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_酵母RNA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酵母RNA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并掌握稀碱法提取RNA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测量核酸浓度不同方法的原理;
3、熟悉和掌握紫外吸收法测定核酸含量原理和操作方法;
4、熟悉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RNA提取原理:
由于RNA的来源和种类很多,因而提取制备方法也很各异。

一般有苯酚法、去污剂法和盐酸胍法。

其中苯酚法又是实验是最常用的。

组织匀浆用苯酚处理并离心后,RNA即溶于上层被酚饱和的水相中,DNA和蛋白质则留在酚层中。

向水层加入乙醇后,RNA即以白色絮状沉淀析出,此法能较好的除去DNA和蛋白质。

上述方法提取的RNA具有生物活性。

工业上常用稀碱法和浓盐法提取RNA,用这两种方法所提取的核酸均为变性的RNA,主要用作制备核苷酸的原料,其工艺比较简单。

浓盐法使用10%左右氯化钠溶液,90℃提取3-4h,迅速冷却,提取液经离心后, 上清液用乙醇沉淀RNA。

稀碱法使用稀碱使酵母细胞裂解,然后用酸中和,除去蛋白质和菌体后的上清液用乙醇沉淀RNA或调pH2.5利用等电点沉淀。

酵母含RNA 达2.67-10.0%,而DNA含量仅为0.03-0.516%,为此,提取RNA多以酵母为原料。

2、测定RNA含量的方法:
(1)紫外吸收法原理:核酸具有吸收紫外线的性质,在波长260纳米处有最大吸收,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光吸收值与浓度成正比(0—50微克/毫升),符合朗伯-比尔定律。

优点样品用量少,不用显色,测完后样品可以继续使用。

(2)地衣酚显色法:核酸与浓盐酸共热,放生降解,生成糠醛,后者与地衣酚反应,在三价铁离子或二价铜离子作用下,生成鲜绿色的复合物,670纳米处有最大吸收,且光吸收值与浓度成正比,符合朗伯-比尔定律。

缺点反应特异性差,易受干扰。

(3)定磷法:在酸性环境中,定磷试剂中的钼酸铵以钼酸形式与样品中无机磷酸生成磷钼酸,当有还原剂存在时,磷钼酸立即被还原生成蓝色的还原产物--钼蓝,其最大吸收在660纳米处,当无机磷含量在每毫升1-25微克范围内,光吸收与含磷量成正比。

测量样品核酸的总磷量,需先将它用硫酸或高氯酸消化成无机磷再行测定。

总磷量减去未消化样品中测得的无机磷量,即得核酸含磷量,由此可计算出核酸含量。

优点测量准确,缺点操作繁琐。

3、紫外吸收法测定RNA含量:
核酸、核苷酸及其衍生物的分子结构中的嘌呤、嘧啶碱基具有共轭双健系统(-C=C一C=C-),能够强烈吸收250-280nm 波长的紫外光。

核酸(DNA,RNA)的最大紫外吸收值在260nm 处。

遵照Lambert-Beer 定律,可以从紫外光吸收值的变化来测定核酸物质的含量。

在不同pH 溶液中嘌呤、嘧啶碱基互变异构的情况不同,紫外吸收光也随之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它们的摩尔消光系数也随之不同。

所以,在测定核酸物质时均应在固定的pH溶液中进行。

核酸的摩尔消光系数(或吸收系数),通常以ε(ρ)来表示,即每升含有一摩尔核酸磷的溶液在260nm 波长处的消光值(即光密度,或称为光吸收)。

核酸的摩尔消光系数不是一个常数,而是依赖于材料的前处理、溶液的pH 和离子强度发生变化。

RNA 溶液(pH = 7.0)的ε(ρ)= 7 700-7 800,RNA 的含磷量为9.5%,含1μg /mL RNA 溶液的光密度为0.022-0.024。

因此,测定未知浓度的
DNA(RNA)溶液的光密度OD260nm,即可计算测出其中核酸的含量。

该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如核酸3μg/mL 的含量即可测出。

对于含有微量蛋白质和核苷酸等吸收紫外光物质的核酸样品,测定误差较小。

蛋白质由于含有芳香族氨基酸,因此也能吸收紫外光。

通常蛋白质的吸收高峰在280nm 波长处,在260nm 波长处的吸收值仅为核酸的十分之一或更低,故核酸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较低时对核酸的紫外测定影响不大。

三、主要仪器和试剂
干酵母粉、pH试纸、电子天平、分析天平、100ml烧杯、量筒、吸管、离心机(4000r/min)、95%乙醇、无水乙醇、酸性乙醇、0.2%NaOH溶液、紫外分光光度计、200ug/ml的标准核酸
四、实验步骤
1、称4g干酵母粉放入200ml三角瓶中加入40ml 0.2%NaOH溶液混匀;
2、三角瓶沸水浴30min后流水冷却,转入离心管,4000r/min离心15min,结束后保留上清液,加入40ml酸性乙醇,边加边搅拌;
3、加毕,静置5min,待RNA沉淀完全后,4000r/min离心5min。

弃去上清液,保留沉淀,用20ml95%乙醇洗涤分两次沉淀,每次洗完后3000r/min离心
5min。

4、再用20ml无水乙醇分两次洗涤沉淀,每次洗完后3000r/min离心5min,收集沉淀到滤纸上备用。

5、准确称取0.2—0.25克样品核酸,加2毫升0.2%氢氧化钠溶液和1毫升水溶解,调成糊状,再加入50毫升左右水溶解,边溶解边转移到100毫升烧杯中,用0.2%氢氧化钠调至中性,定容至100毫升,再取3毫升定容至100毫升备
用(由于要做平行实验,因此是从最先定容的100ml中分别取3次3ml,再分别定容至100ml)。

(开始溶液呈乳白色,完全溶解后变为澄清透明溶液)
注:本次实验一共称取了0.1765g样品。

6、制作标准曲线(标准核酸稀释至100ug/ml),测定样品。

五、实验结果
1、实验数据:
2、绘图:
通过所绘的标准曲线可知三组平行实验所对应的标准RNA的浓度分别为
32.4ug/ml、32.0 ug/ml、32.8 ug/ml,平均为32.4ug/ml,则
样品中RNA质量为32.4*10000/3=1.08*10^5 ug=0.1080g
样品中RNA含量为0.1080/0.1756=0.615=61.5%。

六、实验结果分析
本次实验测得样品中RNA的含量为61.5%,总体来说还算可以,但仍有些许误差,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1、因为是做了三次平行试验,所以在样品三次定容时可能有些许误差。

2、在配置标准RNA浓度时可能量取时有误差而导致RNA浓度有些许的误差。

3、样品中可能含有少量蛋白质,DNA,对紫外光也有强吸收作用会产生误差。

4、酵母RNA被溶解后调PH时由于用的是PH试纸而不是PH计这种较为准确精密的仪器,所以可能会影响测定结果,造成一定的误差。

本次实验也有许多可取之处:
1、使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时操作规范,对每个比色杯在实验前都用待测液体进行了润洗,而且在放入仪器中时都将外表擦拭干净。

2、在提取RNA时操作规范,离心过程也比较顺利。

3、使用分析天平时做到规范准确称量。

七、注意事项
1、在使用离心机时要注意要将对角处的物体配平,否则不但不能达到离心的效果,反而会对离心机造成损害;
2、本次实验第二次洗涤沉淀时用乙醚比较好,但由于乙醚是有毒物质,故本次实验用无水乙醇代替;
3、使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时要小心使用石英比色杯,要用手拿糙面不要碰滑面;
4、设计标准曲线梯度时要合理,不能组数太多导致实验过于复杂;
5、注意要设计平行实验,本次实验要注意平行实验是分别取3ml液体分别定容三次,而不是定容一次而取三组测量。

八、课外延伸
1.破酵母细胞时为什么要在沸水浴中进行?
答:由于酵母细胞外有一层厚厚的细胞壁,而RNA存在于细胞质中,所以必需将酵母细胞的细胞壁研磨破碎后才能提取出RNA。

加入NaOH之后水浴煮沸30min 的作用是促进细胞壁变性,使类脂、甘露聚糖、葡聚糖等成分部分分解,使蛋白质变性,从而使细胞破裂,RNA则从细胞中分离出来。

另外细胞中含有多种分解RNA的酶类(如RNase等),为了避免RNA在提取过程中被降解,得到较为完整的RNA分子,破碎酵母细胞时应在沸水中进行,这样可以使细胞中降解RNA的蛋白酶类活性受到抑制甚至变性失活,从而起到保护RNA 分子的作用。

2.为什么用酵母作为实验原料?如何使RNA从酵母中释放出来?RNA的等电点是多少?
答:酵母繁殖快,生长周期短;其细胞质中的核酸大部分是RNA,而DNA很少;RNA提取液与菌体分离比较容易,因此酵母是提取RNA的好材料。

工业上将RNA从细胞中释放出来主要有三种方法,包括稀碱法、浓盐法和自溶法。

(1)稀碱法是在一定的碱浓度下,使构成细胞壁的蛋白质、脂肪及糖的化合物得到水解,从而破坏细胞壁,使RNA从细胞中释放出来,该方法属于化学破壁
法。

(2)浓盐法是基于改变酵母细胞的渗透压,是细胞自身破裂而释放出RNA,即利用高浓度的盐(10% NaCl)在90~100°C条件下改变了细胞膜通透性,并将核蛋白体解离成RNA和蛋白质而使 RNA释放到盐溶液中。

同时,90~100°C的高温可破坏磷酸单酯酶和磷酸二酯酶的活力,避免RNA的降解。

该方法属于物理化学破壁法。

(3)自溶法是利用某些酵母菌种在发酵结束后,细胞中的溶酶体膜破裂,使得溶酶体中的水解酶释放到细胞之中,利用菌体自身的酶系将细胞溶解,从而释放出RNA。

通常自溶法的菌浓度为2%,PH值9.5~10,自溶温度以60~65°C 为宜。

RNA的等电点为PH2.5。

根据核酸在等电点溶解度最小的性质,将溶液在低温下调pH至2.0~2.5,RNA则以白色絮状沉淀形式从盐溶液中析出。

再次离心,固液分离,便可获得RNA粗产品。

3 为什么用稀碱溶液可以使酵母细胞裂解?
答:酵母菌的细胞壁呈“三明治”结构——外层为甘露聚糖,内层为葡聚糖,中间层为一层蛋白质分子(包括多种酶类),此外细胞壁壁上还含有少量的类脂和几丁质。

稀碱溶液能够对酵母菌细胞壁和细胞膜上的脂类起到抽提作用,脂类发生皂化反应从而被分解,使细胞穿孔。

同时细胞壁的聚糖成分在碱液中会部分水解,蛋白质(包括多种酶类)也会发生变性,从而增加酵母细胞的通透性,酵母细胞原生质膜失去选择透过性,细胞就破裂使RNA流出。

4.核酸的溶解性质是什么?常用什么试剂分离沉淀核酸?
答:核酸是具有极性的高分子物质,根据相似相溶原理,DNA和RNA都是微溶于水,其钠盐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

它们可溶于2-甲氧乙醇,也可溶于10%左右的氯化钠溶液,但不溶于乙醇、乙醚和氯仿等一般有机溶剂,尤其是在50%左右的乙醇溶液中溶解度很小。

因此,常用乙醇从溶液中沉淀核酸,当乙醇浓度达50%时,DNA就沉淀出来,当乙醇浓度达75%时RNA也沉淀出来。

5.采用紫外光吸收法测定样品的核酸含量,有何优点及缺点?
答:用紫外光吸收法测定样品的核酸含量,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的优点,并且待测核酸样品中含有的微量蛋白质和核苷酸等吸收紫外光物质,产生较小测定误差。

但该法在测定样品内混杂有大量的上述吸收紫外光物质时,则会产生较大测定误差,需要设法事先除去。

6.若样品中含有核苷酸类杂质,应如何校正?
答:当样品中含有核苷酸类杂质时,需要加钼酸铵-过氯酸沉淀剂处理,沉淀除去大分子核酸,测定上清液260 nm处光密度,以此作为对照;再从未加沉淀剂测得的样品液260nm光密度中扣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