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阅读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阅读,对每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

阅读可以沟通情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它可以获取知识、增长见识,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校学生扩大课外阅读量,要求初中生的每年课外阅读不少于80万字,课外阅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

所以,语文老师应将阅读能力作为中学生的一项重要能力来培养。

但作为一名一线语文老师,我觉得当前学生阅读状况不尽人意,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老师忽视了专门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

老师迫于成绩与升学的压力,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注重学生要学好课本知识,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所以阅读就是训练做题与考试技巧,经常把一篇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

林语堂曾说:“所谓的学习就是喜爱,学生应该对读书发生狂喜。

”而老师的这种机械式的训练,把读书的乐趣,读书的美感,把阅读启迪智慧、认识感悟世界的本质全部过滤掉了。

二是学生缺乏浓厚的阅读兴趣,不愿意读;不了解阅读方法,不会读。

由于现在网络的普及,媒体资讯的选择多样性,再加上中学生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如果又缺乏正确的引导,他们很少能潜下心来去读那些真正的文学书籍。

也有不少中学生的阅读在很大程度上由父母或老师安排,只读与提高学习成绩有关的书,阅读缺乏内在动力,带有强烈的功利色彩,他们仅有的阅读兴趣被一点点消磨殆尽。

他们有的不懂阅读的基本方法,不会读。

我周围有不少家长抱怨说给孩子的书买了不少,作文不见一点提高;孩子书读过以后在大脑里没留多少痕迹;那些漫画书、网络小说反倒成了他们的最爱。

三是缺乏良好的阅读氛围。

如今社会环境的变化,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学生部愿意坐下来读书。

学校缺乏有效地组织引导。

再者不少学生家长没有热爱读书的习惯。

学生缺乏这些良好的阅读环境的熏陶,阅读兴趣没有得到引导和尊重,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班上那些知识面广、阅读写作能力强的同学,无一不是从小受到父母阅读习惯的熏陶和指导。

所以,要想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一种能力,让学生真正走进书籍,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努力。

一是让兴趣成为学生最好的老师。

平时的阅读教学注重学生的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语文教材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做人做事的道理、人生千般滋味与生活的气息。

老师应该深钻文本,用优美的语言、应变的智慧、丰富的情感把握文中表现出来的真善美,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去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带领他们去沐浴人性的光辉,感受美德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这样,他们会自觉地拿起书本,与心灵对话。

二是让本色阅读回归课堂。

林语堂先生说过:“什么才叫真正的读书?这个问题很简单,一句话,兴味来时,拿起书本就读,这才叫真正的读书,这才不失读书之本意。

”我们的阅读教学应当冲破强加于阅读的束缚,还阅读以充分的自由。

在教阅读的思维方式上,注重感性阅读和整体阅读,不要把一篇课文进行随意的肢解,这样学生听来也索然无味。

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对文本不可求强解,不可求统一标准答案。

如果把读书严格地控制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规定学生在特定的时间里完成种种阅读要求和思考题,那学生的兴趣焉能不彻底抹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

”感悟是阅读教学追求的真谛,是读者与文字在反复阅读中碰撞与交流的结果。

同一作品,不同的人乃至不同的人生阶段都能读出不同的感悟。

毕淑敏在《常读常新人鱼公主》读一文中写到,她8岁时读《海的女儿》读出了人鱼公主的惨痛,18岁读出了爱情,28岁读出了母爱,38岁则热衷于探讨写作技巧。

这充分说明,读书感悟才是阅读最宝贵的收获,它最终会沉淀为学生精神世界最深层最本质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阅读中,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力、感受力、鉴赏力,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三是构建阅读目标和阅读评价机制。

目前,大多中学生的精神文化匮乏,一次在班上调查同学们最爱读的书时,竟然发现像漫画书《阿衰》、《侦探柯南》及网络小说位居榜首。

阅读通俗浅显的东西,固然省时省力,但文学营养欠缺,会导致学生先天性不足。

所以我主张尽早考虑读经典,直接进入精神文化的高地,引导学生多读些“大气”的作品,尽可能接触不同民族及不同风格的作品。

如果学生读的都是文化快餐,没有了经典,那青少年的理智、情感、道德、修养又将是怎样呢?在每个学期的开始,我和同学们一起制定长短期阅读目标,然后共同完成。

比如七年级上学期,长远目标是读名著《三国演义》,了解一位名人--苏轼;短期目标是结合书本读作者的其他散文,了解其作品风格。

假期布置读《三国》,可囫囵吞枣知梗概,可跳跃浏览品人物,可听易中天评《三国》。

还开展三国知识竞赛,《三国》人物我评说读书沙龙。

同时对于出色完成读书目标的同学给予奖励。

于是,一部部经典走进学生的视野,一个个作家走进学生的心灵。

有了这样的深厚文化积累,何愁写作能力不能提高呢?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让老师和学生共同投入,良性互动,阅读教学的天地定会绿意葱茏,鲜花盛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