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维不平衡空间发展理论及其对于当代中国的借鉴意义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面对普遍的城市危机,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将空间维度植入马克思理论体系,至此,空间成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不可或缺的维度。
美国学者大卫·哈维通过对全球范围内的空间行为和空间政策的考察和研究,形成了独特而有创见的空间不平衡发展理论。
本文通过对哈维不平衡空间发展理论的剖析,突出哈维理论关于空间问题的独到阐释,并借鉴其理论的合理部分运用到对当下中国城市问题的考察和分析中,以更好地推动中国城市化发展。
不平衡空间发展理论是在对资本主义地理不均衡现象研究的基础上逐步构建的。
哈维在探究不平衡地理现象形成的深层原因时,从“空间规模生产”和“地理差异生产”两个层面入手,表明了不平衡空间生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而资本主义的空间手段——“时空压缩”和“时空修复”进一步加剧了不平衡。
哈维以唯物辩证法和政治经济学批判作为其根本的方法论,对有关空间流派的各种思想进行解读与研判,提出了具有元理论诉求的“统一场论”。
“统一场论”从资本与权利这两条主线展开分析,资本逻辑是资本主义地理扩张的始作俑者,在对资本的追逐中离不开权力的推动,权力逻辑在资本逻辑的催化下得以被挖掘和延展,资本和权利相互交织、相互作用下,不平衡空间现象被制造出来。
哈维不仅仅停留于解释和批判,还提出了如何改变不平衡现状,实现空间正义的有益建议和对策。
通过对乌托邦理想的重新构建,哈维将其地理学理论融入到马克思主义解放政治学的框架中,从而实现其理论的最终诉求。
哈维关于空间的分析对于当代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伴随着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城市化运动发展迅速,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与改革的市场取向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如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更好地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推动中国城市的健康发展,造福于所有中国人民,就成为时代向我们提出的重大而又迫切的问题,也是本文研究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关切。
关键词:大卫·哈维;马克思主义;不平衡空间发展;中国问题
Harvey's Theory of Uneven Space Development and Its
Reference to Contemporary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late1960s,in the face of the general urban crisis,Western Marxist researchers have implanted the spatial dimension into the Marxist theoretical system.At this point,space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dimension of Marxist research.American scholar David Harvey has formed a unique and innovative theory of spatial imbalance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f space behavior and space policy on a global scale.Through the analysis of Harvey's uneven space development theory,this paper highlights the unique interpretation of Harvey's theory on space,and draws on the rational part of its theory to apply to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current Chinese urban issues to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The theory of uneven space development is gradually built o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of the imbalance of capitalism.When Harvey explores 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the formation of unbalanced geographical phenomena,starting from the two levels of“scale production of space”and“production geographical differences”, it shows the diversity and complexity of unbalanced space production,and the spatial means of capitalism.-"time-space compression"and"time-space repair" further exacerbated the imbalance.Harvey uses materialist dialectics and political economics as his fundamental methodology,interprets and judges various ideas about spatial genres,and proposes a"unified field theory"with meta-theoretical appeals.The"unified field theory"is analyzed from the two main lines of capital and rights.Capital logic is the initiator of the geographical expansion of capitalism. It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promotion of power in the pursuit of capital.Power logic can be excavated under the catalysis of capital logic.With extension,capital and rights intertwined and interacted,uneven space phenomena were created.Harvey not only stayed at the explanation and criticism,but also proposed useful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how to change the uneven situation and realize spatial justice.Through the reconstruction of Utopia ideals,Harvey integrates his geography theory into the framework of Marxist liberation politics,thus realizing the ultimate appeal of his theory.
Harvey's analysis of space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With the reform and opening policy up for forty years,China's urbanization movement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it has achieved great achievements and inevitably some problems.This has a certain relationship with the market orientation of reform.Nowadays,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entered a new era.Under the guidance of Xi Jinping’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how to better play the role of government and market,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ities and benefit all the Chinese people has become a major and urgent issue for us.It is also the most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oncern of this paper
Keywords:David Harvey,Marxism,Unbalanced Space Development,China Issue
目录
摘要 (Ⅰ)
Abstract (Ⅱ)
引言 (1)
一、本文的研究意义 (1)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
三、行文思路与研究方法 (5)
四、创新之处 (6)
第一章哈维不平衡空间发展理论阐释 (7)
第一节不平衡空间发展理论归属 (7)
一、空间政治哲学的出场和转向 (7)
二、马克思主义立场的致思取向 (8)
第二节不平衡空间发展的逻辑主线 (12)
一、经济地理学中的发展不平衡 (12)
二、地缘政治学中的发展不平衡 (12)
第三节哈维不平衡空间发展理论内核—统一场论 (13)
一、社会过程的物质镶嵌 (13)
二、剥夺性积累 (14)
三、资本时空中的规律特质 (15)
四、各种地理尺度上的政治、社会与阶级斗争 (16)
第二章不平衡空间的生产机制 (18)
第一节空间规模生产与地理差异生产 (18)
一、资本的“三级循环” (18)
二、空间生产及其限制 (19)
第二节时空压缩与时空修复 (20)
一、时间性修复 (21)
二、空间性修复 (21)
三、时空压缩 (22)
第三章空间修复的可能性路径 (24)
第一节希望的空间——“乌托邦”图景 (24)
一、乌托邦的概念 (24)
二、传统乌托邦的缺陷 (25)
三、辩证时空乌托邦及其实现机制 (26)
第二节“替代方案”的设想 (27)
一、替代方案的策略 (27)
二、替代方案的得失 (29)
第四章哈维理论对于中国城市发展的借鉴意义 (30)
第一节中国空间格局的更新和特点 (30)
一、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阶段与节点 (30)
二、中国城市空间不平衡生产的特殊性 (31)
第二节中国城市发展的不平衡现状 (32)
一、区域发展差异 (32)
二、城乡矛盾突出 (33)
三、城市内部空间分化 (34)
第三节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空间治理思考 (35)
一、我国空间发展的向度 (35)
二、从正义视角审视当代中国的空间实践 (36)
三、空间治理中的政府职能重塑 (37)
四、空间治理的实践路径 (38)
结语 (40)
致谢 (41)
参考文献 (4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6)
引言
一、本文的研究意义
经过工业技术革命、全球化的洗礼,世界物质财富出现了跨空间的积累和流动,使得空间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实践活动紧密联系。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迅速捕捉空间维度,并将其作为理解社会问题的视角,着眼于对空间问题的分析。
不平衡空间发展理论①是大卫·哈维②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分析了资本主义国家日益凸显的城市问题,遵循现象到过程再到实质的范式展开,对资本主义发展与地理布局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了深入探究,阐明了空间布局对于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维系的重要意义。
哈维沿着资本与权力两条主线,在对空间规模生产与地理差异生产研究与解读的基础上,将不平衡空间发展内化进资本主义发生的全过程。
对空间维度的关注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同时,空间问题的研究成果也拓宽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边界。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报告的提出指明了当下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政治、经济、社会、生态都存在着诸多“不平衡”问题,不平衡发展是当代理论和实践中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
哈维的不平衡空间发展理论有助于我们发觉和辨析中国空间生产实践中的失衡现象,重视资本的逻辑影响,在解决空间矛盾时,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规范空间行为,建设和谐共享的社会空间。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大卫·哈维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学研究中影响极大的一位学者,哈维的学科立脚点是人文地理学,但在具体的科学研究中,哈维的学术视野并没有局限于地理学这一单一学科,而是涵盖人文社会科学的许多方面,因此,他的理论思想也受到不同学科领域的关注。
哈维的思想研究包括了后现代主义、城市化、全球化、时空等,哈维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入到地理学研究中,关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空间问题,随着研究的深入,哈维也逐渐从逻辑实证主义地理学转向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此举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空间问题,此后,学者们基于自身理论背景和研究视角对哈维的空间理论选择不同的关注点进行深入研究。
不平衡空间发展一直是哈维理论关注的重点,但国内外学者对于不平衡空间发展理论进行专门研究的著作和文章相对较少,因此,在对具体的研究现状阐述时,需要结合哈维的空间理论。
总体来说,学者对哈维的理论研究呈现出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哈维的理论关注范围更广、程度更深,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于不平衡空间发展(Uneven Space Development),哈维在其诸多著作中有不同的表述:亦称之为不平衡地理发展(Uneven Geographical Development),不平衡时空发展(Uneven Space-time Development)或者不平衡资本主义发展(Uneven Capitalism Development)。
本文统一采用不平衡空间发展(Uneven Space Development)这一表述。
②David·Harvey在国内的翻译有两种,一种是戴维·哈维,另一种是大卫·哈维,不同的出版社对于名字的译文尚且没有统一。
第一,哈维的理论立场。
在对哈维是否是以马克思主义立场来研究这个问题上,大多数学者是持肯定态度,但也有反对的声音,存在着分歧。
诺挨尔·卡斯特尔(Noel Castree)对哈维的理论特点进行概括,他认为哈维是一位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并且始终如一的坚持着传统马克思主义,哈维受马克思的引导,他写作的理论参照是马克思的《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剩余价值理论》,并且有意避开葛兰西、卢卡奇、阿尔都塞等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的著作。
约翰·沃尔顿(John Walton)认为哈维真正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为马克思加入了空间维度。
麦芒·杜尔(Mams Doel)指出哈维是从马克思、恩格斯文本出发研究地理学理论的,因而他相信哈维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肯特·马修森(Kent Mathewson)从哈维的理论入手,强调哈维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空间问题分析时,确实运用了马克思的辩证法,并且着重的分析了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对立关系以及阶级之间的斗争问题。
①但也有部分学者对此存在质疑。
尼可斯·卡利尼克斯(Alex Callinicos)认为哈维的理论与马克思只是一种形式相似,只是关涉马克思的范畴结构。
②在卡利尼克斯看来,哈维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研究,他只是选取自己专注的部分。
德里克·格雷格里(Derek Gregory)认为哈维文本的主要来源是马克思而不是马克思主义。
③第二,哈维的理论内容。
乔·费金(Joe R·Feagin)则对哈维的理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费金以为,哈维一直以空间作为理论研究的中心,哈维在考察空间变化时加入了对资本、阶级和不平等的分析,强调这些因素对空间结构、城市生活所造成的重要影响。
埃里克·谢泼德(Eric Sheppard)认真研读哈维的著作,认为哈维探讨的空间诸多问题实则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空间的概念化。
在安迪兹·热兰尼(Andrzej Zieleniec)看来,时间和空间是哈维研究人类生存的两个基本范畴,哈维从空间入手,指出空间是资本主义幸存的要素,同时,热兰尼将哈维理论与列斐伏尔理论做了比较,区分两者之间的差异,列斐伏尔的理论关注是资本主义通过扩展和占领新空间来维持生存,而哈维的研究则更深入,进一步指明空间的生产依赖于产业资本的需要和投资优先性。
当然,学术界也有批评的声音。
沙朗·佐京(Sharon Zukin)认为哈维把城市的建立看作是为了资本流通需要这一观点过于片面,在佐京看来,哈维忽视了城市的审美体验以及对丰富社区生活的观察。
迈克尔·迪尔(Michael J·Dear)对哈维的空间思想作出了评析,他指出哈维对后现代主义进行了批判,却没有注意与后现代话语相关学科中的差异性问题以及在自然和环境中的不同声音。
第三,哈维的研究方法。
基尔希(S·Kirsch)对哈维的历史--地理唯物主义作出了极高的评价,他认为哈维是将空间纳入历史唯物主义的先驱,既有地理学的实证色彩又兼具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方法。
鲍勃·杰普索(Bob Jessop)认为,哈维的方法论与现实主义者对马克思的解读类似,而在分析资本主义内在关系时更接近于一种内在关系本体论。
理查德·莫里尔(Richard L.Morrill)指出,复杂的城市问题让哈维意识到急需改变研究方法,在《社会正义与城市》一书中,哈维开始运用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来阐释空间失衡等问题。
④特里沃·巴尼斯(Trevor Barnes)研读了哈维《地理学中的解释》到《社会正义与城市》这一时间段的著作,认为其研究方法已经从自然科学方法转向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而德里
①Kent Mathewson,Book Reviews:David Harvey's Justice,Nature and the Geography Difference[J].Geographical Review,1997(10):554-557.
②Noel Castree,Derek Gregory.David Harvey:A Critical Reader[M].London:Blackwell Pub,2006:47.
③Noel Castree,Derek Gregory.David Harvey:A Critical Reader[M].London:Blackwell Pub,2006:7.
④Richard L.Morrill.Book Review:Social Justice and the city[J].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1974(9):470-475.
克·格雷格里(Derek Gregory)却认为哈维并没有放弃实证主义,只是在具体的研究中,哈维把马克思的辩证法引入了地理学。
综上所述,国外学术界对哈维的理论关注点不尽相同,在理论立场、理论内容和研究方法方面的认识也存在着分歧,这些分歧导致西方学界未能对哈维的理论形成统一的看法,但不可否认的是,哈维的理论对于当今空间失衡、资本城市化等方面的研究确有贡献,不仅拓宽了研究视角,也提供了研究思路。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哈维的理论研究进程稍稍落后,一方面,对David Harvey的中文翻译以及所属国籍尚且没有统一,为资料的搜集增加了难度。
另一方面,哈维的著作中大部分没有中译本,国内学者无法第一时间获得相应资料,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研究的滞后。
关于哈维的理论资料最早可追溯到1990年,当时,哈维是作为地理学家的身份进入我国学界,在北京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的蔡云龙翻译了哈维的论文《论地理学的历史和现状: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宣言》。
此后,哈维逐渐为我国学者所认识,我国学者开始密切关注哈维的研究动向,相继翻译了其大量的文献作品。
国内学者对哈维专著的译作汇总如下:1996年,高泳源、刘立华和蔡运龙翻译了哈维的地理学著作,也是国内学者对哈维专著的最早译作,该书的主旨是构筑地理学理论,共六编二十四章,先从哲学、逻辑学和方法论的角度阐述理论、假说和定理的作用,然后转入到它们在地理学中的应用。
2003年,胡大平翻译了《希望的空间》,本书中,哈维深化对资本积累过程的研究,在全球化规模上把身体和政治人确立为当下普遍诉求的基础,以人的普遍权利为中心设计乌托邦想象的图景,此时的哈维已经以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家的身份进入了学术视野;同样是2003年,阎嘉翻译了《后现代的状况——对文化变迁之缘起的探究》,该书介绍了20世纪晚期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变化带来的文化的变迁,表现为一种时间、空间体验的变化,并探讨文化从现代性向后现代性转变的根本原因。
2007年,台湾学者黄煜文翻译了《巴黎,现代性之都》①,该书讲述了巴黎的城市发展历程、革命政治学和乌托邦构想,揭示了“创造性破坏”的资本主义现代都市发展实质。
2008年,王志弘翻译了《新自由主义化的空间:迈向地理不均衡发展理论》,该书是哈维的论文集,指引了迈向理解世界经济驱动力量的道路,基于新自由主义背景下阐释空间维度的理论意义,直指新自由主义化所带来的灾难,并首次总结了地理不平衡发展理论的“统一场论”。
2009年,初立忠翻译了《新帝国主义》,书中阐释资本主义活动中所包含的权力政治,深入分析全球资本主义空间生产的表征与实质,书中关于剥夺性积累的概念影响深远。
2010年:王志弘和王玥民翻译了哈维的论文集《资本的空间:批判地理学刍论》,收录哈维1974年至2000年发表的17篇原创性文章,关注政治权力和地理知识之间的关系以及资本主义的空间生产,并将空间理论奠基于社会正义中;胡大平再次翻译了哈维的著作《正义、自然和差异地理学》,这部著作在全球化背景下重新理解时间、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描述了地理学上的差异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它们如何成为当代政治、经济、生态学替代品,将环境正义与社会政治结合起来,进而寻求新的城市路径;王钦翻译
①大陆流通版本为《巴黎城记:现代性之都的诞生》,初立忠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
了《新自由主义简史》,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政治实践已占据霸权地位,本书中哈维对新自由主义的起源、发展和运作进行批判性考察,探索了未来的自由前景,尝试为替代性方案提供理论框架。
2011年,陈静翻译了《资本之谜:人人需要知道的资本主义真相》,哈维通过该书分析了资本主义的演进历程、资本运行背后的规律以及资本积累的实质,呼吁建立一个公平、负责任、人性和可持续的新的社会秩序。
2014年:王志弘已经是第三次翻译了哈维的著作,译发了《环宇主义与自由地理》一书,哈维在该书中抨击康德的环宇主义构想及其地理学根基,在哈维看来过去政治议程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地理和文化的复杂性,因此,哈维试图构建新的带有地方性的环宇主义秩序,一种更适合解放且自主的全球治理形式;刘英翻译了《跟大卫•哈维读<资本论>》(第一卷),哈维的写作目的是鼓励人们阅读马克思经典著作《资本论》,该书是对《资本论》的文本研读,表达了哈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尊崇和偏好;李隆生、张瀞文和许瑞宋翻译了《资本社会的17个矛盾》,书中哈维分析了资本主义不同层次的矛盾及其社会后果,提出了理解世界的方法,并且为迈向更为公平﹑理性和可持续的社会提出了17个纲领性的建议;叶茂奇、倪晓晖翻译了《叛逆的城市——从城市权利到城市革命》,哈维将城市视作资本和不同阶级之间进行资源争夺的中心,该书探讨了城市和城市发展问题,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汇集了其有关城市理论的学术论文,第二部分收录了关于城市社会运动理论解释的报纸评论。
2016年,谢富胜、李连波等翻译了《跟大卫•哈维读<资本论>》(第二卷),第二卷的目的与第一卷相同,都是为了促使人们阅读《资本论》,第二卷内容是关于资本循环如何塑造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基于永不停歇的再生产和阶级关系扩张的背景下考察,解释资本主义总是以加快生产和削减空间移动成本与障碍的原因;同年,周大昕翻译了《世界的逻辑》,该书对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金融危机的城市根源、自然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资本的演化等问题进行了解释,此书中哈维还用其方法论和理论思考了中国的空间问题。
2017年,张寅翻译了《资本的限度》本书中,哈维运用商品、租金、利润等基本概念,分析资本主义的运作、发展和危机的形成,解释了城市化过程、房地产市场和不平衡的地理发展背后的原因;同年,董慧翻译了《资本的城市化》,本书讨论了资本的城市化过程以及城市化之后的状况,哈维所理解的城市化是阶级斗争和资本积累在历史地理学中的表现,他认为对资本主义城市化进行理论建构,资本主义的历史地理理论也就水到渠成。
2018年,许瑞宋翻译了《挑战资本主义》,本书是哈维的一本论文集,收录了哈维近五十年学术生涯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1篇文章,向读者展示了哈维结合马克思方法论和地理分析的独特学说是如何形成的;同年,周大昕翻译了《马克思与资本论》,哈维在本书中阐述如何用《资本论》的视角来理解当今世界,洞察资本的本质和资本主义不可调和的内部矛盾,概述了马克思对资本的建构分析,拓展了马克思的叙述。
除此之外,国内学者也有专门研究哈维思想的著作,如张佳的《大卫·哈维的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理论研究》(2014.06);崔丽华的《大卫·哈维空间理论与资本主义批判》(2014.10);唐旭昌的《大卫·哈维城市空间思想研究》(2015.01);邹崇铭《流动、掠夺与抗争—大卫·哈维对资本主义的地理批判》(2015.10);钱厚诚《辩证的乌托邦理想—大卫·哈维空间理论的文本解读》(2016.09);郝胤舟《大卫·哈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新贡献》(2017.12);刘丽《大卫·哈维的思想原像空间批判与地理学想象》
(2018.12)等。
还有一些学者在空间、地理等方面的著作中对哈维的理论进行章节的叙述和评议,也有部分学者对哈维论文、演讲和访谈记录进行翻译。
学者根据自身的学术背景,选择专长的部分进行专题性研究,主要包括:不平衡空间发展理论、新帝国主义、后现代主义、空间生产理论、历史—地理唯物主义、辩证乌托邦理论等。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重点梳理关于哈维的不平衡空间发展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
董慧认为不平衡发展是当代政治实践的基础性问题,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全球化紧密相连,表现为长期的和永久的波动性。
①付清松认为资本积累和阶级斗争是哈维理论构建的双翼,不平衡地理发展有强烈的元理论气质,其理论化过程是:首先奠定解释框架,其次确立为核心话语,接着进行元理论注资,最后为政治规划提供思路。
②李秀玲认为不平衡空间发展理论是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视角,论述了理论的发展历程,并对理论的四个核心要素进行系统阐释,指出了理论的重要意义。
③崔丽华通过对哈维不平衡空间发展理论的梳理,概括了理论背景、理论内容和理论意义。
④刘怀玉指出哈维理论的精辟之处在于:一是他将不平衡发展看作是资本主义为自己创造出生产空间导致的结果,二是资本主义的社会空间结构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生产力。
⑤陈良斌认为哈维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继承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批判当下资本主义的空间差异,解释差异的实质是资本主义转移危机、维持生存的策略,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得以长足发展的奥秘。
⑥刘鹏飞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大卫·哈维空间政治哲学中的地理不均衡发展理论研究》中对哈维的地理不均衡发展理论作了详细的梳理,并与中国的生产实践相结合。
总的来说,2003年之前,国内学者对哈维的学术关注仅局限于地理学,2003年之后,哈维才以空间理论家的身份进入我国学术界。
随着哈维研究专著的出版,国内学者对其关注度愈来愈高,关于哈维理论的研究亦呈现出越来越热的趋势,为学术研究带来许多启发性的思路。
但是哈维不平衡空间发展理论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缺乏系统性,研究成果多以论文为主,关注力度还有待提高,研究深度也有待拓展。
笔者认为,对哈维不平衡空间发展理论的研究不应仅停留于阐释层面,而是应该增加自主性和独创性的研究,与中国的具体生产实践相结合,以期为我国处理日趋复杂的国际竞争和城市化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
三、行文思路与研究方法
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
第一章阐释哈维的不平衡空间发展理论,本章节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对理论的思想来源进行框定,确定哈维是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审视空间问题;其次指出不平衡空间发展所包含的两条逻辑主线即权利和资本,正是二者相互作用才造成了不平衡的空间景象;最后论述理论的核心内核——统一场论。
第二章对不平衡空间景象是如何形成的即不平衡空间的生产机制进行阐述,从地理差异生产和空间规模生产两部分,辅之以资本主义空间生产手段——时空压缩和时空修复进行系统论述。
第三章则是综合了
①董慧.大卫·哈维的不平衡地理发展理论述评[J].哲学动态,2008(5):65-69.
②付清松.大卫·哈维不平衡地理发展思想的理论化进程[J].学习与探索,2012(5):25-29.
③李秀玲.大卫·哈维不平衡空间发展理论及其意义[J].理论月刊,2013(7):39-43.
④崔丽华.浅析大卫·哈维不均衡地理发展理论[J].理论视野,2014(9):35-38.
⑤刘怀玉.不平衡发展的“现在”历史空间辩证法[J].学习与探索,2011(6):1-10.
⑥陈良斌.思想史视域下资本主义的不平衡地理发展探微[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3(4):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