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力作用课件-秋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2章 第2节 第1课时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课件

层 作
·
养 深
没有破坏的火__山__口__是一个中央低凹的封闭洼地,有时候会积水成湖。
业
拓
展
返
首 页
自
主
预
当
习
堂
·
探 新
(1)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而变
达 标
·
知
合 质作用属于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作
提
( )素 养
探 究
(2)地表表面形态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攻
() 课
·
主
·
预 习
组合
探 新
形式
岩层运动方向
地表形态
例证
当
图解
堂 达
标
·
知
提
合 作
两条断层之间的岩 常形成块状 华山、庐山、泰
素 养
·
探 究
攻 重
地垒 块相对上升,两边岩 山地
块相对下降
山等
课 时
难
分
核
两条断层之间的岩
东非大裂谷、渭
心
常形成狭长
素 养
深
地堑 块相对下降,两边岩 的凹陷地带
河谷地、汾河谷
层 作 业
岩层新老关系
地表形态 当
堂
达
中心部分岩层
·
标
未被侵蚀的背斜顶部成为山岭,但不少 提
较老,两翼岩层
素 养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较新
课
时
中 心 部 分 岩 层 未被侵蚀的向斜槽部成为谷地,但不少 分
层
较新,两翼岩层 向斜槽部因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侵 作 业
较老
蚀,反而成为山岭
地表形态的变化(内力作用)课件2022-2023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3、火山形成的地形
夏威夷(火山岛)
天山(火山丘)
火山锥、火山口(火口湖)
火山锥
火山湖
矿物
日本富士山
玄武岩台地
B、火山喷发的原因:
软流层的岩浆沿着地壳薄弱处的裂隙 喷出地面的自然现象。
裂中 隙心 式式 喷喷 发发
火山的种类: 活火山、 死火山、 休眠火山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3.火山活动与地表形态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边界类型
消亡型 生长型
消亡型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基本内容: ①岩石圈被分割成六大板块,太平 洋板块为唯一的大洋板块; ②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 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 ③南极洲板块越过赤道到达北半球; ④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位于印度 洋板块。
√B.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C.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D.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南极洲板块
Academic training
读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两题。
4.最有可能有泉水出露的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5.图中地质构造或岩层形成年代最晚的是( )
A.岩层⑤ B.向斜
C.背斜
D.④
D√.断层
第一课时:内力作用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三火山活动与地表形态
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结合视 频,回答: 1.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 有哪些? 2.它们各自的能量来自哪里?各 自的表现又是如何?对地表又有 什么影响?
一、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21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课件-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概念
当岩石圈破裂时,深处岩浆沿破裂 带上升,侵入岩石圈或喷出地表的 过程。
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火山状态与火山地貌
Vo l c a n i c s t a t e an d v o l c a n i c l a n d f o rm
火 • 活火山-至今仍然活跃
火பைடு நூலகம்
山 • 休眠火山-很久没有喷发
山
状
地
态 • 死火山-完全不会再喷发
貌
火山锥 火山湖
日本富士山
Mount Fuji, Japan
2变质作用
概念 岩石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其成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
条件 发生在地壳深处、高温、高压。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3地壳运动 (构造运动)
任务:完成优化设计16页“2.地壳运动”表格填空
问题:1.以上描述的现象分别是哪种内力作用造成的?
A和B现象都是地壳运动造成的,C现象是岩浆活动造成的。
活动:识别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
A.我国宋代的学者朱熹在《朱子语类》中写道:“尝见高山有螺蚌壳,或生石中,此石乃 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
B.塞拉比斯神庙位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海滨,建于古罗马时代。公元79年,神庙在一场 突如其来的灾难中被毁坏,只留下3根大理石柱。18世纪,神庙遗址重见天日,人们发现 大理石柱3.6米至6.3米高处有海生贝壳动物蛀蚀的痕迹。
C.1943年2月20日,墨西哥一位农民正在田里耕作,忽然脚下的大地隆隆作响,地面隆起 并迅速开裂,喷出蒸汽和火焰,浓重的硫黄味从地下升起。他跑到附近的镇子躲避。第二 天一早,当他回来时,田地已经不存在,那里矗立着9米高的锥体。该锥体到中午已经升 至45米,一周后,长高到135米。
当岩石圈破裂时,深处岩浆沿破裂 带上升,侵入岩石圈或喷出地表的 过程。
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火山状态与火山地貌
Vo l c a n i c s t a t e an d v o l c a n i c l a n d f o rm
火 • 活火山-至今仍然活跃
火பைடு நூலகம்
山 • 休眠火山-很久没有喷发
山
状
地
态 • 死火山-完全不会再喷发
貌
火山锥 火山湖
日本富士山
Mount Fuji, Japan
2变质作用
概念 岩石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其成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
条件 发生在地壳深处、高温、高压。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3地壳运动 (构造运动)
任务:完成优化设计16页“2.地壳运动”表格填空
问题:1.以上描述的现象分别是哪种内力作用造成的?
A和B现象都是地壳运动造成的,C现象是岩浆活动造成的。
活动:识别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
A.我国宋代的学者朱熹在《朱子语类》中写道:“尝见高山有螺蚌壳,或生石中,此石乃 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
B.塞拉比斯神庙位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海滨,建于古罗马时代。公元79年,神庙在一场 突如其来的灾难中被毁坏,只留下3根大理石柱。18世纪,神庙遗址重见天日,人们发现 大理石柱3.6米至6.3米高处有海生贝壳动物蛀蚀的痕迹。
C.1943年2月20日,墨西哥一位农民正在田里耕作,忽然脚下的大地隆隆作响,地面隆起 并迅速开裂,喷出蒸汽和火焰,浓重的硫黄味从地下升起。他跑到附近的镇子躲避。第二 天一早,当他回来时,田地已经不存在,那里矗立着9米高的锥体。该锥体到中午已经升 至45米,一周后,长高到135米。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3《地壳的运动和变化内力作用与地貌》(共26张PPT)

如:喜马拉雅山。高原变成了洼地,世界的大 陆也在不断的发生漂移,有原来的一块大陆变 成现在的七大洲,如:大陆漂移。
2、地质作用: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 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统称为 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 能量来源 主要表现形式 来自地球内部,主 地壳运动、岩浆
内力作用 要是地球内部的 活动、变质作用 热能
2、地壳运动 (1)地壳运动的类型
按运动的 方向分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对岩层的 影响
使地表物质水平位移
地壳的抬升或下沉
对地貌对 影响
弯曲隆起,形成巨大 的褶皱山系;或断裂张
开,形成裂谷或海洋
地表高低起伏和海 陆变迁
相伴发生,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期有主次之 两者关系 分;就全球而言,主要以水平运动为主,
垂直运动为辅。
背斜 向斜 地垒 地堑
课堂练习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字母表示的褶皱类型:A 背斜 ,B 向斜 。A 顶部缺失的原因是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
(3)如果寻找油气,要在 A 中找,要寻找地下水应 在 B 中。
(4)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遂道,应在A还是
B? A 。原因是
。
B A
2.读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质构造的基本形态看:A、B、C、D分别属于哪 类构造?
类
喷出 活动
岩浆冲破上覆岩层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影响
形成了各种岩浆岩,也伴随着地震和其 他形式的地壳运动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1 .8.921. 8.9Monday, August 09, 2021
2、地质作用: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 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统称为 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 能量来源 主要表现形式 来自地球内部,主 地壳运动、岩浆
内力作用 要是地球内部的 活动、变质作用 热能
2、地壳运动 (1)地壳运动的类型
按运动的 方向分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对岩层的 影响
使地表物质水平位移
地壳的抬升或下沉
对地貌对 影响
弯曲隆起,形成巨大 的褶皱山系;或断裂张
开,形成裂谷或海洋
地表高低起伏和海 陆变迁
相伴发生,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期有主次之 两者关系 分;就全球而言,主要以水平运动为主,
垂直运动为辅。
背斜 向斜 地垒 地堑
课堂练习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字母表示的褶皱类型:A 背斜 ,B 向斜 。A 顶部缺失的原因是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
(3)如果寻找油气,要在 A 中找,要寻找地下水应 在 B 中。
(4)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遂道,应在A还是
B? A 。原因是
。
B A
2.读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质构造的基本形态看:A、B、C、D分别属于哪 类构造?
类
喷出 活动
岩浆冲破上覆岩层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影响
形成了各种岩浆岩,也伴随着地震和其 他形式的地壳运动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1 .8.921. 8.9Monday, August 09, 2021
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地质作用和内力作用

水平运动
地壳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表现为地 壳岩层的水平位移,形成褶皱山系或 断裂构造。
垂直运动
地壳在垂直方向上的升降运动,表现 为地面的抬升或沉降,形成高原、山 地、盆地等地形。
内力作用在地壳运动中表现
01
02
03
地震
地壳快速释放能量的过程 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 生地震波,是内力作用的 重要表现形式。
岩石圈变动的主要动力。
地壳运动使地壳发生变形和变 位,形成褶皱、断裂等地质构
造。
岩浆活动导致岩浆岩的形成和 分布,同时改变地壳的物质组
成和结构。
变质作用使原有岩石在高温高 压下发生变质,形成新的岩石
类型和地质构造。
岩石圈变动实例分析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东非大裂谷的扩张
喜马拉雅山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撞 挤压形成的,是地壳垂直运动的典型例证 。
效地进行救援和恢复工作。
THANKS。
地质作用对人类活动有着深远的影响。例如,地壳运动可引起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 全构成威胁;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可形成各种矿产资源,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物质财富;外力作用可形成肥沃的土 壤和适宜的地形地貌,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人类活动对地质作用的影响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人类活动对地质作用的影响越来越大。例如,人类通过开采矿产资源、修建水 利工程、进行城市化建设等活动改变了地表形态和地质环境;同时,人类活动也加剧了某些地质作用的发生和发 展,如地面沉降、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
东非大裂谷是非洲板块内部张裂形成的, 是地壳水平运动的典型例证。
岩浆岩的分布
变质岩的形成
岩浆岩在全球分布广泛,如花岗岩、玄武 岩等,它们的形成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地壳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表现为地 壳岩层的水平位移,形成褶皱山系或 断裂构造。
垂直运动
地壳在垂直方向上的升降运动,表现 为地面的抬升或沉降,形成高原、山 地、盆地等地形。
内力作用在地壳运动中表现
01
02
03
地震
地壳快速释放能量的过程 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 生地震波,是内力作用的 重要表现形式。
岩石圈变动的主要动力。
地壳运动使地壳发生变形和变 位,形成褶皱、断裂等地质构
造。
岩浆活动导致岩浆岩的形成和 分布,同时改变地壳的物质组
成和结构。
变质作用使原有岩石在高温高 压下发生变质,形成新的岩石
类型和地质构造。
岩石圈变动实例分析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东非大裂谷的扩张
喜马拉雅山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撞 挤压形成的,是地壳垂直运动的典型例证 。
效地进行救援和恢复工作。
THANKS。
地质作用对人类活动有着深远的影响。例如,地壳运动可引起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 全构成威胁;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可形成各种矿产资源,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物质财富;外力作用可形成肥沃的土 壤和适宜的地形地貌,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人类活动对地质作用的影响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人类活动对地质作用的影响越来越大。例如,人类通过开采矿产资源、修建水 利工程、进行城市化建设等活动改变了地表形态和地质环境;同时,人类活动也加剧了某些地质作用的发生和发 展,如地面沉降、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
东非大裂谷是非洲板块内部张裂形成的, 是地壳水平运动的典型例证。
岩浆岩的分布
变质岩的形成
岩浆岩在全球分布广泛,如花岗岩、玄武 岩等,它们的形成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2.1.1外力作用(内含丰富的地貌图)课件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温差风化:由于温度的 变化,岩石反复膨胀和 收缩,使岩石崩解
01 风化作用 物理风化
冻融作用:在寒冷气候条件下, 土壤或岩层中冻结的冰在白天 融化,晚上冻结,或者夏季融 化,冬季冻结,这种融化、冻 结的过程称为冻融作用,也成 为冰劈风化。
01 风化作用 生物风化
(动物、植物、微生物)
根劈作用:生长在岩石裂隙中的植 物,随着根系不断地长大,对裂隙 壁产生挤压,使岩石裂隙扩大,从 而引起岩石破坏
典型地貌:水蚀地貌,如“V”形谷 (沟谷)、黄土高原的沟壑、壶穴等
主要分布:湿润、半湿润地区
黄土高原
V型谷
V型谷:因流水侵蚀,使谷底河床 加深加宽,从而形成V型谷。
瞿塘峡
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
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黄土 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 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 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由 于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黄土 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 形态。
01 风化作用
化学风化
因化学反应而使岩石化学 成分发生改变,在高温湿润地 区(易发生化学反应),化学 风化较强
石灰岩容易与水、酸发生溶解反应而形成裂缝
01 风化作用
球状风化: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风 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 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于球形。 “石蛋”
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02 侵蚀作用 物质离开原地
风蚀蘑菇
“风蚀柱”:风长期吹蚀垂直与水
平裂隙均较发育的裸露基岩,形成孤 立的风蚀柱,进一步磨蚀其基部则形 成风蚀磨菇。
风蚀柱
“风蚀蘑菇”:在风沙强劲的地方,如果
露出地表孤立突起的岩石下部岩性较软 , 风及携带的沙粒冲击和摩擦岩石下部,形 成风蚀蘑菇。
风蚀蘑菇
• 雅丹地貌
01 风化作用 物理风化
冻融作用:在寒冷气候条件下, 土壤或岩层中冻结的冰在白天 融化,晚上冻结,或者夏季融 化,冬季冻结,这种融化、冻 结的过程称为冻融作用,也成 为冰劈风化。
01 风化作用 生物风化
(动物、植物、微生物)
根劈作用:生长在岩石裂隙中的植 物,随着根系不断地长大,对裂隙 壁产生挤压,使岩石裂隙扩大,从 而引起岩石破坏
典型地貌:水蚀地貌,如“V”形谷 (沟谷)、黄土高原的沟壑、壶穴等
主要分布:湿润、半湿润地区
黄土高原
V型谷
V型谷:因流水侵蚀,使谷底河床 加深加宽,从而形成V型谷。
瞿塘峡
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
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黄土 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 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 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由 于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黄土 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 形态。
01 风化作用
化学风化
因化学反应而使岩石化学 成分发生改变,在高温湿润地 区(易发生化学反应),化学 风化较强
石灰岩容易与水、酸发生溶解反应而形成裂缝
01 风化作用
球状风化: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风 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 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于球形。 “石蛋”
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02 侵蚀作用 物质离开原地
风蚀蘑菇
“风蚀柱”:风长期吹蚀垂直与水
平裂隙均较发育的裸露基岩,形成孤 立的风蚀柱,进一步磨蚀其基部则形 成风蚀磨菇。
风蚀柱
“风蚀蘑菇”:在风沙强劲的地方,如果
露出地表孤立突起的岩石下部岩性较软 , 风及携带的沙粒冲击和摩擦岩石下部,形 成风蚀蘑菇。
风蚀蘑菇
• 雅丹地貌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内力作用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新课导入
图2.1 庐山与鄱阳湖航拍照片
材料
•
对庐山的险峻,毛泽东有诗赞道:“一山飞
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庐山位于长江
南岸、鄱阳湖之滨,山体拔地而起,四周陡立。
在海拔1100米左右,却有一片较为平坦的开
阔地,并建有一座城镇(牯岭镇)。
1.内力作用 2.外力作用
相离
➢ 岩层弯曲隆起 ➢ 形成褶皱山脉,如喜马拉雅山
➢ 岩层断裂
➢ 形成裂谷或者海洋,如东非大裂谷、 红海
水平运动的例子
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形成褶皱山脉 (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
东非大裂谷——维多利亚瀑布
岩层受到水平拉伸形成裂谷 (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红海)
阿尔卑斯山
这些大型山脉遭受水平方向的挤压而褶皱 隆起,构建了世界地形的“骨架”
变 质 岩石受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其成分、结构等发生改变的过程 作 用 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统称为变质岩(如片麻岩、板岩)
接触带
石灰变质岩作用会影响变地表质形态吗?
石灰岩
发生在岩地浆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大形态理岩
变质带
岩浆
(2)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常发生在岩浆、断裂带附近
石灰岩
高温 高压
高温 高压 大理岩
➢ 如台湾海峡、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 迁、华山陡崖、庐山、泰山、青藏高原
下降/凹陷
陡峻的华山
雄伟的泰山
地表沉降凹陷
形成的谷地、低地
渭河平原
汾河谷地
莱茵地堑
【知识解密】一山飞峙大江边
庐山五老峰
庐山是地壳垂直上升运动形成的。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 超过了岩石所能承受的程度,岩体发生破裂,并且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有 明显的错动、位移,相对上升的岩块,常成为断块山地或高地。 鄱阳湖则是岩体相对下降形成的。
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新课导入
图2.1 庐山与鄱阳湖航拍照片
材料
•
对庐山的险峻,毛泽东有诗赞道:“一山飞
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庐山位于长江
南岸、鄱阳湖之滨,山体拔地而起,四周陡立。
在海拔1100米左右,却有一片较为平坦的开
阔地,并建有一座城镇(牯岭镇)。
1.内力作用 2.外力作用
相离
➢ 岩层弯曲隆起 ➢ 形成褶皱山脉,如喜马拉雅山
➢ 岩层断裂
➢ 形成裂谷或者海洋,如东非大裂谷、 红海
水平运动的例子
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形成褶皱山脉 (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
东非大裂谷——维多利亚瀑布
岩层受到水平拉伸形成裂谷 (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红海)
阿尔卑斯山
这些大型山脉遭受水平方向的挤压而褶皱 隆起,构建了世界地形的“骨架”
变 质 岩石受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其成分、结构等发生改变的过程 作 用 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统称为变质岩(如片麻岩、板岩)
接触带
石灰变质岩作用会影响变地表质形态吗?
石灰岩
发生在岩地浆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大形态理岩
变质带
岩浆
(2)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常发生在岩浆、断裂带附近
石灰岩
高温 高压
高温 高压 大理岩
➢ 如台湾海峡、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 迁、华山陡崖、庐山、泰山、青藏高原
下降/凹陷
陡峻的华山
雄伟的泰山
地表沉降凹陷
形成的谷地、低地
渭河平原
汾河谷地
莱茵地堑
【知识解密】一山飞峙大江边
庐山五老峰
庐山是地壳垂直上升运动形成的。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 超过了岩石所能承受的程度,岩体发生破裂,并且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有 明显的错动、位移,相对上升的岩块,常成为断块山地或高地。 鄱阳湖则是岩体相对下降形成的。
2.1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课件2021-2022学年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搬运作用
风力搬运作用
河流搬运作用
风力搬运作用主要在干旱、半 河流搬运作用在湿润、半湿润 干旱地区和海滨地区表现突出。 地区表现突出。
冰川搬运作用
冰川搬运作用在高纬、高海 拔地区表现突出。
沉积作用
风力沉积作用
流水沉积作用
当风速减小、风沙流运行过程中遇 当流水水量减少,或流速,减慢,含
到障碍物或下垫面性质发生改变时, 沙量增加时,流水的搬运能力减弱,
欣赏图片
地 表形 态
指地球表面的起伏状态,又称地形或地 貌,是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地球表面特 征。
地形是不断变化的
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台湾海峡发现森林遗迹 地表形态发生着沧海桑用与地表形态
岩浆活动 地震
使风携带的沙粒沉积下来,这。种 所携带的泥沙等物质先后沉积下来,
作用叫作风力沉积作用
这种作用叫作流水的沉积作用
冰川沉积作用
当冰川融化以后,所携带的物 质就会堆积下来,这种形成各 种堆积物的过程,叫作冰川沉 积作用
和箭头①②③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__海__陆_间________水循环。
(3)在山地的形成过程中,成因和丙处构造相同的是____华__山____(“喜马拉
雅山”或“华山”);丁岩层的主要物质来源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由此可
推断丁岩层为三大类岩石中的_____岩__浆___岩。
(4)若要在图中建一条东西向隧道,隧道选择在甲处修建的理由有 ①_甲_为__背_斜__,_背__斜_处__岩_层__呈_拱__形_结__构__,_对__上_覆__岩_层__有_支__撑_作__用_,__以_能__保_证__工_程__的_稳__定_;__②_背__斜_不_ 利_于_地__下。水(储答存出,便两于点施)工;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1册 第2章 第1节 第1课时 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课前 |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堂 |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拓展 | 核心素养·增效培优
课后限时训练
地理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配中图版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变化
二、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岩浆活动 (1)活动方式。 ①岩浆上升到一定位置,停留在地壳之中冷凝而结晶。 ②岩浆冲破上覆岩层喷出地表,形成 __火__山__。 (2)活动结果:形成各种 __岩__浆__岩__,伴随着地震和其他形式的地壳 运动。
新视点: 两处构造地貌景观图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变化
背斜构造——岩层向上弯曲 向斜构造——岩层向下弯曲
课前 |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堂 |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拓展 | 核心素养·增效培优
课后限时训练
地理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配中图版
小技巧: 图示法理解地垒和地堑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变化
地垒——中间岩块相对上升 地堑——中间岩块相对下降
【名师助学】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变化
想一想1: 地质作用是否就是指内力作用? 【答案】地质作用不单指内力作用。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 作用。
课前 |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堂 |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拓展 | 核心素养·增效培优
课后限时训练
地理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配中图版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变化
小拓展: 认识地壳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地壳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相伴发生,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 常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课前 |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堂 |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拓展 | 核心素养·增效培优
课后限时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斜顶部受张力, 常被侵蚀成谷地
形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力, 不易被侵蚀,常形
形庐成山断、块泰山山,等如;华山、形平成原狭、长汾谷河地谷,地如等渭河
成山岭
思考:地质构造有哪些实践意义?请大家阅读图示,完成表格。
地质构造
背斜
向斜
断层
资料
图示
资源
实 原因
践 应 用
工程 建设
原因
石油、天然气 岩层封闭,为良 好储油构造
裂谷的形成
资料海岭的形成源自岛弧海岸山脉思考:1.解释海岭和海沟的成因? 2.解释板块生长边界既可以形成裂谷又可以形成海岭的原因? 3.解释板块消亡边界既可以形成岛弧又可以形成海岸山的原因?
二.地壳运动
分类
运动形态
褶皱山脉——地壳水平运动
水平运动
挤压
张裂
垂直运动 下降 上升 下降
产生地貌
关系
水平挤压——褶皱山脉; 水平张裂——裂谷或海洋 水平运动和垂直
地下水
岩层向下凹,利于地下 水易汇集
泉水出露、河谷发育
地下水易沿断层线出露,岩 石破碎,易被侵蚀成河谷
建隧道
建大坝
不宜建工程设施
拱形结构稳定、 地下岩层坚硬稳定 不易储水
岩层不稳定,易诱发断层活 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
喷出活动 岩浆活动
侵入活动
火山、玄资武料岩高原
地震
内力作用
地
水平运动
质 作
地壳运动
背斜——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向斜——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
二.地壳运动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地壳运动
岩层变形变位
结果 地质构造
证据
褶皱 断层
地垒 地堑
断块山 狭长谷地
陡崖
断层形成示意
地垒、地堑形成示意
如果岩层受到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 岩石承受力,岩层会破裂断开,形 成断裂构造。其中断裂面两侧岩块 有明显相对位移的叫断层。
思考:1.断层与断裂一样吗?如何判断断层、地垒、地堑? 2.说明断层、地垒、地堑容易形成什么地貌?
二.地壳运动
地质作用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地壳运动
地表形态
褶皱山脉
岩层变形变位 褶皱
结果
地质构造
证据
断层
背斜 向斜 地垒 地堑
山 谷 外力作用 山 谷 断块山 狭长谷地
陡崖
思考:1.分别举例说明框架图中哪些地理要素属于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地表形态? 2.说明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有什么关系?
思考:分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较为疏松 容易被外力侵蚀成谷;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较为坚硬, 不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山。
资料
褶皱形成示意
读图思考:如何判断背斜、向斜?
美国宾夕法尼亚岭谷区被侵蚀为丘陵区示意
判断方法: 1.岩层形态:
背斜——岩层向上弯曲;向斜——岩层向下弯曲。 2.岩层新老关系:
褶皱:岩层因受力而发生的一系列弯曲。 背斜:岩层向上突出的弯曲。 向斜:岩层向下凹陷的弯曲。
褶皱形成示意
思考:说明褶皱、背斜、向斜能形成什么地貌?
褶皱山脉
山
二.地壳运动
岩层变形变位 褶皱 背斜 谷 外力作用
水平运动
结果
向斜 山
地壳运动
地质构造
谷
垂直运动
证据
断层
山谷 地地
美国宾夕法尼亚岭谷区被侵蚀为丘陵区示意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变化
高二年级 地理
学习内容
• 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影响
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 •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影响
•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关系
第二节 岩石圈物质组成与循环
• 岩石圈的物质组成与循环 • 人类对岩石的开发利用
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资料
天津的沧海桑田
运动常相伴存在; 主要以水平运动 为主,垂直运动 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为辅。
思考: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会产生什么地貌?
二.地壳运动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岩层变形变位 褶皱
地壳运动
结果 证据
地质构造
断层
二.地壳运动
褶皱山脉
山
背斜
岩层变形变位 褶皱
水平运动
结果
向斜
地壳运动
地质构造
谷
垂直运动
证据
断层
背 向斜 斜
资料
思考:分析板块运动会对地表形态产生哪些影响?读图并结合世界地形图完成下表。
板块运动 边界类型
张裂—生长边界
碰撞—消亡边界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
地表形态 裂谷、海洋、海岭 形成高大山脉
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举例 东非大裂谷、红海、
东亚岛弧、马里亚纳海沟;
大西洋S型海岭等 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 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等
读图思考:总结岩浆活动的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岩浆活动
喷出活动 侵入活动
地壳运动
内力作用
地 质
地震
作
用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火山、玄武岩高原
板块构造运动
资料
板块构造学说:该学说认为,全球岩石圈并不是整体一块,可以分为六大板块和
若干小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
内部地壳相对比较稳定,而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元古宙中晚期:天津处于构造沉降阶段,以海洋环境为主,晚期地壳抬升为陆地。 古生代早期:天津整体下沉,接受沉积,至古生代末沉积了深厚相互平行的岩层。 古生代晚期:天津气候温暖湿润,地势低平,海陆交替频繁,形成了海陆交互相 地层。末期,地壳再次整体抬升。 中生代中晚期:华北发生了“燕山运动”,强烈构造变动产生了地形高差,发生 了大规模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在地壳深处形成了花岗岩岩基。 新生代以来:新构造运动,蓟县北部沿断裂带间歇性抬升,形成燕山山脉;断裂 带以南山区一边沉降,一边接受沉积,形成了平原。
地质构造
形成
褶皱
岩层受挤压力发生一系列弯曲
断 资层 料
岩层受力发生断裂,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
示意图
基本形态
背斜
向斜
地垒
地堑
判 形态
岩层向上突出
断
方 岩层新老关 中心岩层较老
法系
两翼岩层较新
岩层向下凹陷
中心岩层较新 两翼岩层较老
中间岩块相对上升
中间岩块相对下降
地 表 形 态
早期未侵蚀 形成山岭
晚期侵蚀后
内力作用
概念:由自然力引
起的地壳的物质组 地 成、内部结构和地 质 表形态发生变化的 作 各种作用统称为地 用
质作用。
外力作用
资料
第一节 第一课时 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影响
岩浆活动
地壳运动
内力作用
地 质
地震
作
用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一.岩浆活动
喷出活动—裂隙式喷发
玄武岩高原
喷出活动—中心式喷发
侵入活动
地质构造 山地、谷地
垂直运动
用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三.地震
5.12汶川特大地震, 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 分04秒,震级8.0,震中烈度 高达11度,造成69227人死亡, 17923人失踪,是新中国成立 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
阅读教材思考:什么是地震、震级、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