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陶瓷工艺学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2】已知坯料的化学组成简表1-2-2。
用原料氧化铝(工业纯、未经煅烧)、滑石(未经煅烧)碳酸钙、苏州高岭土培配制,求出其质量百分组成。
【解】设:氧化铝、碳酸钙的纯度为100%;滑石为纯滑石(3MgO·4SiO2·H2O),其理论组成为MgO31.7%,SiO263.5%,H2O4.8%;苏州高岭土为纯高岭土(Al2O3·2SiO2·2H2O),其理论组成为Al2O339.5%,SiO246.5%,H2O14%。
下面根据化学组成计算原料的质量百分含量:
①CaCO3的质量=1/0.5603=1.78
②滑石的质量=1.3/0.317=4.10
③高岭土的质量=(4.7-由滑石引入的SiO2质量)/0.465=4.51
④工业纯的Al2O3质量=93-由高岭土的引入的Al2O3质量=
93-4.51×0.395=91.22
⑤引入原料的总质量为: M=1.78+4.10+4.51+91.22=101.61
⑥配方用原料的质量百分数:
CaCO3=(1.78/M)×100﹪=1.75
滑石=(4.1/M)×100﹪=4.03
高岭土=(4.51/M)×100﹪=4.44
工业纯Al2O3=(91.22/M)×100﹪=89.77
总计: 99. 99 ﹪
提出问题:假使采用煅烧过的氧化铝和滑石进行配料,计算方法相同。
第一章特种陶瓷粉体的物理性能及其制备
粉体----就是大量固体粒子的集合系。
它表示物质的一种存在状态。
粉体是气、液、固三相之外的所谓第四相。
粉体由一个一个固体颗粒组成,所以它仍然具有很多固体的属性,例如物质结构,密度等等。
它与固体之间最直观,也最简单的区别在于:当我们用物轻轻触及它时,会表现出固体所不具备的流动性和变形。
第一节特种陶瓷粉体的基本物理性能
一、粉体的粒度与粒度分布
1.粉体颗粒
粉体颗粒----是指在物质的本质结构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分散或细化而得到的固态基本颗粒。
一般是指没有堆积、絮联等结构的最小单元即一次颗粒。
二次颗粒----往往都是在一定程度上团聚了的颗粒,即所谓二次颗粒。
团聚的原因五种:(1)分子间的范德华引力;(2)颗粒间的静电引力;(3)吸附水分的毛细管力;(4)颗粒间的磁引力;(5)颗粒表面不平滑引起的机械纠缠力。
2. 粉体颗粒的粒度
粉体颗粒是构成粉体的基本单位。
由于粉体是具有粒度分布的大量固体颗粒的分散相,凡构成某种粉体的颗粒群,其颗粒的平均大小被定义为该粉体的粒度。
球状颗粒的大小可用直径描述;正方体颗粒可用边长来表示。
但其它不规则形状的颗粒呢?所以必须寻求能表示包括上述二类形状颗粒在内的,任何形状粒度大小的方法。
表示颗粒群粒度的方法较多,但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 1)等体积球相当径
(2)等面积球相当径
(3)等沉降速度相当径
(4)显微镜下测得的颗粒径
显微镜方法是唯一对颗粒既可观察,又可测量的手段。
科学工作者视为颗粒分析最完美的方法。
用显微镜测定颗粒的形状、组成、大小等的灵敏性比其它方法要好得多。
,下面几种方法是合理的:
2.粉体颗粒的粒度分布
单分散体系---对于某一粉体系统来说,如果组成颗粒的粒度都一样或近似一样,就称其为单分散体系;
多分散体系----实际粉体所含颗粒的粒度大都有一个分布范围,常称为多分散体系。
粒度分布是表征多分散体系中颗粒大小不均一程度的。
粒度分布范围越窄,就说分布的分散程度越小,其集中度越高。
(1)频度分布
(2)累积分布
(3)分布函数
二、粉体颗粒的形态及其表征
颗粒形态对粉体系统的性质比如流动性,自然堆积密度、安息角,比表面以及成形体密度,烧结体性质等有直接的影响。
应用中常使用形状因子的概念。
形状因子是一种无量纲的量,其数值与颗粒形状有关。
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表征颗粒形状相对于标准形状的偏离。
三、粉体的表面特性
1.粉体颗粒的表面能和表面状态
如把晶体破碎,破断面就成为新的表面。
这时,新的晶体表面上的原子所处的状态就与内部原子不一样。
内部原子在周围原子的均等作用下处于能量平衡的状态;而表面原子则只是一侧受到内部原子的引力,另一侧则处于一种具有“过剩能量”就称为粉体颗粒的表面能。
2.粉体颗粒的吸附与凝聚
我们把存在于异种固体表面的引力称为附着力;
把存在于同种固体表面间的引力称为凝聚力。
一个颗粒依附于其它颗粒表面上的现象称为附着。
广义而言,一个颗粒依附在其它颗粒表面(上即使二者大小、形状均相同),也称为附着。
与之相对应的凝聚则是指颗粒间在各种引力作用下的团聚。
必须指出,这种引力也包括下述的磨擦力。
附着力可视为仅作用于接触面垂直方向上的力;磨擦力则是作用于沿接触面水平方向欲产生分离、移动的阻力。
由于要明确区别并分离出这种力是很困难的,所以把产生凝聚的力(包括磨擦力)通称为凝聚力。
粉体颗粒的附着凝聚机制有多种原因,
⑴范德华力
范德华力就是分子间力。
分子间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取向作用、诱导作用和色散作用。
⑵静电力
⑶液膜附着力
⑷其它表面作用机构
颗粒的附着凝聚机构中还有粘结、烧结、固化结合等。
这些机构对于粉体的各单元操作极为重要。
比如,粘结对于造粒;烧结对于保形、固形等都具有决定意义。
此外,还有因形状而产生的机械纠缠力以及磁场影响所产生的磁力。
它们也会引起颗粒间的相互缠结及集聚。
四、粉体的填充特性
粉体的填充特性及其填充体的集合组织是特种陶瓷粉末成型的基础。
当粉体颗粒在介质中以充分分散状态存在时,颗粒的种种性质对粉体性能起着决定性影响。
而粉体的堆积、压缩、团聚等特性又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比如,对特种陶瓷来说,因为它不仅影响生坯结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烧结体的显微结构。
一般认为,粉体的结构起因于颗粒的大小、形状、表面性质等,并且这些因素决定粉体的凝聚性、流动性、填充性等。
而填充特性又是诸特性的集中表现。
粉体的填充性,可以通过粉体层中空隙部分的量来表示。
所谓空隙部分是指被粉体粒子以外的介质所占有的部分。
这种空隙量的表示方法有表观密度,即单位体积粉体层的质量;
气孔率,即粉体层中空隙部分所占的容积率。
这种空隙或空孔大小及分布与粉体层中一个粒子和其它粒子互相接触时的接触点有关。
1.等大球的致密填充
2.等大球的不规则填充
3.异直径球的填充
4.加压压密填充
第二节特种陶瓷粉体制备方法
粉体的制备方法一般来说有两种,一是粉碎法;二是合成法。
前一种方法是由粗颗粒来获得细粉的方法,通常采用机械粉碎。
现在发展到采用气流粉碎。
一方面,在粉碎过程中难免混入杂质,另外,无论哪种粉碎方式,都不易制得粒径在1um以下的微细颗粒。
后一种方法是由离子、原子、分子通过反应、成核和成长、收集、后处理来获得微细颗粒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纯度、粒度可控,进云性好,颗粒微细。
并且可以实现颗粒在分子级水平上的复合、均化。
通常合成法包括固相法、液相法和气相法。
一.固相法制备粉末
固相法就是以固态物质为出发原料制备粉末的方法。
1.化合反应法
2.热分解反应法
3.氧化物还原法
二.液相法制备粉末
1.沉淀法
(1)直接沉淀法
(2)均匀沉淀法
(3)共沉淀法
(4)醇盐水解法
(5)特殊的沉淀法
①溶胶-凝胶法
②凝胶-沉淀法
2.溶剂蒸发法
(1)冰冻干燥法
(2)喷雾干燥法
(3)喷雾热分解法
三.气相法制备粉末
由气相生成微分的方法有如下两种:一种是系统中不发生化学反应的蒸发-凝聚法,另一种是气相化学反应法。
蒸发-凝聚法是将原料加热到高温(用电弧或等离子流加热),使之气化,接着在电弧焰和与等粒子焰与冷却环境造成的较大的温度剃度条件下急冷,凝聚成微粒状物料的方法。
气相化学反应法是挥发性金属化合物的蒸汽通过化学反应合成所需的物质的方法。
第二章特种陶瓷成型方法
第一节配料计算与制备
一、配料的计算
二、配料制备
在传统的陶瓷制备中,一般是按照配方比例,置于粉磨设备中粉磨成一定的细度,对粉料的特性(颗粒度、颗粒形状、颗粒分布、团聚状态和相组份等)要求不高,可以采用传统的机械球磨方法来制备粉料,并且在球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沾污,所以近而十多年来人们对于用各种化学方法制备陶瓷粉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如气相反应法、溶胶-凝胶法、化学共沉淀法等。
这些方法的详细内容已在前面作过介绍,这里不再重提。
三、混合
对传统陶瓷采用球磨机进行粉碎,球磨机既是粉碎工具又是混合工具。
对混合均匀性来说,一般不成问题。
但对特种陶瓷来说,通常采用细粉来进行配料的混合(mix),不需要再进行磨细。
就均匀混合要求来说,不许引起重视。
现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1.加料的次序
在特种陶瓷的坯料中常常加入微量的添加物,达到改性的目的,它们占的比例往往很小,为了使这部分用量很小的原料在整个坯料中均匀分布,在操作上要特别仔细。
这就要研究加料的次序。
一般,先加入一种用量多的原料,然后加用量少的原料,最后再把另一种用量很少的原料加在上面。
这样,用量很少的原料就夹在两种用量多的原料中间,可以防止用量很少的原料在球磨筒筒上,或粘在研磨体上,造成坯料混合不均匀,以致于使制品性能受到影响。
2.加料的方法
在特种陶瓷中,有时少量的添加物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化合物,而是一种多元化合物。
例如一种配方组成为K0.5Na0.5NbO3+2%(质量)PbMg1/3Nb2/3O3+0.5%(质量)MnO2, PbMg1/3Nb2/3O3含量很少,其中个别原料的含量就更少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配料时多元化合物不经预先合成,而是一种一种地加进去,就会产生混合不均匀和称量误差,并会产生化学计量的偏离,并且摩尔数越多小,产生的误差就越大,这样会影响到制品的性能,达不到改性的目的。
因此,必须事先合成为某一种化合物,然后再加进去,这样既不会产生化学计量偏离,又能提高添加物的作用。
3.湿法混合时的分层
在配料时,虽然采用湿磨混合,其分散性、均匀性都较好,但由于原料的密度不同,特别是当含密度大的原料,料浆又较稀时,更容易分层现象,对于这种情况,应在烘干后仔细地进行混合,然后过筛,这样可以减少分层现象。
4.球磨筒的使用
在特种陶瓷研究和生产中,球磨筒(或混合用器)最好能够专用,或者至少同一类型的坯料应专用。
否则,由于前后不同配方的原料因粘球磨筒及研磨体,引进杂质而影响到配方组成,从而影响到制品的性能。
四、塑化
1.塑化
在传统陶瓷生产中坯料是不需要加塑化剂的,因为在坯料中喊有一定的可塑性粘土成分,只要加入一定量的水分,经过一定的工艺处理,就会具有良好的成型性能。
在特种陶瓷生产中,除少数品种含有少量粘土外,坯料用的原料几乎都是采用化工原料,这些原料没有可塑性。
因此,成型之前先要进行塑化。
塑化---是指利用塑化剂使原来无塑性的坯料具有可塑性的过程。
可塑性---是指坯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无裂纹的形变,当外力去掉后不再恢复原状的性能。
塑化剂----是指使坯料具有可塑性能力的物质。
有两类,一类是无机塑化剂,一类是有机塑化剂。
对于特种陶瓷,一般采用有机塑化剂。
塑化剂通常由三种物质组成,即粘结剂(:能粘结粉料,通常有聚乙烯醇、聚醋酸乙烯酯、羧甲基纤维素等;增塑剂:溶于粘结剂中使其易于流动,通常有甘油等;溶剂:能溶解粘结剂、增塑剂并能和坯料组成胶状物质,通常有水、无水酒精、丙酮、苯等。
2.塑化处理
无机塑化剂在传统陶瓷中主要指黏土物质,其塑化机理主要是加水后形成带电的黏土水系统,使其具有可塑性和悬浮性。
有机塑化剂一般也是水溶性的,是亲水的,同时又是有极性的。
因此,这种分子在水溶液中能生成水化膜,对坯料表面有活性作用,能被坯料的粒子表面所吸附,而且分子上的水化膜也一起被吸附在粒子表面上,因此在瘠性粒子的表面上,既有一层水化膜,又有一层粘性很强的有机高分子。
而且这种高分子是蜷曲线性分子,所以能把松散的瘠性粒子粘结在一起,又由于有水化膜的存在,使其具有流动性,从而使坯料具有可塑性。
3.塑化剂的种类
有机塑化剂在陶瓷工业中的作用还是近几十年的事情。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机塑化剂种类越来越多,性能也各异,主要的粘合剂有下列几种:
①聚乙烯醇(polyvyl alcohol PVA)
②聚乙烯醇缩丁醛(polyviyl butgral PVB)
③聚乙二醇(polyvinyl glycol PEG)
④甲基纤维素(methyl cellulose MC)
⑤羧甲基纤维素(carboxg methyl cellulose,CMC)
⑥乙基纤维素(ethyl cellulose EC)
⑦羟丙基纤维素(hydroxy propyl cellulose,HPC)
4.塑化剂的选择
塑化剂的选择是根据成型方法、坯料的性质、制品性能的要求、以及塑化剂的性质、价格和其对制品性能的影响来军衔的。
此外,在选择塑化剂时,还要考虑塑化剂在烧成时是否能完全排除掉及挥发时温度范围的宽窄。
5.塑化剂对坯体性能的影响
上面谈到选择塑化剂时,要考虑塑化剂对坯体性能的影响。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⑴还原作用的影响
因为塑化剂在焙烧时,由于氧化不完全,而产生CO气体。
因此,将会同坯体中某写成分发生作用,导致还原反应,使制品的性能变坏。
因此,对焙烧工艺要特别注意。
⑵对电性能的影响
除了上面的还原作用对坯体的性能外,由于塑化剂挥发时产生一定的气体。
也会影响到制品的绝缘性和电性能。
⑶对机械强度的影响
塑化剂挥发是否完全、塑化剂用量的大小,会影响到产生气孔的多少,从而将影响到坯体的机械强度,
⑷塑化剂用量的影响
一般,塑化剂的含量越少越好,但塑化剂过低,坯体达不到致密化,也容易分层。
⑸塑化剂挥发速率的影响
当然选择塑化剂其挥发温度要求低于坯体的烧成温度,而且挥发温度范围要大一写,有利于控制,否则因塑化剂集中在一个很窄的温度范围内剧烈挥发,而产生开裂,
五、造粒
对特种陶瓷的粉料,一般希望越细越好,有利于高温少烧成,可降低烧成温度。
但在成型时却不然,尤其对于干压成型来水,粉料的假颗粒度越细,流动性反而不好,不能充满模字,易产生空洞,致密度不高。
因此在成型之前要进行造粒。
造粒-----就是在很细的粉料中加入一定塑化剂(如水),支撑粒度较粗、具有一定假颗粒度级配、流动性好的粒子(约20~80目),又叫团粒。
造粒的方法有:
1.一般造粒法
一般造粒法是将坯料加入适当的塑化剂后,经混合过筛,得到一定大小的团粒。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在实验中常用,但团粒质量较差,大小不一,团粒体积密度小。
2.加压造粒法
加压造粒法是将坯料加入塑化剂后,经预压成块,然后破碎过筛而成团粒。
这种方法形成的团粒体积密度大较大。
3.喷雾造粒法
喷雾造粒法是把坯料与塑化剂混合好(一般用水)形成料浆,再用喷雾器喷入造粒进行雾化、干燥,出来的粒子即为质量好较好的团粒。
这种团粒为流动性好的球状团粒。
这种造粒方法产量大,可以连续生产。
4.冻结干燥法
这种方法是将金属盐水溶液喷雾到低温有机液体中,液体立即冻结,使冻结物在低温减少压条件下升华,脱水后进行热分解,从而获得所需要的成型粉料。
这种粉料成球状颗粒聚集体,组成均匀,反应性与烧结性良好。
这种方法不需要采用喷雾干燥法那样大的设备,主要方法以喷雾造粒的质量好。
六、瘠性物料的悬浮
特种陶瓷在成型时,根据需要可以采用注浆成型,但是特种陶瓷的坯料一般为瘠性物料,不以于悬浮。
为了达到悬浮和便于注浆乘隙功能,必须采用一定的措施。
特种陶瓷所用瘠性物料大致可分为两类:异类与酸不起作用,异类与酸起作用。
因此,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不溶于酸中的可以通过有机表面活性物质的吸附,使其悬浮。
现以Al2O3为例来讨论悬浮机理。
用盐酸处理Al2O3后,在Al2O3粒子表面生成三氯化铝(AlCl3),三氯化铝立即分解,其反应式如下:
Al2O3 +6HCl=2 AlCl3+3H2O
AlCl3 + H2O=AlCl2OH+HCl
AlCl2OH+ H2O=Acl(OH)2+ HCl
从上面的反应式可见,Al2O3在水中生成AlCl2+和AlCl2+使Al2O3成为一个带正电荷的胶粒,然后胶粒吸附OH-而后形成一个又一个庞大的胶团。
如图1-2-1所示。
对于Al2O3料浆来说,PH在3.5左右时流动性最好,且悬浮性也最好。
其它氧化物料浆最适宜PH值列入表1-2-3。
对于与酸起反应的瘠性坯料来说,就要通过表面活性物质的吸附来达到悬浮的目的。
一般用到的表面活性吸附剂为烷基苯磺酸钠(用
量为0.3~0.6%),其原理是由于它在水中能离解出大阴离子被吸附在粒子表面上,使栗子具有负电荷,根据这一原理同样可以达到悬浮的目的。
第二节注浆成型法
注浆成型,使用于制造大型的、形状复杂的、薄壁的产品。
一种是石膏模注浆成型,另一种是热压铸成型。
一、注浆成型
1.浆性能的要求
⑴流动性要好。
即粘度小,以利于料浆能充满模型的各个角落。
⑵稳定性要好。
即料浆能长期保持稳定,不易沉淀和分层。
⑶触变性)要小,即料浆主仪过一段时间后,粘度变化不大,脱膜后的坯体不会手轻微外力的影响而变软,有利保持坯体的形状。
⑷含水量尽可能小。
即在保证流动性的情况下,含水量尽可能小,可以减少成型时间和干燥收缩、少坯体的变形忽然开裂。
⑸渗透性要好。
即料浆中的水分容易通过形成的坯层,能不店被模壁吸收,使泥层不断加厚。
⑹脱膜性能呀袄好。
即形成的坯体容易从模型上脱离,且不与模型发生放映。
⑺料浆应尽可能不含气泡。
可以通过真空处理来达到此目的。
2.料浆制备
对于含粘土的料浆,一般与传统陶瓷泥料浆的制备方法相同。
即通过调整PH值,或加入适当的表面改性物质。
对于瘠性材料的料浆制备方法采用前面讲到的使瘠性料悬浮的方法来进行。
3.注浆方法
注浆方法有空心注浆和实心注浆。
空心注浆也家但面注浆为了提高其注浆速度和坯体的质量,又出现了压力注浆,离心注浆和真空注浆等新方法。
这种住方法设备简单,对大小和形状复杂的制品都适用,但劳动强度大,占地面积大,生产周期长,不利于机械化和自动化操作,制品质量差,产量底。
二.热压铸成型
热压铸成型法虽然也是注浆法,但与前面的注浆工艺不同,是利用石蜡的热流性特点,与坯料配合,使用金属模具在压力下进行成型的,冷凝后坯体能保持其形状,在特种陶瓷成型中普遍采用.
1.蜡浆料的制备
此工序的目的是为了将准备好的坯料加入到以石蜡为主的黏结剂中制成蜡板以备成型用.
2.热压铸的工作原理
目前,生产上使用的热压铸机,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手动式,一种是自动式,
但其基本原理相同,见图1-2-2。
其工作原理是将配制成的料浆蜡版放置在热压铸机筒内,加热至一定温度熔化,在压缩空气的驱动下,将筒内的料浆通过吸铸口压入模腔,根据产品的形状和大小保持一定时间后,去掉压力,料浆在模腔中冷却成型,然后脱模,取出坯体,有的还可以进行加工处理,或车削,或大孔等。
3.高温排蜡
热压铸形成的坯体在烧成之前,先要经排蜡处理。
否则由于石蜡在高温熔化流失,挥发,燃烧,坯体将失去黏结而解体,不能保持其形状。
排蜡是将坯体埋入疏松,惰性的保护粉料之中,这种保护粉料又称为吸附剂。
它在高温下稳定,又不容易与坯体黏结,一般采用煅烧的工业Al2O3粉料。
排蜡后的坯体要清理表面的吸附剂,然后再进行烧结。
4.热压铸成型的优点和缺点
热压铸成型工艺适合形状较复杂,精度要求高的中小型产品的生产。
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劳动强度不大,生产效率较高。
模具磨损小,寿命长,因此在特种陶瓷生产中经常采用。
但热压铸成型也有缺点,例如工序比较复杂,耗能大(需要多次的烧成),工期长,对于壁薄的大而长的制品,由于不宜充满模腔而不太适宜。
第三节可塑性成型
可塑法成型是利用泥料具有可塑性的特点,经过一定工艺处理浆料制成一定形状的制品。
适合于成型具有回转中心的圆形产品,在传统陶瓷生产中较为普遍采用。
在特种陶瓷生产中,这种方法也是经常采用。
根据可塑性成型的原理,后来又发展了挤压成型和扎模成型等。
可塑法成型,适合生产管,棒和薄片的制品,所用的结合剂比注浆成型内少。
一.挤压成型
挤压成型一般是将真空炼制的泥料,防入剂制机内,这种剂制机一头可以对泥料施加力,另一头装有机嘴即成型模具,通过更换机嘴,能剂出各种形状的坯体。
二.轧膜成型
轧膜成型是发展起来的一种成型的可塑成型方法,在特种陶瓷生产中较为普遍,适宜生产1mm以下的薄片状制品.
轧膜成型是将准备好的坯料,拌以一定量的有机黏结剂(一般采用聚乙烯醇),置于两捆轴之间进行捆轴。
通过调节轧捆间距,经过多次轧困难,最后达到所要求的厚度。
轧好的坯片需经冲切工序制成所需要的坯件。
但不能过早的把轧捆调近,急于得到薄片坯体。
因为这样会使坯料和结合剂混合不均,坯件质量不好。
第四节模压成型
模压成型也叫干压成型。
在特种陶瓷生产中常常采用干压成型和等静电成型。
其特点是黏结剂含量较低,只有百分之几(一般为7~8%)不经干燥可以直接焙烧,坯体收缩小,可以自动化生产。
一.干压成型
干压成型是将粉料家少量结合剂,按前面所讲到的造粒方式先经过造粒,然后将造粒后的粉料置于钢模中,在压力机上家压形成一定形状的坯体。
适合压制高度为03.~60mm,直径5~50mm形状简单的制品。
二.干压成型的工艺原理
干压成型的实质是在外力作用下,颗粒在模具内相互靠近,并借内摩擦力牢固地把各颗粒联系起来,保持一定的形状。
这种内摩擦力作用在相互靠近的颗粒外围结合剂薄层上。
当颗粒接触时R1将大于R2,R2相当与微孔半径或微孔隙,这样由于微孔压会把鼓舞颗粒拉近紧贴,也即通常所说的“黏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