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
教学内容分析: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离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因此微粒观是化学学科的最基本观念。

但是微粒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就需要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观念,这也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因此在设计上有意识地把宏观物质与微观图片相结合,宏观现象与微观粒子的行为相结合。

微粒的知识是零散地分布在各章节中的,通过几组问题,在复习知识的基础上把学生零散的知识汇总起来,通过不断地概括而提炼出微粒观。

复习过程不只是简单地汇总知识,还要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加以提升,使学生的微粒观不断完善。

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4、了解元素的概念,将物质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
过程与方法:
逐步形成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和定量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尊重客观实际,认真、严肃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定性、定量认识单一物质、混合物的组成和构成,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难点: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化学用语的意义
教学过程:
问题组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展示图片:
(1)这些物质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
投影图片:常见物质
追问:
(2)生活中的这些现象,你能从微观角度来解释原因吗?
(3)微粒变身:你认识它们吗?你能让它变身吗?
【设计意图】把宏观物质与微观图片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微粒观的建立。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生活现象,考察学生微粒观点应用。

微粒变身旨在整合化学用语,既是复习化学用语,又对学生化学用语掌握程度进行检验,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提升,丰富学生的微粒观
问题组二、从微粒的角度认识物质变化的实质
(投影)拆积木
【设计意图】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十分之划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设计意图】利用类比法,从微观角度分析,总结出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生成新粒子。

以水的化学式为例讨论化学式意义
【问题情景】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含有碳、氢、氧元素,酒精(C2H5OH)也由碳氢氧元素组成,为什么正常人呼出的气体通过仪器却什么也检测不出来?
生(讨论分析):组成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

【设计意图】引出物质由元素组成,同种元素组成纯净物叫单质,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如何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
【随堂练习】
1.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分子的质量发生变化
C.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D.分子的形状发生变化
2.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高锰酸钾
B.二氧化碳
C.液氧
D.水
3.下列符号中,同时表示一种单质、一种原子和一种元素的是()
A.2O B.H
C.N D.Fe
2
4.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该物质一定是( )
A. 碳单质
B.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C. 含碳氧元素的化合物
D. 含碳元素的物质
5.在元素周期表中,应用于计算机的硅元素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序数是14
B. 原子个数是14
C .相对原子质量是14
D .质子数是28.1
6.下列各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一组元素是( )
7.下图是钠与氯气(Cl 2)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模拟图。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每个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Na +
B. 每个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Cl -
C .Na + 和 Cl -由于静电作用而结合成化合物氯化钠
D. 氯化钠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8. 以下图(1)和图(2)是两个设计证明分子运动的实验。

在图(2)的锥形瓶中的小瓶里装着浓氨水,锥形瓶口用一张滤纸盖住,滤纸刚刚用酚酞溶液浸过。

(1)图(2
)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图(1)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可以 得到的结论是 。

(3)在图(1)中的大烧杯外放一杯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

14 Si 硅 28.1
B B 浓氨水 酚酞 溶液 A 图(1)
图(2)
答案:(1)滤纸变红
(2)A 杯内溶液颜色变成红色,B 未变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对照实验, 证明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课后提升】
1. 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 .CO 2:“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
B .2Na :“2”表示两个钠元素
C . :“+2”表示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
D .S 2- :“2–”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
2. 用水壶烧水,水开时壶盖被顶开.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 .水受热时分子间间隔变大,所占体积变大
C .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D .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粒子数目增多了
3. 打开装有浓氨水的试剂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从分子的角度解释正确的是( )
A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分子由原子构成
C .分子大小可以改变
D .分子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4. 化学的学习使我们学会了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宏观现象,下列对宏观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干冰升华﹣﹣分子的体积变大
B .闻到远处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水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分子间间隔增大
D .氧化汞受热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5. 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 .吹胀气球——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B .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分子
6. 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通过气味辨别氮气和氨气 分子是运动的,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B .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 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C .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 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
D .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大
7. 下列事实,不适合用“微粒间有空隙”的性质来解释的是( )
A .一定体积的气体加压后体积变小
B .一定量的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C .室外的电线在冬天变短夏天变长
D .1L 大豆与1L 黄沙混合总体积小于2L
8. 下列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离子能构成物质
B .分子之间有间隔,原子之间没有间隔
C .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
D .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
9. 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组成(或结构)相互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物质性质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双选)
A .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是因为它们的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
Mg
+2
B.氧化汞、水都能分解得到氧气,是因为它们得到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
C.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微粒种类不同
D.氢氧化钾溶液、石灰水都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是因为它们都含有OH﹣
10. 6月国家开始实行饮用水新标准,矿物质水、碱性水、离子水等名称将被禁止使用。

某品牌饮用水标签标明了该水中钠、钾、钙等的含量,钠、钾、钙等是指()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11. 两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是,其中相同的是
A.电子数 B.质子数 C.电子层数 D.所带电荷数
12.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板书设计】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