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汉学研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罗斯汉学研究
所谓汉学
汉学的历史就是中国文化与异质文化交流的历史,是外国学者阅 读、认识、理解、研究和诠释中国文化的结晶。汉学是外国人认识中 国文化的桥梁,是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撞击后形成的学问,实际上, 她也是中国文化的另外一种方式的自然延伸。但是,汉学不是纯粹的 中国文化,她更多的是以外国学者之眼,观中国学问之况,但是,反 过来又可以照见“中国文化”的镜子。可以说他是中外文化交流的 “混血儿”。
俄罗斯汉学研究概述
俄罗斯汉学肇始
俄国汉学摇篮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团
由于俄国东正教依附于国家政权的特性,传教士们并没
有吧主要精力投入在传教和发展信徒上,而是主要致力于收集
中国的各种情报。他所执行的俄国政府的对华策略,其工作内
容就是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行全面的研究,并及时向
俄国外交部报道中国的政治性大事件。俄罗斯 Nhomakorabea学研究概述
俄罗斯汉学肇始
拜耶尔与欧洲早期汉学的引入
拜耶尔最重要的汉学论著是《中文博览》。《中文博览》包括前 言和两卷正文。前言篇幅很长,他详细的回顾了欧洲汉学所走过的历 程,他认为欧洲汉学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元代时期,代表 人物中就有马可波罗。这一时期主要以游记为主,描述中国的地理自 然历史状况和见闻,属于序幕时期。而第二时期则为大学时期,在这 一时期,对汉学的研究进入了比较系统化的研究。
1818年,沙皇政府进一步明确了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使团
的使命,其任务“不是宗教活动,而是对中国的经济和文化进
行全面的研究并及时向俄国政府汇报”。制定了明确的规章制
度来要求和约束使团成员。规定了司祭们的任务:学习中国文
化。
为了使使团成员更好的完成任务,俄国政府还逐步提高
了使团成员的素质,为其提供优厚的待遇。这也大大提高了使
俄罗斯汉学研究概述
俄罗斯汉学肇始
俄国汉学摇篮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团
东正教是俄国的国教,自其被确立为国教之时, 便在俄罗斯土地上展开了与政权的结合,并且在俄罗 斯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进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 俄罗斯政治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许多重 大事务上配合着国家政权。而这一次,东正教同样起 到了重要的作用。 早在17世纪末,彼得一世就向中国政府提出了有俄国 修建东正教教堂,但未予同意。但清政府还是同意了 其教徒举行仪式的小庙,而这被认为第一座东正教堂, 这也引起了彼得一世的注意。
1712年,康熙派出以殷扎纳为首的使团,慰问驻扎在俄国境内伏 尔加河下游的蒙古土尔扈特部,内阁侍读图理琛作为史官同行,来去 共用了3年时间,行程约3万里,顺利完成使命。图理琛将所经过之地 的风土民情进行了详细记录,回国后写成一部翔实生动的游记作品— —《异域录》。
俄罗斯汉学研究概述
俄罗斯汉学肇始
18世纪的“中国风”
俄罗斯汉学研究概述
俄罗斯汉学肇始
18世纪的“中国风”
俄国是中国出使的第一个欧洲国家。 中国使团出使俄国,将一个 直观、鲜明的“中国形象”带到了俄国民众面前。
无论是来自西方的中国信息,还是来自东方的中国商品,中俄两国 人民间的文化交流方式始终是间接地进行,这样难免在认识的过程中 产生许多偏差,而俄国商队和使团来华以及中国使团出使俄国,实现 了两国人民面对面的交流。特别是清朝政府18世纪派往俄国的3个使团, 在俄国的土地上展示了天朝大国的风范,使“书本上的中国”和“商 品上的中国”的虚幻景象变得清晰,在俄国社会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俄罗斯汉学研究概述
俄罗斯汉学研究概述
19世纪,比丘林顺应当时俄罗斯社会环境,利用丰富 汉籍全面的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尽显俄罗斯汉学的特 征,使得俄罗斯汉学跻身汉学大国行列。而卡缅斯基、 列昂基耶夫斯基各有千秋的汉学探索成为比丘林学术可 贵的补充。喀山大学汉语教研室的建立标志着俄罗斯成 为欧洲第二个拥有汉语高等教育基础基地的国家。19世 纪下半期,俄国汉学依托圣彼得堡大学、驻北京传教团 等几个东方学院基地,王西里、巴拉迪等汉学家通过自 己的汉学研究推动了汉学发展。
俄罗斯汉学研究概述
俄罗斯汉学肇始
18世纪的“中国风”
在托时和满泰代表团还没有回到北京的时候,清朝政府又于1731 年派出了德新使团,为的是回应俄国政府的咨文,前往祝贺新女皇安 娜登基。次年4月,使团到达圣彼得堡。俄国方面举行了隆重的入城仪 式,步兵团击鼓奏乐,鸣放31响礼炮。女皇接见了清朝使臣,而后赐 宴款待,晚上又邀请使团出席舞会并观看烟火。使团向女皇赠送了雍 正皇帝的礼物,有玉石、瓷器、漆器、玻璃器皿、书房木器、首饰匣、 香袋和各色锦缎等。
俄罗斯汉学研究概述
俄罗斯汉学肇始
俄罗斯汉学研究的肇始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历史的 必然性。它不是偶然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 定会发生的。
影响俄罗斯汉学的兴起和发生的主要因素有:
俄国汉学摇篮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团 拜耶尔与欧洲早期汉学的引入 俄国汉学的“中国风” 罗素欣对俄罗斯汉学的影响 列昂基耶夫的推动 西方汉学对俄罗斯汉学的影响
1932年6月6日,使团还参观了声名显赫的圣彼得堡皇家科学院, 观看了科学家们的实验演示。据说使团成员曾对德国人当年赠送给彼 得大帝的一个直径超过3米并可以自转的地球仪很感兴趣。此外,他们 看到了彼得一世当年亲自用车床制造的物品。包括拜耶尔在内的许多 院士都参加了接待工作,拜耶尔还尝试用汉语与中国使团进行了交谈。 圣彼得堡皇家科学院向中国使团赠送了科学院的学术刊物以及拜耶尔 的《中文博览》。
俄罗斯汉学研究概述
俄罗斯汉学肇始
18世纪的“中国风”
从表面上来看,18世纪的俄国“中国风”只是历史长河中刮过的一 股“疾风”,稍纵即逝,很快就烟消云散了。殊不知,正是在这一时 期,许多优秀的中华文明成果传播到了俄罗斯,在俄罗斯民众中树立 起优美而高大的中国形象。俄国“中国风”是中国文化向俄罗斯的一 次大输出,是俄国汉学诞生的有利背景,在中俄文化交流史上占据重 要地位。
《中文博览》上卷包括汉语和语法基础、介绍了汉字规则和文 言规则以及关于汉字的状况;第2卷是44个汉字表、中国皇帝年号表、 职官名,接着是介绍了孔子生平及其哲学思想,才外还有中国的度量 衡、计时方式等等。
俄罗斯汉学研究概述
俄罗斯汉学肇始
拜耶尔与欧洲早期汉学的引入
《中文博览》出版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长时间的受到关 注,也遭受到了很多的批判。这本书并不受传教士们的待见, 认为一个没有去过中国仅靠自学汉语的人写出的东西是不具有 什么价值的。但无论如何,其对俄国汉学发展的影响很大,推 动了俄国汉学的发展。在这之后,拜耶尔开始实施编写一部中 拉词典,并付诸实施。但遗憾的是,还没有完成,拜耶尔就辞 世,但其完成的26卷仍然有着很大意义。
俄罗斯汉学研究概述
俄罗斯汉学肇始
18世纪的“中国风”
使团后来又到莫斯科访问,参观了那里的若干工厂,于8月乘坐100 辆大车前往下新城、喀山等地,最后经托博尔斯克和恰克图回国。俄 国为接待托时和德新使团支付了大量的车船食膳费用,接待规格高, 声势宏大,在俄国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俄国是中国使团出使的第一个欧洲国家。18世纪清朝政府派往俄国 的3个使团,作为中俄文化交流的早期使者,经过长途跋涉,不仅深入 细致地观察了俄罗斯人民的生活,将俄国的政治、历史、地理和风俗 介绍给中国人民,同时,通过与俄国各阶层人士的直接交往,特别是 与俄国知识分子的接触,进一步激发了俄国社会对中国的兴趣,将一 个直观、鲜明的“中国形象”带到了俄国民众面前。
在深刻全面了解俄国国情的同时,使团也自觉宣传中国文化,在交 流过程中将中国的历史、地理、官制、典章、物产和民族风情等信息 传递给俄国人民。图理琛以其丰富的学识在这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以致于俄国官员向沙皇报告称图理琛为‘天朝使者’,‘知识高 明’”。
1729年,由托时和满泰率领的代表团出使俄国,1731年1月到达 莫斯科,新女皇安娜(1730年登基)接见了中国使团。托时乘坐女皇 的车辇,使团成员另乘坐8辆轿式马车,浩浩荡荡进入克里姆林宫,雍 正皇帝赠送给俄皇的礼品装在18个漆木箱子里,由士兵抬着走在马车 前面。俄女皇为使团举行了三次欢迎仪式,场面宏大。随后,满泰率 领一部分团员由莫斯科前往慰问土尔扈特部,最后在托博尔斯克与托 时部会合,于1732年2月回到恰克图。
团完成任务的可靠性。
俄罗斯汉学研究概述
俄罗斯汉学肇始
拜耶尔与欧洲早期汉学的引入
由彼得大帝亲手创办的圣彼得堡皇家科学院发挥了重要作用。科学院 从一开始就设立了人文科学院院士席位,其中对东方学研究给予了特 别的关注。 在俄国历史上,17世纪末彼得大帝推行的一系列改革使得俄国形成了 一股欧化之风,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使得俄国面向欧洲的大门进一步 打开,使得俄国通过18世纪的一系列活动将自己纳入了欧洲的国家体 系当中,从此与欧洲联系到了一起。受莱布尼茨的提议,彼得大帝建 立了科学院,大量引进欧洲学者,充实科学院。而拜耶尔就是其中的 一位。 拜耶尔出生于德国,对汉学十分感兴趣,其大量关于汉学的著作都是 在俄国写就的。而他对汉学的研究,也对俄国汉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 的推动作用。
俄罗斯汉学研究概述
俄罗斯汉学肇始
罗索欣对俄罗斯汉学的影响
沙俄第一个中国学家和满学家。罗索欣1717年出生在色楞格斯克的 一个神甫家庭。1726年,罗索欣被家人送至伊尔库斯克主升天修道院附 属蒙古语学校读书,期望将来成为蒙古语翻译。1729年罗索欣与其他两 位同学被指定为第二届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学员赴北京学习满汉 语文。罗索欣的蒙古语知识对他迅速掌握满语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后他 又借助于满语,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了汉语。他出色的语言天赋和学习 成绩引起了清朝官员的注意,先后被聘为理藩院的通译以及内阁俄罗斯 文馆老师。罗索欣在北京度过12个年头之后,于1741年回到俄罗斯,被 分配至彼得堡皇家科学院担任满汉语翻译与教学工作直至1761年去世。 罗索欣在北京期间就已经开始其学术活动。为了解决俄罗斯文馆的教材 问题,罗索欣与馆内一位满人合作,将斯莫特利茨基(约1578-1633) 的《俄语语法》翻译成满语,称作《俄罗斯翻译捷要全书》。这是中国 人学习俄语的第一部教科书。
所谓汉学
俄罗斯汉学研究概述
中俄两国毗邻,其陆地边界为世界上最长的陆地边界, 自然会在历史上诞生许多官方以及民间的交流。而作为 交流的一项重要的成果和形式,俄罗斯的汉学肇始与18 世纪,至今已有300年的历史,期间自是学者辈出,成就 辉煌,所以说俄罗斯是国际汉学大家庭的重要成员。
俄罗斯汉学研究概述
俄罗斯汉学研究概述
俄罗斯的汉学共经历了三个时期,即: 帝俄时期 苏联时期 当代俄罗斯时期 其中每个时期有可以各自分为若干断。
俄罗斯汉学研究概述
俄罗斯汉学研究概述
18世纪,俄罗斯“中国风”为俄罗斯汉学的诞生提供 了有利的社会环境,而圣彼得堡皇家科学院的引进西方 汉学,通过俄罗斯东正教驻北京传教使团培养了一大批 掌握中国汉语、满语及历史、政治、自然环境、人文状 况的汉学人才,为俄罗斯汉学研究奠定了人才基础。这 其中如罗索欣、列昂基耶夫等翻译满汉文本,尝试满汉 语教学,谱写了俄罗斯汉学历史的第一章。
俄罗斯汉学研究概述
俄罗斯汉学肇始
俄国汉学摇篮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团
1711年,在北京主持东正教活动的神父去世。 1712年,俄国以认同中国派往卡尔梅克的使团经俄境 的作为交换条件,请求有俄国在派出东正教司祭为中 国东正教信徒主持圣事。1715年俄国政府和教会终于 得以东正教使团入北京,这便是第一届俄国东正教驻 北京使团。1727年,中俄签订《恰克图条约》,俄国 政府从法律上获得了派出使团的权利。俄国向中国派 遣使团的愿望终于达到。
俄罗斯汉学研究概述
俄罗斯汉学研究概述
十月革命以后,苏联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确立以及 中国革命的现实对苏联汉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发方法都 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阿里克顺应时代要求,在发扬俄罗 斯汉学研究特征的同时,加入了欧洲汉学研究的方法, 给苏联汉学研究重新指明了方向。之后,汉学在苏联经 历了一些波折,大清洗和卫国战争都给俄罗斯汉学带来 了巨大的冲击。中苏蜜月期时,苏联汉学得到了充分的 发展,成果丰硕,然而之后的中苏关系交恶,苏联科学 政治化,给汉学在苏联的研究蒙上了一层阴影。中苏交 往正常之后,当代俄罗斯对汉学的研究又重现生机,得 以有所发展。
所谓汉学
汉学的历史就是中国文化与异质文化交流的历史,是外国学者阅 读、认识、理解、研究和诠释中国文化的结晶。汉学是外国人认识中 国文化的桥梁,是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撞击后形成的学问,实际上, 她也是中国文化的另外一种方式的自然延伸。但是,汉学不是纯粹的 中国文化,她更多的是以外国学者之眼,观中国学问之况,但是,反 过来又可以照见“中国文化”的镜子。可以说他是中外文化交流的 “混血儿”。
俄罗斯汉学研究概述
俄罗斯汉学肇始
俄国汉学摇篮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团
由于俄国东正教依附于国家政权的特性,传教士们并没
有吧主要精力投入在传教和发展信徒上,而是主要致力于收集
中国的各种情报。他所执行的俄国政府的对华策略,其工作内
容就是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行全面的研究,并及时向
俄国外交部报道中国的政治性大事件。俄罗斯 Nhomakorabea学研究概述
俄罗斯汉学肇始
拜耶尔与欧洲早期汉学的引入
拜耶尔最重要的汉学论著是《中文博览》。《中文博览》包括前 言和两卷正文。前言篇幅很长,他详细的回顾了欧洲汉学所走过的历 程,他认为欧洲汉学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元代时期,代表 人物中就有马可波罗。这一时期主要以游记为主,描述中国的地理自 然历史状况和见闻,属于序幕时期。而第二时期则为大学时期,在这 一时期,对汉学的研究进入了比较系统化的研究。
1818年,沙皇政府进一步明确了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使团
的使命,其任务“不是宗教活动,而是对中国的经济和文化进
行全面的研究并及时向俄国政府汇报”。制定了明确的规章制
度来要求和约束使团成员。规定了司祭们的任务:学习中国文
化。
为了使使团成员更好的完成任务,俄国政府还逐步提高
了使团成员的素质,为其提供优厚的待遇。这也大大提高了使
俄罗斯汉学研究概述
俄罗斯汉学肇始
俄国汉学摇篮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团
东正教是俄国的国教,自其被确立为国教之时, 便在俄罗斯土地上展开了与政权的结合,并且在俄罗 斯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进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 俄罗斯政治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许多重 大事务上配合着国家政权。而这一次,东正教同样起 到了重要的作用。 早在17世纪末,彼得一世就向中国政府提出了有俄国 修建东正教教堂,但未予同意。但清政府还是同意了 其教徒举行仪式的小庙,而这被认为第一座东正教堂, 这也引起了彼得一世的注意。
1712年,康熙派出以殷扎纳为首的使团,慰问驻扎在俄国境内伏 尔加河下游的蒙古土尔扈特部,内阁侍读图理琛作为史官同行,来去 共用了3年时间,行程约3万里,顺利完成使命。图理琛将所经过之地 的风土民情进行了详细记录,回国后写成一部翔实生动的游记作品— —《异域录》。
俄罗斯汉学研究概述
俄罗斯汉学肇始
18世纪的“中国风”
俄罗斯汉学研究概述
俄罗斯汉学肇始
18世纪的“中国风”
俄国是中国出使的第一个欧洲国家。 中国使团出使俄国,将一个 直观、鲜明的“中国形象”带到了俄国民众面前。
无论是来自西方的中国信息,还是来自东方的中国商品,中俄两国 人民间的文化交流方式始终是间接地进行,这样难免在认识的过程中 产生许多偏差,而俄国商队和使团来华以及中国使团出使俄国,实现 了两国人民面对面的交流。特别是清朝政府18世纪派往俄国的3个使团, 在俄国的土地上展示了天朝大国的风范,使“书本上的中国”和“商 品上的中国”的虚幻景象变得清晰,在俄国社会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俄罗斯汉学研究概述
俄罗斯汉学研究概述
19世纪,比丘林顺应当时俄罗斯社会环境,利用丰富 汉籍全面的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尽显俄罗斯汉学的特 征,使得俄罗斯汉学跻身汉学大国行列。而卡缅斯基、 列昂基耶夫斯基各有千秋的汉学探索成为比丘林学术可 贵的补充。喀山大学汉语教研室的建立标志着俄罗斯成 为欧洲第二个拥有汉语高等教育基础基地的国家。19世 纪下半期,俄国汉学依托圣彼得堡大学、驻北京传教团 等几个东方学院基地,王西里、巴拉迪等汉学家通过自 己的汉学研究推动了汉学发展。
俄罗斯汉学研究概述
俄罗斯汉学肇始
18世纪的“中国风”
在托时和满泰代表团还没有回到北京的时候,清朝政府又于1731 年派出了德新使团,为的是回应俄国政府的咨文,前往祝贺新女皇安 娜登基。次年4月,使团到达圣彼得堡。俄国方面举行了隆重的入城仪 式,步兵团击鼓奏乐,鸣放31响礼炮。女皇接见了清朝使臣,而后赐 宴款待,晚上又邀请使团出席舞会并观看烟火。使团向女皇赠送了雍 正皇帝的礼物,有玉石、瓷器、漆器、玻璃器皿、书房木器、首饰匣、 香袋和各色锦缎等。
俄罗斯汉学研究概述
俄罗斯汉学肇始
俄罗斯汉学研究的肇始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历史的 必然性。它不是偶然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 定会发生的。
影响俄罗斯汉学的兴起和发生的主要因素有:
俄国汉学摇篮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团 拜耶尔与欧洲早期汉学的引入 俄国汉学的“中国风” 罗素欣对俄罗斯汉学的影响 列昂基耶夫的推动 西方汉学对俄罗斯汉学的影响
1932年6月6日,使团还参观了声名显赫的圣彼得堡皇家科学院, 观看了科学家们的实验演示。据说使团成员曾对德国人当年赠送给彼 得大帝的一个直径超过3米并可以自转的地球仪很感兴趣。此外,他们 看到了彼得一世当年亲自用车床制造的物品。包括拜耶尔在内的许多 院士都参加了接待工作,拜耶尔还尝试用汉语与中国使团进行了交谈。 圣彼得堡皇家科学院向中国使团赠送了科学院的学术刊物以及拜耶尔 的《中文博览》。
俄罗斯汉学研究概述
俄罗斯汉学肇始
18世纪的“中国风”
从表面上来看,18世纪的俄国“中国风”只是历史长河中刮过的一 股“疾风”,稍纵即逝,很快就烟消云散了。殊不知,正是在这一时 期,许多优秀的中华文明成果传播到了俄罗斯,在俄罗斯民众中树立 起优美而高大的中国形象。俄国“中国风”是中国文化向俄罗斯的一 次大输出,是俄国汉学诞生的有利背景,在中俄文化交流史上占据重 要地位。
《中文博览》上卷包括汉语和语法基础、介绍了汉字规则和文 言规则以及关于汉字的状况;第2卷是44个汉字表、中国皇帝年号表、 职官名,接着是介绍了孔子生平及其哲学思想,才外还有中国的度量 衡、计时方式等等。
俄罗斯汉学研究概述
俄罗斯汉学肇始
拜耶尔与欧洲早期汉学的引入
《中文博览》出版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长时间的受到关 注,也遭受到了很多的批判。这本书并不受传教士们的待见, 认为一个没有去过中国仅靠自学汉语的人写出的东西是不具有 什么价值的。但无论如何,其对俄国汉学发展的影响很大,推 动了俄国汉学的发展。在这之后,拜耶尔开始实施编写一部中 拉词典,并付诸实施。但遗憾的是,还没有完成,拜耶尔就辞 世,但其完成的26卷仍然有着很大意义。
俄罗斯汉学研究概述
俄罗斯汉学肇始
18世纪的“中国风”
使团后来又到莫斯科访问,参观了那里的若干工厂,于8月乘坐100 辆大车前往下新城、喀山等地,最后经托博尔斯克和恰克图回国。俄 国为接待托时和德新使团支付了大量的车船食膳费用,接待规格高, 声势宏大,在俄国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俄国是中国使团出使的第一个欧洲国家。18世纪清朝政府派往俄国 的3个使团,作为中俄文化交流的早期使者,经过长途跋涉,不仅深入 细致地观察了俄罗斯人民的生活,将俄国的政治、历史、地理和风俗 介绍给中国人民,同时,通过与俄国各阶层人士的直接交往,特别是 与俄国知识分子的接触,进一步激发了俄国社会对中国的兴趣,将一 个直观、鲜明的“中国形象”带到了俄国民众面前。
在深刻全面了解俄国国情的同时,使团也自觉宣传中国文化,在交 流过程中将中国的历史、地理、官制、典章、物产和民族风情等信息 传递给俄国人民。图理琛以其丰富的学识在这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以致于俄国官员向沙皇报告称图理琛为‘天朝使者’,‘知识高 明’”。
1729年,由托时和满泰率领的代表团出使俄国,1731年1月到达 莫斯科,新女皇安娜(1730年登基)接见了中国使团。托时乘坐女皇 的车辇,使团成员另乘坐8辆轿式马车,浩浩荡荡进入克里姆林宫,雍 正皇帝赠送给俄皇的礼品装在18个漆木箱子里,由士兵抬着走在马车 前面。俄女皇为使团举行了三次欢迎仪式,场面宏大。随后,满泰率 领一部分团员由莫斯科前往慰问土尔扈特部,最后在托博尔斯克与托 时部会合,于1732年2月回到恰克图。
团完成任务的可靠性。
俄罗斯汉学研究概述
俄罗斯汉学肇始
拜耶尔与欧洲早期汉学的引入
由彼得大帝亲手创办的圣彼得堡皇家科学院发挥了重要作用。科学院 从一开始就设立了人文科学院院士席位,其中对东方学研究给予了特 别的关注。 在俄国历史上,17世纪末彼得大帝推行的一系列改革使得俄国形成了 一股欧化之风,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使得俄国面向欧洲的大门进一步 打开,使得俄国通过18世纪的一系列活动将自己纳入了欧洲的国家体 系当中,从此与欧洲联系到了一起。受莱布尼茨的提议,彼得大帝建 立了科学院,大量引进欧洲学者,充实科学院。而拜耶尔就是其中的 一位。 拜耶尔出生于德国,对汉学十分感兴趣,其大量关于汉学的著作都是 在俄国写就的。而他对汉学的研究,也对俄国汉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 的推动作用。
俄罗斯汉学研究概述
俄罗斯汉学肇始
罗索欣对俄罗斯汉学的影响
沙俄第一个中国学家和满学家。罗索欣1717年出生在色楞格斯克的 一个神甫家庭。1726年,罗索欣被家人送至伊尔库斯克主升天修道院附 属蒙古语学校读书,期望将来成为蒙古语翻译。1729年罗索欣与其他两 位同学被指定为第二届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学员赴北京学习满汉 语文。罗索欣的蒙古语知识对他迅速掌握满语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后他 又借助于满语,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了汉语。他出色的语言天赋和学习 成绩引起了清朝官员的注意,先后被聘为理藩院的通译以及内阁俄罗斯 文馆老师。罗索欣在北京度过12个年头之后,于1741年回到俄罗斯,被 分配至彼得堡皇家科学院担任满汉语翻译与教学工作直至1761年去世。 罗索欣在北京期间就已经开始其学术活动。为了解决俄罗斯文馆的教材 问题,罗索欣与馆内一位满人合作,将斯莫特利茨基(约1578-1633) 的《俄语语法》翻译成满语,称作《俄罗斯翻译捷要全书》。这是中国 人学习俄语的第一部教科书。
所谓汉学
俄罗斯汉学研究概述
中俄两国毗邻,其陆地边界为世界上最长的陆地边界, 自然会在历史上诞生许多官方以及民间的交流。而作为 交流的一项重要的成果和形式,俄罗斯的汉学肇始与18 世纪,至今已有300年的历史,期间自是学者辈出,成就 辉煌,所以说俄罗斯是国际汉学大家庭的重要成员。
俄罗斯汉学研究概述
俄罗斯汉学研究概述
俄罗斯的汉学共经历了三个时期,即: 帝俄时期 苏联时期 当代俄罗斯时期 其中每个时期有可以各自分为若干断。
俄罗斯汉学研究概述
俄罗斯汉学研究概述
18世纪,俄罗斯“中国风”为俄罗斯汉学的诞生提供 了有利的社会环境,而圣彼得堡皇家科学院的引进西方 汉学,通过俄罗斯东正教驻北京传教使团培养了一大批 掌握中国汉语、满语及历史、政治、自然环境、人文状 况的汉学人才,为俄罗斯汉学研究奠定了人才基础。这 其中如罗索欣、列昂基耶夫等翻译满汉文本,尝试满汉 语教学,谱写了俄罗斯汉学历史的第一章。
俄罗斯汉学研究概述
俄罗斯汉学肇始
俄国汉学摇篮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团
1711年,在北京主持东正教活动的神父去世。 1712年,俄国以认同中国派往卡尔梅克的使团经俄境 的作为交换条件,请求有俄国在派出东正教司祭为中 国东正教信徒主持圣事。1715年俄国政府和教会终于 得以东正教使团入北京,这便是第一届俄国东正教驻 北京使团。1727年,中俄签订《恰克图条约》,俄国 政府从法律上获得了派出使团的权利。俄国向中国派 遣使团的愿望终于达到。
俄罗斯汉学研究概述
俄罗斯汉学研究概述
十月革命以后,苏联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确立以及 中国革命的现实对苏联汉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发方法都 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阿里克顺应时代要求,在发扬俄罗 斯汉学研究特征的同时,加入了欧洲汉学研究的方法, 给苏联汉学研究重新指明了方向。之后,汉学在苏联经 历了一些波折,大清洗和卫国战争都给俄罗斯汉学带来 了巨大的冲击。中苏蜜月期时,苏联汉学得到了充分的 发展,成果丰硕,然而之后的中苏关系交恶,苏联科学 政治化,给汉学在苏联的研究蒙上了一层阴影。中苏交 往正常之后,当代俄罗斯对汉学的研究又重现生机,得 以有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