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武帝实施“推恩令”的背景?
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与官府分庭抗礼。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汉景帝采纳大臣晁错的建议,削夺诸侯的封地。吴、楚等七国举兵叛乱,对抗中央。景帝派大军平定了七国之乱。
[知识拓展]
产生七国之乱的原因是什么?
七国之乱的根源是强大的诸侯王势力与专制皇权的矛盾
(2)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控制。
(3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统一。
(4)兴办太学:培养儒学人才。
(5)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专卖:地方财政收归中央。
(6)平抑物价:国家财政状况好转。
(7)反击匈奴:巩固政权。
三、巩固练习(略)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复习本课堂教学内容
2、独立完成作业本46-49页练习
(4)军事上:①组建强大的骑兵队伍大举反击匈奴。其中,卫青、霍去病率兵与匈奴进行了三次大战。匈奴受到重创,被迫迁徙漠北。此后,双方争夺的重点转移到西部。②公元前119年的漠北战役,是对抗匈奴的高潮。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率精骑出击匈奴。西汉大胜而归。
作用: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汉武帝实施“北击匈奴”的背景?
【学习过程】
二、新课教学
1、什么是大一统?
大一统即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汉武帝时能实现大一统,决非偶然,如果没有从高祖“文景之治”,近半个世纪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如果没有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奠定了巩固的政治基础,恐怕大一统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大一统的局面出现,也和汉武帝这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的统治措施密切相关。
功: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统治期间,西汉国力最为强盛。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经济上,把铸币、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发行五铢钱;还重视兴修水利,亲治黄河,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思想文化上: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国家的正统,有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军事上,打败北边的强敌匈奴,解除了匈奴威胁。民族关系上,命张骞通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商路。
第12课时
【内容∕段落】
完成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
【侧重目标】
1、掌握汉武帝“大一统”的政策、措施及其历史作用
2、认识“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
3、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
【评价任务】
独立完成作业本46-49页练习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董仲舒董子祠)
过:汉武帝好大喜功。连年征战,耗费巨额钱财;大肆征兵、征税,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痛苦;迷信奢侈,重用酷吏。晚年社会动荡,几乎成为危局。
5、[知识巧记]
➊四个问题:
政治上:王国威胁中央。
思想上:诸子百家的学说活跃,思想混乱事。
经济上:富商大贾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军事上:匈奴不断南下袭扰。
❷七项措施
(1)“推恩令”:解除王国威胁。
“汉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在地方建立刺史制度,将全国分为13个州部,每州派刺史一人,监督地方官员,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
4、[归纳总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的作用?
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思想和军事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Biblioteka Baidu面。
5、[历史评价]如何评价汉武帝?
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1)政治上:①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施“推恩令”。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后又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叛乱。
作用: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教学反思】
经济上:都统一货币;
思想和统治上:“秦皇”:焚书坑儒;
“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秦皇、汉武这两位帝王在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秦皇”: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汉武”: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
(3)为加强监察制度,秦皇、汉武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秦皇”: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七国之乱的结果如何?
随着叛乱的进行,景帝认清了诸侯王反叛的真实面目,果断的派太尉周亚夫率兵平叛,三个月后叛乱被平定。从此,王国势力被大大削弱,再次叛乱的可能性大大减小,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政治上:②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秦末汉初,游牧于蒙古草原的匈奴族,在首领单于的率领下,统一了蒙古草原,并不断南下袭扰。西汉建国初,国力疲弱,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强盛起来。
汉朝与匈奴的关系?
汉朝与匈奴的关系经历了一个战争、和亲、再战争、再和亲的复杂过程。
3、比较分析
(1)秦皇、汉武在经济方面实施的相同措施是什么?他们在思想和统治方面又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作用: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汉武帝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
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汉武帝即位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3)经济上:①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②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③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作用: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的背景?
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有些富豪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
作用: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政治上:③确立察举制。由各郡国每年向朝廷推举有道德、有才能的人,经过考察,授予官职。
作用:西汉王朝选拔了一大批有杰出才能的人。
(2)思想上:①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如何评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主张的?
从政治统治的角度看:这一思想为汉武帝提供了实行政治大一统的思想武器,在解决汉朝分封诸侯引起的弊端问题上起了积极作用。
从思想发展的角度看:它确立了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这种只发展一家学说,限制其他各家学说的做法,对春秋、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是不利的。
董仲舒深受汉武帝器重,他去世后,汉武帝亲自为他选择安葬之地,并在陵前修建董子祠。据说汉武帝有一次经过董仲舒的陵园时,三十丈之外,更下马步行,随从臣子照例也这样做。从此,便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骑马者,乘轿者,凡经过董仲舒的墓前,都要下来步行。下马陵的名称便由此产生。
[想一想]董仲舒为什么会受到汉武帝如此的尊敬?汉武帝在位时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大一统王朝,使西汉进入了鼎盛时期?
产生七国之乱的条件是什么?
诸侯国数量多,势力大,占地面积大,相当于西汉全国面积的一半。其中以吴国、楚国实力最强。
七国之乱的经过怎样?
由于诸侯国的势力越来越大,汉景帝时大臣晁错建议削弱王国势力,即"削藩"。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受影响,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联络其他六个王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号召,发动了叛乱。使晁错在叛乱中被听信谗言的景帝所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