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_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盐的组成,生活中常见的盐的化学式及其俗称;
2. 掌握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3.了解某些盐的化学性质及复分解反应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动手实践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
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
【讨论】比较Na2CO3、NaHCO3
与CaCO3的组成推断Na2CO3、NaHCO3是否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探究一】指导学生完成活动2:探究Na2CO3、NaHCO3是否和盐酸发生反应。

引导学生总结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

【总结】盐的化学性质:
1、盐+酸→新盐+新酸
【探究二】指导学生完成活动3:探究Na2CO3溶液与Ca(OH)2溶液是否发生反应。

【过渡】前面我们已经接触过波尔多液,你想知道它的有来吗,请大家阅读“波尔多液小故事”,并思考:你能写出配制波尔多液的方程式吗?配制时能否用铁桶盛装,为什么?(方程式表示)。

【总结】盐的化学性质:
2、盐+碱→新盐+新碱
3、盐+金属→新盐+新金属
【探究三】盐与盐之间的反应【教师演示实验】:向盛有少量NaCl溶液的试管滴入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学生质疑并猜想。

【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
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取样加入稀
盐酸,观察现象,有气泡产生,将产
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
浑浊,证明含有碳酸根离子。

【练习】完成强化训练2
【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
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Ca(OH)2===CaCO3↓+2NaOH
学生大家阅读“波尔多液小故事”,并
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CuSO4===Cu(OH)2↓+CaSO4
Fe+CuSO4===Fe SO4+Cu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并写出相应
的方程式:
NaCl+AgNO3=NaNO3 +AgCl↓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望,培养学生的探
究能力。

巩固化学
用语,培养学生的
语言表达能力。

【总结】盐的化学性质:4、盐+盐→新盐+新盐
【我会应用】
厨房里有两瓶白色固体,一瓶是食盐,一瓶是纯碱。

想想看,我们能用哪些方法鉴别它们呢?现在你能想出更多的方法了吗?【提问】仔细观察上面几个方程式,有什么共同特点?从物质类别入手。

【讲述】像这类反应,两种化合物之间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称为复分解反应。

【板书】2.复分解反应:
两种化合物之间相互交换
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
物的反应。

AB+CD=AD+BC 小组交流讨论,师生共同总结方法。

学生观察三个反应,总结共同点:都
是两种化合物参加反应,两种化合物
相互交换成分。

总结四大反应基本类型:
化合反应;A+B=AB
分解反应:AB=A+B
置换反应:A+BC=AC+B
复分解反应:AB+CD=AD+CB
再次激发学生的思
维,学生能够运用
化学知识解决生活
问题,做到活学活
用。

通过复习旧知识,
培养学生的总结归
纳能力。

【我要挑战】
教师设置三道难度及分值不同的
题目,鼓励学生完成。

学生积极参与。

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不仅加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而且体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同时,通过挑战的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总结】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学生总结,教师补充。

【达标检测】完成学案达标测评学生完成并相互纠错。

巩固复习。

板书设计: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
一、CO32-和HCO3-离子的检验
二、盐的化学性质
1、盐+酸→新盐+新酸
2、盐+碱→新盐+新碱
3、盐+金属→新盐+新金属
4、盐+盐→新盐+新盐
三、复分解反应:
1、定义:两种化合物之间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特点:AB+CD=AD+BC
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盐”,学生在第六单元通过二氧化化碳的制备,对碳酸盐有了零散、初步认识。

在第十单元通过酸与碱发生的中和反应,对盐的组成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课题通过对氯化钠的学习,初步形成盐的概念,通过对碳酸盐性质的学习,初步形成对复分解反应的认识。

1、本节课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我们身边事例为情景导入新课,用丰富的表现形式保证学
生的视听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展现化学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

2、通过学生探究实验,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增强了探究能力,使学生在
实践中增长知识。

同时在实验中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3、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高,参与度广,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
位,学生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从而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本课题安排在酸碱相关内容之后,合乎学生接受知识的逻辑。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盐开始,介绍两类重要的盐—氯化钠和碳酸盐。

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第一部分先从生活常识着手,主要介绍食盐的性质、用途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根据分布情况提出得到粗盐的方法,并要求学生探究粗盐提纯。

第二部分从图片展示开始,介绍碳酸盐在生活中的用途,并以回忆二氧化碳制法的手法引入正题,以比较碳酸盐和酸、碱反应寻找规律得出复分解反应,比较自然。

课题一:生活中常见的盐
临沂汤河中学上官修艳
※ 学习目标:
1.了解盐的组成,生活中常见的盐的化学式及其俗称;
2. 掌握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3. 了解某些盐的化学性质,会写常见化学方程式,复分解反应的特点。

※ 重点和难点:
1.重点:盐的组成特点;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方法;盐的化学性质;
2.难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形成。

※ 导学过程:
一.盐
活动1:阅读课本P73页1-2段,填空
生活中的盐常指,化学中的盐是组成中含有和的化合物。

生活中常见的盐有氯化钠,纯碱(或苏打),高锰酸钾,小苏打,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写化学式)。

二.盐的化学性质
活动2:向盛有碳酸钠、碳酸氢钠的试管中倒入2mL左右的稀盐酸,用胶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将观察到的现象填写在74页的表格中,并分析。

【实验归纳】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强化训练:
1.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称和化学式表示同一物质的是()
A.氢氧化钠、苛性钠、NaOH B.碳酸氢钠、苏打、NaHCO3 C.碳酸钠、烧碱、Na2CO3D.氧化钙、熟石灰、CaO
2.某同学为了探究食用碱的主要成分,向其中加入稀盐酸,发现产生了一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食用碱中可能含有()
A.H2SO4B.Na2CO3C.NaOH D.Ca(OH)2活动3:向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里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填写到表格里,并分析。

活动4:阅读波尔多液的相关材料,写出配制波尔多液的化学方程式?并思考配制时能否用铁桶盛装,为什么?(化学方程式表示)
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能总结盐的某些化学性质吗?
※ 达标测评:
1.(09临沂)对物质进行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在下面的四种化合物中,与另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别的物质是()
A.CuSO4
B.FeSO4
C.HCl
D.Na2CO3
2.检验碳酸盐的最佳方法是()
A.滴加盐酸,产生使火焰熄灭的气体
B.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C.加热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滴加盐酸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下列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是()
A.CuSO4 + Zn = Zn SO4 + Cu
B. CaO+CO2=Ca(OH)2
C. H2CO3=C O2↑+H2O
D. NaCl +AgN O3=AgCl↓+NaN O3
4.下面是某同学设计的鉴别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几种方法,其中正确的选项是()
①滴加酚酞试液②滴加碳酸钠溶液③滴加稀盐酸④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 拓展提升:
1、厨房里有两瓶白色固体,一瓶是食盐,一瓶是纯碱。

想想看,我们能用哪些方法鉴别它们呢?
2、你来猜一猜:大家所做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的反应是恰好反应吗?若对试管内的混合物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滤液中的溶质是什么?怎样证明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本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以“鉴别厨房中纯碱、食盐”为出发点,让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中探索新知识,通过学生探究实验,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并总结归纳出盐的化学性质及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最后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通过“我要挑战”一环节,再次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同时让学生体会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联,真正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总之本节课主要体现合作性学习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从而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不足之处:
1、在语言的组织上不够精炼。

2、在课堂教学中,未能面向全体同学,导致几位同学多次回答问题,而很多很学没有机会展示自己。

课标分析
我们周围的化学物质是九年级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的一级主体,《生活中常见的盐》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主要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在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盐时,融入相关的学科知识与技能,寓知识学习与实验技能训练与实际应用中,学用结合,融为一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