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读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读后感

姓名:傅前俊

学号:20110512918

学院:数学学院

书名:《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

作者名:钟启泉,崔允漷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年9月

本书概况:由教育部师范司组织专家审定的有关新课程的通识读本,旨在帮助师范生更好地了解新课程,认同新课程,以便将来更好地参与新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程的规划及其课题、课程目标与课程结构、国家课程标准及其意义、新教材的设计与呈现、学习方式及其转变、基于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课程评价制度的创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管理体制的创新、普通高中学分制管理、校本课程的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定位与设计、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等14讲。

《新课程理念与创新》读后感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全面反映最新研究成果,致力于以全新的方式设计与呈现,以新课程的理念阐述新课程。随着素质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究的深化发展,基础教育课程如何改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是一项复杂而艰巨、长期而艰难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的因素很多,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合理论证、实验、探究与拓展。以下谈一些自己对《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的阅读感想。

一、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

课程的改革必然有一些全新的理念反映到课程制度中。课程教材改革,必须强化素质教育观念,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倡导全面、和谐的教育。树立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价值观,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充分发展相结合,并使之与社会发展协调一致的全体学生发展的课程观,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掌握社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树立“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改革课程结构,建立新课程结构体系

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对各种课程理论兼容并蓄、各取所长,作为制定课程的理论基础,建立由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组成的新的课

程结构体系,积极稳妥地走向课程的综合化。编制与之相适应的、切实可行的教材体系。特别是要调整好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压缩必修课时,适当增加反映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选修课时,并列入课程表中,保证能够切实执行。针对我国学生主体意识薄弱、社会适应能力较差的缺陷,应当加强活动课程建设,适当提高活动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比重。

三、课程内容趋于现代化方向

学校课程是由于人类对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其内容、结构及其设置,随着科学文化知识结构的演进而不断发生变化。新课程改革应把具有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反映现代化与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文和科技成果有选择的纳入教学内容,尽量缩小教学内容同现代教学成果的差距,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研制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体系,构建与当代社会生活、文化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新内容体系。

新的内容应兼顾人文与自然科学知识,体现思想品德教育、科学技术教育、艺术教育、环境教育以及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等。

四、改革课程实施方法,调整师生关系

《国家基础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认为:“教学过程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理论与实践证明,单纯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都不利于课程的顺利实施。

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其本质上就是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交往、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作用。应当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具有独立的人格价值,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

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增强自尊心、自信心,感到平等、自由、民主、亲情与友善,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同教师密切配合,保证课程实施过程顺利进行。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作用,并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的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五、加强师资培训,走进新课程

教师进修培训机构要以实施新课程所必需的培训为主要任务,确保培训工作与新一论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步进行。”毋庸置疑,教师作为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和实施者,新课程改革必然要求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如参与课程编制、撰写课程说明、评估学生的需要、确立课程评价体系和课程管理框架等。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参与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既然新课程方案是新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反映,那么就有不同于原课程方案的特点。这就需要教师领会新课程、学习新课程、走进新课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新的任务与要求,面对新课程,教师将一切从“新”开始,重新认识课程理念、课程本质,重新组织教学,重新认识学生……

教师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来面对新课程,如何将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行动,如何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这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新课题,也是教师能否尽快成为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需要加强在职教师培训、师范教育,不断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整

体素质。通过培训,教师深刻体会和准确把握课程的实质,掌握实施新课程必备的技能,为走入新课程做好准备。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与新课程同行,才能在新课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并将这种发展的成果用于新课程建设,使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课程决策和课程编制。教师才能成为符合当代教育潮流的教育对话者。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只有根据现代教育的需要不断进行教育改革,摒弃不合时宜的教育方法和体制,开创教育新天地,教育才能不受时代束缚,欣欣向荣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