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变位对行星轮系啮合刚度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01科学技术创新
行星齿轮传动具有结构紧凑,承载能力强、可获得较大传动
比等优点[1],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空间限制的传动机构中,而且
目前小模数齿轮加工制造水平也大大提高。
行星齿轮传动可做
增速、减速甚至变速等传动,行星轮能够实现功率分流,多个行
星轮分担需要传递的载荷,齿轮轮齿滑动及滚动速度小,行星
轮传动输入输出同轴,巧妙的采用内啮合,以上优点和传统的定
轴传动轮系比较,行星轮系脱颖而出。
行星轮系的振动问题是当今的研究课题,剧烈的振动冲击
直径影响整个机械系统的可靠性,齿轮副的啮合刚度对振动特
性有着重要的影响[2],已有论文研究了齿轮修形对行星轮啮合
刚度的影响[3-4],但关于齿轮变位系数对行星轮系齿轮啮合刚度
的影响的相关研究寥寥无几,针对微型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由于齿轮尺寸很小很小,很难实现合理的齿轮修形,此时,齿轮变位系数的合理设计对啮合刚度,即对整个行星轮系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1行星轮系有限元模型建立
行星传动应满足传动比条件、同心条件、装配条件以及邻接条件,为了使行星传动系统实现均载,行星轮个数取3个[5],最终确定的行星轮系的主要参数见表1。
表1行星轮系参数表
行星轮系结构见图1,建立的行星轮系有限元模型见图2,其中,太阳轮、行星轮、内齿圈和行星架销轴均采用Plane182单元,行星架转架部分采用Beam188单元模拟。
行星轮和内齿圈、行星轮和太阳轮、行星轮和行星架销轴间的接触对采用Conta172单元和Targe169单元。
为了模拟真实的工况条件,内齿圈外表面做全约束,太阳轮内表面施加切向载荷来模拟负载转矩,行星架转架中心限制除轴向转动的其他方向自由度,这样负载就可以通过太阳轮传递到行星轮和内齿圈。
2变位对啮合刚度的影响
2.1太阳轮-行星轮啮合刚度计算
太阳轮和行星轮为外啮合,采用正传动时,齿廓曲率半径增大,因此可以有效提高齿面接触强度,适当分配传动比,使太阳轮和行星轮的最大滑动率相等,即可降低齿面接触应力,又可以降低齿面间的滑动率,提高齿轮的抗胶合和耐磨损能力[6]。
齿轮系统振动与噪声现已成为齿轮啮合主要研究课题,由于齿轮副的啮合刚度因制造、安装及结构的影响,啮合刚度是不固定的,在一个周期T内呈现时变性,我们称之为时变啮合刚度,齿轮变位,除了上述提到的种种优点以外,齿轮变位情况对时变啮合刚度具有重要意义,合理的选择变位系数,能够使齿轮传动更加平稳。
本节讨论外啮合变位系数对啮合刚度的影响,因此只改变太阳轮变位系数,行星轮变位系数为0,齿轮其他参数已在上节表1中给出。
太阳轮-行星轮啮合有限元模型见图3所示。
图3太阳轮-行星轮啮合
太阳轮和行星轮的圆心O1、O2耦合形成刚性区,太阳轮绕圆心O1自转,给太阳轮施加力矩T。
行星轮绕圆心O2自转,还绕O1公转,在啮合位置,行星轮圆心O2自由度被限制,太阳轮-行星轮载荷传递过程中,啮合齿对在载荷作用下会发生微小的弹性变形,提取太阳轮圆心O1的转角△θ,因△θ特别小,则
太
齿轮变位对行星轮系啮合刚度分析
闫云雪朱锦超宫伟
(上海航空电器有限公司,上海200000)
摘要:行星轮系啮合刚度的时变性是行星轮系震动噪声的主要原因,本文基于ANSYS软件,建立某作动装置中应用的行星轮系的有限元模型,研究齿轮变位对行星轮系啮合刚度的影响,得到不同变位系数对应的时变啮合刚度曲线,研究结果为行星轮系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行星轮系;啮合刚度;有限元模型;震动噪声
中图分类号:TH132.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390(2021)01-0013-02
参数太阳轮行星轮内齿圈模数m 0.5 0.5 0.5
齿数z 19 23 65 压力角α/(°)20 20 20 齿顶高系数 1 1 1 顶隙系数c 0.25 0.25 0.25 弹性模量E (N/mm²) 206000 119000 71000 泊松比ν0.27 0.27 0.33 摩擦系数μ0.16 0.11 图1行星轮系结
构图2行星轮系有限元模型
1-内齿圈2-行星轮3-行星架销轴4-太阳轮
13
--
科学技术创新2021.01
阳轮-行星轮啮合刚度K 可由公式1求得
(1)式中r 为太阳轮基圆半径。
提取一个啮合周期T 内太阳轮-行星轮啮合刚度随时间的
变化曲线,啮合周期他为(2)
式中:Zp 为行星轮齿数,n c p 为行星轮相对转速。
一个啮合周期对应的行星架转角为δ为
(3)
式中:Z p 为行星轮齿数,n c p 为行星轮相对转速,n H 为行星架
输出转速依据表1数据研究齿轮变位对太阳轮-行星轮啮合刚度影响,通过建立的有限元模型,提取太阳轮圆心O 1的转角△θ并计算出的一个周期内的啮合刚度K 的曲线如图4所示。
图4太阳轮-行星轮啮合刚度曲线
由上图可明显的看出,
在一定范围内,太阳轮-行星轮为正传动时,双啮合区减小,单啮合区增大,
啮合刚度减小。
主动轮负变位,太阳轮-行星轮负变位时,双齿啮合区间增大,
啮合刚度增大。
2.2行星轮-内齿圈啮合刚度计算
内啮合变位齿轮也分为正传动和负传动,正传动中,内齿轮
变位系数大于外齿轮的变位系数,
反之为负传动中,行星轮取变位系数为0,取内齿轮的不同变位系数,
其他齿轮参数不变,建立行星轮和内齿圈有限元模型,
如图5所示。
图5行星轮-内齿圈啮合
内齿圈固定,行星轮绕圆心O 2自转的同时绕内齿圈圆心O 1
公转,行星轮-内齿圈的啮合刚度同样可以通过公式(1)得到,
式中T 为行星轮转矩,r b 为行星轮基圆,△θ为行星轮转角,通过建立的有限元模型,
提取行星轮圆心O 2的转角△θ,并计算出的一个周期内的啮合刚度K 的曲线如图6所示,可以看出,
在一定范围内,
行星轮-内齿圈为正传动时,双啮合区减小,单啮合区增大,平均啮合刚度减小。
图6行星轮-内齿圈啮合刚度曲线
3结论
通过建立行星齿轮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对不同齿轮变位系数对应的齿轮啮合刚度进行仿真计算,得出时变啮合刚度曲线,通过曲线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3.1外啮合齿轮副太阳轮-行星轮正传动时,相比于0变位,齿轮双齿啮合区减小,单齿啮合区增大,即重合度减小,最大
及平均啮合刚度都减小;负传动时,
齿轮双齿啮合区增大,单齿啮合区减小,平均刚度增大。
3.2内啮合齿轮副行星轮-内齿圈正传动时,相比于0变
位,齿轮双齿啮合区减小,单齿啮合区增大,
即重合度减小,最大齿轮啮合刚度基本不变,平均啮合刚度减小;
负传动时,齿轮双齿啮合区增大,单齿啮合区减小,
最大齿轮啮合刚度基本没有变化,平均啮合刚度增大。
因此可知,行星轮系采用合理的齿轮变位,可以得到理想的啮合刚度,提高行星轮系可靠性,对行星轮系传动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齿轮手册编委会.齿轮手册(第二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陆俊华,朱如鹏,靳广虎.行星传动动态特性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09,45(5):85-90.
[3]朱传敏,宋孔杰,田志仁.齿轮修形的优化设计与试验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1998.
[4]沈裕文.重载齿轮修形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2.
[5]周惠琴,李素有,吴立言.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均载分析[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8,27(9):1239-1242.
[6]李亚鹏,孙伟,魏静等.齿轮时变啮合刚度改进计算方法[J].机械传动
,2010,3(5):22-26.
2T
K r
g 60
c
p p
t s z n
H c p p
n n z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