高管理机构的效率,适应公民深层次的人性需要。

”[1](p2)对于公共行政主体政府来说,要达成这一目的的根本前提在于其对于公共权力的掌握。

公共行政权力是指通过行政组织的活动,利用来自于法律的或习惯的或现实的不对等关系,调整社会关系或分配社会资源的影响力。

[2](p167)从理论层面上说,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是人民权利让渡的结果,它与人民形成责任委托关系,人民把部分权利让渡于政府,政府则向人民负责并忠于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按人民选出的代表制定的法律行事。

从公共伦理视角看我国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从公共伦理视角看我国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从公共伦理视角看我国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及其部门为实现公共目标和服务全体公民的活动过程。

公共管理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对一个国家的治理能力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从公共伦理视角看我国公共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如权力寻租、腐败现象、公共资源的滥用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治理效果。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对公共管理的伦理监督,建立健全的公共管理制度,促进公共管理的规范化和法治化。

一、权力寻租和腐败现象严重在我国公共管理中,存在着一些官员和公职人员以权谋私、以权谋利的现象,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在执法管理、行政审批等方面存在权力滥用和寻租现象。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和人民利益,也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民众的满意度。

公共管理中的权力寻租和腐败现象与公共伦理格格不入,必须得到严肃处理。

针对权力寻租和腐败现象,我们需要从制度和文化两个层面上进行治理。

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和法律法规,强化对公职人员的行为监督和惩处力度,严厉打击腐败行为。

要加强对公共管理的伦理教育和培训,提高公职人员的道德素质和责任意识,促进公共管理的廉洁和规范。

只有在制度和文化上形成双重约束,才能有效防范和治理权力寻租和腐败现象,实现公共管理的真正清廉化和公正化。

二、公共资源的滥用和浪费问题严重在我国公共管理中,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存在公共资源的滥用和浪费现象。

这些行为直接损害了人民的利益,也违背了公共管理的基本原则。

公共资源的滥用和浪费问题与公共伦理不符,必须得到严肃对待。

针对公共资源的滥用和浪费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公共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

要建立健全的公共资源管理制度,规范公共资源的使用和分配,加强对公共资源的监督和考核。

要推进政府公开透明,提高公众对公共资源使用的监督和参与程度,增强公共资源管理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只有通过严格管理和公众监督,才能有效防范和治理公共资源的滥用和浪费现象,实现公共管理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论公共权力异化理论及其制约对策

论公共权力异化理论及其制约对策

论公共权力异化理论及其制约对策作者:张曦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09年第06期摘要:公共权力本质上来源于人民,以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

本文从恩格斯的文本出发,阐述了公共权力的历史变迁,公共权力与公众利益的辩证关系。

涉及公共权力实际操作中的异化现象,提倡包容性、公益性的公共权力。

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公共权力的异化现象,提出了制约对策。

关键词:公共权力公众利益公共权力的异化非政府组织一、公共权力的涵义所谓公共权力,是指在公共管理的过程中,由政府官员及其相关部门掌握并行使的,用以处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增进公共利益的权力。

从本源上讲,公共权力来源于人民。

公共权力的产生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增进社会公共利益。

公共权力的运行过程实际上就是把权力的运行机制应用到经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之中,进而实现一定的经济、社会目标。

二、公共权力的历史演进:从社会自治权到国家权力从源泉上说,国家与社会形成的同时,公共权力也随之而产生。

恩格斯考察和分析了国家产生前后的公共权力及其在性质和特征上的区别。

他认为,在国家产生之前很久就已经产生了公共权力,原始社会,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不够,为了生存,他们依据地缘或亲缘关系聚居在一起。

在此过程中,个别具有人格和强健身体的人在抵御外来侵袭或获取事物时的贡献最多,自然得到民众普遍的好感和信任,成为首领。

首领基于社会合作的需要,依据群体成员的共同意志和一定的道德强制而形成一种社会自治权。

这就是历史上最初形态的公共权力。

人们借以调节生活中的争端和矛盾。

但是,在“十分单纯质朴的氏族制度”中,一切问题都由氏族或部落的当事人自己解决,这时的氏族首领是名副其实的公众代表,酋长具有父亲般的、纯粹道德性质的权力,不具有强制手段。

氏族的一切成年男女平等的享有表决权。

所以,这一时期的公共权力没有与民众权利相分离,反而等同于民众权利。

因为在当时,人们生活的范围仅仅局限于氏族、部落,氏族、部落与相关的制度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都是自然赋予的最高权力,个人无论在感情、思想和行动上都是无条件服从的。

我国公共权力的异化及其防治

我国公共权力的异化及其防治

我国公共权力的异化及其防治作者:王超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6年第07期摘要:公共权力是由政府和非政府公共组织掌握并行使的,它使用强制力来处理公共事务,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增进公共利益。

我们目前探讨的“公共权力的异化”是发生在公共部门及其公职人员身上,其异化的极端行为表现形式就是公共权力腐败,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异化。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攻坚期、深水区,公共组织中的各种问题日益突显。

如何解決公共权力的异化,打造真正为民务实清廉的服务型政府成为现今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关键词:公共权力异化腐败公共利益马克思说过“从社会上产生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其目的是缓和阶级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内,以防止在无谓的斗争中毁灭自己”。

本人认为,公共权力是指由政府和其他组织行驶来处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增进公共利益的权力。

而公共权力的异化则是指“公共权力的运行过程及结果与它自身的出发点是相违背的”。

一、公共权力异化的内在根源1.公共行政权力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分离。

在传统社会,行政权力是当时拥有最高权力的统治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行使的,没有相关的法律或者个人进行约束。

而在现代社会,行政权力的授予是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按照既定的法律来进行授予的。

从我国的宪法可以看出,人民是权力的主体,它是权力的本质,权力应该成为为民所用、维护人民利益的工具。

但实际上,由于受经济条件、社会背景、历史文化等现实条件的制约,公共权力并不是由全体公民直接掌握并行使。

因此,人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只有通过选拔出来的代表来代替自己行使宪法赋予自身应有的权力。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这些选派出来的代表就可能受利益的驱使,会产生权力的拥有者和行使者分离的状态。

这就使权力的行使者有可能背离权力拥有者即人民群众的意志,把公共权力异化当成为自己谋利的“合法”工具,通过这种“合法”的权力工具为自己谋取利益成为了公共行政权力异化的根源所在。

行政伦理——实现行政权力控制的重要途径

行政伦理——实现行政权力控制的重要途径

行政伦理———实现行政权力控制的重要途径陈娅(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0)摘要:为了平衡“权力与权利”,为了腐败问题能有所控制,无数学者也提出了不同的改革措施。

本文将目光集中到了行政伦理,从比较和研究中发现了此条控制行政权力的新路,以希此条途径能为中国政府成为真正的责任政府,诚信政府作出一点努力。

Abstract:In order to balance the"Power and Rights",in order to be able to control corruption,numerous scholars have proposed different reforms.This article will focus more to administrative ethics,from a comparative study found that the provision and control of the executive power of the new road to Greece for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his provision means a truly responsible government,the integrity of the Government to make a little effort.关键词:行政伦理行政权力监督控制Key words:administrative ethics administrative power,supervision and control作者简介:陈娅,女,1982.8.12出生,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学院,助教。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11)-01-0041-01一、关于行政权力行政权力是政治权力的一种,它是国家行政机关依靠特定的强制手段,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而依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能力。

伦理对公共行政与行政伦理的指导与规制

伦理对公共行政与行政伦理的指导与规制

伦理对公共行政与行政伦理的指导与规制前言公共行政是指政府和行政机关在执行公共事务过程中的管理与服务活动,它与伦理道德紧密相关。

伦理是研究人类行为道德规范和原则的学问,而行政伦理则是探讨公共行政活动中的道德问题与规范的分支学科。

本文将探讨伦理如何对公共行政及行政伦理进行指导与规制。

伦理对公共行政的指导1. 伦理价值观的塑造伦理价值观是人们行为判断和行为选择的依据,对于公共行政来说,它需要确立一套符合社会共同道德准则的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应包括公正、廉洁、诚信、公平等。

公共行政工作者应秉持这些价值观,自觉遵循道德底线,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做到做人先做君子,才能对公共行政起到指导作用。

2. 合法合规的原则伦理对公共行政的指导还要求公共行政活动在法律框架内进行。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时,要依法依规进行,不得违反法律法规。

伦理对公共行政的指导作用在于提醒公共行政工作者遵守法律,不得有度外行事,保证行政活动的合法性,确保公共行政的公信力与效力。

3. 公共利益的追求公共行政的本质是为公共利益服务,伦理对公共行政的指导也要求公共行政者始终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公共行政活动应尊重民主权利,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公开透明地处理公共事务,确保民众的合法权益。

伦理可以帮助公共行政者保持公正公平,拒绝利益诱惑,确保行政决策的正确性和公正性。

4. 责任与公信力的要求伦理对公共行政的指导还要求公共行政工作者承担起责任,树立良好的公信力。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自觉发挥权力的正确性、公正性和效力,遵循职业操守,坚守职业道德,不得违规行事,不得以权谋私,不得滥用职权。

只有如此,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和认可。

行政伦理的规制1. 建立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行政伦理的规制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

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明确公共行政工作者的职责和行为准则,对行政不端行为进行规制。

同时,还需要建立监督机制,对公共行政活动进行监督,对违反伦理道德的行为进行惩处,维护行政伦理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2024年基层公务员行政伦理失范及治理研究》范文

《2024年基层公务员行政伦理失范及治理研究》范文

《基层公务员行政伦理失范及治理研究》篇一一、引言基层公务员作为国家行政机关的基石,其行政伦理的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然而,近年来,基层公务员行政伦理失范现象屡见不鲜,这不仅损害了政府的形象,也影响了公共权力的正常行使。

因此,对基层公务员行政伦理失范及其治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基层公务员行政伦理失范的表现1. 权力滥用:部分基层公务员利用职权之便,为个人或小团体谋取私利,忽视公共利益。

2. 利益输送:通过不正当手段将公共资源输送给亲朋好友或关系户,导致公共资源的浪费和流失。

3. 失职渎职:部分基层公务员在工作中不负责任,推诿扯皮,对人民群众的诉求置之不理。

4. 腐败现象: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腐败行为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行政伦理。

三、基层公务员行政伦理失范的原因分析1. 制度缺陷:行政伦理制度的不完善,使得部分公务员有漏洞可钻。

2. 教育缺失:行政伦理教育的缺乏,导致部分公务员对行政伦理的认识不足。

3. 监督不力:对基层公务员的监督机制不健全,使得部分公务员敢于违反行政伦理。

4. 社会环境: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公务员的价值观发生偏离。

四、基层公务员行政伦理失范的治理措施1. 完善制度:建立健全行政伦理制度,明确公务员的权责利,规范其行为。

2. 加强教育:加强行政伦理教育,提高公务员对行政伦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3. 强化监督: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基层公务员的行为进行全面监督。

4. 优化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引导公务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案例分析以某地一起基层公务员权力滥用、利益输送的案例为例,分析其行政伦理失范的表现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基层公务员行政伦理失范的危害及治理的必要性。

六、结论治理基层公务员行政伦理失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制度、教育、监督和环境等多个方面入手。

只有建立健全的行政伦理制度,加强行政伦理教育,强化监督机制,优化社会环境,才能有效治理基层公务员行政伦理失范现象,维护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行改伦理视角下的公共权力异化诒理

行改伦理视角下的公共权力异化诒理
划 经 济体 制 向市 场 经济 体 制转 型 的现代 化 进 程 中 . 公 共 行政 环境复 杂多 变 :改 革开 放政 策所 带来 的非预 期 的失衡 包括城 乡发 展失衡 、经 济增 长 与社会 发 展失 衡 等使得 政府 的管理 活动 日益增 多 .即政 府公 共 权力 涉 及 和作 用 的范围广 、 领域 多 , 由此也 使得 公共 权 力异 化 的可 能性 在增 多 。 同时 , 在 社会 转 型期 , 文 化 价值 观 念
利 的部分 “ 让渡” , 是人 民将 权利 委托 给政 府行 使 , 以体
现公 共 意志 。 在现 代 民主社 会 中 , 公共 权 力来 自于 人 民
的“ 授予 ” , 具 有公 共性 特征 , 这 也是其 区别 于一般 权力
会 向现代 社会转 变 、 由农业 社会 向工 业社 会 转变 、 由计

公 共 权力 伴 随着 国家 的 出现 而产 生 。 马克 思认 为 , 国家 产生 的 目的是 “ 为 了使 相互 冲突 的 阶级不 致在 无 谓 的 斗争 中把 自己和 社 会 消 灭 ” . [ ]在形 式 上 表 现 为 “ 一 种 凌驾 于 社 会之 上 的 力量 . 用 以缓 和 冲 突 。 把 冲突 控 制 在秩 序 的 范 围之 内” 。 [ 2 ] 而 公 共权 力 正 是 这 种 “ 力
量” 的体 现 。 社会 契 约 论认 为 , 公共 权 力 来源 于 人 民权
以及 依 照怎样 的程序来 做 等都界 定 了政府 使 用公 共权
力 的具体 界 限。 改革 开放 以来 。 我 国政府 的基 本 职能包
括 政治 职能 、经 济职 能 、文化 职能 和社会 公 共 服务 职 能。 涉 及社 会 的各 个 领域 。 当前 。 我 国正 处 于 由传 统社

公共权力的异化和制约

公共权力的异化和制约

公共权力的异化和制约吴建华罗卜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我国新旧体制的转轨,腐败现象渐已成为阻碍经济发展、威胁政治稳定、瓦解民族精神的一大公害。

鉴此,强调政治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宪政层面上推进民主建设,为反腐倡廉提供根本的制度保障,以之作为重建权力合法性的重要资源,渐已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共识。

本文试图用唯物辩证法揭示权力结构的工具性与其意识形态制约之间的联系与差异,旨在表明公共权力异化就是权力自身的原发性变化,权力的内在矛盾就是权力异化的内在根据,从而为形成权力制衡机制的合理性作证。

一、无限权力的历史溯源在对权力的理解上,首先应该明确的问题是:虽然权力总是利益之争的产物,并且总是一定意识形态的载体,但权力结构本身并不等于特定的利益或意识形态。

相同的权力结构可以为不同的利益和意识形态服务,表明权力结构是一种客观的社会控制形式,具有相对独立的工具性,其运作规律也具有不以社会形态为转移的普遍性。

就权力最普遍的品格而言,利益驱动使其一般倾向于追求权力的无限扩张,直到遭遇外在的社会马勒为止。

这就使权力的扩张和制约成为人类社会政治生活中最普遍的矛盾现象。

权力非法扩张的一个主要形式就是腐败。

作为困扰世界各国政府的“政治之癌”,腐败被称为“附着在权力上的咒语”。

在当代中国,追溯无限权力的起源,我们可以看到,由于社会主义权力机制的建立普遍是以暴力革命的方式实现的,打破旧的国家机器往往被局定为对资本主义权力制衡机制的反动,而封建专制主义文化遗产却以改头换面的方式存活下来,以致“文化大革命”以最革命的方式复辟了封建专制主义的权力运作方式。

尽管在革命成功后的特殊时期,由于战争年代干群之间血肉相连的一致,由于权力执行者对权力所属的高度自觉,由于历次政治运动也在致力于维持这种自觉的延续性,因而可以使“无形式的民主内容”昙花一现;但是,在宪政层面上有关权力所有者对权力执行者的制约机制或告阙如,或被束之高阁,于是,权力制衡只剩下行政层面的内部制约,主要以“刻苦改造世界观”为保障,辅之以非程序化的“大民主”监控手段。

公共权力异化的原因及治理策略

公共权力异化的原因及治理策略

有权 和行使权 。 当前 社会 中 ,少 数公共 行 政主体 就受 到 了这 种人 与 手段 不 强 。 目前 ,我 国 的监 督 机 构 为数 不 少 ,比如 党 内纪律 治思 想的影 响 ,把社 会公众 赋予 的公共 权 力在很 大程 度上 看成 了 监督 、监 察机关 监督 、司法机 关 监督 等 ,但 是 ,监督机 构重叠设 为 自己所有 的权 力 ,在行使 公共 权力 时 ,只关 心 自己的意 志和利 立 。交叉严 重 。加之 ,各 监督 机 构之 间缺乏 有效 的沟通 和协调机 益 。对权力行使 所 产生 的对 社会 公众 的影 响很 少顾及 ,甚 至不顾 制 ,致使 监督工 作经 常 出现互 相 推诿 ,人浮 于事 ,有时 甚至 出现
1 . 功利主义的渗透 .2 2
22 4
教 学研 究
或者基础性问题 ,但是在 不断的项 目实践 中 ,学生真正体会本专业 不 断发展 过程 ,让所有 学生都可 以在各 自的基础 上有所 提高 。这种 特点 。为今后进入社会做好准 备。 33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 . 考核方 法 ,符合新教学 大纲 中的 “ 以人为本 ”思想 ,切 实提 高学生
教学初探【 . J 大众文艺. 1 1 ). 】 2 0( 8 0 【】 5 张阿霞. 内设计专 业人 才培养 方法研 究 与实践【 . 室 J 河南农 】
【】 6郭文赋. 内设计 技术 专业毕业设 计综合 训练实践【】 室 J. 包头职
的实践 能力 ,总结 理论知识 ,在这个过程 中 ,突 出学生从实践 到理 业.0 9( 6). 20 1
展 , 高教学 质量 。 提 3 . 4加强实践性教学 的考核 对于实践性教学的考核 ,应该 以实践操作为主 。通过考 核学 生
20 8 需求作 为首要 考虑 问题 ,不断加快室 内设计 实践性教学 的更新 与发 院学报.0 7( ).

公共权力异化的伦理规约

公共权力异化的伦理规约

The Ethical Stipulations of Public Power′s Alienation 作者: 高晓红[1]
作者机构: [1]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出版物刊名: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75-78页
主题词: 公共权力;异化;伦理规约
摘要:政府要完成自身的使命,进行公共管理和政治统治,必须掌握和运用一定的权力。

政府手中的权力不是一般的权力,而是公共权力。

权力的公共性是政府权力的根本属性,是对政
府应然状态的确认,然而在实然层面上,却存在着公共权力的异化。

公共权力之所以会出
现“异化”,其根源在于公共权力本身所具有的矛盾。

从伦理学角度讲,防止公共权力异化的
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对公共权力进行伦理规约,这是因为政府权力的公共性与伦理“普遍
物”是相通的。

伦理决策在政府与公共行政中的应用

伦理决策在政府与公共行政中的应用

伦理决策在政府与公共行政中的应用引言伦理决策是指在面对道德困境时,通过考虑伦理标准和价值观来做出决策的过程。

在政府和公共行政领域,伦理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的决策涉及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而公共行政则直接关系到公众的福祉。

本文将探讨伦理决策在政府与公共行政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政府伦理决策的背景政府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决策和行为对整个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政府在面临复杂的社会问题时常常遇到伦理困境。

伦理困境是指在追求公共利益和保护个体权益之间存在冲突的场景。

例如,在制定环境政策时,政府需要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在制定税收政策时,政府需要考虑公平与效率之间的权衡。

伦理决策在政府中的应用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它要求政府官员在面对各种压力和利益冲突时,能够秉持高尚的伦理标准并为公众福祉负责。

伦理决策强调自我审视、道德责任、公正与公平,对政府的决策和行为起到约束和引导作用。

伦理决策在政府决策中的应用1. 尊重人权与社会正义伦理决策要求政府尊重和保护人权。

政府应该确保人民享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不论其种族、性别、宗教或社会地位。

政府以公正和公平的原则制定政策,推动社会公正和社会正义的实现。

2. 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伦理决策还包括对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考虑。

政府应该制定合理的环境政策,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政府还应该鼓励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避免过度消耗和污染环境。

3. 透明与责任伦理决策要求政府的决策和行为具有透明性和责任性。

政府应该通过公开、透明的决策过程,向公众解释其决策背后的原因和动机。

政府还应该接受公众的监督,对其决策和行为负责。

4. 参与与合作伦理决策强调参与和合作的原则。

政府应该积极与各利益相关者进行对话和合作,促进多方利益的协调。

政府决策应该兼顾各方的利益,尽量达到共赢的结果。

伦理决策在公共行政中的应用公共行政是指政府机构和公共管理者执行政府职能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

公共权力的异化范文_毕业论文范文_

公共权力的异化范文_毕业论文范文_

公共权力的异化范文恩格斯曾对权力异化做过这样的论述:“社会起初用简单分工的办法为自己建立了一些特殊的机关保护自己的共同利益。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公共权力的异化。

但后来这些机关,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权力,为了追求自己的特殊利益从社会公仆变成了社会的主宰。

这种情况不但在世袭制的君主国内可以看到,而且在民主的共和国内也可以看到。

”只要有国家、政府的存在,公共权力的双重倾向(即公共权力运作的公正性与公共权力运作的异化倾向)就不会消失。

同时,由于行使权力的官员是“理性经济人”,“经济人”的本性使他有满足个人欲望的内在倾向。

因此,公共权力的异化即是指权力的运行及结果与它的自身相背离。

公共权力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也是社会关系的体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公共权力。

如果公共权力发生异化,会使政府面临信任危机,失去人民信任,从而使国家面临整合和控制危机,国家的正常秩序就会遭到破坏,正常的权力体系就难以高效有序地运行。

因此,必须预防与遏制公共权力的异化,保障公共权力的良性运行。

公共权力异化产生的原因在政府领域,公共权力的异化最为明显的变现形式即腐败。

腐败便是政府及政府公职人员利用职务和权力,谋取私人目的而滥用公共权力的行为。

事实上,无论是何种公共权力,从其产生起,就存在着否定这种权力公共性的异化力量。

这就是权力内部存在的四中矛盾:支配与服从的单向控制权力是个人或群体将其意志强加于其他人的能力。

支配性是权力的重要属性,这与服从构成了权力运作的一对矛盾。

在共和国体制下,在具体的范围内,权力的支配与服从之间虽有单向的控制,但在更高的层面上,当权者本身也只能以人民权力的代理人和被委托人的身份接受人民的监督。

然而,双向的权力制约机制不是自然而然的结果:从宪法原则到实践践履,涉及大量细节的、技术性的操作问题。

事实上,因无视民主程序而架空宪法原则的教训可谓殷鉴不远。

在权力缺乏有效制约和监督的情况下,民意和表达民意的喉舌都是由支配者单方面选定的,民间议政的机制也成了支配者意志的直接拷贝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伦理视角下的公共权力异化治理作者:陈丽香叶先宝来源:《行政与法》2013年第09期摘要:公共权力异化是当前社会中存在的腐败现象之一,其产生的原因在于公共权力自身的异化倾向、权力行使主体的因素及行政组织对权力异化的规约作用不足等。

在现实中,公共权力异化往往是与具体的行政组织或行政人员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加强行政组织伦理建设,提高行政人员的伦理自主性,将自律与他律双管齐下,能够促使行政组织及其人员合理、合法地行使公共权力。

关键词:公共行政;行政伦理;公共权力异化;治理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13)10-0001-05一、引言公共权力伴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

马克思认为,国家产生的目的是“为了使相互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1]在形式上表现为“一种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用以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之内”。

[2]而公共权力正是这种“力量”的体现。

社会契约论认为,公共权力来源于人民权利的部分“让渡”,是人民将权利委托给政府行使,以体现公共意志。

在现代民主社会中,公共权力来自于人民的“授予”,具有公共性特征,这也是其区别于一般权力的最主要特征。

政府在公共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权力是公共权力,政府是行使公共权力的主要主体,公共权力既是其公共管理的合法性基础,也是其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支撑力量。

在我国,为人民服务是公共行政的宗旨,权须为民所用,情要为民所系,利须为民所谋,公共权力的公共运用是其应然状态。

然而,公共权力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却常常出现“异化”现象,即公共权力的运行背离其公共性轨道,成为谋取私利的工具,表现为一种与公共利益相对抗的力量,具体的形式有公共权力私人化、公共权力部门化和公共权力商品化等,是一种常见的腐败现象。

政府机构和职能为政府及其行政人员行使公共权力设定了范围和界限,政府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以及依照怎样的程序来做等都界定了政府使用公共权力的具体界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现代化进程中,公共行政环境复杂多变;改革开放政策所带来的非预期的失衡包括城乡发展失衡、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失衡等使得政府的管理活动日益增多,即政府公共权力涉及和作用的范围广、领域多,由此也使得公共权力异化的可能性在增多。

同时,在社会转型期,文化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态势,人们在价值认识和价值取向选择方面容易陷入迷茫状态。

在现实中,公共行政领域的部分行政人员对公共权力的性质和公共价值诉求的认识模糊不清,部分公共行政人员对公共权力的认识甚至是一种“私权”意识。

同时,受市场经济观念的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更加注重现实和个人利益,因此,公共权力便容易异化为谋取私利的工具。

正如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所指出的那样:“在同一社会中腐化现象在进化时期比在其它时期更为常见……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基本价值观的变化,新的财源和权力渠道以及政治系统输出功能的扩大导致了腐化现象频频发生”。

[3]转型时期的腐败问题是现实存在且不容忽视的。

当前,“官本位”思想仍然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行政人员被人们视为掌握权力和各种资源的“官员”,而非为人民服务的公仆。

这种现象不仅助长了行政官员的“私权”意识,也误导了人们对公共权力的正确认识,使得公共权力的公共性淹没在各种“潜规则”中。

政府公共权力异化是对社会规则和秩序的一种破坏,其不良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往往是难以预料的。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要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因此,探索公共行政领域中的公共权力异化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政府公共权力异化的原因分析从表面上看,公共权力异化往往是由行政人员的具体行为直接引起的,但究其原因,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公共權力自身的异化倾向公共权力作为权力的一种类型,具有权力的一般特征。

孟德斯鸠认为,“权力是一种怪现象,总有一种超越它自身的范围而发展的本能倾向,权力总是追逐自身的增值,权力喜欢自己是一个目的而不是一个手段”。

[4]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指出,伴随着国家产生的公共权力是“日益同社会相脱离的力量”。

[5]从主体上看,公共权力是社会整体的力量,其所有者是社会中的所有成员,而具体行使主体是社会整体中的一部分人,且所有主体和行使主体是分离的,当行使主体与所有者的利益追求发生冲突时,公共权力就有可能成为为少数人服务的工具。

此外,公共权力作为一种能获取、支配资源及影响他人做出符合权力主体预期行为的力量,与社会地位、资源等紧密联系,“其本身蕴含着支配与服从的矛盾关系,造成了权力行使主体同其他社会群体之间的权力不对等”,[6]进而导致社会地位的不对等和资源分配失衡,使得公共权力自身及运行过程中都潜藏着异化倾向。

而且,当前社会中存在的“官本位”思想也反映了“权力崇拜”具有自强化机制。

此时,公共权力便作为一种目的而存在,公共性质被异化,公共利益被忽视,源于人民的公共权力成为“奴役”人民的工具。

(二)权力行使主体的因素权力行使主体对公共权力的错误认识及不当使用是权力异化的主观原因。

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权力行使主体对公共权力的性质、归属的模糊认识使得公共权力异化存在主观可能性。

公共权力是由具体行政组织部门和行政人员所掌握并使用以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

学者张康之认为,“政府供给社会公共服务包括两种方式即制度化的供给和行政人员的随机供给”。

7]这就意味着行政人员在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时也具有一定的行政自由裁量权。

因此,他们对公共权力本质和价值取向的认识、态度及行为选择将直接影响公共权力运行的效果。

但在社会转型期,部分行政组织及其人员对公共权力的性质及归属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正如戴维·马修斯所指出的那样,“当把公共区分为作为实践的公共和作为一种理念的公共时,由于后者含糊不清,因此也不知道前者为何物”。

[8]公共性是公共权力的本质,而对公共权力的模糊认识往往会导致行政人员对公共权力的公共性及公共价值模糊不清,从而使公共权力异化成为可能。

另一方面,人的自利和逐利倾向被普遍认为是公共权力异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公共权力作为一种能对资源进行再分配的力量,掌握权力就意味着对资源的控制。

因此,由自利动机所引发的行为便是对权力的追求,罗素曾指出:“在人类无限的欲望中,居首位的是权力欲”。

[9]换言之,在自利动机支配下的行政行为必然会导致公共权力异化。

当前,在公共行政领域,行政人员的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是普遍现象。

近年来,一些腐败案件表明,当面临利益冲突时,一部分行政人员往往会选择个人利益而背弃公共利益。

公共选择理论学派认为,公共行政领域中的个人和经济领域中的经济人是一样的,都以追求私利为先,强调对公共权力的运行进行控制和约束,尽管这种以人类的自利特性来描述行政人员全部的行为取向不够全面,但对公共权力进行监督和控制以防止权力的滥用,这一点已得到学者们的普遍认同。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指出:“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者内在的控制了,在组织一个人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困难在于必须首先使政府能管理被统治者,然后再使政府管理自身”。

[10]除了行政人员的自利倾向外,政府组织同样有其自身的利益追求,也会发生组织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或者由于行政组织的“短视”而导致公共利益被忽视,出现公共权力“部门化”现象。

而这些使公共权力异化的行使主体的主观因素是外在的客观制度约束所阻止不了的。

(三)行政组织对公共权力异化的规约作用不够行政组织的结构、程序、文化、制度等是行政人员行使公共权力的组织环境,也是影响行政人员对公共权力的认识和态度的外在因素。

尽管公共权力异化现象是由具体行政人员的行为直接引起的,但不能忽视行政组织环境对行政人员行为选择的影响。

同时,行政组织本身是规约公共权力运行的主要力量,如果它没有起到这样的作用,而是容忍公共权力异化、私化等腐败现象的存在或者不能有效保护那些合理、合法地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那么,它本身也就成了滋生腐败的土壤。

具体来说,行政组织对公共权力异化规约作用不足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⒈组织结构方面。

公共权力因政府职能的划分被分配到不同的层级、职能部门,由具体行政人员行使,而组织结构、职能成为公共权力运行的载体。

改革开放以来,结合具体国情,我国借鉴了西方的官僚制行政模式并进行多次行政体制改革,提高了行政效率。

但是,机构重叠、职能交叉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这就意味着政府公共权力没有得到有效分权,从而导致在公共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互相推诿、踢皮球等现象。

换言之,由于权责关系不清晰,使得组织结构背后的公共权力的公共价值诉求常常被忽视。

⒉组织文化方面。

组织文化对行政组织及行政人员的行为选择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组织文化有助于组织及成员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协调好公共利益与部门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反之,可能导致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偏离或是背离公共权力的公共轨道及应该遵循的规章、程序,滋生各种潜规则和暗箱操作行为。

当前,我国政府正在积极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和以德行政,致力于建设服务型政府,确保公共权力的公共运用。

但是,行政组织中“权力文化”和“关系文化”依然普遍存在并不断侵蚀公共利益。

一方面,受封建社会遗留的“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权大于法的现象依然存在,在这样的组织文化中,那些具有很强的公共服务动机的人员在面临组织中的腐败现象时如果选择对公共利益负责,可能会在事业上受到损害,其合理、合法地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得不到有效保护;另一方面,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编织着的社会网络关系、人情关系、裙带关系依然影响着行政人员行使公共权力时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私人领域中的关系常常被带到公共行政领域,使得公共行政领域中出现了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冲突,部分行政人员往往利用公共权力的强制性随意干预私人领域,从而导致权力异化,进而产生腐败现象。

⒊制度约束机制不完善。

制度约束是治理公共权力异化的主要手段,这一点已经在全社会获得普遍认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行政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科学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反腐制度建设在反腐实践中不断完善,但腐败现象依然存在,而制度约束机制的低效是主要因素。

制度规范是一种外在控制,制度能否实现其规约作用依赖于行政人员对制度的遵守。

当前,制度约束机制的低效源于制度建设强调法律法规的设立和道德的制度化而忽视了制度内容,政府组织及其人员对法律制度背后所隐含的法理文化的认同及信任的程度低,在现实中造成了制度“被虚置”,以至于“权大于法”、“权大于德”的意识依然大量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