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个真实的语文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造一个真实的语文课堂
什么样的语文课是好的课?是不是我们平时观摩的,那些程序标准、师生配合到位、表演非常精彩的课,就是公认的好课。
这几年在教育方面出现的令人担心的现象越来越多了,孩子们厌学的情绪越来越明显,语言的能力也越来越差,曾起何时,让我们多少人陶冶情操,释放情感的语文课竟然变成了学生们最讨厌的课程之一。
对于一名有着教学热情的老师来说,这些情况真的很让人痛心。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是好的,也出现了一些课程的改革,但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课堂也出现了“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的倾向,让我们享受一个真实的课堂,是学生和老师共同的心声。
1 真实的课堂是能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的课堂,它应该灵活而不是墨守成规
学生们普遍都有一种看法,语文课听不听、学不学基本上对于语文成绩没有什么影响。
但是还有一种现象他们没有注意到,那就是语文成绩好的学生语文的分数一直比较稳定,而成绩差的人尽管有时候也想提高,但是却不是一个月,两个月的努力就可以见到成效的,并且他们往往不知道语文应该如何入手去提高成绩。
其实语文的成绩说与课堂无关是片面的,但是确实也不是和课堂及老师有百分之百的关联,决定一个学生语文成绩的关键因素是他的语文素养和平时生活的积累。
这些素养和积累部分来自课内,部分来自课外。
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毕竟与老师有着一定的差距,对社会的认识程度比较低,常常自以为很成熟了,他接触的很多方面杂而乱,这就需要老师的疏导。
我们经常说语文是“形在课内,神在课外。
”语文比其他的科目具有更大的优势,因为语文涉及的面非常的广泛,和学生的生活及情感也有很多相关的地方,本来应该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门课。
很多老师备课很认真,上课也照章办事,好像没有把教案的内容讲完,这节课就是失败的、不完整的,当然这其中也有来自其他各方面的压力。
可是我们都知道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自己去学,语文的积累是来自很多方面的,如果学生的语文素养没有达到他得年龄段应有的水平,即使他上课认真听也未必能有明显的效果。
语文课堂应该是灵活多变,开放性的,要激发学生的思维,如果这堂课都是老师讲学生听,那么这样的课堂绝对是失败的。
老师也要改变心理,不能只遵照教案的安排,要能够敏捷的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的稍纵即逝的变化,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见机而作,适时调整教学进程和教学内容,形成新的教学步骤,使课堂教学有可能贴近每个学生的实际状态,有可能让学生思绪飞扬、兴趣盎然,有可能使师生积极互动,擦出创造的火花,涌现新的问题和答案,引导学生进入真实而又精彩的世界。
学生每堂课都要有收获,要学到东西,这种学习的效果可能不是外在非常明显的。
比如,曾经在高二的周末练习上有一道语言应用题,答案大致是与雷锋有关。
笔者个人也认为答案太老套了,既说服不了笔者,更说服不了90后的学生。
果然答案一出,现场嘘声一片。
笔者觉得这是个很好的现象,当即决定剩下的题目暂且不讲,我们讨论一下这道题。
很多学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但基本上出现了一面倒得情形,学生看待雷锋的都比较偏激,认为这个时代雷锋已经过时了。
笔者看出这帮孩子身上与时代相同的冷漠与现实,便提了这样几个问题: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想有人来帮助你吗? 你接受过别人的帮助吗?当你接受别人的帮助之后你有什么表现或则感觉呢?你经常帮助别人吗?学生们都说出自己的感受,原来大家多少都接受过别人的帮助,也都帮助过别人,说明我们心中还是有很多光明而温暖的一面的,为什么一提到雷锋大家却很反感呢?所以我们必须全面、辩证的看待问题。
雷锋之所以被学生们讨厌,并不是因为雷锋不高尚,而是雷锋以前一直被当做一面旗帜,口号式的加以宣扬,90后的学生已经对这样的人物不“感冒了”,我们必须也与时俱进的利用新时代的各种素材,笔者及时举出例子,像感动中国上的很多人物,以及在灾难中涌现出的很多感人的瞬间。
学生对于这些人和事通过媒体有所了解,所以他们的情感一下子就被扭转过来了,这些人物高尚又平凡,就好像生活在我们身边。
笔者及时作出总结,人生有很多磨难,人生也会经历不同的事情,达人刘伟失去双臂都快乐的生活,所以我们要乐观的看待人生。
人现实点是好的,但是你要学会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仅悲观的看待它。
要学会全面、辩证的思考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学生们若有所思,这样的题目也有可能成为一篇很好的高考作文的题目,所以笔者布置了当天的作业——写出自己相关的感受,题目不限,字数不限,观点鲜明,结构分明。
第二天课上用五分钟请1-2位同学发言(鼓励主动发言)。
这堂课或许笔者没有完成原定的任务,但是讲了等于没讲的课本来也没有上的必要,笔者相信这个即兴的讨论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课后锻炼了动笔的能力,并且激发了思考的兴趣。
2 灵活应变不是抛弃文本,而是更深层次地研究文本
那么有人问,照你这样说,课堂就乱了,每节课都没有框架了吗?其实不然,我们每次所讨论的问题都是从课堂中产生出来的,这就要求老师先学生,体验文本,先学生体会情感,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带领学生一步步走进文本,穿透语言表义,探究个中滋味。
切不能只是走马观花,一知半解,刻意让学生创新求异,作脱离文本的“多元解读”,让学生仅忙于应付老师设定好的各个框架。
3 真实的课堂是不完美的,要允许课堂中的错误
如今,有些老师为了追求课堂表面的完满,常有意无意地防止学生出错,学生真正的学习状态却被掩盖着,没有暴露的问题都转移到了课后,增加了教与学的负担。
学生的错误是一种资源,我们要珍惜错误、善待错误,让学生在错误中进步。
教师不是神,也会有知识上的缺憾、能力上的不足,在探索过程中也会有偏差,对于老师的错误,我们要做地是包容与理解,允许我们老师在真实中成长,然后达到少出错误的境地。
真实的课堂不是完美的,要关注学生真实的生命质量,摒弃形式主义,还老师与学生一个真实的语文课堂,才是实现学生真实的生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