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民版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39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料二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深刻地指出,是
“社会的转变”“促成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由秦到现在两千 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那时的思想 学术,无论是南派、北派,都富有独创精神。”
(1)史料一分别反映了老子、孟子、韩非子的什么治国理念? 提示:老子:顺应自然,清静无为,知足寡欲,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孟
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解析:儒学是中国古代主流文化,是符合现实政治需要的正统思想,故A项错 误;材料中体现不出儒学家反对社会变革,故B项错误;从 “称颂夏、商、周‘三 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可知儒学家要求统治者向古代圣贤
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解析:材料强调通过格物致知达到“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提高自
二、道家、法家、墨家 学派 代表人物 老庄 之学 老子 庄子 主要思想内容 “ 道”是世界的根本;朴素的辩证法 小国寡民 思想;幻想回到“ __________” 的社 会 天道 宣传______与自然无为;追求逍遥 法 家 思 想 集 大 成 者 , “法”“术”“势”合一,将法家 君主集权 、 理论系统化;主张加强__________ 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主张“事异 则备变” “ 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 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 影响 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 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 影响 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 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 都起了重大作用;其法治思 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 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汉代以变革,老子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 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从而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故A项正确;老子生
活在春秋晚期,是诸子百家中最早的之一,不可能批驳了诸子百家,故B项错误;
重建等级社会与材料中“用不着种道作主宰,更用不着人力去造作安排”不符,故 C项错误;否定了自然法的思想与材料中 “天地万物,都有一个独立不变,周行不 殆的道理”不符,故D项错误。
正确认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民本”思想 1.表现:孔子的民本思想:“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孟子的民本思 想:民贵君轻、痛恨暴政和战争;荀子的民本思想:“君舟民水”。 2.实质: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是以维护“君”为中心的,并不是 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一种维护统治的策略。
主题:探究诸子百家经世济民的治国思想
先秦诸子的思想中彰显了中国古代朴素的民本思想,比如孟子的保民、善待民 众思想,荀子的提倡仁义,反对过度剥削人民的思想。这些思想不仅利于缓和当时 的社会矛盾,对于当今国家倡导的构建和谐社会也有积极的意义、影响深远。“民
本思想”属于社会热点,最近几年高考中没有考到,预测其将是 2019 年命题的重
点,复习时要加以重视。
1.从唯物史观看 “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动剧烈,其根本原因
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由于铁农具与牛耕的逐渐普遍使用,人们在井田之外开垦出 私田,私田上的劳动者在交出一定量的劳动产品之后,还可以保留一部分产品。这 样,一种新的、封建性的生产关系产生。井田制的瓦解,必然加速分封制、宗法制 的瓦解,周王室失去制约各诸侯国的手段和能力,于是礼崩乐坏,纷争不已。当旧
子:实行仁政。韩非子:把君主权力提高到极点,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
(2)你怎样理解史料二提到的“社会的转变”? 提示:“社会的转变”包括:经济上的井田制的崩溃,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政治上的分封制瓦解,郡县制出现;文化上的私学兴起,学术逐渐下移 。
(1)史料一中“使民复结绳而用之”“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 相往来”等信息描述了老子理想中的社会景象,反映了老子主张历史倒退;“省刑 罚,薄赋敛”“修其孝悌忠信”是儒家“仁”的思想在政治上的体现;“要在中
模块三 文化发展历程
专题十二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考点三十九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目 导 航
03
第3关
01
第1关
梳理考点
02
第2关
对接高考
精练高考
01
第1关 梳理考点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的思想
“仁”与“礼” (1)政治思想:提出_____________ 的学说;推行“德治”;注重政治与人事,
3.荀子的思想
(1) 在 天 人 关 系 上 , 一 方 面 强 调 “ 天 行 有 常 ” , 另 一 方 面 , 又 提 出 了 制天命而用之 ”的思想。 “______________ (2) 关 于 “ 礼 ” 的 思 想 , 进 行 了 深 入 的 讨 论 。 认 为 学 习 的 最 高 目 标 是 把 握 “礼”。
法家 思想
韩非
墨家
墨子
[轻巧识记] 百家争鸣
[思维导图]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三种主要观点
[答题术语] 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针对当时社会动荡的现实,孔子希望恢复社会
秩序,于是他提出“克己复礼”,希望人们克服自己的私利和欲望,恢复社会秩
序。 2.在教育上,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著名主张。孔子兴办私学打破了受 教育对象的限制,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有力地推动了春秋以来的学术下移。 3 .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 政”思想。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 4 .孟子主张“性善”,主张通过修养和扩充,达到尧舜的境界;荀子主张 “性恶”,但又认为通过后天的学习和改造后,人仍然可以成为尧舜。两者在最终
8.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
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02
第2关 对接高考
考向预测一:紧扣唯物史观,从经济、政治角度考查“百家争鸣”的背景 1.老子认为“无为无不为”,因为天地万物,都有一个独立不变,周行不殆 的道理,用不着神道作主宰,更用不着人力去造作安排。该思想( A.源自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C.希望重建等级社会秩序 B.批驳了诸子百家思想 D.否定了自然法的思想 ) A
想。
2.法家提倡“法治”,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 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即所谓的“霸道”。在动荡年代宜用法家思
想,以实现国家大一统。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
图治的理论武器。 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 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即所谓的“帝道”。大动荡后,与民休 息,恢复和发展生产,以道家思想为宜。
目标上殊途同归。
5 .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 为、知足寡欲;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老子哲学思想的精华是其朴素的辩
证法思想。
6.韩非子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 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7.“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 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
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4.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思想。成为今天平等博爱、热爱和平、 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
03
第3关 精练高考
(2015·
全国卷Ⅱ·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 ) C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社会存在决定思想文化,这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历 着剧烈的变动,旧的政治经济制度日益瓦解,新的制度正在形成。当时不同的思想 流派对这种社会现实的变动有不同的见解,对治理国家也提出了不同的主张。这个 角度近几年高考基本没有命题,预测是今后考试的重点。
从唯物史观、社会史观角度解读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创办私学;“有教无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诗》 、 《 书 》 、 __________ 《礼》 、 (3) 编 订 典 籍 : 整 理 “ 六 经 ” , 包 括 __________ 《春秋》 。 《乐》、《易》、__________
2.孟子的思想
“德治” 思想,提倡“仁政”的学说。 (1)发挥了孔子的__________ 君为轻 ”的学说。 (2)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__________
解析: 主张 “ 君权神授 ” 的是西汉时期的儒学大家董仲舒而非战国时期的孟 子,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表明孟子极为重视
“ 民 ” 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故 B 项正确; “ 天命有常 ” 是战国思想家荀子的哲学
观,故C项错误;“天人感应”同样是西汉董仲舒的观点,故D项错误。
央”“圣人执要”体现了法家迎合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趋势。
(2)史料二中“社会的转变”“促成了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局面出现,这 样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理解。
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治国理念 1.儒家推崇“人治”,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感化,实行仁政,带 有民本思想,即所谓的“王道”。当国家趋于稳定、步入正常轨道后,宜用儒家思
史料一 来。 ——《老子》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
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
王……省刑罚,薄赋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父
兄,出以事其长。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孟子·梁惠王上》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比较辨析]
孔子的“仁”与孟子的“仁政”
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仁”的简单继承:从纵 向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子 “为政以德”思想的继 承与发展。孔子的 “ 仁 ” 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
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即是 “ 爱人 ” 。孟子从孔子的 “ 仁
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 文化等方面的施政纲领——“仁政”。 [思维导图] 孔子的思想体系
先秦诸子思想对当今的指导意义 1.儒家的“仁政”“有教无类”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节人际关 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等人 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2.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 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3.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法家的
一样以完美的道德治国,体现的是一种理想化的政治诉求,故C项正确;儒者称颂
“三代”之美,并不是希望恢复先代的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
1.(2017·海南卷·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
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
这一说法的是( A ) 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的生产方式瓦解之后,旧的(奴隶制)上层建筑也无法维持下去,在新兴地主阶级的
推动下,改革、变法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最终在战国时期建立了地主阶级专 政。在这一过程中,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思想家提出了各自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
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从社会史观看 “百家争鸣”: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客观反映。无论是 儒家,还是道家,都必须面对社会现实。儒家思想主张对混乱的社会秩序进行改
造,以返回到周礼时代,从而建立一个稳定的社会,体现出统治阶级的意志;道家
思想企图逃避这种混乱的社会秩序,体现出被统治地位的弱者意志。另外,墨家学 派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法家思想适应了建立中央集权政治 体制的时代需要等等。
考向预测二: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2.孟子认为“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而这一权利属于天,否定了由天子个 人的意志决定帝位传承方式的观点。并认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由 此可见,孟子主张( B ) A.君权神授 C.天命有常 B.以民为本 D.天人感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