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2.10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自我小测 新人教版选修3-1(2021年最新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2.10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自我小测新人教版选修3-1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物理2.10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自我小测新人教版选修3-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物理2.10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自我小测新人教版选修3-1的全部内容。

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夯基达标
1.如图所示为“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电路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电路图有错误,缺少一只与电流表相串联的保护电
B.用一节干电池作电源,稍旧电池比全新电池效果好
C.图中的电流表应该放到电源和电键所在的那条干路上
D。

实验中滑动变阻器不能短路
2.在“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进行数据处理时的作图,正确做法是()
A。

横坐标I的起点一定要是零
B。

纵坐标U的起点一定要是零
C.使表示实验数据的点尽可能地集中在一边
D。

使表示实验数据的点尽可能地布满整个图纸
3.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定a、b两节干电池的电动势E a、E b和内电阻r a、r b时,画出的图线如图所示,则由此图线可知( )
A.E a>E b、r a>r b
B.E a>E b、r a<r b
C。

E a<E b、r a>r b
D. E a<E b、r a<r b
4。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 1、R 2为标准电阻,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时,如果偶然误差可以忽略不计,则电动势的测量值________真实值,内电阻的测量值________真实值,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
5.如图是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电路,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使内电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B 。

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使内电阻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C 。

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使内电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D.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使内电阻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6.下面给出的用伏安法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数据处理方法中,既能减小偶然误差,又直观简便的方法是( )
A 。

测出两组I 和U 数据,代入⎩⎨⎧+=+=r
I U E r
I U E 2211方程组,求出E 和r
B 。

测出多组I 和U 数据,代入方程求出几组E 和r ,最后求出平均值
C 。

测出多组I 和U 数据,画UI 图线,根据图线求出E 和r
D.测出多组I 和U 数据,分别求出I 和U 的平均值,然后代入公式求出E 和r 能力提升
7。

在用伏安法测电池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若线路器材接触良好,某同学按实验图连接好电路合上开关以后,发现电流表示数很大,电压表示数为零,移动滑动变阻器的触头,两电表的示数均无变化.产生这样的故障的原因是________;又若在实验中出现两电表的示数正常,但
移动变阻器触头时,两电表的示数不变化,产生这样的故障原因是________。

8。

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用电源、电阻箱、电压表连成如下图所示电路.一位同学
记录的6组数据见下表:
R/Ω2。

03。

06。

0101520
U/V1。

301。

361。

41 1.48 1.491。

50
试根据这些数据算出电源的电动势E=_______V,求得电源的内阻r=_______Ω.
9。

现有器材:量程为10。

0mA、内阻30~40 Ω的电流表一个,定值电阻R1=150Ω,定值电阻R
=100Ω,单刀单掷开关K,导线若干。

要求利用这些器材测量一干电池(电动势约1.5V)的电2
动势。

(1)画出电路图.
(2)用已知量和直接测得量表示的待测电动势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式中各
直接测得量的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

10。

测量电源B的电动势E及内阻r(E约为4.5V,r约为1。

5Ω)。

可选用的器材如下:
量程为3V的理想电压表V;量程为0。

5 A的电流表A(有一定内阻);
固定电阻4Ω;滑动变阻器R′;电键K,导线若干。

(1)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要求实验尽可能精确,且图中各元件需用题目给出的符号或字母
标出.
(2)实验中,当电流表的读数为I1时,电压表的读数为U1;当电流表的读数为I2时,电压表的
读数为U2,则可求出E=________,r=________。

(用I1、U1、I2、U2及R表示)
拓展探究
11.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该电路能够测量电源E的电动势和内电阻r,E′是辅助电
源.A、B两点间有一灵敏电流计G。

(1)补充下列实验步骤:
①闭合开关S1、S2,________使得灵敏电流计的示数为零,这时,Фa、ФB的关系是Ф
________ФB,即A、B相当于同一点,读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I1和U1,其中I1就是通过A
电源E的电流.
②改变滑动变阻器R、R′的阻值,重新使得________,读出________.
(2)写出步骤①②对应的方程式及电动势和内电阻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解析:该电路图没有错误,A项错;用稍旧的电池内阻大些,效果好,B项对;电流表若放在电
源和电键所在的那条干路上,会造成测量的内阻偏大很多,误差太大,C项错;滑动变阻器调节
接入电路阻值的大小,以改变两个电表的读数,以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不能短路,D
项对。

答案:BD
2解析:因为要求图线与纵轴的交点为电动势,所以横坐标I的起点一定要是零,纵坐标U的起点可以不是零,使表示实验数据的点尽可能地布满整个图纸,选项A、D对,B项错;使表示实验数据的点尽可能地集中在一边,会造成较大的误差,C项错。

答案:AD
3解析:由图线与纵轴的交点表示电动势,可知E a>E b,由图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电源内阻大小可知,r a>r b。

选A.
答案:A
4解析:本题所用的方法和用电流表与电阻箱测电动势和内阻本质一样,因此电动势测量值等于真实值,而内电阻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原因是测量值等于电源内阻与电流表内阻之和.
答案:等于大于电流表具有内电阻
5解析:根据前面的误差分析可知,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使内电阻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C 项对。

答案:C
6解析:对比可知,既能减小偶然误差,又直观简便的方法是图象法,即选C.
答案:C
7解析:电流表示数很大,电压表示数为零,说明滑动变阻器发生短路;两电表的示数正常,但移动变阻器触头时,两电表的示数不变化,说明滑动变阻器成为了定值电阻,应该是接了滑动变阻器下面的两个接线柱.
答案:滑动变阻器短路将滑动变阻器接成一个定值电阻
8答案:1.53 0.35
9解析:因电流表量程为10。

0mA,则电路中的最小阻值R=1.5/0.01Ω=150Ω,因此R1必须保证一直接在电路中.分别以不接入R2和接入R2构造电路的两种状态,根据E=I(R+r)列方程求解,即E=I1(R1+R A+r)①;E=I2(R2+R1+R A+r)②
根据以上两式可得
221R I E I E =-,则2
1212I I I I R E -=. 答案:(1)电路如图
(2) 2
12
12I I I I R E -=
I 1为断开S 2时电流表的读数,I 2为闭合S 2时电流表的读数
10解析:(1)因电压表量程小于电源电动势较多,故需把定值电阻连入电路,相当于增大电源内阻,使得“路端电压”不超过电压表量程.电路图就和教材上实验电路图一致,不过多了一个定值电阻相当于电源内阻的一部分.如图.
(2)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E =U +I (R +r )得:
r R I U E I ++=
1
1
1 r R I U E I ++=
2
2
2
可算出2
11
221I I U I U I E --=
2112I I U U r --=
答案:(1)电路图见解析 (2)
2
11
221I I U I U I -- R I I U U ---2112
11解析:首先借助电路图和题目中的部分实验步骤理解实验原理:通过增加辅助电源,适当调节后,可以使电流表的示数等于通过电源E 的真实电流,从而避免了教材中实验方法造成的误差。

(1)①调节R 、R ′的阻值,使灵敏电流计的示数为零,则A 、B 两点电势相等;则通过电流表的
电流就等于通过电源E 的电流。

②通过改变R 、R ′的阻值,再得到一组I 和U 。

(2)依据的方程是E =U +Ir ,分别把I 1、U 1和I 2、U 2代入方程,可解得
2112I I U U r --=
,2
11221I I U
I U I E --=.
答案:(1)①改变滑动变阻器R 、R ′的阻值 = ②灵敏电流计的读数为零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为I 2、U 2
(2)E =U 1+I 1r E =U 2+I 2r ; 2
11
2I I U U r --=
2
11
221I I U I U I 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