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1 文言文翻译或断句(讲)(原卷版).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高三二轮复习讲练测【新课标版语文】
考向一翻译
1.讲高考
(1)考纲要求
考生需准确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命题规律
文言翻译是必考内容,考核2—3个小题,6—10分不等,题型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
选择题是选取文言文阅读中语句进行翻译,选择翻译正确或错误的一项;主观题是选取文言文阅读中的语句或另外选择古籍中的文段进行翻译。
例1【2014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詹鼎传
[明]方孝孺
詹鼎,字国器,台宁海人也。
其家素贱,父鬻饼市中,而舍.县之大家。
大家惟吴氏最豪贵,舍其家,生鼎。
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敖,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輒能言诸生所诵。
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
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
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
踰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
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
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
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
元末方国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
国珍开府[注]庆元,求士为己用。
国珍闻鼎有才,以计擒之。
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
国珍弟平章事,有人犯法,属.鼎治,鼎论如法。
平章之妻受賕,请于鼎。
持不可,曰:“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不许。
妻怒,譖之,系鼎狱,半载乃释。
复起,为上虞制。
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地相错,军吏贵臣甚众,以鼎儒生,不习边事,
稍违约。
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
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不
能起,乃罢。
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皆长跪以.言,不敢举目视其面。
鼎临事有才,简牍满前,须臾而决。
至正末,我兵临庆元城下,国珍惧,乘楼船遁于海。
上怒,欲举兵诛之。
莫为计,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
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
”乃赦之,不问。
更以国珍为右丞,鼎亦召至京师。
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请命鼎为之。
丞相曰:“吾同事,以鼎才不可使也。
”待半岁,除留守都卫经历,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僚。
未完,有司请除吏。
丞相曰:“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
”其.见称如此。
鼎在刑部,一以宽仁行法,威声不起,而人皆乐其不苛刻。
会大都督府受赂,除军吏。
事发,诬鼎有赃。
御史覆鼎,鼎言在留守时所养孤甥来省,恐有之,鼎诚不知。
御史曰:“法贵杀有名。
”卒诛鼎,与百余人皆死。
(选自《逊志斋集》,有删改)[注]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成立府署,设置僚属。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舍.县之大家舍:寄居
B.其父见其志不可夺.夺:改变
C.时吴氏家延.师儒延:迎接
D.属.鼎治,鼎论如法属:交付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与.市中儿嬉敖客亦知夫水与.
B.皆长跪以.言月乎具告以.事
C.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及其所.之既倦
D.其.见称如此其.皆出于此乎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体现詹鼎才能出众的一组是
①輒能言诸生所诵②夜坐饼灶下,诵不休
③为其府都事,有廉名④简牍满前,须臾而决
⑤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⑥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詹鼎出身微贱,从小酷爱学习,开始遭到父亲的反对,但苦学不辍,使父亲的态度发生改变,又得到与吴氏诸子一同从师的机会,后来成为吴氏诸子的老师。
B.詹鼎被方国珍用计擒获,不得已做了方国珍府都事。
平章之妻受贿替人求情,詹鼎坚持秉公执法,后遭平章妻诬陷,身陷牢狱,半年后才被释放。
C.詹鼎在上虞时,军吏贵臣认为他不熟悉边防事务,多次违反纪律。
为整肃纪律,詹鼎以不奉公的罪名杀了一名驿丞,使部属人人畏惧,从而树立了权威。
D.詹鼎曾任上虞制、河南行省郎中、留守都卫经历、刑部郎中、刑部佐僚等职。
他在刑部任职时,适逢大都督府受贿案败露,被人诬陷贪赃,后被处死。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5分)
(2)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
”乃赦之,不问。
(5分)
例2【2014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文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张祖传
[明]张岳
张祖,字彦宗,以字行。
十三岁,父祖继殁,独奉母以居。
洪武改元,闽中法令严核,绳.吏之法尤峻。
惮应役者邀祖斩右大指以自黜。
祖疑之,入白母。
母曰:“法可避也,指斩不可复续,盍去诸?”遂避匿。
未几,斩指事觉,诏逮捕戍边。
犯者言张某始与某辈约如此。
逮久弗获。
会天变肆赦,乃归。
室中空虚,至系马槛牛,毁斗桶为薪。
念非力学无以树门户,于是决意习儒业。
是时,诏民田八顷以上家,择子若①孙一人为吏。
县檄至,祖挥之弗受,执卷奋曰:“吾而吏耶?”令白按察司,复檄祖往,固弗受如县。
使者熟视之,曰:“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
”遂挟以去。
祖既通儒术,兼晓九章算法。
时方行方田②令,即以其事属.之。
文案盈几,祖精勤不舍,昼夜栉理而错画之,皆有绪可按据。
建文时,祖为吏部吏。
未几,云南布政张公召入为尚书,于属吏多所更易,独言张某老成,守法不易也。
时帝方与方孝孺辈讲求古治,经济之事多变太祖旧章,章奏日下吏部。
祖密言于曰:“高皇帝起布衣,有天下,立法创制,规模远矣。
为治当责实效。
今法制已定,日有变更,未必胜于旧,徒使异议者以为口实,盍先其急者?”紞深然之,而夺于群议,不能用。
会添设京卫知事一员,诏吏部选可者。
紞曰:“无逾.祖矣。
”授留守知事。
及靖难师渡江,祖为安吉县丞。
紞被谴自经③,舁尸归,属吏无敢往视,祖独往经理其殡。
殡毕,哭奠而去。
时人义之。
安吉在万山中,向多逋民④,隐田不以自实,财赋甚少。
祖至,清勤自持,敬礼贤士大夫,与讲究磨砺。
在职九年,稽核财赋,修筑陂塘圩岸,不可胜.计。
逋民隐田者令以占籍⑤输税,免其罪。
声称著闻,以最荐升湖广按察司经历。
行至吴桥卒,惟一子扶丧归。
(摘编自《小山类稿》)
[注]①若:或者。
②方田:指方田均税法。
紞被谴自经:朱棣登位,张紞被解除职务后自杀。
④逋民:逃到本地的百姓。
⑤占籍:自外地迁来的成为有户籍的当地居民。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绳.吏之法尤峻绳:捆绑。
B.即以其事属.之摇属:交付。
C.无逾.祖矣逾:超过。
D.不可胜.计胜:尽。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张祖为逃避服役而断指出走,遇赦后见家境衰败,于是决定发愤读书以振兴家门。
B.建文年间张祖在吏部做小吏,上司张紞非常赏识他,认为他办事老成,笃守法令。
C.吏部尚书张紞自杀后,属吏中只有张祖敢出面料理丧事,当时的人认为他有情有义。
D.张祖任安吉县丞九年,因政绩卓著,考核获得最高等级,被推荐升任湖广按察司经历。
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
(3分)
(2)会添设京卫知事一员,诏吏部选可者。
(3分)
2.讲基础
所谓“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文句子译成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
它是高考文言文考查中的一种综合性的考查方式,旨在考查考生是否真正读懂了文章的内容,进而测试其阅读文言文的真实水平。
高考文言文翻译务必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
直译也就是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出每一个虚词、实词的用法与意义,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准确解释;同时要分析句子结构,把握句式特点,体味句子语气。
意译就是在难以直译的时候,按照原文的大意翻译。
文言文翻译总的要求是“信”“达”“雅”。
“信”即忠实原文,准确不走样。
“达”即自然通达,流畅不滞涩;“雅”即文笔优美,高雅不粗俗。
3.讲典例
【例1】(15届河南中原名校第一摸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缪昌期,字当时,江阴人。
为诸生有盛名,举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年五十有二矣。
张差梃击事,刘廷元倡言疯癫,刘光复和之,疏诋发讦者,谓不当诧之为奇货,居之为元功。
昌期愤,语朝士曰:“奸徒狙击青宫,此何等事,乃以‘疯癫’二字庇天下乱臣贼子,以‘奇货元功’四字没天下忠臣义士哉!”廷元辈闻其语,深疾之。
给事中刘文炳劾大学士吴道南,遂阴诋昌期。
时方授检讨,文炳再疏显攻,昌期即称疾去。
天启元年还朝,一燝以次辅当国。
其冬,首辅叶向高至。
小人间一燝于向高,谓欲沮其来,向高不悦。
会给事中孙杰承魏忠贤指,劾一燝及周嘉谟,忠贤遽传旨允放。
昌期急诣向高,力言二人顾命重臣,不可轻逐,内传不可奉。
向高怫然曰:“上所传,何敢不奉?”昌期曰:“公,三朝老臣。
始至之日,以去就力争,必可得也。
若一传而放两大臣,异日天子手滑,不复可止矣。
”向高默然。
昌期因备言一燝质直无他肠,会顾大章亦为向高言之,一燝乃得善去。
杨涟劾忠贤疏上昌期适过向高向高曰杨君此疏太率易其人于上前时有匡正是疏行安得此小心谨慎之人在上左右昌期愕然曰:“谁为此言以误公?可斩也。
”向高密具揭,请帝允忠贤辞,忠贤大愠。
会有言涟疏乃昌期代草者,忠贤遂深怒不可解。
及向高去,韩爌秉政,忠贤逐赵南星、高攀龙、魏大中及涟、光斗,爌皆具揭恳留。
忠贤及其党谓昌期实左右之。
而昌期于诸人去国,率送之郊外,执手太息,由是忠贤益恨。
五年春,以汪文言狱词连及,削职提问。
忠贤恨不置。
明年二月,复于他疏责昌期已削籍犹冠盖延宾,令缇骑逮问。
逾月,复入之李实疏中,下诏狱。
四月晦,毙于狱。
(节选自《明史·缪昌期传》)(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光复和之,疏诋发讦者讦:攻击。
B.谓不当诧之为奇货,居之为元功元:原来。
C.廷元辈闻其语,深疾之疾:痛恨。
D.小人间一燝于向高,谓欲沮其来沮:阻止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涟劾忠贤疏上/昌期适过向高/向高曰/杨君此疏太率易/其人于上前时有匡正/是疏行/安得此小心谨慎之人在上左右/
B.杨涟劾忠贤疏上/昌期适过向高/向高曰/杨君此疏太率易/其人于上/前时有匡正/是疏行/
安得此小心谨慎之人在上左右/
C.杨涟劾忠贤/疏上昌期/适过向高/向高曰/杨君此疏太率易/其人于上前时有匡正/是疏行/安得此小心谨慎之人在上左右/
D.杨涟劾忠贤/疏上昌期/适过向高/向高曰/杨君此疏太率易/其人于上/前时有匡正/是疏行/安得此小心谨慎之人在上左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缪昌期正直敢言,挺身揭露丑恶。
张差梃击事,刘廷元等欲以“疯癫”掩盖真相,缪昌期对朝士直言揭露,受到刘廷元之流的打击报复,称病去官。
B.缪昌期赤胆忠诚,诚心挽留贤良。
魏忠贤指使人弹劾刘一燝和周嘉谟并准许上报,缪昌期急劝叶向高以自身去就力争阻止,后来使刘一燝免遭流放。
C.缪昌期嫉恶如仇,尽力去除奸佞。
杨涟上疏弹劾魏忠贤,叶向高认为魏是难得的能扶正皇帝的人,缪昌期力言反驳,致使叶密请皇帝准许魏忠贤辞职。
D.缪昌期刚正不阿,不惜身死冤狱。
他因不肯与魏忠贤之流同流合污,同情、保护贤良大臣,遭到魏忠贤等人的忌恨,被罗织罪名下诏狱,最终死在狱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昌期急诣向高,力言二人顾命重臣,不可轻逐,内传不可奉。
(5分)
②而昌期于诸人去国,率送之郊外,执手太息,由是忠贤益恨。
(5分)
【趁热打铁】(15届黑龙江哈师大附中第一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
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
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
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
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然。
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①,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
座下缁白四众②,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
斫山固侠者流,一日以千金与先生,曰:“君以此权子母③,母后仍归我,子则为君助灯火,可乎?”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斫山曰:“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
”斫山一笑置之。
鼎革后④,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
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为圣叹。
予其为点之流亚欤!”
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
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言。
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义、《唱经堂杂评》诸刻本。
传先生解杜诗时,自言有人从梦中语云:“诸诗皆可说,惟不可说《古诗十九首》。
”先生遂以为戒。
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未几遂罹惨祸。
临刑叹曰:“斫头最是苦事,不意.于无意中得之。
”
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
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
而说者谓文章妙秘,即天地妙秘,一旦发泄无馀,不无犯鬼神所忌,则先生之祸,其亦有以致之欤!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⑤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
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
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
..
(节选自清代廖燕《金圣叹先生传》)
【注】①内外诸典:佛教徒称佛经为内典,佛经以外的典籍为外典。
②缁白:指僧俗,僧衣缁,故称僧为缁徒。
四众:四部众的省称。
佛教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为四部众。
这里泛指听众。
③权子母:以资本经济或借贷生息。
④鼎革:指改朝换代的重大改革,这里指入清以后。
⑤元好问(论诗)其三“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后以教人作诗文方法为“金针度人”。
度,授与。
(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善衡.文衡:通“属”,缀缉、撰写
B.不意.于无意中得之意:料想
C.迥.出意表迥:远
D.因为
..诗吊之因为:于是写作
(2)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
B.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
C.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
D.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
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
(3)下列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金圣叹先生博览群书,学问渊博,在贯华堂召徒讲经时,旁征博引,极其透彻,让听众叹服,但讲稿秘不示人。
B.金圣叹的好友王斫山给他提供了放贷营生的银子,虽然金圣叹交还了千两本金,但利息全被花光,王斫山对此只一笑了之。
C.明朝灭亡后,金圣叹将自己的字改为“圣叹”,自我期许为孔子弟子曾点一类的人;他评论六大才子书,皆有独到的眼光。
D.本文作者既记述了金圣叹的不识时务之处,又高度评价了他的伟大成就,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5分)
②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
(5分)
【例2】(15届江西南昌市三校10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才干。
隋末,在东都与李密战,败,同辈百余人皆就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
义兵入关,大亮自东都归国,授土门令。
属百姓饥荒,盗贼侵寇,大亮卖所乘马分给贫弱,劝以垦田,岁因大稔。
躬捕寇盗,所击辄平。
时太宗在藩,巡抚北境,闻而嗟叹。
其后,胡贼寇境,大亮众少不敌,遂单马诣贼营,召其豪帅,谕以祸福,群胡感悟,相率前后降者千余人,县境以清。
高祖大悦,以功赐奴婢百人。
大亮谓曰:“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一皆放遣。
贞观元年,出为凉州都督,以惠政闻。
尝有台使到州,见有名鹰,讽大亮献之。
大亮密表曰:“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
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便是使非其人。
”
八年,为剑南道巡省大使。
十七年,晋王为皇太子,东宫僚属,皆盛选重臣。
以大亮兼领太子右卫率,俄兼工部尚书,身居三职,宿卫两宫,甚为亲信。
大亮每当宿直,必通宵假寐。
太宗尝劳之曰:“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
”其见任如此。
大亮虽位望通显,而居处卑陋,衣服俭率。
至性忠谨,虽妻子不见其惰容。
每怀张弼之恩,而久不能得。
弼时为将作丞,自匿不言。
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
大亮言于太宗曰:“臣有今日之荣,张弼力也。
”太宗遂迁弼为中郎将,俄代州都督。
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也。
寻遇疾,太宗亲为调药,驰驿赐之。
卒,时五十九。
亲戚孤遗为大亮所鞠养,服之如父者十五人。
太宗为举哀于别次,哭之甚恸,废朝三日。
赠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曰懿,陪葬昭陵。
(删节自《旧唐书·列传第十二》)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大亮“忠谨”的一组是(3分)
①以惠政闻②大亮密表曰
③必通宵假寐④我便通夜安卧
⑤而居处卑陋⑥哭之甚恸
A.①④⑤ B.①③⑥C.②③④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弼对李大亮有不杀和赏识之恩。
隋末时李大亮战败,与他一起的一百多人都被处死了,只有他被张弼释放并成了张弼的朋友。
B.晋王成为皇太子后十分器重李大亮。
大规模选拔皇太子臣属的时候,李大亮作为朝廷重臣,被皇太子同时委任了三个重要职务。
C.李大亮曾凭借冷静和勇敢建功。
胡人进犯他所辖县境时,面对敌众我寡难以取胜的情况,他独闯敌营,最终使辖区恢复了太平。
D.李大亮死后仍获得荣耀。
他抚养的孤儿像对待父亲一样为他服丧的有十五人;太宗追封他爵位,赐予他美谥,允许他陪葬昭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①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4分)
②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
(4分)
③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也。
寻遇疾,太宗亲为调药,驰驿赐之。
(4分)【趁热打铁】(15届江西九江外国语学校8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马孟祯,字泰符,桐城人。
万历二十六年进士。
授分宜知县。
将内召,以征赋不及四分,为户部尚书赵世卿所劾,诏镌二秩①。
甫三日,而民逋悉完,邹元标、万国钦辈亟称之。
续授御史。
文选郎王永光、仪制郎张嗣诚、都给事中姚文蔚、陈治则,以附政府②擢京卿,南京右都御史沈子木年几八十未谢政,孟祯并疏论之。
大学士李廷机被劾奏辨,言入仕以,初无大谬。
孟祯驳之曰:“廷机在礼部昵邪妄司官彭遵古,而聂云翰建言忤时(时,人名),则抑之至死。
秉政未几,姜士昌、宋焘、郑振先皆得罪。
姚文蔚等滥授京堂③,陈用宾等屡拟宽旨。
犹不谓之谬哉?”王锡爵辞召,密疏痛诋言者。
孟祯及南京给事中段然并上疏极论。
寻陈佥商④之害,发.工部郎陈民志、范钫黩货罪。
又陈通壅蔽、录直臣、决用舍、恤民穷、急边饷五事。
请召用邹元标,放廷机还田里。
皆不报.。
三十九年夏,怡神殿灾。
孟祯言:“二十年,郊庙、朝讲、召对、面议俱废,通下情者惟章奏。
而疏入旨出悉由内侍,其彻御览与果出圣意否,不得而知,此朝政可虑也。
臣子分流别户,入主出奴,爱憎由心,雌黄信口,流言蜚语,腾入禁庭,此士习可虑也。
畿辅、山东、山西、河南,比岁旱饥。
民间卖女鬻儿,食妻啖子,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一呼四应,则小盗合群,将为豪杰之藉,此民情可虑也。
”帝亦不省。
吏部侍郎萧云举佐京察,有所庇,孟祯首疏攻之。
论者日众、云举引击。
山海参将李获阳忤税监,下狱死,孟祯为讼冤,因请贷.卞孔时等在狱者,且言:“楚宗一狱,死者已多,今被锢高墙者,谁非高皇帝子孙,乃令至是。
”皆弗听。
四十二年冬,考选科道,中书舍人张光房、知县赵运昌,以言论忤时,抑不得与。
孟祯不平,具疏论之。
是时三党势张,忌孟祯谠直,出为广东副使。
移疾不赴。
天启初,起南京光禄少卿,召改太仆。
以忧.归。
魏忠贤得志,为御史王业浩所论,遂削籍。
崇祯初,复官。
孟祯少贫。
既通显,家无赢资。
惟衔赵世卿抑己,既入台即疏劾世卿,人以为隘。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十八》)[注]①镌二秩:指降二等职。
②政府:指宰相府。
③京堂:明清时称各衙门长官为京堂。
④佥商:令商人办内府器物,佥名以进,谓之佥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发.工部郎陈民忠、范钫黩货罪发:揭发
B.皆不报.报:答复
C.因请贷.卞孔时贷:宽恕
D.以忧.归忧:忧虑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附政府擢京卿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则.抑之至死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孟帧为.讼冤既自以心为.形役
D乃.今至是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3)下列句子全都能表现马孟祯“谠直”的一项是
①以征赋不及四分,为户部尚书赵世卿所劾
②请召用邹元标,放廷机还田里
③吏部侍郎萧云举佐京察,有所庇,孟祯首疏攻之
④谁非高皇帝子孙,乃令至是
⑤为御史王业浩所论,遂削籍
⑥既通显,家无赢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①甫三日,而民逋悉完,邹元标、万国钦辈亟称之。
(4分)
②而疏入旨出悉由内侍,其彻御览与果出圣意否,不得而知。
(4分)
③惟衔赵世卿抑己,既入台即疏劾世卿,人以为隘。
(4分)
4.讲方法
(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2)翻译“六字法”:留、删、换、调、补、变。
第一步,结合上下文语境,了解所译文句大体意思,做到心中有数,并找出句中需要着重翻译的重点词,一则为理清句意,二则为后面给重点词选择恰当的意思做准备。
第二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主要有①句首:“夫”、“盖”等发语词。
②句中: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如“之”(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等,表提顿作用的助词,如“者”“也”等,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中的“也”。
表并列和顺承关系的连词,如“予与四人拥火以入”中的“以”。
③句末:补足音节的助词,如“顷之,烟炎张天”中的“之”。
以上的文言虚词在实际的翻译中,都无须译出,若强译,则属错误。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①把古代用现在已不用的词用现代汉语进行替换,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②变单音词为双音词。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所以在翻译时,要把古汉语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