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1939年至1947年,维特根斯坦一直在剑桥大学教书。他在生前出版的著作不多,包括有1篇书评,1本儿 童辞典,和1本75页的《逻辑哲学论》(1921年)。
人物生平
希特勒的同学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5张)
1 8 8 9 年 4 月 2 6 日 , 路 德 维 希 ‧ 约 瑟 夫 ·约 翰 ·维 特 根 斯 坦 出 生 于 当 时 是 奥 匈 帝 国 的 维 也 纳 。 父 亲 卡 尔 ·维 特 根 斯 坦是欧洲钢铁工业巨头,母亲莱奥波迪内(Leopoldine Kalmus),哈耶克外祖父之姑表妹,是银行家的女儿。
鲍斯玛(O.K.Bouwsma):《维特根斯坦谈话录1949-1951》(Wittgenstein Conversations),刘云卿 译,漓江出版社,2012
《维特根斯坦哲学述评》,舒炜光著, 三联书店,1982 《寻找家园──多维视野中的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尚志英 著,人民出版社 1992 《维特根斯坦哲学之路》,韩林合著,云南大学出版社,1996;台湾,1994 《维特根斯坦:一种后哲学的文化》,江怡著,社科文献出版社,1996,1998,2002 《维特根斯坦传》,江怡 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 《维特根斯坦》,江怡 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走出语言的迷宫: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概述》,王晓升著,社科文献出版社,1999 《〈逻辑哲学论〉研究》,韩林合 著,商务印书馆,2000 《〈逻辑哲学论〉导读》,江怡 著,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维特根斯坦:走出语言囚笼》,张学广编著,根据Ray Monk 著 Ludwig Wittgenstein: The Duty of Genius,辽海出版......
幼年 路德维希在8个子女中排行最小,有着四分之三的犹太血统,于纳粹吞并奥地利后转入英国籍。
维特根斯坦自幼跟随兄姊在家里接受教育,然而家庭教育的结果却无法使其达到正规高中的接纳标准。直到 1 9 0 3 年 , 在 通 过 入 学 考 试 后 , 前 往 林 茨 的 一 所 以 技 术 著 称 的 中 学 学 习 , 和 阿 道 夫 ·希 特 勒 是 同 学 , 不 过 尚 未 有 确 凿的证据,表明这两位重要人物有过任何深入的交往。曾经有过自杀的念头。 维特根斯坦在中学的成绩并不好, 大都处于中下水平,在度过了3年的不愉快后,更带着高考的落败离开了这里。
近些年来,西方许多国家涌现出一大批研究维特根斯坦哲学的专家,学者,出版了大量的专著文献。奥地利 还多次举办了国际维特根斯坦专题讨论会。在哲学的“革命”;也有人称他是把现代哲学方法“推进到决定性转折的第一人”。
英国大英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今日伟大思想》1979年卷和1980年卷把他列为二十世纪社会科......
个人作品
维特根斯坦全集 逻辑笔录(Notes on Logic, 1913) 逻辑哲学论(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 1922) 小学生的字典(Worter-buch fur Volksschulen, 1926) 哲学文法(Philosophische Grammatik) 哲学评论(Philosophische Bemerkungen)维特根斯坦与维也纳学圈(1929-1932记录)(Wittgenstein and Vienna Circle, 1967) 维特根斯坦的讲课, 1930-1933 蓝皮书, 1933-1934 褐皮书, 1934-1935哲学研究, 1936-1945 数学基础评论(Remarks on the Foundations of Mathematics, 1936-1945) 美学, 心理学及宗教信仰的讲课及会话(Lectures and Conversations on Aesthetics, Psychology and Religious Belief ......
维特根斯坦的一生中都没有放弃对于哲学的思考和研究,短短几十载光阴,维特根斯坦用来一生去领悟哲学, 体验哲学。上学、工作、参军、做教授、演讲......这些生活与工作都是他对哲学体验与领悟的重要的历程。维特 根斯坦的哲学研究没有脱离现实,而是走入现实,感受现实,总结现实,如此才造就了维特根斯坦对自己的思想 的不断修正,避免了极端与偏激,做到真实与实际。事实即是如此——语言哲学的研究就是需要走进现实,维特 根斯坦也......
著 名 的 维 特 根 斯 坦 家 族 的 成 员 , 父 亲 卡 尔 ·维 特 根 斯 坦 是 奥 地 利 著 名 钢 铁 工 业 企 业 家 , 母 亲 莱 奥 波 迪 内 ·卡 尔 马斯·维特根斯坦是著名作家、经济学家哈耶克 的外祖父的姑表妹,也是银行家的女儿。
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其研究领域主要在数学哲学、精神哲学和语言哲学等方面, 曾经师从英国著名作家、哲学家罗素。
他的独立思考焦点在于如何成为一个“形而上学的自我”,一个可与世界进行不断信息交流的自我。他的老 师或朋友,如经济学家皮耶罗·斯拉法则使他接触到语言社会性的一面,他们的观点对于纯正安静的逻辑世界是一 种冲击,因而也有助于维特根斯坦走出纯净的逻辑世界,面向喧闹的日常语言交流世界。
名言:对于不可言说之物,必须保持沉默。
再比如谈论人生和理想这类虚有的事物,即使口若悬河,也难以说个明白、道个清楚。每个人的思想各异, 导致不同的人对事物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对“人生”或者“理想”的畅谈也将各式各样,没有一个准确、统 一、清楚的答案。
这类与实际有差距的事物被哲学家们称作“神秘事物”。在这些“神秘事物”面前,按照维特根斯坦的思想 来说,既然无法言说,最好的选择就是沉默。
人物评价
维特根斯坦具有极为深厚的文化素养,对人类生存本质有着深刻的感知。早年维特根斯坦家族有着浓厚的艺 术文化氛围,父亲卡尔·维特根斯坦是长期的艺术捐助商,勃拉姆斯、马勒等是这个被音乐充满的家庭里的常客。 维特根斯坦家族成员中音乐天赋不算突出的路德维希其单簧管演奏也很有造诣,同样,被认为是有书面表达障碍 的维特根斯坦的文笔却也十分精湛。
研究文献
外文原著
中文原著
马尔康姆:《回忆维特根斯坦》(Norman Malcolm,Ludwig Wittgenstein: A Memoir),李步楼、贺绍甲 译,商务印书馆,1984
范·皮尔森:《维特根斯坦哲学导论》(C.A.Van Pearson,Ludwig Wittgenstein: An Introduction to His philosophy),刘东、谢维和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谢谢观看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曾经震动了西方哲学界,许多与他同时代的和在他之后的西方哲学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 的影响,包括他的老师罗素也曾—度接受了他的哲学。维特根斯坦在现代西方哲学界独树一帜,其影响经久不衰。 他不仅对逻辑经验主义哲学、日常语言哲学的发展,而且对哲学方法论,逻辑学(尤其是数理逻辑)的发展都作 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路 德 维 希 ·维 特 根 斯 坦
分析哲学创始人之一
01 人物生平
03 人物影响 05 人物评价
目录
02 个人作品 04 思想分析 06 研究文献
路德维希‧约瑟夫‧约翰‧维特根斯坦(Ludwig Josef Johann Wittgenstein,1889年4月26日—1951年4月 29日),犹太人,哲学家,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省,逝世于英国剑桥郡,享年62岁。
少年路德维希爱好机械与技术,10岁时就制出过一台简单实用的缝纫机。其最初的志向在于物理学,曾经渴 望师从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兹曼。然而,玻尔兹曼于1906年自杀,使得维特根斯坦的希望毁于一旦。
随后维特根斯坦又立志成为一名工程师。1906年,维特根斯坦前往柏林学习机械工程。1908年,进入英国 曼彻斯特维多利亚大学攻读航空工程空气动力学学位。期间,为了彻底搞清螺旋桨的原理,同时出于对数学基础 的 兴 趣 , 维 特 根 斯 坦 阅 读 了 伯 特 兰 ·罗 素 与 怀 特 海 合 写 的 《 数 学 原 理 》 以 及 戈 特 洛 布 ·弗 雷 格 的 《 . . . . . .
在维特根斯坦的思想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名词,那就是沉默。
何谓沉默?就是指对眼前的事物,或者心中所想,闭口不言,把言语滞留在心里而不表达出来。
在哪些环境下会保持沉默?维特根斯坦认为当对象是无法言说之物时应保持沉默。
比如一个简短的哲学理论,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但即使用上成千上万的字去解释它,也难以把它说个透彻 和明晰,因为往往在这个时候,人们心里虽然对它有个了解,但无从寻找合适的字眼去把这个理论解释到自己心 中所想的程度,才导致没有办法把这个理论清楚地解释出来。
思想分析
逻辑
沉默
维特根斯坦他的前后期思想转变很大,他在《哲学研究》序言中说明前期著作犯了严重的错误, 并解释到: “因为自从16年前我再次开始专注于哲学以来,我不得不承认我在第一本书中提出的重大错误。 来自弗兰克·拉 姆齐(Frank Ramsey)的批评和帮助,这使我意识到了自己的这些错误(某种程度来说,我自己几乎无法意识 到)。 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年中,我与他进行了无数次对话,讨论了这些错误。“ 当然,他也说过要把前后期著作 对比,以前期著作作为背景来理解后期哲学。维特根斯坦思想转变来源于他自己的长期的独立思考以及他的老师 或朋友的帮助。
另外维特根斯坦十分喜爱奥地利文艺评论家卡尔·克劳斯(Karl Kraus)的著作。然而“不幸”却很早就与这位 哲学家如影随形,孤独和抑郁充满了维特根斯坦的一生。据其传记作者威廉·巴特利(William Warren Bartley)考 证,维特根斯坦家族的兄弟五人里,包括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本人共有三名是同性恋者,这其中的两个兄长汉斯 和鲁道夫早年分别自杀,此后父亲卡尔·维特根斯坦虽然放缓了对子女们的严厉,青年路德维希却仍然常常有令罗 素 担 心 的 自 杀 倾 向 , 据 称 其 本 人 参 加 一 战 就 是 为 了 “ 体 面 地 自 杀 ” 。 他 的 另 一 个 兄 长 库 特 ·维 特 根 斯 坦 在 战 场 上 被 俘前自杀,在战争里幸存但致残的最后一位兄长,保罗·维特根斯坦,是著名的单臂钢琴家。
人物影响
维特根斯坦二十年代初在哲学界开始崭露头角。早年他曾受罗素的影响而成为逻辑经验主义的先驱之一,后 来他脱离了该哲学流派而成为日常语言哲学的主要代表。维特根斯坦早期所坚持的逻辑经验主义和后期所坚持的 日常语言哲学是实证主义哲学中的两个不同流派。他们都认为,认识不能超越于经验之外。
逻辑经验主义主张经验证实的原则,语言,语词、语句的意义是由它们所对应的经验事实决定的,而真理就 是命题和经验事实的一致,真理的标准在于经验的证实。日常语言哲学主张日常语言分析的原则,语言、语词、 语句未有独立的概念本质,它们的意义是由人们日常习惯中所约定的语言规则所设定的。
艾耶尔:《维特根斯坦》,陈永实、许毅力 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威 廉 ·巴 特 利 : 《 维 特 根 斯 坦 传 》 , 杜 丽 燕 译 , 东 方 出 版 中 心 , 2 0 0 0
皮尔斯:《维特根斯坦》,王成兵等译,昆仑出版社,2000
瑞·蒙克 (Ray Monk):《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Ludwig Wittgenstein:The Duty of Genius),王宇光译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人物生平
希特勒的同学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5张)
1 8 8 9 年 4 月 2 6 日 , 路 德 维 希 ‧ 约 瑟 夫 ·约 翰 ·维 特 根 斯 坦 出 生 于 当 时 是 奥 匈 帝 国 的 维 也 纳 。 父 亲 卡 尔 ·维 特 根 斯 坦是欧洲钢铁工业巨头,母亲莱奥波迪内(Leopoldine Kalmus),哈耶克外祖父之姑表妹,是银行家的女儿。
鲍斯玛(O.K.Bouwsma):《维特根斯坦谈话录1949-1951》(Wittgenstein Conversations),刘云卿 译,漓江出版社,2012
《维特根斯坦哲学述评》,舒炜光著, 三联书店,1982 《寻找家园──多维视野中的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尚志英 著,人民出版社 1992 《维特根斯坦哲学之路》,韩林合著,云南大学出版社,1996;台湾,1994 《维特根斯坦:一种后哲学的文化》,江怡著,社科文献出版社,1996,1998,2002 《维特根斯坦传》,江怡 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 《维特根斯坦》,江怡 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走出语言的迷宫: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概述》,王晓升著,社科文献出版社,1999 《〈逻辑哲学论〉研究》,韩林合 著,商务印书馆,2000 《〈逻辑哲学论〉导读》,江怡 著,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维特根斯坦:走出语言囚笼》,张学广编著,根据Ray Monk 著 Ludwig Wittgenstein: The Duty of Genius,辽海出版......
幼年 路德维希在8个子女中排行最小,有着四分之三的犹太血统,于纳粹吞并奥地利后转入英国籍。
维特根斯坦自幼跟随兄姊在家里接受教育,然而家庭教育的结果却无法使其达到正规高中的接纳标准。直到 1 9 0 3 年 , 在 通 过 入 学 考 试 后 , 前 往 林 茨 的 一 所 以 技 术 著 称 的 中 学 学 习 , 和 阿 道 夫 ·希 特 勒 是 同 学 , 不 过 尚 未 有 确 凿的证据,表明这两位重要人物有过任何深入的交往。曾经有过自杀的念头。 维特根斯坦在中学的成绩并不好, 大都处于中下水平,在度过了3年的不愉快后,更带着高考的落败离开了这里。
近些年来,西方许多国家涌现出一大批研究维特根斯坦哲学的专家,学者,出版了大量的专著文献。奥地利 还多次举办了国际维特根斯坦专题讨论会。在哲学的“革命”;也有人称他是把现代哲学方法“推进到决定性转折的第一人”。
英国大英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今日伟大思想》1979年卷和1980年卷把他列为二十世纪社会科......
个人作品
维特根斯坦全集 逻辑笔录(Notes on Logic, 1913) 逻辑哲学论(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 1922) 小学生的字典(Worter-buch fur Volksschulen, 1926) 哲学文法(Philosophische Grammatik) 哲学评论(Philosophische Bemerkungen)维特根斯坦与维也纳学圈(1929-1932记录)(Wittgenstein and Vienna Circle, 1967) 维特根斯坦的讲课, 1930-1933 蓝皮书, 1933-1934 褐皮书, 1934-1935哲学研究, 1936-1945 数学基础评论(Remarks on the Foundations of Mathematics, 1936-1945) 美学, 心理学及宗教信仰的讲课及会话(Lectures and Conversations on Aesthetics, Psychology and Religious Belief ......
维特根斯坦的一生中都没有放弃对于哲学的思考和研究,短短几十载光阴,维特根斯坦用来一生去领悟哲学, 体验哲学。上学、工作、参军、做教授、演讲......这些生活与工作都是他对哲学体验与领悟的重要的历程。维特 根斯坦的哲学研究没有脱离现实,而是走入现实,感受现实,总结现实,如此才造就了维特根斯坦对自己的思想 的不断修正,避免了极端与偏激,做到真实与实际。事实即是如此——语言哲学的研究就是需要走进现实,维特 根斯坦也......
著 名 的 维 特 根 斯 坦 家 族 的 成 员 , 父 亲 卡 尔 ·维 特 根 斯 坦 是 奥 地 利 著 名 钢 铁 工 业 企 业 家 , 母 亲 莱 奥 波 迪 内 ·卡 尔 马斯·维特根斯坦是著名作家、经济学家哈耶克 的外祖父的姑表妹,也是银行家的女儿。
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其研究领域主要在数学哲学、精神哲学和语言哲学等方面, 曾经师从英国著名作家、哲学家罗素。
他的独立思考焦点在于如何成为一个“形而上学的自我”,一个可与世界进行不断信息交流的自我。他的老 师或朋友,如经济学家皮耶罗·斯拉法则使他接触到语言社会性的一面,他们的观点对于纯正安静的逻辑世界是一 种冲击,因而也有助于维特根斯坦走出纯净的逻辑世界,面向喧闹的日常语言交流世界。
名言:对于不可言说之物,必须保持沉默。
再比如谈论人生和理想这类虚有的事物,即使口若悬河,也难以说个明白、道个清楚。每个人的思想各异, 导致不同的人对事物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对“人生”或者“理想”的畅谈也将各式各样,没有一个准确、统 一、清楚的答案。
这类与实际有差距的事物被哲学家们称作“神秘事物”。在这些“神秘事物”面前,按照维特根斯坦的思想 来说,既然无法言说,最好的选择就是沉默。
人物评价
维特根斯坦具有极为深厚的文化素养,对人类生存本质有着深刻的感知。早年维特根斯坦家族有着浓厚的艺 术文化氛围,父亲卡尔·维特根斯坦是长期的艺术捐助商,勃拉姆斯、马勒等是这个被音乐充满的家庭里的常客。 维特根斯坦家族成员中音乐天赋不算突出的路德维希其单簧管演奏也很有造诣,同样,被认为是有书面表达障碍 的维特根斯坦的文笔却也十分精湛。
研究文献
外文原著
中文原著
马尔康姆:《回忆维特根斯坦》(Norman Malcolm,Ludwig Wittgenstein: A Memoir),李步楼、贺绍甲 译,商务印书馆,1984
范·皮尔森:《维特根斯坦哲学导论》(C.A.Van Pearson,Ludwig Wittgenstein: An Introduction to His philosophy),刘东、谢维和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谢谢观看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曾经震动了西方哲学界,许多与他同时代的和在他之后的西方哲学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 的影响,包括他的老师罗素也曾—度接受了他的哲学。维特根斯坦在现代西方哲学界独树一帜,其影响经久不衰。 他不仅对逻辑经验主义哲学、日常语言哲学的发展,而且对哲学方法论,逻辑学(尤其是数理逻辑)的发展都作 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路 德 维 希 ·维 特 根 斯 坦
分析哲学创始人之一
01 人物生平
03 人物影响 05 人物评价
目录
02 个人作品 04 思想分析 06 研究文献
路德维希‧约瑟夫‧约翰‧维特根斯坦(Ludwig Josef Johann Wittgenstein,1889年4月26日—1951年4月 29日),犹太人,哲学家,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省,逝世于英国剑桥郡,享年62岁。
少年路德维希爱好机械与技术,10岁时就制出过一台简单实用的缝纫机。其最初的志向在于物理学,曾经渴 望师从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兹曼。然而,玻尔兹曼于1906年自杀,使得维特根斯坦的希望毁于一旦。
随后维特根斯坦又立志成为一名工程师。1906年,维特根斯坦前往柏林学习机械工程。1908年,进入英国 曼彻斯特维多利亚大学攻读航空工程空气动力学学位。期间,为了彻底搞清螺旋桨的原理,同时出于对数学基础 的 兴 趣 , 维 特 根 斯 坦 阅 读 了 伯 特 兰 ·罗 素 与 怀 特 海 合 写 的 《 数 学 原 理 》 以 及 戈 特 洛 布 ·弗 雷 格 的 《 . . . . . .
在维特根斯坦的思想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名词,那就是沉默。
何谓沉默?就是指对眼前的事物,或者心中所想,闭口不言,把言语滞留在心里而不表达出来。
在哪些环境下会保持沉默?维特根斯坦认为当对象是无法言说之物时应保持沉默。
比如一个简短的哲学理论,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但即使用上成千上万的字去解释它,也难以把它说个透彻 和明晰,因为往往在这个时候,人们心里虽然对它有个了解,但无从寻找合适的字眼去把这个理论解释到自己心 中所想的程度,才导致没有办法把这个理论清楚地解释出来。
思想分析
逻辑
沉默
维特根斯坦他的前后期思想转变很大,他在《哲学研究》序言中说明前期著作犯了严重的错误, 并解释到: “因为自从16年前我再次开始专注于哲学以来,我不得不承认我在第一本书中提出的重大错误。 来自弗兰克·拉 姆齐(Frank Ramsey)的批评和帮助,这使我意识到了自己的这些错误(某种程度来说,我自己几乎无法意识 到)。 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年中,我与他进行了无数次对话,讨论了这些错误。“ 当然,他也说过要把前后期著作 对比,以前期著作作为背景来理解后期哲学。维特根斯坦思想转变来源于他自己的长期的独立思考以及他的老师 或朋友的帮助。
另外维特根斯坦十分喜爱奥地利文艺评论家卡尔·克劳斯(Karl Kraus)的著作。然而“不幸”却很早就与这位 哲学家如影随形,孤独和抑郁充满了维特根斯坦的一生。据其传记作者威廉·巴特利(William Warren Bartley)考 证,维特根斯坦家族的兄弟五人里,包括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本人共有三名是同性恋者,这其中的两个兄长汉斯 和鲁道夫早年分别自杀,此后父亲卡尔·维特根斯坦虽然放缓了对子女们的严厉,青年路德维希却仍然常常有令罗 素 担 心 的 自 杀 倾 向 , 据 称 其 本 人 参 加 一 战 就 是 为 了 “ 体 面 地 自 杀 ” 。 他 的 另 一 个 兄 长 库 特 ·维 特 根 斯 坦 在 战 场 上 被 俘前自杀,在战争里幸存但致残的最后一位兄长,保罗·维特根斯坦,是著名的单臂钢琴家。
人物影响
维特根斯坦二十年代初在哲学界开始崭露头角。早年他曾受罗素的影响而成为逻辑经验主义的先驱之一,后 来他脱离了该哲学流派而成为日常语言哲学的主要代表。维特根斯坦早期所坚持的逻辑经验主义和后期所坚持的 日常语言哲学是实证主义哲学中的两个不同流派。他们都认为,认识不能超越于经验之外。
逻辑经验主义主张经验证实的原则,语言,语词、语句的意义是由它们所对应的经验事实决定的,而真理就 是命题和经验事实的一致,真理的标准在于经验的证实。日常语言哲学主张日常语言分析的原则,语言、语词、 语句未有独立的概念本质,它们的意义是由人们日常习惯中所约定的语言规则所设定的。
艾耶尔:《维特根斯坦》,陈永实、许毅力 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威 廉 ·巴 特 利 : 《 维 特 根 斯 坦 传 》 , 杜 丽 燕 译 , 东 方 出 版 中 心 , 2 0 0 0
皮尔斯:《维特根斯坦》,王成兵等译,昆仑出版社,2000
瑞·蒙克 (Ray Monk):《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Ludwig Wittgenstein:The Duty of Genius),王宇光译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