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教学应用实践与用户调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课教学应用实践与用户调研
在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
“微时代”应运而生,以“微”著称的
微博、微信、微电影、微视频等成为人
们信息传递和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


教育教学领域,以“短小精悍”著称的
微课一经推出就受到研究者和教学者的
关注与青睐。

微课教学实践肇始于美国
的可汗学院,国内的微课应用也随着“以
赛促学”“以赛促教”和“教学创新实践”
的深入而得到普及。

大理大学近年举办
了首届微课教学比赛,此后,师生对微
课的认知和应用逐渐得到加强。

作为一
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微课顺
应了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具有良
好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微课教学应用的适宜性分析
1.微课教学为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有利契机
教学模式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举措。

微课作为“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型教学课程、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为创新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利契机。

(1)微课顺应了教学模式改革的趋势。

教育部于2019年发布了《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指出要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探索智能教育新形态,推动课堂教学革命。

微课教学“改变了以往单向知识传授的状况”,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都显示出了广阔前景。

(2)微课的多种资源要素为新式教学提供了资源支持。

目前,翻转课堂和慕
课作为以学生为主体,实现线上线下相结
合的新式教学模式得到广泛应用。

翻转课
堂和慕课的教学实践需要多元化的教学资
源支持,而微课以“微视频”为核心要素,
同时还包含了“微课件”“微教案”“微
讲解”“微练习”“微点评”等一系列扩
展性资源要素。

多种形式的微课资源支撑
并充实了新式教学的资源库。

2.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实现了优势互

以“微”见长的微课教学与传统的课
堂教学各具特色,两者的差异性主要体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时长区别明显。

微课作品
的时长往往控制在5~8分钟,一般不超
过10分钟;一节传统课程的时长多数在
40~50分钟区间内。

短时段授课能够确保
受众集中注意力,长时段授课则能确保讲
授内容的连贯性,两者各有利弊。

(2)教学结构完整性各异。

微课受
时长所限,难以展现完整的教学结构,而
是聚焦教学重点、难点亦或疑点的讲解;
传统课程追求教学结构的完整性,注重教
学导入、教学启发、教学总结等环节。


课教学直击主题,传统授课循序渐进,两
者各有千秋。

(3)再现性和互动性各有侧重。


课作品可以打破时空和人数限制进行重复
播放,教学资源利用率可以实现乘数增长;
传统课程则可以在特定时空和人数条件下
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两者优势各异。

总之,微课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能
够优势互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3.微课教学满足了碎片化学习的需求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以灵活、便
捷、移动为特征的碎片化学习已经成为大
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主流范式。

所谓碎片
化学习是指“学习者利用碎片化时间、碎
片化资源、碎片化媒体进行的正式与非正
文/汪 燕1 桑志强2
网管技巧
2021.2-3中国教育网络 95
式学习”。

生活中的碎片化时间随处可见,如排队、等车、活动间隙等;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资源见诸于微信、微博、微课等;碎片化媒体则涵盖了手机、平板电脑、视频、音频等。

碎片化学习是对传统学习模式的有益补充,是人们快速获取信息,掌握新知识的重要方式。

微课具有教学时长短、教学单元小、教学内容精的特点,满足了碎片化学习的要求和条件,契合了现代教育的新诉求,是大学生在接受系统课程学习之外的一种理想的自学方式。

微课教学应用的策略性选择
1.组织技能培训,增强教师微课设计和制作的水平
巧妙的设计和精良的制作是彰显微课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在大理大学举办首届微课教学比赛后,笔者对部分参赛选手进行深度访谈的记录显示,教师在进行微课设计时容易受传统课堂教学设计的定式思维影响,难以真正体现微课的精髓和特点。

此外,在进行微课制作的过程中,视频的处理也存在一定的技术难题。

鉴于此,隶属于学校教务处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有必要面向一线的专任教师开展微课技能培训。

(1)以微课设计和制作技巧为主要培训内容。

微课设计的培训重点涉及:主题的确定、内容的选取、要素的分配、结构的安排、时长的把握等;微课制作的培训要点囊括:恰当的内容呈现形式、多媒体元素的有机组合、教学课件的精良制作、短视频的拍摄录制、微课的后期编辑处理等。

(2)以线上线下相结合为主要培训方式。

线上培训可通过自学网络课程,参加视频培训会,在线咨询答疑等方式进行,其优势在于突破了物理空间和人数规模的约束,且培训成本可大幅降低;线下培训可采用讲座、经验交流会、实操演练等方式进行,其优势在于能够灵活调整培训进程,并实时监控培训效果。

通过微课培训,有望极大地增强教师微课设计和制作的水平。

2.做好宣传工作,提升师生对微课的
认可度和适应性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微课在功
能定位上应该兼顾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
的自主学习。

现实境况是,微课出现和发
展的时间相对短暂,部分师生对微课不甚
了解,更谈不上有效运用。

对大理大学教
师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熟知微课特
点和规律的占18.2%,对微课比较了解的
占32.6%,对微课一般了解的占25.4%,对
微课不了解的占23.8%。

学生版的问卷调
查结果则显示:高达54.5%的学生对微课
不甚了解,高达65.3%的学生没有接触过
微课。

从上述统计结果来看,有必要在师
生群体中广泛宣传微课教学模式,以提升
师生对微课的认可度和适应性。

微课宣传
在师生群体中的侧重点各不相同:
(1)面向教师的以教法分析为基础
的宣传。

从教师维度看,如何实现传统课
堂教学与现代微课教学的有机结合是其宣
传的重点。

具体而言,宣传的内容应囊括:
微课的特征与优势、微课与传统课堂的优
势互补、微课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微
课的发展前景等。

(2)面向学生的以学情分析为基础
的宣传。

从学生维度看,基于微课的自主
学习意识培养是其宣传的核心。

更进一
步,宣传的内容可以包括:微课的特征与
优势、微课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微课学习
的注意事项、线上线下学习的有机结合等。

综上,广泛宣传是推进微课教学应用的必
要举措。

3.开展教学比赛,实现“以赛促教”
的预设目标
目前,国家级、省级、校级的微课教
学比赛在各地竞相开展,“以赛促教”已
成为教育界和各高校的普遍共识。

大理大
学每个学期都会举办相关的教学比赛,其
中于2016年举办了首届微课教学比赛,
笔者对微课的理论认知和实操演练正是得
益于参加了此次比赛。

从比赛心得来看,
进一步提升“以赛促教”的效果有必要关
注以下两个方面:
(1)注重教学比赛的频次和层次。

截至目前,大理大学举办了一届微课教学
比赛,并取得圆满成功。

但从长远的赛事
规划和稳定的比赛效果来看,适当增加频
次,确保每年一次的教学比赛有助于强化
教师对微课研究和应用的持续关注。

此外,
除了定期举办校级微课教学比赛外,鼓励
教师参加省级、地区级和国家级的微课教
学比赛,以此为教师搭建沟通交流、学习
提升的平台。

(2)实行展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
合的比赛模式。

大理大学举办的首届微课
教学比赛主要由微课视频播放和现场教学
展示两个部分组成,这种比赛方式能够确
保评委在短时间内对参赛选手的微课设计
和制作技能及教学水平有一个全面认识,
其不足之处在于部分选手的短时段教学展
示带有表演的成分,并不能代表其真实的
教学水平。

可行的改进策略是除了上述评
比环节,还有必要把参赛教师在一学期或
一学年内制作的微课数量、时长、应用情
况等作为评比的内容。

此外,评委对参赛
教师的课堂听评课结果也应纳入评比体
系。

唯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比赛方式和多元
全面的评分细则才能有效实现“以赛促教”
的预设目标。

微课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应运而
生,它契合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与传
统教学模式相互区别又相辅相成。

在信息
化时代下,微课还满足了人们对碎片化学
习和移动学习的需求。

对高校而言,“以
培促学”“以宣传促认知”“以赛促教”
的做法有望提升教师的微课设计、制作和
使用水平,同时提升学生对微课的认知度
和接受度,不失为提升微课教学应用性的
策略之选。

微课教学的广泛应用必将对教
师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
提供有利的契机和良好的平台。

(责编:
项阳)
(作者单位1为大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为大理
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本文系大理大学第六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大理大学
微课设计制作及教学应用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
96中国教育网络 2021.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