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省疾病预防控制(血地防)工作要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全省疾病预防控制(血地防)工作要点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

根据全省卫生工作会议和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暨爱国卫生工作会议的部署,2012年全省疾病预防控制(血地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深化医改这个中心,坚持预防为主方针,认真组织实施“十二五”规划,积极防治血吸虫病、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力争消除麻疹,确保传染病、地方病的防控达到国家规划要求;不断扩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覆盖面,提高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的知晓率和控制率,提升重性精神疾病防治能力;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继续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逐步增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疾病预防控制项目并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积极为提高人均预期寿命作贡献。

1、抓好医改疾病预防控制项目落实。

积极实施重大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认真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继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疾病预防控制项目工作,并结合实际加以细化和完善,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疾病预防控制项目工作质量考评。

围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要求,积极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做好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治疗管理等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探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疫规划项目工作“一票否决”制度。

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和症状监测,保持高水平的疫情报告质量,规范传染病流调与疫情处置。

建立一批
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点,针对共同危险因素实施综合干预,推进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规范化管理。

继续落实重点人群乙肝疫苗免疫策略。

2、巩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成果。

按照“夯实基础、严控源头,强化措施、标本兼治,开拓创新、扩大成果”的思路,切实履行各级政府在制定规划、安排项目、落实措施等方面的职责;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流动人员血吸虫病防治,扎实做好血吸虫病传染源管理与控制工作;深入开展血防综合治理,强化群防群控和联防联控;切实加大疫情监测力度,不断加强防治能力建设;创新血防工作方法和手段,打造“数字血防”,进一步巩固全省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的成果,力争新增2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达到传播阻断标准。

3、提高艾滋病防治工作水平。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在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基础上,全面实施以扩大宣传教育、监测检测、预防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抗病毒治疗的覆盖面,加强血液管理、医疗保障、关怀救助、权益保护、组织领导、防治队伍建设等“五扩大、六加强”为重点的防治措施,进一步动员各方力量,健全协作机制,加强能力建设,抓好措施落实,实施好国际合作项目,促进艾滋病防治工作,努力遏制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疫情快速上升的势头,继续保持艾滋病低流行水平。

结合艾滋病防治,协同推进性病防治工作。

4、推进结核病麻风病防治工作。

认真实施结核病防治“十二五”规划,继续推动各级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增加经费投入;积极引进和推广结核病防治新技术、新工具,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
提高科学防治水平;进一步巩固结核病防治工作成果,加强医防合作,完善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规范诊疗行为,落实结核病患者登记报告和治疗管理措施;落实结核病防治“五率”技术方案,提高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实施质量,加强实验室建设,提升检测检验水平,重点加强流动人口结核病、耐药结核病防治,积极落实耐多药结核病纳入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范围,认真实施国际合作项目。

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消除麻风病规划和相关政策,健全麻风病监测系统,提高麻风病人早期发现率,加强新(复)发麻风病人的规范化治疗与管理,落实麻风病畸残者关怀项目。

5、搞好急性传染病防控工作。

建立健全传染病监测系统,由单病种监测向综合监测转化,提高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早期发现、诊断和处置能力。

加强麻疹、流脑、流感等重点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及时做好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置。

加强霍乱、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等重点肠道传染病防控,进一步落实腹泻病门诊制度,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防止肠道传染病暴发。

建立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早期预警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置蚊媒异常情况和输入疫情;继续落实以免疫预防和灭鼠相结合的综合性防控措施,进一步降低出血热发病率;严格落实狂犬病、布病的监测、预防、疫情处置和救治措施,推进狂犬病处置门诊规范化建设,落实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规范,提高犬伤者的规范处理率和狂犬病疫苗接种率。

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强化技术指导,妥善处置学校传染病突发疫情。

6、强化免疫规划管理。

进一步落实扩大儿童免疫规划,加
强预防接种基础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开展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月活动,继续保持高水平的常规免疫接种率,确保以乡镇为单位的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

加强疫苗针对传染病疫情监测,提高实验室诊断水平,妥善处置暴发疫情,规范开展应急免疫。

认真落实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和漏种儿童补种工作。

高质量完成脊灰疫苗、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等重大项目。

落实消除麻疹行动方案,力争到2012年底将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

完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提高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和快速处置能力,建立异常反应鉴定和补偿机制。

开展免疫规划工作示范县(区)创建活动。

7、落实寄生虫病、地方病防治工作。

继续实施《江苏省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狠抓传染源控制措施落实,加强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的沟通协作,认真做好每一例疟疾病例的核实与确认,及时开展流调,并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

认真抓好春季休根治疗,进一步提高对输入性病例和重症恶性疟病人的识别与救治能力,健全疟疾疫情每周通报制度,有效应对输入性恶性疟疫情;健全检测网络,切实加强疟疾诊断实验室能力建设,提高疟疾病例实验室检测比例和确诊比例。

搞好包虫病、土源性线虫病、肝吸虫病等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巩固消除丝虫病工作成果。

落实《全国地方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加强碘缺乏病、地氟、地砷等地方病的监测与病情调查,做好《食用盐碘含量》标准实施工作,巩固以县为单位消除碘缺乏病工作成果。

8、推进慢性病防治和口腔卫生工作。

建立健全慢性病综合防治体系和工作机制,制定重点慢性病专项行动计划,加强信息
化建设和管理,完善慢性病相关信息收集系统,加强数据分析利用。

以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为抓手,推动更多县(市、区)开展示范区创建活动,在此基础上选择部分省辖市开展示范市创建,探索慢性病综合防控策略及长效管理模式。

动员全社会参与慢性病防治工作,进一步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推广慢性病防治适宜技术和有效干预措施,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与技能,落实慢性病防治重大项目,提高患者的早期发现与规范管理率。

继续实施淮河流域癌症防治工作方案,推进肿瘤早诊早治示范基地和肿瘤登记报告工作,扩大癌症早诊早治的范围和受益面。

组织开展伤害监测与干预工作。

结合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推广行之有效的口腔卫生保健适宜技术。

进一步推进儿童口腔疾病干预(窝沟封闭)项目,逐步扩大项目覆盖面。

9、加强重性精神疾病防治。

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加快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建设,到2012年底覆盖全省所有县(市、区)。

进一步完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信息报告制度,逐步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精神卫生专业医疗机构的双向转诊和技术支持机制,通过加强人员培训,提高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质量。

进一步加强县级医疗机构的精神科诊疗能力和重性精神疾病防治能力建设。

在总结提高农村居民重性精神疾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医疗保障措施,并扩大覆盖面。

加强心理援助热线建设,开展精神疾病预防和心理行为问题干预研究。

10、提升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能力。

结合深化医改和实施绩效工资制度,进一步明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功能定位,加
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内涵建设,强化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和疾控机构岗位管理。

加强各级疾控机构技术能力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推进公共医师培训制度建设。

建立疾病预防控制实验室网络系统,完善各级疾控中心实验室A类仪器设备配置,提升各类疾病以及健康危害因素安全风险的检测检验和预测预警能力。

整合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资源,搭建省级疾病监测与业务管理数据库,构建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共享平台。

做好公共卫生技术服务管理。

完善营养监测制度,促进营养改善工作。

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发布制度,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和媒体舆论热点,强化正面引导,及时、准确地发布信息,通达社情民意,科学解疑释惑,回应社会关切,促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和谐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