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_《函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函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七年级下册《变量之间的关系》一章的基础上进行的,结合国庆阅兵式等生活实例,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函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在实际问题中存在的两个变量,使学生明确“给定其中某一个变量的值,相应地就确定了另一个变量的值”这一共性,从而归纳出函数概念。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1. 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会在具体情境中判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不是函数关系;
2. 会举出现实生活中简单函数的实例,认识到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的重要模型;
3. 了解在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用三种不同方式表示函数的过程,体会模型的思想;
2. 体会抽象出本质属性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 能独立思考,体会抽象概括的思维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参与例证的分析,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在小组合作中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养成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建构并理解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概念中的“唯一性”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下册已经体会了变量之间相依关系的普遍性,知道如何判断自变量和因变量,并初步感受了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八年级学生认知结构简单,学生对于理解抽象的概念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正确认识概念中的“唯一性”.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复习七下《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举出生活实例形式:学生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搜集生活实例,小组代表汇报,共同复习《变量之间的关系》,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实例1】出示学生熟悉的摩天轮图片,让学生用手描绘出摩天轮高度随时间变化的过程,教师借助几何画板演示出图像,让学生感受图像的形成过程。
下图反映了摩天轮上的一点的高度h (m)与旋转时间t(min) 之间的
(1) 根据上图填表:
t/分0 1 2 3 4 5 …
h/米…
(2)对于给定的时间t,相应的高度h确定吗?
【实例2】罐头盒等圆柱形的物体常常如下图那样堆放.随着层数的增加,物体的总数是如何变化的?
(1)填写下表:
层数n 1 2 3 4 5 …
物体总数y …
(2)对于给定层数n ,相应的物体总数y确定吗?
【实例3】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假若温度降低到-273℃,则气体的压强为零.因此,物理学把-273℃作为热力学温度的零度.热力学温度T(K)与摄氏温度t(℃)之间有如下数量关系:T=t+273,T
(1)当t分别等于-43,-27,0,18时,相应的热力学温度T是多少?
(2)给定一个大于-273℃的t值,你能求出相应的T值吗?
(三)总结归纳
【提出问题】:三个情境中存在哪些共同点?
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教师与学生共同抽象归纳出函数概念
强调判断函数关系的两个重要条件:两个变量;对于变量x的每一个值,变量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
【知识拓展】:函数一词由清代著名数学家李善兰翻译而来,对函数定义为“凡式中含天,为天之函数。
”函有函件、信件之意,函数意义与以前人们送达信件的形式有共同之处。
【函数概念巩固】
1、下列图形不能体现y是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2、下列式子中,y不是x的函数的是()
3、观察生活,寻找一个变化过程,说明其中的函数关系,通过具体实例理解函数概念,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体会数学学习的
重要性。
(四)深化概念
根据三个实例进一步总结函数相关概念
1、表示方法
2、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函数值
(五)基础巩固
中国人饮食中食盐的含量偏大,据研究,每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以不超过6g宜,为控制食盐摄入量,某市向每个家庭发放一个小盐勺(容量2g)。
设家庭人口数为x,家庭每天所应摄入盐的勺数的最大值为y。
(1)题目中反映了哪两个变量间的关系?
(2)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和x的取值范围。
(3)当x=3时,y的函数值是多少?
题目涉及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学生独立完成,代表讲题。
(六)开放探究:
结合所学内容,根据情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为了了解某种汽车的耗油量,我们对这种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做了耗油试验,并把试验的数据记录下来制成下表:
形式: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教师及时搜集学生自愿,根据难易程度有序贴在黑板上,学生共同解决。
目的:学生通过思考“提出哪些问题”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和本节课主要内容的回顾,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八)作业
1、基础性作业:课本P77-78 随堂练习
2、拓展性作业:课本P77-78 知识技能
3、实践性作业:查阅函数历史及发展资料
寄语:学习的效果与我们的勤奋程度也成函数关系,希望大家通过自己的勤奋获取学习效果的最大值!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下册已经体会了变量之间相依关系的普遍性,知道如何判断自变量和因变量,并初步感受了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八年级学生认知结构简单,学生对于理解抽象的概念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正确认识概念中的“唯一性”.
效果分析
本节课通过一道基础题和一道开放题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评测,评测结果及效果分析:
针对基础题:中国人饮食中食盐的含量偏大,据研究,每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以不超过6g宜,为控制食盐摄入量,某市向每个家庭发放一个小盐勺(容量2g)。
设家庭人口数为x,家庭每天所应摄入盐的勺数的最大值为y。
(1)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
(2)求出x的取值范围。
(3)当x=3时,y的函数值是多少?
此题较简单,主要目的为了巩固概念,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全部解答正确,说明学生对本节课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
针对开放题:为了了解某种汽车的耗油量,我们对这种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做了耗油试验,并把试验的数据记录下来制成下表:
根据情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此题对学生能力的考察较高,结合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生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1、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
2、Q是t的函数吗
3、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4、当t为6时,q是多少?
5、当Q为70时,t为多少?
6、Q与t的关系式?
7、每小时的耗油量是多少?……
学生在老师预设的范围之外提出了很多问题,足以看出学生本节课的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积极动脑、全班共同解决提出的问题,知识和能力都得到提升。
《函数》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七年级下册《变量之间的关系》一章的基础上进行的,结合国庆阅兵式等生活实例,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函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在实际问题中存在的两个变量,使学生明确“给定其中某一个变量的值,相应地就确定了另一个变量的值”这一共性,从而归纳出函数概念。
评测练习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 一、复习回顾
复习七下《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举出生活实例
二、探究新知
【实例1】下图反映了摩天轮上的一点的高度h (m)与旋转时间t(min) 之间的关系.
(1) 根据上图填表:
t/分0 1 2 3 4 5 …
h/米…
(3)对于给定的时间t,相应的高度h确定吗?
【实例2】罐头盒等圆柱形的物体常常如下图那样堆放.随着层数的增加,物体的总数是如何变化的?
(1)填写下表:
层数n 1 2 3 4 5 …
物体总数y …
(2)对于给定层数n ,相应的物体总数y确定吗?
【实例3】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假若温度降低到-273℃,
则气体的压强为零.因此,物理学把-273℃作为热力学温度的零度.热力学温度T(K)与摄氏温度t(℃)之间有如下数量关系:T=t+273,T ≥0.
(1)当t分别等于-43,-27,0,18时,相应的热力学温度T是多少?
(2)给定一个大于-273℃的t值,你能求出相应的T值吗?
三、概念总结
在这3个问题中,存在着哪些共同点?
1、下列图形不能体现y是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2、下列式子中,y不是x的函数的是()
四、深化概念
1、基础题:中国人饮食中食盐的含量偏大,据研究,每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以不超过6g宜,为控制食盐摄入量,某市向每个家庭发放一个小盐勺(容量2g)。
设家庭人口数为x,家庭每天所应摄入盐的勺数的最大值为y。
(1)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
(2)求出x的取值范围。
(3)当x=3时,y的函数值是多少?
2、开放题:为了了解某种汽车的耗油量,我们对这种汽车在高速公
路上做了耗油试验,并把试验的数据记录下来制成下表:
根据情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在七年级下册《变量之间的关系》一章的基础上进行的,结合生活实例,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函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在实际问题中存在的两个变量,使学生明确“给定其中某一个变量的值,相应地就确定了另一个变量的值”这一共性,从而归纳出函数概念。
为让孩子们理解函数概念,提高学生兴趣和课堂参与度,本节课
让学生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搜集生活实例,小组代表汇报,共同复习《变量之间的关系》,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在探究新知的实例一中出示学生熟悉的摩天轮图片,让学生用手描绘出摩天轮高度随时间变化的过程,教师借助几何画板演示出图像,让学生感受图像的形成过程。
师生通过探究共同总结出函数概念后,教师别具一格的进行知识拓展:函数一词由清代著名数学家李善兰翻译而来,对函数定义为“凡式中含天,为天之函数。
”函有函件、信件之意,函数意义与以前人们送达信件的形式有共同之处。
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数学文化的熏陶。
在最后的开放探究环节,教师把提出问题的权力交给学生,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教师及时搜集学生自愿,根据难易程度有序贴在黑板上,学生共同解决。
目的让学生通过思考“提出哪些问题”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和本节课主要内容的回顾,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课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 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会在具体情境中判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不是函数关系;
2. 会举出现实生活中简单函数的实例,认识到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的重要模型;
3. 了解在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用三种不同方式表示函数的过程,体会模型的思想;
2. 体会抽象出本质属性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 能独立思考,体会抽象概括的思维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参与例证的分析,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在小组合作中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养成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