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心得体会200字(精品6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心得体会200字(精品6篇)
世说新语心得体会200字篇1
最近读了一遍《世说新语》,内心颇感世事沧桑变换之快。

在这纷繁的世界上,坚持一颗平常心是何等重要,可想而知。

我十分欣赏那些在乱世中还本事挽狂澜的人物。

这些人物都有自我独特的才能。

我欣赏他们的个性。

也许有的人会说这些人都太怪异了。

是的,我也承认他们的行为怪异。

但我更看重的是他们的本事。

我欣赏他们的魄力。

读过这本书后,我感觉到了自我行为的随意性不强。

当然,我是愿意做一个真正的自我的。

做我自我是我此刻要追求的,也是我将来乃至终生都要追求的人生境界。

这本书中有许多经典的故事是值得我们去深思回味的。

我愿与大家共同分享我的读后感。

我觉得这本书中的许多事情似乎在我们身边发生过一般,闭上眼你就能想得清清楚楚。

我们不会觉得这些事离我们太遥远了。

确实是这样的,如果细细想想,还真的是这样。

可是我在那里要说的是我最近发此刻我们的生活中发生世说新语中所述的事简直是太正常了。

这是我读后所有所思的地方。

这本书中的故事有许多启人深思的地方。

我本人是很喜欢读这本书的。

比如书中的乘兴而来,无兴而返。

这个故事就挺有意思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在我们在做某件事时,我们能够根据我们自我的真实需要去决定我们是否必须要做或是暂时不做。

我们完全有对所要做的事做出我们做与不做的决定。

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权利。

没有人能够干涉我们的决定。

只要我们做的合乎我们自我的意愿,没有违背常理,我们的决定就值得去做。

世说新语心得体会200字篇2
暑假我接触到了《世说新语》这本书,里面都是一则则小古文。

我觉得特别有意思,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几则我最喜欢的小古文: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

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意思是陈纪的儿子陈群很有才华,与陈谌的儿子陈忠都说自己的父亲厉害,一直都不能下定结论。

于是就去问陈寔,陈寔说:“元方作为哥哥,不要难为弟弟。

季方作为弟弟,不要难为哥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兄弟姐妹之间要和睦相处,团结友爱。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意思是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地里锄菜,见到地上有块金子,管宁照样举起锄头把金子当作小石头,而华歆是捡起来然后再扔掉。

两个人以前同坐过一张席子读书,外面有官员驾着车通过,管宁似乎没有察觉到,依然津津有味地读书。

而华歆却兴致勃勃地跑出去看了。

于是,管宁割断席子说:“你和我不是同道中人。

”读到这里仿佛眼前都能出现管宁气愤的样子,割席分作的典故就出自这里。

还有一则故事是: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意思是王戎七岁时,曾经与很多小孩子玩。

他们看到马路上有一棵李树,李树上结满了果子,把树枝都压弯了。

孩子们都去抢李子,只有王戎一个人没有去。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王戎说:“马路上人这么多,要是好李,早就被人摘光了。

一个人尝了以后发现果真是这样。

王戎小小年纪真是洞察入微,无比聪慧。

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

人问所以,云:“渐至佳境。

”意思是顾恺之吃甘蔗,先吃甘蔗地末梢,人家问了以后顾恺之说:“先苦后甜,渐至佳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先吃苦,有苦才有甜。

《世说新语》是非常适合每日诵读,读起来很押韵朗朗上口。

家里人也很喜欢听我摇头晃脑念文言文,往往只言片语就可以鲜明刻画出人物的形象和特征。

几句话就讲完一则小故事,让大家伙听后忍俊不禁,不得不佩服古人写作的魅力。

世说新语心得体会200字篇3
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是每一个从教者都希望通过自己的教育来改变学生,让学生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身为一名教师和班主任,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够心平气和地用爱的教育方法,有气质有涵养地给学生以方法上的指导和精神上的引领。

但在带班的过程中,我发现这样的愿望虽然非常美好,却难以付诸实践。

当某个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着相同的错误时,我会气愤于他的不懂事理,会恼怒于他的“顽固不化‘,于是原本的耐心宽容就会演变为怒不可遏的指责,原想拥有的气质风度也会荡然无存,不仅自己会恼怒地伤肝伤肺,也会在无意中伤害学生,起不到教育的效果。

读了《世说心语2》之后,特别是其中的《处罚的艺术》篇,让我感慨良多。

刘墉先生说许多父母处罚孩子的时候,犯了两个最大的错误,就是:第一,他们要罚,却舍不得,下不了手。

第二,他们会处罚,但没有一定的原则,好像随他们的心情好坏来”执法“,让孩子摸不清。

其实,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有很多共通之处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免不了犯错,但犯错之后,我们该怎么处理呢?
古人说”明刑弼教“,也就是说刑罚的目的.是帮助教育。

作为老师,要懂得处罚的艺术,最重要的是注意掌握分寸,体现合理公正的原则。

处罚时要依据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情节,以及对错误的认识态度来决定给予必要的惩罚。

切不可简单化,”一刀切“。

更不能因为对学生的偏爱或成见,造成处罚的失衡、失当。

其次,处理事情面对学生要有一定的原则,让学生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不管学生是有意还是无意中违反了既定的原则,都应该让他们勇敢地承担起
责任。

再者,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作为老师应该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所谓”赏罚分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最后,我们要给学生犯错的空间,身为教师,不要想着自己的一番苦口婆心的谈话就能让学生大改以前懒散的模样,多点时间,多点劝慰,多点理解,才能让学生慢慢地纠错成长。

教育之路漫长曲折,教育方法丰富多样。

但面对不同的个体,教师需要学习着拥有比家长更多的策略和方法。

而《世说新语2》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了现在的学生,明白了怎样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且让我们反思学习着在教育之路上前行,让我们”艺术“起来吧!
世说新语里的故事都是通过一件小事来反映一个人的品德,比如说他孜孜不倦、礼贤下士、读书很用功等,我也记不住那么多。

世说新语李的*都是文言文,文言文就是古文,我们学生很烦的那个*。

我们要学习他们好的品德,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世说新语心得体会200字篇4
《世说新语》成书于南朝刘宋王朝,作者是刘义庆。

南朝宋这个朝代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朝代,我个人觉得是属于夹在中间的一个朝代,南朝宋(420—479)的开国皇帝是刘裕,这个朝代历经了九个皇帝,是南朝四个朝代里面最久的一个朝代,也是一个历经繁荣发展的朝代。

刘义庆这个人呢首先是属于帝王家族的子弟,其次是一个文学家,他有很多的机会接触到各种平常老百姓接触不到的资源,因此我说他的发展起点肯定相比一般人要高很多,加之本身刘义庆天赋异禀,被他的伯伯皇帝宋武帝刘裕称为“此我家丰城也”,所以可以看出刘裕是多么的喜欢这个侄子。

刘裕年纪轻轻就做上
了大官,深受皇帝的喜爱,基本上都是属于近臣一类的人,二十七岁就做到了副宰相的位置。

刘义庆这个人很聪明,善于思考动脑子,很能审时度势。

刘裕死后,宋文帝刘义隆登基,刘义隆这个人很缺心眼,猜忌心很重,对朝臣这些人很有戒备之心,登基以后就大开杀戒,反正是杀了很多臣下,刘义庆呢虽然是天子庇佑下的爱臣,但是面对这样的大开杀戒也招架不住,也怕不小心掉脑袋,他处处谨小慎微,当他发现祸事即将到来的时候立即“乞求外镇”,跑到外地去做官。

我认为刘义庆这个人生在了一个好时代而不是一个坏时代,他以史为鉴,知道前朝死在政治的风波里面的冤死鬼多如牛毛,因此见好就收,最终不至于死于刀斧之下(元嘉21年病逝)也是死的年轻。

世说新语心得体会200字篇5
《世说新语》中每则故事的篇幅都很短,但读起来有如今日读的极短篇小说,故事有首尾及高潮迭起的情节。

其中所记载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的片断,但言记言方面有一个特点,就是往往如实地记载当时口语,不加雕饰,因此有些话不很好懂但是言简意赅,很能传达人人物特征。

一般都是很质朴的散文,反映出有时如同口语,但是意味隽永物的个性特点。

善于抓住人物特征。

作者常用简单几个字,精确地描绘出主角的语言、动作,主角的性格便清楚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如“曹操捉刀”时的描写。

善用对比突出人物性格。

比如淝水之战时谢安的沉着和朝中大臣们的惊慌。

还有,桓温伏甲设宴,广请朝士,想借机除去谢安、王坦之。

王坦之惊恐万分,谢安却“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


此外,《世说新语》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比如“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典故。

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

我认为其重要价值就在于它原生态地记录了“魏晋风度”。

魏晋是一个喜欢追求美的时代,欣赏形体、神态之美,追求名士风度成为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

魏晋时期对男性美的要求和追求超过任何一个时代
因为政治原因,魏文学智慧、人生智慧晋时期“玄言”成风,名士彦流多尚清谈,经常雅集,清谈时多手执麈尾,作神姿仙态名士风流最令人景仰的是他们身上的诗性傲骨。

他们纵酒放诞,蔑视礼法,张扬个性,标举才情,狂放不羁,随性任事,超然物外,笑对生死,蔑视富贵,不就官职……他们是那个时代身上的龙骨,让我们在千年之后,仍然怀想起他们:名士本色,独立特行。

或体现为山林之志,或表现为乖时癖行。

耿介不阿,傲视万物,不与时务经怀,潇潇洒洒。

我想不愤世嫉俗人的很难成为名士,尤其难成为魏晋时代的名士。

《世说新语》就给我们描绘了一个这样的社会群体或说是文化群体。

如今,《世说新语》除了文学欣赏的价值外,人物事迹,文学典故、等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对后世笔记影响尤其大。

《世说新语》的影响、魏晋风度的风范已深深地扎根于知识分子心中,它所体现的理想的、审美的人生境界成为中国知识分子永远的追求。

世说新语心得体会200字篇6
学习了《世说新语自新第十五》的篇章,我心起伏。

先看原文:
戴渊少时,游侠不治行检,尝在江淮间攻掠商旅。

陆机赴假还洛,辎重甚盛。

渊使少年掠劫。

渊在岸上,据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

渊既神姿锋颖,虽处鄙事,神气犹异。

机于船屋上遥谓之曰:“卿才如此,亦复作劫邪?”渊便泣涕,投剑归机。

辞厉非常,机弥重之,定交,作笔荐焉。

过江,仕至征西将军。

如《世说新语》的*分类,今天讲的是一个有关改正错误、重新做人的故事。

戴渊年少投靠陆机之前乃一游侠,善攻掠商旅,然而“虽处鄙事”,却“神气犹异”。

看到“神气犹异”我首先想到了诗仙李白,那是一个自信心爆表的人。

不是有那样一句话吗,臭美之人,因为他有“美”可臭!而眼前的这位,是怎样一个少年?攻掠商旅,说破大天也拿不上台面。

尽管如此,他指挥掠劫却如大将军般“运筹帷幄”,自是“皆得其宜”。

本是将才,又如此年少,无奈自毁前程,令人唏嘘。

呵呵,但那只是普通人的“唏嘘”和“短见”。

少年戴渊有幸,幸在他遇到了陆机。

陆机不仅看重戴渊才华,还能出言规劝,比普通人有慧眼,比老百姓有远见。

特别是在戴渊泣涕投剑、陆机规劝成功之后,陆机不计前嫌还写信推荐这样的“人才”,容人之心,容人之过,令人动容。

我又想到了“缇萦救父”,想到了先秦以来折磨人身心的酷刑。

戴渊确实比缇萦幸运,因为汉文帝以来已废除肉刑。

然而比刑法更加宽容的永远是人心,能唤醒他人、多看人之所长、笃信人之本性,比起最严厉的刑法更能救人。

一个曾放弃自己、甘做强盗的少年尚且能悔过自新,我们的孩子还远远没有这样或那样的“违逆”啊!做父母的为什么那么容易灰心,那么容易给孩子定下一个“不是那块料”的标签呢?是家长的修行不够。

人的一生,就是来修行的。

孩子,就是来修行我们自己的。

然后,人生圆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