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3《愚公移山》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三课愚公移山
教学目标
1.读准“仞、惩、塞、迂、荷、厝、孀、龀、匮、亡、箕畚”等字的读音。
2.了解寓言的相关知识。
3.领悟本文对比的写法,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一:情境型
【设计意图:用提示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提高阅读兴趣。
】
大家知道,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愚公移山》就是一则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好寓言。
老愚公的故事是大家早就熟悉的,这一堂课,我们就学习《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同学们要逐字逐句读懂课文,具体了解愚公的精神。
导入二:激趣型
【设计意图:用动画引入,激发学生认知课文内容的兴趣。
】
播放《愚公移山》的动画。
同学们,动画中主要人物是谁,他做了一件什么事,结果如何?用四字词语概括一下。
对,这就是我们熟悉的愚公移山的故事,《愚公移山》是一则具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流传了上千年,大家想对他了解更多吗?让我们共同走入课文。
课堂实录
一、名家说“寓言”。
【设计意图:了解文体常识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
教师讲解:关于“寓言”,很多文学大家都有过精彩的论述:
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
……寓言是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
”
法国寓言家拉•封丹认为,寓言有“身体”和“灵魂”两部分,“身体”就是寓言故事,“灵魂”则是它的寓意。
今天,我们就来研习一则选自《列子》中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
二、文题解读。
⒈教师设疑:阅读文题,猜猜看,“愚公移山”告诉了我们关于本文的哪些信息?
明确:本文的主人公是“愚公”;本文会讲述一个关于“移山”的故事;作为一个故事,应该交代“愚公”为什么要“移山”、“愚公”如何移山的、最后山被移走了吗等等情节。
……
⒉初读文章,读准字音。
要求:初读文本,正音正字,尤其注意读准“仞、惩、塞、迂、荷、厝、孀、龀、匮、亡、箕畚”等字的读音。
教师板书:
仞.(rèn)惩.(chéng)塞.(sè)迂.(yū)荷.(hè)厝.(cuò)
孀.妻(shuāng)始龀.(chèn)智叟.(sǒu)穷匮.(kuì)亡.以应(wú)箕畚
..(jī běn)⒊再读正音。
要求:每四人一组,由一人朗读,另三人纠正朗读中出现的问题。
⒋师生赛读。
要求:教师朗读,学生选定一人(或毛遂自荐)朗读,学生评判,指出应改进的地方。
⒌学生译读。
要求:结合课下注释,读出句子的节奏及文章的大致意思。
教师提示:
⑴句子的节奏:(教师指导:句中的停顿,一般依据句意或一定的语法关系来读,但又不能限制的过于死板。
有的长句,可以停顿两次。
这里没有标示出来,是为了供施教时灵活掌握。
因为读好停顿,一是为了会读文言文,二是为了弄明白句意。
初始阶段,不必为究竟在什么地方停顿而纠缠不休,只要明白了句意,就基本上达到了目的。
学生随着读文言文数量的增多,尤其是随着对内容的深入理解,会慢慢读好句中停顿的。
)
明确:
惩/山北之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⑵重点词语的意思:
长息:长叹。
穷匮:穷尽。
苦:愁。
亡以应:没有话来回答。
亡,同“无”。
陇断:即垄断,高而不相连的土墩子。
二、文意解读
【设计意图: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和理解,为下面理解人物的精神打下基础。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阅读文题,猜测本文会写如下内容:
⒈本文的主人公是“愚公”。
⒉本文会讲述一个关于“移山”的故事。
⒊作为一个故事,应该交代“愚公”为什么要“移山”、“愚公”如何移山的、最后山被移走了吗等等情节。
……
下面,我们再来通过深读文本,验证一下我们的猜读是不是正确的,另外,想想看,我们还有哪些内容没有猜读到。
教师设疑一:读文,想想看,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谁是主要人物?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
愚公愚公之妻智叟邻人京城氏之孀妻和儿子愚公的家人
愚公是理所当然的主要人物。
教师设疑二:愚公为何要移山?在当时的条件下,移山有何困难?
合作探究,学生回答:
(1)大山阻塞,去山南要绕道而行。
或答“出入之迂”
(2)困难有以下几个方面:
山体庞大:“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人员少:只有五个人,愚公,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劳动艰苦:“叩石垦壤”。
工具简陋:“箕畚”。
路途遥远:“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教师设疑三:面对愚公移山这一事件,不同人物有不同看法和表现,文章中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请同学们总结出文中的对比。
合作探究,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⒈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的对比。
愚公之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愚公之妻的怀疑是从关心出发,提出实际问题,语气较轻。
智叟:“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智叟是讥笑、责难,阻止愚公去移山。
⒉愚公和智叟对待移山的态度的对比。
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愚公: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智叟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他没有看到人力的巨大力量。
愚公是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他看到人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
这种对比的写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同学们在写作文时也可以尝试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人物。
教师设疑四:移山结果如何?表现了愚公的什么精神?
明确:
结果: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精神:挖山不止的执著精神,伟大的气魄和坚强的毅力。
教师设疑五:太行、王屋二山最终是靠神的力量移走的,能否因此认为愚公是无能的?
明确:
是愚公挖山不止的坚毅精神,使山神害怕,天帝感动,文章这样写,恰恰说明愚公精神感人至深,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美好愿望。
讨论:
愚公移山的故事还有现实意义吗?
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愚公移山所强调的是一种精神,持之以恒的精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毅力”。
这座山只是象征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某一种困难,我们完全可以凭借我们的智力、毅力或者体力去征服它、解决它。
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都需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再坚定不移地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奋斗。
期间,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够执著,坚持一个方向,坚守一个信念,坚信自己的坚强和坚韧,相信没有什么困难是征服不了的。
课堂小结
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完成的。
而今,我们仍然需要愚公精神.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也会遇到一座座山,
希望你们也像愚公一样,下定决心,排除万难。
当然,也要学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题。
2.充分发挥想象,描写愚公等挖土运石的情景。
板书设计
《愚公移山》
《列子》(寓言)
对比
愚公————眼光长远————不愚
智叟————鼠目寸光————不智
妻子——献疑
遗男————跳往助之
衬托
神————惧
帝————感
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