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快哉亭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州快哉亭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黄州快哉亭记》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一篇。

这篇记叙文,紧紧围绕“快哉”二字来章,也是就建亭者的用意,来加以发挥的。

黄州快哉亭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小编整理的黄州快哉亭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黄州快哉亭记文言文原文
黄州快哉亭记
作者: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黄州快哉亭记文言文注释
【江出西陵】江,长江。

出,流出。

西陵,西陵峡,又名夷陵峡,长江三峡之一,在湖北宜昌西北。

【始】才
【奔放肆大】奔放,水势疾迅。

肆大,水流阔大。

肆,极,甚。

【南合沅、湘,北合汉沔(miǎn)】沅,沅水(也称沅江)。

湘,湘江。

两水都在长江南岸,流入洞庭湖,注入长江。

汉沔,就是汉水。

汉水源出陕西宁羌,初名漾水,东流经沔县南,称沔水,又东经褒城,纳褒水,始称汉水。

汉水在长江北岸。

【益张】更加盛大。

张,大。

【赤壁】赤鼻矶,在现在湖北黄冈城外,苏辙误以为周瑜破曹操处。

【浸(jìn)灌】浸,灌,意思都是“注”。

此处指水势浩大。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清河,县名,现在河北清河。

张君梦得,张梦得,字怀民,苏轼友人。

齐安,宋代黄冈为黄州齐按郡,因称。

谪,贬官。

居,居住。

【即】就着,依着。

【胜】胜景,美景。

【亭之所见】在亭上能够看到的(范围)。

所见,所看到的景象。

【一舍(shè)】三十里。

古代行军每天走三十里宿营,叫做“一舍”。

【风云开阖(hé)】风云变化。

意思是风云有时出现,有时消失。

开,开启。

阖,闭合。

【倏忽】顷刻之间,一瞬间,指时间短。

【动心骇目】犹言“惊心动魄”。

这是指景色变化万端,能使见者心惊,并不是说景色可怕。

这里动和骇是使动用法。

解释为:使……惊动,使……惊骇
【不可久视】这是说,以前没有亭子,无休息之地,不能长久地欣赏。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现在却可以在亭中的几旁席上赏玩这些
景色。

几,小桌,茶几。

【举目而足】抬起眼来就可以看个够。

【草木行列】草木成行成列,形容草木繁荣。

【指数】一一指点。

【长洲】江中长条形的沙洲或江岸。

【故城之墟】旧日城郭的遗址。

故城,指隋朝以前的黄州城(唐朝把县城迁移了)。

墟,旧有的建筑物已被毁平而尚留有遗迹的空地。

【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曹操(字孟德)、孙权(字仲谋)所傲视的地方。

睥睨,斜视的样子,引申为傲视。

赤壁之战时,曹操、孙权都有气吞对方的气概。

【周瑜、陆逊之所骋骛(chěngwù)】周瑜、陆逊均为三国时东吴的重要将领。

周瑜、陆逊活跃的地方。

周瑜曾破曹操于赤壁,陆逊曾袭关羽于荆州,败刘备于夷陵,破魏将曹休于皖城。

骋骛,犹言“驰马”,形容他们驰骋疆场。

【称快世俗】使世俗之人称快。

称快为使动用法,使……称快。

【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宋玉有《风赋》,讽楚襄王之骄奢。

楚襄王,即楚顷襄王,名横,楚怀王之子。

宋玉、景差都是楚襄王之侍臣。

兰台宫,遗址在现在湖北钟祥东。

从,使……从。

【快哉此风】特殊句式,主谓倒装,应为“此风快哉”,解释为这风多么让人感到畅快啊!
【当】迎接
【盖有讽焉】大概有讽谏的意味在里头。

讽,讽喻。

宋玉作《风赋》,讽楚襄王之骄奢。

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人有遇不遇之变】人有遇时和不遇时的不同时候。

遇,指机遇好,被重用。

【与(yù)】参与,引申为有何关系。

【使其中不自得】使,假使。

中,内心,心中。

自得,自己感到舒适、自在。

【病】忧愁,怨恨。

【以物伤性】因外物(指环境)而伤害天性(本性)。

【适】往,去。

【患】忧愁。

【窃会(kuài)计之余功】窃,偷得,这里即“利用”之意。

会计,指征收钱谷、管理财务行政等事务。

余功,公事之余。

【自放】自适,放情。

放,纵。

【蓬户瓮牖】蓬户,用蓬草编门。

瓮牖,用破瓮做窗。

蓬、瓮,名词作动词。

【濯】洗涤。

【揖】拱手行礼。

这里的意思是面对(西山白云)。

【自适】自求安适。

适,闲适。

【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此,指“连山绝壑,长林古木”等快哉亭上所见景物。

骚人思士,指心中有忧思的人。

胜,承受,禁(jīn)得起。

【乌睹其为快也哉】哪里看得出这是畅快的呢!乌……哉,哪里……呢。

乌,哪里。

【赵郡】苏辙先世为赵郡栾城(今河北赵县)人
【朔】夏历每月初一。

【望】每月月圆时,即十五。

【晦】夏历每月最后一天。

黄州快哉亭记文言文翻译
长江出了西陵峡,才进入平地,水势奔腾浩荡。

南边与沅水、湘水合流,北边与汉水汇聚,水势显得更加壮阔。

流到赤壁之下,波浪滚滚,就像是无际的海洋。

清河张梦得,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胜景。

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

在亭子里能看到长江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

波涛汹涌,风云时而出现,时而消失。

在白天,船只在亭前往来如梭;在夜间,水中生物在亭下的江水中悲声长啸。

景物变化万端,惊心动魄,不能长久地欣赏。

现在我能在小桌旁边的座位上欣赏这些景色,抬起眼来就足够看了。

向西眺望武昌的群山,(只见)山脉蜿蜒起伏,草木成行成列,烟
消云散,阳光普照,捕鱼、打柴的村民的房舍,都可以一一数清。

这就是把亭子称为“快哉”的原因。

至于长江岸边古城的废墟,是曹操、孙权傲视群雄的地方,是周瑜、陆逊驰骋战场的地方,那些流传下来的风范和事迹,也足够让世俗之人称快。

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兰台宫。

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多么使人快乐啊!这是我和百姓所共有的吧。

”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百姓怎么能和你共同享受它呢?”宋玉的话在这儿大概有讽喻的意味吧。

风并没有雄雌的区别,而人有生得逢时,生不逢时的不同。

楚王感到快乐的原因,而百姓感到忧愁的原因,正是由于人们的境遇不同,跟风又有什么关系呢?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假使心中不坦然,那么,到哪里没有忧愁?假使胸怀坦荡,不因为外物而伤害天性(本性),那么,在什么地方会不感到快乐呢?(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如果他的内心不能自得其乐,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忧愁呢?如果他心情开朗,不因为环境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情绪,那么,他到什么地方去会不整天愉快呢?)
现在,张梦得不因为被贬官而感到忧愁,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身心,这是他心中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

即使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瓦罐做窗,都没有觉得不快乐,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涤,面对着西山的白云,尽享耳目的美景来自求安适呢?如果不是这样,连绵的峰峦,深陡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照,这些都会成为诗人游子感到悲伤憔悴而不能忍受的原因,哪里看得出这是畅快的呢!
元丰六年十一月初一,赵郡苏辙记。

黄州快哉亭记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八月,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十二月责授黄州团练副使。

苏辙上书营救,奏乞纳官以赎兄轼之罪,因而“坐请监绮州(今江西商安县)盆酒税,五年不得调”(苏辙《颖滨遗老传》)。

黄州与绮州相距非遥,有水道相通。

元丰五年(1082年),苏辙便沿赣水,入那鄱湖,溯大江来黄州,与其兄轼相聚,畅叙患难中的手足之情。

他们一道游览了黄州及其对江的武昌西山,凭吊陈迹。


丰六年(1083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览观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轼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这篇文章就是应张梦得邀请所写的。

[2] [1]
黄州快哉亭记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篇文章作于被贬官期间,那时他在政治上处于逆境。

但他和其兄一样,具有一种旷达的情怀,故一篇之中而“快”字七出,极写其观赏形胜与览古之决,抒发其不以个人得失为怀的思想感情,道出了人生的一条哲理:心中坦然,无往不快。

文章擒住题面“快哉”二字,畅加洗发,风格雄放而雅致,笔势纤徐而杨达,叙议结合,清景交融。

全文分作三段:先叙张梦得建享之事,再释“快哉亭”命名之由,后就“快哉”二字畅发议论,称赞张梦得情怀之坦然。

文章开篇以叙事兼描述之笔,写出了江水的浩瀚雄伟。

题目是《黄州快哉亭记》,而文章却劈头出一“江”字,这与题面有何关涉,快哉亭建在黄州,而黄州濒临大江;那么,为要写亭,先写其江,由大江而引出亭来,这样开头,自然稳妥。

此其一。

其二,建亭的目的。

在于览观江流胜景,既然如此,文章自然要从江水写起,用重笔写出江水的壮观。

倘非如此,“览胜”一事,便无从可言,那么,快哉亭的建筑也就失去了意义。

其三,文章先出一“江”字,接着运用铺陈的手法,不借笔墨,一连数语,始言其流“奔放肆大”,继曰其势“益张”,末道“波流浸灌,与海泪若”:凡作三层,写出水势的三变,而且愈变愈大。

这样写,一是为后文蓄势,欲使其精神倍出;二是为快哉亭描绘出一个阔大雄伟的背景,以使得小巧玲珑的亭台与雄浑壮关的长江成一鲜明的对照,收到相映成趣的艺术效果,文章开篇,顿觉其气势奔放。

接下去文章以叙事入题。

首提建事之人——“清河张君梦得”,次叙建亭背景——“滴居齐安”,再述亭之修建及其所在——“即其庐之西南为亭”,再言建亭目的——“以览观江流之胜”,后点为事命名之人——“余兄子瞻”,末出亭名——“快哉”。

事名最后点出,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

这样写,在内容上起到了强调、突出的作用。

在结构上,为了能使其与下文衔接紧密。

作者叙
事简练,层次井然。

“滴居”二字为后文伏笔,更是章法上的严谨之处。

接着,文章用一表述原因的虚词,“盖”字紧承上文,写出第二段。

此段又分两幅排写,解释亭以“快哉”为名的原由。

先写登临亭子之所见令人“快哉”。

“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这两句是总写,说明在亭子中极目四望,能望见十分开阔的地面,为下文具体写景设下了广大的天地。

“涛澜汹涌,风云开阖”,写江流的气势。

波浪汹涌固已壮丽,而时隐时现、变幻不定的风云更是雄奇。

接着用整齐的对偶句有声有色地描绘了江上白充黑夜的奇景,舟揖之出没,似耳闻鱼龙之悲啸。

这种景象瞬息万变,令作者感到休目惊心,因而“不可久视”。

这段描写,将景色的奇幻和壮观写得淋漓尽致。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为过渡句,既将文章引向深人,下文的“西望武昌诸山”即从“举目”远视而来,而“玩”、“足”两字又自然地流露出得亭之喜,“快哉”之由,照应了题意。

从“西望”开始由写江水转人写山冈,也即将视线从江面转至岸上。

岸上风光写得明丽清晰,冈陵、草木、云烟、日色、屋舍,尽收眼底,历历如画。

江山形胜,对此水色山光,登临者谁都“快哉”于心。

文章到此,水到渠成地把快哉亭命名之由点了出来。

然而这只是将亭子取名为“快哉”的一个原因。

接着再叙述凭吊此地的三国遗迹也足以使人称快。

“至于”以下四句,追溯了赤壁大战的情景,笔墨极其简省却又摇曳生姿。

“脾院”本是斜视的样子,可引申为傲视,这就传神地描绘出当时曹操、孙权气吞对方的气概。

“骋骛”,犹言驰骋、疾驰,形容来往活跃,形象地再现了周瑜、陆逊在战场上争胜角逐的情景。

说明凭吊历史遗迹,感染古人的流风余韵也足以使世俗之人称快,这是将亭子取名为“快哉”的另一个原因。

以上两幅文字,虽同在解释亭名“快哉”的原因,却又有着宾主之分:前幅是主,后幅为宾,而且详主略宾,借宾形主。

写览观胜景运用实笔,浓墨里彩,大肆渲染,写凭吊遗踪,运用虚笔,轻描淡写,简洁勾勒。

这样详略兼行,虚实并举,使得文章既在内容上突出了重点,又在布局上显得浓纤得哀,琉密有致,既具整伤之感,还呈活泼之姿。

第三段就“快哉”二字抒发议论。

承接上文的怀古,探求“快哉”两字的出处,因而自然地引录了宋玉《风赋》中所写的有关故事。

这个故事不仅交代了“快哉”两字的来历,而且还从宋玉将风分为雌雄,认为楚王的雄风庶人不得与共生发开去,指出风没有雌雄之分,而人有遇不遇之别,因此,同样一阵风吹在楚王身上感到“快哉”,而吹在老百姓身上就感到忧伤了,这是因为各人的情况不同,和风本身无涉。

行文至此,极其自然地引向了文章主旨的讨论:士处于世,该抱怎样的态度。

作者先不作正面回答,而是用排比句提出一反一正两种态度:一是假如一个人心中没有自得之乐,那么无论到什么地方,他都不会偷快;一是假如一个人心中坦然自若,不因为外界事物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本性,那么无论到什么地方,他都不会不愉快。

接着就以张梦得的具体行为来对后面一种态度作出肯定。

张梦得是苏轼的挚友,深受苏轼思想性格的影响。

苏轼在长期的滴居生活中旷达自持,随遇而安,“此心安处是吾乡”。

张梦得也“不以谪为患”,他在黄州屈任主簿之类的小官,利用征收钱粮之余暇,放任于山水之间。

作者认为张梦得能如此,说明他内心有过人之处,并设想即使让他住在极其简陋的用蓬草编门、破瓮做窗的屋子里,他也不会有什么不快乐的事。

这既照应了前面的“何适而非快”,又为下文作铺垫。

“而况乎”两句夸张地表现了张梦得居住于此的快乐:可用长江清流来洗涤,能与西山白云相对揖,可谓极尽耳目所能取得的乐趣来使自己畅快。

文章至此,主旨己显,并已暗与前文的造亭观景相呼应,似乎可以打住了。

然而,文情陡起,又生波澜,用“不然”两字反面说开去,再深一层说明文章主旨。

作者仍由写景入手,绘出了一幅与前迥异的画面:连绵不断的山冈,深不见底的山谷,宽广的森林,参天的古树,清风吹动,明月高照。

这一切显得幽凄寂寥,在以谪为患的诗人士大夫看来,当然会触景生情,黯然神伤。

故作者不由得说道:“乌睹其为快也哉!”这句既照应了前文的“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又进一步衬托了张梦得“何适而非快”的旷达胸怀,其反洁的语气发人深思,言尽而意不尽。

结尾交代写作的时间及作者。

作者的祖先是赵郡栾城人,所以他自称赵郡苏辙。

在中国古代,修筑亭台楼观时常常要撰写记文,记述建造、修葺的过程,以及登临所见和引起的感慨等等。

这篇文章就是此类文章的代表作。

它在记述了建造亭子的有关问题之后,即描绘登临所见的景色并由此而引起感慨,抒发议论:认为士处于世,应像张梦得这样心中坦然,“何适而非快”,并以此慰勉包括作者自己在内的所有被贬的人。

文章表面上反映了作者身处逆境的旷达胸怀,实际上也流露出他对政治失意的牢骚和不平。

[2] [1] [4-6]
名家评价
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卷一百六十三:“入宋调而其风旨自佳。

”[1]
林云铭《古文析义》卷十五:“全篇止拿定‘快哉’二字洗发,可与乃兄《超然亭记》并传。

盖‘超然’二字出《庄子》,‘快哉’二字出《楚辞》,皆有自乐其乐之意。

‘超然’乃子由命名,而子瞻为文,言其何适而非快。

俱从居官不得意时看出,取意亦无不同也。

文中一种雄伟之气,可笼革海内,与乃兄并峙千秋。

子瞻尝云:‘四海相知惟子由,天伦之中岂易得?’此安得不令人羡煞。

”[1]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十一:“前幅握定‘快哉’二字洗发;后幅俱从谪居中生意。

文势汪洋,笔力雄壮。

读之令人心胸旷达,宠辱都忘。

”[1] [3]
过珙《古文坪注》卷十:“因‘快哉’二字发一段议论,寻说到张梦得身上,若断若续,无限烟波。

前丰极力叙写快字,后丰请居寻出快字意来,首尾机神一片。

文致汪洋,笔力雄幼,自足与长公相雁行。

”[1]
爱新觉罗·弘历《唐宋文醇》卷五十一:“昔王右军兰辛修禊,当索山坡岭、茂林修竹之间,觞味流连,而感叹于今迹明陈,作诗吸件,复序以明之。

然则所云‘信可乐’者,固仍未尝乐也。

其撤所为清风明月皆粉人志士之所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砍!夫元会运世与一弹指无珠,未能于此洒然,真乐何由可味。

若极外物以为乐,滋不乐也。

欲渊在陋巷不改其乐,岂乐陋巷那?”[1]
沈德潜《唐宋八大家文读本》卷二十六:“金玉锦绣,五燕大烹,
满往非病,中无自得之实也。

空室蓬户,跪食饮水,满往非乐,不亏天性之真也。

子由虽未几此,而见能及之,借题发挥,真觉触处皆是。

”[3]
唐德宜《古文典》卷八引孙执升:“通篇俱枕‘快’字发论,盖因张君该居齐安,世俗以为不快,而张君独能作辛挽胜,于不快中自有大快。

此其度里量有过人处。

雄篇中略叙作辛之由,下一段写今日所见之快,一段写往古流遗之快,然后借楚王、宋玉之言,引起张公今日意中之快,非复骚人志士之悲伤性悴者比。

知此写来,便令快字通篇出色。

行文豪宕自得,真是用意高拔。

”[1]
黄州快哉亭记作者简介
苏辙(1039-1120xx年),汉族,北宋时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字子由,晚年自号颍滨遗老。

苏轼之弟,人称“小苏”。

宋神宗年间曾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为著名散文家,哲宗元祐年间参加过治河争论,为第三次回河的主要反对者。

为文以策论见长,在北宋也自成一家,但比不上苏轼的才华横溢。

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如苏轼所说,达到了“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

著有《栾城集》。

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